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激光束合成装置 CN93109784.3 1993-08-18 CN1099146A 1995-02-22 董丽萍; 季茂利
发明公开一种激光束合成装置,用于激光束的空间合成。其特征是光束合成元件是由一四棱台形方解石晶体的底面与一楔形方解石晶体的斜面用加拿大胶胶合成的格兰-汤姆逊棱镜,两晶体的光轴平行各自通光的入射面,四棱晶体的底大于或等于垂直入射的光在胶合面上的全反射临界角,两激光器至光束合成元件间的两光路中设有调焦望远镜,其中一光路中还设有1/2波片。具有合成空间范围大,能量利用率高和波长响应范围宽等优点。
162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202011493476.5 2020-12-17 CN112578948B 2023-12-01 崔晓东; 刘广坤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之上的第一红外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红外光源和所述光学传感器之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红外光源发射至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出射光的方向与所述背板的法线方向形成的第一夹大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的全反射临界角;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源发射至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出射光经所述盖板全反射后传播至所述背板的第一区域,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红外光源和光学传感器设置于盖板下方,不仅能缩小下边框的尺寸、自由定义指纹识别区域,还可以提高指纹成像的对比度,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率。
163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310322629.7 2023-03-22 CN116322146A 2023-06-23 梁琴; 周秀峰; 周婷; 唐杨玲; 李荣荣
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像素定义层开设有显示像素开口和防窥像素开口,发光层包括防窥发光部和显示发光部,防窥发光部位于防窥像素开口内,显示发光部于显示像素开口内,第一光限制部形成在像素定义层上且环绕防窥发光部,第一光限制部的顶面与防窥发光部的顶面之间形成的区域为防窥光线出射区,封装层覆盖发光层、像素定义层及第一光限制部,遮光单元形成在封装层的顶面覆盖防窥发光部,防窥光线出射区出射至封装层的光线的最大入射小于其在封装层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本申请减少或消除防窥发光部出光全反射,避免防窥发光部光线干扰显示发光部的正向光线,改善了显示不均匀问题。
164 一种提高光伏电池之间方形区域的光利用率的装置 CN202210841790.0 2022-07-18 CN115065320A 2022-09-16 张险峰; 向欣; 李英峰; 淮晓晨; 刘冬雪; 杨静; 张来豫; 刘英健; 李美成
一种提高光伏电池之间方形区域的光利用率的装置,在相邻的四个电池片倒角延长线形成的方形区域内的盖板玻璃下部设置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为仿菲涅尔透镜式劈尖圆环阵列的凹槽,所述仿菲涅尔透镜式劈尖圆环阵列的外边缘内切于所述方形区域的四边,横截面为斜边朝向所述外边缘的多个直角三角形,所述仿菲涅尔透镜式劈尖圆环阵列的斜边表面内壁涂覆有反光金属薄膜,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平直角边的夹角α≥δ/2,δ为盖板玻璃所用玻璃材质的全反射临界角。本发明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使得照射在光伏组件的四个电池片倒角区域之间不能用来发电的空白区域的光尽可能的也被反射在电池片表面用于发电,实现对组件受光面积的高效利用。
165 一种基于全反射增强机制的光学传感器 CN202110398466.1 2021-04-13 CN113552072A 2021-10-26 关春颖; 王影; 吕博; 李一铖; 刘荣玉; 李玉祥; 朱正; 史金辉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反射增强机制的光学传感器,包括基底、双层超构表面和介质间隔层,超构表面为金属纳米结构体,两个金属纳米结构体分别位于介质间隔层相对的两个平面的上表面,两个金属纳米结构体可相对旋转,介质间隔层设置在基底上方;当圆偏振光从基底方向入射,入射大于临界角且入射角非0°且非90°,入射角为入射光方向和基底垂直方向的夹角,圆偏振光将在双层超构表面与空气间的界面发生全反射。本发明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利用外致手性响应的谐振频率和圆二向色性幅值的改变均可判断外部环境折射率、浓度、手性特征等特性的变化,可拓展到在线光学检测、生物传感等领域。
166 一种利用毛细管管壁轴向全反射的检测池 CN201910816035.5 2019-08-30 CN110531013A 2019-12-03 杨三东; 唐涛; 封娇; 李彤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毛细管管壁轴向全反射的检测池,涉及一种利用色谱法将材料分离成各个组分,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液相色谱系统中的光检测器。包括光学吸收型检测器,光学吸收型检测器用于液相色谱系统检测样品;光学吸收型检测器包括流路入口,检测池和流路出口;流路入口和流路出口固定连接于检测池;检测池为毛细管,毛细管为透明材料制成,毛细管折射率大于样品的折射率;毛细管外管壁外侧四周设置为空气或真空,样品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空气或真空的折射率。本发明利用了毛细管外壁全反射现象在增大光程减小内径的情况下减少了光能损失,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入射光的临界角度更大。
16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910579418.5 2019-06-29 CN110287920A 2019-09-27 卢丽君; 李静; 邱英彰
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位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光学探测器,以及位于对向基板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的具有设定图形的透明介质层;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与透明介质层相接触的部件的折射率。当光线在入射到透明介质层与接触的部件的界面时,手指反射到透明介质层的大度光线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从而被全反射;由手指反射到透明介质层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直接通过透明介质层图形未覆盖的区域向显示面板内部入射,这样光学探测器所接收到的光线均为对应位置处的指纹反射的小角度光线,避免了其它位置的指纹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入射,有利于提高光学探测器的检测灵敏度。
168 配光透镜及含有该配光透镜的灯具 CN201210466576.8 2012-11-16 CN103822171A 2014-05-28 周明杰; 杜金
一种透光配镜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第二表面为全反射面,从第一表面入射的光线经第二表面反射至第三表面。由于光线从第三表面的入射的度是连续变化的,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发生全反射,并反射至第四表面。因此,射向第三表面的光线一部分经过第三表面出射,形成垂直方向的光分布,而另一部分从第四表面出射,形成在侧面的光分布,从而使得光分布的范围更广。此外,由于从第一表面入射的光线并未全部从第三表面出射,而是分别从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出射部分光线。因此,垂直方向的光强减弱,而侧面的光强加强,从而使得光分布更加均匀。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灯具
16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1210132383.9 2012-04-28 CN103378309A 2013-10-30 周明杰; 王平; 黄辉; 陈吉星
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玻璃基板、TiO2散射层、导电阳极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层;所述TiO2散射层为金红石TiO2。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利用金红石二溶胶,刮涂制备在玻璃基板上,然后后处理,形成锐钛矿TiO2散射层,当光从ITO出射到玻璃时,会经过散射层,而锐钛矿TiO2由于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可对光进行强烈的散射,将在全反射临界范围内的光路改变,减小了入射角,使本来形成全反射的光线发生折射,从而萃取出来,提高出光效率。
170 一种光学相位器件及其应用方法和系统 CN201110132978.X 2011-05-20 CN102230986B 2013-10-09 郑铮; 万育航; 赵欣; 鹿智婷; 关静宜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相位器件及其应用方法和系统。该光学相位器件,包括透明电介质基底、多层介质材料层和介质缓冲层,透明电介质基底、多层介质材料层和介质缓冲层的折射率均大于外部介质的折射率;对于入射光束的工作波长,该光学相位器件在度区间[α,β]内具有相位变化,该光学相位器件在与介质缓冲层相邻的外部介质和介质缓冲层的交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的全反射临界角为γ,γ<β;在该光学相位器件工作时,该光学相位器件的反射率曲线平坦。本发明的光学器件可同时具有低损耗和大相位变化,从而具有大古斯汉欣位移。作为色散补偿元件,可产生较大且可调谐的色散量,可通过调整工作角度或调谐结构参数,获得不同的色散补偿量。
171 电子装置及其光学感应模 CN201010242667.4 2010-08-02 CN102346574A 2012-02-08 刘建; 邵春雨
发明揭示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光学感应模,其中该光学感应模块包括一光源、传输光源发射光线的透镜、感光芯片及电路板,其中该光源及感光芯片均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该透镜设于感光芯片上方,包括设置为一整体的照明光路与成像光路,其中照明光路包括一反射面,同时该透镜还设有供目标物体放置的操作区域,该反射面将光源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操作区域,其中经反射面反射的光线的入射大于外部介质与该透镜表面的临界角,从而该光线在透镜内形成全反射,而目标物体放置在操作区域后,全反射条件被破坏,经反射面反射的光线经目标物体表面反射后而照射到感光芯片上。
172 一种用于将光传输到培养液的光导设备和装置 CN201190001010.7 2011-11-30 CN203595828U 2014-05-14 J·B·富兰克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光传输到培养液的光导设备和装置。一种光导设备,用于使光通过一透光介质柱并进入相邻的生长培养溶液中,该光导设备包括一用于将该介质和溶液隔开的屏障结构,屏障结构是透光的,以允许提取光,并可调整以容纳折射率比介质小的材料,使得入射光以大于临界的角度进入屏障结构来提供全反射,从而引导光通过设备。
173 指纹成像方法和指纹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2110851073.1 2021-07-27 CN115690854A 2023-02-03 黄建东; 罗毅诚
一种指纹成像方法和指纹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指纹成像方法包括:提供指纹成像模组;开启所述第一光源以产生第一入射光,通过所述传感组件采集光线以获得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判断所述接触面的第一区域是否存在环境介质;在判断所述接触面的第一区域存在环境介质时,开启所述第二光源以产生第二入射光,通过所述传感组件采集光线以获得第二图像,所述第二图像用于获得指纹图像。当所述接触面上第一区域存在环境介质时,第二入射光在所述接触面上第一区域的入射更接近于甚至大于光线在所述存在环境介质状态下的接触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所述第二入射光能够在所述接触面上第一区域发生全反射以获得高质量的指纹图像。
17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910579418.5 2019-06-29 CN110287920B 2021-11-19 卢丽君; 李静; 邱英彰
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位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光学探测器,以及位于对向基板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的具有设定图形的透明介质层;透明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与透明介质层相接触的部件的折射率。当光线在入射到透明介质层与接触的部件的界面时,手指反射到透明介质层的大度光线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从而被全反射;由手指反射到透明介质层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直接通过透明介质层图形未覆盖的区域向显示面板内部入射,这样光学探测器所接收到的光线均为对应位置处的指纹反射的小角度光线,避免了其它位置的指纹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入射,有利于提高光学探测器的检测灵敏度。
175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202011493476.5 2020-12-17 CN112578948A 2021-03-30 崔晓东; 刘广坤
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之上的第一红外光源和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红外光源和所述光学传感器之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一指纹识别区域,所述第一红外光源发射至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出射光的方向与所述背板的法线方向形成的第一夹大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的全反射临界角;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源发射至所述第一指纹识别区域的出射光经所述盖板全反射后传播至所述背板的第一区域,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红外光源和光学传感器设置于盖板下方,不仅能缩小下边框的尺寸、自由定义指纹识别区域,还可以提高指纹成像的对比度,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率。
176 一种基于激光路径的测量溶液折射率方法 CN202011277462.X 2020-11-16 CN112525860A 2021-03-19 韦维; 陈恒; 张霆; 刘彩霞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路径的测量溶液折射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上现蜃景成像形成光路:设定一束由激光发射单元自下而上发出的光线以入射i由折射率为n处射入空气层,所述的空气层具有多层,该多层(空气)的折射率自下而上依次为n、n1、n2、n3、n4……,由折射定律:nsini=n1sini1;n1sini1=n2sinr;设定n>n2时r>i,从下层空气进入上层空气的入射角不断增大,当增大到由某两层空气的折射率决定的临界角的时候发生全反射;设置所述的观测仪于下层空气位,当观测仪逆着光线,经全反射形成呈倒立的虚像;设置所述的观测仪于上层空气位,当观测仪逆着光线,经折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2)、通过折射定律得到的折射率代入相应的拟合关系式。
177 一种基于导光金属毛细管的光度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1510009828.8 2015-01-04 CN104515743B 2017-06-06 黄辉; 渠波; 白敏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导光金属毛细管的光度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所述分析仪包括:光源光探测器、导光金属毛细管,其特征是:所述导光金属毛细管的侧壁可以反射光波,所述光源发射的探测光束经导光金属毛细管侧壁全反射被约束在导光金属毛细管中传输,光探测器接收从导光金属毛细管中射出的探测光束;所述导光金属毛细管一端设有样品入口,所述导光金属毛细管另一端设有样品出口。该分析仪利用导光金属毛细管来引导探测光束和待测样品的传输,由于金属表面对光的全反射不存在临界限制,并且金属毛细管内表面的波纹起伏使得探测光束的入射角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大幅增加探测光束在样品中的传输光程,提高了检测精度
178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1510484300.6 2015-08-03 CN105118930A 2015-12-02 黄辉
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板阳极之间设置散射层,作为散射层材料的二膜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形成,膜的致密性以及厚度可通过调节静电纺丝时的电压以及电极间距离进行调整,工艺参数易于调整,可操作性高,可有效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提取效率;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阳极与基板之间设有散射层,该散射层为二氧化钛膜,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形成,膜的致密性及厚度可调,基板上增加了散射层,当光从器件内由阳极出射到基板时,散射层可对光进行强烈的散射,将在全反射临界范围内的光路改变,减小了入射角,使本来形成全反射的光线发生折射,从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提取效率。
179 一种基于导光金属毛细管的光度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 CN201510009828.8 2015-01-04 CN104515743A 2015-04-15 黄辉; 渠波; 白敏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导光金属毛细管的光度分析仪及其检测方法,所述分析仪包括:光源光探测器、导光金属毛细管,其特征是:所述导光金属毛细管的侧壁可以反射光波,所述光源发射的探测光束经导光金属毛细管侧壁全反射被约束在导光金属毛细管中传输,光探测器接收从导光金属毛细管中射出的探测光束;所述导光金属毛细管一端设有样品入口,所述导光金属毛细管另一端设有样品出口。该分析仪利用导光金属毛细管来引导探测光束和待测样品的传输,由于金属表面对光的全反射不存在临界限制,并且金属毛细管内表面的波纹起伏使得探测光束的入射角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大幅增加探测光束在样品中的传输光程,提高了检测精度
18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1210468078.7 2012-11-19 CN103824963A 2014-05-28 周明杰; 王平; 黄辉; 钟铁涛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依次包括玻璃基底、复合散射层、阳极导电膜、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所述复合散射层的材质为化镁和氧化锆与二氧化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所述二氧化钛包覆在所述氧化镁和所述氧化锆的颗粒表面,所述氧化锆占所述氧化镁质量的10~50%。另,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玻璃基底和阳极导电膜之间制备复合散射层,使阳极导电膜与玻璃基底之间的折射率逐渐降低,从而使得全反射的临界增大,全反射的几率变小,提高了出光效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