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

申请号 CN201080070704.6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3261011A 公开(公告)日 2013-08-21
申请人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田义基;
摘要 根据本 发明 的电动摩托车(1)在通过电动 马 达(25)产生的行驶动 力 驱动 驱动轮 (11)的电动摩托车(1)中,具备:设置于 车身 (6)上,装卸有连接于外部电源(90)的外部充 电连接器 (91)的充电口(41);设置于车身(6)上,在充电口(41)上安装有外部充电连接器(91)的状态下用来自外部电源(90)的电力充电,且为了将蓄积的电力供给至电动马达(25)而放电的 电池 (20),充电口(41)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摩托车,在通过电动达产生的行驶动驱动驱动轮的电动摩托车中,具备:
设置于车身上,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的充电口;和设置于所述车身上,在所述充电口上安装有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的状态下将来自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力充电,且为了将蓄积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电动马达而放电的电池,所述充电口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形成为以向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一侧倾斜的状态能够自行直立的结构,所述充电口配置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自行直立的状态下,所述充电口随着从上部向下部行进而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位于车身的下部、且在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一侧上可摇动地安装的侧脚架
所述充电口朝向所述车宽方向中的与配置有所述侧脚架的一侧相同的所述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
用于检测所述侧脚架是否着地的脚架着地传感器;和
在通过所述脚架着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侧脚架着地时,禁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且能够切换至能够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模式的控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用于驾驶员就座的座椅;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用于驾驶员放置脚部的踏板;以及配置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由驾驶员抓住的把手,
所述充电口的至少一部分侧视时配置于由所述座椅、所述踏板和所述把手包围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用于驾驶员就座的座椅;和配置于所述座椅下方用于驾驶员放置脚部的踏板,
所述充电口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座椅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口的上方设有檐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开闭所述充电口的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
检测所述盖打开或关闭的开闭传感器;和
在通过所述开闭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盖打开时,禁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且能够切换至能够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模式的控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摩托车具有: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部;从所述主框架部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一座椅框架;以及在所述第一座椅框架的下方向后上方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座椅框架的第二座椅框架,
所述充电口配置于由所述主框架部、所述第一座椅框架和所述第二座椅框架包围的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1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口上设有形成为与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地连接且与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之间流通直流电流的结构的充电连接器。

说明书全文

电动摩托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释放蓄积于电池中的电而使产生行驶动力的电动达工作,借助于此旋转驱动驱动轮的电动摩托车。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以环境保护等为目的,开发了以通过蓄积于电池中的电能驱动的电动马达作为行驶动力源的电动摩托车。在这样的电动摩托车中,为了使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对车载电池充电,搭载有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的充电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根据专利文献1,在从前的发动机搭载型摩托车中应配置燃料箱的位置上,设有与燃料箱相同形状的构件,且在该构件内设有充电连接器。该构件内的空间通过盖关闭。
[0004]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0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在以往的电动摩托车中,充电口配置在比较上方的狭小空间中,因此充电作业有可能变得繁杂。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的电动摩托车。
[0007] 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在通过电动马达产生的行驶动力驱动驱动轮的电动摩托车中,具备:设置于车身上,连接于外部电源的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的充电口;和设置于所述车身上,在所述充电口上安装有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的状态下将来自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力充电,且为了将蓄积的电力供给至所述电动马达而放电的电池,所述充电口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充电口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
[0008] 也可以是所述车身形成为以向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一侧倾斜的状态能够自行直立的结构,且所述充电口配置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一侧。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雨或等难以进入充电口,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护充电口。
[0009] 也可以是在所述车身自行直立的状态下,所述充电口随着从上部向下部行进而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倾斜。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雨或雪等难以进入充电口,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护充电口。
[0010]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位于车身的下部、且在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一侧上可摇动地安装的侧脚架(side stand),所述充电口朝向所述车宽方向中的与配置有所述侧脚架的一侧相同的所述一侧。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充电口配置于与配置有侧脚架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因此能够在相同的一侧进行停车作业、充电作业和发车准备,从而变得容易操作。
[0011]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用于检测所述侧脚架是否着地的脚架着地传感器;和在通过所述脚架着地传感器检测出所述侧脚架着地时,禁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且能够切换至能够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模式的控制部。根据上述结构,利用侧脚架在车身自行直立的状态下,能够良好地抑制电动摩托车过错行驶的情况。又,利用侧脚架在车身变为自行直立的状态时能够充电,从而能够安全地进行充电作业。
[0012]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用于驾驶员就座的座椅;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用于驾驶员放置脚部的踏板;以及配置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由驾驶员抓住的把手,所述充电口的至少一部分侧视时配置于由所述座椅、所述踏板和所述把手包围的区域内。根据上述结构,在骑乘的状态下容易确认连接器的连接状况,从而能够防止在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行驶的情况。
[0013]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用于驾驶员就座的座椅、和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下方用于驾驶员放置脚部的踏板,所述充电口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座椅的区域内。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充电状态下难以骑乘,因此能够防止在充电状态下行驶的情况。
[0014] 也可以是在所述充电口的上方设有檐部。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雨或雪等难以进入充电口,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护充电口。
[0015]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开闭所述充电口的盖。根据上述结构,在行驶中,能够从雨、雪、从路面蹦起的石头等异物中良好地保护充电口。
[0016]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备:检测所述盖打开或关闭的开闭传感器;和在通过所述开闭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盖打开时,禁止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且能够切换至能够进行所述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模式的控制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摩托车在盖打开的状态下行驶的情况。特别是,在充电中或刚充完电后等,能够良好地防止摩托车在充电连接器安装于充电口的状态下行驶的情况。
[0017] 也可以是所述电动摩托车具有: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部;从所述主框架部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一座椅框架;以及在所述第一座椅框架的下方向后上方延伸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座椅框架的第二座椅框架,所述充电口配置于由所述主框架部、所述第一座椅框架和所述第二座椅框架包围的空间内。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框架保护充电口。
[0018] 也可以是在所述充电口上设有形成为与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地连接且与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之间流通直流电流的结构的充电连接器。根据上述结构,无需在电动摩托车上设置AC/DC变换器(交流/直流变换器),能够谋求省空间化。又,在充电时,能够流入与放电时相同程度的大电流,从而能够谋求充电时间的缩短化。
[0019]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参照附图基础上,能够从下述的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中明确。
[0020] 发明效果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的电动摩托车。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从左侧观察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动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后侧观察并示出利用侧脚架而处于自行直立状态的电动摩托车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自行直立状态中的充电连接器的周围的后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摩托车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一部分截面化后示出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另外,在下述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概念,以骑乘于电动摩托车上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为基准。对于所有的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来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0023] 图1是从左侧观察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动摩托车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摩托车1具备以规定的后倾在大致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前叉2,在前叉2的下部旋转自如地支持有作为从动轮的前轮3。在前叉2的上部连接有转向轴(未图示)的下部,在转向轴的上部安装有杆型的把手5。在把手5中的驾驶员通过右手抓住的部分上设有加速手柄5a。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插通于构成车身框架6的头管7,通过驾驶员转动把手5使前轮3转向。
[0024] 车身框架6具备:头管7;从头管7稍微向下方倾斜且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且上下一对的主框架部8。主框架部8的后部连接于左右一对的枢接框架部9。在枢接框架部9上枢轴支持有向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摇臂10的前部,在摇臂10的后部旋转自如地支持有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1。
[0025] 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部8之间配置有容纳多个电池20的电池壳体21,电池壳体21固定于主框架部8。电池壳体21侧视时配置为重叠于主框架部8,主框架部8侧视时位于电池壳体2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分。
[0026] 电池壳体2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把手5与前座椅13之间。在电池壳体21的前方且头管7的附近,设有用于引入来自前方的行驶且将行驶风导入电池壳体21内的导入管22。导入管22的后端连接于电池壳体21的前端面上部。
[0027] 又,车身框架6具备向下框架部23,其从头管7沿着电池壳体21的下侧延伸并其比主框架部8更向下方的位置且倾斜。在向下框架部23的后端部上固定有电动马达单元24,该电动马达单元24固定于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即,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通过电动马达单元24与向下框架部23连接,电动马达单元24构成车身框架6的一部分。
电动马达单元24配置于主框架部8和电池壳体20的下方且在枢接框架部9的前方。电动马达单元24具有:产生行驶驱动力的电动马达25、和在其后部一体地设置的变速器26。
又,在向下框架部23上,在电动马达单元24的前方安装有变流器(inverter)27,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安装有控制器26。而且,来自电池20的电力通过变流器27供给至电动马达
22后在电动马达25中产生旋转动力。由电动马达25产生的旋转动力利用变速器26变速,通过在固定于变速器26的输出轴26a的链轮26b上卷绕的链条29传递至后轮11。
[0028] 在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上,设有支持用于驾驶员骑乘的前座椅13和用于同乘者骑乘的后座椅14的座椅框架部12。座椅框架部12具有左右一对的第一座椅框架12a和左右一对的第二座椅框架12b。左右的第一座椅框架12a随着从上侧左右的主框架部8的后部分别朝后方行进而朝斜上方延伸。第二座椅框架12b随着从枢轴框架部9的后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朝后方行进而朝斜上方延伸。第二座椅框架12b的上端部连接于第一座椅框架12a。这样,座椅框架部12与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一起形成桁架(truss)结构地连接于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第一座椅框架12a和第二座椅框架12b侧视时形成大致三角形的空间31。
[0029] 在第一座椅框架12a的前部支持有前座椅支持构件15。前座椅13配置为支持于前座椅支持构件15上且向前后延伸。在第一座椅框架12a的后部支持有后座椅支持构件16,该后座椅支持构件16配置为邻接于前座椅支持构件15的正后方。后座椅14配置为支持于后座椅支持构件16上且向前后延伸。
[0030] 枢接框架部9侧视时配置于前座椅13的下方。在该枢接框架部9的下部设有用于就座于前座椅13的驾驶员放置脚部的前踏板17。在第二车座框架12b上也设有用于就座于后座椅14的同乘者放置脚部的后踏板18。从后座椅支持构件16的左侧面观察,用于同乘者为了使其在行驶中的姿势稳定而抓住的串座把手19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
[0031] 在由主框架部8的后部、枢接框架部9的上部、第一座椅框架12a和第二座椅框架12b包围的空间中,配置有对电池20充电时使用的充电连接器40。借助于此,由于充电连接器40配置于主框架部8的上方且座椅框架部12的下方,且这些框架部8、12如上所述形成桁架结构,因此能够通过这些框架良好地保护充电连接器40。充电连接器40的充电口
41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充电连接器40具备用于开闭充电口41的盖42,在图1中示出通过盖42关闭充电口41的状态。
[0032] 另一方面,在枢接框架部9的左侧下部可摇动地安装有侧脚架30。侧脚架30具有棒状的杆部30a、和在杆部30a的梢端部上一体地设置的着地部30b。杆部30a的基端部可摇动地安装于枢接框架部9,借助于此,能够在着地部30b接触地面的着地位置与从地面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图1中示出通过杆部30a大致平地延伸而使着地部30b位于着地位置,且电动摩托车1直立的状态。
[0033] 图2是从后侧观察并示出利用侧脚架30而处于自行直立状态的电动摩托车1的后视图。另外,图2所示的地面H形成水平面。又,图2所示的符号32是设置于把手5的稍微前方的计量仪器。符号33是从来自前方的行驶风中保护驾驶员的挡风板。如图2所示,侧脚架30的杆部30a随着从枢接框架部9朝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行进而向下方延伸,以此能够使着地部30b位于着地位置。电动摩托车1通过前轮3(参照图1)、后轮11和侧脚架30的着地部30b的三点支持于地面H上,电动摩托车1在未给与推动力的状态下能够自行直立。此时,后视时车宽方向的中心线C相对于与地面H垂直的方向,向车宽方向中的配置有侧脚架30的一侧(左侧)倾斜。
[0034] 充电连接器40以车宽方向的中心线C为基准偏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另一方面,用于从电动马达单元24(参照图1)向后轮11传递动力的链条29,以车宽方向的中心线C为基准偏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右侧)。借助于此,能够良好地避免充电连接器40与用于向后轮11传递动力的链条29干扰的情况,且在与充电连接器40的关系中能够提高电动马达单元24和链条29的配置自由度
[0035] 图3是将电动摩托车处于自行直立状态时的充电连接器40的周围部分截面化后从后侧观察并示出的部分后剖视图。如图3所示,充电连接器40具有圆筒状的外壳43、和插座连接器44。外壳43至少在轴线方向的一端侧上具有开口43a。又,外壳43具有从外周面突出的多个法兰45。在开口43a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的状态下,通过利用螺栓等将多个法兰45固定于第一座椅框架12a和第二座椅框架12b上,从而将外壳43安装于车身框架6上。
[0036] 插座连接器44具有圆筒状的内部壳体46、和容纳于内部壳体46中的连接器主体47。内部壳体46的至少一端侧也开口为圆形,该开口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而形成充电口41。充电口41配置于比外壳43的开口靠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右侧)的位置,也就是配置于外壳43的内部。连接器主体47在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具有连接器面48。通过外部充电连接器91安装于充电口41且使连接器面92与连接器面48接合,外部充电连接器91电气性和机械性地连接于充电连接器40。
[0037] 盖42通过铰链50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43。铰链50具有向车长方向延伸的角位移轴,且设置于外壳43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的下部。借助于此,盖42能够在从铰链50向上方延伸而封闭开口43a的封闭位置(参照图3的双点划线)与从铰链50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延伸而打开开口43a的开放位置(参照图3的实线)之间绕着角位移轴转动。由于充电口41配置于外壳43内,因此打开盖42而开放开口43a时,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的充电口41也一起被开放。
[0038] 在壳体43的开口43a的内缘部上,在与铰链50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开闭开关51。当盖42位于封闭位置时,盖42操作开闭开关51,开闭开关51输出盖关闭而封闭充电口41和开口43a的信息的信号(以下将该信号称为“ON信号”)。将盖42从封闭位置向打开侧摇动时,盖42离开开闭开关51,开闭开关51输出盖42打开而开放充电口41和开口43a的信息的信号(以下将该信号称为“OFF信号”)。
[0039]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摩托车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4中,位于由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内的元件搭载于电动摩托车1上。如图3所示,电池20与车载的充电连接器40电气连接。在充电连接器40上安装有外部充电连接器91的状态下,电池20将来自外部电源90的电力充电。另外,外部电源90和外部充电连接器91设置于电动摩托车1能开进去的适当位置。
[0040] 充电连接器40是所谓的快速充电连接器。具体来说,直流电流在充电连接器40与外部充电连接器91之间流动,电池20形成为使用通过外部充电连接器91所供给的直流电流充电的结构。因此,无需在电动摩托车1上设置AC/DC变换器,能够谋求电动摩托车1的省空间化。又,在充电时也能够流入与放电时相同程度的高电流的直流电,从而能够谋求充电作业的缩短化。
[0041] 电池20为了将蓄积的电力供给至马达25而放电。释放的直流电如上所述通过变流器27的转换动作而转换为交流电,电动马达25接受由变流器27转换的交流电的供给而工作。
[0042] 在车载的控制器28的输入侧上连接有所述开闭开关51,同时还连接有手柄位置传感器52、电池监视单元53(以下称为“CMU(Cell Monitoring Unit)”)及脚架着地开关54。在控制器28的输出侧上连接有所述变流器27,同时还连接有显示装置56。手柄位置传感器52检测加速器手柄5a(参照图1)的操作位置。CMU53检测电池20的蓄电量。脚架着地开关54利用侧脚架30检测车身是否处于自行直立状态,具体来说检测侧脚架30的着地部30b是否位于着地位置。控制器28根据由手柄位置传感器52检测出的加速器手柄
5a的操作位置控制变流器27的转换动作,借助于此控制供给至电动马达25的交流电的电流和频率,从而控制电动马达25产生的行驶动力。又,控制器28在由CMU53检测出的电池
20的蓄电量低于规定值时,在显示装置56上显示此信息。借助于此,能够支援乘员在适当的时候执行电池20的充电作业。
[0043] 回看图3,为了进行充电作业,乘员停住电动摩托车1,利用侧脚架30(参照图1和图2)使电动摩托车1处于自行直立状态,打开盖42而开放开口43a。借助于此,从结构方面来说,充电口41在开口43a的内部开放。从电气控制方面来说,由于从开闭开关51输出ON信号且由脚架着地开关54检测出着地部30b位于着地位置的信息的条件成立,因此控制器28切换至允许电池20的充电的充电模式。
[0044] 乘员握住连接于外部电源90的外部充电连接器91,使外部充电连接器91的梢端部通过开口43a进入外壳43内,从而将外部充电连接器91安装于充电口41。借助于此,能够使外部充电连接器91的连接器面92与充电连接器40的连接器面48接合,能够电气性和机械性地连接外部充电连接器91与充电连接器40的连接器主体47。
[0045] 充电口41配置为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因此,无需将外部充电连接器91高举至比车身上表面靠近上方就能够进行充电作业,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而且,充电口41朝向与配置有侧脚架30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因此,乘员在车宽方向的一侧也能够进行停车作业、停放作业和充电作业中的任意一种,从而使得电动摩托车1的操作性良好。此外,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充电连接器40固定于支持座椅13、14的座椅框架部12。在支持于座椅框架部12的座椅支持构件16的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上,设有用于在行驶时同乘者抓住的串座把手19(参照图1)。因此,乘员能够在用一只手握住外部充电连接器91,用另一只手握住串座把手19的同时进行充电作业。借助于此,与利用侧脚架30的支持相结合,在将外部充电连接器91安装于充电口41或从充电口41卸下时,能够良好地防止车身倾倒。
[0046] 又,在电动摩托车1处于自行直立状态且车宽方向的中心线C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倾斜的状态下,充电连接器40的外壳43和内部壳体46的轴线X,随着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行进而朝下倾斜。借助于此,开口43a和充电口41随着从上部向下部行进而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因此,即使在降雨时或降雪时为了进行充电作业而开放盖42,也能够很好地防止雨或雪等通过开口43a进入外壳43内的情况,且能够很好地防止雨或雪到达充电口41的情况。
[0047] 而且,在外壳43的周壁上,形成有在比充电口41靠近外周侧的位置向比充电口41靠近车宽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49。借助于此,即使在降雨时或降雪时为了进行充电作业而开放盖42,突出部49也像檐部一样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雨或雪到达充电口41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突出部49在充电口41的外周侧沿整个周向设置,但如果为了使其具有作为檐部的功能,也可以只在充电口41的上方设置突出部。
[0048] 当充电作业结束时,外部充电连接器91从充电连接器40卸下,盖42返回至封闭位置。根据本实施形态的控制器28,在从开闭开关51输出OFF信号或由脚架着地开关检测出着地部没有位于着地位置的信息时,不论加速器手柄5a(参照图1)的操作位置,都会进行控制以停止变流器27的工作,从而防止向电动马达25供电而使电动马达25工作的情况。借助于此,能够从电力控制方面良好地防止电动摩托车1过错行驶的情况。又,控制器28在由开闭开关51输出OFF信号时,在显示装置56上显示盖42不在封闭位置的信息。借助于此,能够向乘员告知电动马达25不工作的原因,从而能够支援乘员使盖42位于合适的封闭位置。
[0049] 又,参照图1,充电连接器40的充电口41的一部分,配置于由把手5、前座椅13和前踏板17包围的侧视时为大致倒A字形的区域A1内。进一步来说,充电连接器40的充电口41的一部分,配置于相当于该区域A1的后半部分的区域的连接前座椅13和前踏板17的区域A2内。因此,如果开放盖42,更何况在充电口41上安装有外部充电连接器91的状态下,驾驶员难以将脚部放置在前踏板17上以采取合适的骑乘姿势,且在就座于前座椅13的驾驶员的视野中容易获取盖42的开闭状况和连接器的连接状况。由于将充电连接器40配置于侧视时与骑乘姿势的驾驶员能够重合的位置,因此在盖42开放的状态下,从结构方面也能够防止电动摩托车1过错行驶本身。
[0050] 在盖42位于封闭位置时,允许电动马达25的工作,从而电动摩托车1能够行驶。在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充电连接器40中,如果充电口41没有被盖42封闭则无法行驶,因此在行驶中,能够从雨、雪、从路面蹦起的石头等异物中良好地保护充电口41。
[0051] 图5是将根据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电动摩托车的一部分截面化后示出的左视图。在图5所示的电动摩托车101中,前座椅支持构件115和后座椅支持构件116为中空,各支持构件115、116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又,前座椅支持构件115的内部空间115a与电池壳体121的内部空间121a连通,借助于此该前座椅支持构件115的内部空间115a与后座椅支持构件116的内部空间一起,作为使通过导入管22导入电池壳体121的内部空间121a的行驶风从后方向外部排出的导管发挥作用。充电连接器140也可以在充电口141朝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左侧)的状态下容纳于该导管内。此时,优选的是设置用于开闭形成于前座椅支持构件115的车宽方向的一侧的表面的开口115b的盖142。
[0052]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利用侧脚架30的自行直立状态下充电口41朝向斜下方,但也可以朝向水平或斜上方。在该情况下,由于外部充电连接器91能够水平地或从稍微上侧接近充电口,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
[0053] 又,充电口41朝向在车宽方向中的与配置有侧脚架30的一侧相同的一侧,且朝向与配置有链条29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但充电口41还可以是朝向车宽方向中的与配置有侧脚架3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也可以是朝向与配置有链条29的一侧相同的一侧。本发明在设有中脚架的情况等的、车身不倾斜而以直立状态自行直立的情况下,充电口朝向车宽方向一方即可。另外,如果如上所述充电口配置于侧视时为大致倒A字形的区域A1内,则充电口也可以配置于头管、枢接框架与摇臂的枢轴之间。这样,由于向车宽方向侧面露出,所以不需将充电配线举起至比车身上表面靠近上方,容易在充电口上连接外部充电连接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
[0054]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外壳43的突出部49具有作为檐部的功能(参照图3),但也可以将外壳43的开口43a与充电口41配置于在轴线方向上的大致等同位置而省略突出部。此时,也可以变更为将图3所示的开口向车宽方向的内侧配置。借助于此,充电口41配置于比车身的外缘(在图示范围内为座椅框架部12的外表面)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使车身作为檐部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从雨中保护充电口41。
[0055]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铰链50的角位移轴配置于外壳43的下部(即比充电口41靠近下方的位置),但也可以将角位移轴配置于外壳43的上部(即比充电口41靠近上方的位置)。借助于此,在盖42位于开放位置时,盖42在充电口41的上方朝比充电口41靠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借助于此,在充电时盖42能够作为檐部发挥作用。
[0056]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后视时在车宽方向的中心线C倾斜的自行直立状态下,充电口41配置为随着从上部向下部行进而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但在车宽方向的中心线C朝向垂直方向的自行直立状态下,充电口41也可以如上所述进行配置。
[0057]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的车载的充电连接器40和外部充电连接器91的具体形状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形状。优选的是供给直流电流的快速充电用连接器,但供给交流电流的充电用连接器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0058]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当控制器28切换至充电模式的条件同时满足盖开放的条件和利用侧脚架30使车身处于自行直立状态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时,控制器28切换至充电模式,但也可以是在满足这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时切换至充电模式。
[0059] 根据上述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许多改良和其他实施形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上述说明仅仅作为示例解释,并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教导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的形态为目的而提供。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条件下,其结构和/或功能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实质性变更。
[0060]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取得能够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的电动摩托车的作用效果,在应用于能够发挥该效果的意义的电动摩托车上是有益的。
[0061] 符号说明1 电动摩托车;
3 前轮;
5 把手;
6 车身框架;
8 主框架部;
12 座椅框架部;
11 后轮;
13 前座椅;
14 后座椅;
17 前踏板;
18 后踏板;
19 串座把手;
20 电池;
25 电动马达;
27 变流器;
28 控制器;
29 链条;
30 侧脚架;
40 充电连接器;
41 充电口;
42 盖;
49 突出部;
51 开闭开关;
54 脚架着地开关;
90 外部电源;
91 外部充电连接器;
A1 由把手、座椅和踏板包围的区域;
A2 连接座椅和踏板的区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