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

申请号 CN201610545122.8 申请日 2016-07-12 公开(公告)号 CN106186866A 公开(公告)日 2016-12-07
申请人 广西南宁桂尔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戚海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 水 泥30-35份、炉渣4-5份、 粉 煤 灰 2-3份、 页岩 矿1-2份、 尾矿 砂1-2份、 硼 酸镁1-2份、 石蜡 2-4份、磺甲基酚 醛 树脂 3-5份、AR玻璃 纤维 2-3份、羧甲基 纤维素 2-3份、 减水剂 0.6-1.2份、发泡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0.4-0.6份、催化剂0.1-0.2份、交联剂0.3-0.6份、稳泡剂0.1-0.2份、乙二醛22-24份、双 氧 水14-18份、水220-240份。本发明制备的板材具有极好的轻质、保温、防火、高强度、环保的性能,其性能指标远高于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泥30-35份、炉渣4-5份、灰2-3份、页岩矿1-2份、尾矿砂1-2份、酸镁1-2份、石蜡2-4份、磺甲基酚树脂3-5份、AR玻璃纤维2-3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减水剂0.6-1.2份、发泡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0.4-0.6份、催化剂0.1-0.2份、交联剂0.3-0.6份、稳泡剂0.1-0.2份、乙二醛
22-24份、双水14-18份、水220-240份;
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双氧水、乙二醛和水在转速为1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炉渣、粉煤灰、页岩矿、尾矿砂、硼酸镁、石蜡、磺甲基酚醛树脂、AR玻璃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催化剂、交联剂和稳泡剂在温度为200-300℃,转速为60-100r/min下搅拌3-4h,制得泡沫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泡沫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0.9-
0.95MPa的压进行模压12-15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15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8-10h,制得改进的建筑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三乙烯二胺·六水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泡剂为酰胺。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

[0001]【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
[0002] 【背景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并呈现出对“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及建筑质量”的高准要求。其中,建筑保温是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的措施,对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和节约能源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与保证。
[0003] 建筑环保措施依照施工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建筑外围结构进行以及从建筑内部墙面进行两种方式。其中,从外围施工进行建筑保温是当前建筑施工普遍采样的方式,这主要得益于外围施工的方式可以在建筑施工后期统一进行。但是建筑保温外墙的施工基本以现场施工剧居多,通常采用在外墙上一次涂抹粘结用的灰浆、贴苯板、挂网、薄抹灰等,由于该施工过程繁杂周期长,且层间结合差,使得外墙的熟化期相差很大,使得外墙的保温功能下降,甚至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采用外墙施工的方式对保温板材的重量、抗压及抗裂性能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现今颇受青睐的玻璃幕墙建筑,其外围施工保温更是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因此,通过室内保温施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被采用。
[0004] 但是,与室外保温施工相同的要求,也要求其使用的保温板材具有轻质、保温、高强度的性能,尤其对防火及环保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0005] 因此,对于建筑保温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式,均各有利弊,究其根本必须开发一种可完全满足建筑保温施工性能要求的建筑板材,使其兼具轻质、保温、防火、高强度的性能,同时也可以满足环保的要求,使其可根据工况满足不同的施工要求。
[0006]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板材无法满足轻质、保温、高强度、环保等性能要求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板材具有极好的轻质、保温、防火、高强度、环保的性能,其性能指标远高于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
[0007]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5-35份、炉渣4-5份、灰2-3份、页岩矿1-2份、尾矿砂1-2份、酸镁1-2份、石蜡2-4份、磺甲基酚树脂3-5份、AR玻璃纤维2-3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减水剂0.6-1.2份、发泡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
0.4-0.6份、催化剂0.1-0.2份、交联剂0.3-0.6份、稳泡剂0.1-0.2份、乙二醛22-24份、双水14-18份、水220-240份;
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双氧水、乙二醛和水在转速为1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炉渣、粉煤灰、页岩矿、尾矿砂、硼酸镁、石蜡、磺甲基酚醛树脂、AR玻璃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催化剂、交联剂和稳泡剂在温度为200-300℃,转速为60-100r/min下搅拌3-4h,制得泡沫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泡沫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0.9-
0.95MPa的压力进行模压12-15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15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8-10h,制得改进的建筑板材。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0009]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三乙烯二胺·六水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稳泡剂为酰胺。
[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改进的建筑板材通过对原来的工艺进行改进,实现了在较低温度下的发泡,一方面制备的板材具有较好的性能,另一方面又可以较低耗能;
(2)本发明制备的板材具有极好的轻质、保温、防火、高强度、环保的性能,其性能指标远高于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
(3)本发明的改进的建筑板材在具有诸多优质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可持续释放一定浓度负氧离子的功能,使其不仅可以满足室外建筑保温施工的诸多要求,同时作为室内保温也可以满足其环保性能的要求。
[0015] 【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 在实施例中,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5-35份、炉渣4-5份、粉煤灰2-3份、页岩矿1-2份、尾矿砂1-2份、硼酸镁1-2份、石蜡2-4份、磺甲基酚醛树脂3-5份、AR玻璃纤维2-3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减水剂0.6-1.2份、发泡剂0.4-0.6份、发泡调节剂0.4-0.6份、催化剂0.1-0.2份、交联剂0.3-0.6份、稳泡剂0.1-0.2份、乙二醛22-24份、双氧水14-18份、水220-240份;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六水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所述稳泡剂为硅酮酰胺;
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双氧水、乙二醛和水在转速为1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炉渣、粉煤灰、页岩矿、尾矿砂、硼酸镁、石蜡、磺甲基酚醛树脂、AR玻璃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催化剂、交联剂和稳泡剂在温度为200-300℃,转速为60-100r/min下搅拌3-4h,制得泡沫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泡沫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00-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0.9-
0.95MPa的压力进行模压12-15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15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8-10h,制得改进的建筑板材。
[0017] 下面通过更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18] 实施例1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水泥30份、炉渣5份、粉煤灰2.5份、页岩矿1.6份、尾矿砂1.5份、硼酸镁1.5份、石蜡3份、磺甲基酚醛树脂4份、AR玻璃纤维
2.5份、羧甲基纤维素2.5份、减水剂0.9份、发泡剂0.5份、发泡调节剂0.5份、催化剂0.1份、交联剂0.5份、稳泡剂0.1份、乙二醛23份、双氧水16份、水230份;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锡;
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所述稳泡剂为硅酮酰胺;
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双氧水、乙二醛和水在转速为2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炉渣、粉煤灰、页岩矿、尾矿砂、硼酸镁、石蜡、磺甲基酚醛树脂、AR玻璃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催化剂、交联剂和稳泡剂在温度为250℃,转速为
80r/min下搅拌3.5h,制得泡沫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泡沫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5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0.93MPa的压力进行模压13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3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9h,制得改进的建筑板材。
[0019] 实施例2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水泥22份、炉渣4份、粉煤灰2份、页岩矿1份、尾矿砂1份、硼酸镁1份、石蜡2份、磺甲基酚醛树脂3份、AR玻璃纤维2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减水剂0.6份、发泡剂0.4份、发泡调节剂0.4份、催化剂0.1份、交联剂0.3份、稳泡剂0.1份、乙二醛22份、双氧水14份、水220份;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所述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六水;
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所述稳泡剂为硅酮酰胺;
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双氧水、乙二醛和水在转速为1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炉渣、粉煤灰、页岩矿、尾矿砂、硼酸镁、石蜡、磺甲基酚醛树脂、AR玻璃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催化剂、交联剂和稳泡剂在温度为200℃,转速为
60r/min下搅拌4h,制得泡沫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泡沫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2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0.9MPa的压力进行模压15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0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10h,制得改进的建筑板材。
[0020] 实施例3一种改进的建筑板材,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水泥35份、炉渣5份、粉煤灰3份、页岩矿2份、尾矿砂2份、硼酸镁2份、石蜡4份、磺甲基酚醛树脂5份、AR玻璃纤维3份、羧甲基纤维素3份、减水剂1.2份、发泡剂0.6份、发泡调节剂0.6份、催化剂0.2份、交联剂0.6份、稳泡剂0.2份、乙二醛24份、双氧水18份、水240份;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
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所述催化剂为辛酸亚锡、三乙烯二胺·六水;
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所述稳泡剂为硅酮酰胺;
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泥、双氧水、乙二醛和水在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浆料;
S2:将炉渣、粉煤灰、页岩矿、尾矿砂、硼酸镁、石蜡、磺甲基酚醛树脂、AR玻璃纤维、羧甲基纤维素、减水剂、发泡剂、发泡调节剂、催化剂、交联剂和稳泡剂在温度为300℃,转速为
100r/min下搅拌3h,制得泡沫液;
S3:将步骤S2制得的泡沫液加入到步骤S1制得的浆料中,在转速为300r/min下搅拌均匀,制得发泡材料;
S4:将步骤S3制得的发泡材料倒入模具,震实抹平,并对所述发泡材料施加0.95MPa的压力进行模压12s,脱模制得板材坯体;
S5:将步骤S4制得的板材坯体在150℃烘干后在常温下自然养护8h,制得改进的建筑板材。
[0021] 效果例对上述实施例1-3中制备得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进行性能测试,具体项目及指标见下表。
[0022] 并将所述制备得到的改进的建筑板材10×10cm大小,放置在60L密封箱内,24小时后使用只读负离子测定仪测定箱中负离子浓度并记录。
[0023] 可见,本发明的改进的建筑板材不仅各项指标符合甚至高于国家及行业标准,同时所述改进的建筑板材可有效释放负离子,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0024]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