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

申请号 CN201580015869.6 申请日 2015-03-25 公开(公告)号 CN106132845A 公开(公告)日 2016-11-16
申请人 中西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冈崎吉洋; 山口晴行; 柴山智成; 关野祐司; 山川朋洋; 成濑敏宽; 盐岛健;
摘要 一种垂直循环 输送机 装置,具备将呈直线状并位于上下 位置 的输送路径部(1)以及回送路径部(2)的各自的端部彼此相互连接的下降路径部(3)以及上升路径部(4),该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下降路径部(3)中,具备对台车(5)的前轮(F)进行引导的前轮下降导向 导轨 (8A)、以及对台车(5)的后轮(R)进行引导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利用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引导前轮(F),利用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引导后轮(R),同时使台车(5)以保持大致 水 平状态的方式,通过自重无动 力 地下落,由此进行下降路径部(3)中的台车(5)的移动,并且,具备供在下降路径部(3)中利用自重下落的台车(5)在回送路径部(2)中惯性移动而无动力地移动的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沿由呈直线状并位于上下位置的输送路径部及回送路径部、将上述输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回送路径部的上游侧端部相连的下降路径部、以及将上述回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输送路径部的上游侧端部相连的上升路径部构成的垂直循环路径,使能够载置被输送物的台车移动,在上述输送路径部内具有对上述被输送物进行作业的作业路径部,所述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具备对上述台车的行驶车轮进行引导的下降导向导轨,一边利用上述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台车的行驶车轮,一边无动地使上述台车通过自重下落,由此进行上述下降路径部中的上述台车的移动,并且,具有供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通过自重下落的上述台车在上述回送路径部中惯性移动而无动力地移动的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车以在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移动的状态,朝向其移动方向改变了作为前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以及作为后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
上述下降导向导轨包括引导上述前轮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引导上述后轮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
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利用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前轮,并且利用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后轮,同时使上述台车保持大致平状态而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车以在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移动的状态,朝向其移动方向改变了作为前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以及作为后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
上述下降导向导轨包括引导上述前轮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引导上述后轮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并且,从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至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转换前后移动方向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形成为,比从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至上述回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的一半小,
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利用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前轮,并且利用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后轮,同时使上述台车保持大致水平状态而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车的上述左右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比上述左右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小,
具备跨越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上部之间、引导上述前轮的上连结导轨,以及跨越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部之间、引导上述前轮的下连结导轨,
在上述上连结导轨的跨越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上部的部分,形成切口部或者开口部,以使上述后轮能够沿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移动,
将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设为如下可动导轨:构成为能够上下摆动,以便在上述前轮从上述下连结导轨通过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时,被上述前轮压退;或者将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设为如下可动导轨:构成为能够上下摆动,并且被向上方施力,以便在上述前轮从上述下连结导轨通过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时不会产生干扰,在上述后轮通过时克服上述施力带来的力,向下方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送路径部中设有,使从上述下降路径部进入上述回送路径部而惯性移动的上述台车的速度减速为规定速度的减速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升路径部中设有支承上述左右的前轮而使其上升的左右的前轮上升臂,以及支承上述左右的后轮而使其上升的左右的后轮上升臂,该左右的前轮上升臂和左右的后轮上升臂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绕左右方向轴从左方朝向右方,并逆时计地同步旋转,在上述上升路径部中还设有左右的前轮上升导向导轨以及左右的后轮上升导向导轨,该左右的前轮上升导向导轨引导由上述前轮上升臂支承的上述左右的前轮的移动路径的外周侧,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该左右的后轮上升导向导轨引导由上述后轮上升臂支承的上述左右的后轮的移动路径的外周侧,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
在上述上升路径部中,一边利用上述前轮上升导向导轨以及上述后轮上升导向导轨引导,并利用上述前轮上升臂以及上述后轮上升臂支承,一边使上述台车保持大致水平状态而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结束了上述作业路径部中的作业的上述被输送物从上述台车卸货之后,立即使成为空载的上述台车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设于上述作业路径部的入口的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以及设于上述作业路径部的出口的制动器用进给装置,将上述作业路径部内的多个上述台车以沿前后方向紧贴的状态排列而成的台车列进行输送。

说明书全文

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沿垂直循环路径使台车进行循环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沿由呈直线状并位于上下位置的输送路径部及回送路径部、将输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端部与回送路径部的上游侧端部相连的下降路径部、以及将回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端部与输送路径部的上游侧端部相连的上升路径部构成的垂直循环路径,使能够载置被输送物的台车移动,利用输送路径部对被输送物进行作业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通过使工作台升降的升降装置(以下,称作“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以及上升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先行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62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在专利文献1那种以往的输送机装置的构成中,在下降路径部以及上升路径部中,需要用于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台车的送入装置、以及用于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台车配发的配发装置。
[0007] 另外,在下降路径部中,需要暂时在通过高速快进而与后续台车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的基础上,在将后续台车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之前结束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的送入动作、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下降动作、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配发的配发动作、以及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上升动作,以便避免输送路径部中的工作线出来的台车追上后续台车,因此需要设置较长的高速快进区间。
[0008] 而且,在利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情况下,需要在使上升位置的工作台下降至下降位置之后返回至上升位置,因此输送循环时间变长。
[0009]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状况,所要解决的点在于,提供一种在下降路径部中不需要送入装置、配发装置等,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节能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缩短输送循环时间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
[0010] 本发明的输送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沿由呈直线状并位于上下位置的输送路径部及回送路径部、将上述输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回送路径部的上游侧端部相连的下降路径部、以及将上述回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输送路径部的上游侧端部相连的上升路径部构成的垂直循环路径,使能够载置被输送物的台车移动,在上述输送路径部内具有对上述被输送物进行作业的作业路径部,所述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具备对上述台车的行驶车轮进行引导的下降导向导轨,一边利用上述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台车的行驶车轮,一边无动地使上述台车通过自重下落,由此进行上述下降路径部中的上述台车的移动,并且,具有供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通过自重下落的上述台车在上述回送路径部中惯性移动而无动力地移动的区间(技术方案1)。
[0011]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利用台车的自重无动力地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因此无需像利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那样具备动力的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用于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台车的送入装置、以及用于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配发台车的配发装置,因此节能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12] 而且,由于不利用基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工作台的升降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因此无需像利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那样,暂时在通过高速快进而与后续台车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的基础上,在将后续台车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之前结束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的送入动作、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下降动作、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配发的配发动作、以及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上升动作,以便避免从输送路径部中的工作线出来的台车追上后续台车,因此无需设置像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情况下较长的高速快进区间,所以节省空间。
[0013] 而且,无需像利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情况那样、在使上升位置的工作台下降至下降位置之后返回至上升位置,台车能够连续地下降,因此能够缩短输送循环时间。
[0014] 而且,由于具有供在下降路径部中利用自重下落的台车在回送路径部中惯性移动而无动力地移动的区间,因此能够减小或者消除使进入回送路径部的台车向回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移动的进给装置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15] 这里,优选的是,上述台车以在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移动的状态,朝向其移动方向改变了作为前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以及作为后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上述下降导向导轨包括引导上述前轮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引导上述后轮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利用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前轮,并且利用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后轮,同时使上述台车保持大致平状态而下降(技术方案2)。
[0016]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改变台车的左右的前轮与左右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且将前轮以及后轮用分别对应于它们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的简单的构造,能够一边将台车保持大致水平姿势一边使下降路径部移动,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并且在下降路径部中,台车不会倾斜。
[0017]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台车以在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移动的状态,朝向其移动方向改变了作为前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以及作为后侧左右的行驶车轮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上述下降导向导轨包括引导上述前轮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引导上述后轮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并且,从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至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转换前后移动方向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形成为,比从上述输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至上述回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的一半小,上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利用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前轮,并且利用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上述后轮,同时使上述台车保持大致水平状态而下降(技术方案3)。
[0018] 根据这样的构成,起到与技术方案2的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
[0019] 而且,从输送路径部中的行驶车轮的位置至在下降路径部中转换前后移动方向的行驶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形成为,比从输送路径部中的行驶车轮的位置至回送路径部中的上述行驶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的一半小,因此,通过重力沿与行驶车轮之间具有间隙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下降的过程中,行驶车轮转换前后移动方向而碰撞于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时的速度相比于技术方案2的发明更小,因此通过上述碰撞产生的声音变小。
[0020] 而且,更优选的是,上述台车的上述左右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比上述左右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小,具备跨越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上部之间、引导上述前轮的上连结导轨,以及跨越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部之间、引导上述前轮的下连结导轨,在上述上连结导轨的跨越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上部的部分,形成切口部或者开口部,以使上述后轮能够沿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移动,将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设为如下可动导轨:构成为能够上下摆动,以便在上述前轮从上述下连结导轨通过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时,被上述前轮压退;或者将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设为如下可动导轨:构成为能够上下摆动,并且被向上方施力,以便在上述前轮从上述下连结导轨通过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时不会产生干扰,在上述后轮通过时克服上述施力带来的力,向下方摆动(技术方案4)。
[0021] 根据这样的构成,增大左右的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减小左右的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在跨越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上部间、引导前轮的上连结导轨的、跨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上部的部分,形成切口部或者开口部,进而后轮能够沿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移动,并且使后轮下降导向导轨的下端部为可动导轨,在前轮通过时不会产生干扰,通过这种非常简单的构造构成了下降路径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制造成本。
[0022] 另外,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回送路径部中设有,使从上述下降路径部进入上述回送路径部而惯性移动的上述台车的速度减速为规定速度的减速机构(技术方案5)。
[0023] 根据这样的构成,根据台车的重量、进入回送路径部的台车的速度、以及回送路径部的长度,在回送路径部的适当的位置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减速机构,从而能够利用减速机构将因自重而加速的台车减速为规定速度,因此,台车从回送路径部向上升路径部的交接变得顺畅。
[0024] 另外,更优选的是,在上述上升路径部中设有支承上述左右的前轮而使其上升的左右的前轮上升臂,以及支承上述左右的后轮而使其上升的左右的后轮上升臂,该左右的前轮上升臂和左右的后轮上升臂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绕左右方向轴从左方朝向右方,并逆时计地同步旋转,在上述上升路径部中还设有左右的前轮上升导向导轨以及左右的后轮上升导向导轨,该左右的前轮上升导向导轨引导由上述前轮上升臂支承的上述左右的前轮的移动路径的外周侧,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该左右的后轮上升导向导轨引导由上述后轮上升臂支承的上述左右的后轮的移动路径的外周侧,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圆弧状,在上述上升路径部中,一边利用上述前轮上升导向导轨以及上述后轮上升导向导轨引导,并利用上述前轮上升臂以及上述后轮上升臂支承,一边使上述台车保持大致水平状态而上升(技术方案6)。
[0025] 根据这样的构成,利用驱动装置使前轮上升臂以及后轮上升臂以沿着前轮上升导向导轨以及后轮上升导向导轨的方式旋转,由此进行上升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因此相比于利用基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工作台的升降进行上升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构成更简单,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并且在上升路径部中台车不会倾斜。
[0026] 而且,更优选的是,在将结束了上述作业路径部中的作业的上述被输送物从上述台车卸货之后,立即使成为空载的上述台车在上述下降路径部中下降(技术方案7)。
[0027]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无需在输送路径部与下降路径部之间设置像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情况下较长的高速快进区间的本发明中,在将结束了输送路径部内的作业路径部中的作业的被输送物从台车卸货之后,立即使成为空载的台车在下降路径部中下降,因此更加节省空间。
[0028] 另外,更优选的是,利用设于上述作业路径部的入口的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以及设于上述作业路径部的出口的制动器用进给装置,将上述作业路径部内的多个上述台车以沿前后方向紧贴的状态排列而成的台车列进行输送(技术方案8)。
[0029]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作业路径部内的台车彼此紧贴,因此能够缩短作业路径部的全长,并且,由于利用设于作业路径部的入口的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以及设于作业路径部的出口的制动器用进给装置使台车列整体移动,因此能够简化进给装置,所以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30]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起到下列等的显著的效果[0031] (1)由于可利用台车的自重无动力地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因此节能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32] (2)无需像利用基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工作台的升降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构成那样设置较长的高速快进区间,因此节省空间;
[0033] (3)无需像利用基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工作台的升降进行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构成那样,在使上升位置的工作台下降至下降位置之后返回至上升位置,因此台车能够连续地下降,因此能够缩短输送循环时间;
[0034] (4)由于具有供在下降路径部中通过自重下落的台车在回送路径部中惯性移动而无动力地移动的区间,因此能够减小或者消除使台车向回送路径部的下游侧移动的进给装置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立体图。
[0036]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主视图。
[0037] 图3(a)是台车的俯视图,图3(b)是台车的主视图。
[0038] 图4是从后方观察在输送路径部以及回送路径图中移动的台车的纵剖面图。
[0039] 图5(a)是取出下降路径部而表示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左右的上连结导轨的切口部的横截俯视图。
[0040] 图6是表示下降路径部周围的构成的纵截主视图。
[0041] 图7是取出上升路径部而表示的立体图。
[0042] 图8是表示上升路径部周围的构成的纵截主视图。
[0043] 图9是表示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动作说明用纵截主视图。
[0044] 图10是表示上升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动作说明用纵截主视图。
[0045] 图11是取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中的下降路径部而表示的立体图。
[0046] 图12(a)是取出下降路径部而表示的纵截主视图,图12(b)是表示左右的上连结导轨的开口部周围的横截俯视图。
[0047] 图13是用于说明下降路径部中的台车的下降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图13(a)表示实施方式1,图13(b)表示实施方式2。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9] 在本说明书中,以朝向输送路径部1的移动方向A(从输送路径部1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状态称为前后左右,将从左方观察的图作为主视图。
[0050] 实施方式1.
[0051] 如图1的立体图以及图2的主视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沿由呈直线状并位于上下位置的输送路径部1及回送路径部、将输送路径部1的下游侧端部1B与回送路径部2的上游侧端部2A相连的下降路径部3、以及将回送路径部2的下游侧端部2B与输送路径部1的上游侧端部1A相连的上升路径部4构成的垂直循环路径,使能够载置未图示的被输送物的台车5、5、…移动,在输送路径部1内具有对被输送物进行作业的作业路径部6。
[0052]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台车5具备简化为长方体状而表示的夹具等,如图3(a)的俯视图以及图3(b)的主视图所示,具有作为前侧左右的行驶车轮7、7的前轮F、F,以及作为后侧左右的行驶车轮7、7的后轮R、R。
[0053] 另外,通过压接图1以及图2的进给装置T1、T2、T3、T4、T5的摩擦滚柱,使得图3(b)的底面E被赋予移动力。
[0054] 如从图4的后方观察的纵剖面图所示,台车5在图1以及图2的输送路径部1中以使行驶车轮7、7…卡合于左右的导向导轨1R、1R的状态,沿导向导轨1R、1R移动,在图1以及图2的回送路径2中以使行驶车轮7、7…卡合于左右的导向导轨2R、2R的状态,沿导向导轨2R、2R移动。
[0055]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利用设于作业路径部6的入口的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T1以及设于作业路径部6的出口的制动器用进给装置T2,将作业路径部6内的多个台车5、5、…以沿前后方向紧贴的状态排列而成的台车列D,以符合作业内容的低速输送。
[0056]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作业路径部6内的台车5、5、…彼此紧贴,因此能够缩短作业路径部6的全长,并且,由于利用作业路径部6入口的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T1以及作业路径部6出口的制动器用进给装置T2使台车列D整体移动,因此能够简化进给装置,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057] 这里,在作业路径部6的最上游侧位置或者比作业路径部6靠上游侧的位置,存在在台车5上载置被输送物的未图示的载货工序,在作业路径部6的最下游侧位置或者作业路径部6的下游侧位置,存在将结束了作业的被输送物从台车5卸下的未图示的卸货工序。
[0058] 接下来,对下降路径部3的构成的详细进行说明。
[0059] 如图3(a)所示,台车5的左右的后轮R、R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2比左右的前轮F、F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1小(L1>L2)。
[0060] 如图5(a)的立体图以及图6的纵截主视图所示,在下降路径部3中,在机框G固定有下降导向导轨3R,由具有前支承片M以及后支承片N的下降导向导轨3R对下降的台车5的行驶车轮7、7…进行引导。
[0061] 下降导向导轨3R包括引导台车5的前轮F、F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前方呈凸状的圆弧状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引导台车5的后轮R、R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前方呈凸状的圆弧状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
[0062] 另外,上连结导轨9A、9A跨越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上部之间,对前轮F、F进行引导。
[0063] 而且,下连结导轨9B、9B跨越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下部之间,对前轮F、F进行引导。
[0064] 这里,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上连结导轨9A以及下连结导轨9B例如为制的槽形材料。
[0065] 如图5(a)的立体图以及图5(b)的横截俯视图所示,在跨越上连结导轨9A、9A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上部的部分形成有切口部I1、I1,图5(b)所示的左右的切口部I1、I1间的距离L3被设定为,比图3(a)所示的左右的前轮F、F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1小,比左右的后轮R、R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2大(L1>L3>L2)。
[0066] 由此,前轮F、F通过上连结导轨9A、9A的形成有切口部I1、I1的位置,并沿上连结导轨9A、9A向前方移动,后轮R、R并非沿着上连结导轨9A、9A,而是从切口部I1、I1沿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向下方移动。
[0067] 另外,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下端部被设为能够绕左右方向的水平支轴H上下摆动的可动导轨8C、8C。
[0068] 由此,后轮R、R沿可动导轨8C、8C的上表面移动并进入回送路径部2(导向导轨2R、2R),前轮R、R从下连结导轨9B、9B向回送路径部2(导向导轨2R、2R)移动时按压可动导轨8C、
8C下表面,因此将可动导轨8C、8C压退,进入回送路径部2(导向导轨2R、2R)。
[0069] 此外,台车5以及下降路径部3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以上那种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使用改变了前轮F、F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和后轮R、R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的台车5(例如,与本实施方式相反,使后轮R、R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大于前轮F、F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并且使用由引导前轮F、F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前方呈凸状的圆弧状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以及引导后轮R、R的、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前方呈凸状的圆弧状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所构成的下降导向导轨3R,在下降路径部3中,利用上述前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前轮F、F,并且利用上述后轮下降导向导轨引导后轮R、R,同时使台车5保持大致水平状态地下降。
[0070]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上升路径部4的构成。
[0071] 如图7的立体图以及图8的纵截主视图所示,在上升路径部4中设有支承台车5的前轮F、F而使其上升的左右的前轮上升臂11A、11A,以及支承台车5的后轮R、R而使其上升的左右的后轮上升臂11B、11B,该左右的前轮上升臂11A、11A以及左右的后轮上升臂11B、11B通过驱动装置C驱动,绕左右方向轴从左方朝向右方,并逆时计地同步旋转。
[0072] 另外,设有左右的前轮上升导向导轨12A、12A以及左右的后轮上升导向导轨12B、12B,该左右的前轮上升导向导轨12A、12A引导由前轮上升臂11A、11A支承的前轮F、F的移动路径的外周侧,并固定于机框G,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后方呈凸状的圆弧状,该左右的后轮上升导向导轨12B、12B引导由后轮上升臂11B、11B支承的后轮R、R的移动路径的外周侧,并固定于机框G,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后方呈凸状的圆弧状。
[0073] 而且,在回送路径部2的靠下游侧端部2B位置配置有进给装置T4,在输送路径部1的靠上游侧端部位置配置有进给装置T5。
[0074] 驱动装置C包括减速达10、安装于与减速马达10的输出轴连结的驱动轴10A的左右的驱动链轮10B、10B、固定于后轮上升臂11B、11B的旋转轴的从动链轮10C、10C、固定于前轮上升臂11A、11A的旋转轴的从动链轮10D、10D、架设于驱动链轮10B、10B以及从动链轮10C、10C的辊链J、J、和架设于从动链轮10C、10C以及从动链轮10D、10D的辊链K、K等。
[0075] 此外,上升路径部4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以上那种构成,也可以使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
[0076]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根据利用驱动装置C使前轮上升臂11A、11A以及后轮上升臂11B、11B以沿着前轮上升导向导轨12A、12A以及后轮上升导向导轨12B、12B的方式旋转,来进行上升路径部4中的台车5的移动的构成,比利用基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工作台的升降进行上升路径部中的台车的移动的构成更简单,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0077]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078] 在图1以及图2中,利用进给装置T1以及T2时台车列D向下游侧以低速移动(移动方向A),一边对载置于作业路径部6内的各台车5、5、…的被输送物进行所需的作业,之后通过上述卸货工序从台车5卸下被输送物。
[0079] 成为空载的台车5从进给装置T2出来,进入下降路径部3。
[0080]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在将作业路径部6中的结束了作业的被输送物从台车5卸货之后,立即使成为空载的台车5在下降路径部3中下降,则能够进一步实现节省空间化。
[0081] 如图9的动作说明用纵截主视图的(a1)、(a2)以及(a3)那样,台车5的前轮F、F由上连结导轨9A、9A、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下连结导轨9B、9B引导,后轮R、R由导向导轨1R、1R、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以及导向导轨2R、2R引导,且台车5一边保持大致水平状态,一边利用自重下落而向下游侧移动。
[0082] 进入回送路径部2的台车5以在下降路径部3中利用自重下落的趋势,在回送路径部2中惯性移动,并无动力地移动。
[0083] 这里,如图1所示,在回送路径部2的适当的位置配置有作为减速机构的、具有若转速变大则制动转矩变大这一特性的离心制动器即制动器辊B1、B2、B3(制动器辊的容量·个数可适当地选定),因此朝向上升路径部4惯性移动的台车5利用制动器辊B1、B2、B3减速为规定的适当速度。
[0084] 由此,从回送路径部2向上升路径部4的台车5的交接变得顺畅。
[0085] 此外,在回送路径部2较长、在下降路径部3中通过自重下落而在回送路径部2中惯性移动的台车5在回送路径部2的中途停止的情况下,将回送路径部2中的用于使台车5向下游侧移动的进给装置设置于适当地位置即可。
[0086] 在回送路径部2中向下游侧移动的台车5接近图2以及图8的进给装置T3。
[0087] 进给装置T3检测到台车5接近,在台车5进入以前,以成为与台车5的移动速度大致相同的速度的方式起动。
[0088] 进入进给装置T3的台车5由于进给装置T3停止,所以停止在进入上升路径部4的进给装置T4之前的待机位置。
[0089] 在图8中的前轮上升臂11A、11A以及后轮上升臂11B、11B朝向大致上方的时刻,起动进给装置T3以及T4,从图10的动作说明用纵截主视图的(b1)至(b2)那样输送台车5并使其停止。
[0090] 从该状态起,台车5利用同步地旋转的前轮上升臂11A、11A以及后轮上升臂11B、11B,从图10的(b2)至(b3)的那样一边保持大致水平状态一边上升。
[0091] 另外,在台车5从图10的(b3)向(b4)移动时,由于台车5的底面E(参照图3(b))被左右的支承辊13、13(也参照图7)支承,因此台车5利用进给装置T5交接到导向导轨1R、1R上。然后,利用进给装置T5高速进给的台车5与低速移动的图1的台车列D的最上游侧的台车5抵接,被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T1向下游侧进给。
[0092] 实施方式2.
[009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相比仅仅是下降路径部3的构成不同,因此仅详细地说明下降路径部3的构成。此外,在图11的立体图、图12(a)的纵截主视图以及图12(b)的横截俯视图中,与图5(a)的立体图以及图5(b)的横截俯视图、图6的纵截主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0094] 如图11的立体图、以及图12(a)的纵截主视图所示,在下降路径部3中,在机框G固定有下降导向导轨3R,由具有前支承片M以及后支承片N的下降导向导轨3R对下降的台车5的行驶车轮7、7…进行引导。
[0095] 下降导向导轨3R包括引导台车5的前轮F、F的左右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引导台车5的后轮R、R的左右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并非如实施方式1那样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为向前方呈凸状的圆弧状,而是主视时为向前方呈凸状的く字状(L字状),く字状(L字状)的山的顶点位置比回送路径部2更靠近输送路径部1。
[0096] 另外,上连结导轨9A、9A跨越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上部之间,对前轮F、F进行引导。
[0097] 而且,下连结导轨9B、9B跨越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下部之间,对前轮F、F进行引导。
[0098] 这里,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上连结导轨9A以及下连结导轨9B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
[0099] 如图11的立体图以及图12(b)的横截俯视图所示,在跨越上连结导轨9A、9A的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上部的部分形成有开口部I2、I2,图12(b)所示的左右的开口部I2、I2间的距离L3被设定为,比图3(a)所示的左右的前轮F、F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1小,比左右的后轮R、R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2大(L1>L3>L2)。
[0100] 由此,前轮F、F通过上连结导轨9A、9A的形成有开口部I2、I2的位置,并沿上连结导轨9A、9A向前方移动,后轮R、R并非沿着上连结导轨9A、9A,而是从开口部I2、I2沿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向下方移动。
[0101] 另外,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下端部被设为如下可动导轨8C、8C:其构成为能够上下摆动,并且被作为弹性施力机构的板簧14、14(参照图12(a))向上方施力,以便在前轮F、F从下连结导轨9B、9B通过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8B的下端部时不会产生干扰,在后轮R、R通过时克服上述施力带来的力,向下方摆动。此外,也可以设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能够上下摆动的可动导轨8C、8C(参照图5以及图6)。
[0102]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基于下降导向导轨3R(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的形状的作用效果。
[0103] 在用于说明下降路径部3中的台车5的下降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即图13中,图13(a)表示实施方式1,图13(b)表示实施方式2。
[0104] 在图13(a)的实施方式1中,从输送路径部1中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至在下降路径部3中转换前后移动方向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h1为,从输送路径部1中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至回送路径部2中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h0的一半(h1=h0/2)。
[0105] 与此相对,在图13(b)的实施方式2中,从输送路径部1中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至在下降路径部3中转换前后移动方向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h2形成为,比从输送路径部1中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至回送路径部2中的行驶车轮7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h0的一半小(h2<h0/2)。
[0106] 因此,关于在与行驶车轮7之间例如具有2mm程度的间隙的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中,从行驶车轮7沿后支承片N通过重力下降的状态起、行驶车轮7转换前后移动方向而碰撞于前支承片M时的速度,由于落差h2<h1,因此实施方式2的向运动能量转换的位置能量(重力×高度)比实施方式1的向运动能量转换的位置能量小,因此实施方式2的上述速度比实施方式1的速度小。
[0107] 由此,在行驶车轮7从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的后支承片N向前支承片M转移时,实施方式2的行驶车轮7向前支承片M碰撞而产生的声音比实施方式1的该小。
[0108] 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将前轮下降导向导轨8A以及后轮下降导向导轨8B采用合成树脂制,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行驶车轮7向前支承片M碰撞而产生的声音。
[0109] 根据以上那种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的构成,可利用台车5的自重无动力地进行下降路径部3中的台车5的移动,因此无需像在下降路径部3中使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那样具备动力的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用于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台车5的送入装置、以及用于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配发台车5的配发装置,因此节能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110] 另外,由于不利用基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工作台的升降进行下降路径部3中的台车5的移动,因此无需像利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3中的台车5的移动那样,暂时在通过高速快进而与后续台车5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隔的基础上,在将后续台车5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之前结束向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送入的送入动作、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下降动作、从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配发的配发动作、以及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上升动作,以便避免从输送路径部1中的作业路径部6出来的台车5追上后续台车5,因此无需设置像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的情况下较长的高速快进区间,所以节省空间。
[0111] 而且,无需像利用工作台升降提升装置进行下降路径部3中的台车5的移动的情况那样、在使上升位置的工作台下降至下降位置之后返回至上升位置,台车5、5、…能够连续地下降,因此能够缩短输送循环时间。
[0112] 另外,由于具有供在下降路径部3中利用自重下落的台车5在回送路径部2中惯性移动而无动力地移动的区间,因此能够减小或者消除使进入回送路径部2的台车5向回送路径部2的下游侧移动的进给装置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0113] 附图标记说明
[0114] 1输送路径部      1A上游侧端部
[0115] 1B下游侧端部           1R导向导轨
[0116] 2回送路径部            2A上游侧端部
[0117] 2B下游侧端部           2R导向导轨
[0118] 3下降路径部            3R下降导向导轨
[0119] 4上升路径部            5台车
[0120] 6作业路径部            7行驶车轮
[0121] 8A前轮下降导向导轨     8B后轮下降导向导轨
[0122] 8C可动导轨             9A上连结导轨
[0123] 9B下连结导轨           10减速马达
[0124] 10A驱动轴              10B驱动链轮
[0125] 10C、10D从动链轮        11A前轮上升臂
[0126] 11B后轮上升臂          12A前轮上升导向导轨
[0127] 12B后轮上升导向导轨    13支承辊
[0128] 14板簧(弹性施力机构)
[0129] A输送路径部的移动方向
[0130] B1、B2、B3制动器辊(减速机构)
[0131] C驱动装置              D台车列
[0132] E底面                  F前轮
[0133] G机框                  H水平支轴
[0134] h0从输送路径部中的车轮的位置至回送路径部中的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0135] h1、h2从输送路径部中的车轮的位置至在下降路径部中转换前后移动方向的车轮的位置的高度方向距离
[0136] I1切口部               I2开口部
[0137] J、K辊链                L1前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
[0138] L2后轮的左右方向外侧间的距离L3左右的切口部(开口部)间的距离[0139] M前支承片              N后支承片
[0140] R后轮                  T1恒速输送用进给装置
[0141] T2制动器用进给装置     T3、T4、T5进给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