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压实粒状材料模制体的压实装置及其方法 CN01819659.4 2001-06-19 CN1193866C 2005-03-23 休伯特·鲍尔德
对模制体进行压实的压实装置和方法,通过振动台从下面冲击托板产生冲击作用。振动台为振动的质量-弹簧系统的一部分,利用激振器装置驱动,形成强迫振动运动;弹簧系统和系统质量一起产生至少一个在压实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并可逐步和连续调节。同时,激振频率可以调节,使得振动器可部分或完全在压实的整个频率范围内以谐振频率工作。激振器作动器最好为线性电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压实能量的传递质量,允许很高的压实频率,寿命长,低能量消耗。所述装置可用于混凝土的机器中。
62 压实粒状材料模制体的压实装置及其方法 CN01819659.4 2001-06-19 CN1478010A 2004-02-25 休伯特·鲍尔德
对模制体进行压实的压实装置和方法,通过振动台从下面冲击托板产生冲击作用。振动台为振动的质量弹簧系统的一部分,利用激振器装置驱动,形成强迫振动运动;弹簧系统和系统质量一起产生至少一个在压实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并可逐步和连续调节。同时,激振频率可以调节,使得振动器可部分或完全在压实的整个频率范围内以谐振频率工作。激振器作动器最好为线性电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压实能量的传递质量,允许很高的压实频率,寿命长,低能量消耗。所述装置可用于混凝土的机器中。
63 一种磁场处理与激光冲击微成形复合的转盘式弹簧加压装置及方法 CN201910594670.3 2019-07-03 CN110479845A 2019-11-22 王科阳; 刘会霞; 张浩堃; 陆家鑫; 顾鑫; 王霄
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场处理与激光冲击微成形复合的转盘式弹簧加压装置及方法,涉及电磁领域及激光冲击箔材微成形领域,该装置包括控制系统、转盘式弹簧升压夹持系统、传动-升降系统、脉冲磁场系统和脉冲激光器系统;本发明装置通过上述系统,将磁场与激光冲击微成形相结合,采用磁场处理材料,提高材料塑性,再用脉冲激光作为冲头使工件成形,成型件质量精度高;本装置采用转盘式弹簧升压夹持系统,利用弹簧自以及转盘的特点,大幅度提高了装夹工件的效率,并能连续加工工件;同时,本装置采用多个控制器,并由计算机汇总数据,使各系统之间联动配合,实现半自动加工。
64 一种螺旋铣刀正交车铣加工三维稳定性建模方法 CN201510205001.4 2015-04-27 CN104778333A 2015-07-15 闫蓉; 彭芳瑜; 龚艳红; 唐小卫; 李鑫
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铣刀正交车铣加工三维稳定性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机床-刀具-工件系统简化为质-弹簧-阻尼器连接的振动系统,建立坐标系xFyFzF,建立振动系统动学方程;(2)利用锤击法模态试验分别得到振动系统分别在xF,yF,zF每个方向的频响函数,辨识出振动系统的模态质量刚度和阻尼,计算振动系统的惯性力、弹簧力、阻尼力;(3)计算螺旋立铣刀的动态切削力;(4)求解振动系统动力学方程得到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叶瓣图。本发明考虑了螺旋立铣刀圆周刃和底刃三维动态切削力,同时考虑了刀具端与工件端的动态特性,使得稳定性建模方法更加准确。
65 Cu-Zr系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09459.7 2012-02-10 CN103380221B 2015-05-20 樱井健; 阿部良雄; 平野尚威
发明提供一种Cu-Zr系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该Cu-Zr系铜合金板保持充分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弯曲加工性与弹簧极限值以高平维持均衡。本发明的Cu-Zr系铜合金板的特征在于,其铜合金以质量%计含有0.05~0.2%的Zr且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该Cu-Zr系铜合金板通过使用带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系统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EBSD法测定的KAM的平均值为1.5~1.8°,在W弯曲试验中,若将不产生破裂的最小弯曲半径设为R且将板厚设为t,则R/t为0.1~0.6,弹簧极限值为420~520N/mm2。
66 Cu-Zr系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80009459.7 2012-02-10 CN103380221A 2013-10-30 樱井健; 阿部良雄; 平野尚威
发明提供一种Cu-Zr系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该Cu-Zr系铜合金板保持充分的机械强度的同时,弯曲加工性与弹簧极限值以高平维持均衡。本发明的Cu-Zr系铜合金板的特征在于,其铜合金以质量%计含有0.05~0.2%的Zr且剩余部分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该Cu-Zr系铜合金板通过使用带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像系统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EBSD法测定的KAM的平均值为1.5~1.8°,在W弯曲试验中,若将不产生破裂的最小弯曲半径设为R且将板厚设为t,则R/t为0.1~0.6,弹簧极限值为420~520N/mm2。
67 一种受电弓结构 CN201910865479.8 2019-09-12 CN110549856A 2019-12-10 王江文; 梅桂明; 张卫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电弓结构,属于电气化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技术领域。上臂杆的上端为“T”字形结构,“T”字形横档的两端均设有“L”形滑板托架,所述“L”形滑板托架的竖臂与上臂杆铰接,横臂前端设有与弹簧筒外筒的底部安装座配合的竖向插口,通过螺栓与弹簧筒外筒的底部安装座固定;所述底部安装座设有中心导杆,中心导杆的上端设有双支撑座底部固定;二级悬挂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安装座接触,上端与匹配质量的下端面固定,一级悬挂弹簧的下端面与匹配质量块的上端面固定,双耳支撑座的双耳中设有同轴线的通孔,弹簧筒内筒与双耳支撑座下部固定。主要用于电驱动列车受流。
68 一种压电-电磁复合式振动能量收集器 CN202010542960.6 2020-06-15 CN111564989A 2020-08-21 冯伟; 张坤; 刘保国; 常永; 程敏; 张会娟
发明涉及一种压电-电磁复合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包括空心管,空心管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端盖,第一调节端盖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磁,第一环形磁铁的上端面固定有第一压电薄膜,第一压电薄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质量,空心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端盖,第二调节端盖的下端面固定有碰撞机构,空心管外周于第一环形磁铁处设有第一感应线圈。本发明利用两个固有频率不同的弹簧构建一个具有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压电-电磁振动能量收集器,从而对能量收集器的工作带宽进行拓宽,通过将电磁感应原理和压电效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双高的优点。
69 一种磁浮列车单边车轨耦合振动试验台装置 CN201110179205.7 2011-06-29 CN102252815A 2011-11-23 胡杰; 林国斌; 吴小东; 高定刚; 罗世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单边车轨耦合振动试验台装置,包含地面安装基础平台、悬浮电磁托架以及设置在悬浮电磁铁托架上部横梁中央的空气弹簧;还包含:振动梁系统,该振动梁系统包含振动梁及定子;该定子固定设置在振动梁的下平面的中间位置;电磁激振系统,该电磁激振系统与振动梁的端部相连;悬浮控制系统,该悬浮控制系统包含悬浮控制器、悬浮传感器和悬浮电磁铁;该悬浮电磁铁设置在悬浮电磁铁托架的下部横梁上;悬浮质量模拟系统,该悬浮质量模拟系统通过弹簧装置与悬浮电磁铁托架相连。本发明实现了磁浮列车“悬浮控制-桥梁动态不平顺-悬浮架耦合振动”的实验室模拟。
70 一种基于弹性形变的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学研究方法 CN202010803575.2 2020-08-11 CN112016196A 2020-12-01 付晓军; 刘更; 李欣; 王海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弹性形变的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的结构特征,建立综合考虑弹性变形惯性力和预紧力的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弹簧质量系统;S2:计算弹簧质量系统的伴随矩阵和刚度矩阵;S3:建立受力-变形-运动参数相耦合的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弹性动力学方程;S4:建立丝杠和滚柱的刚体运动方程;S5:结合步骤S4中的丝杠和滚柱的刚体运动方程,求解步骤S3中的弹性动力学方程。本发明中的研究方法提出受力-变形-运动参数相耦合的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弹性动力学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获得不同使用工况下该机构的预紧力、变形、载荷分布和运动状态。
71 吊顶 CN94191836.X 1994-04-20 CN1121364A 1996-04-24 海尔墨特·富杰斯; 迪特马·艾克利特
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屋内吊顶,该吊顶具有打孔金属平板能吸收声波。它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刚性设计不能振动的平板(1,6),最下面一层金属平板层上有许多均匀或不均匀排列的直径在1-3mm的小孔(4,7),小孔表面部分小于平板总表面积的4%,小孔(4,7)中的空气和空腔(11)中的空气构成一个薄膜减振器形式的有阻尼作用的弹簧-质量系统。
72 具有五缸发动机的机动车总成系统 CN200680042225.7 2006-10-21 CN101305219A 2008-11-12 M·德格勒; S·马伊恩沙因; J·罗克斯特曼; T·克劳泽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总成系统,该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具有一个构造成五缸发动机内燃机(266)以及一个液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由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组成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和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涡轮(274)设置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要求下列参数的值范围或关系范围的权利:最大发动机力矩Mmot,max(266),弹簧刚度C1(272),惯性矩J1(274),弹簧刚度C2(276),惯性矩J2(278)和变速器输入轴(280)的弹簧刚度CGEW。根据说明书,要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设置大的惯性矩J1并且要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设置尽可能小的质量。图5示出了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88)闭合的情况下弹簧-质量等效线路图。
73 具有四缸发动机的机动车总成系统 CN200680042064.1 2006-10-16 CN101305211A 2008-11-12 M·德格勒; S·马伊恩沙因; J·罗克斯特曼; T·克劳泽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总成系统,该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具有一个构造成四缸发动机内燃机(266)以及一个液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由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组成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和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涡轮(274)设置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要求下列参数的值范围或关系范围的权利:最大发动机力矩Mmot,max(266),弹簧刚度C1(272),惯性矩J1(274),弹簧刚度C2(276),惯性矩J2(278)和变速器输入轴(280)的弹簧刚度CGEW。根据说明书,要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设置大的惯性矩J1并且要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设置尽可能小的质量。图5示出了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闭合的情况下弹簧-质量等效线路图。
74 具有六缸发动机的机动车总成系统 CN200680042195.X 2006-10-12 CN101305217A 2008-11-12 M·德格勒; S·马伊恩沙因; J·罗克斯特曼; T·克劳泽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总成系统,该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具有一个构造成六缸发动机内燃机(266)以及一个液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由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组成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和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涡轮(274)设置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要求下列参数的值范围或关系范围的权利:最大发动机力矩Mmot,max(266),弹簧刚度C1(272),惯性矩J1(274),弹簧刚度C2(276),惯性矩J2(278)和变速器输入轴(280)的弹簧刚度CGEW。根据说明书,要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设置大的惯性矩J1并且要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设置尽可能小的质量。图5示出了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88)闭合的情况下弹簧-质量等效线路图。
75 具有三缸发动机的机动车总成系统 CN200680042049.7 2006-10-21 CN101305210A 2008-11-12 M·德格勒; S·马伊恩沙因; J·罗克斯特曼; T·克劳泽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总成系统,该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具有一个构造成三缸发动机内燃机(266)以及一个液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由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组成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和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涡轮(274)设置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要求下列参数的值范围或关系范围的权利:最大发动机力矩Mmot,max(266),弹簧刚度C1(272),惯性矩J1(274),弹簧刚度C2(276),惯性矩J2(278)和变速器输入轴(280)的弹簧刚度CGEW。根据说明书,要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设置大的惯性矩J1并且要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设置尽可能小的质量。图5示出了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闭合的情况下弹簧-质量等效线路图。
76 具有八缸发动机的机动车总成系统 CN200680042076.4 2006-10-16 CN101305213A 2008-11-12 M·德格勒; S·马伊恩沙因; J·罗克斯特曼; T·克劳泽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总成系统,该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具有一个构造成八缸发动机内燃机(266)以及一个液力变矩器装置,该液力变矩器装置具有一个由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组成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和一个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涡轮(274)设置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要求下列参数的值范围或关系范围的权利:最大发动机力矩Mmot,max(266),弹簧刚度C1(272),惯性矩J1(274),弹簧刚度C2(276),惯性矩J2(278)和变速器输入轴(280)的弹簧刚度CGEW。根据说明书,要在这两个能量储存装置(272,276)之间设置大的惯性矩J1并且要在扭转振动减振器与变速器输入轴之间设置尽可能小的质量。图5示出了在变矩器跨接偶合器(268)闭合的情况下弹簧-质量等效线路图。
77 摆-滑式浮子波浪能发电装置 CN201510021780.2 2015-01-16 CN104632516A 2015-05-20 陈兵; 张欢; 周欢; 周天语
发明提供了一种重摆-滑式浮子波浪能发电装置,属于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浮力舱和安装在浮力舱内部的重力摆、液压式能量转化系统、支架,重力摆又包括重力摆主体、大质量滑块、复位弹簧等部分。重力摆通过万向铰支座吊装于支架上,可绕吊装点在任意方向摆动。大质量滑块可通过滑道相对于重力摆主体轴线进行滑动,在静止状态通过复位弹簧使滑块保持在平衡位置。浮力舱在波浪作用下升沉和晃动,使重力摆依靠惯性力和重力作用产生相对于支架的运动及大质量滑块依靠惯性力、重力和弹簧力产生相对于重力摆主体的运动。重力摆的摆动和大质量滑块的运动都用来驱动液压缸等装置,把波浪的能量提取出来。
78 质量-弹簧-阻尼多参数调谐实验方法 CN202010929994.0 2020-09-07 CN112037621A 2020-12-04 段海龙; 张永立; 李欣颀
发明涉及质量-弹簧-阻尼多参数调谐实验方法,基于质量弹簧阻尼多参数调谐实验系统进行,能够进行二阶振荡系统的脉冲响应实验:改变阻尼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尼比,从而得到不同振幅、不同频率的脉冲响应曲线;进行二阶振荡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改变阻尼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尼比,从而得到不同振幅、不同频率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二阶振荡系统的频率响应实验:改变阻尼系数,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尼比,从而得到不同的频率响应曲线;系统的阻尼比不变时,通过改变正弦变化信号的频率,可得到不同频率下的频率响应曲线。本发明能够进行从基础到前沿的各种合适的控制系统实验,以及对先进控制理论验证。
79 无动机械反馈式供气流量自动调节 CN200610075636.8 2006-04-17 CN100398890C 2008-07-02 冯庆义
发明公开了属于自动控制技术范围的一种无动机械反馈式供气流量自动调节。将减压器和流量调节器通过弹簧-双薄膜机构连接起来,在阀机身内封装了减压器、流量调节器和弹簧-双薄膜机构。其阀门机身高压腔内分两路,一路至手动旁通供气调节阀待用,另一路至减压器活门开关,该调节阀结构简单,动作灵敏,密封性好,初始质量流量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只要设定了初始质量流量,运行过程中质量流量随出口压力变化自动线性调整,无须动力执行部件、压力/流量变送器及配套控制仪表,系统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本发明适用于当需要供气质量流量随出口压力而变化时,可直接使用该调节阀。经过适当改造,应用于具有同样需求的液体流量调节。
80 一种轨道吸振器 CN201310287329.6 2013-07-10 CN103343496A 2013-10-09 李洪; 尹学军; 孙海富; 孔祥斐; 郭郦; 曲洪啸; 徐鹏; 付学智
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吸振器,包括弹性元件、质量和至少一个联接框架,联接框架与轨非工作表面联接部分的表面形状相同,联接框架中包含至少一个吸振腔,质量块至少局部设置在联接框架的吸振腔内,质量块与吸振腔的腔壁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有益效果是:由于质量块和弹性元件构成的质量-弹簧系统设置在联接框架内,联接框架对质量块和弹性元件构成有效保护;质量块仅与弹性元件串联,使弹性元件选材范围广;弹性元件占用空间较小,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设置更大更重的质量块,提高质量调谐减振效果;该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耐候性好,适用频域范围广,使用寿命长,性价比优越,有利于延缓钢轨的磨损,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其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