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

申请号 CN201210285364.X 申请日 2012-08-10 公开(公告)号 CN102951421B 公开(公告)日 2016-02-10
申请人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市原雄一; 松本文吾; 江藤英敏; 沼田宏史;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对 工件 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此输送装置具有托板、 输送机 、以及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该托板对上述工件进行支承;该输送机从下方支承上述托板的与输送方向 正交 的方向的一方侧、并且具有对上述托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辊部及驱动该输送辊部的驱动源;该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沿上述输送机延伸设置,与上述托板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侧抵接,对托板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装置(1),其输送工件(W),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板(2)、输送机(3)、以及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
上述托板(2),对上述工件(W)进行支承;
上述输送机(3),从下方支承上述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一方侧,并且具有对上述托板(2)进行输送的输送辊部(31)及驱动该输送辊部(31)的驱动源(M);
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沿上述输送机(3)延伸设置,与上述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另一方侧抵接,对上述托板(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由上述工件(W)和上述托板(2)构成的输送体的重心(G),在俯视时与上述输送机(3)的位置相比处于上述一方侧的上述托板(2)的外方,
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具有与上述托板(2)的上述另一方侧的一个面抵接的上侧辊(R11)、及与上述托板(2)的上述另一方侧的另一个面抵接的下侧辊(R12)。
2.一种输送装置(1),其输送工件(W),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板(2)、输送机(3)、以及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
上述托板(2),对上述工件(W)进行支承;
上述输送机(3),从下方支承上述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一方侧,并且具有对上述托板(2)进行输送的输送辊部(31)及驱动该输送辊部(31)的驱动源(M);
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沿上述输送机(3)延伸设置,与上述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另一方侧抵接,对上述托板(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上述托板(2),对上述工件(W)进行悬臂支承,
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具有与上述托板(2)的上述另一方侧的一个面抵接的上侧辊(R11)、及与上述托板(2)的上述另一方侧的另一个面抵接的下侧辊(R12)。
3.一种输送装置(1),其输送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托板(2);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装置(1)具有输送机(3)和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
上述输送机(3),从下方支承上述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一方侧,并且具有对上述托板(2)进行输送的输送辊部(31)及驱动该输送辊部(31)的驱动源(M);
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沿上述输送机(3)延伸设置,与上述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另一方侧抵接,对上述托板(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具有分别与上述托板(2)的上述另一方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抵接的上侧辊(R11)及下侧辊(R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输送机(3)与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之间沿上述输送机(3)延伸设置的导轨(5);
上述托板(2),在其背面具有从两侧面夹着上述水平导轨(5)的1对被水平导向辊(R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板(2),具有:
上述另一方侧与上述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抵接,上述一方侧从下方被支承在上述输送机(3)上的主体构件(21),
对上述工件(W)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22),以及
设置在上述主体构件(21)上,相对于上述主体构件(21)能旋转地支承上述支承构件(22)的旋转机构(P)。

说明书全文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输送工件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有时相对于由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工件,作业人员不仅在与工件面对的面进行作业,而且在输送方向的前后面也进行作业。在此情况下,若设置从工件的前后进行作业的空间,则作业效率提高。特别是在机动车、发动机那样的大的产品的装配工序中,若在工件的下方存在输送机,则手够不着工件的前后面,所以,此方法有效。
[0003] 因此,例如在机动车的装配工序中,多使用从上方悬挂地输送工件的方式。然而,在此方式下,为了防止工件的左右横肴等,需要设置大的设备。并且,输送机处于工件的上方,在进行维修时,伴随着在高处的作业。
[0004] 因此,作为有效的对策,考虑到从与输送方向正交平方向(工件侧面)支承工件的悬臂输送装置。作为悬臂输送装置,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05-178936号公报及国际公开第2009/128128号中公开的装置。
[0005] 公开于日本特开2005-178936号公报中的输送装置,通过设置在保持台的侧方的上下的辊夹入上下各个导轨,对工件进行保持。另外,公开于国际公开第2009/128128号中的输送装置,通过保持台的上下的辊从上下夹入导轨,对工件进行保持。
[0006] 然而,在上述各输送装置中,在工件为大型的重物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强度,设备成大规模。特别是上述输送装置为了扩展全部支承点的间隔需要向上下扩展导轨,也如上述那样在维修时伴随着在高处的作业。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简单的构造可进行悬臂支承的输送装置。
[0008]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为输送工件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托板、输送机、以及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该托板对上述工件进行支承;该输送机从下方支承上述托板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并且具有对上述托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辊部及驱动该输送辊部的驱动源;该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沿上述输送机延伸设置,与上述托板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侧抵接,对托板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
[0009]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为输送对工件进行支承的托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机和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该输送机从下方支承上述托板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侧,并且具有对上述托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辊部及驱动该输送辊部的驱动源;该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沿上述输送机延伸设置,与上述托板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侧抵接,对托板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
[0010] 本发明的更多的特征将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参照附图)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0012] 图2A为图1中的托板的说明图。
[0013] 图2B为图1中的托板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0014] 图3为从输送方向观看时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说明图。
[0015] 图4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板的图。
[0016] 图4B为表示支承在图4A的托板上的工件下降了的状态的图。
[0017] 图5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板的图。
[0018] 图5B为表示支承在图5A的托板上的工件旋转了的状态的图。
[0019] 图6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板的图。
[0020] 图6B为表示支承在图6A的托板上的工件旋转了的状态的图。
[0021] 图7为从输送方向观看时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这些附图为概略图,图中x轴表示输送方向,y轴表示从输送方向观看时的左右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z轴表示上下方向。
[0023] <第1实施方式>
[0024] <整体结构>
[0025]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的立体图。输送装置1具有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托板2、用于输送托板2的输送机3、沿输送机3延伸设置的对托板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的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以及在输送机3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之间沿输送机3延伸设置的水平导轨5。
[0026] <托板的结构>
[0027] 下面参照图2A对托板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A为整个托板的从下方观看的立体图。托板2由水平(xy平面)的板状的主体构件21和安装在主体构件21的输送方向左侧(y方向)的一端的用于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22构成。
[0028] 如图2A所示,在主体构件21上,用于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抵接的圆柱形状的被导向辊R1安装在与安装有支承构件22的部分21a相反的一侧的(输送方向右侧的)端部21b附近的2个部位。在主体构件21上,设置用于安装被导向辊R1的垂直方向(z方向)上的贯通孔23,将被导向辊R1安置在贯通孔23中,以使被导向辊R1的旋转轴相对于输送方向成为左右方向(y方向)。在此状态下,在前端具有阳螺纹部的轴构件S1从托板2的输送方向右侧的端部21b插通在贯通孔231及设置于被导向辊R1的轴心上的贯通孔中,阳螺纹部与设置在托板2上的阴螺纹部232螺纹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2的输送方向为x的正方向,所以,轴构件S1为右旋螺纹,但在输送方向相反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螺纹的松弛,优选为左旋螺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导向辊R1虽然在输送方向分离配置在2个部位,但也可配置在1个部位或3个部位以上。
[0029] 作为被导向辊R1的安装部的结构,除了上述结构之外,也存在图2B所示那样的结构。图2B为图2A的变型例、是从托板2的上方观看的托板2的辊安装部的立体图。将主体构件21的端部21b切口,设置辊收容部25。相对于此辊收容部25,在输送方向左侧(y方向)设置在垂直方向(z方向)贯通主体构件21的贯通孔26。并且,将辊收容部25与贯通孔26之间的主体构件21上表面切口成y方向的半圆筒状,设置下侧枢支部271。并且,在下侧枢支部271的左右两侧(输送方向的前后两侧),为了安装后述的辊固定构件,从主体构件21的上表面朝下方设置阴螺纹部281。
[0030] 另一方面,被导向辊R1被装配到被导向辊组件AS中。被导向辊组件AS,具有以y方向为轴线的轴S2、被安装在轴S2的输送方向左侧的一端上的与轴S2同轴的圆筒状的被导向辊R1、以及被安装在(y方向的)另一端上的与轴S2同轴的圆筒状的止动件St。被导向辊组件AS被安置在主体构件21上,使得轴S2与主体构件21的下侧枢支部271抵接,被导向辊R1位于辊收容部25中,止动件St位于贯通孔26。
[0031] 在图2B所示那样的结构中,也可为将辊R1设置在与托板2的端部21b相比靠输送方向右侧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托板2及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的小型化。
[0032] 在被导向辊组件AS被安置在主体构件21上的状态下,为了将其固定,安装辊固定构件29。辊固定构件29,设有下表面被切口成y方向的半圆筒状的上侧枢支部272,与被安置的轴S2抵接。并且,辊固定构件29设有2个贯通孔282,该2个贯通孔282在上侧枢支部272与被安置的轴S2抵接了的状态下与主体构件21的各个阴螺纹部281同轴。在此状态下,螺栓283从辊固定构件29之上插入,贯通各个贯通孔282,与主体构件21的阴螺纹部281嵌合,固定被导向辊组件AS,安装被导向辊R1。
[0033] 关于被水平导向辊R2的安装,再次参照图2A。主体构件21在从两侧面夹着水平导轨5的位置安装被水平导向辊R2。因此,在主体构件21上,在成为各个被水平导向辊R2的旋转轴的位置从下表面在铅直方向设有阴螺纹孔24。在被水平导向辊R2被安置在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前端具有阳螺纹部的轴构件S3被插通在设于被水平导向辊R2上的贯通孔中,与阴螺纹孔24螺纹接合。在此状态下,轴构件S3的头部防止被水平导向辊R2的落下。此被水平导向辊R2,在夹着水平导轨5的位置另外还设有一个,作为1对的组使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为x的正方向,所以,为了防止轴构件S3的松弛,在上述1对的组中输送方向右侧(被导向辊R1侧)为右旋螺纹,而输送方向左侧(工件W侧:图中右侧)为左旋螺纹。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被水平导向辊R2的组在输送方向分离地配置了2对,但也可配置1对或3对以上。或者,也可在主体构件21侧,设置前端具有阳螺纹部的双头螺栓,在使其插通了被水平导向辊R2的状态下,螺纹接合螺母等。
[0034] 支承构件22,用于放置工件W的凹部221设在与主体构件21相比靠输送方向左侧(图2A中右边里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2经支承构件22对工件W进行悬臂支承。由此,能够在1个部位形成工件W的支承部,能够使托板2及输送装置1小型化。
[0035] 另外,支承构件22也可与主体构件21成一体。并且,关于工件W的固定方法,除了本实施方式外,也可在支承构件22上设置与设置在工件W上的凹(凸)部卡合的凸(凹)部,另外,也可通过连接对工件W进行固定。
[0036] <输送机的结构>
[0037]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机3为具有在输送方向以相等间隔配置了多个输送辊部31的1列辊输送机。输送辊部31的间隔比托板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1/2短,托板2以与至少2个输送辊部31接触的方式被输送。因此,即使多个输送辊部31中的1个发生故障,只要能够驱动相邻的输送辊部31,就可进行托板2的输送。并且,关于各个输送辊部31,由于可进行部件更换,所以,维修容易进行。
[0038] 下面,参照图3。图3为从输送方向观看时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说明图。输送机3具有输送辊部31及作为驱动输送辊部31的驱动源的达M,该输送辊部31从下方支承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一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输送方向左侧(图3中右侧)),并对托板2进行输送。作为具体的结构,带轮32被卷绕在马达M及输送辊部31的轴上,马达M经带轮32驱动输送辊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1个马达M驱动多个输送辊部31,如将其作为1个单元,则具有多个此单元。若例如各个马达M驱动5个输送辊部31,该单元具有10个,则输送辊部31具有50个。另外,上述各单元,输送辊部
31的个数也可分别不同,也可由1个马达M驱动1个输送辊部31,另外,驱动源除了马达外也可为发动机等,输送辊部31的驱动也可由齿轮代替带轮。
[0039]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对每个单元的速度进行调整,能够一边适当地保持各托板的间隔一边以各托板的速度因区间(单元)的不同而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
[0040] <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的结构>
[0041] 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沿输送机3延伸设置,与托板2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y的另一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输送方向右侧(图3中左侧))抵接,据此对托板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进行抑制。如图3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为具有槽41的轨,具有与被导向辊R1抵接的上侧导向部421及下侧导向部422。相对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托板2的包含被导向辊R1的一部分在水平方向插入到槽41中。即,相对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的槽41,在水平方向插入包含被导向辊R1的托板2的一部分,被导向辊R1的上端与上侧导向部421相向(抵接),被导向辊R1的下端与下侧导向部422相向(抵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3可知,相比被导向辊R1的直径D,槽41的宽度H大。因此,被导向辊R1并不同时与上侧及下侧导向部421及422抵接。
[0042] 在这里,关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的、与托板2及输送机3的关系,图3中G为由工件W和托板2构成的输送体的重心,在俯视时(在图3中为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正视),相比输送机3的位置处于一方侧的托板2的外方(图3中的右侧)。因此,通过使托板2与上侧导向部421抵接,防止输送体的翻倒。
[0043] 另外,在输送机3上,施加由工件W和托板2构成的输送体的重量以及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朝下方向推压托板2的,最大限度地利用输送机3的辊部31与托板2之间的摩擦力,输送机3能够驱动托板2。
[004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那样,当搭载了工件W时,被导向辊R1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的上侧导向部421抵接。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当未搭载工件W,托板2的重心处于输送机3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之间时,被导向辊R1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的下侧导向部422抵接。此时,通过使被导向辊R1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接触地滚动,减少用于输送托板2的阻力。并且,如上述那样在托板2上所具备的被导向辊R1在输送方向分离配置在2个部位(即为2点支承),因此,与1个的情况(1点支承)相比,能够对在托板2的前端及后端的上下方向的晃动进行抑制。
[0045] 另外,对于在输送装置1上总是将工件W搭载在托板2上的情况,或即使为未搭载工件W的状态托板2的重心也相比输送机3处于图中右侧(外方)的情况,不需要下侧导向部422。
[0046] <水平导轨的结构>
[0047] 水平导轨5,在输送机3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之间沿输送机3延伸设置,两侧面成为由装备在托板2的背面的1对被水平导向辊R2夹着的构造。
[0048] 因此,在托板2的水平面上的旋转(输送方向的弯曲行进)被限制,直进稳定性提高。另外,由于上述1对被水平导向辊R2沿输送方向在前后设有2组,所以,直进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另外,通过使被水平导向辊R2与水平导轨5接触地滚动,减少用于输送托板2的阻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装置1侧设有水平导轨5,在托板2侧设有被水平导向辊R2,但也可相反地在输送装置1侧在输送方向排列2列被水平导向辊R2,在托板2的底面沿输送方向设置直线状的凸部。在此结构中,输送装置1的2列被水平导向辊夹着托板2的上述凸部。
[0049] <动作例>
[0050] 在该结构的输送装置1中,1列辊输送机3从下方支承托板2。由托板2和工件W构成的输送体的重心G不在输送机3上,因此,通过相对于输送机3从重心G的相反侧使托板2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抵接,防止托板2及工件W的翻倒落下。因此,工件W(支承构件22)仅从单侧被支承,被进行所谓的悬臂支承。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由简单的构造可进行悬臂支承的输送装置。另外,即使在工件W(或托板2)的大小、重量改变了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中,也不需要大规模地改变设备,只要简单地改变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与辊输送机3之间的距离,或改变辊输送机3的马达M即可。
[0051] <第2实施方式:托板的停止方法>
[0052] 下面,说明托板2的停止方法。在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的近旁,设有第一和第二传感器(反射传感器:未图示)。另一方面,在托板2侧,设有挡(ドグ)(未图示)。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托板2(工件W),则开始托板2的减速,若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挡块,则使托板2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由马达控制所进行的停止方法,但使用止动件方式也没有问题。
[0053] <第3实施方式:托板的结构的变型例>
[0054] 图4A及图4B、图5A及图5B、图6A及图6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板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托板2,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变形。下面参照各图说明其例子。以下的托板也与上述的托板同样,由主体构件21和设在输送方向左侧(各图中右侧)的用于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22构成。
[0055] 在图4A及图4B的托板2中,支承构件22在主体构件21中被设在输送方向左侧(图中右侧),支承构件22(工件W)通过升降机L可上下移动。由此,作业者通过使工件W升降到容易进行作业的位置,进行位置调整,从而使工件W的上表面的作业变得容易。
[0056] 虽然已知有各种各样的结构,但作为其一例,存在齿条小齿轮方式。在支承构件22上设置2列上下方向的齿条(升降机L),在设于主体构件21上的马达LM的轴上安装了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反转齿轮)啮合,一方的齿条与该第一齿轮啮合,另一方的齿条与该第二齿轮啮合。除此之外,关于工件W的上下方向的驱动方法,也可使用用手转动手柄进行驱动来代替液压活塞、升降机马达LM等任何方法。
[0057] 在图5A及图5B的例中,支承构件22具有相对于主体构件21以上下方向(z方向)为轴可旋转地进行支承的旋转机构P。通过这样地旋转该支承构件22,作业者相对于工件W的输送方向前后面及左右两侧面容易进行作业。
[0058] 作为具体的结构的一例,在主体构件21上的输送方向左侧(图5A及图5B中右侧)设置了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的马达的旋转机构P,以此马达的轴与棒状的支承构件22成为同轴的方式安装支承构件22。在支承构件22的中途部,与支承构件22同轴地设置圆盘状的止动件222。另一方面,在工件W上,设有使支承构件22插通的孔。通过使支承构件22插通在此工件W的孔中,工件W落位在止动件222上,进行z方向的定位。并且,在支承构件22(或止动件222)上,设有凸部(楔),通过此楔与被设在工件W的孔中的凹部(楔槽)卡合,防止工件W相对于支承构件22旋转。即,追踪由马达驱动的旋转构件22,工件W进行旋转。在这里,凹部及凸部的形成,也可在支承构件22和工件W之间反过来进行。
[0059] 另外,除了上述实施方式外,也考虑到在主体构件21上设置具有安装孔的转台,将支承构件22插入转台等的结构。另外,驱动方法不限于马达,也可直接由作业者使工件W旋转。
[0060] 在图6A及图6B的例中,支承构件22可相对于主体构件21以输送方向(x方向)为轴旋转。通过这样使该支承构件22旋转,作业者变得容易相对于输送方向前后面进行作业,而且,图6A中的上表面通过旋转,如图6B所示那样成为作业者正面,因此,对此面作业性也提高。
[0061] 具体地说,在主体构件21上的输送方向左侧(图6A及图6B中右侧)设置了具有以输送方向为轴的马达的旋转机构(回转机构)P,以相对于此马达的轴使支承构件22成为同轴的方式对支承构件22进行固定。在图6A及图6B的例中,支承构件22以2个板材正交的方式(成为L字截面的方式)接合,在旋转(回转)的前后(图6A及图6B)的任何情况下都从下对工件W进行支承。另外,在任何状态下只要工件W能够固定在支承构件22上,支承构件22就不限于该形状,例如也可通过连接将工件W固定在支承构件22上。另外,驱动方法不限于马达,也可直接由作业者使工件W旋转。
[0062] <第4实施方式>
[0063] 图7为从输送方向下游侧观看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的图。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托板2上没有被导向辊R1,在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上设有上侧辊R11、下侧辊R12。在此结构中,上侧辊R11、下侧辊R12沿输送方向以相等间隔设置多个,各个间隔比托板2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1/2短。因此,托板2,上下分别与至少各2个上侧辊R11、下侧辊R12接触,x方向的晃动被抑制。
[0064]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上侧辊R11或下侧辊R12一边与托板2抵接一边滚动,所以,能够减少对托板2进行输送时的阻力。并且,在托板2上不需要用于与上下摆动抑制导向构件4抵接的辊,能够简化托板2的构造。
[006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2对工件W的支承方法可适用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的变形(图4A及图4B、图5A及图5B、图6A及图6B)。
[0066] 虽然参考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该了解本发明不限于该被公开了的实施例。后面的权利要求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更和等效的构造与功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