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尾灯结构

申请号 CN200510108160.9 申请日 2005-10-09 公开(公告)号 CN1760077A 公开(公告)日 2006-04-19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口靖二; 高梨至宏; 中村健太; 中山大;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车辆的 尾灯 结构,其可解决车辆的尾灯的纵深尺寸较厚的问题,使纵深尺寸较薄地构成。利用后翼 子板 (43) 覆盖 后轮(35)的上方,利用挡泥罩(47)覆盖后轮(35)的后方,并将尾灯(46)配置在后翼子板(43)与挡泥罩(47)的周围,在这样的自动两轮车(车辆)(10)上,尾灯(46)是将发光 二极管 (81…)作为 光源 的尾灯,其包括:载置 发光二极管 的发光二极管 基板 (82);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83)的控制元件基板(84);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87);以及覆盖在该壳体(87)上的透镜(88),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配置控制元件基板(84)。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后翼子板覆盖后轮的上方、同时利用挡泥罩覆盖后轮的后方、 并将尾灯配置在这些后翼子板和挡泥罩周围,在这样的车辆上,
所述尾灯是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尾灯,其包括:载置所述发光 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的 控制元件基板;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 以及覆盖在该壳体上的透镜,
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上方或者下方配置所述控制元件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下方配置所述控制元件基板,并在该控制 元件基板上覆盖挡泥罩,由此,使得从外部看不见所述控制元件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元件基板或者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上连接线束,该线束 从所述壳体的侧面引出到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的上部,所述后翼子板相对于所述透镜的上部向后方伸 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 泥罩上设置胀出部,通过该胀出部使得从后面看时不能看见所述控制元 件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胀出部上设置牌照灯或者号牌的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发光二极管与透镜之间设置内透镜,相对于该内透镜在车体的后 方设置所述控制元件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透镜与所述控制元件基板之间设置遮光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板与所述内透镜设置成一体。
10、一种车辆的尾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后翼子板覆盖后轮的上方、同时利用挡泥罩覆盖后轮的后方、 并将尾灯配置在这些后翼子板和挡泥罩周围,在这样的车辆上,
所述尾灯是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尾灯,其包括:载置所述发光 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的 控制元件基板;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 以及覆盖在该壳体上的透镜,
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车体的后方使所述控制元件基板偏置地进 行配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车辆的尾灯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尾灯结构,在光源上使用发光二极管来改善目视性,以 提供给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如果在基板上并排发光二极管,将这些 基板和发光二极管容纳在壳体中,再使透镜覆盖在该壳体上,则在实际 应用上已经足够了。
作为这样的车辆的尾灯结构,下述结构已经公知(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37775号(第8页图6)
在车辆的尾灯结构上,为了加强外观设计,要求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并要求在下述部件的配置结构等上花费功夫,所述部件包括:搭载发光 二极管(LED)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副基板);搭载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 制元件的控制元件基板(主基板);容纳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控制元件 基板的壳体;覆盖该壳体的透镜;从控制元件基板伸出并从壳体引出到 外部的线束(配件);安装在该线束前端的接合器。
特别地,在使用发光二极管的尾灯结构中,其上下方向的尺寸容易 变短,但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容易变得大型化,在小型化上要求花费功 夫。
并且,在现有的尾灯结构中,因为要用后罩覆盖住壳体和透镜的上 部,所以在实际安装状态下需要另外的部件(后罩)覆盖车辆尾灯,导 致部件数目增加,存在更加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灵活 应对外观设计,使纵深尺寸较薄地形成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并且,提供 可以解决因利用另外的部件而导致构成部件数目增加的问题、可以更加 小型化的车辆的尾灯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利用后翼子板覆盖后轮的上方、利 用挡泥罩覆盖后轮的后方、并将尾灯配置在这些后翼子板和挡泥罩周围, 在这样的车辆上尾灯是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尾灯,其包括:载置发 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的控 制元件基板;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 覆盖在该壳体上的透镜,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上方或者下方配置控制元 件基板。
例如,如果可以使车辆的尾灯结构的纵深尺寸较薄地构成,就可以 缩短车辆的全长,或者可以充分地获得尾灯与后轮之间的空间,所以比 较理想。
因此,将发光二极管载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上,将控制该发光二极 管的控制元件载置在控制元件基板上,并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控制 元件基板容纳在壳体中,在该壳体上覆盖透镜,并将控制元件基板配置 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上方或者下方。
即,通过将控制元件基板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上方或者下方, 可以较薄地设定尾灯的纵深尺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将控制元件基板配置在发光二极管 基板的下方,将挡泥罩覆盖在该控制元件基板上,由此,使得从外部看 不见控制元件基板。
通过将控制元件基板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下方,将挡泥罩覆盖 在该控制元件基板上,由此,使得从外部看不见控制元件基板,而从外 部隐藏了控制元件基板,并从外部进行保护。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将线束连接在控制元件基板或者发 光二极管基板上,并将该线束从壳体的侧面引出到外部。
通过将线束连接在控制元件基板或者发光二极管基板上,并将该线 束从壳体的侧面引出到外部,例如,与将线束引出到后方的情况相比, 可以使尾灯的纵深尺寸减薄。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透镜的上部,使后翼子板相对于 透镜的上部向后方伸出。
在透镜的上部,通过使后翼子板相对于透镜的上部向后方伸出,而 遮挡向尾灯射入的外部光线。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挡泥罩上设置胀出部,通过该胀 出部使得从后面看时不能看见控制元件基板。
在挡泥罩上设置胀出部,由于该胀出部,使得控制元件基板被遮挡, 所以使车辆的尾灯错位配置在后方。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胀出部设置牌照灯或者号牌的安 装部。
通过在胀出部设置牌照灯或者号牌的安装部,可以扩大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发光二极管和透镜之间设置内透 镜,相对于该内透镜在车体的后方设置控制元件基板。
通过在发光二极管和透镜之间设置内透镜,相对于该内透镜,将控 制元件基板设置在车体的后方,可以进一步缩短尾灯的纵深尺寸。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内透镜与控制元件基板之间设置 遮光板。
通过在内透镜和控制元件基板之间设置遮光板,可以遮挡向控制元 件基板侧泄露的光,还可以提高外观设计性。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特征在于,将遮光板与内透镜设置成一体。
通过将遮光板和内透镜设置成一体,可以提高组装性。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特征在于,利用后翼子板覆盖后轮的上方、利 用挡泥罩覆盖后轮的后方、并将尾灯配置在这些后翼子板和挡泥罩周围, 在这样的车辆上尾灯是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尾灯,其包括:载置发 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用于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 的控制元件基板;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 体;覆盖在该壳体上的透镜,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前方向配置控制元件 基板。
尾灯由以下部件构成:由载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 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基板;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 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覆盖在该壳体上的透镜,将控制元 件基板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车体的后方,可以使尾灯的纵深尺寸缩 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因为尾灯由以下部件构成:载置发光二极 管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 基板、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以及覆 盖在该壳体上的透镜,并将控制元件基板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上方 或者下方,所以可以使尾灯的纵深尺寸缩短。结果,具有缩短车辆的全 长的优点或者,具有可以充分确保尾灯与后轮之间的空间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因为将控制元件基板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 板的下方,将挡泥罩覆盖在该控制元件基板上使得从外部看不见控制元 件基板,所以可以从外部隐藏控制元件基板,并且可以从外部进行保护。
例如,与利用另外的部件覆盖控制元件基板的情况相比,具有可以 实现构成部件数目的减少的优点。并且具有可以方便地利用现有的部件, 可以扩大现有部件的用途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因为将线束连接在控制元件基板上,并将 该线束从壳体的侧面引出到外部,所以,例如与将线束引出到后方的情 况相比,可以减薄尾灯的纵深尺寸,结果,具有可以充分确保与后轮之 间的空间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因为在透镜的上部,使后翼子板相对与透 镜的上部向后方伸出,所以可以遮住向尾灯射入的外部光线,结果,具 有可以实现目视性良好的车辆的尾灯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因为在挡泥罩上设置胀出部,通过该胀出 部使得从后面看时不能看见控制元件基板,所以可以将车辆的尾灯在后 方错开配置。结果,具有可以充分确保与后轮之间的空间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因为在胀出部上设置牌照灯或者号牌的安 装部,所以具有可以扩展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因为在发光二极管和透镜之间设置内透镜, 并相对于该内透镜,将控制元件基板设置在车体的后方,所以具有进一 步缩短尾灯纵深尺寸的优点。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内透镜与控制元件基板之间设置遮光 板,所以具有可以遮挡向控制元件基板侧泄露的光,提高外观设计性的 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因为将遮光板与内透镜设置成一体,所以 可以提高组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尾灯由以下部件构成:载置发光二极管的 发光二极管基板;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基板; 将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与控制元件基板一起容纳的壳体;以及覆盖在该 壳体上的透镜,将控制元件基板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车体的后方, 所以可以缩短尾灯纵深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尾灯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挡泥罩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挡泥罩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挡泥罩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尾灯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和壳体的主 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尾灯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尾灯的侧视图。
图11是沿图6的11-11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6的12-12线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0、车辆(自动两轮车)         35、后轮
43、后翼子板      46、尾灯            47、挡泥罩
69、胀出部        81、发光二极管      82、发光二极管基板
83、控制元件      84、控制元件基板    87、壳体
88、透镜          89、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面采用按照符 号指向所见的图。
图1是采用本发明尾灯结构的车辆的侧视图。作为车辆的自动两轮 车10,其前管12安装在车架11上,在前管12上安装可以转向的前叉 13,在该前叉13的顶桥(top bridge)14上安装操纵手柄15,在顶桥 14与底桥16之间配置头灯18以及左右转向灯19(右侧的19未图示), 在前叉13的下部安装前防护板22及前轮23,车架11的主构架24从前 管12向后方延伸,并且车架11的下管25从斜下方向后方延伸,在主构 架24与下管25之间配置发动机26,该发动机26上连接有变速机27, 在主构架24上载置燃料箱29,从主构架24向后方延伸座导轨28,在该 座导轨28上安装座31,从下管25到座导轨28延伸着辅助构架32,从 车架11的后下部借助枢轴33延伸着后摇臂34,在该后摇臂34的后端可 自由旋转地安装着后轮35,在后摇臂34的后部与车体构架11之间架设 有后减震器36。另外38、39表示从发动机26伸出的排气管。
图中,37是散热器,41、42是分别连接排气管38、39的消音器, 43是后翼子板,44是牌照灯,45是后转向灯,46是尾灯,47是挡泥罩 (挡泥板)。
座31具有驾驶者乘坐的驾驶者用座48,和相对于该驾驶者用座48 高出一个台阶的搭乘者乘坐的搭乘者用座49。
60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以下简称尾灯结构60),对其进行 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侧视图,尾灯结构60表示为以下 结构:在后翼子板43上安装支撑架61,在该支撑架61上安装尾灯托架 62,在该尾灯托架62上安装尾灯46,利用内防护板64覆盖该尾灯46的 背面,在挡泥罩47的左右支撑着后转向灯45、45(内侧的45未图示)。
即,尾灯结构60中,利用后翼子板43覆盖后轮35的上方,同时利 用挡泥罩47覆盖后轮35的后方,在后翼子板43和挡泥罩47的周围配 置了尾灯46,在这样的自动两轮车10(参照图1)上,通过利用后翼子 板43覆盖尾灯46的上部,成为遮挡住向尾灯46射入的外部光线的外部 结构,通过利用挡泥罩47遮蔽住尾灯46的下部,成为掩藏住尾灯46的 内部的外部结构,通过在挡泥罩47上安装牌照灯44和左右后转向灯45、 45,成为使挡泥罩实现多功能化的外部结构,如后所述,尾灯结构60是 包含尾灯46的内部结构的结构。
另外,图中,121是号牌,122是号牌安装部,132是螺栓,124是 垫片,125是弹簧垫片,126是螺母
图3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挡泥罩的立体图,挡泥罩47具有: 主体部65;分别支撑左右后转向灯45、45(参照图2)的左右转向灯支 撑部66、66;安装牌照灯44(参照图2)的凸部67;与尾灯46相对的 开口68;覆盖尾灯46的一部分的胀出部69;用于插入后翼子板43的插 入部71、71。
通过在挡泥罩47上设置用于安装牌照灯44的凸部67,或者通过设 置用于分别支撑左右后转向灯45、45(参照图2)的左右后转向灯支撑 部66、66,所以可以实现挡泥罩47的多功能化。结果,可以减少自动两 轮车10(参照图1)的成本。
图4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挡泥罩的主视图,示出利用挡泥 罩47的胀出部69覆盖尾灯的下部。
尾灯46的下部如后所述,用于配置控制元件基板84,通过利用挡泥 罩47的胀出部69覆盖尾灯46的下部,例如,与利用另外的部件遮蔽住 控制元件基板84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减少构成部件的数目。并且,可 以实现更加方便地利用现有的挡泥罩47,还可以实现扩大挡泥罩47的用 途。
图5是本发明的尾灯结构的挡泥罩的侧视图,表示通过在挡泥罩47 上形成胀出部69,使尾灯可以向外方(车体后方)突出地进行安装。
即,在挡泥罩47上设置胀出部69,利用该胀出部69遮蔽住控制元 件基板84,因此向后方错开地配置尾灯46。结果,可以充分确保尾灯与 后轮35(参照图2)的空间。
另外,通过在胀出部69上设置例如牌照灯44或者号牌安装部,可 以扩展设计的自由度。
图6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尾灯的主视图,图7是沿图6的 7-7线的剖面图。
尾灯46是将图7所示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81…(…表示多个, 以下相同)作为光源的尾灯,具有:载置发光二极管81…的图7所示的 发光二极管基板82;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81…的控制元件83的控 制元件基板84,使发光二极管81…的光扩散的图7所示的内透镜(扩散 板)85;为了遮挡发光二极管81…的光而与内透镜85正交配置的遮光板 86;一起容纳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82、控制元件基板84、内透镜85和 遮光板86的壳体87;覆盖在该壳体87上的透镜88;以及从壳体87伸 出的线束(配件)89。
另外,控制元件83是包含电阻、电容器等的被动元件以及晶体管、 FET、IC等主动元件的总称。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和壳体的主 视图。发光二极管基板82由排列固定在壳体87上的多个端子板(金属 板)91~96构成,在端子板91以及端子板92之间连接2个发光二极管 81、81,在端子板92以及端子板93之间连接2个发光二极管81、81, 在端子板93以及端子板94之间连接2个发光二极管81、81,在端子板 94以及端子板95之间连接2个发光二极管81、81,在端子板95以及端 子板96之间连接2个发光二极管81、81,在端子板96以及端子板91之 间连接2个发光二极管81、81。
另外,壳体87具有用于止挡内防护板64的止挡孔98、98,控制元 件基板84具有连接线束的内部配件99。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尾灯的后视图,线束89从壳体87 的侧面伸出到外部,并从延伸线束101的中途分出电源供给用线束102 和信号用线束103。另外,在电源供给用线束102的前端具有连接器104, 在信号用线束103的前端具有第1~第3连接器105~107。图中,108表 示线束引出部。
即,图2表示的尾灯结构60(尾灯46)可以说是将线束89连接在 控制元件基板84(参照图6),并将该线束89从壳体87的侧面引出到外 部。
通过在控制元件基板84上连接线束89,并将该线束89从壳体87 的侧面引出到外部,例如与将线束从后方引出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尾灯 46的纵深尺寸变薄。结果,可以充分确保与后轮35(参照图2)之间的 空间。
另外,线束引出部108沿着内防护板64倾斜,同时配置在发光二极 管82的前方、控制元件基板84的后方。
图10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的尾灯的侧视图,透镜88是由透 明树脂成型的部件,其具有:覆盖发光二极管基板82(参照图2)的上 部的上罩部111;使发光二极管81…的光通过内透镜(扩散板)85透过 的透镜主体部112;以及覆盖控制元件基板的下罩部113。
因此,如图2所示,尾灯结构60利用后翼子板43覆盖上罩部111, 并且利用挡泥罩47覆盖下罩部113,并使透镜主体部112伸出到外部。
图11是沿图6的11-11线的剖面图,表示尾灯结构60的侧剖面图。 尾灯结构60利用后翼子板43覆盖后轮35(参照图2)的上方,并且利 用挡泥罩47覆盖后轮35的后方,在后翼子板43和挡泥罩47周围配置 尾灯46,在这样的图1所示的自动两轮车(车辆)10上,尾灯46是采 用发光二极管81…作为光源的尾灯,并具有:载置发光二极管81…的发 光二极管基板82;载置用于控制发光二极管81…的控制元件83(参照图 6)的控制元件基板84;一起容纳这些发光二极管基板82和控制元件基 板84的壳体87;以及盖在该壳体87之上的透镜88,将控制元件基板84 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
例如,如果可以使尾灯的纵深尺寸较薄地构成,则可以缩短车辆的 全长,或者可以充分获得与后轮之间的空间,所以比较理想。
即,通过将控制元件基板84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可 以将尾灯46的纵深方尺寸设定为较短,结果,可以缩短自动两轮车10 (参照图1)全长。或者,可以充分确保与后轮35之间的空间。
图中,115…是将发光二极管基板82安装在壳体87上的安装螺钉, 116是将控制元件基板84安装在壳体87上的安装螺钉,117是将内透镜 (扩散板)85安装在透镜88上的安装螺钉。
图中,128是外透镜部,129是内透镜部,透镜主体112形成为双层 结构,通过在外部配置具有透明感的外透镜部128,在内部配置切纹较窄 的内透镜部129,可以实现具有纵深感、透明感的尾灯46,因为从外部 看不见发光二极管(LED)81…,所以可以容易看出开灯与没开灯的区别。
并且,通过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车体的后方配置控制元件基板 84,可以使尾灯46的纵深尺寸缩短。并且,可以提高尾灯46的维护性。
图12是沿图6的12-12线的剖面图,尾灯结构60可以说是通过将 控制元件基板84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并在透镜88的下部 覆盖挡泥罩47,而进行遮盖使得从外部看不见控制元件基板84。
通过将控制元件基板84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方,并在透 镜88的下部覆盖挡泥罩47,而可以从外部隐藏控制元件基板84,并且, 可以从外方进行保护。
例如与利用另外的部件遮盖控制元件基板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构 成部件的数目的减少,并且可以方便地利用已有的部件,可以实现扩大 已有部件(挡泥罩47)的用途。
通过使发光二极管基板82和控制元件基板84沿着内透镜部64倾斜, 并且,成台阶式配置(纵深尺寸不同配制成两层台阶),可以有效地利用 空出的空间,由此,可以使尾灯46紧凑地组成。结果,可以容易地进行 尾灯46的布局。
并且,可以说是将发光二极管基板82与控制元件基板84配置成台 阶状,并且,将控制元件基板84配置在发光二极管82的下方。
尾灯结构60可以说是通过利用后翼子板43覆盖透镜88的上部(上 罩部111),通过后翼子板43覆盖透镜88的上部,可以遮住射入尾灯46 的外部光线。结果,可以实现目视性良好的车辆的尾灯。
图中,118是用于将内透镜(扩散板)85和遮光板86共同结合在透 镜88上的安装螺钉,119是用于将内防护板64安装在壳体87上的安装 螺钉。
并且,通过在发光二极管81…和透镜88之间设置内防护板85,并 通过该内防护板85向车体的后方设置控制元件基板84,所以可以使尾灯 46的纵深尺寸缩短,并且可以提高尾灯46的维护性能。
进一步地,通过在内透镜85与控制元件基板84之间设置遮光板86, 所以可以遮住向控制元件基板84侧泄露的光,可以提高外观设计性。并 且因为将遮光板86与内透镜85设置成一体(一体地安装或者利用安装 螺钉118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组装性。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如图4所示,车辆是自动两轮车, 但是不限于此,车辆也可以是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
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如图2所示,在胀出部上设置转向灯44,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胀出部上设置号牌安装部。
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如图11所示,在发光二极管基板82的下 方设置控制元件基板8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上方 设置控制元件基板84。
本发明的车辆的尾灯结构如图8所示,将线束89借助内部配件99 连接在控制元件基板84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连接在发光二极管基板 上。
本发明的车辆尾灯结构应用在大型的自动两轮车上比较合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