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材料及其制造绝缘件的工艺

申请号 CN201310501460.8 申请日 2013-10-22 公开(公告)号 CN104556712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9
申请人 镇江胡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吕建民; 谢明宏;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安全、环保的用于 电子 、照明产品的绝缘材料,可以提高绝缘件产品的成品率;以及用这种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工艺。利用废旧玻璃作为绝缘材料的主要原料,废物利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电学性能完全达到绝缘强度要求;用该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工艺易于控制绝缘件的尺寸,而且可以批量生产,产能高、能耗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含量配比的组分:纯
0.2-0.25%、红粉5-6%、砂2-3%,余量为废旧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上述组分含量配比原料后,加热至1250℃融化成胶状,倒入绝缘件制造模具中一次模压成型即得。

说明书全文

一种绝缘材料及其制造绝缘件的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明产品的绝缘材料,以及用该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广泛应用在电子和照明产品中的绝缘件的材料是陶瓷,其主要配方组成为:65%~70%,苏州土10%、膨润土7%、酸钡5%、方解石3%、滑石5%、菱镁矿等作为添加物。根据绝缘件用途不同,氧化铝含量在75%~99.9%之间调整。
[0003] 用该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三个基本阶段。现行的制造工艺是将颗粒状陶瓷坯体致密化并形成固体材料。首先对配方原料碾压处理,最终颗粒大小在20~200目,以利于获得更好的流动性和成型效果;其次将颗粒状粉料放入模具内采用压机干压成型获得半成品;最终将成型的半成品放入到窑炉内加热到1500~1900℃后自然冷却,获得成品。
[0004] 该制造工艺的缺点是:(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低。(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4)陶瓷烧制时的收缩率大,成品和毛坯之间的尺寸会相差达到25%~30%,因此得到的产品尺寸难以达到预期要求,成品率下降,容易批量报废。(5)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必须投入资金、环保设备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的用于电子、照明产品的绝缘材料,同时提高绝缘件产品的成品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这种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工艺。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回收利用废弃玻璃材料,经过粉碎之后,加入纯0.2-0.25%,红煤粉5-6%,砂2-3%,然后经过电炉加热至1250℃融化成胶状,用模具压制一次成型获得。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废旧玻璃作为绝缘材料的主要原料,废物利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电学性能完全达到绝缘强度要求;用该绝缘材料制造绝缘件的工艺易于控制绝缘件的尺寸,而且可以批量生产,产能高、能耗低。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陶瓷和玻璃绝缘体形状和主要尺寸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1] 原材料利用废玻璃瓶、废平板玻璃等经过粉碎加入纯碱0.23%、红煤粉5.6%、硼砂2.5%等原料,经过电炉加热1250℃融化成胶状模压一次成型获得。
[0012] 如图1所示,陶瓷和玻璃绝缘体形状和主要尺寸标注,其中A尺寸要求控制好公差,过小在自动装配时模具不易进入;因E40灯头螺纹底径为标准尺寸,本图中B、E、F尺寸应小于灯头标准值,如果大于标准值将导致灯头壳体旋入不进;C尺寸直接影响灯头总高度;D尺寸和焊片配合,如果尺寸波动控制不良,会导致电极丝和焊片焊接不良、导电不良。以上所有尺寸用陶瓷生产时,尺寸公差基本可控在1mm范围,而用玻璃生产时尺寸公差可控制在0.2mm范围内,利于灯头生产线的自动装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