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品的彩饰方法

申请号 CN200580052257.0 申请日 2005-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1326137A 公开(公告)日 2008-12-17
申请人 株式会社富石; 黄光复; 发明人 黄光复;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陶瓷制品的彩饰方法,其能容易地形成所要的不同彩色图案,具有优异的图案可重复性,并且适于以低成本进行批量生产,该方法包括:在模制陶瓷坯体上涂至少一层着色材料层,并切割该着色材料层的一部分,从而在曝露表面上表现出彩色图案。
权利要求

1.一种陶瓷制品的彩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模制陶瓷坯体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层着色材料层;并且
切割该着色材料层的一部分,从而在曝露的表面上表现出彩 色图案。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陶瓷坯体在其表面上具有光 滑区域,该着色材料层形成在该光滑区域上,并且在该着色材料 层上形成锥形的切割区域。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着色材料层由至少两层 各自具有不同色调或发光度的层组成。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陶瓷坯体在其表面上具 有凸起部分;该着色材料层涂在至少该凸起部分和其周边区域上, 并且将该凸起部分和其周边区域上的着色材料层切割至使该凸起 部分曝露出来的深度,从而由在该凸起部分和该周边区域的曝露 表面上表现出的着色材料层形成彩色图案。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着色材料层由至少两层各自 具有不同色调或发光度的层组成。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陶瓷坯体在其表面上具 有凹陷部分;该着色材料层涂在至少该凹陷部分和其周边区域上, 并且将该凹陷部分和其周边区域上的着色材料层切割至到达该凹 陷部分周围的陶瓷坯体的深度,从而由在该凹陷部分和该周边区 域的曝露表面上表现出的着色材料层形成彩色图案。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着色材料层由两层以上各自 具有不同色调或发光度的层组成。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陶瓷坯体在其表面上具有另 外的凹陷部分;该着色材料层涂在至少该凹陷部分和其周边区域 上,并且将该凹陷部分和其周边区域上的着色材料层切割至到达 该凹陷部分周围的陶瓷坯体的深度,从而由在该凹陷部分和该周 边区域的曝露表面上表现出的着色材料层形成彩色图案。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着色材料层由两层以上各自 具有不同色调或发光度的层组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制品的彩饰(decoration)方法。

背景技术

为陶瓷坯体的表面进行彩饰的传统方法包括在其坯体上画出 草图、在上面上釉然后高温烧制的方法,使用着色的基础黏土或 未上釉的黏土的方法等。作为使用这种着色的基础黏土的方法的 例子,有一种“七彩镶嵌”(milefiori)技术,其包括将带有天然色 彩的基础黏土或含金属化物的多彩黏土掺搅拌,然后将它们 结合在一起形成图案,以及/或者一种镶嵌(marbling)技术,即混拼 (neriage)技术,其使用被压在雕刻框架中的不同的着色基础黏土片 以在陶瓷坯体的里面和外面形成相同的图案。但是,为了得到想 要的图案,不得不以手工方式进行釉底作画或捏制黏土的操作。 特别是在形成立体图案或点状图案时,需要对陶瓷表面反复地上 釉或单独上色,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为具有粗糙表面纹理或点状图案的陶器进行彩饰的众多方法 中的一种公开于日本专利未审公开No.H03-262684中,其中将用 微粒制成的玻璃料和/或粒状釉料和浆状釉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在瓷 器表面上上釉。虽然该方法有助于简便地表现出点状图案,但其 很难表现其他的多种图案,而且图案的再现性也是成问题的。
日本专利未审公开No.2000-7468中描述了另一种方法,其中 将用于彩饰的转印纸施敷在经两次烘制或两次烧制的陶器施釉面 上,然后在约1,000~1,200℃或更高的高温下烧制,由此在施釉面 上形成突出的转印层。尽管该方法可有效地为平面进行彩饰使其 具有凹凸感的图案,其仍有很多问题,例如在施敷转印纸之后再 次需要高温烧制,需要使用昂贵的丝网印刷机,以及总体的彩饰 过程很复杂。
根据公开于日本专利未审公开No.H06-262615中的另一种方 法,其在陶瓷坯体表面上表现出三维图案,在将模制的陶瓷坯体 干燥后,在陶件表面上涂布一层液体,该液体会被吸附到陶件上 以形成图案。在其干燥之前,在陶件表面上喷砂,然后将未被液 体覆盖的仅干燥表面部分剥离,从而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留下用液 体覆盖的部分,表现出三维图案。但是,该方法的一个问题是, 尽管被液体覆盖的部分能被着色,但还需要一个额外的步骤以在 喷砂部分上形成着色层,这是因为该部分是陶瓷坯体的原始表面。 由此,该方法变得复杂并且不利于多色彩图案的表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制品的彩饰方法, 该方法能容易地表现出想要的多种彩色图案,能以优异的可重复 性形成图案,并适于以低成本进行批量生产。
鉴于上述目的,作为深入研究的结果,发明人发现并获得了 本发明,即,当将至少一个着色材料层涂在模制陶瓷坯体表面上, 切割掉该着色材料层的一部分,从而在曝露的表面上表现出彩色 图案时,能以优异的可重复性和低成本容易地在陶瓷制品上形成 所要的多种彩色图案。
换言之,本发明的陶瓷制品的彩饰方法的特征在于,将至少 一层着色材料层涂在陶瓷坯体表面上,切割掉该着色材料层的一 部分,从而在曝露的表面上表现出彩色图案。优选该着色材料层 由多于一层的各自具有不同色调的层组成。在陶瓷坯体光滑区域 上的着色材料层上,优选形成锥形的切割位置
优选陶瓷坯体在其表面上具有凸起部分。在陶瓷坯体的凸起 部分上,优选将着色材料层涂在至少凸起的上层部分和其邻近的 周边,将凸起部分和其邻近周边处的着色材料层切割至一定深度, 使得凸起部分或所要的彩色图案曝露出来,并且由在凸起部分和 其周边的曝露表面上表现出的着色材料层形成彩色图案。
优选陶瓷坯体在其表面上具有凹陷部分。在陶瓷坯体的凹陷 部分上,优选将着色材料层涂在至少凹陷的上层部分和其邻近的 周边,将凹陷部分和其邻近周边处的着色材料层切割至到达凹陷 部分周围的陶瓷坯体的深度,并且由在凹陷部分上曝露出的着色 材料层形成彩色图案。
根据本发明,能以优异的可重复性和低成本容易地在陶瓷制 品上形成所要的多种彩色图案。根据本发明,还能容易地为彩色 图案提供三维外观。这有可能使本发明适于为陶瓷制品进行彩饰 的批量生产。本发明的彩饰方法适用于各种陶瓷制品,如餐具、 花盆、砖、人行道砖、瓷砖、装饰性物件、户外/户内瓷砖、浴缸、 抽水桶和赤陶的彩饰。
附图说明
由如下对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以及随附的附图,本发明的上 述和其他目的以及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表示用于切割陶瓷坯体的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 图;
图2是图1所示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切割陶瓷坯体的设备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例子;图4(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4(a)中 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4(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图,示出 了图4(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5(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另一个例子;图5(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5(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5(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图, 示出了图5(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6(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又一个例子;图6(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6(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6(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图, 示出了图6(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7(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又一个例子;图7(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7(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7(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图, 示出了图7(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8(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又一个例子;图8(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8(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8(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图, 示出了图8(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9(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又一个例子;图9(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9(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9(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图, 示出了图9(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10(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又一个例子;图10(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10(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10(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 图,示出了图10(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图11(a)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涂有着色材料层的陶 瓷坯体的又一个例子;图11(b)是一个部分放大截面图,示出了图 11(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图11(c)是一个部分放大俯视 图,示出了图11(a)中着色材料层被切割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随附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陶瓷制品的彩饰方法包括:(1)模制陶瓷坯体的步骤; (2)形成着色材料层的步骤;(3)切割着色材料层的步骤;(4)给陶瓷 坯体上釉的步骤;(5)烧制已上釉的陶瓷坯体的步骤。各步骤的详 情给出如下。
模制步骤
模制陶瓷坯体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其包括各种各样类型 的基础黏土,如构成公知的土器(earthenware)、陶器、粗陶和瓷器 的基础黏土。可将长石和/或浮石和/或石英和/或颜料添加到上述 材料中。陶瓷坯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例如包括餐具、花 盆、砖、装饰性物件、户外/户内瓷砖、浴缸、抽水马桶和赤陶。
陶瓷坯体的模制方法取决于所要的形状,其包括但不限于公 知的方法,如在石膏模中倒入浆水的模制法(即,石膏模铸法)、压 铸模制法、机械转轮模制法、滚压模制法、平板压模法以及挤出 模制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陶瓷制品(如餐具)的优选模制方法为 石膏模铸法、压铸模制法、机械转轮模制法和滚压模制法,其每 种方法都使用石膏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要使用石膏模,还 要根据需要使用压模。
当在陶瓷表面上形成凹陷或凸起用于彩饰时,优选用附着在 石膏模上的半凸半凹雕刻图案在湿的陶瓷坯体上模压。如果需要, 可通过模压(一图案,所述图案是通过在陶瓷坯体干燥前在陶瓷坯 体上压盖一雕刻有印章状的硬图案的物体而形成的)在脱模的陶 瓷坯体表面上切割出或形成凹陷或凸起。该凹陷和凸起可在用前 述方法涂上第一着色材料层或第二着色材料层之后形成。该凹陷 和凸起可在涂上第一着色材料层、第二着色材料层、第三着色材 料层(如需要)之前或之后形成。
通过参考附图将描述如何通过切割陶瓷坯体表面形成凹陷和 凸起的方法。图1为示出了用于切割形状像容器的陶瓷坯体的设 备的例子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设备的俯视示意图。该设 备具有用于从两面夹持陶瓷坯体底部的夹具4a和4b以及用于切 割陶瓷坯体1的侧面的切割装置5。夹具4a被圆柱体40以可旋转 的方式支撑,并被由皮带传动系41传动的电动机42旋转驱动。 夹具4b可与夹具4a一起被电动机42旋转驱动,或者可仅被圆柱 体等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作为夹持陶瓷坯体1的装置,不限于 使用夹具4a和4b,还可使用例如用于夹持陶瓷坯体1的顶部和底 部的回转卡盘。
切割装置5安装在收纳于外壳50内的平移传动装置6a上, 位于与第一轴(z轴)的方向垂直的第二轴(y轴)的方向上,该第一 轴平行于陶瓷坯体1的中心轴,并且切割装置5可与平移传动装 置6a一起在y轴方向上移动。外壳50安装在收纳于外壳51内的 平移传动装置6b上,位于z轴的方向上,并且可与平移传动装置 6b一起在z轴方向上移动。外壳51安装在收纳于外壳52内的平 移传动装置6c上,位于与z轴和y轴垂直的第三轴(x轴)的方向 上,并且可与平移传动装置6c一起在x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切 割装置5可在三维方向上移动。
切割装置5包括刀具、刨具、研磨机、辊磨机等。切割装置5 可以连接在平移传动装置上,并且可被赋予例如可在z轴、y轴和 x轴上正向移动和反向移动的灵活性,从而沿着陶瓷坯体的不规则 曲面(例如蛋形或椭圆形)进行切割。平移传动装置6a、6b和6c包 括液压缸气缸等。不管使用液压缸还是气缸,其可由电动机来 驱动。
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平移驱动机构不限于采用平移传 动装置6a、6b和6c的机构,还可以包括其他机构,例如由齿条齿轮构成。切割装置5还可以由机械臂来驱动,以代替采用平 移传动装置6a、6b和6c的机构。
优选驱动平移传动装置6a、6b和6c的电动机和旋转驱动夹 具4a的电动机42由根据预存储程序处理信号电子控制设备来 控制。当采用机械臂时,优选机械臂由根据预存储程序处理信号 的电子控制设备来控制。由于切割装置5在陶瓷坯体1上的位置 和切割深度可通过采用上述设备来自由控制,这样能在短时间内 以高精度形成所要的半凸半凹形状。
图3示出了用于切割碟形陶瓷坯体的设备的例子。图3中, 对于与图1中相同的元件和零件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该例子   中,采用具有真空孔70的底座7作为保持陶瓷坯体1的装置。底 座7被轴部件7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被由皮带传动系41传 动的电动机42旋转驱动。将陶瓷坯体1放置成使其外侧与底座7 直接接触,并通过真空72的作用固定在底座7上。优选底座7 由橡胶等制成。切割装置5的类型、切割装置5的三维移动控 制以及电动机42的控制可与前述相同。当切割碟形陶瓷坯体的外 侧时,可使用形状与碟形陶瓷坯体1的顶面相同的底座7。
形成着色材料层的步骤和切割步骤
参考随附的附图,现将形成着色材料层的步骤和切割着色材 料层的步骤描述如下。图4和图5示出了在陶瓷坯体的光滑表面 上形成着色材料层以及切割着色材料层的一部分的例子。在图4 所示的例子中,将由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各自为不同色调)构成 的着色材料层2涂在陶瓷坯体1的表面上。作为着色材料2,有釉 底颜料(underglaze color,釉底颜料用于作为常规彩饰方法在陶瓷 坯体表面上作画。韩国的朝鲜王朝时期的白瓷就是通过在陶瓷坯 体表面上用蓝色、褐色或红色釉底颜料作画、用透明油上釉然后 烧制而成)、黏土、釉料、彩色釉底料(color engobe)等,但优选彩 色釉底料,因为其可容易地表现出所要的色调,并且不受着色材 料层1的影响,特别是在绿色坯体的色调(如青瓷黏土或山清 (Sancheong)黏土)是深色的时候(山清黏土是韩国山清郡的一种黏 土矿,富含,颗粒与白瓷黏土或青瓷黏土相比略显粗糙)。
作为彩色釉底料的涂布手段,有喷刷法、浸渍法、旋涂法和 涂刷法,优选喷刷法。喷刷法使得有效地涂布彩色釉底料并容易 地控制层厚成为可能。举例来说,当涂布陶瓷坯体的所有侧面和 顶面时,可以通过将陶瓷制品放在旋转底座上,喷刷用驱动装置 如电动机旋转的陶瓷制品,从而在陶瓷制品上均匀地涂布彩色釉 底料。作为喷刷,不要求但优选使用可移动喷刷。为使喷刷可移 动,可使用与上述切割装置的三维移动控制机构相同的机构,并 优选控制喷刷移动的电动机和使陶瓷制品旋转的电动机由能处理 存储在程序中的信号的电子控制器来控制。
当黏土或彩色釉底料作为着色材料2涂敷时,在将黏土或彩 色釉底料用溶剂如水稀释成糊状后,根据陶瓷制品的形状,通过 喷刷、浸渍、旋涂或涂刷等方式将其涂布到陶瓷制品的表面上, 但最优选通过喷刷法涂布。着色材料层2不需要涂敷在陶瓷制品 的整个表面上,其可以涂敷在需要形成图案的限制区域内,并且 在此情况下,在将所限制区域周围遮盖后,优选使用喷刷法。根 据所定区域的彩色图案,着色材料层2可以涂敷至少仅一层,也 可涂敷多层。
构成着色材料层2的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各自的厚度通常 在0.01~3mm的范围内(下同),但是要根据所要的彩色图案而定。 着色材料层20和21各自的色调或色彩可根据所定区域的彩色图 案合适地进行涂布。
将涂敷了着色材料2的陶瓷干燥,直至着色材料2能被切割。 优选在保持恒温和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干燥。如果陶瓷坯体1的强 度不足以经受后续步骤的切割,可将涂敷了着色材料2的陶瓷暂 时烘烤,或可进行无釉(biscuit)烧制。不管怎样,优选将涂布了着 色材料层2的陶瓷置于窑中,并加热到500~1,000℃。不需要将整 个陶瓷坯体进行烘制,可暂时仅烘烤在切割时与夹持装置接触的 区域。部分、暂时的烘烤方法包括在能控制温度分布的电烘箱中 加热陶瓷坯体1的方法,吹出部分热空气直至陶瓷坯体1不会热 变形的方法等。
在图4的例子中,如图4(b)和图4(c)所示,在曝露表面3上 由第一层20形成的圆形彩色图案是通过干燥图4(a)所示的着色材 料层2,然后切割成土器形状(用于研磨药品的瓷器小碗)至到达第 一层20的深度形成的。
在切割着色材料层2的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装置(夹持陶瓷的装 置、切割装置、使切割装置在三维方向上移动的装置以及使陶瓷 旋转的装置)及其控制可与上面描述的通过切割陶瓷坯体形成凹 陷和凸起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但是,当形成图4所示 土器形状的切割区域时,优选刨具作为切割装置。当形成土器形 状的切割区域时,可在遮盖后采用喷砂法,这样可仅曝露待切割 的部分。
图5示出了形成由三层(第一层20,第二层21和第三层22) 构成的着色材料层2并切割其一部分的例子。当涂布了三层着色 材料层20、21和22时,可通过切割成土器形状至到达第一层20 的深度来形成如图5(b)和图5(c)所示在曝露表面3上由第一层20 和第二层21构成的双层圆形的彩色图案。
此外,当形成如图5所示由三层构成的着色材料层2时,可 通过设定到达第二层21的深度的切割区域并通过设定到达第一层 20的深度的切割区域来形成多种彩色图案。
当切割如图4和图5所示涂在陶瓷坯体的光滑表面上的着色 材料层2时,优选形成锥形的表面以表现出彩色图案,并且可通 过适当地改变切割区域的形状或切割工具与着色材料层2的度, 从而可以多样化地改变表现在曝露表面3上的彩色图案。还可以 切割至到达陶瓷坯体的深度,从而可形成包括陶瓷坯体色调在内 的多种色彩。切割区域的形状没有限制,只要其具有锥形表面即 可,并且除土器形状外,还包括诸如圆锥形、金字塔形和半球形 的几何形状,以及模塑字符后的槽形,不规则形状,以及特定目 标形状(如花、动物、木材纹理)。
图6至图8示出了将着色材料层涂在表面上形成圆柱状凸起 部分处然后切割的例子。在图6的例子中,涂了比凸起部分10的 高度薄的第一层20,然后在第一层20上涂第二层21。如图6(b) 和图6(c)所示,通过沿着陶瓷表面均匀切割凸起区域10及其邻近 处至到达凸起区域10的上端的深度,可形成在曝露表面3上由凸 起区域10和第一层20的曝露表面构成的双环状彩色图案。作为 沿着陶瓷表面均匀切割的切割装置,优选刀具或辊磨机,但也可 根据需要使用喷砂法。
在图7的例子中,涂布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使它们的总厚 度小于凸起10的高度,然后在它们上面涂上第三层22。如图7(b) 和图7(c)所示,通过沿着陶瓷坯体表面均匀切割凸起区域10及其 邻近处至到达凸起区域10的上端的深度,可形成在曝露表面3上 由凸起区域10、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的曝露表面构成的三环状 彩色图案。
在图8的例子中,涂布着色材料层20、21和22使它们的总 厚度小于凸起10的高度。如图8所示,通过沿着陶瓷坯体表面均 匀切割凸起区域10及其邻近处至到达凸起区域10的上端的深度, 可形成由凸起10、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的曝露表面构成的三环 状彩色图案,并且该彩色图案浮凸于其周围,从而产生三维效果。
尽管具有三层着色材料层20、21和22的陶瓷具有许多凸起 10,并不是所有的凸起10都需要被切割至到达凸起10的上端的 深度,而且切割区域可以设定在到达第一层20或第二层21的深 度,这样能形成多种彩色图案。
如上所述,  当事先在陶瓷坯体上制备凸起区域时,可以在涂 布着色材料层2之后通过沿着陶瓷坯体表面仅将凸起10及其邻近 处均匀切割至预定的深度而形成彩色图案。通过适当地改变凸起 10的形状以及与着色材料层2之间的切割角度,可以多样化地改 变要曝露出的彩色图案。凸起区域10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除 圆柱形外,还包括诸如方柱形的几何形状,字符形,不规则形状, 以及形成特定目标后的形状(如花、动物、木材纹理)。
图9、图10和图11示出了在形成了圆柱形凹陷区域的陶瓷坯 体表面上设置并切割着色材料层的例子。在图9的例子中,设置 了比凹陷部分11的深度要厚的着色材料层2。如图9(b)和图9(c) 所示,通过沿着陶瓷坯体表面均匀切割凹陷部分11及其邻近处至 到达陶瓷坯体的深度,可在曝露表面3上形成用着色材料层2填 充凹陷部分11的圆形彩色图案。
在图10的例子中,涂有比凹陷部分11的深度要薄的第一层 20,然后在上面涂第二层21。如图10(b)和图10(c)所示,通过沿 着陶瓷坯体表面将凹陷部分11及其邻近处均匀切割至到达陶瓷坯 体的深度,可在曝露表面3上形成用着色材料层20和21填充凹 陷部分11的双环状彩色图案。
在图11的例子中,涂布第一层20和第二层21使它们的总厚 度比凹陷部分11的深度要薄,然后在上面涂第三层22。通过沿着 陶瓷坯体表面均匀切割凹陷11及其邻近处至到达陶瓷坯体的深 度,可在曝露表面3上形成由填充在凹陷11中的着色材料层20、 21和22构成的三环状彩色图案。
尽管图11所示的具有三层着色材料层20、21和22的陶瓷具 有不止一个凹陷11,并不是所有的凹陷11及其邻近处都需要被切 割至到达陶瓷坯体的深度,而且切割区域可以设定在到达第一着 色材料层20或第二着色材料层21的深度,从而能包含多种彩色 图案。
如上所述,当在陶瓷坯体上制备凹陷11时,可以在形成着色 材料层2之后通过沿着陶瓷坯体表面仅将凹陷11及其邻近处均匀 切割至给定的深度而形成彩色图案。通过适当地改变凹陷11的形 状以及与着色材料层2之间的切割角度,可以多样化地改变曝露 出的彩色图案。凹陷11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除圆柱形外,还 包括诸如棱柱形、圆锥形、金字塔形、半球形和土器形的几何形 状,以及仿字符槽形,不规则形状,以及特定目标形状(如花、动 物、木材纹理等)。
此外,通过将各自形成在光滑部分、凸起部分10以及凹陷部 分11上的彩色图案结合在一起,可在陶瓷上形成各种图案。优选 着色材料层2的切割是在釉料烧制或二次烧制前进行,但不限于 此,并且着色材料层2的切割在釉料烧制后进行也是可接受的。
上釉步骤和烧制步骤
如上所述在陶瓷坯体上形成彩色图案后,对陶瓷进行釉料烧 制或二次烧制。优选釉料烧制或二次烧制在约1,000~1,400℃的温 度下进行约6~25小时。优选但不限于在釉料烧制或二次烧制前涂 布釉料。优选通过浸渍或喷涂来涂布釉料。
尽管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以示意性的目的进行了公开,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基础上,各 种修改、增加和取代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前 述的实施方案,而是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全部范围和等同替代 来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