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后缘襟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飞机后缘襟翼 CN202011626904.7 2020-12-31 CN112678150B 2024-04-26 王文虎; 李强; 聂鑫; 徐亮; 顾树青; 冯盛
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襟翼侧缘噪声、又能够补偿升损失的飞机后缘襟翼。飞机后缘襟翼以能够展开及收起的方式设在飞机主翼的后缘部,且具备沿着主翼的翼长方向延伸的襟翼主体,其中,在将襟翼主体的前缘部沿着翼长方向划分为外端前缘部及主体前缘部的情况下,在襟翼主体的外端前缘部,通过使外端前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主体前缘部切缺而形成有使飞机后缘襟翼展开时的主翼的后缘部与襟翼主体的外端前缘部之间的缝道增大的空间,并且在该空间中填充有外轮廓与主体前缘部一致的多孔介质。
2 飞机后缘襟翼 CN202011627265.6 2020-12-31 CN112644687B 2024-05-17 王文虎; 孙一峰; 宋晓; 张思媛; 张振; 孙可心
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襟翼侧缘的气动噪声、又能够减小巡航阻的飞机后缘襟翼。飞机后缘襟翼以能够展开及收起的方式设在飞机主翼的后缘部,且具备沿着主翼的翼长方向延伸的襟翼主体,其中,在襟翼主体的外侧缘部,在中段部分形成有将襟翼主体的上翼面及下翼面之间贯穿的一个或多个空气通路,空气通路向翼长方向外侧开口,并且在空气通路中填充有多孔介质,在形成有多个空气通路的情况下多个空气通路彼此不连通。
3 飞机后缘襟翼 CN202011626904.7 2020-12-31 CN112678150A 2021-04-20 王文虎; 李强; 聂鑫; 徐亮; 顾树青; 冯盛
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襟翼侧缘噪声、又能够补偿升损失的飞机后缘襟翼。飞机后缘襟翼以能够展开及收起的方式设在飞机主翼的后缘部,且具备沿着主翼的翼长方向延伸的襟翼主体,其中,在将襟翼主体的前缘部沿着翼长方向划分为外端前缘部及主体前缘部的情况下,在襟翼主体的外端前缘部,通过使外端前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主体前缘部切缺而形成有使飞机后缘襟翼展开时的主翼的后缘部与襟翼主体的外端前缘部之间的缝道增大的空间,并且在该空间中填充有外轮廓与主体前缘部一致的多孔介质。
4 飞机后缘襟翼 CN202011627265.6 2020-12-31 CN112644687A 2021-04-13 王文虎; 孙一峰; 宋晓; 张思媛; 张振; 孙可心
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襟翼侧缘的气动噪声、又能够减小巡航阻的飞机后缘襟翼。飞机后缘襟翼以能够展开及收起的方式设在飞机主翼的后缘部,且具备沿着主翼的翼长方向延伸的襟翼主体,其中,在襟翼主体的外侧缘部,在中段部分形成有将襟翼主体的上翼面及下翼面之间贯穿的一个或多个空气通路,空气通路向翼长方向外侧开口,并且在空气通路中填充有多孔介质,在形成有多个空气通路的情况下多个空气通路彼此不连通。
5 一种后缘襟翼控制方法 CN201911240126.5 2019-12-06 CN110949659A 2020-04-03 黄勇强; 谢慧慈; 杨振声; 张坤; 余云鹏; 杨杰红; 张欢; 饶明波; 韩占朋; 桑岚
发明提供一种后缘襟翼控制方法,后缘襟翼控制开关设“收起”、“着陆”、“自动”三个档位,当后缘襟翼控制开关处于“收起”、“着陆”位时,后缘襟翼响应手动控制,当后缘襟翼控制开关处于“自动”位置时,飞控计算机根据飞机的指示空速、机轮承载信号起落架收起到位信号,判断飞行阶段从而控制襟翼偏转;当飞控计算机发出后缘襟翼偏转指令超时,未收到后缘襟翼到位信号,提示进行手动控制后缘襟翼。所设计的后缘襟翼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方式可以根据飞机飞行阶段自动控制后缘襟翼偏转到预定位置,减轻起飞/着陆阶段飞行员的操纵负荷,同时可以实现自动与手动控制的切换,保证了后缘襟翼的安全收放。
6 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CN201910271300.6 2019-04-04 CN110341937B 2025-03-04 尼尔·V·许恩
记载了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用于飞机的示例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以及轴。襟翼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致动器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可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第二致动器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可致动。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经由轴可致动。
7 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 CN201910271300.6 2019-04-04 CN110341937A 2019-10-18 尼尔·V·许恩
记载了分布式后缘襟翼系统。用于飞机的示例襟翼系统包括襟翼、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以及轴。襟翼相对于飞机的机翼的固定后缘而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致动器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第一致动器经由加压液压液可致动,该加压液压液经由与第一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的液压模而从飞机的液压系统供给至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相对于固定后缘移动襟翼。第二致动器经由该第二致动器的连接于飞机的第一电气系统的电动机可致动。轴将第一致动器与第二致动器操作地耦接。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均经由轴可致动。
8 飞机后缘襟翼 CN202320141982.0 2023-01-18 CN219008104U 2023-05-12 韦晓蓉; 孔凡; 蔡锦阳
一种飞机的后缘襟翼,其能够被收纳在所述飞机的襟翼舱中,该后缘襟翼具有前缘侧、后缘侧、上表面和下表面,该后缘襟翼的上表面具有凹槽,凹槽的位置布置成,当后缘襟翼收进襟翼舱中时,凹槽完全隐藏在襟翼舱中,当飞机在运动状态且后缘襟翼伸出襟翼舱时,气流流过凹槽。所提出的后缘襟翼在不增加附加装置的情况下延缓并减弱后缘襟翼上表面的气流流动分离,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性。
9 一种机翼后缘襟翼驱动结构 CN202111218376.6 2021-10-20 CN113844640A 2021-12-28 王焜; 陈炜; 曾俊; 周昌成; 刘振忠
发明提供一种机翼后缘襟翼驱动结构,包括襟翼、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导轨内设有第一滑,第二导轨内设有第二滑块;第一连接杆一端铰接固定在机翼上,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一导轨固定在机翼内部,第二导轨与襟翼固定连接,襟翼前端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二连接杆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中部,另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本发明提供的后缘襟翼驱动结构,能让襟翼整流罩厚度大幅度减小,进而降低飞机飞行阻
10 一种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控制组合 CN201910540979.4 2019-06-21 CN110259748B 2021-08-06 周魏雄; 焦奇峰; 吴德乐; 张立圣; 商辉; 邵明华; 陈章发; 龚明阳; 周希文; 陈勇; 张贤锦; 卢亚洲; 许谱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控制组合,包括组合阀壳体、液压转换阀和三位四通电磁阀;三位四通电磁阀设置在组合阀壳体顶部,液压转换阀设置在组合阀壳体的一侧;三位四通电磁阀具有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进油口和回油口;工作油口A连接工作管路A;工作油口B连接工作管路B;工作管路A和工作管路B分别连接执行装置;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还连接液压转换阀;进油口连接供压管路,回油口连接回油管路;液压转换阀连接解管路,解锁管路连接刹车制动装置。本发明的控制组合阀,在保证后缘襟翼收放供压功能前提下,采用纯机械式液压阀取代部分电磁阀,减少电磁阀数量,降低控制复杂度,集成度高且体积和重量较小,工作可靠。
11 具有后缘襟翼直升机机翼 CN201680002020.X 2016-04-21 CN106794898B 2020-12-15 A·凯夫; S·斯塔塞
一种机翼,具有机翼横截面的主要部分和能够通过致动装置(14)相对于主要部分移动的后缘部分(12),其中后缘部分(12)能够在弯曲区域或者说弯曲部位A处或围绕弯曲区域或者说弯曲部位A移动,弯曲区域或者说弯曲部位A位于或邻近于机翼的压面或吸力面,其中后缘部分(12)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18、20)连接到主要部分,第一连接构件(18)向内远离弯曲区域或者说弯曲部位A延伸并且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到主要部分的端部,其中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18、20)是挠性的。
12 一种农业轻型飞机后缘襟翼控制机构 CN201610843800.9 2016-09-23 CN106428529B 2018-08-24 蔡畅岚; 屈霞; 许志林; 叶蕾; 朱辉杰; 曾嵘; 彭金京; 郭丹; 邰瑞雪; 邓欢
发明提供一种农业轻型飞机后缘襟翼控制机构,包括电动机构、支架Ⅰ、操纵拉杆Ⅰ、直摇臂Ⅰ、连杆Ⅰ、丁字摇臂、支座、连杆Ⅱ、直角摇臂Ⅱ、操纵拉杆Ⅱ、支架Ⅱ和支臂,襟翼控制盒与电动机构连接,电动机构与丁字摇臂铰接,丁字摇臂与支座连接。连杆Ⅰ、连杆Ⅱ一端与丁字摇臂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直角摇臂Ⅰ、直角摇臂Ⅱ连接。直角摇臂Ⅰ、直角摇臂Ⅱ分别与支架Ⅰ、支架Ⅱ连接,操纵拉杆Ⅰ、操纵拉杆Ⅱ一端分别与直角摇臂Ⅰ、直角摇臂Ⅱ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左、右襟翼操纵接头铰接。本发明公开一种农业轻型飞机后缘襟翼控制机构,通过一套机械传动机构实现交联,使左、右两独立的襟翼同时偏转,很好地解决了面同步性问题。
13 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 CN201710783822.5 2017-09-04 CN107600389A 2018-01-19 刘敏; 江翔; 王俊伟; 梁斌; 王淞立; 姜亚楠; 万俊明; 李自启; 曹航; 马经忠; 沈亮; 冷智辉
发明涉及一种导滑架式后缘襟翼运动方法,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包括缝道量、重叠量、后退量、偏转度位置参数;第二步,根据后缘襟翼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距襟翼前缘下表面的位置分别选取一个的可调点;第三步,根据步骤二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襟翼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第四步,确定导滑架运动方案;第五步,根据初始/起飞/着陆位置,在襟翼下表面后缘位置分别选取一个可调点;第六步,根据步骤五所选取的点,分别引出一条垂直于下表面曲线的等长度直线段;第七步,确定从动摇臂方案。其运动方法简单、控制精度高、滑轨强度大,工作安全可靠。
14 具有后缘襟翼轮机叶片 CN201580061308.X 2015-10-09 CN107110112A 2017-08-29 D·怀特豪斯; J·邦加尔
一种轮机叶片包括后缘襟翼,此后缘襟翼具有在所述叶片的压侧上从后缘突出的襟翼部。所述襟翼部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均具有在使用中布置成面对来临的气流的上游表面。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后缘延伸并且在剖面中具有近端与远端。所述近端定位在所述后缘处或者邻近所述后缘定位,并且所述远端与所述后缘间隔开。所述第一部分取向成使得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上游表面与平行于局部翼弦平面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近端相交的平面之间限定钝。所述第二部分取向成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上游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上游表面一起限定剖面中的凹形轮廓。
15 具有后缘襟翼直升机机翼 CN201680002020.X 2016-04-21 CN106794898A 2017-05-31 A·凯夫; S·斯塔塞
一种机翼,具有机翼横截面的主要部分和能够通过致动装置(14)相对于主要部分移动的后缘部分(12),其中后缘部分(12)能够在弯曲区域/弯曲点A处或围绕弯曲区域/弯曲点A移动,弯曲区域/弯曲点A位于或邻近于机翼的压面或吸力面,其中后缘部分(12)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18、20)连接到主要部分,第一连接构件(18)向内远离弯曲区域/弯曲点A延伸并且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到主要部分的端部,其中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18、20)是挠性的。
16 一种后缘襟翼摇臂式运动设计方法 CN201610843971.1 2016-09-23 CN106347633A 2017-01-25 王俊伟; 刘敏; 马经忠; 冷智辉; 曹航; 沈亮; 刘序理; 梁斌; 江翔
发明提供的一种后缘襟翼摇臂式运动设计方法,通过利用可变参的点和直线段,采用三点作圆法,设计双摇臂旋转方式方案,实现大后退量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的设计,设计方法简单,易操作;形成的运动方案作动形式及机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不会出现磨损及卡滞等问题。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后缘襟翼摇臂式运动设计方法,适用于大后退量后襟翼运动的设计。
17 一种后缘襟翼型智能旋翼桨叶 CN201410424975.7 2014-08-26 CN104210656A 2014-12-17 邓旭东; 胡和平; 徐林; 周云; 孟微; 高乐; 彭敏刚
一种后缘襟翼型智能旋翼桨叶,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紧凑、满足强度要求的智能旋翼桨叶。其特征在于:驱动框的定位基于前缘大梁带束数不变的原则,利用翼型基准线作为前缘定位平面的法线;驱动系统在复合材料桨叶中的接口采用前缘大梁绑、中部大梁拉拽以及端部顶这三种方式的任意组合;襟翼轴使用与蒙皮相连的短切限位块包裹。本发明在不破坏翼型气动面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后缘襟翼型智能旋翼桨叶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桨叶构造合理、工艺方案行之有效,最大限度保证了接口的强度,确保在各种旋翼试验工况下驱动系统都能安全稳定工作。
18 一种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机构 CN200910143860.X 2009-06-01 CN101596935B 2011-04-13 喻杰
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技术,涉及对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机构的改进。它包括机翼后梁和襟翼前缘桁条,其特征在于,由分别与机翼后梁和襟翼前缘桁条连接的外摇臂组件[1]、展向约束摇臂组件[2]和内摇臂组件[3]构成飞机后缘襟翼收放机构。本发明的整流罩尺寸小,结构简单,重量轻,空间利用率高,能满足襟翼气动效率要求。本发明将收放机构在收起位置时所占的机翼展向空间转化为在放下位置时襟翼的弦向位移,有效地解决了因襟翼收放机构整流罩尺寸过大而导致的飞机性能降低的问题。
19 一种内埋式后缘襟翼运动机构 CN202311838960.0 2023-12-28 CN117698986A 2024-03-15 王志刚; 付硕; 朱小军
申请属于飞机结构强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埋式后缘襟翼运动机构,包括:后缘襟翼、固定后缘后梁、固定后缘下翼面、固定后缘上翼面以及驱动装置;其中,固定后缘后梁上端连接固定后缘上翼面,下端连接固定后缘下翼面,固定后缘上翼面与固定后缘下翼面在尾端连接,后缘襟翼可活动搭接在固定后缘下翼面具有的断面处,后缘后梁、固定后缘上翼面、固定后缘下翼面以及后缘襟翼形成装配腔;驱动装置置于所述装配腔中,驱动装置驱动后缘襟翼运动,本申请采用滑轨‑滑轮架‑连杆运动机构取代传统作动筒驱动,结构承能力强,运动机构安全可靠,后缘襟翼偏转度大,并可按需沿展向设置多组。
20 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 CN202210291835.1 2022-03-23 CN114537643B 2024-01-30 刘杨; 董萌; 周颖; 刘松; 王春梅; 陈炎
一种飞机的后缘襟翼的滑动装置,能够优化载荷传递方式,减少滚轮数量,降低滑轮架复杂程度,减轻结构数量。滑动装置包括滑轨和滑动架组件,滑轨包括平坦部以及对称地位于平坦部两侧的一对倾斜部,从滑轨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平坦部沿延伸方向延伸,倾斜部构成为随着远离平坦部而向上方倾斜,平坦部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一滚动面,一对倾斜部各自的下表面形成为第二滚动面,滑动架组件包括滑轮架、第一滚轮组以及相对于第一滚轮组对称布置的第二滚轮组,第一滚轮组以与第一滚动面垂直且能够在第一滚动面上滚动的方式布置于滑轮架,第二滚轮组以与第二滚动面垂直且能够在第二滚动面上滚动的方式布置于滑轮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