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转旋翼机 |
CN201420002191.0 |
2014-01-03 |
CN204210731U |
2015-03-18 |
苏桂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转旋翼机,包括机架,机身,发动机,旋翼,螺旋桨,尾舵,操纵杆,仪表,起落架,机架上端连接旋翼,发动机位于尾舵座仓之间,座舱内设有仪表和操纵杆,发动机与螺旋桨相连,机架下方设有起落架,所述的旋翼为由两个桨片组成,桨片通过桨轴固定在机架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安全性高、起降距离短、稳定性高,抗风性强、同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2 |
多旋翼机 |
CN201780081422.8 |
2017-10-03 |
CN110114270B |
2023-02-03 |
平城大典; 吉原正典; 吉山博章; 松村大祐; 丹羽友晴; 四宫隆 |
本发明提供多旋翼机(10),其包括4个单旋翼(40b、42b、46b和48b)和2组同轴双向旋翼(44c、44d和50c、50d)。俯视图中,这8个旋翼设置于六边形的顶点,配置成关于通过六边形的中心点(P1)的前后延伸的第1线(L1)为线对称。俯视图中,单旋翼(40b、42b、46b和48b)在每个由第1线(L1)和以与第1线(L1)正交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2线(L2)划分出的区域中各配置1个,2组同轴双向旋翼(44c、44d和50c、50d)配置于第2线(L2)上。 |
3 |
多旋翼机 |
CN201780081427.0 |
2017-10-03 |
CN110139799B |
2022-11-29 |
平城大典; 吉原正典; 吉山博章; 松村大祐; 丹羽友晴; 四宫隆 |
多旋翼机(10)包括在俯视图中以包围中心点(P1)的方式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8个旋翼和具有多个喷嘴(62、64)的撒布装置(52)。俯视图中,8个旋翼配置成关于第1线(L1)线对称,包括旋转方向也是线对称的,在第1线(L1)的左右两侧配置相同数量的旋翼。侧视图中,各喷嘴(62、64)的排出口(62a、64a)位于比旋翼靠下方的位置。在第1线(L1)的左右两侧,俯视图中,在由各旋翼前端的旋转轨迹的圆弧和切线以及通过最前方的旋翼的旋转轴和最后方的旋翼的旋转轴的线所形成的第1区域(R1、R2)内设置各喷嘴(62、64)的排出口(62a、64a)。 |
4 |
多旋翼机 |
CN201680077002.8 |
2016-12-16 |
CN108473197B |
2022-10-28 |
今泉纪寿; 伊藤博 |
本发明的多旋翼机可取得飞行时的马达的信息。多旋翼机的一个形态是根据来自飞行控制器的信息进行飞行的多旋翼机,其具备:本体部;多个推进单元,具有进行旋转的旋翼、且安装在本体部中;马达,搭载在本体部或推进单元中;至少一个第1检测部,检测马达的信息;以及无线发送部,通过无线来将第1检测部所检测到的马达的信息发送至外部。 |
5 |
旋翼机 |
CN202110533452.6 |
2015-05-19 |
CN113086177A |
2021-07-09 |
铃木阳一 |
本发明涉及旋翼机。连接部(16)的中心(C)与产生于旋翼机(10)的机体的升力的中心(U)一致。连接部(16)的中心(C)是指对连接部(16)的支撑棒(21)以及第一搭载部的重力的作用点。升力的中心(U)是指对旋翼机(10)的升力的作用点,并且是连接部(16)中的旋转中心。如此,由于产生于旋翼机(10)的升力的中心U位于连接部的中心(C),即使是旋翼机(10)的机体倾斜的情况下,支撑棒(21)以及第一搭载部以连接部的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升力的中心(U)的周围不会产生因摄像机(28)等重物而引起的旋转力矩。据此,在具有多个旋翼的旋翼机沿着水平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前进方向前方以及后方的各旋翼的旋转数的差值比现有技术小。 |
6 |
旋翼机 |
CN201780092929.3 |
2017-10-10 |
CN110869277A |
2020-03-06 |
铃木阳一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飞行效率的旋翼机。本发明的旋翼机至少能够沿第一方向前进。旋翼机具备:臂部;多个马达,其安装在该臂部上;以及旋翼,其分别安装在该马达上。多个马达由位于前侧的一个以上的前侧马达和位于后侧的一个以上的后侧马达构成,并采用前侧马达所包含的马达的输出特性与后侧马达所包含的马达的输出特性不同的结构。 |
7 |
旋翼机 |
CN201510108516.2 |
2015-03-10 |
CN106143883A |
2016-11-23 |
周利英 |
一种旋翼机,飞碟外形,在壳中心位置设飞控室内置飞控板、无线接收器及充电电池,周边壳体设多个上下镂空的镂空空间,镂空空间容置螺旋桨,螺旋桨连接马达。飞控板内置旋翼机飞行软件,由外界遥控者经无线接收器由外界控制飞行,或由飞控室内驾驶员控制飞行。飞碟外形旋翼机具科技感并保护螺旋桨及防止螺旋桨对人的伤害。 |
8 |
多旋翼机 |
CN201910245078.2 |
2019-03-28 |
CN110316363B |
2022-11-22 |
水野健太; 吉原正典; 神田大; 松村大祐 |
本发明的多旋翼机(10)包括:具有可旋转的旋转部(26)的电动机(18)、旋翼叶片(20)、设置于旋转轴线(R)上且将旋翼叶片(20)安装于旋转部(26)的安装部(A)、设置于距旋转轴线(R)等距离的位置的多个旋转传递部(T)。旋转传递部(T)包括设置于旋翼叶片(20)的贯通孔(20b)和设置于旋转部(26)且能够卡合于贯通孔(20b)的销(38),在离开旋转轴线(R)的位置连接旋转部(26)和旋翼叶片(20)。在贯通孔(20b)与销(38)之间插入具有凹凸部(40a、40b)的弹性部件(40)。以覆盖于旋翼叶片(20)的方式,在旋翼叶片(20)与安装部A之间设置按压部件(42)。 |
9 |
旋翼机 |
CN201580080013.7 |
2015-05-19 |
CN107614376B |
2021-05-28 |
铃木阳一 |
连接部(16)的中心(C)与产生于旋翼机(10)的机体的升力的中心(U)一致。连接部(16)的中心(C)是指对连接部(16)的支撑棒(21)以及第一搭载部的重力的作用点。升力的中心(U)是指对旋翼机(10)的升力的作用点,并且是连接部(16)中的旋转中心。如此,由于产生于旋翼机(10)的升力的中心U位于连接部的中心(C),即使是旋翼机(10)的机体倾斜的情况下,支撑棒(21)以及第一搭载部以连接部的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升力的中心(U)的周围不会产生因摄像机(28)等重物而引起的旋转力矩。据此,在具有多个旋翼的旋翼机沿着水平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前进方向前方以及后方的各旋翼的旋转数的差值比现有技术小。 |
10 |
旋翼机 |
CN201810693552.3 |
2018-06-29 |
CN110654534A |
2020-01-07 |
杨易达; 陈英杰; 谢祺栋; 郑旭智 |
一种旋翼机包括机身与多个旋翼部。机身具有前端部、后端部与侧边的两端部以及通过前端部、后端部与侧边的两端部的参考平面。这些旋翼部设置于机身,其中各个旋翼部包括至少一旋叶以及连接至少一旋叶的转轴,而旋叶沿着其所连接的转轴的轴心方向旋转。各个转轴的轴心方向与参考平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5度至30度。旋翼机可增加额外的升力,以帮助减轻旋翼机的负重。 |
11 |
多旋翼机 |
CN201910245078.2 |
2019-03-28 |
CN110316363A |
2019-10-11 |
水野健太; 吉原正典; 神田大; 松村大祐 |
本发明的多旋翼机(10)包括:具有可旋转的旋转部(26)的电动机(18)、旋翼叶片(20)、设置于旋转轴线(R)上且将旋翼叶片(20)安装于旋转部(26)的安装部(A)、设置于距旋转轴线(R)等距离的位置的多个旋转传递部(T)。旋转传递部(T)包括设置于旋翼叶片(20)的贯通孔(20b)和设置于旋转部(26)且能够卡合于贯通孔(20b)的销(38),在离开旋转轴线(R)的位置连接旋转部(26)和旋翼叶片(20)。在贯通孔(20b)与销(38)之间插入具有凹凸部(40a、40b)的弹性部件(40)。以覆盖于旋翼叶片(20)的方式,在旋翼叶片(20)与安装部A之间设置按压部件(42)。 |
12 |
多旋翼机 |
CN201780081427.0 |
2017-10-03 |
CN110139799A |
2019-08-16 |
平城大典; 吉原正典; 吉山博章; 松村大祐; 丹羽友晴; 四宫隆 |
多旋翼机(10)包括在俯视图中以包围中心点(P1)的方式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8个旋翼和具有多个喷嘴(62、64)的撒布装置(52)。俯视图中,8个旋翼配置成关于第1线(L1)线对称,包括旋转方向也是线对称的,在第1线(L1)的左右两侧配置相同数量的旋翼。侧视图中,各喷嘴(62、64)的排出口(62a、64a)位于比旋翼靠下方的位置。在第1线(L1)的左右两侧,俯视图中,在由各旋翼前端的旋转轨迹的圆弧和切线以及通过最前方的旋翼的旋转轴和最后方的旋翼的旋转轴的线所形成的第1区域(R1、R2)内设置各喷嘴(62、64)的排出口(62a、64a)。 |
13 |
多旋翼机 |
CN201780081422.8 |
2017-10-03 |
CN110114270A |
2019-08-09 |
平城大典; 吉原正典; 吉山博章; 松村大祐; 丹羽友晴; 四宫隆 |
本发明提供多旋翼机(10),其包括4个单旋翼(40b、42b、46b和48b)和2组同轴双向旋翼(44c、44d和50c、50d)。俯视图中,这8个旋翼设置于六边形的顶点,配置成关于通过六边形的中心点(P1)的前后延伸的第1线(L1)为线对称。俯视图中,单旋翼(40b、42b、46b和48b)在每个由第1线(L1)和以与第1线(L1)正交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2线(L2)划分出的区域中各配置1个,2组同轴双向旋翼(44c、44d和50c、50d)配置于第2线(L2)上。 |
14 |
多旋翼机 |
CN201680077002.8 |
2016-12-16 |
CN108473197A |
2018-08-31 |
今泉纪寿; 伊藤博 |
本发明的多旋翼机的一个形态是根据来自飞行控制器的信息进行飞行的多旋翼机,其具备:本体部;多个推进单元,具有进行旋转的旋翼、且安装在本体部中;马达,搭载在本体部或推进单元中;至少一个第1检测部,检测马达的信息;以及无线发送部,通过无线来将第1检测部所检测到的马达的信息发送至外部。 |
15 |
旋翼机 |
CN201580080013.7 |
2015-05-19 |
CN107614376A |
2018-01-19 |
铃木阳一 |
连接部(16)的中心(C)与产生于旋翼机(10)的机体的升力的中心(U)一致。连接部(16)的中心(C)是指对连接部(16)的支撑棒(21)以及第一搭载部的重力的作用点。升力的中心(U)是指对旋翼机(10)的升力的作用点,并且是连接部(16)中的旋转中心。如此,由于产生于旋翼机(10)的升力的中心U位于连接部的中心(C),即使是旋翼机(10)的机体倾斜的情况下,支撑棒(21)以及第一搭载部以连接部的中心(C)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升力的中心(U)的周围不会产生因摄像机(28)等重物而引起的旋转力矩。据此,在具有多个旋翼的旋翼机沿着水平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前进方向前方以及后方的各旋翼的旋转数的差值比现有技术小。 |
16 |
旋翼机 |
CN201510361956.9 |
2015-06-19 |
CN106314770A |
2017-01-11 |
周利英 |
一种旋翼机,上下外壳由两盘状壳一正一反连接而成,飞控板、遥控接收器及充电电池容置于上下外壳内部,上下外壳接合部成气密防水连接。上下外壳包裹马达外壳,马达转轴伸出上壳,马达转轴套一弹性密封圈与上壳成气密防水转动连接,螺旋桨在上壳外固定于马达转轴。设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于机腹内面,与停机坪下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配对充电。飞控板内置旋翼机飞行软件,由外界遥控者经无线接收器由外界控制飞行,或由飞控室内驾驶员控制飞行。旋翼机具防水功能可雨中飞行或停泊水面。 |
17 |
旋翼机 |
CN201780092929.3 |
2017-10-10 |
CN110869277B |
2024-01-23 |
铃木阳一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飞行效率的旋翼机。本发明的旋翼机至少能够沿第一方向前进。旋翼机具备:臂部;多个马达,其安装在该臂部上;以及旋翼,其分别安装在该马达上。多个马达由位于前侧的一个以上的前侧马达和位于后侧的一个以上的后侧马达构成,并采用前侧马达所包含的马达的输出特性与后侧马达所包含的马达的输出特性不同的结构。 |
18 |
旋翼机 |
CN201780093431.9 |
2017-07-27 |
CN110944909B |
2023-06-06 |
铃木阳一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调平衡且能够确保稳定的降落状态的旋翼机。本发明的旋翼机具备:多个旋翼;臂部,其支撑多个旋翼;搭载部,其搭载物体;以及连接部,其在搭载部能够在规定范围内移动的状态下将该搭载部与臂部连接。本发明的旋翼机构成为,其连接部的位置与该臂部的重心相比处于上方。由此,能够进行自调平衡且能够确保稳定的降落状态。 |
19 |
旋翼机 |
CN202110423968.5 |
2021-04-20 |
CN113734430A |
2021-12-03 |
铃木阳一 |
本发明提高了旋翼机巡航中的运用效率。根据本公开的旋翼机(1)具备:主体(2);以及多个马达(3),其设置在主体(2)上,用于使各个旋翼(4)旋转,其中,在主体(2)相对于与基准面大致平行的一个行进方向倾斜并向行进方向飞行时,多个马达(3)各自的旋转速度大致相同。 |
20 |
旋翼机 |
CN201780093431.9 |
2017-07-27 |
CN110944909A |
2020-03-31 |
铃木阳一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调平衡且能够确保稳定的降落状态的旋翼机。本发明的旋翼机具备:多个旋翼;臂部,其支撑多个旋翼;搭载部,其搭载物体;以及连接部,其在搭载部能够在规定范围内移动的状态下将该搭载部与臂部连接。本发明的旋翼机构成为,其连接部的位置与该臂部的重心相比处于上方。由此,能够进行自调平衡且能够确保稳定的降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