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

申请号 CN200810004234.8 申请日 2008-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1229880B 公开(公告)日 2011-08-31
申请人 株式会社大福; 发明人 清水芳雄; 锅田光昭;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通过升降 导轨 沿上下方向切换运送台车等的移动通路,能够提高升降导轨和固定侧的导轨的连接标高对准的 精度 ,其特征在于该通路切换装置为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包括升降导轨,该升降导轨沿 水 平方向支承于升降体上;顶侧固定导轨,该顶侧固定导轨在升降体的上升 位置 与升降导轨连接;底侧固定导轨,该底侧固定导轨在升降体的下降位置与升降导轨连接,上述升降导轨按照可相对上述升降体在一定范围内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被支承;还设置支承件,在上述升降体到达下降限之前,该支承件 支撑 在将上述升降导轨与底侧固定导轨相连接的标高处。
权利要求

1.一种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包括升降体,该升降体以可升降的方式支承于支柱上;升降驱动该升降体的驱动机构;升降导轨,该升降导轨沿平方向支承于上述升降体上;顶侧固定导轨,该顶侧固定导轨在上述升降体的上升位置与升降导轨连接;
底侧固定导轨,该底侧固定导轨在上述升降体的下降位置与升降导轨连接,该上下通路切换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可将运送用移动体从顶侧固定导轨和底侧固定导轨中的一者,经上述升降导轨而转移到另一者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导轨在相对上述升降体一定范围内,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被支承;还设置支承件,在上述升降体到达下降限之前,该支承件将上述升降导轨支承在与底侧固定导轨相连接的标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体包括升降主体,该升降主体以可升降的方式支承于支柱上;水平臂部,该水平臂部从该升降主体沿水平横向突出,在上述升降导轨上设置接触板,该接触板从放置于上述水平臂部上的部位水平地伸出,在上述水平臂部上设置有支承上述接触板的水平支承面;保持部件,其限制上述接触板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在仅仅可于一定范围内的上下运动的方式覆盖于上述接触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板按照在支承上述升降导轨的轨主体的轨支承部件的底面向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所述两个伸出板部呈凸状,在其中间处具有水平突出的突出部,上述保持部件包括4个台座部和2个顶板部,所述4个台座部与上述两个凸状伸出板部的各突出部的两侧的进入部嵌合,限制接触板的水平方向的位置;所述2个顶板部按照以间距间隔开地覆盖于上述两个凸状伸出板部上的方式,分别架设于2个台座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上述接触板的水平臂部侧的水平支承面由滑板的顶面构成,该滑板按照可沿与上述升降导轨的轨长方向相垂直的横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水平臂部上,上述保持部件安装于该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在上述升降体到达上升限后,将上述升降导轨上推,将所述升降导轨定位于与顶侧固定导轨连接的标高处,该定位机构由支承部和可进退销构成,该支承部设置于升降导轨侧,该可进退销设置于顶侧固定导轨侧,可相对上述支承部沿水平方向嵌合脱离,该可进退销呈具有尖端状的前端部的方轴状,在上述支承部上,轴支承有在上述可进退销的至少上下各面上接触滚动的上下一对的水平轴辊。

说明书全文

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升降导轨,将运送台车等的运送用移动体从顶侧固定导轨和底侧固定导轨中的一者向另一者转移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过日本特开平4-350017号公报等(在下面称为公知文献)而知道有这种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但是,为了安全顺利地进行升降导轨和上下各固定导轨之间的运送用移动体的转移,必须以良好的精度将所升降的升降导轨停止于按照同一标高而与上下各固定导轨连接的位置。即,要求支承升降导轨的升降体的升降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实际上,在运送汽车车体等的重物的运送台车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中,包括升降体和升降导轨的升降控制对象物的尺寸大、重量大,由此,同时采用上述公知文献中记载的升降导轨的定位机构。
[0003] 另外,上述公知文献中记载的那样的过去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的升降导轨的定位机构,特别是,将升降导轨定位于与底侧固定导轨连接的标高处的定位机构设置了支承件,其将包括升降体和升降导轨的升降控制对象物全体支承于升降导轨与底侧固定导轨连接的标高处。在这样的过去的构成中,不仅要求支承件具有非常大的荷载抵抗性能,即使在通过支承件支承之后,使升降体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仍动作若干时间,比如,在这种装置中多 采用的吊索式的升降驱动机构中,在通过支承件支承升降体之后,吊索松弛,其结果是,还必须采取该吊索不从导向轮等脱开的措施,造成整体设备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其可消除上述那样的过去问题,如果通过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标号而表示,则技术方案1所述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包括升降体4,该升降体以可升降的方式支承于支柱5a、5b上;升降驱动该升降体4的驱动机构8;升降导轨1,该升降导轨1沿平方向支承于上述升降体4上;顶侧固定导轨3,该顶侧固定导轨3在上述升降体4的上升位置与升降导轨1连接;底侧固定导轨2,该底侧固定导轨2在上述升降体4的下降位置与升降导轨1连接,该上下通路切换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可将运送用移动体C从顶侧固定导轨3和底侧固定导轨2中的一者,经升降导轨1而转移到另一者上,上述升降导轨1在相对上述升降体4一定范围内,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被支承,还设置支承件35a、35b,在上述升降体4到达下降限之前,该支承件35a、35b将上述升降导轨1支撑在与底侧固定导轨2相连接的标高处。 [0005] 按照技术方案1所述的运送用移动体的上下通路切换装置,为使升降导轨由支承件支承的位置到下降限位置的升降体的下降距离值,小于升降导轨相对升降体的上下运动允许范围的值,仅通过停止控制所下降的升降体,即可将升降导轨确实地停止于与底侧固定导轨连接的标高处。换言之,尽管不对所下降的升降体的下降限位置的停止控制要求较高的精度,但是,设置升降导轨,以良好的精度将其停止于与底侧固定导轨连接的标高处,可安全且顺利地进 行两者之间的运送用移动体的转移移动。而且,通过支承件支承的仅仅是通过升降体支承的升降导轨,由此,与支承升降体和支承于其上的升降导轨的整体的过去的方案相比较,可降低支承件本身的抵抗荷载性能,即使在升降体的升降驱动机构为吊索式的情况下,在升降体下降到下降限位置之后,该吊索仍不松弛,也不需要采取防止松弛的吊索从导向轮脱开的措施,可使安全性提高,并且低价格地实施。
[0006] 在实施上述方案的本发明时,具体来说,像技术方案2所示的那样,上述升降体4包括以可升降的方式支承于支柱5a、5b上的升降主体6a、6b;从该升降主体6a、6b沿水平横向突出的水平臂部7a、7b,在上述升降导轨1上设置有接触板,该接触板从放置于上述水平臂部7a、7b上的部位水平地伸出,在上述水平臂部7a、7b上设置支承上述接触板25的水平支承面24a;保持部件26a、26b,其限制上述接触板25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在仅仅可于一定范围内的上下运动的状态,覆盖于该接触板25上。
[0007] 按照该技术方案2所述的构成,与在升降体侧设置垂直方向的轨状导向件、在该轨状导向件上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卡合升降导轨的卡合部的方案相比较,对升降体的升降导轨的支承结构简单,装配也容易。另外,也可通过下述构成实现本发明,即在升降导轨侧的接触板上,开设上下方向的通孔(或缺口孔),在升降体侧(水平臂部)突设贯穿上述通孔(或缺口孔)的垂直销状部件,但是,即使与该构成相比较,升降体侧的保持部件覆盖于升降导轨侧的接触板上,形成保护该接触板的构成,与底侧固定导轨的连接位置的升降导轨的上下方向定位机构的整体的强度也可提高。
[0008] 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方案的场合,具体来说,像技术方案3所示的那样,上述接触板25按照在支承上述升降导轨1的 轨主体19a、19b的轨支承部件20a、20b的底面向两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所述两个伸出板部25a、25b呈凸状,在其中间处具有水平突出的突出部30,上述保持部件26a、26b包括4个台座部32a、32b和顶板部33,所述4个台座部32a、32b与上述两个凸状伸出板部25a、25b的各突出部30的两侧的进入部31嵌合,限制接触板25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该顶板部33按照以间距D间隔开地覆盖于上述两个凸状伸出板部25a、25b上的方式,分别架设于2个台座部32a、32b之间。此外,像技术方案4所示的那样,支承上述接触板25的水平臂部7a、7b侧的水平支承面24a由滑板24的顶面构成,该滑板24按照可沿与升降导轨1的轨长方向相垂直的横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水平臂部7a、7b上,上述保持部件26a、26b安装于该滑板24上。 [0009]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所示的构成,与由围绕平面矩形的接触板的四个角的侧板和规制升降导轨的可向上运动范围的顶板部构成相比较,在形成减小与底侧固定导轨的连接位置的升降导轨的上下方向定位机构整体的平面积的同时,可提高升降导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强度。另外,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方案,可采用与底侧固定导轨的连接位置的升降导轨的上下方向定位机构,构成与该底侧固定导轨的连接位置的升降导轨的左右横向的位置调整机构。
[0010] 另外,按照本发明,由于与将升降导轨1定位于与顶侧固定导轨3连接的标高处的定位机构无关,故比如,像上述公知文献中所述的那样,也可采用将升降体4压靠于向下的上限止动件的方式,但是,像技术方案5所示的那样,可采用下述的定位机构36,其构成为:在上述升降体4到达上升限后,将上述升降导轨1上推,将其定位于与顶侧固定导轨3连接的标高处,该定位机构36具有设置于升降导轨1侧的支承部37和可进退销38,该可进退销
38 设置于顶侧固定导轨3侧,可相对上述支承部37沿水平方向嵌合脱离,该可进退销38呈具有尖端状的前端部的方轴状,在上述支承部37上,有在上述可进退销38的至少上下各面上接触滚动的上下一对的水平轴辊41a、41b。
附图说明
[0011] 图1A为表示装置整体的外观结构侧视图;图1B为同一装置整体的外观结构主视图;
[0012] 图2为表示升降导轨下降到下降位置之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0013] 图3为横向剖开的放大俯视图;
[0014] 图4为表示升降体和升降导轨之间的连接机构的纵向剖开的侧视图; [0015] 图5为上述连接机构的横向剖开的俯视图;
[0016] 图6为上述连接机构的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0017] 图7为上述连接机构的分解纵向剖开的主视图;
[0018] 图8为表示在上述连接机构中,升降体侧和升降导轨侧相对上下移动的状态的纵向剖开的侧视图;
[0019] 图9A为表示升降导轨和顶侧固定导轨之间的定位机构的一个实例的局部的俯视图;图9B为上述定位机构的纵向剖开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中,标号1表示升降导轨,标号2表示在升降导轨1的升降通路的底端附近位置的前后两侧,敷设于地板上的底侧固定导轨,标号3表示架设于升降导轨1的升降通路的顶端附近位置的前后两侧的顶侧 固定导轨。标号4表示支承升降导轨1,使其实现升降的升降体,由一对升降主体6a、6b和一对水平臂部7a、7b构成,该对升降主体6a、6b沿并列地立设于升降导轨1的升降通路的一侧上的一对支柱5a、5b而升降,该对水平臂部7a、7b从该对升降主体6a、6b延伸到升降导轨1的底侧,升降导轨1水平地支承于该对水平臂部7a、7b上。
[0021] 标号8表示升降体4的升降驱动机构,该升降驱动机构8由一对吊索(链条)9a、9b和驱动用电动机10构成,该对吊索9a、9b以吊瓶方式架于通过轴支承于顶部连接架11上的导向轮(齿轮)12a、12b上,该顶部连接架11架设于支柱5a、5b的顶端之间,该吊索
9a、9b的一端与各升降主体6a、6b连接,并且吊索9a、9b的另一端与以可升降的方式游嵌于两个支柱5a、5b的内部的平衡重13a,13b连接,驱动用电动机10设置于上述顶部连接架
11上,正反向驱动将两个导向轮12a、12b相互联动连接的传动轴14,具有适当的减速机构和制动机构。
[0022] 下面对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像图2和图3所示的那样,升降体4的水平臂部7a、7b由一对侧架部件15和多个连接部件16构成,该对侧架部件15沿升降导轨1的轨长方向并列,该多个连接部件16将两个侧架部件15之间连接而形成一体,两个侧架部件15的内端通过与升降导轨1的轨长方向平行的支承轴17,支承于升降主体6a、6b的底端附近侧面上,通过倾斜地介设于两个侧架部件15和升降主体6a、6b之间的顶侧进入角部的一对悬吊支承杆18,沿与升降主体6a、6b相垂直的横向,悬臂地支承。
[0023] 升降导轨1由左右一对轨主体19a、19b,分别支承该轨主体19a、19b的左右一对轨支承部件20a、20b,与将两轨支承部件20a、20b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体的多个连接部件21构成。而且,该 升降导轨1的左右一对轨支承部件20a、20b通过连接机构22,连接于升降体4侧的水平臂部7a、7b上。
[0024] 各连接机构22像图3所示的那样,设置于升降体4的水平臂部7a、7b的多个连接部件16中、位于升降导轨1的一对轨支承部件20a、20b的正下重合的位置的2个连接部件16a、16b和一对轨支承部件20a、20b之间的共计4个部位。这些4个连接机构22为同一结构,根据图4~8对其进行具体描述,各连接机构22由水平支承板23、滑板24、接触板25、与一对保持部件26a、26b构成,该水平支承板23按照从该连接部件16a、16b,在左右两侧伸出的方式固定于升降体4的水平臂部7a、7b的连接部件16a、16b上,该滑板24设置固定于该水平支承板23上,该接触板25按照从该升降导轨1的一对轨支承部件20a、20b在左右两侧伸出的方式固定于该对轨支承部件20a、20b的底面上,固着于作为上述滑板24的顶面的水平支承面24a上,该对保持部件26a、26b按照覆盖于该接触板25的左右两侧边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滑板24上。
[0025] 滑板24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通过多个紧固螺栓27固定于水平支承板23上,该多个紧固螺栓27螺合紧固于螺纹孔24b中,该螺纹孔24b从水平支承板23的底侧向上贯穿该水平支承板23,设置于滑板24中,该紧固螺栓27所贯穿的水平支承板23侧的通孔由沿与升降导轨1的轨长方向相垂直的左右横向较长的长孔23a形成,在该长孔23a的范围内,可沿与升降导轨1的轨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左右横向对滑板24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容易进行该滑板24的位置调整,故在水平支承板23的左右两侧边,设置通过前端而按压滑板24的左右两侧边的左右一对按压螺栓28a、28b和阻止该按压螺栓28松弛的螺母29a、29b。
[0026] 接触板25的尺寸比滑板24小一圈,从轨支承部件20a、20b, 在左右伸出的部分呈在中间具有矩形的突出部30的平面凸状,形成凸状伸出板部25a、25b。一对保持部件26a、26b对应接触板25的各凸状伸出板部25a、25b而设置,该接触板25放置于滑板24上的水平支承面24a的中间位置,该一对保持部件26a、26b由一对平面矩形的台座部32a、32b和顶板部33构成,该台座部32a、32b与形成于接触板25的各凸状伸出板部25a、25b中的突出部30的两侧的进入角部31嵌合,该顶板部33固定于两台座部32a、32b上,使两个台座部32a、32b形成一体,通过贯穿各台座部32a、32b的2个安装用螺栓34,安装于滑板24上。
另外,各台座部32a、32b由厚度比接触板25的板厚以所需规定尺寸厚的板材构成,于是,顶板部33以相对突出部30以规定尺寸的间隙D(参照图4)间隔开地覆盖,该突出部30设在与两个台座部32a、32b之间嵌合的接触板25的凸状伸出板部25a、25b上。于是,支承于升降体4的水平臂部7a、7b侧的各连接机构22的水平支承面24a上的升降导轨1侧的接触板25,换言之,水平地支承于升降体4的水平臂部7a、7b上的升降导轨1按照其水平方向的位置通过固定于水平臂部7a、7b侧的滑板24上的保持部件26a、26b的台座部32a、32b而被规制,不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但是,在保持部件26a、26b的顶板部33底侧的间隙D的范围内,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被支承。
[0027]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升降驱动机构8的驱动用电动机10,经传动轴14旋转驱动导向轮12a、12b,沿支柱5a、5b,使通过吊索9a、9b而吊下的升降体4升降移动,由此,可使将通过该升降体4水平地支承的升降导轨1在与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顶侧固定导轨3连接的上升位置,和与由假想线所示的底侧固定导轨2连接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于是,在升降导轨1下降到与底侧固定导轨2连接的下降位置时,支承该升降导轨1,具体来说,支承轨支承部件20a、 20b的长度方向两端附近位置的支承件35a、35b设置于地板面上。升降体4的下降限位置设定在像图8所示的那样,通过支承件35a、35b支承升降导轨1的轨支承部件20a、20b,在从轨主体19a、19b的端部与底侧固定导轨2的轨主体2a、2b连接的状态,进一步在各连接机构22的接触板25的上下方向的游动的范围,即,上述间隙D的范围内,升降体4(水平臂部7a、7b)相对升降导轨1而相对地下降的位置。
[0028] 换言之,在越过各连接机构22的接触板25的上下方向的游动的范围(上述间隙D的范围),升降体4下降时,处于下述的状况,其中,各连接机构22中的保持部件26a、26b的顶板部33支承于接触板25的凸状伸出板部25a、25b的顶面,阻止升降体4的下降,然后,悬吊升降驱动机构8中的吊索9a、9b的升降体4的通路部分松弛,升降体4侧的全部荷载处于通过各连接机构22的保持部件26a、26b的顶板部33支承的不好的状况,相反,升降体4的下降限位置过高,在停止时,从各连接机构22的升降体4侧的滑板24(水平支承面24a),升降导轨1侧的接触板25未相对上浮,此时,该升降体4在升降导轨1由支承件35a、
35b支承之前停止,升降导轨1的轨主体19a、19b停止于相对底侧固定导轨2的轨主体2a、
2b向顶侧偏移的位置,处于不好的状态,故将升降体4的下降限位置设定在能够避免这样的不好的状况的上述标高处。
[0029] 于是,由于在升降体4到达下降限位置之前,通过地板侧的支承件35a、35b支承的升降导轨1处于其轨主体19a、19b没有高差地与底侧固定导轨2的轨主体2a、2b连接的状态,故可在升降导轨1和底侧固定导轨2之间,安全且顺利地转移由假想线表示的运送用移动体(运送台车)C。
[0030] 此外,在升降导轨1通过支承件35a、35b支承时,就上下方 向来说,像上述那样,轨主体19a、19b没有高差地与底侧固定导轨2的轨主体2a、2b连接,但是,在升降导轨1和底侧固定导轨2之间,沿左右水平方向产生位置偏移时,在各连接机构22中,在紧固螺栓27和锁定螺母29a、29b松弛的状态,使左右一对按压螺栓28a、28b进退,沿左右横向调整滑板24的位置,矫正轨主体19a、19b和底侧固定导轨2之间的左右水平方向的位置偏移,然后,将紧固螺栓27和锁定螺母29a、29b紧固,由此,将滑板24(升降导轨1)固定于水平支承板
23上的规定位置,由此,可矫正升降导轨1和底侧固定导轨2之间的左右水平方向的位置偏移。
[0031] 接着,如果对使通过升降体4而上升的升降导轨1定位于没有高差地与顶侧固定导轨3连接的位置的定位机构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则分别在图1B和3图中由假想线表示的定位机构36由支承部37和可进退销38构成,该支承部37并设于升降导轨1的各轨主体19a、19b的端部,该可进通销38并设于顶侧固定导轨3的轨主体3a、3b的端部,该可进退销38可相对上述支承部37沿水平方向嵌合脱离。像图9所示的那样,可进退销38呈具有尖端状的前端部的方轴状,通过设置于顶侧固定导轨3侧的前后2个支撑部39,可沿与各轨主体3a、3b相平行的方向自由移动地被支承,由设置于顶侧固定导轨3侧上的驱动缸组件40实现进退驱动。上述支承部37和支撑部39为同一结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上述可进退销38的上下两面分别接触滚动的上下一对水平轴辊41a、41b、在上述可进退销38的左右两面分别接触滚动的左右一对垂直轴辊42a、42b通过轴支承于十字形的围架43的内部。支承部37的围架43安装于升降导轨1的轨支承部件20a、20b上,支撑部39的围架43可安装于支承顶侧固定导轨3的轨主体3a、3b的轨支承部件上。 [0032] 上述构成的定位机构36通过驱动缸组件40,使可进退销38进退移动,使其前端部进入升降导轨1侧的支承部37的内部,在该可进退销38的上下两面上接触有支承部37侧的上下一对的水平轴辊41a、41b,并且在该可进退销38的左右两面上接触有支承部37侧的左右一对垂直轴辊42a、42b,按照在此状态时,升降导轨1的轨主体19a、19b没有高差地与顶侧固定导轨3的轨主体3a、3b连接的方式,设置支承部37和支撑部39。 [0033] 另一者面,进入支承部37的内部的可进退销38具有尖端状的前端部,该可进退销38的尖端状的前端部所进入的支承部37侧的可进退销38的进入空间由4个辊41a~
42b构成,该可进退销进入空间的入口通过各辊41a~42b的周面,呈喇叭状打开的形状,由此,如果在通过各辊41a~42b的周面,将可进退销38的尖端状的前端部引导到由4个辊
41a~42b围绕的可进退销进入空间内的范围内,即使支承部37的位置(升降导轨1的位置)沿上下方向稍稍偏移,将可进退销38的尖端状的前端部压入由该支承部37的4个辊
41a~42b围绕的可进退销进入空间内部,由此,支承部37的位置(升降导轨1的位置)在可进退销38的上下两面,沿上下方向自动地矫正。
[0034] 于是,可通过向支承部37的内部压入可进退销38,矫正支承部37的向上方的位置,向上方的最大位置偏移矫正量不大于各连接机构22的间隙D,并且如果通过在各定位机构36中,支承部37的可进退销进入空间和可进退销38呈同心状面对的正规的定位标高,将升降体4的上升限停止位置设定在各连接机构22的上述间隙D的范围内的向下方偏移的标高处,在使升降体4停止于上升限位置后,使各定位机构36的可进退销38进出,将各可进退销38压入停止于在正规的标高的稍下方的标高处的升降导轨1侧的支 承部37的内部,由此,通过这些各可进退销38,经各定位机构36的支承部37,将升降导轨1在各连接机构22的上述间隙D的范围内相对升降体4(水平臂部7a、7b)向上方推,升降导轨1的轨主体19a、19b和顶侧固定导轨3的轨主体3a、3b没有高差地连接,在该状态下,可矫正升降导轨1的标高。于是,可在升降导轨1和顶侧固定导轨3之间,安全而顺利地转移由假想线表示的运送用移动体(运送台车)C。
[0035] 另外,虽然在图中未表示出,但是,在运送用移动体(运送台车)C不是自行类型的场合,在升降体4的水平臂部7a、7b上,可设置将运送用移动体(运送台车)C从底侧固定导轨2、顶侧固定导轨3,拉入到升降导轨1上用的驱动机构,也可在升降导轨1的端部、底侧固定导轨2和顶侧固定导轨3的端部设置在这些导轨不处于连接状态时,防止运送用移动体(运送台车)C从导轨上掉落的可开闭止动件。这些止动件也可利用在导轨之间处于连接状态时的两个导轨之间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自动地开闭。
[0036] 此外,在图中,设置与升降导轨1的前后两侧连接的底侧固定导轨2和顶侧固定导轨3,该底侧固定导轨2和顶侧固定导轨3也可按照仅仅连接于升降导轨1的前后的任何一侧的方式设置。此外,还可按照在升降导轨1的长度短时,通过沿1根支柱升降的升降体支承升降导轨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方式构成。当然,升降体也可由立设于升降导轨1的升降通路的左右两侧的支柱导向而实现升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