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申请号 CN93117961.0 申请日 1993-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49416C 公开(公告)日 2000-02-16
申请人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罗伍文; 周嶅; 王晓光; 黄幼榕; 周孟佩; 汪惠娟; 汪笑松; 邹小兴;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制备 纤维 增强纤维、玻璃-陶瓷基 复合材料 的泥浆法结衙溶胶-凝胶法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溶胶-凝胶法制得基体玻璃微粉,并配制起粘结剂作用的溶胶,玻璃微粉分散悬浮于溶胶中,纤维浸渍该悬浮体排丝在鼓上,借助 热压 烧结 使复合材料致密化,选择合适的溶胶 氧 化物组成,可调整纤维一基体界面组成,控制界面反应、改善界而结构,获得了高温 力 学性能良好的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其特征在于采用化物溶胶做粘结剂以及其制备工艺包含有 如下步骤:
a)溶胶-凝胶法制备基体玻璃微粉
b)溶胶-凝胶法制备起粘结剂作用的氧化物溶胶;
c)基体玻璃微粉与粘结剂溶胶球磨混合;
d)纤维浸渍于玻璃粉-粘结剂溶胶悬浮体系中排丝在鼓
上;
e)在100-150℃温度范围内,将浸润的纤维材料干燥3-5
小时;
f)切割浸润纤维材料,叠层制得予制
g)在400-600℃温度范围内,将予制块置氮气中加热20-
30分钟;
h)在温度为1000-1350℃,压10-35Mpa条件下,将予
制块置氮气或氩气气体中热压烧结致密,然后,脱压
并降温至室温。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体玻璃,是指二氧 化玻璃、硅酸盐玻璃、锂硅酸盐玻璃、镁铝硅酸盐玻 璃或钡长石玻璃。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体玻璃微粉,其颗 粒尺寸应控制在1μm以下。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胶的粘度应控制在 0.1-1泊范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胶,应呈酸性,其pH 值在1-3范围。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纤维增强材料是指、 碳化硅或氧化铝纤维,并且它在复合材料中所占的体积百分 数为20-50范围。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胶,可以在其中加 入晶须,如碳化硅晶须、氮化硅晶须或氧化铝晶须。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胶,其组成可以是 单组份氧化物或多组份氧化物。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 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氧化物溶胶可以在其 中添加控制界面结构和界面反应的引入物,如氧化铌或氧化 钽。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引入物,其前驱物 可以是醇盐或氯化物。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复合材料,其孔隙 率控制在≤5%。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体玻璃微粉也可 以采用溶融一淬法制备。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或碳化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 瓷基复合材料的泥浆法结合溶胶-凝胶法的工艺。

高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传统单一均 质材料难以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比如,陶瓷材料具有耐 高温、高硬度、抗化及良好的耐腐蚀性,但其最大的弱点是 脆性和可靠性差,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陶瓷 的增韧成为陶瓷科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陶瓷增韧方法主要有 二:一是利用分散相ZrO2从四方相到单斜相相变作用来增加陶 瓷的韧性;另一个方法是纤维增韧。由于当使用温度超过1170℃ 时,四方相ZrO2是稳定态,应诱导相变增韧失去作用。因此, 用纤维与陶瓷复合被认为是提高韧性的极好方法,而纤维增强 玻璃或玻璃-陶瓷是目前获得最成功的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之一。选用玻璃-陶瓷做复合材料基体,就是期望在材料的致 密化阶段,基体处于玻璃态,即基体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复合 材料在较低粘度下复合,然后使其在相对低的温度下析晶,在 此阶段可以控制所需陶瓷化程度,实现高温增韧补强的目的。 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一般用于需要中等或高等温度状态(即 600°-1600℃)的零部件,如发动机内燃机部件,高温气体 热交换器、高温隔热材料、雷达防护罩以及装甲车、火箭、导 弹和航空航天飞机的构件等。为了制备此类材料,许多材料科 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如D.C.phillips等人在″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yrex″(J.Material Sciences,1972年,第7期1454-1464页)中提出了碳纤维增强 派来克斯玻璃的制备方法和获得了热力学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 S.R.Levitt在″High Strength Graphite Fibre-LAS″(J·Mater al Sciences,1973年第8期,793-806页)中提出了组成为 Li2O·Al2O3·nSiO2的陶瓷基体和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K.M.Prewo 和J.J.Brennan在″Silicon Carbide Fibre Reinforced Glass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Exhibiting High Strengthand 提出了组成为Li2·Al2O3·4SiO2的陶瓷基体和在7MPa压力及 1300°-1600℃温度条件下制造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V.Gunay 等人在″Carbon Fibre Reinforced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by Sol-Gel Processing″(Brit.Ceram.Proceed,1985年第36期, 229页)中提出了使用溶胶-凝胶浸渍纤维工艺,并制得纤维- 凝胶予制热压烧结制备碳纤维增强硅酸盐玻璃基复合材 料;在法国专利(No:2521982)中,介绍了使用氧化纤维和氧 化铝溶胶制造氧化铝纤维-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方法,同时 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残余孔隙率问题等等。所有这些制造玻璃、 玻璃-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都涉及采用两个工艺技 术:即泥浆法和溶胶-凝胶技术。在泥浆技术中,工艺过程相对 简单,基体材料玻璃粉与粘结剂溶液混合,固相分布于液相中。 该粘结剂溶液可以是醇与石蜡或乙基纤维素等的混合溶液。纤 维通过泥浆悬浮体拉出,缠绕在鼓上,纤维表面复盖上基体粉, 通过切割,叠层制得予制块,除胶后借助热压烧结使其密实化。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复合材料会被粘结剂的有机残余物污染,而 且必须有烧除粘结剂的附加工艺。如果单纯用醇做粘结剂,则 基体粉在纤维表面粘结不牢,导致予制块制备过程中材料损失; 在溶胶-凝胶技术中,纤维通过溶胶拉出,缠绕在鼓上或纤维 在干燥状态编织,接着,用溶胶反复浸渍。该方法的缺点是, 如果借助无压烧结予制块获得无孔隙,无裂纹的复合材料,那 么予制块干燥工艺时间很长并相当复杂,它涉及复杂的溶液化 学。该技术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溶胶和凝胶会产生大的体积 收缩,并伴随着溶质解,缩聚反应和醇的挥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泥浆法结合溶胶-凝胶法, 用以制备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从而解决了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下列步骤:

1.溶胶-凝胶法或熔融一水淬法制备基体玻璃微粉;

2.配制粘结剂溶液,调整粘度;

3.基本玻璃微粉与粘结剂溶胶球磨混合;

4.纤维浸渍于玻璃粉-粘结剂溶胶悬浮体系中排丝在鼓上;

5.在100°-150℃温度下使浸润纤维材料干燥3-5小时;

6.切割浸润纤维材料,叠层制得予制块;

7.在400°-600℃温度和处于氮气(N2)条件下,加热予制 块20-30分钟;

8.在温度1000°-1350℃和压力10-35MPa,氮气(N2)或氩 气(Ar)条件下热压烧结致密,脱压并降温至室温。

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步骤在于其基体可以采用二氧化硅 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锂铝硅酸盐(LAS)玻璃、镁铝硅酸盐(MAS) 玻璃或钡长石(BAS)玻璃,制造这些基体玻璃微粉方法可以采用 溶胶-凝胶技术。玻璃组成中各氧化物前驱物可选择金属醇盐 或无机盐(见表),溶剂是无水乙醇或正丙醇。

          表1氧化物前驱物     前    驱    物 氧化物 正硅酸乙酯(TEOS,Si(O2H5)4) 硼酸甲酯(TMB,B(OCH3)3),硼酸(H3BO3) 仲丁醇铝(Al(OC4H9)3),硝酸铝(Al(NO3)3·9H2O) 乙醇锂(LiOC2H5),乙酸锂(CH3COOLi·2H2O) 乙醇镁(Mg(OC2H5)2),硝酸镁(Mg(NO3)2·6H2O) 乙醇钡(Ba(OC2H5)2), 乙醇铌(Nb(OC2H5)5), 乙醇钽(Ta(OC2H5)5),   SiO2   B2O3   Al2O3   Li2O   MgO   BaO   Nb2O5   Ta2O5

各氧化物前驱物按所需量和设定顺序依次溶于溶剂中,添 加水([水]/[金属醇盐]摩尔比是4-20),并控制溶液的酸度PH 值在2-5范围内,使各前驱物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并相互作 用,形成均匀的溶胶,在30~70℃温度下保温直至形成干凝胶 粉末。在500~800℃温度下锻烧4~10小时,接着球磨,微粉颗 粒尺寸小于1um。如果前驱物均以金属醇盐引入,就必须考虑各 金属醇盐水解反应速率的差别。水解反应速率慢的金属醇盐首 先加入并优先让其发生部分水解,同时加入少量硝酸做催化剂, 提高其水解反应速率;水解反应速率快的金属醇盐稍后加入, 并在其中加入稳定剂([金属醇盐]/[稳定剂]其摩尔比=1∶1), 控制其水解反应速率,使之与水解反应速率慢的金属醇盐匹配, 如此就能制得均匀的凝胶体。否则,水解反应速率快的首先水 解,并可能产生沉淀,不能得到均匀的凝胶体。基体玻璃微粉 也可以采用熔融-水淬法制备,微粉颗粒尺寸控制在10um以下。

起粘结剂作用的溶胶把基体玻璃粉与陶瓷纤维粘结在一起, 溶胶覆盖在基体颗粒和纤维表面,因而其组成和性能对控制复 合材料界面结构,复合材料的烧结性和抗氧化性等有重要的作 用。溶胶组成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其目的在于控制复合材料界 面结构,界面反应或改善复合材料的烧结特性等。溶胶组成可 以是单组份氧化物或多组份氧化物,例如,该法制备碳化硅纤 维增强锂铝硅酸盐玻璃-陶瓷复合材料,溶胶组成可以选择二 氧化硅溶胶或与基体玻璃粉组成一致的锂硅酸盐溶胶;但为了 改善复合材料的烧结特性,期望处于界面附近的玻璃软化点低 一些,流变性好一些,则溶胶氧化物组成也可选择软化点低的 硼硅酸盐玻璃系统;若期望控制复合材料界面反应,改善碳化 硅纤维的抗氧化性,则可在溶胶组成中添加引入物,如氧化铌 (N2O5)或氧化钽(Ta2O5)等。这些引入物的前驱动也可以是它们 的醇盐或氯化物。溶胶制备工艺与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基体玻璃 微粉类同,溶胶使用粘度控制在0.1~1泊之间,通过改变溶液浓 度,调整溶液PH值,控制保温温度和时间来调节。溶液应呈酸 性,PH值=1~3,这有助于纤维浸渍排丝。如果PH值大于5,溶 胶会不稳定,发生凝胶化。粘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纤维在复合材 料中的体积百分比。

基体玻璃微粉与溶胶球磨混合。体系的稳定性和悬浮性均 较好,在浸渍纤维排丝过程中无须向体系通入压缩空气鼓泡, 因为向悬浮体系中通入压缩空气导致溶剂醇挥发,体系粘度增 加,无法控制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百分数,因此克服了泥 浆法在此方面所存在的困难。在悬浮体系中,基体玻璃微粉占 30-40%,溶胶70-60%(重量比)。

制备这类复合材料,纤维应选择单向连续陶瓷纤维,例如 碳(C)纤维、碳化硅(SiC)或氧化铝纤维等。纤维表面有一层保 护胶,在浸渍排丝之前均须经过加热除胶处理。纤维在复合材 料中的体积分数控制在20-50%范围内为最佳,控制办法是调整 溶胶粘度、基体玻璃粉与溶胶比例或排丝速度。

制得的浸渍纤维预制块在100°-150℃温度干燥3-5小时, 切裁叠层,置于石墨模具中。在石墨感应加热热压炉中在400- 600℃温度减压加热处理0.5-1小时,接着通氮气或氩气,温度 升至1000-1350℃,压力10-35MPa下热压烧结10-30分钟使复 合材料致密化,并脱压,按规定降温曲线降温。在低于热压温 度下陶瓷化处理,把残余玻璃相部分转化为陶瓷,制得了力学 性能较好的材料。

用该工艺制备纤维增强玻璃、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在 基体玻璃粉或溶胶中无须添加象二氧化(TiO2)、二氧化锆 (ZrO2)、五氧化二磷(P2O5)等一类的晶核剂,就可控制玻璃相 的陶瓷化程度。但可以在溶胶中加入与基体反应或与基体不反应 的晶须或颗粒形式的填料作为增强剂。如碳化硅晶须、氮化硅晶 须、氧化铝晶须等。这些增强剂可在基体玻璃微粉与溶胶球磨混 合步骤中加入,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制得这些材料的干凝胶 粉末或凝胶块体。

本发明的特点是:

1.基体粉在纤维表面覆盖均匀,为均匀复合创造了条件;

2.具有残余孔隙率小,一般在≤5%,最大的不超出10%。体 积收缩小,干燥时间短,无需附加脱胶工艺以及不存有机残余 物的污染等特点。

3.在基体玻璃中,无需添加晶核剂就可以控制基体玻璃的 陶瓷化程度;

4.容易按予定设计要求调整纤维-基体界面组成,并对界 面结构,界面反应及反应程度进行控制,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 能和抗氧化性能。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于:

实施例1

溶胶-凝胶法的制备取氧化物组成重量百分比(Wt%)为二氧 化硅72.6、氧化铝21.2、氧化锂2.1、氧化镁4.1的玻璃微粉, 首先制备溶液(1),252.0克正硅酸乙酯溶于300毫升无水乙醇中, 加22.0毫升水和2.0毫升硝酸,室温搅拌3小时,其次,制备 溶液(2),取:102.4克仲丁醇铝,7.3克乙醇锂,11.6克乙醇溶 于400毫升无水乙醇中,搅拌1小时,82℃回流2小时,将溶液(1) 缓慢加入溶液(2)中,同时强力搅拌3小时,再逐滴加入110毫升 水,凝胶化在室温或50℃烘箱中发生,凝胶在50℃干燥,接着 在450℃锻烧10至20小时除去残余的水和有机物,球磨后得颗粒 尺寸小于1um的玻璃微粉。

用上述类似方法制备起粘结剂作用的溶胶,取水加入总量 88毫升,溶胶氧化物组成与基体玻璃微粉相同,溶胶使用粘度 控制在0.1~0.5泊之间。将70克基体玻璃微粉与130.0克溶胶球 磨混合,碳化硅纤维浸渍该悬浮体,制得纤维一基体预制块, 在120℃温度下干燥3.5小时和在450℃温度下减压加热处理40 分钟,再在1320℃,12.5MPa压力下热压烧结15分钟,然后在冷 却期间脱压。其纤维的体积分数38%,残余孔隙率5%。

该材料力学性能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可得下列参数:

室温断裂强度σR=750MPa;

室温断裂韧性

实施例2

按实例1同样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增强剂选择碳纤维,其它 不变,碳纤维体积分数38%,残余孔隙率5%。

三点弯曲试验得出的力学性能是

室温断裂强度σR=680MPa;

室温断裂韧性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类似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增强剂选择碳纤维,基 体玻璃微粉组成不变,溶胶氧化物组成(Wt%)是二氧化硅61.7, 氧化铝17.5、氧化锂10.3、氧化硼10.5。氧化物前驱物选择它 们的醇盐,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热压烧结参数为温度 1280℃,压力12MPa,保温15分钟,在冷却期间脱压,它的碳纤 维体积分数35%,残余孔隙率4%。

三点弯曲试验得出的力学性能是:

室温断裂强度σR=780MPa;

室温断裂韧性

显然,本发明还有其它的实施方案,同样也可以达到本发 明的目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