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多普勒效应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基于相对速度和多普勒效应的音频信号到达时间修正方法 CN202010448427.3 2020-05-25 CN111505584A 2020-08-07 陈香; 于萌; 张旭; 曹帅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对速度和多普勒效应的音频信号到达时间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获取当前定位周期以及上一定位周期的信号到达时间;步骤2、利用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值、系统定位周期及信号传播速度初步估计目标相对基站的运动速度;步骤3、根据该相对速度构建搜索区间并在其内寻找合适的速度用以精确估计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偏,进而修正音频信号到达时间。本发明是无须额外信息,不依赖历史位置,仅利用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值、系统定位周期及信号传播速度求解相对运动距离,初步估计出目标相对于基站的运动速度,精确估计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偏,进而修正音频信号到达时间。本发明具有无须引入冗余信息、精度高、鲁棒性好,计算量小等优点。
122 基于5G的无线信道仿真器的多普勒效应实现方法 CN202010011555.1 2020-01-06 CN111181659A 2020-05-19 沈亮; 房保卫; 张吉林; 李文军; 李小红
发明公开了基于5G的无线信道仿真器的多普勒效应实现方法,设置相对合理信道半波长采样密度SD,将移动终端的相对运动距离分为若干采样片段;其中fc是载波频率,c是光速,按照5G衰落模型的信道矩阵公式,计算每一个位置片段上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h,得到该运动轨迹上的信道矩阵序列h1。本发明针对5G信道模型的多普勒效应在硬件仿真器中实现,在复杂度和计算量可控的基础上,精确模拟复杂场景的系统级仿真的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扩展,而且具有很好的抑制谐波效果。
123 一种利用纹传播展现多普勒效应的新型教学用具 CN201911320128.5 2019-12-19 CN110956881A 2020-04-03 方凌花
一种利用纹传播展现多普勒效应的新型教学用具,属于教学用具领域。本装置主要由水槽、可滑动式底座、升降式发声器固定支架、供电线路、发声器、频闪光源六部分组成。本装置借助发声器发声使水面产生波纹,水槽与发声器产生相对运动,在频闪光源照射下,观察发声器前后水面波纹的差异来间接展现多普勒效应。所述装置相比于传统教学用具而言,具有现象明显,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多普勒效应;体积小,不占空间;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橡胶防震垫的使用可以减轻发声器与发声器固定支架之间的共振和能量散失。其中肋板和固定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24 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微波探测器及抗辐射干扰方法 CN201910349600.1 2019-04-28 CN110045358A 2019-07-23 邹高迪; 邹新; 邹明志
发明提供一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微波探测器及抗辐射干扰方法,其中通过动态调节所述微波探测器的频率参数的方式,所述微波探测器所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被维持动态,降低了所述微波探测器所发射的电磁波频率、该电磁波的奇次、偶次谐波频率以及倍频频率之任一电磁辐射频率与其它无线电设备的工作频率同频的概率,即降低了所述微波探测器对其它无线电设备造成干扰的概率。同时,所述微波探测器能够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被维持动态,降低了所述微波探测器能够接收的电磁波的频率与同频段的电磁辐射持续同频的概率,即降低了所述微波探测器被同频段的其它电磁辐射干扰的概率。
125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提高原子精度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1810933658.6 2018-08-16 CN109188888A 2019-01-11 陈寿元; 张田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提高原子精度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其中,该实验装置基准电磁波时钟输入接口,其与基准电磁波时钟相连,以提供基准计时频率;原子钟电磁波源,其用来提供计时用的正弦电磁波;微波接收处理器,其与测量探头相连;所述测量探头用来接收原子钟电磁波源与基准电磁波时钟的频率信号并传送至微波处理器,在所述微波处理器内采用李萨如图测量原子钟电磁波源与基准电磁波时钟之间的频率偏差;频率微调环,其为一圆形微波传输通道,且基于多普勒效应来消除原子钟电磁波源与基准电磁波时钟的频率偏差,以达到提高原子钟的精度。
126 基于声音多普勒效应的车辆空间位置信息感知方法 CN201810294393.X 2018-04-04 CN108919243A 2018-11-30 陈昊; 马强; 陈圣泓; 神克乐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音多普勒效应的车辆空间位置信息感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车辆声音信号处理与接收频谱图获取;步骤S2,车辆分类模型训练;步骤S3,建立车辆声音基准频谱图库;步骤S4,车辆声音基准频谱图获取;步骤S5,等效多普勒频移计算;步骤S6,车辆空间位置信息重构;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无需额外基础设施部署,能获取涉及行人安全的关键有效信息,能够高效、可靠、准确地感知行人潜在的交通事故险。
127 基于多普勒效应模拟户外危险规避的盲人定向训练装置 CN201810645195.3 2018-06-21 CN108898911A 2018-11-27 林泽和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模拟户外危险规避的盲人定向训练装置,涉及盲人定向训练技术领域。该基于多普勒效应模拟户外危险规避的盲人定向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且两个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分别与滚筒的左右两端活动连接,所述滚筒上套接有皮带,且皮带的前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该基于多普勒效应模拟户外危险规避的盲人定向训练装置,通过设置训练模拟机构,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平转杆和连接杆的配合设置,从而基于多普勒效应有效增强盲人对周围声音的感知灵敏度,提高了盲人对户外危险的规避反应
128 一种基于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的飞行体速度测量方法 CN201610079256.5 2016-02-03 CN105738643B 2018-10-30 任元; 王刚; 蔡远文; 谢璐; 刘政良; 李基; 成蕊; 林源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的飞行体速度测量方法。根据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原理,将涡旋光产生系统和测量系统放置于飞行体旋转轴上;首先根据涡旋光波函数利用相位调制的方法产生轨道角动量拓扑荷数为l的涡旋光;涡旋光产生系统和涡旋光光束与飞行体的同步转动诱发旋转多普勒效应,使得涡旋光携带飞行体运动信息;调节涡旋光光路改变其传播方向并经过调制过滤后再接收并测量涡旋光的波形;通过波形解析将涡旋光携带的飞行体运动信息提取出来并利用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结论得到飞行体的角速度信息。本发明属于惯性技术中新概念陀螺领域,可应用于高精度的飞行体角速度测量。
129 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地震断层滑动速度计算方法 CN201711062435.9 2017-11-02 CN107807388A 2018-03-16 李启成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地震断层滑动速度计算方法。包括:获取两台站的地震断层的滑动位错和滑动时间;在断层滑动时间内选择时间窗提取地震波,并对其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确定具有相似性的两台站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变换对;确定当前具有相似性的两台站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变换对的断层滑动速度;确定断层位错与速度曲线下包围面积之间的相对误差;得到断层滑动速度函数。本发明无需掌握地壳介质参数,只需掌握震源位置、地震记录、记录台站位置信息,因此物理意义清晰。本发明增强了滑动速度时间定位、计算断层滑动速度的准确性,得到的地震断层的滑动速度具有突然上升,迅速下降的特点。
130 基于激光微多普勒效应跟踪识别低小慢目标的激光雷达系统 CN201710308979.2 2017-05-04 CN107045129A 2017-08-15 张勇; 杨成华; 赵远; 徐璐; 刘越豪; 沈志强; 宁敏
为了解决现有微多普勒微波雷达受到地面杂波的严重干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微多普勒效应跟踪识别低小慢目标的激光雷达系统,属于激光雷达探测领域。本发明包括:激光光源输出较强的信号光和较弱的本振光,信号光经频移调制模块进行频移,频移后的信号光输入至外差探测模块;外差探测模块,用于将频移后的信号光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目标回波;将目标回波与本振光进行合束,对合束后的光进行探测,采集中频信号,对获取的中频信号进行处理,获取含有目标运动和微动信息的信号频谱分布,判断目标是否为低小慢目标,若是,获取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根据获得的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对目标进行跟踪。
131 一种基于信道多普勒效应的主用户仿真攻击检测方法 CN201610661845.4 2016-08-12 CN106162620A 2016-11-23 谢磊; 陈惠芳; 韩长东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道多普勒效应的主用户仿真攻击检测方法。现有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发射机特征和信道特征实现,存在各种问题。本发明通过所述的方法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的小尺度衰落特征,并根据该特征采用二元假设检测的方法实现主用户仿真攻击的检测。具体是移动场景下,认知无线电用户利用主用户的PN序列对对信道响应进行估计,进而计算得到信道多普勒偏移值,然后选构建二元假设检验进行判决。本发明方法运算开销低,识别时间短,对噪声敏感度不高,且在仿真主用户成功模仿主用户的大尺度和中尺度衰落特征时仍可以正常工作。
132 基于声波多普勒效应叶片弯曲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1610858328.6 2016-09-28 CN106154273A 2016-11-23 余辉龙; 张健; 赵静; 覃翠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波多普勒效应叶片弯曲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2套测量装置,一套位于风电叶片的一侧,另一套位于风电叶片的另一侧,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一个超声波发射装置和四个超声波接收装置,所述的超声波发射装置为双晶探头构成的超声波发射装置,所述的超声波接收装置为单晶探头构成的超声波接收装置,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包括超声传感器接收装置、信号放大调理装置、F/V变换装置、相位测量装置和数值计算装置,本发明能够通过超声波测量叶片的弯曲程度,从而为风电的监测和检修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减少风电的安全事故。
133 一种基于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的飞行体速度测量方法 CN201610079256.5 2016-02-03 CN105738643A 2016-07-06 任元; 王刚; 蔡远文; 谢璐; 刘政良; 李基; 成蕊; 林源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的飞行体速度测量方法。根据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原理,将涡旋光产生系统和测量系统放置于飞行体旋转轴上;首先根据涡旋光波函数利用相位调制的方法产生轨道角动量拓扑荷数为l的涡旋光;涡旋光产生系统和涡旋光光束与飞行体的同步转动诱发旋转多普勒效应,使得涡旋光携带飞行体运动信息;调节涡旋光光路改变其转播方向并经过调制过滤后再接收并测量涡旋光的波形;通过波形解析将涡旋光携带的飞行体运动信息提取出来并利用涡旋光旋转多普勒效应结论得到飞行体的角速度信息。本发明属于惯性技术中新概念陀螺领域,可应用于高精度的飞行体角速度测量。
134 一种星间自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系统的多普勒效应在轨补偿方法 CN201510962640.5 2015-12-18 CN105610488A 2016-05-25 马晶; 于思源; 王淇; 谭立英
一种星间自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系统的多普勒效应在轨补偿方法,涉及针对星间自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系统多普勒效应的在轨参数补偿技术。解决了采用自动控制环路对星间自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系统多普勒效应进行补偿会提高接收机的复杂度的问题。本发明首先计算频率差,选取最大频偏,然后计算通信比特率与最大频偏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否满足获得不间断激光通信链路的条件,如果是,则维持通信比特率的值,否则,改变通信比特率,直到所述比值满足所述条件。本发明通过适当选取系统参数来降低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从而维持系统通信性能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无需使用自动控制环路,简化了接收机结构的复杂度,适用于卫星光通信星间相干通信领域。
135 一种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的轨道动量模式分析仪 CN201510751163.8 2015-11-06 CN105300517A 2016-02-03 董建绩; 周海龙; 张新亮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的轨道动量模式分析仪。包括激光器、空间相位板、分束器、旋转多普勒效应发生器、模式滤波器和光强探测装置;空间相位板和分束器依次设置在激光器的输出光路上,旋转多普勒效应发生器设置在分束器的输出光路上,用于将分束器输出的单束光中不同的OAM模式转换成基模,并且产生不同的多普勒频移,输出散射光,模式滤波器设置在旋转多普勒效应发生器的输出光路上,用于从散射光中滤出基模,光强探测装置连接模式滤波器,用于探测基模光强。本发明既能测量各个OAM模式的幅度分布,又能测量其相位分布,且只需一次或两次测量,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136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基于多普勒效应进行危险监测及预警的方法 CN201510283722.7 2015-05-28 CN105046880A 2015-11-11 韩劲松; 苟莹颖; 蒋志平; 王志; 赵季中
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基于多普勒效应进行危险监测及预警的方法,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使用智能设备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检测,已有的基于图像和额外设备的方法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本发明首先利用加速度计数据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走路状态,之后利用声音多普勒效应和声音测距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将环境信息通过分类器判断是否具有潜在危险,并将危险按照危险等级进行预警,及时警告用户危险的存在,具有便捷性,实时性,准确性,用户友好,功耗低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高准确性和实时性,可以及时对危险进行预警。我们相信本发明能够发挥其方便、高效、准确的特点,在移动危险检测领域和导盲领域得到长期和普遍的应用。
137 一种利用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入侵探测系统和方法 CN201510583898.4 2015-09-14 CN105046860A 2015-11-11 马步远; 李桂荣; 殷燕南; 张磊; 张浩然
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入侵探测系统和方法,所述利用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入侵探测系统包括:红外发射模,红外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本发明所公开的利用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入侵探测系统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判断相对运动的方法确定侵入行为。由自然环境变化(温度、湿度、光照)对红外光波的物理影响并不能对相对运动产生干扰,且由于红外光波的辐射范围较大,保证了探测距离与探测度。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传统主动红外、被动红外、微波声波等入侵探测器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易被干扰、误报率高以及漏报等问题。
138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触控识别装置、方法和触摸屏 CN201410175591.6 2014-04-28 CN103995637B 2015-08-12 陈炎顺; 王红; 李耀辉; 许秋实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触控识别装置、方法和触摸屏,其中,触控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收发模、第二收发模块和计算模块,第一收发模块用于沿第一方向发射第一检测波,并接收第一检测波经触控体反射后形成的第一反馈波;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沿第二方向发射第二检测波,并接收第二检测波经触控体反射后形成的第二反馈波;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检测波、第一反馈波、第二检测波和第二反馈波计算触控体在触控点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组(两个)收发装置,并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公式求解出触控点的触控体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从而实现了对触控体的触控动作的精确判断。
139 基于感应同步器多普勒效应电机转速测量方法 CN200910050317.5 2009-04-30 CN101545915A 2009-09-30 靖俊; 王跃明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感应同步器多普勒效应电机转速测量方法,通过利用感应同步器的电磁多普勒效应,以FPGA为硬件平台,实现了电机转速的精确测量。将被测电机与感应同步器同轴安装,对感应同步器采用双相激磁单相输出鉴相使用方式,在电机以一定速度转动时,感应同步器输出信号频率发生变化。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取其与输入信号频率差值,经过信号处理,就可以精确获得电机转速。本方法优点在于测量转速准确度高,自适应调整测量范围,可在高转速条件下正常工作。
140 基于电磁超表面人造多普勒效应无人集群协同系统及方法 CN202210003068.X 2022-01-04 CN114499634B 2024-02-09 王晓路; 张旭辉; 刘丽丽; 陆宏志; 陈培芝; 贾长伟; 王立伟; 刘闻; 汪宏昇; 张恒; 张冶; 王长庆
发明一种基于电磁超表面人造多普勒效应的无人集群协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指挥平台和无人平台两类无人系统;所述指挥平台用于给集群节点下达按指定导航点运动的任务;所述无人平台用于执行指挥平台下达的任务;本发明基与雷达目标特性变化被动传递信息,不依赖双向无线电通信。具有可控的目标特性变化能,提供额外的敌我识别功能。被动协同不需要无人平台额外辐射电磁信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