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一种光学吸收池 CN202011545349.5 2020-12-23 CN114659981A 2022-06-24 程鹏; 马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吸收池,包括吸收池体,所述吸收池体上设有气体入口以及气体出口,所述吸收池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光电检测组件;所述吸收池体的内壁设有光全反射层,并且所述光全反射镀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吸收池体的腔体内壁折射率;所述光电检测组件包括光发射端以及光接收端,所述光发射端发出的光束的入射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所述临界角是光发射端发出的光束从全反射镀层进入吸收池体的腔体内壁时折射线恰好消失的入射角。本发明在不增加成本和调节难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增加光学吸收池的光程,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22 一种提高大功率GaN基LED芯片外量子效率的方法 CN200710039513.3 2007-04-16 CN101290956A 2008-10-22 吴中林; 徐华斌; 陈林
一种提高大功率GaN基LED芯片外量子效率的方法,其特点是采用半球形蓝宝石或GaN衬底,在衬底上生长半球形GaN薄膜、以及在GaN薄膜中间的有源发光层,有源发光层所发出的光线经GaN薄膜表面出射时,让入射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由于衬底是半球形,在其上可以采用MOCVD技术生长出半球形的GaN及其半球形的有源发光层,当球的半径足够小时,从有源层发出的光经半球形GaN表面出射时,由于入射角小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所以不会发生全反射,大部分光可以从该球面上透射出去,从而使芯片的外量子效率获得提高,同时可以降低芯片的工作温度,提高芯片性能。
23 一种由线光源获得面光源的光学装置 CN201110091309.2 2011-04-12 CN102252263A 2011-11-23 宁铎; 吴涛; 黄建兵; 田敏; 张婷
一种由线光源获得面光源的光学装置,包括放置于大气环境中的台阶形全反射面和锯齿状出射面的光密介质,在该光密介质的一侧放置有若干组平行的入射光源,该平行的入射光源的光线垂直于光密介质,所述的台阶形全反射面与入射光线的垂线之间的夹为入射光从该光密介质到空气介质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α,所述的锯齿状出射面与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该光密介质到空气介质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α。其中线光源从侧面入射,经过装置下面台阶形全反射面折射后,从上面锯齿状出射面垂直射出,从而完成线光源到面光源的转换,可广泛应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源以及实验装置等领域。
24 紧凑型高回损高方向性分光探测器 CN202111151580.0 2021-09-29 CN113945273A 2022-01-18 黄振东; 邱名武; 韦国辉
发明公开紧凑型高回损高方向性分光探测器,在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端部熔接一段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分光镜片紧贴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分光镜片的分光面和反射面呈直,入射到分光面的入射角略小于分光镜片临界角;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使用多模光纤准直光束,用光密介质至光疏介质角度略小于临界角进行分光,分光后角度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折回,实现大部分光反射耦合至输出光纤,少量光折射至探测器,实现对工作中的系统监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回损高的特点。
25 折射计和用于定性及定量测量的方法 CN99803956.X 1999-11-12 CN1237338C 2006-01-18 T·E·赖安; M·J·拜尼
公开了一种传感器设备和相关的方法,用于检测和监视分析物和固定的粘合层的特定粘合。该设备最好包括自动临界折射率计(22),它具有线性扫描阵列和用于照射一部分线性扫描阵列的光学系统,这种照射取决于淀积在透光元件上的粘合层的折射率。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流动室(28),用于使分析物和粘合层(51)接触。本发明的优选检测方法一般来说包括:提供临界角折射计以产生击中固定的粘合层的光,使粘合层与接触相(59)接触,测量全反射的临界角,这个测量值表示在分析物和粘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
26 一种光隔离器及光学装置 CN201710325490.6 2017-05-10 CN106932861A 2017-07-07 符照森; 张浩泰; 李伟; 曹际龙; 蒋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隔离器及光学装置。其中,光隔离器包括设于隔离芯输入侧和/或输出侧的至少一个反射体;所述反射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光面、第二通光面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一通光面垂直于正向光束,正向光束相对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入射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隔离器及光学装置利用反射件的全反射使正向光束完成正向传输,并利用反射件的折射有效阻隔返回光束,避免返回光束返回进入光束输出器件而影响光学设备的正常使用。
27 一种用于LED无影灯的全反射聚焦方法及装置 CN201710956246.X 2017-10-15 CN107559770A 2018-01-09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LED无影灯的全反射聚焦方法及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全反射聚焦装置单元,以S点和D点为圆心分别构成相交的S圆和D圆,以S圆和D圆的圆心为焦点构成共轭的椭圆,全反射聚焦装置单元的全反射面位于椭圆的曲线区段,当S点发射出的入射光以大于等于全反射聚焦装置临界的入射角α射至其位于椭圆的曲线区段上的全反射面时能被全反射至D点,S圆与D圆的交点和S圆与椭圆的交点之间构成入射面,S圆与D圆的交点和D圆与椭圆的交点之间构成出光面,椭圆与S圆和D圆的交点之间的曲线段构成全反射面。本发明具有光路短、光损小、光的利用率更高,所需灯具功率小、发热量小,形成的光斑细腻,不会产生眩光等优点。
28 慢轴准直及空间合束棱镜以及半导体激光器 CN202110081177.9 2021-01-21 CN112769038A 2021-05-07 吴梦迪; 卢昆忠; 胡慧璇; 王文娟; 王子威; 闫大鹏
发明提供一种慢轴准直及空间合束棱镜以及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本发明提供的慢轴准直及空间合束棱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内全反射面,其中,所述入射面、所述出射面和所述内全反射面中的至少一者为曲面。本发明提供的慢轴准直及空间合束棱镜,利用全反射原理,当入射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在慢轴准直及空间合束棱镜中进行全反射,反射效率不会随着角度和入射光波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提高了反射效率;同时,将慢轴准直及空间合束棱镜的入射面、出射面和内全反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为曲面,实现了对慢轴方向的发散光进行准直。
29 一种光隔离器及光学装置 CN201710325490.6 2017-05-10 CN106932861B 2018-06-29 符照森; 张浩泰; 李伟; 曹际龙; 蒋峰
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隔离器及光学装置。其中,光隔离器包括设于隔离芯输入侧和/或输出侧的至少一个反射体;所述反射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光面、第二通光面及相互平行的第一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一通光面垂直于正向光束,正向光束相对于所述第一全反射面的入射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隔离器及光学装置利用反射件的全反射使正向光束完成正向传输,并利用反射件的折射有效阻隔返回光束,避免返回光束返回进入光束输出器件而影响光学设备的正常使用。
30 折射计和用于定性及定量测量的方法 CN99803956.X 1999-11-12 CN1293757A 2001-05-02 T·E·赖安; M·J·拜尼
公开了一种传感器设备和相关的方法,用于检测和监视分析物和固定的粘合层的特定粘合。该设备最好包括自动临界折射率计(22),它具有线性扫描阵列和用于照射一部分线性扫描阵列的光学系统,这种照射取决于淀积在透光元件上的粘合层的折射率。该设备进一步包括流动室(28),用于使分析物和粘合层(51)接触。本发明的优选检测方法一般来说包括:提供临界角折射计以产生击中固定的粘合层的光,使粘合层与接触相(59)接触,测量全反射的临界角,这个测量值表示在分析物和粘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
31 X射线波导和X射线波导系统 CN201210504371.4 2012-11-30 CN103137233A 2013-06-05 冈本康平; 髙本笃史; 宫田浩克; 野间敬
发明涉及X射线波导和X射线波导系统。X射线波导包括具有弯曲部分的芯部和包层。芯部具有与引导方向垂直地周期性地排列分别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实部的物质的周期性结构。芯部-包层界面处的全反射临界比归因于周期性结构的X射线的布拉格角大,周期性结构中的物质界面处的全反射临界角比布拉格角小。满足下式: 这里,s是与引导方向垂直并与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平行的方向的芯部宽度,nlow是具有最小的折射率实部的物质的折射率实部,nhigh是具有最大的折射率实部的物质的折射率实部,并且R是曲率半径
32 X射线波导 CN201180041245.3 2011-08-23 CN103081025A 2013-05-01 冈本康平; 高本笃史; 久保亘; 宫田浩克; 野间敬
一种X射线波导包括:芯部(101),用于引导具有在其中材料的折射率实部小于1的波长带的X射线;以及覆层(102,103),用于将X射线限制在芯部中。芯部具有一维的周期性结构,在所述周期性结构中周期性地层叠分别由具有不同折射率实部的无机材料形成的多个层。芯部和覆层被配置为使得芯部和覆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对于X射线的全反射临界大于由所述一维的周期性结构的周期性引起的布拉格角。所述一维的周期性结构中的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对于X射线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由所述一维的周期性结构的周期性引起的布拉格角。
33 一种检测流体中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201811437017.8 2018-11-28 CN109632719B 2021-07-06 沈阳; 孔笋; 张小康; 赵中会; 郑金松; 郑毅; 李昆; 刘世明; 白克宗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流体中气体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光以预定入射入射到棱镜和流体的接触面时,采集待测流体经过流体管线时在接触面反射的光的强度;其中,预定入射角大于棱镜—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且小于棱镜—液体的全反射临界角;根据待测流体经过流体管线时采集的光的强度确定以下至少之一:待测流体中是否存在气体、待测流体中气体的含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光的反射原理确定以下至少之一:待测流体中是否存在气体、待测流体中气体的含量,简单的实现了流体中气体的实时检测,且不会破坏流体本身。
34 一种检测流体中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201811437017.8 2018-11-28 CN109632719A 2019-04-16 沈阳; 孔笋; 张小康; 赵中会; 郑金松; 郑毅; 李昆; 刘世明; 白克宗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流体中气体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光以预定入射入射到棱镜和流体的接触面时,采集待测流体经过流体管线时在接触面反射的光的强度;其中,预定入射角大于棱镜—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且小于棱镜—液体的全反射临界角;根据待测流体经过流体管线时采集的光的强度确定以下至少之一:待测流体中是否存在气体、待测流体中气体的含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光的反射原理确定以下至少之一:待测流体中是否存在气体、待测流体中气体的含量,简单的实现了流体中气体的实时检测,且不会破坏流体本身。
35 全反射衰减型光学探针和使用该全反射衰减型光学探针的溶液分光测定装置 CN200780009223.2 2007-03-08 CN101400987B 2011-04-13 东升; 尾崎幸洋; 池羽田晶文
光学探针包括:在远紫外区具有光透射特性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第一部分和与上述面接触而配置的第二光学材料的第二部分。例如,第二光学材料在远紫外区具有比第一部分高的折射率。第二部分在与样品接触一侧具有全反射临界以上的入射角的光的面。或者,光学探针由在远紫外区具有光透射性的光学材料构成,在与样品接触一侧具有全反射临界角以上的入射角的光的面,在该面附近的折射率在远紫外区高于其它部分的折射率。由此,能够进行溶解在中的极微量的溶质成分等在远紫外区的分光测定。
36 全反射衰减型光学探针和使用该全反射衰减型光学探针的溶液分光测定装置 CN200780009223.2 2007-03-08 CN101400987A 2009-04-01 东升; 尾崎幸洋; 池羽田晶文
光学探针包括:在远紫外区具有光透射特性的第一光学材料的第一部分和与上述面接触而配置的第二光学材料的第二部分。例如,第二光学材料在远紫外区具有比第一部分高的折射率。第二部分在与样品接触一侧具有全反射临界以上的入射角的光的面。或者,光学探针由在远紫外区具有光透射性的光学材料构成,在与样品接触一侧具有全反射临界角以上的入射角的光的面,在该面附近的折射率在远紫外区高于其它部分的折射率。由此,能够进行溶解在中的极微量的溶质成分等在远紫外区的分光测定。
37 X射线波导和X射线波导系统 CN201210504659.1 2012-11-30 CN103137234A 2013-06-05 冈本康平; 高本笃史; 久保亘; 宫田浩克; 野间敬
发明涉及X射线波导和X射线波导系统。在包含用于引导X射线的包层和芯部的X射线波导中,芯部沿与X射线引导方向垂直的方向包含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实部值的多种物质的周期性结构。根据X射线的波长和周期性结构的周期性确定的布拉格比芯部与包层之间的界面处的X射线的全反射的临界角小。该布拉格角比构成周期性结构的多种物质之间的界面处的X射线的全反射的临界角大。芯部沿X射线引导方向具有构成芯部的周期性结构的周期数不同的两个或更多个区域,其中沿周期方向的芯部宽度与周期数的变化对应地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区域之间不同。
38 成像光路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02110488570.X 2021-04-30 CN113219664B 2022-11-22 史柴源
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光路和头戴显示设备,成像光路包括:成像透镜,成像透镜和校正镜组,成像透镜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和出光面呈夹设置,成像透镜还设有全反射面,全反射面连接于成像透镜的入光面和成像透镜的出光面;校正镜组设于成像透镜的入光面的一侧,光线经校正镜组射向成像透镜,光线经过经成像透镜的入光面射入,光线于全反射面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光线反射向出光面,并透射于出光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人眼正前方的头戴显示设备的体积,便于用户穿戴。
39 成像光路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02110488570.X 2021-04-30 CN113219664A 2021-08-06 史柴源
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光路和头戴显示设备,成像光路包括:成像透镜,成像透镜和校正镜组,成像透镜设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和出光面呈夹设置,成像透镜还设有全反射面,全反射面连接于成像透镜的入光面和成像透镜的出光面;校正镜组设于成像透镜的入光面的一侧,光线经校正镜组射向成像透镜,光线经过经成像透镜的入光面射入,光线于全反射面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光线反射向出光面,并透射于出光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人眼正前方的头戴显示设备的体积,便于用户穿戴。
40 光学透镜光源装置 CN201310220920.X 2013-06-05 CN104121545A 2014-10-29 武文杰; 叶志庭; 林明传; 李修平
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光源装置,包括一第一出光面、一全反射面、一第二出光面以及一第三出光面,依序互相连接并对应地形成第一交界、第二交界以及第三交界。第一交界与通过第一出光面的一光轴上的一参考点之间的一第一连线与光轴相交的一第一夹介于30度至60度,且参考点指向全反射面上的任一点的一第一方向与全反射面在那一点的法线相交的一反射角大于一全反射临界角。第二交界与参考点之间的一第二连线与第一连线相交的一第二夹角介于10度至30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