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100938.6 申请日 2016-12-05 公开(公告)号 CN106587814A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申请人 钦州市钦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明人 曾凡跃; 戚玉如;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 质量 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 树脂 10‑30份、 石膏 11‑13份、陶瓷 基础 料50‑60份、 增塑剂 1‑2份、填料10‑12份、中空玻璃微珠6‑8份、 植物 纤维 10‑20份、取暖炉渣11‑13份、 硅 酸盐 水 泥100‑120份、SiC粉料3‑5份、 煤 矸石12‑14份、工业用三聚 磷酸 钠2‑4份、聚甲基 纤维素 6‑8份、玻璃纤维10‑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3份,本发经高温烧成过程,使该吸声板形成大量的连通孔洞,且孔洞的曲折度较大,内部通道复杂,使 声波 在孔洞中传播时,产生 能量 衰减达到最大化,从而达到较优秀的吸声性能,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
基体树脂10-30份、石膏11-13份、陶瓷基础料50-60份、增塑剂1-2份、填料10-12份、中空玻璃微珠6-8份、植物纤维10-20份、取暖炉渣11-13份、酸盐泥100-120份、SiC粉料3-
5份、矸石12-14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2-4份、聚甲基纤维素6-8份、玻璃纤维10-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
基体树脂10份、石膏11份、陶瓷基础料50份、增塑剂1份、填料10份、中空玻璃微珠6份、植物纤维10份、取暖炉渣11份、硅酸水泥100份、SiC粉料3份、煤矸石12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2份、聚甲基纤维素6份、玻璃纤维1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
基体树脂20份、石膏12份、陶瓷基础料55份、增塑剂1.5份、填料11份、中空玻璃微珠7份、植物纤维15份、取暖炉渣12份、硅酸盐水泥110份、SiC粉料4份、煤矸石13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3份、聚甲基纤维素7份、玻璃纤维15份、废分子筛催化剂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
基体树脂30份、石膏13份、陶瓷基础料60份、增塑剂2份、填料12份、中空玻璃微珠8份、植物纤维20份、取暖炉渣13份、硅酸盐水泥120份、SiC粉料5份、煤矸石14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4份、聚甲基纤维素8份、玻璃纤维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3份。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吸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原料按比例分配,备用;
步骤二、取质量份数的陶瓷基础料、煤矸石、工业用三聚磷酸钠、聚甲基纤维素粉碎混合;
步骤三、加水,球磨一定的时间(球:料:水=1:1:0.5,球磨时间:1min/100g);球磨后的料浆经烘干干燥(直至含水率约8-9%为止),再用50目筛造粒;然再加入剩余原料,搅拌混匀,然后通过压板成型机压板成型;
步骤四:将成型后的原料放入窑炉烧制,温度150-300℃下烧制15-20min既得成品。

说明书全文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和交通出行造成的噪音污染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在城市建筑一般是混凝土结构,外设保温板,但并不具备吸音作用,部分建筑虽然采用传统吸音板,但主要有以下问题:(1)对人体健康有害。传统的纤维吸声材料,特别是矿物纤维吸声材料,吸声效果好,但不适合高湿、洁净的环境。近年来还受到环境和卫生专家的质疑,认为有害健康,已逐渐限制其使用。(2)随着高层建筑不断崛起,特大火灾的频繁发生,对材料的阻燃性能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有机类吸声材料虽然吸声性能良好,但是它不耐高温,且低频吸声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经高温烧成过程,使该吸声板形成大量的连通孔洞,且孔洞的曲折度较大,内部通道复杂,使声波在孔洞中传播时,产生能量衰减达到最大化,从而达到较优秀的吸声性能,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10-30份、石膏11-13份、陶瓷基础料50-60份、增塑剂1-2份、填料10-12份、中空玻璃微珠6-8份、植物纤维10-20份、取暖炉渣11-13份、酸盐泥100-120份、SiC粉料3-5份、矸石12-14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2-4份、聚甲基纤维素6-8份、玻璃纤维10-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3份。
[0006]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10份、石膏11份、陶瓷基础料50份、增塑剂1份、填料10份、中空玻璃微珠6份、植物纤维10份、取暖炉渣11份、硅酸水泥100份、SiC粉料3份、煤矸石12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2份、聚甲基纤维素6份、玻璃纤维1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份。
[0007]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20份、石膏12份、陶瓷基础料55份、增塑剂1.5份、填料11份、中空玻璃微珠7份、植物纤维15份、取暖炉渣12份、硅酸盐水泥110份、SiC粉料4份、煤矸石13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3份、聚甲基纤维素7份、玻璃纤维15份、废分子筛催化剂2份。
[0008]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30份、石膏13份、陶瓷基础料60份、增塑剂2份、填料12份、中空玻璃微珠8份、植物纤维20份、取暖炉渣13份、硅酸盐水泥120份、SiC粉料5份、煤矸石14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4份、聚甲基纤维素8份、玻璃纤维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3份。
[0009]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0010] 步骤一、首先将原料按比例分配,备用;
[0011] 步骤二、取质量份数的陶瓷基础料、煤矸石、工业用三聚磷酸钠、聚甲基纤维素粉碎混合;
[0012] 步骤三、加水,球磨一定的时间(球:料:水=1:1:0.5,球磨时间:1min/100g);球磨后的料浆经烘干干燥(直至含水率约8-9%为止),再用50目筛造粒;然再加入剩余原料,搅拌混匀,然后通过压板成型机压板成型;
[0013] 步骤四:将成型后的原料放入窑炉烧制,温度150-300℃下烧制15-20min既得成品。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经高温烧成过程,使该吸声板形成大量的连通孔洞,且孔洞的曲折度较大,内部通道复杂,使声波在孔洞中传播时,产生能量衰减达到最大化,从而达到较优秀的吸声性能,同时具有相当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实施例一:
[0017]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10-30份、石膏11-13份、陶瓷基础料50-60份、增塑剂1-2份、填料10-12份、中空玻璃微珠6-8份、植物纤维10-20份、取暖炉渣11-13份、硅酸盐水泥100-120份、SiC粉料3-5份、煤矸石12-14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2-4份、聚甲基纤维素6-8份、玻璃纤维10-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3份。
[0018] 实施例二:
[0019]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10份、石膏11份、陶瓷基础料50份、增塑剂1份、填料10份、中空玻璃微珠6份、植物纤维10份、取暖炉渣11份、硅酸盐水泥100份、SiC粉料3份、煤矸石12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2份、聚甲基纤维素6份、玻璃纤维1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1份。
[0020] 实施例三:
[0021]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20份、石膏12份、陶瓷基础料55份、增塑剂1.5份、填料11份、中空玻璃微珠7份、植物纤维15份、取暖炉渣12份、硅酸盐水泥110份、SiC粉料4份、煤矸石13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3份、聚甲基纤维素7份、玻璃纤维15份、废分子筛催化剂2份。
[0022] 实施例四:
[0023]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基体树脂30份、石膏13份、陶瓷基础料60份、增塑剂2份、填料12份、中空玻璃微珠8份、植物纤维20份、取暖炉渣13份、硅酸盐水泥120份、SiC粉料5份、煤矸石14份、工业用三聚磷酸钠4份、聚甲基纤维素8份、玻璃纤维20份、废分子筛催化剂3份。
[0024] 实施例五:
[0025] 一种建筑用吸声板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 步骤一、首先将原料按比例分配,备用;
[0027] 步骤二、取质量份数的陶瓷基础料、煤矸石、工业用三聚磷酸钠、聚甲基纤维素粉碎混合;
[0028] 步骤三、加水,球磨一定的时间(球:料:水=1:1:0.5,球磨时间:1min/100g);球磨后的料浆经烘干干燥(直至含水率约8-9%为止),再用50目筛造粒;然再加入剩余原料,搅拌混匀,然后通过压板成型机压板成型;
[0029] 步骤四:将成型后的原料放入窑炉烧制,温度150-300℃下烧制15-20min既得成品。
[0030]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