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旋翼机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旋翼机和行星齿轮系统 CN201510173890.0 2015-04-14 CN105202130B 2019-06-25 S·H·鲍尔; M·J·罗巴克
行星齿轮系统、变速器和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非固定式环形齿轮、至少一个非固定式太阳齿轮、在至少一个非固定式环形齿轮和至少一个非固定式太阳齿轮之间啮合的至少一个双联行星齿轮、以及与至少一个双联行星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固定式齿轮。至少一个非固定式环形齿轮和至少一个非固定式太阳齿轮中的一者的旋转输入导致至少一个非固定式环形齿轮和至少一个非固定式太阳齿轮中的另一者的相反旋转输出。
122 一种旋翼机尾翼结构 CN201811641811.4 2018-12-29 CN109466745A 2019-03-15 宋梓涵; 张江涛; 刘广友; 李磊; 郭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翼机尾翼结构,其平尾翼以及设置在水平尾翼上的垂直尾翼,垂直尾翼包括中间垂尾以及位于中间垂尾两侧的侧垂尾,中间垂尾上设置有中间方向,中间方向舵可以绕着中间垂尾上的旋转轴沿竖直方向转动,两侧垂尾的翼型剖面为非对称翼型,中间垂尾的翼型剖面为对称翼型,水平尾翼为对称翼型。本发明中采用在中间垂尾两侧均设置有侧垂尾的方式,不仅能够防止侧向气流干扰设置在中间垂尾上中间方向舵沿竖直方向的转动,使方向操纵更为容易,增加飞行稳定性,还使得侧向气流作用于侧垂尾产生的弯矩,水平尾翼的负升和自重的合力产生的弯矩,二者方向相反,使结构受弯区域应力减小,增加了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123 预旋装置及自转旋翼机 CN201710395958.9 2017-05-27 CN107226202A 2017-10-03 沈欢; 王仁宇; 刘顶凯
发明公开一种预旋装置及自转旋翼机,其中,所述预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旋翼转盘和预旋杆、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预旋杆的啮合件、及与啮合件相对设置的推动机构,所述旋翼转盘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啮合件设有第二齿轮,所述预旋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齿轮相对设置,所述预旋杆的外壁设有第一斜螺纹,所述啮合件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螺纹配合的第二斜螺纹,所述推动机构沿靠近所述啮合件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啮合件于所述预旋杆上移动,至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后,转动所述预旋杆,所述第一斜螺纹与所述第二斜螺纹配合以带动所述啮合件和所述旋翼转盘转动。本发明预旋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稳定性较好。
124 液动扇浆倾转旋翼机 CN201380000660.3 2013-07-26 CN104583076A 2015-04-29 杜鼎文
一种包括液动扇桨倾转旋翼的液动扇桨倾转旋翼机,液动扇桨倾转旋翼包括液压达(H-2)、扇桨(H-1),支承于固接在旋翼机身横梁(H-4)上的轴承座内的轴承(H-5)的扇桨倾转中间梁与扇桨倾转悬臂梁(H-3)固接,旋翼机身左侧的左扇桨倾转悬臂梁和旋翼机身右侧的右扇桨倾转悬臂梁均支承于扇桨倾转中间梁且呈左右对称分布,扇桨倾转悬臂梁与液动扇桨马达上的马达前连接板(H-2.1)和马达后连接板(H-2.7)内外两端固接;倾转旋翼(H-7)上的骨架与扇桨倾转悬臂梁固接为整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且安全有效的空中交通工具。
125 一种旋翼机旋翼头结构 CN201010538116.2 2010-11-09 CN101985310A 2011-03-16 冉泽环; 张勇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翼机旋翼头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杆上的支撑座、横向连接在支撑座内的旋翼连接杆,其特点在于,所述旋翼连接杆靠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变速器和相连接的步进电机,变速器的输出轴竖向延伸入支撑座内并在端头设置有锥齿轮,所述旋翼连接杆位于支撑座内的一端设置有锥齿与所述锥齿轮啮合。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该旋翼头结构的一种旋翼机,以及一种旋翼机垂直起飞控制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旋翼机的垂直起飞,增强了旋翼机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126 旋翼机的旋翼及旋翼机 CN202220471025.X 2022-03-04 CN217146389U 2022-08-09 马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机的旋翼及旋翼机。该旋翼包括旋翼主体、刹车装置、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连接索。旋翼主体与旋翼机的机身连接。刹车装置分别与旋翼主体、旋翼机的机身连接。驱动装置设置于旋翼机的机身上。连接索的第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连接索的第二端与刹车装置连接,连接索用于在驱动装置工作的情况下拉动旋翼主体,以改变旋翼主体与旋翼机的机身之间的夹
127 旋翼机头及旋翼机 CN201721058128.9 2017-08-22 CN207060397U 2018-03-02 胡礼杰; 郑尧刚; 徐淑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机头及旋翼机,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旋翼机头包括机架主轴、第一连接件、旋翼夹持件、倾斜盘、第二连接件和操纵连接件。主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机架;第一连接件与主轴连接;旋翼夹持件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且旋翼夹持件的转动轴心线与主轴的转动轴心线垂直设置;倾斜盘包括第一盘和第二盘,第一盘与主轴连接且随主轴的转动而转动,第一盘沿主轴的转动轴心线可滑动,第二盘与机架连接且用于控制第一盘;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旋翼夹持件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盘连接;操纵连接件与机架连接且用于控制第二盘。旋翼机选用该旋翼机头,其不需要较长的跑道就可以实现提升,整体使用效果较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28 旋翼机桨及多旋翼机 CN201620742213.6 2016-07-14 CN205837194U 2016-12-28 恽为民; 张栋梁; 邓寅喆; 庞作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机桨及多旋翼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旋翼机桨包括:安装在桨叶基座上的多个桨叶,其中所述多个桨叶中的一个或多个桨叶上配置有金属调整片对;其中每个金属调整片对都安装在各自桨叶的后缘,而且每个金属调整片对包括第一动平衡金属调整片和第二动平衡金属调整片。
129 柴电旋翼机 CN201520780104.9 2015-10-09 CN205113726U 2016-03-30 徐建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柴电旋翼机,它是将柴油直线发电机安装在机身中部,若干电动旋翼均布在机身的周边;若干电动旋翼的电能由柴油直线发电机提供,并通过地面遥控或者由控制器预先设置飞行程序来实现平飞、横滚悬停等动作。利用柴油直线发电机为若干电动旋翼供电,比较常规的内燃机需要将输出扭矩通过若干传动机构分配给若干旋翼其结构更加简单,控制起来也方便;比较纯电动的旋翼机飞行时间和续航时间长。
130 旋翼机 CN200720182387.2 2007-10-30 CN201258090Y 2009-06-17 张逊
一种飞行速度快,驱动动小、安全可靠的自旋翼旋翼机。它是在自旋翼旋翼机上加装格纳斯效应助力翼。助力翼是由两个转辊、一个从动皮带轮和两个套在两根转辊上的宽皮带为主要部件组成。因助力翼的作用使的旋翼机起飞距离缩短,驱动动力减小。这种结构改变开辟了旋翼机使用的广阔前景。
131 无人旋翼机及控制无人旋翼机的飞行方法 CN201610075876.1 2016-02-03 CN105480413A 2016-04-13 蔡培伦
发明公开的无人旋翼机包括:机身、多个旋翼及传感器,机身包括中控模信号处理模块,中控模块与旋翼连接,用于控制旋翼;传感器配置于无人旋翼机的机身上,用于检测无人旋翼机的旋转变化值;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传感器及中控模块,用于接收并分析传感器的信号,再由中控模块控制后续飞行动作。控制无人旋翼机的飞行方法包括启动无人旋翼机,且使无人旋翼机处于不飞行状态;将无人旋翼机旋转;检测无人旋翼机旋转后的旋转变化值;将旋转变化值与预设值比较,判断无人旋翼机是否执行飞行动作。使用者通过将无人旋翼机以旋转的方式飞行,在使用上更为直观且方便。
132 一种旋翼机的旋翼桨毂定心结构及旋翼机 CN202411192040.0 2024-08-28 CN118928762A 2024-11-12 王炳朝; 徐志雄; 王天源
发明提供一种旋翼机的旋翼桨毂定心结构及旋翼机,设计旋翼机技术领域,用于将旋翼机的桨毂定心装配在旋翼机的旋翼轴上,桨毂与旋翼轴通过花键连接,该定心结构包括:两定心环,两定心环套接且卡定在旋翼轴上,两定心环分别设置在桨毂上方和下方;两承载部件,两承载部件套接在旋翼轴上,两承载部件分别连接在桨毂的顶部和底部,其中一个承载部件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锥面与其中一个定心环和桨毂的内侧顶部贴合连接,另一个承载部件的内侧底部和顶部分别通过锥面与另一个定心环和桨毂的内侧底部贴合连接;有效保证了桨毂和旋翼轴的同轴度,实现了桨毂的高精度定心,有利于旋翼矩的精准控制,提高了整机的操纵性
133 一种操纵机构、旋翼机及旋翼机飞行操纵方法 CN202311605513.0 2023-11-28 CN117550065A 2024-02-13 张侃; 夏齐; 李继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操纵机构、旋翼机及旋翼机飞行操纵方法,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桨叶数量较多或者桨叶与传动机匣之间距离较短时,现有操纵机构的变距拉杆布置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的操纵机构包括动盘、静盘、倾斜机构和连接件;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倾斜机构、动盘和静盘;动盘和静盘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在不使用扭臂条件下,动盘与桨叶之间的空间仅布置变距拉杆,有效降低变距拉杆的布置难度。
134 一种用于无人旋翼机的系留模及无人旋翼机 CN202010493700.4 2020-06-03 CN111645858A 2020-09-11 甘欣辉; 宋亮; 姚连喜; 王江枫; 陈明辉; 厉明升; 李虹; 李增鸣; 孙健; 赵长超; 张勋; 刘鹏; 俞旻杰; 师晨光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无人旋翼机的系留模及无人旋翼机,系留模块包括:输入接口;直流变换单元,输入端与输入接口连接,输出端与输出接口连接,用于对输入高压直流电进行DC-DC变换以降压输出适配无人旋翼机的直流电;备用电池组输出端通过可控开关与直流变换单元输出端连接;监控单元,包括控制器,采集直流变换单元及备用电池组信息,通信接口与输出接口连接,直流变换单元出现故障时,控制备用电池组代替直流变换单元供电;光电转换单元,其视频、通信接口与输出接口连接,光纤接口与输入接口连接;输出接口,与无人旋翼机连接,供电及提供通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体积大、重量大、安全性不高等问题,提高集成度,减小体积和重量并提高安全性。
135 一种多盒段旋翼机起落架舱及旋翼机 CN202411434402.2 2024-10-15 CN119262266A 2025-01-07 赵国文; 郑鸣辉; 陶国敏
发明提供一种多盒段旋翼机起落架舱及旋翼机,属于旋翼机结构设计领域,本发明中前起落架着陆时,缓冲支柱组件产生的垂向载荷和航向载荷通过左盒段、右盒段承受并扩散;侧向载荷靠上盒段承受和扩散,各方向产生的弯矩和扭矩通过各个盒段承受;作动筒产生的航向载荷通过鞍式结构组件和上盒段传递和扩散,垂向载荷通过鞍马式结构组件和后盒段传递。本发明在满足起落架安装和收放要求的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结构对机身蒙皮大开口进行加强,提高结构利用效率,减轻结构重量,既可以用最小的重量代价实现起落架载荷传递,又可以形成前机身密闭空间,为乘员和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36 无人旋翼机及控制无人旋翼机的飞行方法 CN201610075876.1 2016-02-03 CN105480413B 2019-01-22 蔡培伦
发明公开的无人旋翼机包括:机身、多个旋翼及传感器,机身包括中控模信号处理模块,中控模块与旋翼连接,用于控制旋翼;传感器配置于无人旋翼机的机身上,用于检测无人旋翼机的旋转变化值;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传感器及中控模块,用于接收并分析传感器的信号,再由中控模块控制后续飞行动作。控制无人旋翼机的飞行方法包括启动无人旋翼机,且使无人旋翼机处于不飞行状态;将无人旋翼机旋转;检测无人旋翼机旋转后的旋转变化值;将旋转变化值与预设值比较,判断无人旋翼机是否执行飞行动作。使用者通过将无人旋翼机以旋转的方式飞行,在使用上更为直观且方便。
137 倾转旋翼机 CN201520833566.2 2015-10-26 CN205098469U 2016-03-23 金良; 崔士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转旋翼机,包括机身、旋翼、设置于机身上的机翼及设置于机身底部的起落架,还包括倾转机构及可折叠桨叶,所述倾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前部,所述倾转机构包括倾转轴及用于驱动倾转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倾转轴横向穿过机身且两端伸出,所述旋翼对称设置在所述倾转轴的两端;所述可折叠桨叶设置在机身尾端的底部,所述可折叠桨叶包括转轴、驱动件、桨叶安装盘及桨叶,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另一端上设置所述桨叶安装盘上。本实用新型相比与现有技术的结构,设置驱动件及倾转轴,在保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大大简化了结构,并且驱动件及倾转轴都为常见部件,大大降低了成本。
138 旋翼机尾翼 CN201220448047.0 2012-09-05 CN202896872U 2013-04-24 何晓堂; 梁志斌; 王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机尾翼,包括平设置的横翼和固定在该水平横翼上并与之垂直的、并列设置的三个垂直翼,在所述三个垂直翼的中间一个垂直翼顶端还固定一个与水平横翼平行的横翼。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二个相互平行的水平横翼,飞机飞行的稳定性更高,飞行更稳定。
139 旋翼机 CN201220447878.6 2012-09-05 CN202828090U 2013-03-27 何晓堂; 梁志斌; 王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机在尾舵板的后沿两侧各固定有一平衡块,该二块平衡块伸出尾舵板的部分向两侧展开形成V形。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尾舵板的后沿两侧各固定有一块平衡块,该二块平衡块伸出尾舵板的部分向两侧展开形成V形,飞机转向时,其中一块平衡块将承受与舵板相反方向的压,推动舵板转向,这样,舵板承受的压力减少、扭矩减少,飞机飞行的稳定性更高,飞行更稳定。
140 旋翼机、旋翼部 CN202221537800.3 2022-06-20 CN219192547U 2023-06-16 大河内雅喜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功能部的旋翼机、旋翼部,所述功能部能够抑制飞行体的效率降低,并且能够适用于具有推进式或牵引式的任一方式的旋翼的飞行体。本实用新型的旋翼机,其具有:旋翼部,其包括达和螺旋桨;连接部,其与所述旋翼部的旋转部连接,并与该旋转部一起转动;以及功能部,其至少一部分保持于所述连接部,并保持在转速低于所述连接部转动时的转速的状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