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申请号 CN201480010895.5 申请日 2014-02-24 公开(公告)号 CN105026250A 公开(公告)日 2015-11-04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铃木清仁; 池田英喜; 金哲勋; 荒井南洋; 川野直;
摘要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21),其设置于车体 框架 (20)的前部,且将前轮(14)枢转 支撑 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该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 覆盖 所述前立管(21)的前方;操作件(18),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21)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 制动 装置(15);以及操作 力 传递部件(54),其配置于所述前罩(41)内,用于将所述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15)。前罩支柱(30)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34),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54)被布置为在该筒状部(34)内通过。
权利要求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其设置于车体框架的前部,且将前轮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其设置于该前立管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且覆盖所述前立管的前方;操作件,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操作传递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前罩内,将所述操作件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并且该操作力传递部件为制动管和制动缆线中的任意一种形态,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罩支柱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
使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在该筒状部内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罩支柱由树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罩支柱在前部具有环,
所述前罩在内侧设有突起部,
该突起部通过被插入所述锁环中而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所述前罩支柱一体地设有用于保持辅机类的辅机类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检测车辆速度的车辆速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制动装置的附近且比所述制动装置离所述前轮的旋转中心近的位置上,
显示所述车辆速度的仪表设置于所述前立管的上方,
将来自所述车辆速度检测装置的信号发送给所述仪表的仪表缆线通过被所述前罩支柱和所述前立管夹持而被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所述前罩支柱形成为所述筒状部能够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所述前罩具有照明器具,
用于与从该照明器具延伸的线束连接的、所述车辆侧的供电用线束的连接器固定于所述前罩支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前罩和所述前罩支柱具有将所述突起部向所述锁环引导的引导单元。

说明书全文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供乘员跨坐搭乘的鞍乘型车辆,不具备前罩的街车型车辆以及具备前罩的车辆已实际使用。在具备前罩的情况下,需要将前罩支撑于车体的支撑结构。作为这种支撑结构,已知各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作为专利文献1的鞍乘型车辆,在前立管上隔着安装片设有安装支柱。在该安装支柱上支撑有前罩。
[0004] 在前罩内布设有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前轮被设置为能够转向操纵,制动管或制动缆线追随于前轮和手把,因此需要确保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的挠曲范围。
[0005] 然而,在前立管的前方且在车宽度方向中心配置有安装支柱,因此在前立管前方,无法将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布设于车宽度方向中心。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偏离车宽度方向中心地被布置,因而会变长,为了限制挠曲范围而需要设置其他的限制部件。
[0006] 于是,在设有前罩的车辆中,期望提出一种能够将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在前立管前方布设于车宽度方向中心、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的前部结构。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57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0011]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在前立管前方布设于车宽度方向中心、并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权利要求1的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前立管,其设置于车体框架的前部,且将前轮枢转支撑为能够被自由地转向操纵;前罩支柱,其设置于该前立管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且覆盖所述前立管的前方;操作件,其设置于所述前立管的上方且操作所述前轮的制动装置;操作传递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前罩内,将所述操作件的操作力传递给所述制动装置,并且该操作力传递部件为制动管和制动缆线中的任意一种形态,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前罩支柱具有以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使所述操作力传递部件在该筒状部内通过。
[0014] 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罩支柱由树脂制成。
[0015] 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罩支柱在前部具有环,前罩在内侧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通过被插入锁环中而卡合。
[0016] 权利要求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罩支柱一体地设有用于保持辅机类的辅机类保持部。
[0017] 权利要求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检测车辆速度的车辆速度检测装置设置于制动装置的附近且比制动装置离前轮的旋转中心近的位置上,显示车辆速度的仪表设置于前立管的上方,将来自车辆速度检测装置的信号发送给仪表的仪表缆线通过被前罩支柱和前立管夹持而被引导。
[0018] 权利要求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罩支柱形成为筒状部能够开闭。
[0019] 权利要求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罩具有照明器具,用于与从该照明器具延伸的线束连接的、车辆侧的供电用线束的连接器固定于前罩支柱。
[0020] 权利要求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前罩和前罩支柱具有将突起部向锁环引导的引导单元。
[0021] 发明的效果
[0022] 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前罩支柱具有上下开放的筒状部。使制动管或制动缆线通过这种筒状部。由于使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在筒状部内通过,因此能够将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在前立管前方合理地布设于车宽度方向中心。
[0023] 除此之外,通过筒状部限制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的挠曲范围。即,由于通过筒状部限制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的挠曲范围,因此无需设置其他的限制部件,因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0024] 如果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类接触前罩支柱,则担心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类发生磨损。关于这一点,在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将前罩支柱用柔软的树脂制成,因此能够通过曲面部的自由度提升来抑制磨损等。
[0025] 在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前罩支柱在前部具有锁环,前罩在内侧设有突起部。通过将突起部插入锁环中,从而将前罩安装于前罩支柱。由于不需要与前罩或前罩支柱分体的紧固部件,因此能够提升前罩的组装性。
[0026] 在权利要求4的发明中,前罩支柱一体地设有用于保持辅机类的辅机类保持部。在前罩支柱上设有供制动管或制动缆线通过的筒状部,能够在该筒状部的外侧设置辅机类保持部。能够通过前罩支柱同时保持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和辅机类,实现车辆前部的紧凑化。
[0027] 在权利要求5的发明中,为了减小伴随前轮的转向操纵而产生的仪表缆线的挠曲量,车辆速度检测装置配置于比制动装置靠近前轮的旋转中心的位置上。将来自车辆速度检测装置的信号发送给仪表的仪表缆线通过被前罩支柱和前立管夹持而被引导,因此能够将其配置为接近作为旋转中心的前立管,能够缩短缆线长度。
[0028] 在权利要求6的发明中,前罩支柱形成为筒状部能够开闭,在打开筒状部的状态下收纳较长的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并关闭筒状部,从而能够将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简单地设置于筒状部内。因此,在制动管或制动缆线上预先组装了操作件或制动装置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制动管或制动缆线在筒状部内通过。其结果是,能够使筒状部的开口面积在制动管或制动缆线的挠曲范围内最小化,并且能够提升组装性。
[0029] 在权利要求7的发明中,车辆侧的供电用线束的连接器固定于前罩支柱,因此能够将从照明器具延伸的线束容易地与供电用线束的连接器连接,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0030] 在权利要求8的发明中,前罩和前罩支柱具有引导单元,通过该引导单元能够将突起部向锁环引导。能够将前罩容易地组装于前罩支柱,生产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0032] 图2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主视图。
[0033]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0034] 图4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要部分解俯视图。
[0035] 图5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要部左侧立体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要部右侧立体图。
[0037] 图7是沿图5的箭头7的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根据附图如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9] 实施例
[0040] 如图1所示,车辆10是鞍乘型车辆。车辆10具有:前立管21,其形成车体框架20的前部;下联板12,其安装于前立管21的下端,并且支撑左右一对前叉11L的上端;前轮14,其被前叉11L支撑且上方被前挡泥板13覆盖;制动装置15,其设置于前叉11L且制动前轮14;以及车辆速度检测装置16,其设置于该制动装置15的附近,用于检测车辆10的速度。
[0041] 此外,车辆10具有:前罩支柱30,其设置于前立管21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前罩41,其设置于该前罩支柱30且覆盖前立管21的前方;照明器具51L,其设置于该前罩41且向车辆前方开灯;手把17,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前立管21的上部;操作件18,其设置于该手把17且操作制动装置15;手把罩42,其覆盖手把17;以及仪表52,其配置于该手把罩42,显示从车辆速度检测装置16传递的车速。
[0042] 车体框架20具有:主框架22,其从前立管21向后下延伸;以及座轨23,其从该主框架22的后端部向后上延伸,并且直接或间接支撑座椅53。
[0043] 此外,在主框架22上设有动力单元60,该动力单元60由发动机61和变速器62构成。在动力单元60的后部以自由摆动的方式设有悬架部件63,在该悬架部件63的后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有后轮64,发动机61的输出经由变速器62而传递至后轮64。进而,在悬架部件63的后部与座轨23之间设有用于吸收对后轮64的冲击的缓冲单元65。
[0044] 在座轨23的后方设有尾灯单元66,在该尾灯单元66的下方配置有覆盖后轮64的上方和后方的后挡泥板67。车辆10具有覆盖车体框架20等的车体罩40。
[0045] 车体罩40具有:前罩41,其覆盖前立管21的至少一部分;手把罩42,其覆盖手把17;主框架罩43,其覆盖主框架22的上部;主框架边罩44,其与该主框架罩43连接且覆盖车辆10侧部;以及后边罩45,其与主框架罩43连接并覆盖车宽度方向侧方和车辆后部的车宽度方向。
[0046] 接着,说明车辆正面的外观。
[0047] 如图2所示,在前罩41上设有左右一对照明器具51L、51R(L是表示左方的标。R是表示右方的角标,以下亦同)。前挡泥板13位于前罩41下部的开口处。左右前叉11L、
11R从前挡泥板13向下方延伸,前轮14设置于这些左右前叉11L、11R的下端部。在前叉
11L上设有制动装置15,在该制动装置15的附近且在比制动装置15离前轮14的旋转中心近的位置上设有车辆速度检测装置16。
[0048] 接着,根据剖视图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分。
[0049] 如图3所示,在前立管21的前部设有用于安装前罩支柱30的支柱安装部24,前罩支柱30凭借螺栓71而紧固于该支柱安装部24。
[0050] 前罩支柱30由以下部分构成:紧固部31,其紧固于支柱安装部24;筒状部34,其设置于该紧固部31的前侧且以上部32和下部33开放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前部35,其形成于该筒状部34的前侧且支撑前罩41;引导部36a,其大致平地形成在从该前部35的上端起到上部32为止的区域内;以及下壁33a,其形成于从前部35的下端起到筒状部34为止的区域内。通过在筒状部34的上端前侧设置引导部36a,并在筒状部34的下端前侧设置下壁33a,能够由引导部36a和下壁33a加强筒状部34的前侧,提升筒状部34的刚性。此外,紧固部31呈板状,并且沿着前立管21形成为上下较长的矩形状,可发挥沿上下方向加强筒状部34的后侧的加强筋的作用。
[0051] 用于将操作件18的操作力传递给制动装置15的制动管54在前罩41内通过。具体而言,制动管54被布设为从前立管21的上方通过前罩41的上部开口46,并通过前罩支柱30的筒状部34内,并且从设置于前罩41的下表面47的下部开口48向下方延伸。
[0052] 用于将来自车辆速度检测装置16的信号发送给仪表52的仪表缆线55在前罩41内通过。在前罩支柱30上设有用于夹持仪表缆线55的夹持部37。具体而言,从前立管21的上方通过前罩41的上部开口46的仪表缆线55被布设为被前罩支柱30的夹持部37和前立管21夹持,进而通过设置于前立管21的下部的钩部25,并且从设置于前罩41的下表面47的下部开口48向下方延伸。
[0053] 此外,前罩支柱30一体地设有保持作为辅机类的连接器56的辅机类保持部38。连接器56是用于与从照明器具51L、51R延伸的线束57连接的、车辆10侧的供电用线束58的连接器。从连接器56向下方延伸的供电用线束58被卡定于在前罩支柱30上设置的线夹72,进而通过钩部25。
[0054] 在支柱安装部24的下部设有喇叭73,从喇叭73延伸的喇叭73用的线束74通过钩部25。
[0055] 在前罩支柱30的前部35设有锁环39。在前罩41的内侧设有突起部49,该突起部49插入锁环39中。
[0056] 在前罩41的内侧设有朝前罩支柱30突出的引导杆49b。通过该引导杆49b和前罩支柱30的引导部36a构成引导单元36。
[0057] 接着,说明前罩41的安装。
[0058] 使由假想线表示的前罩41如箭头(1)所示移动。将由假想线表示的引导杆49b抵接于前罩支柱30的引导部36a,并引导由假想线表示的前罩41。将由假想线所示的突起部49插入锁环39中。在突起部49的基端侧设有座面部49a,座面部49a抵接于锁环39,并且在实线所示的突起部49和实线所示的引导杆49b的位置处停止。如上,凭借引导单元36,能够将前罩41容易地组装于前罩支柱30。
[0059] 另外,在制动装置15上连接了制动管54,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制动装置15而采用制动缆线54。此后为了方便起见,使用制动管54进行说明。
[0060] 接着,根据俯视图说明前罩支柱30的安装和制动管54的安装。
[0061] 如图4所示,在前立管21的支柱安装部24设有螺母26。凭借螺栓71将前罩支柱30的紧固部31紧固于螺母26,从而将前罩支柱30安装于前立管21。
[0062] 筒状部34由后侧的基部34a和前侧的开闭部34b构成。前罩支柱30具有凸缘状的铰链部34c以及隔着筒状部34位于铰链部34c的相反侧的凸缘部34d。
[0063] 使开闭部34b成为打开状态,将制动管54如箭头(2)所示放入筒状部34内。关闭开闭部34b,凭借螺栓75将凸缘部34d紧固于基部34a。进而,凭借螺栓76将凸缘状的铰链部34c紧固于基部34a,从而将制动管54保持为在筒状部34中通过的状态。
[0064] 接着,说明制动管54在前罩支柱30中通过的状态。
[0065] 如图5所示,制动管54沿上下通过前罩支柱30的筒状部34。前罩支柱30接近前立管21而设置,因此通过筒状部34的制动管54也布设于前立管21的附近。其结果是,能够尽量缩短制动管54的管长。
[0066] 通过转向操纵前轮14,制动管54也会移动,然而由于筒状部34被设定为大于制动管54的挠曲范围,因此能够适当保持制动管54。
[0067] 仪表缆线55被夹持于前立管21与夹持部37之间,因此能够将仪表缆线55布设于前立管21附近,能够尽量缩短仪表缆线55的缆线长度。此外,通过设置夹持部37,从而不需要用于保持仪表缆线55的部件,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0068] 前罩支柱30具有:紧固部31,其安装于支柱安装部24;基部34a,其设置于紧固部31的前侧;上部凸缘部34e,其设置于基部34a的上端;弯曲形状的开闭部34b,其设置于基部34a的前侧;凸缘状的铰链部34c,其以上下方向较长的方式形成于该开闭部34b的车宽度方向的一端;凸缘部34d,其以上下方向较长的方式形成于开闭部34b的车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以及箱状的前部35,其设置于开闭部34b的前侧。
[0069] 箱状的前部35由以下部分构成为:前壁35a;引导部36a,其设置于前壁35a的上端;侧壁35b,其设置于前壁35a的左端;侧壁35c(图6),其设置于前壁35a的右端;以及下壁33a(图3),其设置于前壁35a的下端。前部呈前壁35a、引导部36a、侧壁35b、侧壁35c和下壁33a这5个面封闭而后侧开放的箱状。通过将该箱状的前部35设置于开闭部34b的前侧,从而能够提升筒状部34的前侧的刚性。
[0070] 此外,在筒状部34的左侧设置凸缘状的铰链部34c,在筒状部34的右侧设置凸缘部34d,并在筒状部34的上端设置上部凸缘部34e,从而能够加强筒状部34的周围。由于筒状部34位于前罩支柱3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且周围被加强,因此前罩支柱30整体的刚性提升,能够使前罩41(图3)的保持变得牢固。
[0071] 凭借螺栓76紧固凸缘状的铰链部34c,从而在关闭筒状部34的状态下,能够加强铰链部34c。
[0072] 如图6所示,制动管54在筒状部34中通过。前罩支柱30由树脂制成,因此即使制动管54抵接于筒状部54,也能够保护制动管54。凸缘部34d也被2个螺栓75紧固,因此即使由树脂制成也能够牢固地紧固。
[0073] 此外,支柱安装部24在下端具有L字状的L字部24a,因此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将支柱安装部24牢固地焊接于前立管21。
[0074] 如图7所示,支柱安装部24沿着前立管21上下较长地焊接于前立管21。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能够将支柱安装部24牢固地焊接于前立管21。除此之外,还能够经由前罩支柱30将前罩41(图3)牢固地支撑于上下方向。
[0075] 前壁35a是大致铅直的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突出。除此之外,通过将具有筒状部34的前罩支柱30设置于前立管21附近,从而能够将制动管54保持于挠曲范围内,并且还能够支撑前罩41,能够使车辆10前部变得紧凑。
[0076] 此外,关于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在实施方式中仅使制动管通过了筒状部,然而不限于此,还可以使仪表缆线、线束等具有挠曲范围的缆线通过筒状部。
[0077]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78] 本发明的前部结构适用于鞍乘型车辆。
[0079] 标号说明
[0080] 10:车辆(鞍乘型车辆),14:前轮,15:制动装置,16:车辆速度检测装置,18:操作件,20:车体框架,21:前立管,30:前罩支柱,34:筒状部,36:引导单元,38:辅机类保持部,39:锁环,41:前罩,49:突起部,51L、51R:照明器具,52:仪表,54:制动管(制动缆线),55:
仪表缆线,56:辅机类(连接器),57:线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