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 轻于空气的飞行器 / 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及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

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及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

申请号 CN201710524733.9 申请日 2017-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7244408A 公开(公告)日 2017-10-13
申请人 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祝远程; 陈保申; 罗文学; 孙燕; 黄世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控制绳组(7)、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的两端分别与排气顶伞(2)的边缘连接,第一连接带(8),所述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的中间 位置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8)与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共同构成分叉结构,第一 滑轮 (6)和第二滑轮(16),主拉绳(12),所述主拉绳(12)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10)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16)置于所述球囊(1)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本发明的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增大了排气面积,可以实现热气球的快速下降和排空。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设于球囊(1)的内侧,所述球囊(1)的底部设有多个拉绳固定点(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绳组(7)、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的两端分别与排气顶伞(2)的下边缘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排气顶伞(2)收缩;
第一连接带(8),所述第一连接带(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8)与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共同构成分叉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的两端运动;
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16),所述第一滑轮(6)与所述第一连接带(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16)设于所述球囊(1)下部内侧;
主拉绳(12),所述主拉绳(12)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10)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16)置于所述球囊(1)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绳组(14)、第二连接带(15)和应急拉绳(11);
所述第二控制绳组(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顶伞(2)的内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带(15)与第二控制绳组(14)的中间部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15)与所述第二控制绳组(14)共同构成分叉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控制绳组(14)的两端运动;
所述第二连接带(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6)连接;
所述应急拉绳(11)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10)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16)置于所述球囊(1)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9)和复位辅助拉绳(13);
所述球囊(1)的顶部开口处设有所述第一滑轮(6),所述第一控制绳组(7)穿过所述第一滑轮(6)与所述配重块(9)连接;所述配重块(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6)连接;
所述复位辅助拉绳(13)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10)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16)置于所述球囊(1)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6)为定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16)为动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1)顶部的开口处设有网状带(3),所述网状带(3)位于所述排气顶伞(2)的正上方,便于排出所述球囊(1)内的热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带(3)上设有多个中央绳组连接点(4)和中央绳组(5);
所述中央绳组(5)一端与所述中央绳组连接点(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顶伞(2)的上边缘连接。
8.一种热气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顶伞连接结构。

说明书全文

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及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热气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及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

背景技术

[0002] 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球囊内的空气产生浮升空飞行。不仅可用于航空体育运动,而且在空中摄影、高空作业、气象探测、特技摄影、旅游观光、空中广告宣传、地质地貌测绘、环境污染监测、青少年科普教育等诸多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0003] 热气球球囊顶部开有直径3~6米的排气顶孔,并有几十根网状带用于限位作用。在排气顶孔下方设计有一套直径大于排气顶孔的排气顶伞,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截止,当拉下排气顶伞时,排气顶伞与排气顶孔分离一定的距离,热空气就可以沿排气顶伞和排气顶孔之间的圆周缝隙排出球囊外,操纵热气球下降或用于热气球着陆回收。
[0004] 在正常飞行状态下,热气球需要进行下降操纵或进行着陆回收时只要拉下排气顶伞,就可以实现。但是在热气球飞行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快速下降,仅靠排气顶伞和排气顶孔之间的缝隙排气,排气面积不足以满足快速下降的要求;或者热气球在着陆时遇大,如果不能快速的将球囊内空气排出,在风力的作用下,热气球会出现在地面拖拽,仅靠人力无法阻止,会带来很大的未知风险,可能出现器材或外物损坏甚至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及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排气顶伞通过控制绳组、连接带及第一滑轮与主拉绳连接,主拉绳置于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位置,拉动主拉绳,带动排气顶伞整体下移,增大了排气面积,球囊内的热空气沿排气顶伞和排气顶孔之间的圆周缝隙排出球囊外,热气球的浮力减小,高度降低。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设于球囊的内侧,所述球囊的底部设有多个拉绳固定点,包括:
[0007] 第一控制绳组、所述第一控制绳组的两端分别与排气顶伞的下边缘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排气顶伞收缩;
[0008] 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绳组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与所述第一控制绳组共同构成分叉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控制绳组的两端运动;
[0009] 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设于所述球囊下部内侧;
[0010] 主拉绳,所述主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置于所述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控制绳组、第二连接带和应急拉绳;
[0012] 所述第二控制绳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顶伞的内部连接;
[0013] 所述第二连接带与第二控制绳组的中间部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与所述第二控制绳组共同构成分叉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控制绳组的两端运动;
[0014] 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连接;
[0015] 所述应急拉绳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置于所述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
[0016] 进一步地,还包括配重和复位辅助拉绳;
[0017] 所述球囊的顶部开口处设有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控制绳组穿过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配重块连接;所述配重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连接;
[0018] 所述复位辅助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固定点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置于所述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的位置。
[0019]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为定滑轮。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轮为动滑轮。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顶部的开口处设有网状带,所述网状带位于所述排气顶伞的正上方,便于排出所述球囊内的热空气。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带上设有多个中央绳组连接点和中央绳组;
[0023] 所述中央绳组一端与所述中央绳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气顶伞的上边缘连接。
[0024]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该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热气球。
[0025]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6] (1)本发明的排气顶伞连接结构,排气顶伞通过控制绳组、连接带及第一滑轮与主拉绳连接,主拉绳置于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位置,拉动主拉绳,带动排气顶伞整体下移,球囊内的热空气沿排气顶伞和排气顶孔之间的圆周缝隙排出球囊外,热气球的浮力减小,高度降低。
[0027] (2)本发明的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在应急状态下,拉下应急拉绳,排气顶伞向中心收拢并向下移动,球囊排气顶孔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排气面积增大,热空气快速排出球囊外,实现快速下降躲避障碍物,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0028] (3)本发明的排气顶伞连接结构,拉下复位辅助拉绳,由于配重块的作用,可以很轻松的使排气顶伞恢复张满状态并恢复闭合排气顶孔。
[0029] (4)本发明的排气顶伞连接结构,设置了中央绳组,其一端与排气顶伞外缘相连,另一端与中央绳组连接点相连,从而防止过度拉下应急拉绳,致使排气顶伞掉落无法恢复。
[0030] (5)本发明的热气球,通过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可以极大的增大排气面积,能快速的将球囊内空气排出,实现热气球的快速下降和排空,提高热气球的操纵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正常排气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应急排气示意图。
[0034]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球囊、2-排气顶伞、3-网状带、4-中央绳组连接点、5-中央绳组、6-第一滑轮、7-第一控制绳组、8-第一连接带、9-配重块、10-拉绳固定点、11-应急拉绳、12-主拉绳、13-复位辅助拉绳、14-第二控制绳组、15-第二连接带、16-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功能排气顶伞包括中央绳组连接点4、中央绳组5、第一滑轮6、第一控制绳组7、第一连接带8、配重块9、拉绳固定点10、应急拉绳11、主拉绳12、复位辅助拉绳13、第二控制绳组14、第二连接带15及16-第二滑轮。
[0037] 如图1所示,排气顶伞2位于球囊1和网状带3内侧,通过控制绳组7、连接带8和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16分别与应急拉绳11、主拉绳12、配重块9相连,配重块9通过第一滑轮和复位辅助绳13相连。
[0038] 应急拉绳11一端与拉绳固定点10相连,一端穿过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16置于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位置,主拉绳12一端与拉绳固定点10固连,一端穿过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16,置于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位置,复位辅助拉绳13一端与拉绳固定点10固连,一端穿过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16,置于球囊下部便于飞行员操作位置,中央绳组5一端与排气顶伞2外缘相连,一端与中央绳组连接点4相连。
[003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正常排气示意图。如图2所示,飞行员拉下主拉绳12,与之相连的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16、第一连接带8、第一控制绳组7、排气顶伞2向下移动,球囊1内的热空气沿排气顶伞和排气顶孔之间的圆周缝隙排出球囊1外,此时排气顶伞处于正常排气状态。
[004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排气顶伞连接结构应急排气示意图。如图3所示,飞行员拉下应急拉绳11,与之相连的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16、第二连接带15、第二控制绳组14、排气顶伞2同时会向下运动,排气顶伞2向中心收拢并向下移动,球囊1排气顶孔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排气面积增大,热空气快速排出球囊1外,此时排气顶伞处于应急排气状态。
[0041] 在飞行中,排气顶伞应急排气状态结束后,松开应急拉绳11,拉下复位辅助拉绳13,与之连接的配重块9向下移动,排气顶伞2向上移动由于配重块的作用,可以很轻松的使排气顶伞2恢复张满状态并恢复闭合排气顶孔;在回收热气球的过程中不需要拉下复位辅助拉绳13。
[0042] 为防止过度拉下应急拉绳11,致使排气顶伞2掉落无法恢复,设置了中央绳组5,一端与排气顶伞2外缘相连,一端与中央绳组连接点4相连,防止排气顶伞2掉落。
[004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