首页 / 技术领域 / 角动量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基于轨道动量光束的微小旋转角度测量系统 CN202111453714.4 2021-12-01 CN114322851B 2023-12-08 魏丹; 王麓懿; 马剑涛; 张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动量光束的微小旋转角度测量系统,包括: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光束;扩束模,位于所述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口后,用于对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进行扩束;空间光调制器,位于所述扩束模块的光束输出口后,用于将扩束模块扩束后的激光经相位调制后反射出共轭轨道角动量模式叠加态注入待测量旋转系统;光束分析仪,位于待测量旋转系统光束输出口后,用于收集待测量旋转系统旋转微小角度前和后出射的光斑,并根据收集的光斑提取待测量旋转系统旋转的微小角度。本发明测量精度更高。
142 一种轨道动量纠缠测量方法、系统及设备 CN202311115090.4 2023-08-31 CN117173119A 2023-12-05 李勇男; 赵嘉娴; 黄双印; 李逸; 涂成厚; 王慧田
发明公开一种轨道动量纠缠测量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量子态层析技术领域。获取高维轨道角动量纠缠态;所述高维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包括:信号光子和闲频光子;所述信号光子和闲频光子一一对应;将所述信号光子依次投影到第一叠加态和第二叠加态上,同时,与所述信号光子对应的闲频光子塌缩,得到塌缩状态;根据所述塌缩状态,由ICCD相机得到两幅空间模式图像;将所述两幅空间模式图像分别输入量子态层析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轨道角动量纠缠的表征结果。本发明提高了轨道角动量纠缠测量的效率。
143 利用部分接收圆的轨道动量模式确定 CN202180095245.5 2021-03-15 CN116941137A 2023-10-24 黄敏; 魏超; 徐浩
概括而言,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涉及无线通信。在一些方面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指示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部分接收圆的可操作的轨道动量(OAM)天线的位置的信息。部分接收圆可以是完整接收圆的一部分,完整接收圆包括具有可操作的OAM天线的位置和不具有可操作的OAM天线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接收要用于在可操作的OAM天线处接收OAM信号的OAM模式。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然后可以根据OAM模式来接收OAM信号。描述了众多其它方面。
144 一种使用石墨烯的轨道动量微带阵列天线 CN202310599202.1 2023-05-25 CN116865003A 2023-10-10 王全全; 陈悦; 王国庆
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石墨烯的轨道动量微带阵列天线,包括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上、下表面各设有正十二边形石墨烯和金属贴片,其中金属贴片位于正十二边形介质基板每条边的中点,共十二个金属贴片单元呈圆形阵列排布,以介质基板中心为对称中心,呈旋转对称分布,旋转角为30°,金属贴片底边中心布有一个馈电端口。该天线使用石墨烯材料达到更好的阻抗匹配,且构造简易便于加工,只需调整馈电相位差便能够产生稳定的模态数l=0、1、2、3、4的轨道角动量涡旋波。
145 基于时变轨道动量波束的噪声鲁棒成像方法 CN202310714240.7 2023-06-14 CN116794655A 2023-09-22 胡俊; 江婷; 吴文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变轨道动量波束的噪声鲁棒成像方法,本发明基于均匀圆形阵列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射模态经过线性调制的轨道角动量(OAM)波束去照射理想散射点,利用接收回波的时间序列信息分离不同的模态;对含有噪声干扰的回波引入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对观测平面内的散射点进行目标重构能获取目标俯仰角和方位角的二维联合成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与基于传统涡旋电磁波的成像方案相比,能够在噪声干扰较大的环境种获得更为稳健的成像结果,这对改善噪声环境下的成像性能问题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146 一种轨道动量模态间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CN202310708468.5 2023-06-15 CN116436740B 2023-09-15 张文婧; 尚佳栋; 杨健; 苏毅; 杨春景; 李胜男
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轨道动量模态间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若干模态信号,获得对应的若干标准信号;基于各模态信号对应的标准信号,获得若干对应的重构信号;基于上述若干模态信号和对应的重构信号,获得对应的若干干扰信号;将上述若干干扰信号进行解调,获得每个干扰信号对应的若干估计信号;将所有属于同一模态的上述标准信号与对应的若干估计信号进行叠加,获得每个标准信号对应的最终估计信号,上述最终估计信号为消除其他模态信号干扰的模态信号,解决了目前利用多模态的轨道角动量波束进行通信的方法存在因波束间的干扰导致传输性能下降的问题。
147 一种斜装姿态控制飞轮动量优化分配方法 CN202310842748.5 2023-07-10 CN116729648A 2023-09-12 王鹏飞; 杨正楠; 辛星; 付志明
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斜装姿态控制飞轮动量优化分配方法。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飞轮构型中飞轮系统的安装矩阵建立飞轮构型的角动量包络体;根据飞轮构型中各飞轮的实时转速求解当前时刻各飞轮的目标极限角动量;根据飞轮构型中各飞轮当前角动量与目标极限角动量的偏差计算各飞轮优化分配控制矩;将优化分配控制力矩叠加在姿态控制力矩上,得到各飞轮的控制指令力矩,以实现卫星的姿态控制和飞轮角动量的优化分配。本发明避免在控制过程中飞轮组未达到目标极限角动量前单个飞轮转速饱和,从而避免单飞轮转速饱和导致的对卫星姿态控制精度下降,最大化的利用了飞轮组的控制能力。
148 一种多通道轨道动量模式全光纤耦合器 CN202210659165.4 2022-06-13 CN116107016A 2023-05-12 黄薇; 刘畅; 陈胜勇
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道轨道动量模式全光纤耦合器,该光纤耦合器结构由高折射率环芯和周围4个圆芯构成。通过合理精确设计光纤结构尺寸参数,不同圆芯通道内的LP01基模可以激发环芯内不同的高阶模式,且经过一段传输距离后,高阶奇偶超模的相位差可以满足π/2的条件,无需额外的相位调制器或其他光学加工手段,最终会直接在环芯内直接生成四种不同的高阶OAM模式,包括OAM41、OAM31、OAM21和OAM11模式。与目前已报道的OAM模式激发方法相比,该光纤耦合器结构紧凑小巧,无需额外的光学装置,且激发方法简单有效,该光纤在全光纤OAM空分复用通信系统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49 轨道动量滤模装置、方法及装置构建方法 CN202211641210.X 2022-12-20 CN115858998A 2023-03-28 刘俊敏; 陈嘉富; 黄泽斌; 王佩佩; 李瑛; 范滇元; 陈书青
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动量滤模装置、方法及装置构建方法,该轨道角动量滤模装置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匹配目标光场和对应的面内旋转状态,获得轨道‑旋转匹配数据集;根据轨道‑旋转匹配数据集求解相位屏的相位分布,获得求解结果;根据求解结果获得轨道角动量滤模装置。该轨道角动量滤模装置构建方法通过大量匹配结果获得的轨道‑旋转匹配数据集并求解出相位屏的相位分布,形成可以对轨道角动量模式进行过滤的轨道角动量滤模装置,其滤模精度更高,且轨道角动量模式与相位屏的面内旋转状态一一对应,形成的轨道角动量滤模装置通过旋转相位屏即可实现轨道角动量模态滤除的切换,具有操作简单、滤模纯度高和滤除模式可切换的优点。
150 一种基于轨道动量的二维波束对准方法 CN202211357378.8 2022-11-01 CN115801086A 2023-03-14 魏艳; 吴光南; 李志鹏; 张晴; 瞿逢重; 涂星滨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轨道动量的二维波束对准方法,适用于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波应用领域。该方法首先基于叠加涡旋波,进行方位角估计;然后基于涡旋波的模态间比幅,进行俯仰角估计;再通过估计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计算出阵列位置参数;通过阵列位置参数,计算得到二维波束对准向量;基于对准向量实现波束对准。本发明既可降低模态间符号串扰又能补偿本征模态衰减,使非对准系统的通信容量更加接近对准系统通信容量。
151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轴动量卸载方法 CN202211268170.9 2022-10-17 CN115626304A 2023-01-20 朱文山; 尹海宁; 叶立军; 刘刚; 张文政; 张灿恒; 何毅杰
发明涉及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轴动量卸载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确定推器需要卸载的角动量;S2、根据确定的待卸载角动量制定卸载方案;S3、角动量卸载的执行,控制机械臂以调整机械臂末端的推力器指向。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需定期采用推力器进行轨道控和角动量卸载,传统卫星分别进行,需要消耗较多推进剂。本发明利用定期轨道控制的推力,采用机械臂将推力位置和指向主动偏转,可利用轨控推力进行卫星角动量卸载。节省燃料,也可以减小推力器控制次数,进而减小推力器启动对卫星姿态的干扰。
152 一种弯曲不敏感阶跃型轨道动量光纤 CN202211011813.1 2022-08-23 CN115453684A 2022-12-09 杨柳波; 张磊; 沈磊; 许硕; 姚钊; 张黎; 王棚栓
发明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弯曲不敏感阶跃型轨道动量光纤,从内至外依次包括中心芯层、环形芯层、环形内包层、环形下陷层和外包层;中心芯层的半径为2.5~5.0μm,相对折射率差为‑0.1%~0.1%;环形芯层的半径为8~10μm,相对折射率差为0.40%~0.75%;环形内包层的半径为11.0~12.5μm,相对折射率差为‑0.1%~0.1%;环形下陷层的半径为13.5~17.0μm,相对折射率差为‑0.45%~‑0.35%。本发明提供的OAM光纤各阶模式的弯曲性能好,能支持长距离信号传输。
153 一种基于矢量电推进器动量管理方法 CN202210911921.8 2022-07-29 CN115384813A 2022-11-25 姜松; 武国强; 王昊光; 蒋桂忠; 沈苑; 林夏; 王申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矢量电推进器动量管理方法,首先,依据矢量电推进器几何结构、安装位置、安装矩阵及工作组合的情况下,建立了矢量电推进器角动量管理的线性化动学模型;之后,通过闭环反馈实时估计控制力矩误差项,并在计算需管理角动量过程中给予补偿,通过滞环控制与伪逆分配算法计算矢量电推进器转角指令;最后,给出了在矢量电推进器超过失调机构限幅阈值的等比缩减处理方式。本发明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线性简化,降低了角动量管理方法的计算量,并考虑引入控制力矩误差闭环估计提高了角动量管理精度,滞环控制与伪逆分配降低矢调调整次数与调整幅度,减少对姿态与轨道控制精度影响。
154 电磁波内禀轨道动量隐蔽通信系统及方法 CN202210552172.4 2022-05-20 CN114866180A 2022-08-05 张超; 姜学峰; 田菀玉
申请提供一种电磁波内禀轨道动量隐蔽通信系统及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隐蔽通信系统中信号发射子系统端和信号接收子系统端的通信方式改进。针对隐蔽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子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加密密钥和主信道射频信号;其中,所述主信道射频信号为利用所述加密密钥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后得到的加密数据的表现形式;根据所述加密密钥进行键控调制,生成与所述加密密钥对应的电磁波量子态轨道角动量键控数据;根据所述电磁波量子态轨道角动量键控数据和所述主信道射频信号生成电磁波量子态轨道角动量涡旋微波量子;将所述电磁波量子态轨道角动量涡旋微波量子辐射至目标空间。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增强通信系统的抗截获性。
155 基于复合域分析的轨道动量模式识别方法 CN202210274717.X 2022-03-18 CN114818466A 2022-07-29 于海洋; 陈纯毅; 胡小娟; 倪小龙; 杨华民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域分析的轨道动量模式识别方法,属于大气信道光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建立大气湍流光传输仿真模型,采用数据驱动的建模思想,构建基于惩罚加权的极限学习机的轨道角动量映射模型,模型的输入考虑了光斑的空域信息、频域信息、统计域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实现了复合域特征提取,模型的输出为轨道角动量模式编码,通过对映射模型参数的最优选择,实现轨道角动量模式识别功能。本发明形成基于惩罚加权极限学习机的轨道角动量映射模型,突破了物理模型识别方法造成的计算困难的瓶颈,为构建不同湍流强度下的轨道角动量识别提供了解决方案。
156 一种基于离散喷气的飞轮动量自主卸载方法 CN201811504178.4 2018-12-10 CN109625329B 2022-06-24 郭正勇; 朱虹; 王静吉; 丰保民; 黄京梅; 戴维宗; 修艳红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离散喷气的飞轮动量自主卸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卫星本体角动量;确定飞轮角动量卸载阈值;计算卸载推器每次喷气时长;计算推力器每次卸载喷气的间隔时间;计算推力器卸载喷气的次数。通过给出了通过根据飞轮的转速计算卫星角动量,并根据推力器的安装布局及卫星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的要求,选择卸载的推力器、推力器喷气的时间宽度、喷气间隔时间、喷气次数。本发明基于采用推力器离散“点喷”自主角动量卸载技术,可保证在满足姿态控制精度的前提下,自主实现角动量卸载,提高了卫星在轨自主运行能力。
157 抗弯曲低串扰光子轨道动量光纤波导 CN202210067754.3 2022-01-20 CN114415286A 2022-04-29 陈伟; 庞拂飞; 王廷云; 黄素娟; 张小贝; 文建湘; 董艳华; 黄怿; 张颖; 王洋
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弯曲低串扰光子轨道动量光纤波导,光纤从中心向外依次为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第一包层、第二包层、和第三包层,其中第三包层最厚,第一芯层次之,第一包层最薄;第一包层的折射率最小,第二包层次之,第二芯层的折射率最大。本发明波导结构能够有效调控OAM轨道角动量不同模式输出,模式间有效折射率差大于2×10‑4,模式容易分离,便于复用与解复用。本发明波导OAM轨道角动量纯度高,模式间串扰小,适合光纤通信SDM空分复用系统的长距离传输,能够满足400G高速传输系统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
158 基于轨道动量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202010909010.2 2020-09-02 CN114205005A 2022-03-18 董静; 夏亮; 王菡凝; 金婧; 王启星; 刘光毅; 王笑千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动量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轨道角动量的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利用模值为0的电磁波向终端发送下行测量参考信号;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信道矩阵H,获取所述信道矩阵H的特征值;利用所述信道矩阵H的特征值得到理想信道矩阵H0;利用所述理想信道矩阵H0计算所述网络侧设备的第一预处理矩阵,所述第一预处理矩阵用于对发送的OAM电磁波进行预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模态之间的正交性,同时保证接收端SNR。
159 基于全息图的多信道轨道动量编解码方法 CN202110080171.X 2021-01-21 CN112910551B 2022-03-11 王晓晖; 庄立运; 郭新年; 季仁东; 杨松; 何晓凤
发明公开了基于全息图的多信道轨道动量编解码方法,属于多信道编解码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将多个OAM信道融合进一张全息图中构建4个独立的OAM编码信道,通过改变每张全息图中OAM模式,实现发送不同的OAM模式沿4个独立信道传输,并设计一种基于达曼涡旋光栅的解码全息图,实现同时解码每个信道接收到的各种OAM模式并转化为相应的数据,从而实现基于全息图和OAM编/解码的多信道数据传输方法。
160 一种测量涡旋光束轨道动量谱的装置 CN202011244287.4 2020-11-10 CN112461381B 2022-03-11 陈君; 张莹莹; 郝然; 金尚忠; 赵春柳; 石岩
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涡旋光束轨道动量谱的装置。实施步骤是:用计算机制备全息图并加载至空间光调制器;激光经过空间光调制器调制产生涡旋光后反射,选取反射光束的一级衍射光并射入一个分束器,分束器将涡旋光束分成两束,其中一束经过两个四分之一波片,另一束经过一个道威棱镜;再将这两束光通过另一个分束器合束,构成干涉回路;通过控制两个四分之一波片快轴与线偏振光之间的角度,分别在两个四分之一波片所在的光路中引入0相位和引入相位时使用光束分析仪拍照,得到两张干涉图;通过MATLAB软件将两张干涉图相减并对相减后的光强差进行角向傅里叶变换,得到涡旋光束中轨道角动量的谱,谱的最高峰的位置即为光束中轨道角动量;本发明提供的装置既可以检测完全相干涡旋光的轨道角动量,也可以检测部分相干涡旋光的轨道角动量,属于光通信领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