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

申请号 CN200410074621.0 申请日 2004-09-07 公开(公告)号 CN1328135C 公开(公告)日 2007-07-25
申请人 株式会社大福; 发明人 多田昌二; 海田义人;
摘要 一种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设有在运送用台车(1)全长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6a),与其 接触 的摩擦驱动辊(15)设于行驶通路侧,在转弯通路部(18)中沿通路设多个小于被摩擦面(6a)全长间距的摩擦驱动辊(15A~15C),摩擦驱动辊(15A~15C)相对运送用台车(1)通过转弯通路部(18)时的被摩擦面(6a)的移动轨迹,按可在其外侧的后退限制 位置 与以所需量进入移动轨迹内的前进限制位置间移动来支承,且通过偏置机构( 气缸 (25))偏置到前进限制位置侧,摩擦驱动辊(15A~15C)与由1个上游摩擦驱动辊送入的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将运送用台车(1)送出到被摩擦面(6a)与至少1个在先的摩擦驱动辊压接的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中,按照可行驶的方式支承于一定行驶通路上的运送用台车(1)上,设置在该运送用台车(1)的全长的范围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6a),在行驶通路侧设置与该被摩擦面(6a)压接的摩擦驱动辊(15),在行驶通路中的转弯通路部(18)上,并列设置有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包括多个摩擦驱动辊(15A~15C),该多个摩擦驱动辊(15A~15C)沿上述转弯通路部(18)的台车行驶方向,按照小于上述被摩擦面(6a)的全长的间距设置;偏置机构(25),该偏置机构(25)针对各摩擦驱动辊(15A~15C)而并列设置;各摩擦驱动辊(15A~15C)被自由移动地支承在转弯通路部(18)的与圆弧中心接近的后退限制位置和与该圆弧中心远离的前进限制位置之间;上述前进限制位置为在运送用台车(1)通过转弯通路部(18)时,上述被摩擦面(6a)可将位于前进限制位置的各摩擦驱动辊(15A~15C)向后退限制位置方向推出的位置;各偏置机构(25)将各摩擦驱动辊(15A~15C)从上述后退限制位置偏置到上述前进限制位置侧,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运送用台车(1)通过转弯通路部(18)时,位于多个摩擦驱动辊(15A~15C)中的上游侧的一个摩擦驱动辊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将该运送用台车(1)送出到下述位置,该位置为与该摩擦驱动辊相对在下游侧相邻的至少1个的摩擦驱动辊与被摩擦面(6a)压接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中,上述转弯通路部(18)为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方向基本改变90度的直转弯通路部,其弯曲的半径按照在该运送用台车(1)行驶到该直角转弯通路部(18)的刚好中间位置,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方向改变45度时,该运送用台车(1)处于连接转弯通路部(18)的两端之间的状态的程度设定,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摩擦驱动辊(15A~15C)设置于直角转弯通路部(18)的两端附近与该两端之间的基本中间位置的3个部位;这些3个摩擦驱动辊(15A~15C)按照下述的方式设置,该方式为:中间位置的摩擦驱动辊(15B)与直角转弯通路部(18)的通路中心线(18a)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的摩擦驱动辊(15A,15C)与直角转弯通路部(18)的通路中心线(18a)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置机构由流体缸(25)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各摩擦驱动辊(15A~15C)相对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在一定通路长度的范围内,按照前后2个摩擦驱动辊可同时接触的间距设置;在前后2个摩擦驱动辊同时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的状况中,按照解除后侧的摩擦驱动辊相对运送用台车(1)的驱动作用的方式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驱动辊(15A~15C)相对运送用台车(1)的驱动作用的解除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该方式为:解除该摩擦驱动辊(15A~15C)的驱动,将该摩擦驱动辊(15A~15C)切换到可自由旋转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驱动辊(15A~15C)相对运送用台车(1)的驱动作用的解除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该方式为:沿远离转弯通路部(18)的通路中心线(18a)的方向强制地使该摩擦驱动辊移动,使该摩擦驱动辊与该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置机构由流体压力缸构成;摩擦驱动辊相对运送用台车(1)的驱动作用的解除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该方式为:通过上述流体压力缸(25),沿与偏置方向相反的方向强制地使该摩擦驱动辊移动,使摩擦驱动辊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各摩擦驱动辊(15A~15C)按照下述方式构成,根据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的1个摩擦驱动辊伴随该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的被摩擦面(6a)的角度变化而在与该被摩擦面(6a)刚刚离开之前按照下一摩擦驱动辊与该被摩擦面(6a)接触的间距而设置,摩擦驱动辊(15A~15C)逐个地依次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1)。

说明书全文

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采用全长较长并且在全长的范围内不具有平方向的关节部的一体型的运送用台车,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在行驶通路的转弯部处的运送用台车的摩擦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比如从日本第53503/1995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知道有下述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其中,在按照可行驶的方式支承于一定行驶通路上的运送用台车中,设置有在该运送用台车的全长的范围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与该被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驱动辊设置于行驶通路侧。
在这样构成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中,当在台车行驶通路中,设置转弯通路部时,在该转弯通路部,伴随运送用台车的行驶,被摩擦面(在该运送用台车的全长的范围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朝向转弯通路部的内侧伸出。该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朝向转弯通路部的内侧的伸出量,比如在行驶方向改变90度的直转弯通路部,且运送用台车行驶到该直角转弯通路部的刚好中间位置而该运送用台车的行驶方向改变45度时,该运送用台车如处于连接直角转弯通路部的两端之间的状态那样,在直角转弯通路部的弯曲的半径较小时其伸出量非常大。
换言之,在上述这样的条件下的直角转弯通路部,从该直角转弯通路部的内侧观看时的运送用台车侧的被摩擦面的前进变化量在该直角转弯通路部的行驶方向中间位置,为最大。因此,如果希望按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该直角转弯通路部的内侧,设置可与运送用台车侧的被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驱动辊,在该直角转弯通路部中也可连续地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则即使避开象上述那样被摩擦面的前进变化量为最大的直角转弯通路部的行驶方向中间位置而设置摩擦驱动辊的情况下,仍必须按照增加各摩擦驱动辊相对直角转弯通路部的远近方向的移动范围,且使各摩擦驱动辊按照基本一定的压接可与运送用台车侧的被摩擦面压接的方式构成,这样,实际上,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在过去,象通过分别由台车支承,可水平摆动地连接的多个加载杆的侧面,构成被摩擦面,将荷载支承用台车部与该加载杆内的1个加载杆连接,驱动该台车的类型的台车式运送装置那样,仅仅在具有于长度方向的中间设置水平方向的弯曲部的被摩擦面的台车式运送装置中,只是实施转弯通路部的摩擦驱动辊的连续驱动,象本发明的台车式运送装置那样,在设置在该运送用台车的全长的范围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的场合,由于作为转弯通路部的台车推进机构,不得不采用不同于使用摩擦驱动辊的摩擦驱动机构的转弯通路部专用的驱动机构,故无法避免整个设备的成本的大幅度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该装置可消除上述那样的过去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包括运送用台车,该运送用台车按照可行驶的方式支承于一定行驶通路上,设置有在该运送用台车的全长的范围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按照与该被摩擦面压接的方式设置于行驶通路部侧的摩擦驱动辊,在行驶通路中的转弯通路部,并列设置有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其具有下述的特征。
即,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包括多个摩擦驱动辊,该多个摩擦驱动辊沿上述转弯通路部的行驶方向,按照小于上述被摩擦面的全长的间距设置;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针对各摩擦驱动辊而并列设置,各摩擦驱动辊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相对运送用台车通过转弯通路部时的上述被摩擦面的移动轨迹,按照可在其外侧的后退限制位置与以规定量进入该移动轨迹内的前进限制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支承,通过各偏置机构,将各摩擦驱动辊偏置到上述前进位置侧。另外,各摩擦驱动辊与通过1个上游的摩擦驱动辊送入的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压接,将运送用台车送出到被摩擦面与至少1个在先的摩擦驱动辊压接的位置。
按照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采用了设置有在全长的范围内呈直线状连续的被摩擦面的运送用台车,在行驶通路中的转弯通路部中也采用与上述被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驱动辊,能够连续地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换言之,即使在不采用转弯通路部专用的特殊的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仍可采用与直线通路部所采用的摩擦驱动辊相同的摩擦驱动辊,低价格地构成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可提高这种摩擦驱动的台车式运送装置的广泛应用性,实用性。
另外,在实际的行驶通路布置中,一般,转弯通路部为运送用台车的行驶方向基本改变90度的直角转弯通路部,其弯曲的半径按照在该运送用台车行驶到直角转弯通路部的刚好中间位置,运送用台车的行驶方向改变45度时,该运送用台车处于连接转弯通路部的两端之间的状态的程度设定。在这样的场合,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摩擦驱动辊可设置于直角转弯通路部的两端附近和该两端之间的基本中间位置的3个部位。此时,这3个摩擦驱动辊按照中间位置的摩擦驱动辊与直角转弯通路部的通路中心线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的摩擦驱动辊与直角转弯通路部的通路中心线之间的间距的方式设置。按照该方案,在上述条件的直角转弯通路部,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的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可仅仅采用3个摩擦驱动辊而构成,并且可将全部的摩擦驱动辊的转弯通路部半径方向的移动距离抑制在较小值,另外,在可以良好的效率将各摩擦驱动辊的旋转力变换为运送用台车的推进力的状况,可不强制地,顺利地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
此外,将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各摩擦驱动辊偏置到转弯通路部的通路中心线侧的偏置机构也可采用弹簧而构成,但是通过由流体压力缸构成,容易通过一定的按压力经常将摩擦驱动辊按压于被摩擦面上。
另外,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各摩擦驱动辊相对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在一定通路长度的范围内,按照前后2个的摩擦驱动辊可同时接触的间距设置,并且在前后2个的摩擦驱动辊可同时接触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在该状况中,按照可解除后侧的摩擦驱动辊对运送用台车的驱动作用的方式对各摩擦驱动辊的驱动进行控制。按照该方案,可将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各摩擦驱动辊之间的间距设定在较大值,并且,即使在前后2个摩擦驱动辊同时与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接触的状况下,防止实际上进行驱动作用的摩擦驱动辊经常为1个摩擦驱动辊,所接触的被摩擦面的旋转(伴随在转弯通路部4的运送用台车的行驶的被摩擦面的旋转)半径不同的前后2个摩擦驱动辊同时进行实现驱动作用造成的摩擦驱动辊的不适当的磨耗,可按照规定的速度,稳定地使运送用台车在转弯通路部行驶。
上述控制中的摩擦驱动辊相对运送用台车的驱动作用的解除具体来说,可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该方式为:解除该摩擦驱动辊的驱动,将该摩擦驱动辊切换到可自由旋转的状态。按照该方案,通过反向转矩较小的、带有减速器的无制动器的电动机驱动摩擦驱动辊,中断对该电动机的通电,解除驱动作用,或在减速器输出轴与摩擦驱动辊之间,设置离合器,通过该离合器的打开,解除驱动作用,通过这样的较简单的方案,可实现上述的控制。
另外,摩擦驱动辊相对运送用台车的驱动作用的解除也可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该方式为:沿远离转弯通路部的通路中心线的方向,强制地使该摩擦驱动辊移动,使该摩擦驱动辊与该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离开。按照该方案,由于将驱动作用解除的摩擦驱动辊与被摩擦面完全离开,故也可在没有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的控制的情况下,经常进行驱动,可缩短摩擦驱动辊与被摩擦面的接触时间,可大幅度地增加耐用年数。
此外,将摩擦驱动辊偏置到转弯通路部的通路中心线侧的偏置机构由流体压力缸构成,且摩擦驱动辊相对运送用台车的驱动作用的解除可通过下述的方式实现,该方式为:通过上述流体压力缸,沿与偏置方向相反的方向强制地使该摩擦驱动辊移动,使摩擦驱动辊与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离开。按照该方案,可兼用将摩擦驱动辊按压于运送用台车侧的被摩擦面上所必需的偏置机构,与沿远离转弯通路部的通路中心线侧的方向强制地移动该摩擦驱动辊的机构,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整体的结构简单,可降低成本。
还有,上述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各摩擦驱动辊在与运送用台车的被摩擦面接触的1个摩擦驱动辊根据伴随该运送用台车的行驶的被摩擦面的角度变化而在与该被摩擦面刚刚离开之前,按照下一摩擦驱动辊与该被摩擦面接触的间距而设置,各摩擦驱动辊也可按照逐个地依次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的方式构成。按照该方案,经常使驱动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各摩擦驱动辊,并且象在先已描述的那样,也不需要用于使摩擦驱动辊与被摩擦面离开的位置控制,摩擦驱动辊可按照逐个地依次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的方式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省略了运送用台车的台车主体的俯视图;图2为其侧视图;图3为省略了该运送用台车的台车主体的主视图和摩擦驱动机构的主视图;图4为说明该运送用台车的行驶通路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说明转弯通路部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的1个摩擦驱动辊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说明在转弯通路部行驶的运送用台车的第1阶段的概略俯视图;图8为说明在转弯通路部行驶的运送用台车的第2阶段的概略俯视图;图9为说明在转弯通路部行驶的运送用台车的第3阶段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象图1~图3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运送用台车1包括较长尺寸的一体型的台车主体2,该台车主体2装载汽车车体等的工件W,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不具有水平方向关节部;设置于该台车主体2的底侧的、左右一对前后2组的活动车轮3;被导向部件4,5,该被导向部件4,5在台车主体2的底侧,在靠近前后方向中心线上的中间的位置,按照前后一对的方式设置;被摩擦面6a,6b,该被摩擦面6a,6b按照与行驶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于台车主体2的左右两侧。该被摩擦面6a,6b也可采用台车主体2的左右两侧面本身形成,还可由安装于台车主体2的左右两侧边附近的前后方向部件的外侧面构成。显然,象过去公知的那样,还可通过安装于台车主体2的中间位置的前后方向部件的左右两侧面,构成被摩擦面6a,6b。
被导向部件4,5由垂直销的底端突出部构成,该垂直销按照沿上下方向穿过固定于台车主体2上的垂直的筒状支承部件7,并且可绕垂直轴心而自转的方式支承,但是,该被导向部件4,5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上述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通路,即,上述活动车轮3的行驶路面由左右一对的带状板9a,9b构成,该左右一对的带状板9a,9b按照活动车轮3在表面上滚动的方式,通过架台8而水平地敷设于地面上,在两个带状板9a,9b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整个台车行驶通路上敷设有卡合运送用台车1的被导向部件4,5的导轨10。该导轨10由左右一对的垂直轨板11a,11b构成,该左右一对的垂直轨板11a,11b以作为被导向部件4,5的垂直销的底端突出部刚好活动嵌合的程度的宽度间隔开而并列设置。另外,也可将上述带状板9a,9b直接敷设于地面上,还可按照地面本身形成上述活动车轮3的行驶路面的方式构成。此外,按照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通路由被导向部件4,5和导轨10确定的方式构成,但是,确定该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通路的机构并不限于采用被导向部件4,5与导轨10的结构,也可为其它的任何的结构。
在上述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通路上,象图1,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并列设置有摩擦驱动机构12~14。该摩擦驱动机构12~14包括分别可绕垂直轴而旋转的摩擦驱动辊15与驱动它的电动机16,该摩擦驱动辊15通过图示省略的偏置机构,与台车主体2的被摩擦面6a,6b中的其中一个面压接。另外,摩擦驱动机构12包括支承辊17,该支承辊17独立于摩擦驱动辊15,而与台车主体2的被摩擦面6a,6b中的另一个面压接,摩擦驱动机构13不同时采用支承辊17,而仅仅由摩擦驱动辊15构成,摩擦驱动机构14不同时采用支承辊17,而按照左右一对地并列设置摩擦驱动辊15的方式构成。象这样,可对应于设置部位,有选择地使用各种摩擦驱动机构12~14。
图4表示上述运送用台车1的闭环状行驶通路的2个转弯通路部18。这2个转弯通路部18为将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方向基本改变90度的直角转弯通路部,其弯曲的半径按照下述的程度设定得较小,该程度指在运送用台车1行驶到该转弯通路部18的刚好中间位置,该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方向改变45度时(图8的位置D),运送用台车1连接转弯通路部18的两端之间的状态。另外,在该转弯通路部18,设置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其中,在该转弯通路部18的两端附近和该两端之间的基本中间位置的3个部位,设置摩擦驱动辊15A~15C。
下面参照图5和图6,对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摩擦驱动辊15A~15C安装于带有减速器的电动机20的垂直输出轴21上,该带有减速器的电动机20安装于在基座22上可绕垂直支承轴23而在一定范围内摆动的水平活动臂24的自由端上。标号25表示作为偏置机构的气缸,其设置于基座22和水平活动臂24之间。标号26表示摩擦驱动辊15A~15C的保护盖,其安装于水平活动臂24上。标号27表示摩擦驱动辊15A~15C的驱动作用解除位置检测用传感器(限位开关),其按照下述方式安装于基座22侧,该方式为:在通过气缸25,以拉近方式使水平活动臂24移动,使摩擦驱动辊15A~15C后退而移动到驱动作用解除位置(后退限制位置)时,检测安装于水平活动臂24侧的被检测部件28。
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象图5所示的那样,支承各摩擦驱动辊15A~15C的基座22安装于设置在直角转弯通路部18的内侧的圆弧形架台29上,伴随水平活动臂24的摆动,各摩擦驱动辊15A~15C相对直角通路中心线18a,沿水平远近方向移动。各摩擦驱动辊15A~15C的移动范围按照在前进限制位置和后退限制位置(驱动作用解除位置)之间的方式构成,在该前进限制位置,相对运送用台车1在转弯通路部18移动时的转弯部内侧的被摩擦面6a的移动轨迹,摩擦驱动辊15A~15C的周面以规定量进入通路中心线18a侧,在该后退限制位置,相对该转弯部内侧的被摩擦面6a的移动轨迹,摩擦驱动辊15A~15C的周面以若干量退出到与通路中心线18a侧相反的一侧。上述气缸25具有允许摩擦驱动辊15A~15C在上述前进限制位置和后退限制位置之间移动的行程,在气缸25接收已设定的空气压力,位于伸长极限时,将摩擦驱动辊15A~15C保持在前进限制位置。
由于运送用台车1在转弯通路部18移动时的转弯部内侧的被摩擦面6a的移动轨迹在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的某个位置,进入转弯通路部18的最内侧(朝向转弯通路部内侧的伸出量为最大),故保持在位于原始位置的前进限制位置的各摩擦驱动辊15A~15C的位置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与通路中心线18a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端的摩擦驱动辊15A,15C与转弯通路部18的通路中心线18a之间的距离。另外,在将各摩擦驱动辊15A~15C偏置于前进限制位置的气缸25的空气压力供给系统中,设置有用于保持一定压力的安全
通过前后一对的被导向部件4,5与导轨10卡合,运送用台车1沿在通过导轨10确定的行驶通路移动,即使在转弯通路部18,仍按照前后一对的被导向部件4,5在通路中心线18a上移动的方式对行驶通路进行限制。通过摩擦驱动机构12~14,19的摩擦驱动辊15,15A~15C在与被摩擦面6a压接的状态旋转,沿单向推进上述运送用台车1,该运送用台车1在由上述导轨10限制的行驶通路上行驶。
还有,象图7所示的那样,如果通过紧接转弯通路部18之前的摩擦驱动机构13朝向转弯通路部18一侧推进的运送用台车1到达被摩擦面6a与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入口侧摩擦驱动辊15A接触的位置A,则摩擦驱动辊15A抵抗气缸25的偏置力,稍稍后退而移动,该摩擦驱动辊15A按照在气缸25中设定的一定的压力,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此时的摩擦驱动辊15A的稍稍的后退移动通过传感器检测,或此时的运送用台车1的位置A通过传感器检测,根据该检测信号,通过带减速器的电动机20,开始驱动该摩擦驱动辊15A。此时,还可解除在前的摩擦驱动机构13的摩擦驱动辊15的驱动,但是,当在前的摩擦驱动机构13的摩擦驱动辊15与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入口侧摩擦驱动辊15A这两者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时,由于处于该运送用台车1(被摩擦面6a)前进的状态,故即使在两个摩擦驱动辊15,15A均在驱动状态,与被摩擦面6a接触的情况下,仍几乎没有不利的影响。
另外,全部的摩擦驱动机构12~14,19的辊驱动用的电动机16,20为不带制动器,并且为反向转矩较小的带减速器的电动机,解除驱动的摩擦驱动辊15,15A~15C伴随此时所接触的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的移动,可容易自由旋转。
通过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入口侧摩擦驱动辊15A,拉到转弯通路部18的内部的运送用台车1象图7的位置B所示的那样,伴随前侧的被导向部件4沿转弯通路部18的通路中心线18a而行进的动作,在与摩擦驱动辊15A接触的位置处的被摩擦面6a向转弯通路部18的内侧伸出,沿与通路中心线18a离开的方向,将该摩擦驱动辊15A推出,但是,由于可通过气缸25,按照一定空气压力偏置,故摩擦驱动辊15A按照基本一定的按压力,连续地与被摩擦面6a压接,按照摩擦驱动辊15A的圆周速度,顺利地推进运送用台车1。
运送用台车1在行进到被摩擦面6a与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接触的位置C时,该摩擦驱动辊15B抵抗气缸25的偏置力,稍稍后退移动,该摩擦驱动辊15B按照在气缸25中设定的一定压力,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此时的摩擦驱动辊15B的稍稍后退移动通过传感器检测,或此时的运送用台车1的位置C通过传感器检测,根据该检测信号,借助带减速器的电动机20,开始驱动该摩擦驱动辊15B,同时解除入口侧摩擦驱动辊15A的驱动(向电动机20的供电中断),并且通过气缸25,将该摩擦驱动辊15A切换到驱动作用解除位置(图5的传感器26动作的后退限制位置),强制地使该摩擦驱动辊15A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离开。其结果是,到达位置C处的运送用台车1仅仅通过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在转弯通路部18,向前方推进。
象图8所示的那样,伴随通过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对运送用台车1的推进,与该摩擦驱动辊15B压接的位置处的被摩擦面6a向转弯通路部18的内侧伸出,伴随该情况,沿与通路中心线18a离开的方向,将该摩擦驱动辊15B推出,但是,可象在先描述的那样,摩擦驱动辊15B按照基本一定的按压力与被摩擦面6a压接,按照该摩擦驱动辊15B的圆周速度,顺利地推进该运送用台车1。另外,在运送用台车1推进到转弯通路部18的基本中间位置D时,与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接触的位置的被摩擦面6a朝向转弯通路部18的内侧而最大地伸出。另外,即使在于驱动解除状态,并且通过气缸25保持在后退限制位置的入口侧摩擦驱动辊15A返回到作为原始位置的前进限制位置的情况下,该辊15A在处于不与通过转弯通路部18的内部的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的状态时,该辊15A通过气缸25,恢复到前进限制位置。
运送用台车1进一步前进,当行进到被摩擦面6a与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接触的位置E时,保持在前进限制位置的摩擦驱动辊15C抵抗气缸25的偏置力,稍稍后退移动,该摩擦驱动辊15C通过在气缸25中设定的一定的压力,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此时的摩擦驱动辊15C的稍稍后退移动通过传感器检测,或此时的运送用台车1的位置E通过传感器检测,根据该检测信号,通过带减速器的电动机20开始驱动该摩擦驱动辊15C,同时,解除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的驱动,通过气缸25,使其后退到后退限制位置,象在先已描述的那样,强制地使其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离开。其结果是,到达位置E的运送用台车1仅仅通过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连续地使运送用台车1向前方推进。
象图9中的位置F所示的那样,伴随通过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对运送用台车1的推进,与该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接触的位置处的被摩擦面6a向转弯通路部18的内侧伸出,伴随该动作,沿与通路中心线18a离开的方向,将摩擦驱动辊15C推出,但是,可象在先描述的那样,该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按照基本一定的按压力与被摩擦面6a压接,按照该摩擦驱动辊15C的圆周速度,顺利地推进运送用台车1。另外,即使在将摩擦驱动辊15C返回到作为原始位置的前进限制位置的情况下,在处于驱动解除状态并且通过气缸25保持在后退限制位置的中间的摩擦驱动辊15B处于不与从转弯通路部18的内部通过的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的状态时,该辊15B仍通过气缸25而恢复到前进限制位置。
象图9所示的那样,由于通过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推进的运送用台车1中的被摩擦面6a和6b到达与紧接转弯通路部18之后的摩擦驱动机构14的摩擦驱动辊15接触的位置G时,该摩擦驱动辊15抵抗偏置机构的偏置力,稍稍后退移动,故此时的摩擦驱动辊15的稍稍的后退移动通过传感器检测,或此时的运送用台车1的位置G通过传感器检测,根据该检测信号,开始驱动摩擦驱动机构14的摩擦驱动辊15,同时,解除转弯通路部18的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的驱动,并且象在先描述的那样,通过气缸25,强制使其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离开,由此,可仅仅通过紧接转弯通路部18之后的摩擦驱动机构14将到达位置G的运送用台车1从转弯通路部18拉出,将其送出到紧接转弯通路部18的直线通路部。另外,在驱动解除状态,并且通过气缸25保持在后退限制位置的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C即使在将其返回到作为原始位置的前进限制位置的情况下,在处于不与从转弯通路部18内部向下游侧通过的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的状态时,通过气缸25,恢复到前进限制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转弯通路部18的各摩擦驱动辊15A~15C,在1个在先的摩擦驱动辊15B,15C,15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而开始驱动时进行对其的驱动解除(电动机20的供电中断),并且通过气缸25切换到驱动作用解除位置(后退限制位置),但是,由于通过驱动解除各摩擦驱动辊15A~15C可稍稍地自由旋转,故也可省略切换到驱动作用解除位置(后退限制位置)的控制。反之,当象上述实施例那样进行切换到驱动作用解除位置(后退限制位置)的控制时,至少在运送用台车1从进入转弯通路部18到退出的期间,也可按照经常驱动出口侧摩擦驱动辊15A~15C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象从图7~9所知道的那样,在摩擦驱动辊15A,15B这2个辊,或15B,15C这2个辊同时处于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接触的状态(参照图7和图8的位置C,或图8和图9的位置E)时,对应于伴随其后的运送用台车1的移动的运送用台车1的角度变化,被摩擦面6a移向转弯通路部18的通路中心线18a侧,该被摩擦面6a离开后侧的摩擦驱动辊15A,或15B,按照这样的方式,设定各摩擦驱动辊15A~15C之间的间距,由此,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摩擦驱动辊15A,15B这2个辊或15B,15C这2个辊同时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的时间极短。因此,认为在摩擦驱动辊15A,15B这2个辊或15B,15C这2个辊同时与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压接的状态时,象上述实施例那样,进行解除后侧的摩擦驱动辊15A或15B的驱动,或者不强制地进行将其与被摩擦面6a拉开的控制,而至少在运送用台车1从进入转弯通路部18到退出的期间,经常驱动全部的摩擦驱动辊15A~15C仍几乎不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在增加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摩擦驱动辊的个数而减小其间距这样的场合,在前后2个摩擦驱动辊同时压接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的时间增加时,象上述实施例那样,进行控制是必要的条件。即,在这样的状况下,由于上述2个摩擦驱动辊压接的运送用台车1侧的被摩擦面6a的前后2个摩擦驱动辊压接的前后2个部位的旋转半径(距转弯通路部1 8的圆弧中心的距离)不同,故与被摩擦面6a压接的前后的2个摩擦驱动辊分别作用于运送用台车1上的推力产生差别,其结果是,任何一个摩擦驱动辊相对被摩擦面6a产生滑移,磨耗明显。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在摩擦驱动辊15A,15B这2个辊或15B,15C这2个辊同时压接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的状态时,进行解除后侧的摩擦驱动辊15A或15B的驱动,或强制进行将其与被摩擦面6a拉开这样的控制,通过前侧的驱动状态的摩擦驱动辊15B或15C,传送运送用台车1,反之,在摩擦驱动辊15A,15B这2个辊或15B,15C这2个辊同时压接运送用台车1的被摩擦面6a的状态时,前侧的摩擦驱动辊15B或15C不开始驱动,在自由的状态放置,直至后侧的摩擦驱动辊15A或15B对应于伴随运送用台车1的行驶的角度变化而与被摩擦面6a离开,仅仅通过后侧的摩擦驱动辊15A或15B,连续地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1,在后侧的摩擦驱动辊15A或15B与被摩擦面6a离开时(即,通过气缸25恢复到前进限制位置时),开始驱动前侧的摩擦驱动辊15B或15C,连续地摩擦驱动运送用台车1。
此外,作为沿行驶通路对运送用台车1进行导向的机构,并不限于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前后一对的被导向部件4,5与导轨10的场合,也可为任何的结构。还有,转弯通路部18以外的直线通路部处的摩擦驱动机构也不受到限制。显然,象根据在先描述而知道的那样,用于转弯部摩擦驱动机构19的摩擦驱动辊的个数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3个。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