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申请号 CN201510658010.9 申请日 2015-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6565393A 公开(公告)日 2017-04-19
申请人 吴倍任; 瞿港华; 廖威胜; 蓝源宾; 发明人 吴倍任; 廖威胜; 瞿港华; 谢翔; 蓝源宾;
摘要 本案系提供一种催化氢解反应之 复合材料 ,其中该复合材料包含具有一边界面的迭层 石墨 烯及呈一特定比例分布并附着于该边界面上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一化合物之催化氢解反应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一复合材料,其中该复合材料包含具有一边界面的一迭层石墨烯及呈一特定比例分布并附着于该边界面上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以及
在该复合材料及一影响因子之存在下,可藉由该边界面上的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而将该影响因子中之氢原子转移至该复合材料上,以驱使参与该化合物之该氢解反应。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该子步骤还包含下列步骤:
将该复合材料预先配置于具有一第一氢源之一环境中,以使得该复合材料之该边界面上之该特定分布比例的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将该第一氢源中之氢原子转移至该复合材料上,形成一已储氢之复合材料;
将该化合物系预溶于一溶剂中,其中该溶剂包含、一有机溶剂、或一超临界流体,其中该超临界流体包含超临界二;以及
在该已储氢之复合材料与已溶之该化合物之存在下,提供该影响因子中之一第二氢源,其中该第二氢源可以为氢气、一级醇、二级醇、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甲酸盐、水、及其组合,以提供氢原子来加速参与该化合物之该氢解反应,其中该一级醇包含甲醇或乙醇、该二级醇包含异丙醇、以及该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包含环己烯或环己二烯。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该步骤还包含下列子步骤:
将该化合物系预溶于一溶剂中,其中该溶剂包含水、一有机溶剂、或一超临界流体,其中该超临界流体包含超临界二氧化碳;以及
在该复合材料与已溶之该化合物之存在下,提供该影响因子中之一第二氢源,其中该第二氢源可以为氢气、一级醇、二级醇、硅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及甲酸盐、水、及其组合,以提供氢原子来加速参与该化合物之该氢解反应,其中该一级醇包含甲醇或乙醇、该二级醇包含异丙醇、以及该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包含环己烯或环己二烯;
该氢解反应在一水相、一有机相、或一超临界流体相中进行,并用于氢解该化合物;以及
该化合物包括一化合物、一环烃化合物、一多环烃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化合物、以及脂环烃化合物其中之一。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或3项中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该影响因子下,该氢解反应被进行;
该影响因子包括该第二氢源之浓度、该第二氢源之压、一气体、该气体之浓度、该气体之压力、一反应时间、一反应压力、一反应温度及其组合;
-7
该第二氢源之浓度至少为10 M;
该第二氢源之压力至少为0.1/2;
该反应时间至少为5分钟;
该反应压力与该气体压力各自介于1~250/2;以及
该反应温度系介于15~150℃之间。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复数粒径尺寸之一平均值、该反应温度及该所导入的氢气之压力用以决定被氢解之该化合物之产物,其中该平均值系包括一第一粒径范围以及一第二粒径范围;以及
该第一粒径范围系为1~10nm,而该第二粒径范围系为10~40nm。
6.一种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一混合物,该混合物包含具有一边界面的一迭层石墨烯和一金属前驱物;以及
藉由将一第一气体导入至该第一混合物,将该金属前驱物还原成附着于该边界面上并呈一特定分布比例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以形成该复合材料。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提供该第一混合物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
提供一第一溶剂;
将该迭层石墨烯添加至该溶剂;
藉由使用超音波振荡器来将该迭层石墨烯分散至该溶剂中,以形成一第二混合物;
将该金属前驱物添加至该第二混合物;以及
藉由搅拌该第二混合物和该金属前驱物来形成该第一混合物;以及
形成该复合材料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
在一第一反应条件下,形成一第一化合物;以及
在一第二反应条件下,清洗及干燥该第一化合物,以形成附着有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该迭层石墨烯。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复合材料被使用于催化一化合物之氢解反应,其中:
该第一溶剂包含甲醇;
该第一反应条件包含一泄压速度,而该泄压速度系介于3~15ml/min之间;
该第二反应条件包含至少两溶剂之使用,其中该溶剂包含水及甲醇;
该第一气体包含氢气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其中该氢气对该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分压比介于1/8和1/2之间;
在一第三反应条件下,该金属前驱物被还原;
该第三反应条件包括该迭层石墨烯相对于该金属前驱物之一重量比值、一反应温度、一反应转速、一反应时间、及该第一气体之气体压力;以及
该重量比值为0.2~5、该反应温度为50~150℃、该反应转速为50~500rpm/min、该反应时间为1~24小时、而该气体压力为70~200/2,其中在该复合材料形成之过程中,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将该制备方法中之复数氢分子分解为复数氢原子,且该复数氢原子通过该迭层石墨烯参与该化合物之氢解反应。
9.一种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包含:
一迭层石墨烯,具有一边界面;以及
复数金属奈米粒子,呈一特定分布比例,且附着于该边界面上。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
该催化氢解反应系用于催化氢解一化合物以形成复数产物,其中该化合物具一第一分子量,而该等复数产物各自具有小于该第一分子量之分子量;
在该氢解反应过程中,该特定分布比例将该氢解反应中之一氢源分解为复数氢原子,且在该复合材料之存在下,该等复数氢原子加速参与该化合物之该氢解反应;
该迭层石墨烯包含具有复数边缘之堆迭的复数石墨烯层;
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系附着于该等复数边缘上或该等复数边缘之间,
以形成该特定分布比例;以及
该等金属奈米粒子的材料系选自1B族金属、8B族金属、合金、1B族金属氧化物、8B族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任意组合之混合物其中之一,其中该合金系选自由1B族金属及8B族金属之任意组合。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
该复合材料具有一第一重量值,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具有一第二重量值,其中而该第二重量值相对于该第一重量值之重量百分比系介于5和30之间;
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复数粒径尺寸之一平均值用以决定被氢解之该化合物之产物,其中该平均值系包括一第一粒径范围以及一第二粒径范围;
该第一粒径范围系为1~10nm,而该第二粒径范围系为10~40nm;
该化合物包括一烃化合物、一环烃化合物、一多环烃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化合物、以及脂环烃化合物其中之一;以及
该化合物还包括聚苯乙烯、木质素、纤维素、烷基环己烷、烷基苯、联苯、多溴联苯、多氯联苯、联苯醚苯、多溴联苯醚苯以及三苯甲烷其中之一。
12.一种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的用途,其中该复合材料系为可在一水相、一有机相或一超临界流体相中对一化合物进行断键之氢解反应的一异相催化剂。

说明书全文

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尤指一种用于加速参与一化合物之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先前技术】
[0002] 随着经济快速起飞,塑胶、树脂与化学纤维等需求大幅成长,因而大规模扩建能制备芳香生物的下游相关工厂,然而这也面临到对于芳香烃衍生物之原料来源之大量需求的问题。由于芳香烃衍生物之原料来源都是来自于原油中具有六~碳九(C6~C9)成份的化合物,而目前已知从原油中馏份增产碳六~碳九的化合物的幅度无法跟上芳香烃衍生物成长的需求。
[0003] 由于一化合物中之分子间的碳-碳键及碳-键的键能非常高,举例来说,直链烷烃化合物之结构之碳-碳键的键能约350KJ/mol,而芳香烃化合物间的碳-氧键及碳-碳的键能也分别高达332KJ/mol及478KJ/mol,使得目前石化原料的裂解程序,常需要经过输入相当大的能源/能量才能将其转化成有用化学物质,包括所使用之热裂解温度常达到摄氏700度以上,而即使使用催化剂于热裂解反应中也仍需使用约高达400度以上的 高温。
[0004] 由于已知植物体中约有1/3的成分为芳香族聚合物,其主要来自于植物体中的木质素,该木质素是由加氧的四丙基苯酚单体所组合而成的,其中单体分子间是以醚键、碳-氧键和碳-碳键结合成巨大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聚合物。也就是说,该木质素是能从天然资源中获得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的唯一原料,同时也是地球上排在纤维素、甲壳素之后,储存量为第三位的天然有机物,估计每年全世界由植物生长可产生1,500亿吨木质素,但也因其具有强且稳固的醚键、碳-氧键和碳-碳键的键结,将近有九成以上的木质素作为木材解工业及造纸工业的副产物,随着黑液排入河体,而无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能分解木质素。是以,该木质素的有效利用价值也极其有限(大多仅能有效地应用于冶金、染料、水泥混凝土及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且多属直接简单应用其物理性质。而将该木质素转化成液体燃料的难处,在于该木质素极度复杂而且多样的结构,以及苯基醚具有难以氢化的性质。因此,不論利用生物或化学方式,都很难将该木质素分解。
[0005] 然而,目前用以降解聚合物分子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加热裂解、催化氧化、电化学降解、生物降解、以及加氢裂解。然而,该加热裂解法需极高的反应温度,且即使加入催化剂也仍需使用摄氏四百度以上的高温来参与反应。该生物降解对菌种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且还具有重复性差的问题。该电化学法的反应条件则是非常苛刻。而该催化氧化法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具有严重的失活问题。是以,在该等方法相比之下,所述之加氢裂解的方法是目前制备小分子化合物最具工业化前景的方法。然而,目前直接加氢裂解的方法是一种气/液/固的三相反应,此涉及高温高 压下的固液催化加氢反应,此反应危险性大且不宜连续化,因而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0006] 爰是之故,申请人有鉴于习知技术之缺失,发明出本案「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用以改善上述缺失。【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结合金属粒子和迭层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可以在一低能耗的条件下进行催化氢解反应。此复合材料可作为一异相催化剂,而在一水相、一有机相、或一超临界流体相中来对含有一环状结构的反应物/化合物进行断键的氢解反应;也就是说,该复合材料可将一环状化合物所组成的一聚合物(亦即一多环化合物)裂解成单一的环状化合物或是具有更小分子量之ㄧ化合物,亦即本发明提供了石化及非石化来源的芳香烃及环烷烃化合物之大量制备的新途径。
[0008] 本发明之一面向系提供一种用于催化一化合物之氢解反应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复合材料,其中该复合材料包含具有一边界面的一迭层石墨烯及呈一特定分布比例并附着于该边界面上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以及在该复合材料及一影响因子之存在下,可藉由该边界面上的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而将该影响因子中之氢原子转移至该复合材料上,以驱使参与该化合物之该氢解反应。
[0009] 本发明之另一面向系提供一种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混合物,该混合物包含具有一边界面的一迭层石墨烯和一金属前驱物;以及藉由将一第一气体导入至 该第一混合物,将该金属前驱物还原成附着于该边界面上并呈一特定分布比例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以形成该复合材料。
[0010] 本发明之又一面向系提供一种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包含:一迭层石墨烯,具有一边界面;以及复数金属奈米粒子,呈一特定分布比例,且附着于该边界面上。
[0011] 本发明之再一面向系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用途,其中该复合材料系为可在一水相、一有机相或一超临界流体相中对一化合物进行断键之氢解反应的一异相催化剂。【图式简单说明】
[0012] 本案得藉由下列图式之详细说明,俾得更深入之了解︰图1(A)系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的详细示意图。
图1(B)系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的局部示意图。
图2(A)系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具第一粒径范围的复合材料之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图。
图2(B)系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具第二粒径范围的复合材料之TEM图。
图3系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之概略流程图
图4系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的用途之概略流程图。
图5(A)系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复合材料WC2催化一化合物5C1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
图5(B)系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复合材料WC2催化一化合物5C1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
图6(A)系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复合材料WC1催化一化合物6C1之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的路径图。
图6(B)系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复合材料WC1催化一化合物6C1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
图7(A)与图7(B)系为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之复合材料WC1在不同温度下催化一化合物
7C1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
图8(A)与图8(B)系为本发明之再一实施例之复合材料WC1在不同温度下催化一化合物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
【实施方式】
[0013] 本发明将可由下列实施例说明而得到充分了解,使熟习本技艺之人士可以据以完成之,然本发明之实施并非可由下列实施例而被限制其实施型态。
[0014] 首先,本发明所述之「氢解反应」(Hydrogenolysis Reaction)系指一种化学反应,在此化学反应中,一化合物之碳-碳或碳-杂原子(如,氧、硫、氮)单键断裂而产生一未成键之两端,进而使此未成键之两端分别接上氢原子的反应。
[0015] 本发明所述之「氢化反应」(Hydrogenation Reaction)系指在一化学反应中,以氢气或是一些含氢的还原试剂为一氢源来进行的不饱和键的加氢反应。
[0016] 本发明所述之「催化」系指一种以改变反应途径的方式来影响反应活化能,藉以增快化学反应的技术。该催化剂本身在该化学反应中不会被消耗,但该催化剂会改变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本发明所制备之复合材料系作为一种催化剂,其可造成一反应物进行氢解反应、氢化反应时活化能降低及反应速率变快。
[0017] 本发明所述之「异相催化剂」系指能与固、液、气或超临界流体相的反应系混合进行催化反应的一种催化剂。
[0018] 本发明所述之「储氢」于该复合材料中系指一种氢源移转(spillover)现象,大致分成三个阶段,首先,将该氢源中之复数氢原子转移至该复合材料上,再透过表面扩散(surface diffusion)的方式使得该等复数氢原子向四周迁移,并最后被保留在该复合材料中之迭层石墨烯中。
[0019] 本发明所述之「裂解」系指在一能量(如热能、高压或催化剂)条件下,把分子量较大的一化合物转化为数种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分解」则是指由一种化合物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化合物或单质的化学反应。「降解」多指高分子链段转化为较小的链段或单体的化学反应。「单质」系指同种元素所组成之纯净物,例如H2。
[0020] 本发明所述之迭层石墨烯(stacked graphene)系指由复数石墨烯层所推迭成的材料,其中所述迭层石墨烯包含石墨(Graphite or Graphene Platelets)、迭层石墨烯奈米纤维(Stacked Graphene Platelet Nanofiber)、迭层石墨烯奈米缎带(Stacked Grapheme Nanoribbons)等等。
[0021] 复合材料
[0022] 本发明之复合材料系以复数金属奈米粒子(Metallic  nanoparticles)镶嵌于「迭层石墨烯」(Stacked Graphene)的一边界面(Edge Plane)上所组成的,其中该边界面系包含锯齿面(Zig-Zag face)及椅面(Armchair face)。
[0023] 请参阅图1(A)以及图1(B),其分别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100的详细示意图与局部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发明之催化氢解反应之复合材料100包含一迭层石墨烯101以及复数金属奈米粒子1031~1036,其中该迭层石墨烯101具有一边界面102,而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1031~1036系呈一特定分布比例,并附着于该边界面102上。
[0024] 更具体地,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该复合材料100至少包含一第一石墨烯层104B、一第二石墨烯层104A、一第三石墨烯层104C、一第一金属奈米粒子1031、以及一第二金属奈米粒子1032,其中该等复数石墨烯层104A、104B、104C可被堆迭以形成该迭层石墨烯
101,其中所堆迭的复数石墨烯层之层数至少为两层,且最大层数并没有特别地被限定。
[0025] 如图1(B)所示,该第一石墨烯层104B至少包含一第一边缘1051、和相邻于该第一边缘1051的一第二边缘1052、一第三边缘1053、相邻于该第三边缘1053的一第四边缘1054、一第一基面(Basal Plane)104B1、和相对于该第一基面104B1的一第二基面104B2;该第二石墨烯层104A包含一第五边缘1055、和相邻于该第五边缘1055的一第六边缘1056,并设置于该第一基面104B1上;以及该第三石墨烯层104C系设置在该第二基面104B2上。
[0026] 而该第一金属奈米粒子1031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该第一边缘 1051和该第二边缘1052之间和该第五边缘1055和该第六边缘1056之间;以及该第二金属奈米粒子1032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该第三边缘1053和该第四边缘1054之间。
[0027] 此外,该复合材料100中之该边界面102系由复数石墨烯层104A~104C之复数边缘1051~1056所构成,且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1031~1036系覆着于该等边缘上或覆着于该等边缘之间,举例来说,该第一边缘1051和该第二边缘1052、该第三边缘1053和该第四边缘
1054之间、以及该第五边缘1055和该第六边缘1056,以形成该特定分布比例。
[0028] 本发明之该氢解反应系指利用该复合材料100作为一催化剂来氢解一化合物,其中在该氢解反应过程中,具有该特定分布比例之该复合材料100会将一氢源中之复数氢原子转移至该复合材料上,以驱使参与该化合物之该氢解反应。而所述氢源可以为氢气、一级醇、二级醇、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甲酸盐、水、及其组合,其中该一级醇包含甲醇、乙醇或诸如此类者,该二级醇包含异丙醇或诸如此类者,以及该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包含环己烯、环己二烯或诸如此类者。
[0029] 本发明之复合材料100亦为极佳之储氢材料,可预先将氢分子及氢原子储存于复合材料100中。
[0030] 本发明所述之「特定分布比例」系指相对于该复合材料中100wt%之成功还原的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亦即「『边界面上之金属奈米粒子』与『层间之金属奈米粒子』之一总重W1」的重量百分比WT1)中,约有80~99.9wt%的复数金属奈米粒子附着于该迭层石墨烯之该边界面上(亦即「边界面上之金属奈米粒子的重量百分比WT2」约等于「边界面上之金 属奈米粒子的重量W2」除以「该总重量W1」再乘以100),以及约有0.1~20wt%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插层于该迭层石墨烯中复数石墨烯层间(亦即「层间之金属奈米粒子的重量百分比WT3」约等于「层间之金属奈米粒子的重量W3」除以「该总重量W1」再乘以100)的一分布,其中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之该等粒径尺寸系介于1~40nm之间。
[0031] 本发明之复合材料100具有一第一重量值,而该第一重量值系包括该迭层石墨烯101、边界面上之金属奈米粒子、以及层间之金属奈米粒子的重量,其中边界面上之金属奈米粒子(例如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1031~1036)具有一第二重量值。
[0032]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重量值相对于该第一重量值之重量百分比介于5和30之间(亦即5~30wt%)。
[0033] 所有的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1031~1036的复数粒径尺寸之一平均值用以决定被氢解之该化合物之产物,其中该平均值系包括一第一粒径范围以及一第二粒径范围。
[0034]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粒径范围系为1~10nm,而该第二粒径范围系为10~40nm。
[0035] 其中,在第一粒径范围的该复合材料系命名为WC1,可以进行环状化合物间碳-碳键与碳-氧键的断键氢解反应及脱卤加氢反应;而在第二粒径范围的该复合材料系命名为WC2,可以进行环状化合物间碳-氧键的断键氢解反应及脱卤加氢反应。
[0036] 本发明之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材料系指任何可以进行传统的氢化反应或氢解反应之金属粒子、合金、金属氧化物、或其任意组 合之混合物。
[0037] 在一实施例中,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材料系选自1B族金属、8B族金属、合金、1B族金属氧化物、8B族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任意组合之混合物其中之一者,其中该合金系选自由1B族金属及8B族金属之任意组合。
[0038]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等金属奈米粒子的材料系选自铼(Re)、(Fe)、钴(Co)、镍(Ni)、钌(Ru)、铑(Rh)、钯(Pd)、锇(Os)、铱(Ir)、以及铂(Pt)其中之一。
[0039] 在一最佳实施例中,该等金属奈米粒子的材料系为钯(Pd)。
[0040]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之复合材料100所能氢解的该化合物包括一烃化合物、一环烃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一多环烃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化合物、以及脂环烃化合物其中之一。
[0041]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化合物还包括聚苯乙烯、木质素、纤维素、烷基环己烷、烷基苯、联苯、多溴联苯、多氯联苯、联苯醚苯、多溴联苯醚苯以及三苯甲烷其中之一。
[0042] 复合材料之制备方法
[0043] 请参阅图3,其系本发明之具有不同粒径范围之复合材料300的制备方法之流程图。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混合物301,该混合物301包含具有一边界面的一迭层石墨烯302和一金属前驱物304;以及藉由将一第一气体305导入至该第一混合物301,并将该金属前驱物304还原成附着于该边界面上并呈一特定分布比例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以形成该复合材料300。此时,所附着于该边界面上之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金 属价数均为零价。
[0044] 该金属前驱物304之材料系为任何含有1B或8B金属之一化合物,如六氟乙酰丙钯(Palladium 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Pd(hfa)2)或六氟乙酰丙酮镍水合物(Nickel 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 Hydrate)。
[0045] 形成该第一混合物301的步骤包含下列子步骤S1:提供一溶剂303;将该迭层石墨烯302添加至该溶剂303;藉由使用超音波振荡器A来将该迭层石墨烯302分散至该溶剂303中,以形成一第二混合物306;在一反应器307中将该金属前驱物304添加至该第二混合物306;以及藉由搅拌该第二混合物306和该金属前驱物304来形成该第一混合物301。
[0046] 该反应器307系为一高压腔体。
[0047] 在一实施例中,该溶剂303包含甲醇;该第一气体305包含氢气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其中该氢气对该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分压比介于1/8和1/2之间;在一第三反应条件B~E下,该金属前驱物被还原;该第三反应条件B~E包括该迭层石墨烯302相对于该金属前驱物304之一重量比值、一反应温度、一反应转速、该第一气体305之气体压、及一反应时间;以及该重量比值为0.2~5、该反应温度为50~150℃、该反应转速为50~500rpm/min、该反应时间为1~24小时、而该气体压力为
[0048]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分压比系为1/4,且该第三反应条件B系指该重量比值为0.5,该第三反应条件C系指该反应器307中之该反应温度与该反应转速分别为75℃与
240rpm/min,该第三反应条件D系指该气体压力为 而该第三反应条件E系指该反应时间为2小时。
[0049] 形成该复合材料300的步骤包含子步骤S2:在一第一反应条 件F1、F2下,形成一第一化合物308、309;以及在一第二反应条件G下,清洗及干燥该第一化合物308、309,以形成附着有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该迭层石墨烯。
[0050]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反应条件F1、F2系指一泄压速度,其中该泄压速度系介于3~15ml/min之间,其中以5ml/min或10ml/min为较佳;以及该第二反应条件G系指至少二溶剂之使用,其中该至少二溶剂包含水及甲醇。
[0051]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形成该复合材料300的步骤包含子步骤S2:在该泄压速度为5ml/min(亦即F1)下,形成一第一化合物308;以及在水及甲醇之使用下,反复地清洗及干燥该第一化合物308,以形成附着有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该迭层石墨烯(亦即本发明之复合材料300),其中该复合材料300中之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一第一粒径范围为3~5nm,如图2(A)所示,且在下文中,具有该粒径范围之复合材料又命名为WC1。
[0052]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形成该复合材料300的步骤包含子步骤S2:在该泄压速度为10ml/min(亦即F2)下,形成一第一化合物309;在水及甲醇之使用(亦即G)下,清洗及干燥该第一化合物309,以形成附着有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该迭层石墨烯;接着,将该附着有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该迭层石墨烯再置入该反应器307中,并在一第四反应条件I、H中,将该第一气体305导入该反应器307进行反应后,再以该泄压速度为10ml/min(亦即F2)下,形成本发明之复合材料300,其中该复合材料300中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一第二粒径范围为10~20nm,如图2(B)所示,且在下文中,具有该粒径范围之复合材料又命名为WC2。
[0053] 该第四反应条件H包含一反应温度及一反应时间,而该第四反应条件I包含该第一气体305之一气体分压及一总气体压力,其中该反应时间为1~24小时、该反应温度为70~150℃、该气体分压为1/2~1/8、及该总气体压力为
[0054]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四反应条件H系指一反应温度为115℃以及一反应时间为24小时,而该四反应条件I系指该第一气体305之一气体分压与一总气体压力分别为1/2以及
[0055] 此外,根据本发明之实验结果可知,当该金属前驱物被成功还原并附着于该迭层石墨烯之该边界面上时,相对于100wt%之所还原的复数金属奈米粒子,本发明之复合材料中附着于该迭层石墨烯之该边界面上的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约占80~99.9wt%,而插层于该迭层石墨烯中复数石墨烯间之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约占0.1~20wt%。
[0056] 再者,由于所制备之该复合材料WC1、WC2显示出不同催化活性,因此可以操控该氢解反应中一化合物之分子氢解的选择性(亦即可决定产物之种类),其中该复合材料WC1可对一环状化合物间之碳-氧及碳-碳键进行断键的氢解反应以及快速地脱卤氢化反应(Dehalogenation-HydrogenationReaction),而该复合材料WC2可做一环状化合物间之碳-氧进行断键的氢解反应以及快速地脱卤氢化反应,此将于下文中详述之。
[0057] 复合材料之应用
[0058] 由先前技术可知,现今所使用于裂解一化合物之技术,多需有高能量(高温、高压)或符合严苛复杂的实验条件才能达成。而本发 明所提出之复合材料可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选择性地将一原油(Petroleum)、一生物质(Bio-mass)、一环境污染物(POPs)、或一废弃聚合物(Waste Polymer)中较大分子量之一化合物裂解成复数较小分子量之化合物,以利于燃料与化学品之应用。举例来说,本发明之复合材料可将原油中的多环芳香烃裂解成苯及甲苯,可将生物质中的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Semi-Cellulose)、木质素(Lignin)或几丁质(Chitin)裂解成甲苯、苯、环己烷及杂环化合物,可将如联苯、多溴联苯、多氯联苯、或多溴联苯醚等环境污染物裂解成甲苯、苯、环己烷,并可将如聚苯乙烯、酚甲烷等废弃聚合物裂解甲苯、苯、环己烷及C5-C9脂肪烃化合物。
[0059] 请参阅图4,其系藉由使用本发明之一复合材料401催化一化合物403之氢解反应的方法,其中因该等复合材料401中之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具有储氢的特性,是以,当将该复合材料401预先配置于一反应器405中并通入一第一氢源402(例如氢气、一级醇、二级醇、硅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甲酸盐、水、或其组合等等,以提供复数氢分子,其中该一级醇包括甲醇、乙醇、该二级醇包括异丙醇、该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包括环己烯或环己二烯)时,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会先将该反应器405中之将该第一氢源402中之复数氢原子转移至该复合材料上,再扩散转移至该迭层石墨烯中复数石墨烯层层间。此外,因石墨烯层本身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及高导电性等特性,故有助于复数氢分子分解为复数氢原子后储存在其层间,形成一已储氢的复合材料406。因此,当对一化合物403进行一氢解反应及一氢化反应时,氢原子的来源除了来自所添加的一第二氢源外,亦可来自于已储氢原子之复合材料406。再者,该石墨烯层的高导电性 特性有助于电子的转移,有利于该化合物403之裂解反应的进行,进而加速参与该氢解反应及该氢化反应。该第二氢源可以包括氢气、一级醇、二级醇、硅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甲酸盐、水、或其组合,以提供复数氢分子,其中该一级醇例如包括甲醇、乙醇、该二级醇例如包括异丙醇、该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例如包括环己烯或环己二烯。
[0060]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之复合材料401可经由上述步骤而预配置成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406来作为该氢解反应及该氢化反应中之催化剂,亦可直接使用该复合材料401来作为该氢解反应及该氢化反应中之催化剂。然而,需了解相较于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406所储存的氢原子的含量,在该复合材料401的制备过程中,其石墨烯层层间已因该边界面上之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与该制备过程中之氢源(例如氢气、一级或二级醇、硅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及甲酸盐、水、及其组合等等)反应,而已具有少量的氢原子于层间。
[0061] 如图4所示,不论是使用该复合材料401或该复合材料406,一化合物403需先部分地或完全地溶于一溶剂404中(步骤S3),再配置于该反应器405中与该复合材料401或该复合材料406反应,并藉由一影响因子J来对该复合材料401或该复合材料406进行该氢解反应及该氢化反应,进而催化该氢解反应及该氢化反应,并生成复数产物407。
[0062] 该反应器405包含一高压腔体。
[0063] 该氢解反应在一水相、一有机相、或一超临界流体相中进行,并用于氢解该化合物403,而该等相之选择又取决于该溶剂404的选择,其中该溶剂404包含水、一有机溶剂、一超临界流体、或其组合,其中该有 机溶剂例如包括甲醇、乙醇或异丙醇或诸如此类者,以及该超临界流体例如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或诸如此类者。该化合物403例如包括一烃化合物、一环烃化合物、一多环烃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化合物、以及脂环烃化合物其中之一。
[0064] 而该化合物403还包括聚苯乙烯、木质素、纤维素、烷基环己烷、烷基苯、联苯、多溴联苯、多氯联苯、联苯醚苯、多溴联苯醚苯以及三苯甲烷其中之一,其中所述木质素之来源包括天然木质素(非为水溶性)、纸浆厂废液所获得之木质素(系为水溶性)或木素的标准品(此标准品之水溶性系来自于先将天然木质素经一碱制程,使得其上有OH基所获得的)。
[0065] 如图4所示,该氢解反应在一影响因子J下进行,该影响因子J可包括例如一第二氢源、该第二氢源之浓度、该第二氢源之压力、一气体、该气体之压力、一反应压力、一反应温度、及其组合。
[0066]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氢源包含氢气、一级或二级醇、硅烷、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甲酸及甲酸盐、水、及其组合其中之一。该气体包含氢气、二氧化碳气体、及其组合其中之一。该第二氢源之浓度应大于10-7体积莫浓度(M),其中若该第二氢源为氢气,其气体之压力系介于 而当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气体,其中该气体之压力系介于 该反应时间系介于1~24小时。该反应压力系介于 该反应
温度系介于15~150℃之间。
[0067]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第二氢源之压力系为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时。该反应压力系为 该反应温度系介于30~115℃之间。
[0068] 在一最佳实施例中,该反应温度系为75℃。
[0069] 此外,该复合材料401或该复合材料406中之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的复数粒径尺寸之一平均值、该反应温度、及该第二氢源之压力可用以决定被氢解之该化合物之产物,其中该平均值系可包括例如一第一粒径范围以及一第二粒径范围。该第一粒径范围系为1~10nm,而该第二粒径范围系为10~40nm。
[0070] 从上述内容可得知,本发明所制备之该边界面上的该等复数金属奈米粒子之复数粒径尺寸的一平均值系介于1和40nm之间,此使得本发明之复合材料可在一相对低温(亦即15~150℃)的环境下来对一化合物进行分子间之碳-碳键、碳-氧键的断键之氢解反应与氢化反应。
[0071] 实施例一
[0072] 将该复合材料WC2配置于一高压腔体中,并将一化合物5C1(即,对联苯醚)溶于一溶剂(亦即超临界二氧化碳)后亦配置于该高压腔体中,其中一定量之该化合物5C1可溶于该溶剂中系因该化合物5C1之一结构系由氧联结两苯环所组成的,是以,在该高压腔体中之该复合材料WC2可通过一影响因子来对该化合物5C1进行碳-氧键的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该影响因子是当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氢气之压力系介于 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
时、及该反应温度系介于30~120℃之间时。
[0073] 请参阅图5(A)及照图5(B),其系分别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2在不同影响因子下催化一化合物5C1之氢解反应之产物产率结果图。如图5(A)所示,在该影响因子中当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第二氢源之压力系为 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时、及该反应温度系介于30~120℃之间时,可观察到不同的反应温度能使该化合物5C1裂解成不同的产物,其中此产物可包括例如环已醚5C2环已醇5C3 环已酮5C4  5C5环已烷及等等,且其裂解顺序依序为5C1→5C2→5C3→5C4→5C5。由图5(A)图可知,在该反应温度为75℃时,该化合物5C1经氢解反应所生成之该产物5C3的产率可达82%,而当该反应温度为115℃时,该化合物5C1经氢解反应所生成之该产物5C5的产率可达96%。此结果证实了不同的反应温度能决定该化合物5C1的裂解程度。
[0074] 如图5(B)所示,在该影响因子中当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时、该反应温度系为115℃、及该氢气之压力介于 之间时,可观察到不同的压力能使该化合物5C1裂解成不同的产物。由图5(B)可知,当该压力为 时,该化合物5C1经氢解反应所生成之该产物5C3的产率可达83%,而当该压力为 时,该化合物5C1经氢解反应所生成之该产物5C5的产率可达94%。由此结果可知,不同的该氢气之压力能决定该化合物5C1之裂解程度。也就是说,藉由该反应温度或该氢气之压力的变化,能使该氢解反应具有产物选择性。
[0075] 实施例二
[0076] 根据实施例一的结果可得知,该复合材料WC2在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氢气之压力 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时、及该反应温度系为115℃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对该化合物5C1进行氢解反应(碳-氧键之断键反应)及氢化反应。
[0077] 据此,我们根据实施例一的实验条件下,利用该复合材料WC2分别对不同结构型态之碳-氧键所相连之芳香烃及环烷烃化合物进行氢解反应的研究,其中主要是针对木质素之不同单体及木质素单体间的碳-氧键所相连组成之该等化合物做氢解反应的探讨。
[0078] 请参阅表一,其系藉由该复合材料WC2对木质素之不同单体及木质素单体间的碳-氧键所相连组成之该等化合物A~E做氢解反应的结果,其中该等化合物A~C系分别为一种木质素单体,而该等化合物D~E系分别为木质素单体间所组成之化合物。
[0079] 由表一的结果可观察到,该等化合物A~C经该氢解反应后之主要产物均为经碳-氧键的裂解之产物,其中经碳-氧键的裂解之该等产物之产率均可达80%以上,此显示了该复合材料WC2的极佳的产物选择性。而关于该化合物D及该化合物E,可以发现该复合材料WC2对该化合物D及该化合物E中芳香烃化合物间之碳-氧所相连的键结也可有效地氢解,其中经碳-氧键的裂解之该等产物之产率均可达70%以上。
[0080] 此外,由于不同的芳香烃化合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系统中溶解度会有所不同,使得待氢解之化合物无法有效地接触到本发明之复合 材料,而可能导致在所氢解之产物的产率上的差异。
[0081] 据此,可证实本发明之复合材料对于芳香烃化合物中芳香环上之-OH及-OCH3基,有非常好的选择性,可将其含氧官能基去除,促使芳香环上之含氧官能基产生裂解作用(亦即碳-氧键之断键)。且由表一亦可得知,利用本发明之复合材料所裂解之木质素单体之主要产物为含支链的C6-C9环状化合物,此种产物可直接成为替代传统的石化燃料能源及化学原物料。
[0082] 表一
[0083] 实施例三
[0084] 将该复合材料WC1配置于一高压腔体中,并将一化合物6C1 (亦即联苯)溶于一溶剂(亦即超临界二氧化碳)后亦配置于该高压腔体中,其中一定量之该化合物6C1可溶于该溶剂中系因该化合物6C1之一结构系由两苯环上之碳-碳键所组成的,是以,在该高压腔体中之该复合材料WC1可通过一影响因子来对该化合物6C1进行碳-碳键的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该影响因子是当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氢气之压力系介于 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
时、以及该反应温度系介于50~90℃之间时。
[0085] 请参阅图6(A),其系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催化一化合物6C1之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的路径图,其中此反应中之产物可包括例如环已苯6C2 联环己烷6C3环已烷6C4 含有R基之苯环化合物6C5及含有R基之环己烷化
合物6C6等等,其中R基可以为-CH3或-CH2CH3。
[0086] 如图6(A)所示,该化合物6C1会经一氢化反应R2形成该化合物6C2,该化合物6C1会经一氢解反应R1形成该化合物6C5,该化合物6C2会经该氢化反应R2形成该化合物6C3,该化合物6C2会经该氢解反应R1形成该化合物6C5,该化合物6C5会经该氢化反应R2形成该化合物6C6,该化合物6C3会经该氢解反应R1形成该化合物6C6,而该化合物6C6会经该氢解反应R1形成该化合物6C4。
[0087] 请参阅图6(B),其系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在不同的反应温度(55℃、65℃、75℃及85℃)下催化一化合物6C1之氢解反应之产物产率结果图,此结果图系由气相层析质谱仪(GC-MS)所测得。由图 6(B)可知,不同的反应温度对于该化合物6C1之氢化反应并无明显的影响,但对于该化合物6C1之氢解反应(碳-碳键之裂解)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当该反应温度为55℃时,该化合物6C4的产率可达54%,当该反应温度提高为65℃时,该化合物6C4的产率可达88%,而当该反应温度分别提升到75℃及85℃时,两者之间的产率并无明显的差别,均为95%。此结果证实了不同的反应温度能决定该化合物6C1的裂解程度。
[0088] 实施例四
[0089] 为了了解在不额外添加氢气的条件下,本发明之已储氢的该复合材料WC1对一化合物4C1(亦即联苯 )中碳-碳键的氢解反应的影响,先藉由将该复合材料WC1配置于一高压腔体中,并在该反应温度为75℃、二氧化碳与氢气混合气体之一气体压力为 下、该氢源(氢气)之压力为 及该反应时间为2小时等条件下,来进
行该复合材料WC1之储氢反应,反应完成后将一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置入一烘箱,以60℃的温度烘烤12小时备用。
[0090] 接着,再将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配置于一高压腔体中,并将该化合物4C1溶于一溶剂(亦即超临界二氧化碳)后亦配置于该高压腔体中,是以,在该高压腔体中之该复合材料WC1可通过一影响因子来对该化合物4C1进行碳-碳键的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该影响因子是当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2小时、及该反应温度系为75℃之间时。
[0091] 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之氢解反应的裂解反应之路径如 下:
[0092] 亦即由该化合物4C1裂解成一第一化合物4C2(甲苯)以及一第二化合物4C3(苯)。
[0093] 由其结果可得知,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对该化合物4C1进行该氢解反应后所裂解成该第一化合物4C2的产率高达95%,而当将该反应时间再延长8个小时时,该第一化合物4C2会裂解成该第二化合物4C3,此时,该第二化合物4C3之产率几乎为100%。
[0094] 实施例五
[0095] 在将本发明之该复合材料WC1填充于15公分长的一不锈填充管柱中并接着以石英塞住该填充管柱之两端后,将所填满及封装好之该填充管柱配置于该高压腔体中;以及在待一定量之化合物4C1(亦即联苯)完全溶于一溶剂(亦即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并形成一溶液时,使含该溶液流过该填充管柱(此时,该高压腔体中之该氢气之分压系为该二氧化碳气体之总压力系为 反应时间系为5分钟、以及该反应温度系介于90~120℃之间)。
[0096] 而当该溶液流过该填充管柱时,会使该化合物4C1与该填充管柱中之该复合材料WC1强制接触,此实验设计大幅缩短了该化合物4C1迁移至该复合材料WC1上接触所需的时间。而由于该化合物4C1之一结构系由两苯环上之碳-碳键所组成的,是以,流经该复合材料WC1的该化合物4C1反应后会进行碳-碳键的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根据此实验设计的结果,可 得知在极短的反应时间下,该化合物4C1几乎氢解为该第一化合物4C2(亦即甲苯),且其产率可达90%以上,因此,上述结果佐证了此实验设计可以快速且有选择性将该化合物4C1转换成该第一化合物4C2。
[0097] 综上所述,当在该反应温度为75℃、超临界二氧化碳之压力为 该反应时间为1小时、提供大量的氢源、以及氢气之压力为  等条件下,利用该复合材料WC1对在超临界流体中之一环状化合物进行该氢解反应时,可以有效的进行碳-碳键之裂解反应及氢化反应,而其最终产物为环己烷。而若在不提供一氢源的情况下,仅利用已储氢的该复合材料WC1中的氢原子对相同的环状化合物进行该氢解反应时,可以有效的进行碳-碳键之裂解反应,且随着该反应时间的变化,可以分别得到甲苯及苯等产物。
[0098] 实施例六
[0099] 根据实施例三的实验条件(该第二氢源系为一氢气、该氢气之压力 该气体系为二氧化碳、该气体之压力系为 该反应时间系为1小时、及该反应温度系为75℃等条件),利用该复合材料WC1分别对不同结构型态之碳-氧键所相连之芳香烃及环烷烃化合物进行氢解反应的研究,其中主要是针对木质素之不同单体(如树脂、涂料等)及木质素单体间的碳-碳键所相连组成之该等化合物做氢解反应的探讨。
[0100] 请参阅表二,其系藉由该复合材料WC1对木质素之不同单体及木质素单体间的碳-碳键所相连组成之该等化合物B1~B7做氢解反应的结果,其中该等化合物B1~B4系分别为一种木质素单体,而该等化合物B5~B7系分别为木质素单体间所组成之化合物。
[0101] 表二
[0102] 由表二之结果可得知,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能将芳香烃化合物的官能基切断,不论碳-碳键或是碳-氧键,最终都会经该氢解反应后断键,并再经氢化反应产生出产物(亦即环己烷),且该产物之产率均有90%以上。此结果已成功地显示了使用本发明之复合材料在一相对低温(亦即15~150℃)下木质素之降解转化成环己烷之高度可行性,而环己烷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0103]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断键之选择性。举例来说,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可对该环状化合物间之碳-氧及碳-碳键进行断键的氢解反应及快速脱卤氢化反应,而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2可对该环状化合物间之碳-氧键进行断键的氢解反应及快速脱卤氢化反应。
[0104] 实施例七
[0105] 将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配置于含一化合物7C1(联苯)的一水溶液中,并在该反应压力为 该反应温度分别为25℃及75℃,以及该反应之转速为1000rpm/min等条件下进行催化氢解反应。此外,由于该化合物7C1不溶于水,因此必须靠剧烈的搅拌使该化合物7C1与该复合材料WC1接触。
[0106] 请参阅图7(A)与图7(B),其系分别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在该反应温度为25℃及75℃下催化一化合物7C1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该化合物7C1经反应后会裂解成一第一化合物7C2(甲苯)以及一第二 化合物7C3(苯)。此外,图7(A)与图7(B)中所载之一第三化合物7C4系为环己烷。
[0107] 由图7(A)可以发现,当该反应温度为25℃时,该化合物7C1可在该复合材料WC1之作用下进行芳香烃之间之碳-碳键的断键。然而,因为在此反应中并未添加任何氢源到该水溶液中,该复合材料WC1仅能利用自身残留微量的氢原子及水溶液中所解离的微量氢离子进行该氢解反应。
[0108] 而又因为该复合材料WC1本身所含的氢原子含量少,因此当该反应压力为以及该反应温度为25℃时,该复合材料WC1可以使该化合物7C1有选择性地转换成该第一化合物7C2。而当该反应压力为  以及该反应温度为75℃时,除了反应速率变快之外,该复合材料WC1还可以继续进行该氢解反应,使得该第一化合物7C2氢解为该第二化合物7C3,是以,本发明之该复合材料WC1可藉由该反应温度之变化来进行有选择性的裂解反应。
[0109] 实施例八
[0110] 将本发明之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配置于含一化合物7C1(联苯)的一水溶液中,并在该反应压力为 该反应温度分别为25℃以及75℃,以及该反应之转速为1000rpm/min等条件下进行催化氢解反应,此时,无论该反应温度是25℃还是75℃,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均可将该化合物7C1及其所裂解之产物来进行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此系因该氢源来自于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本身,使得其反应速率极高,且当该反应时间约2小时后,该化合物7C1系完全反应为产物7C4(环己烷),且其产率更 高达99%。
[0111] 实施例九
[0112] 将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配置于含一第一化合物(木质素)的一水溶液中,并在该反应压力为 该反应温度分别为25℃及75℃,以及该反应之转速为1000rpm/min等条件下进行催化氢解反应。本发明中所使用之木质素包含碱木素及木质素磺酸钠。
[0113] 请参阅图8(A)与图8(B),其系分别为本发明之复合材料WC1在该反应温度为25℃以及75℃下催化一第一化合物之氢解反应之结果图。由图8(A)与图8(B)可知,无论该反应温度为25℃或75℃,该复合材料WC1均可将该第一化合物及其所裂解之产物来进行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因此该第一化合物就可以在该复合材料WC1之作用下进行芳香烃之间之碳-碳键的断键。然而,因为此反应中并未添加任何氢源到该水溶液中,故该复合材料WC1仅能利用自身残留的微量氢原子及水溶液中所解离的微量氢离子进行该氢解反应。
[0114] 此外,由图8(A)与图8(B)可知,所裂解的主要产物为一第二化合物8C1(甲苯),且其产率可达35-40%,但由于氢源不足的情况下,此氢解反应只能进行到甲苯就无法再有裂解反应的发生,因此也可以说该复合材料WC1使得该第一化合物8C1之氢解反应具有很好的产物选择性。而对于在该反应温度为75℃的条件下,其反应速率较快,仅约2小时的反应时间,即可达到40%的产率。此外,图8(A)与图8(B)中所载之一第三化合物8C2以及一第四化合物8C3系分别为苯以及环己烷。
[0115] 实施例十
[0116] 将本发明之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配置于含一第一化合物(木质素)的一水溶液中,并在该反应压力为 该反应温度分别为25℃及75℃,以及该反应之转速为1000rpm/min等条件下进行催化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
[0117] 由其实验结果可得知,无论该反应温度是25℃还是75℃,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均可将该第一化合物及其所裂解之产物来进行氢解反应及氢化反应,因此该第一化合物就可以在该复合材料WC1之作用下进行芳香烃之间之碳-碳键的断键,此系因该氢源来自于该已储氢的复合材料WC1本身,使得其反应速率极高,其在反应2小时后即可达平衡,所裂解之产物均为环己烷,其中在该反应温度为25℃之条件下,其产物之产率可达70%,而在该反应温度为75℃之条件下,其产物之产率可达78%。
[0118]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其可在相对低温及缓和反应环境条件下对一化合物中之碳-碳键及碳-氧键进行催化氢解反应以及氢化反应。本发明之技术有着操作简便、反应速率快、且可以在无液态酸及相对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碳-碳及碳-氧键的催化氢解反应等优点,是一极佳的绿色化学技术。此技术可以提供一由石化或非石化来源(如木质素)的液体燃料及化学基础原物料,凡具有芳香烃及环烷烃结构之聚合物经使用此技术后,均可氢解成单体分子结构。据此,本发明之应用范围还包含了石油化学业加氢裂解过程,生物质转变为燃料及化学基础原物料,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以及废弃塑胶及树脂的回收处理等。
[0119] 本案虽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的范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案之精神和范围内所作之变动与 修饰,皆应属本案之涵盖范围。【符号说明】
[0120] 100、WC1、WC2、300、401、406 复合材料101、302 迭层石墨烯
102 边界面
1031~1036 金属奈米粒子
104A~104C 石墨烯层
104B1、104B2 基面
1051~1056 边缘
301、306 混合物
303、404 溶剂
304 金属前驱物
305 气体
307、405 反应器
308、309、403、5C1、6C1~6C6、7C1~7C4、8C1~8C3 化合物
S1、S2、S3 步骤
B~E、F1、F2、G、H、I 反应条件
402 氢源
407、5C2~5C5 产物
J 影响因子
R1 氢解反应
R2 氢化反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