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化学;冶金 / C07有机化学 / 甾族化合物(断环-甾族化合物入C07C) / 一类鹅去氧胆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一类鹅去胆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申请号 CN201510865138.2 申请日 2015-12-01 公开(公告)号 CN105348354A 公开(公告)日 2016-02-24
申请人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朱义; 王一茜; 李杰; 何桂佳; 刘威加;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结构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溶剂 合物或 氨 基酸偶联物:其中:6位取代基可分别位于α位或β位;R1为COOH或OSO3H;R2为卤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酰基或烷 氧 烷基。
权利要求

1.结构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基酸偶联物:
其中:6位取代基可分别位于α位或β位;
1
R为COOH或OSO3H;
2
R为卤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酰基或烷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烷基为单取代或多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基为C3-7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基-烷基为—(CH2)m—A,其中m为1或2,A为C3-7碳环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环基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碳环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环基-烷基为—(CH2)m—B,其中m为1或2,B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碳环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环芳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烷基为—(CH2)m—D,m为1或2,D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环芳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表示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的甲酰基或乙酰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烷基是—(CH2)m—X—E,m为1、2或3,X为杂原子O、S或N,E为氢、C1-C6烷基、C3-7碳环基、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碳环基、或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环芳基。
11.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的药物组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在制备代谢疾病炎症、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肾病、癌症或胃肠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全文

一类鹅去胆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化学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类鹅去氧胆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法尼酯X受体(fanesoid X receptor)是一类由胆汁酸(bile acid, BA)激活的核受体,该受体激活后可激活一系列转录网络和信号级联,从而影响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人体内多个生理代谢过程,包括胆汁酸稳态调节,脂肪和化合物代谢;此外,一些靶基因还涉及到炎症发生、纤维化和癌变过程。FXR受体大量表达于BA存在的组织,比如肝脏、小肠,肾、肾上腺和回肠上皮细胞,在肠道中,内源性的胆汁酸大量地被吸收。FXR可在生理浓度下由内源性的胆汁酸包括鹅去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以及这些胆酸的磺酸盐和甘酸偶联物所激活。
[0003] FXR与其它核受体超家族有相似的模结构,包含一个高度保留的DNA结合域(DBD)和一个碳端配体结合域(LBD)。DBD结合域识别特定的DNA序列,也就是反应元件,即靶基因的增强子区域。FXR与9-顺式维生素A酸受体(RXR)形成异质二聚体与DNA结合。LBD与亲脂性的配体结合可招募转录共激活物,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0004] 肝胆相关疾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包括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发展为最为常见的严重肝病,在欧美国家,NAFLD患病率约20-30%,而有10-20%会发展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我国,NAFLD的患病率约为15-20%,而约15%为NASH,肥胖病人中NASH患病率则可高达30% 。而患有糖尿病和肥胖病人中罹患NAFLD的比例分别高达62%和96%。而NAFLD尚无上市药物,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控制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对症治疗糖尿病、肥胖和高血脂等症状,因此开发新的改善NASH患者组织病理情况的药物势在必行。目前研究表明,FXR受体激动剂表现对肝胆疾病表现出较大的潜。目前最有望上市的药物为6-ECDA (6α-ethyl-chenodeoxycholic acid),是CDCA的6位乙基取代衍生物,现在正在进行NASH的三期临床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三期临床实验。由于6-ECDCA不能选择性的激和FXR受体亚型,治疗过程中产生了不希望发生的多基因效应,开发选择性高、活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化合物有重要意义。在6-ECDCA的基础上,以CDCA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在其6-位及侧链上进行结构发行,设计了一系列CDCA的衍生物。本发明符合我国肝胆疾病高发而治疗药物极度缺乏的现状,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类CDCA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
[0006]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公开该类CDCA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公开该类CDCA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各种肝胆相关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胆汁淤积和肝脏代谢疾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肝胆疾病。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结构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
其中:6位取代基可分别位于α位或β位;
1
R为COOH或OSO3H;
2
R为卤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酰基或烷氧烷基。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卤烷基为单取代或多取代。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环烷基为C3-7碳环基。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环烷基-烷基为—(CH2)m—A,其中m为1或2,A为C3-7碳环基。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杂环基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碳环基。
[0013] 作为优选,所述杂环基-烷基为—(CH2)m—B,其中m为1或2,B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碳环基。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杂芳基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环芳基。
[0015] 作为优选,所述杂芳基-烷基为—(CH2)m—D,m为1或2,D为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环芳基。
[0016] 作为优选,所述酰基表示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的甲酰基或乙酰基。
[0017] 作为优选,所述烷氧烷基是—(CH2)m—X—E,m为1、2或3,X为杂原子O、S或N,E为氢、C1-C6烷基、C3-7碳环基、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碳环基、或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取代的C3-7环芳基。
[0018] 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的药物组合物。
[0019] 根据上述任一所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氨基酸偶联物在制备代谢疾病、炎症、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肾病、癌症或胃肠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0020] 名词:DCM:二氯甲烷;DMAP:4-二甲氨基吡啶;DME:乙二醇二甲醚;
LDA:二异丙基氨基锂;NBS:N-溴代丁二酰亚胺;PCC:氯铬酸吡啶酯;
TBAF:四丁基氟化铵;THF:四氢呋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2] 实施例1:化合物7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将3а,7а-二-羟基-5β胆烷酸(2.0 g,5.1 mmol),溴化钠(30 mg,0.25 mmol),四丁基溴化铵(5.4 g,16.8 mmol)和 (甲醇:乙酸:水:乙酸乙酯=3:1:0.25:6.5) 43 mLo o
混合液加入到反应瓶中。将反应混合液降至0 C滴加次氯酸钠(5%,10 mL,5.6 mmol),0 C活化30 min后升至室温反应6 小时。3.3%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加入反应液中至溶液由浅黄o
色变为白色悬浊液,水(50 mL)加入上述溶液中15 C搅拌5 min,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液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3.3%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粗品
2.0 g。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0:1)得1.2 g 的化合物1。收率60%。
[0023]步骤B
将化合物1(1.17 g,3.0 mmol)和乙醇(60 mL)加入反应瓶中,使反应液温度降至10
0C以下,将2-呋喃甲(576 mg ,6.0 mmol)和氢氧化(7.5 mL,40%乙醇中)依次加入到上述反应液中,搅拌反应0.5 小时,升至室温反应过夜。加入冰乙酸中和反应液并倒入300 mL 冰水中,过滤,固体水洗后干燥,乙醇重结晶,得0.84 g化合物5。收率60%.步骤C
将化合物5(1.4 g,3.0 mmol)和THF:MeOH(75 mL,4:1 v/v)加入到反应瓶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三氯化铈(0.74 g,9.0 mmol)和氢化钠(136 mg,3.6 mmol)。室温反应3小时后加入水和甲醇,蒸干溶剂,加水稀释,乙酸乙酯萃取溶液三次。合并有机相后依次用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干溶剂后得粗品,柱层析纯化后得1.27 g化合物
6。收率90%.
步骤D
将化合物6(1.41 g,3.0 mmol)和THF:MeOH(60 mL,1:1 v/v)加入到反应瓶中,氮气置换三次后加入钯碳(5 wt%,50 mg),再次置换氮气三次,后置换氢气三次,搅拌下室温反应8 小时。反应液滤除钯碳后旋干得粗品,柱层析纯化后得1.04 g化合物7(收率74%)和
0.23 g化合物8(收率16%)。
[0024] 实施例2:化合物9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将化合物1和2-呋喃甲醛进行反应,得化合物9和和其6-β异构体。
[0025]实施例3:化合物10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将化合物1和3-呋喃甲醛进行反应,得化合物10和其6-β异构体。
[0026]实施例4:化合物11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将化合物1和2-咪唑甲醛进行反应,得化合物11和其6-β异构体。
[0027]实施例5:化合物12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将化合物1和3-咪唑甲醛进行反应,得化合物12和其6-β异构体。
[0028]实施例6:化合物13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将化合物1和四氢呋喃-2-甲醛进行反应,得化合物13和其6-β异构体。
[0029] 实施例7:化合物18及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向250mL三口瓶中加入CDCA 7.85 g,无水甲醇150 mL,搅拌溶清,加入催化量的浓硫酸,回流反应1小时,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旋干甲醇,加乙酸乙酯300 mL溶解残余物,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0 mLx2,水100 mL,饱和盐水10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7.95 g化合物2,收率97.8%。
[0030]步骤B
向500mL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2(4.06 g,10 mmol)和DCM 125 mL,搅拌溶清,再向反应液中加入胶20 g(200-300目),冰水浴下滴加含PCC的DCM溶液(2.4 g PCC溶于125 mL DCM),滴完后升至室温反应,TLC检测反应至原料反应完,过滤,滤渣用DCM洗涤,合并洗液和滤液,依次用水(100 mLx2),饱和盐水(10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
3.0 g化合物3。收率:74.1%。
[0031]步骤C
向100mL三口瓶中加入化合物3 (2.02 g,5 mmol),乙酸乙酯40 mL,搅拌溶清,再依次加入DMAP 50 mg,三乙胺1.01 g,乙酸酐1.02 g,室温反应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全,依次用0.5 M稀盐酸(10 mLx2),水(10 mL),饱和食盐水(1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2.1 g化合物4。收率:94.0%。
[0032]步骤D
将化合物4(5.60 g,12.54 mmol)溶于乙酸(100 mL)中,加入溴(2.8 g)的乙酸溶液(10 mL),并立即随之加入48%的氢溴酸溶液(0.74 mL)。反应液于室温搅拌过夜,然后倒入
300 mL水中,过滤,固体用柱层析纯化,得5.9 g化合物14。收率90%。
[0033]步骤E
将氮杂环丁烷(0.27 mL,4 mmol)溶于DCM(30 mL)中,加入三乙胺(1.26 mL),反应液降至0℃搅拌0.5 h,然后滴加化合物14(2.36 g,4.5 mmol)的DCM溶液(20 mL),升至室温搅拌过夜,浓缩反应液,溶于100 mL乙酸乙酯中,依次用水(20 mL),饱和食盐水(2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粗品用柱层析纯化,得0.93 g化合物15(收率41%)和
0.41 g化合物16(收率18%)。
[0034]步骤F
将化合物15(3.00g,6mmol)溶于30 mL甲醇和10 mL THF中,搅拌溶清,加入1M NaOH溶液24 mL,室温反应,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加1M盐酸调PH至3,旋掉溶剂,加乙酸乙酯(3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30 mL×2),饱和盐水(3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2.74 g化合物17。收率:91%。
[0035]步骤G
将化合物17(1.78 g,4 mmol)溶于100 mL无水甲醇中,降温至0 ℃,将NaBH4(1.06 g,28 mmol)加入反应液,室温反应3小时,慢慢加入水100 mL,蒸出一半溶剂,加乙酸乙酯(6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水(40 mL×2),饱和盐水(4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1.54 g化合物18。收率:86%。
[0036]化合物18的6-β异构体可按步骤F、G的方法用化合物20制备。
[0037] 实施例8:化合物21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向反应瓶中加入粉(0.03 g,0.53 mmol)、化合物14(2.78 g,5.30 mmol)、氮杂环丁(0.45 g,6.36 mmol)和碳酸钾(1.10 g,7.95 mmol),氮气置换后加入N,N’-二甲基乙二胺(0.09 g,1.06 mmol)和甲苯(20mL),升至135℃搅拌反应6 h。将反应液降至室温,过滤,乙酸乙酯洗涤,滤液浓缩,所得粗品用柱层析纯化,得1.34 g化合物19(收率49%)和0.36 g化合物20(收率13%)。
[0038] 按照实施例7步骤F、G的方法,用化合物19和化合物20可制备得到化合物21和其6-β异构体。
[0039] 实施例9:化合物25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按实施例7步骤E的方法,将化合物和甘氨酸乙酯进行反应,得化合物22和23。
[0040]步骤B
向化合物22(1.31 g,2.4mmol)的DCM(30 mL)溶液中,加入异氰酸乙酯(0.34 g,
4.8mmol),用氮气置换反应瓶中空气后,将反应液升至80℃反应,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反应液浓缩,柱层析纯化,得0.96 g化合物24。收率:70%。
[0041]按照实施例7步骤F、G的方法,由化合物24可制备得到化合物25。
[0042]化合物25的6-β异构体可按照该实施例的步骤方法,由化合物23制备得到。
[0043] 实施例10:化合物26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按照实施例9中步骤B的方法,将化合物22和异硫氰酸乙酯进行反应,再按照实施例
7步骤E、F的方法,得化合物26和其6-β异构体。
[0044] 实施例11:化合物31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向化合物14(2.20 g,4.2 mmol)和三甲基叠硅烷(0.97 g,8.4 mmol)的THF(20 mL)溶液中滴加1M四丁基氟化铵的THF溶液(8.3 mL,8.3 mmol),将反应液升至75℃搅拌反应
17 h,降至室温,浓缩溶剂后柱层析纯化。将所得化合物溶于80 mL无水乙醇,加入5%钯碳(0.69 g,0.3 mmol),通入氢气,在20psi压力下搅拌反应2 h。将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用(乙酸乙酯:甲醇=7:1)重结晶,得1.55 g化合物27,收率80%。
[0045]步骤B
向乙酰乙酸乙酯(2.60 g,20 mmol)的丙酮(50 mL)溶液中加入碳酸钾(4.50 g,24 mmol)和溴乙烷(2.60 g,24 mmol),回流反应24 h。将反应液降至室温,过滤,浓缩溶剂后进行柱层析纯化。将所得化合物(1.90 g,12 mmol)和NBS(2.56 g,14.4 mmol)置于100 mL反应瓶中,加入对甲基苯磺酸(0.23 g,1.2 mmol),室温搅拌反应6 h,用乙醚(100 mL)萃取产品,再用20 mL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柱层析纯化,得2.01 g化合物28,收率43%。
[0046]步骤C
将化合物27(0.92 g,2 mmol)溶于THF(10 mL)中,加入化合物28(0.57 g,2.4 mmol)和三乙胺(0.40 g,4 mmol),搅拌反应36 h。浓缩溶剂后用乙酸乙酯(100 mL×3)萃取产品,再用20 mL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柱层析纯化,得0.69 g化合物
29(收率60%)和0.16 g化合物30(收率14%)。
[0047]按照实施例7步骤F、G的方法,由化合物29可制备得到化合物31。
[0048]化合物31的6-β异构体可按照该实施例的步骤方法,由化合物30制备得到。
[0049] 实施例12:下列化合物按照实施例9和实施例10的方法进行制备,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当X为C时,R3和R4由表格1所列基团组合而成;当X为S时,R4为乙基或环戊基与表格1中所列R3基团组合而成:
表格1
R1 R2
H

实施例13:下列化合物按照实施例11的方法进行制备,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 R4为表格1中所列基团。
[0050] 实施例14:化合物34的制备步骤A
在N2保护下,将化合物4 (2.23 g,5 mmol)溶于100 mL无水THF中,冷却至-78℃,依次将正丁基锂6 mL(1.6 M正己烷溶液)和LDA 6 mL(2.0 M正己烷溶液)滴加入反应液,搅拌反应30分钟,将1,3-二溴丙烷1.41 g滴加入反应液,然后升至室温反应,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用1 M稀盐酸淬灭,加适量水和乙酸乙酯提取分液,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粗品,柱层析纯化,得1.11 g化合物32。收率:45.5%。
[0051]步骤B
将化合物32(2.92g,6mmol)溶于30 mL甲醇和10 mL THF中,搅拌溶清,加入1M NaOH溶液24 mL,室温反应,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加1M盐酸调PH至3,旋掉溶剂,加乙酸乙酯(3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30 mL×2),饱和盐水(3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2.34 g化合物33。收率:90.6%。
[0052]步骤C
将33(1.72 g,4 mmol)溶于100 mL无水甲醇中,降温至0 ℃,将NaBH4(1.06 g,28 mmol)加入反应液,室温反应3小时,慢慢加入水100 mL,蒸出一半溶剂,加乙酸乙酯(6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水(40 mL×2),饱和盐水(40 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1.49 g化合物34。收率:86.1%。
[0053] 实施例15:化合物35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4的方法,将化合物4和1,3-二溴乙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35。
[0054]实施例16:化合物38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步骤A
在N2保护下,将化合物4 (2.23 g,5 mmol)溶于100 mL无水THF中,冷却至-78℃,依次将正丁基锂3 mL(1.6 M正己烷溶液),LDA 3 mL(2.0 M正己烷溶液)滴加入反应液,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溴代环丙烷0.85 g(7 mmol),然后升至室温反应, 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用1M稀盐酸淬灭,加适量水和乙酸乙酯提取分液,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粗品,柱层析纯化得0.92 g化合物36(收率37.8%)和0.20 g化合物37(收率8.2%)。
[0055] 步骤B将化合物36和化合物37按照实施例14中步骤B和C的方法反应,分别得化合物38和其6-β异构体。
[0056] 实施例17:化合物39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6的方法,将化合物4和溴甲基环丙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39和其6-β异构体。
[0057]实施例18:化合物40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6的方法,将化合物4和溴代环丁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40和其6-β异构体。
[0058]实施例19:化合物41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6的方法,将化合物4和溴甲基环丁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41和其6-β异构体。
[0059]实施例20:化合物42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6的方法,将化合物4和氟溴甲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42和其6-β异构体。
[0060] 实施例21:化合物45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在N2保护下,将化合物1(3.91 g,10 mmol)溶于200 mL无水THF中,冷却至-78℃,将25 mL LDA(2.0M正己烷溶液)滴加入反应液,搅拌反应30分钟,再滴加1.99 g三氟乙酸乙酯,将反应液于-78℃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升至室温继续搅拌,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将反应液用1M稀盐酸淬灭,加适量水和乙酸乙酯提取分相,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柱层析纯化,得1.98g化合物43(收率40.7%)和
0.54 g化合物44(收率11.1%)。
[0061] 步骤B将化合物43和化合物44按照实施例14中步骤B的方法反应,分别得化合物45和其
6-β异构体。
[0062] 实施例22:化合物51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将化合物9(2 g,4.09 mmol)加入到90%甲酸(30 mL)和70%高氯酸(70uL)的混合液中,升温至50℃,搅拌1.5 h后冷却至40℃(24 mL),加入醋酸酐,搅拌10 min,冷却至室温,倒入水中,剧烈搅拌,过滤除去沉淀物,水洗一次,溶于乙醚中,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即得化合物46(2.13 g,收率97%),无需纯化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0063]步骤B
在5 ℃下将化合物46(2.13 g,3.91 mmol)加入三氟乙酸(6.7 mL)和三氟乙酸酐(1.8 mL,12.7 mmol)的混合溶液中,分批加入亚硝酸钠(321 mg,4.65 mmol),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1 h,而后升至40 ℃搅拌1.5 h,再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2 N NaOH(30 mL),乙醚萃取,有机相用1 N NaOH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化合物44的粗品,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2)洗脱即得纯品化合物47(1.6 g,收率80%)。
[0064] 步骤C将化合物47(1.66 g,3.13 mmol)加入到30%的KOH的乙醇和水(50mL,乙醇:水=1:1)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回流48 h,反应液浓缩,用乙醚萃取,有机相用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白色固体粗品,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以(二氯甲烷:甲醇=9:1)洗脱即得纯品化合物48(1.15 g,收率78%)。
[0065]步骤D
将化合物48(1.15 g,2.42 mmol)和对甲基苯磺酸(1.2 g,6.22 mmol)溶于无水甲醇(50 mL)中,室温下搅拌过夜。加入碳酸氢钠淬灭反应,浓缩溶剂,加入EA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干燥,即得化合物45的甲酯产物。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以二氯甲烷:甲醇=95:5洗脱即得纯品。
[0066] 将上述所得产品和对甲基苯磺酰氯(2.4 g,12.7 mmol)的吡啶(15 mL)溶液加入到干燥的吡啶(15 mL)中,室温下搅拌4 h,除去溶剂,将残留物溶于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即得化合物46的粗品,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1)洗脱,即得化合物49的纯品(1.88 g,收率78%)。
[0067]步骤E
在0 ℃并在氮气保护下将化合物49(1.88 g,2.36 mmol)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10 mL)中,加入无水甲醇(122 ul),和2 M硼氢化锂的四氢呋喃溶液(1.5 mL),并在此温度下搅拌8 h,用1N NaOH(4mL)淬灭反应后,升至室温,EA萃取,有机相用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粗品,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以(二氯甲烷:甲醇=95:5)洗脱,即得化合物50(1.24 g,收率69%)。
[0068] 步骤F将化合物50(1.24 g,1.61 mmol)加入到吡啶三氧化硫复合物(0.33 g,1.61 mmol)的干燥吡啶(16 mL)溶液中,氮气保护,室温下搅拌48 h,减压除去溶剂,将残留物溶于5% NaOH的甲醇(6mL)溶液中,室温下搅拌过夜,用1M盐酸调节pH为2~3,浓缩溶剂,将残留物溶于(甲醇:水=1:1)的混合溶液中,用反相色谱柱(RP-18 B型)进行分离纯化得化合物51(0.39 g,收率43%)。
[0069]化合物51的6-β异构体可按照该实施例的步骤方法,由化合物9的6-β异构体制备得到。
[0070]实施例23:磺酸基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列:
2
其中R基团可分别位于α位或β位。
[0071] 按照实施例22的方法进行制备,使用的原料选自化合物7、化合物10、化合物12、化合物13、化合物18、化合物21、化合物25、化合物26、化合物31、化合物34、化合物35、化合物38、化合物39、化合物40、化合物41、化合物42、化合物45、或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中描述的化合物及其6-β异构体。
[0072]实施例24:化合物57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
步骤A
将化合物3(3.57 g, 8.82 mmol)、1H-咪唑(0.90 g, 13.24 mmol)和TBSCl(2.00 g,
13.24 mmol)溶于干燥二氯甲烷(16 mL)中,室温下搅拌过夜。往反应液中加入饱和NaHCO3,水层以CH2Cl2萃取(2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依次以水和饱和NaCl洗一次,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51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0:1)洗脱,即得化合物51的纯品,为白色固体(4.25g, 93%)。
[0073] 步骤B将化合物51溶于干燥THF(12 mL)中,搅拌下降温至-78℃,滴入LDA(2.0M 正己烷溶液)(3.62 mL, 7.25 mmol),约30min滴加完毕。加毕,缓慢滴加环氧乙烷(0.34 mL, 6.79 mmol),约15min滴加完毕。加毕,缓慢升温至自然搅拌反应过夜。反应毕,加入饱和NaHCO3淬灭反应,水层以EA萃取(2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依次以饱和NaHCO3、H2O和饱和NaCl各洗一次,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52和53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1)洗脱,即得化合物52和53的纯品。其中,化合物
52为类白色固体(0.99g, 39%),化合物53为浅黄色固体(0.43 g, 17%)。
[0074] 步骤C将化合物52(500 mg, 0.89 mmol)溶于干燥DME(3 mL)中,冰水浴下加入NaH(60%,
53 mg, 1.33 mmol),待放热停止后,撤去冰水浴并升温至回流反应2h。反应毕,冷却至室温,滴加碘甲烷(0.08 mL, 1.33 mmol)的DME(2 mL)溶液,约10min滴加完毕。加毕,升温至40℃反应3h。反应毕,缓慢滴加水淬灭反应。水层以EA萃取(15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依次以5%醋酸、H2O、饱和NaCl各洗一次,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54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40:1)洗脱,即得化合物54的纯品,为淡黄色油状物(317 mg, 62%)。
[0075] 步骤D将化合物54(300 mg, 0.52 mmol)与TBAF(177 mg, 0.68 mmol)溶于干燥THF(6 mL)中,室温搅拌过夜。反应毕,加入H2O(20 mL),水层以EA萃取(1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以饱和NaCl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55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洗脱,即得化合物55的纯品,为白色固体(175 mg, 73%)。
[0076] 步骤E将化合物55(150 mg, 0.32 mmol)溶于干燥MeOH(5 mL)中,分批加入NaBH4(37 mg,
0.97 mmol),室温搅拌反应5h。反应毕,往反应液中加入水(20 mL),水层以EA萃取(1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以饱和NaCl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56的粗品。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5:1)洗脱,即得化合物56的纯品,为类白色固体(102 mg, 68%)。
[0077] 步骤F将化合物56(100 mg, 0.22 mmol)溶于MeOH(2 mL)和水(2 mL)的混合溶剂中,加入LiOH·H2O(18 mg, 0.43 mmol)后室温搅拌8h。反应毕,减压蒸馏除掉大部分甲醇。加入H2O(10 mL),水层以EA洗(10 mL × 2)。再将水层以10% HCl调pH至3。水层以EA萃取(1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以饱和NaCl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
57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醋酸=15:1:2%)洗脱,即得化合物57的纯品,为白色固体(82 mg, 86%)。
[0078] 按照实施例24中步骤C-F的方法,以化合物53为原料,得化合物57的6-β异构体58。
[0079] 实施例25:化合物59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按照实施例24的方法,将化合物52和2-碘代丙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59和其6-β异构体。
[0080] 实施例26:化合物60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按照实施例24的方法,将化合物52和溴代环丙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60和其6-β异构体。
[0081] 实施例27:化合物61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按照实施例24的方法,将化合物52和溴代环己烷进行反应,得化合物61和其6-β异构体。
[0082] 实施例28:化合物66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在N2氛下将化合物52(600 mg, 1.07 mmol)、1H-咪唑(94 mg, 1.39 mmol和三苯基磷(335 mg, 1.28 mmol)溶于干燥氯仿(6 mL)中,冰水浴下滴加单质碘(325 mg, 1.28 mmol)的氯仿(6 mL)溶液,约20min滴加完毕。滴毕,自然升温至室温搅拌5h。反应毕,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剩余物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5:1)洗脱,即得化合物62的纯品,为浅棕色油状物(630 mg, 88%)。
[0083] 步骤B在氮气氛下将化合物62(600 mg, 0.89 mmol)和哌啶(0.41 mL, 4.46 mmol)溶于干燥乙腈(12 mL)中,室温搅拌过夜。反应毕,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二氯甲烷:甲醇=80:1)洗脱,即得化合物63的纯品,为黄色油状物(420 mg,
75%)。
[0084] 步骤C将化合物63(420 mg, 0.67 mmol)与TBAF(227 mg, 0.87 mmol)溶于干燥THF(6 mL)中,室温搅拌过夜。反应毕,加入H2O(20 mL),水层以EA萃取(2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以饱和NaCl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64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丙酮=3:1)洗脱,即得化合物64的纯品,为浅黄色固体(230mg,
67%)。
[0085] 步骤D将化合物64(200 mg, 0.39mmol)溶于干燥MeOH(6 mL)中,分批加入NaBH4(44 mg,
1.16 mmol),室温搅拌反应5h。反应毕,往反应液中加入水(20 mL),水层以EA萃取(2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以饱和NaCl洗,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65的粗品。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丙酮=3:1)洗脱,即得化合物65的纯品,为类白色固体(108mg, 54%)。
[0086] 步骤E将化合物65(108 mg, 0.21 mmol)溶于MeOH(2 mL)和水(2 mL)的混合溶剂中,加入LiOH·H2O(18 mg, 0.42 mmol)后室温搅拌8h。反应毕,减压蒸馏除掉大部分甲醇。加入H2O(6 mL),水层以EA洗(10 mL × 2)。再将水层以10% HCl调pH至2。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滤饼以水洗至中性,以MeOH重结晶即得化合物66的纯品,为白色固体(80 mg,
71%)。
[0087] 按照实施例28的方法,以化合物53为原料,得化合物66的6-β异构体67。
[0088] 实施例29:化合物70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将化合物52(500 mg, 0.89 mmol)并溶于干燥二氯甲烷(10 mL)中,加入TEA(0.19 mL, 1.33 mmol),冰水浴下滴加甲磺酰氯(0.1 mL, 1.33 mmol)的二氯甲烷(5 mL)溶液,约
10min滴加完毕。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过夜。反应毕,往反应液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水层以二氯甲烷萃取(1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依次以饱和NaHCO3、水、饱和NaCl各洗一次,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68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酰乙酯=80:1)洗脱,即得化合物68的纯品,为黄色油状物(535mg, 94%)。
[0089] 步骤B将化合物68(500 mg, 0.78 mmol)、丁二酰亚胺(93 mg, 0.94 mmol)和无水碳酸钾(216 mg, 1.56 mmol)溶于干燥DMF(6 mL)中,升温至90℃反应40h。反应毕,往反应液中加入H2O(15 mL),水层以EA萃取(20 mL × 3),合并有机层并以水洗(20 mL × 3),饱和NaCl洗(20 mL × 1),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化合物69的粗品。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以(石油醚:乙酰乙酯=10:1)洗脱,即得化合物69的纯品,为浅黄色固体(160mg, 32%)。
[0090] 将化合物69按照实施例24中步骤D-F的方法反应,得化合物70。
[0091] 将化合物53按照实施例29的方法反应,得化合物70的6-β异构体71。
[0092] 实施例30:化合物和其6-β异构体的制备步骤A: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