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送和定位汽车车身组件的装置

申请号 CN200580004035.1 申请日 2005-01-17 公开(公告)号 CN1942361A 公开(公告)日 2007-04-04
申请人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发明人 法布里斯·埃尔梅茨; 让-马里耶·古兰;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能够沿着工业加工线运送和 定位 汽车 车身 组件(1)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在车身组件(1)上施加粘稠产品。该装置包括一个将车身组件(1)放置其中的 框架 (2),所述框架(2)上设有用于定位车身组件(1)的支承件(31,32;41,42)。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沿着工业加工线运送和定位汽车车身组件(1)的装置,尤 其是用于在车身组件(1)上施加粘稠产品;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个将 车身组件(1)放置其中的框架(2),所述框架(2)上设有用于定位车身组 件(1)的支承件(31,32;41,42);其特征还在于,支承件由连接于框架 上的两根前支承杆(31,32)和两根后支承杆(41,42)所构成,支承杆的 自由端成形为与车身组件的下部相互配合,以保证所述车身组件(1)的定位 和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的形式基本上为 平面,平行于汽车参照系的XY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杆(31,32;41, 42)被构造成:使得车身组件(1)的靠压和保持在支承杆(31,32;41,42) 上的区域基本上位于汽车底架的高度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前支承杆(31,32)与 设置在车身组件(1)上的参照区相互配合,这些参照区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身 组件都是相同的,并且无论车身组件的类型怎样都能够将车身组件(1)相对 于框架(2)完全相同地定位,以便进行施加作业。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杆(31, 32;41,42)由连接于框架(2)的第一支杆(311)构成,以便能够围绕着 一个基本垂直于框架(2)平面的轴相对于框架(2)进行铰接,该第一支杆 (311)的方向朝向框架(2)的下方,并且延伸出一个基本平行于框架平面 的第二支杆(312),第二支杆的自由端支承着车身组件的保持元件(313), 该保持元件由一个朝着框架(2)的平面上升的垂直轴所构成,用以支承车身 组件(1)。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由两 根纵向型材(21,22)构成,它们的两端再由两个横向型材(23,24)连接, 以形成基本为矩形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在矩形的每个 部附近包括至少一个凸出到框架(2)下方的滚轮(5),每个滚轮(5)分别 与设置在加工线两侧的一个滚道(6)相配合,以使得框架(2)能够纵向移 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包括凸出到 框架(2)的侧面之外的至少一个导轮(7),导轮与加工线附近的一根导轨 (8)相配合,以阻止框架(2)在其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加工线侧向脱离。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2)包括 至少一个驱动轨(9),它用来与设置在工业加工线上的驱动辊(10)摩擦配 合,以使得框架(2)移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汽车厂中沿着工业加工线运送和定位通常被称为 “车身骨架”的汽车车身组件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在车身组件上施加粘稠产 品。

背景技术

通过机械手进行的操作具有多种类型:布置密封条;通过能够进行特定 施加的路径使用粘稠产品进行喷雾;产品的精确喷雾(例如在车身骨架的底 部)。
在车身骨架下面进行的施加粘稠产品的操作需要能够进入到汽车平台的 下面。
这些施加作业的成功特征在于:部件在空间中的精确定位;待施加部件 定位的可重复性;部件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快速运送能够为机械手提 供更长的施加时间;为机械手提供最大的可进入待施加区域;精确的定位能 够优化密封条的宽度,这可以减少汽车所施加的产品的数量。
能够从一个施加工位向另一个施加工位运送车身骨架的已知的实际装置 具有例如下面列举的四种类型:
-车身骨架由空中的搬运输送线的吊钩钩住。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获 得车身骨架底部的精确定位(车身骨架会摆动)。由于负载的摆动,空中输 送线无法进行快速的运送。
-车身骨架的下部被一个呈C形的吊架抓住,吊架自身则由输送线钩 住。在这种情况下,距离、变形、以及回转路径和车身骨架抓取点之间的重 叠偏差,使得满足所要求的定位精度就需要在施加之前对很靠近底部的停止 的吊架重新定位,或者对机械手的路径重新定位(通过摄影图像进行测定或 重新确定中心)。吊架具有体积因而需要为这些吊架在装载点和卸载点之间 的回转路径提供一定的空间。
-由车身骨架下面的且位于车身骨架轴线上的一个输送线将车身骨架 的下部抓住。其主要缺点在于,输送线的位置使得机械手无法插入到部件的 轴线中,以及需要更长的工业生产线。另外,喷溅到输送设备上的粘稠产品 也需要定期清除。
-通过一个自身钩吊在输送线上的吊架抓住车身骨架的顶盖的下部。 在这种情况下,提升车身骨架的作用以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需要强化该 顶盖。待施加表面的定位精度是顶盖和车身底部之间的制造公差的函数。另 外,要求车辆不包含顶篷(敞篷车)、不能在车辆上安装重的和大体积的工 具,以便能够通过吊钩进行抓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装置的目的在于克服前述的这些缺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沿着工业加工线运送和定位汽车 车身组件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在车身组件上施加粘稠产品;其特征在于,该 装置包括一个将车身组件放置其中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用于定位车身组 件的支承件。
本发明的装置还具有下述的独立的或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框架的形式基本上为平面,平行于汽车参照系的XY平面;
-支承件由连接于框架上的两根前支承杆和两根后支承杆所构成,支 承杆的自由端成形为与车身组件的下部相互配合,以保证所述车身组件的定 位和保持;
-支承杆被构造成:使得车身组件的靠压和保持在支承杆上的区域基 本上位于汽车底架的高度处;
-两个前支承杆与设置在车身组件上的参照区相互配合,这些参照区 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身组件都是相同的,并且无论车身组件的类型怎样都能够 将车身组件相对于框架完全相同地定位,以便进行施加作业;
-支承杆由连接于框架的第一支杆构成,以便能够围绕着一个基本垂 直于框架平面的轴相对于框架进行铰接,该第一支杆的方向朝向框架的下方, 并且延伸出一个基本平行于框架平面的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自由端支承着 车身组件的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由一个朝着框架平面上升的垂直轴所构成, 用以支承车身组件。
-框架由两根纵向型材构成,它们的两端再由两个横向型材连接,以 形成基本为矩形的形状;
-框架在矩形的每个部附近包括至少一个凸出到框架下方的滚轮, 每个滚轮与设置在加工线两侧的一个滚道相配合,以使得框架能够纵向移动;
-框架包括凸出到框架侧面之外的至少一个导轮,导轮与加工线附近 的一根导轨相配合,以阻止框架在其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加工线侧向脱离。
-框架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轨,它与设置在加工线上的驱动辊摩擦配合, 以使得框架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关于本发明的一个例举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实施例的详细说 明,以及通过研究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表示了放置在本发明的框架上的车身骨架的立体图;
图2表示了图1框架的俯视立体图;
图3表示了图1框架的仰视立体图;
图4表示了图3框架实施例的细节放大图;
图5表示了位于工业加工线上的、放置在本发明的框架上的车身骨架的 后视图;
图6表示了放置在图5的框架上的车身骨架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汽车的车身骨架构成了要沿着工厂中的加工线从一个工位运送到另一个 工位,以进行工业加工作业的车身组件。
如同在图1中所见到的,本发明的能够沿着该加工线运送和定位车身骨 架1的装置包括一个封闭框架2,车身骨架1放置其中,支承在连接于框架2 的支承杆31,32,41,42上。
如图1所示,框架2可以是平面的,并且其方向平行于汽车参考系的XY 平面。从上方观察,框架具有矩形的整体形状(图2,3,6),例如框架由 两根纵向型材21,22构成,它们的两端再由两个横向型材23,24连接。这 些型材可以由管材或各种截面的型材构成,例如I型,H型等。
车身骨架1放置在框架2中,使得该框架2基本上在车身骨架的纵梁上 部的高度处围绕着该车身骨架,所述的纵梁是汽车底架的一些侧部的结构件。
为了使车身骨架1相对于框架2定位和保持就位,该框架支承着一些前 支承杆31,32,和一些后支承杆41,42。参见图2,这些杆包括连接于框架 2的第一支杆311,以便能够围绕着一个基本垂直于框架平面的轴相对于框架 2进行铰接。第一支杆311的方向朝向框架2的下方,并且延伸出一个基本 平行于框架2平面的第二支杆312。第二支杆312的自由端支承着车身骨架1 的保持元件,其形式是一个垂直于框架平面的轴,它从框架2的下方朝着框 架2上升。
将会注意到,支承杆31,32,41,42与框架2之间的铰接能够将这些杆 朝着框架收拢,以便腾出框架的内部空间。因而在现场中当相对于框架2放 置或取出车身骨架1时,能够让车身骨架1穿过。当然,还设置了一些阻止 元件(未示出),用于回转出这些支承杆并将它们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便 将车身骨架1安置在该装置上。
将会注意到,前支承杆31,32可以成形为与设置在车身骨架1上的参照 区相互配合。这些参照区是设在车身骨架的前部两侧上的直径为35mm的孔, 并且相互间具有1000mm的中心线间距。这些参照区对于不同类型的车身骨 架1都是相同的,并且能够将车身组件相对于框架2完全相同地定位。车身 骨架1相对于这些参照区的几何特征是已知的,根据框架在加工线上的位置 和所涉及的车身骨架的类型,加工线上的机械手就能够很容易地重新获得车 身骨架的几何特征。
如同在图2,3,4中能够见到的,框架的外面设有滚轮5和导轮7,以 保证框架沿加工线的移动。
在框架的每个角部,设有转动地安装在框架2上并且凸出到框架下面的 滚轮5,而加工线带有两根平行的滚道6,这些滚轮5在滚道上滚动,使得框 架2能够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在框架2的一个侧梁上还转动地安装着 两个导轮7,而加工线则带有一根导轨8,导轮靠压在导轨上滚动,以阻止框 架2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加工线侧向脱离。
在相反的另一侧,也就是不与导轨线8相邻的那一侧,在其侧梁上设有 一根驱动轨9,以充分的数量和一定的间隔固定地设置在加工线上的驱动辊 10摩擦作用在该驱动轨上,以使得框架总能够与至少其中一个驱动辊10相 对作用。于是,驱动辊在原动机作用下的转动就驱使框架沿着加工线纵向移 动。
将会注意到,既然驱动辊10阻止了框架朝着与导轮相反一侧的侧向脱 离,并且它们起到了与导轮相同的作用,因而就可以只在框架2的一侧上设 置导轮7。
能够理解,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其形状和相对于车身骨架的位置,能够腾 出车身骨架下方的空间,这有利于将产品施加到车身骨架上。
本发明的装置还能够使车身骨架的参照点(或参照区)最大程度地靠近 位于加工线上的车身骨架支承件,也就是本发明中的框架,这能够使车身骨 架更加精确地定位,因而也使得在车身骨架上的操作和施加工作更加精确。 这样就节省了所要施加的产品。
本发明的装置还能够减小工业加工所占用的体积。例如多个框架可以按 一定的间隔一个接一个地重叠,以及车身骨架可以从一个框架到另一个框架 垂直于框架平面地移动输送。
另外,离开加工线的那些框架可以一个个地叠摞到一起,,同样也是为 了争取空间。
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在车身骨架加工线的各个加工工位之间迅速地输 送。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项措施,而是包含了这些措施的所有等同措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