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

申请号 CN200910003551.2 申请日 2009-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1486367B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阴山耕司;
摘要 本 发明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该跨骑式车辆的结构可以在左右 闪光灯 在车体罩后部、与 尾灯 分开地设置的情况下改进左右闪光灯的可视性并且提高尾灯的安装刚性。尾灯(103)包括设置在车辆后部上的主体部(103a)和从所述主体部(103a)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向前延伸的侧部(103b,103c)。在该 实施例 中,尾灯(103)的侧部(103b,103c)向前延伸超过闪光灯(101)的后端。尾灯(103)包括设置在该尾灯(103)的 光源 和闪光灯(101)之间的遮光板(304)。
权利要求

1.一种跨骑式车辆,包括:位于该车辆后部的尾灯闪光灯
其中,所述闪光灯在所述车辆后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所述尾灯分开地设置,其中,所述尾灯包括:
设置在所述车辆后部上的主体部;
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向前延伸超过所述闪光灯的后端并且固定到车体侧部上的侧部;和
设置在所述尾灯的光源和所述闪光灯之间的遮光部;
所述尾灯包括内部设置有光源的壳体和装配到所述壳体上的透镜,并且所述遮光部是设置在所述透镜内侧的遮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包括内部设置有所述光源的壳体和装配到所述壳体上的透镜,并且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车体后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侧部,并且所述基部和所述侧部分别固定到所述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基部和侧部中的一个被固定到车体框架的上侧,并且所述壳体的基部和侧部中的另一个被固定到所述车体框架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被装配到所述透镜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由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尾灯的左右两个侧部的板状元件形成,并且用于允许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穿过的开口形成在所述尾灯的后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骑式车辆的车体罩形成有凹口,该凹口在所述车体罩的后部的两侧将所述车体罩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并且所述透镜被装配到所述凹口中。

说明书全文

跨骑式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在跨骑式车辆后部的尾灯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7-62546中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跨骑式车辆后部的尾灯。在该相同的出版物中,尾灯设置在车体罩的后部,并且闪光灯(方向指示器)在所述车体罩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尾灯分开设置。
[0003] [专利文件]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7-62546

发明内容

[0004] 当左右闪光灯在车体罩的后部、与尾灯分开设置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尾灯的安装刚性被降低以确保闪光灯的可视性。发明人认为他希望在左右闪光灯在车体罩的后部、与尾灯分开设置的情况下改进左右闪光灯的可视性并且提高尾灯的安装刚性。
[0005] 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包括位于车辆后部的尾灯和闪光灯。闪光灯在车辆后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所述尾灯分开地设置。所述尾灯包括设置在车辆后部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向前延伸超过所述闪光灯的后端并且固定到车体上的侧部。此外,在尾灯的光源和闪光灯之间设置遮光部。
[0006] 根据上述跨骑式车辆,由于尾灯包括设置在车辆后部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向前延伸超过所述闪光灯的后端并且固定到车体上的侧部,因此提高了尾灯的安装刚性。此外,由于遮光部设置在尾灯的光源和闪光灯之间,尾灯发射的光不会与来自闪光灯的光发生干涉,因而获得闪光灯的良好的可视性。附图说明
[0007]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或部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术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是当驾驶员处于正常乘车姿势骑车时从该驾驶员的度看去的方向。必要时,车辆的前侧由Fr表示,后侧由Rr表示。各附图图示成所述附图标记定向在适当的方向。
[0008]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左侧视图。
[0009]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左侧视图。
[0010]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后视图。
[0011]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后部的斜视图。
[0012]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灯的侧视图。
[0013]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灯的平面图。
[0014]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灯的分解侧视图。
[0015]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灯的分解平面图。
[0016] 图9是示出遮光板装配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灯的透镜上的状态的图。
[0017]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尾灯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和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的跨骑式车辆1000是小型摩托车,并且由树脂形成的车体罩400安装在车体框架200上(见图2)。安装在该跨骑式车辆1000的后部上的是尾灯103和闪光灯101,尾灯103主要用作刹车灯,闪光灯101主要用作方向指示器。在该实施例中,外部元件例如车体罩400、尾灯103、闪光灯101基本上通过支架(未示出)或类似部件安装到车体框架200上。因此,对于这些外部元件,可以确保必要的安装强度,从而不会在运行或类似动作过程中由于气流或振动而发出嘎吱声。
[0019] 闪光灯101在车辆后部、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尾灯103分开地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闪光灯101具有腿部180,并且通过该腿部180设置在位于后轮501后侧上的挡泥元件502(后挡板)的基端部503处。在跨骑式车辆1000中,所述基端部503设置有用于反射尾随车辆发出的光线的反射板504以及用于安装牌照板的安装部505。
[0020] 每个闪光灯101包括透镜120、罩160以及腿部180,如图3所示。图3是跨骑式车辆1000的后视图。然而,该附图的一部分被简化,并且具体地,车体罩400内的部件在附图中被省略。
[0021] 透镜120由透明的树脂(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为甲基丙烯酯基树脂(PMMA))制成并且具有透明的透镜表面121。罩160的外边缘161装配到透镜120的外侧上的边缘124。在该实施例中罩160由树脂(为聚丙烯(PP))形成。腿部180为柱形元件,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由橡胶形成。闪光灯101通过透镜120的透明的透镜表面121照亮透镜120的外侧。
来自闪光灯101的光的方向可由设置在闪光灯101内部的反射器(未示出)等类似元件调整,以便能够从闪光灯101外侧的预定区域看到。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闪光灯101的腿部180安装到稍低于尾灯103的位置,并且从相应位置开始沿宽度方向并稍微向上延伸。罩160安装到腿部180的末端,透镜120设置在罩160上,同时透镜表面121向后以及斜后方定向。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作为光源的灯泡和反射器(反射板)被设置在罩160内。连接到灯泡的电线穿过罩160的内部和腿部180,接下来穿过车体罩400,并且被电连接到跨骑式车辆1000的电池(未示出)。在该实施例中,闪光灯101从透镜表面121发射光线至预定的区域。
[0022] 尾灯103安装在跨骑式车辆1000的车体罩400的后部。在该实施例中,车体罩400包括用于将尾灯103安装在车辆后部上的安装部420,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尾灯103从跨骑式车辆1000的车体罩400的后部拆卸下来的状态。为方便起见,跨骑式车辆1000的车体罩400内的部件皆未在附图中示出。车体罩400在车辆后部的两侧上形成有凹口410,以在安装部420处将车体罩400划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
[0023] 如图5和图6所示,尾灯103包括布置在车辆后部上的主体部103a,和从所述主体部103a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朝向前方延伸的侧部103b,103c。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尾灯103的侧部103b,103c向前延伸超过闪光灯101的后端。尾灯103包括设置在尾灯103的光源和闪光灯101之间的遮光部304(见图9)。
[0024] 更具体地,尾灯103包括壳体301、第一透镜302、第二透镜303、作为所述遮光部的遮光板304以及用作光源的灯泡305,如图7和8所示。
[0025] 壳体301由树脂(在该实施例中为聚丙烯(PP))形成,并且如图7和8所示,包括设置在车体后部的基部311和从所述基部311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侧部312,313。基部311包括用于安装灯泡305的灯泡安装部316。基部311和侧部312,313分别固定到车体上。在该实施例中,被分别固定到车体上的固定部315a,315b位于所述基部311内(当安装在车体罩400上时位于内部)和所述侧部312,313的上部。如图6所示,用于安装灯泡305的灯泡安装部316位于基部311的中心。在该实施例中,壳体301的内部通过沉积的方式镜面加工并用作反射器。如图7所示,用于设置第二透镜303的第二透镜设置部317位于所述基部311的下侧。在该实施例中,壳体301包括分别位于基部311和侧部312,313上的固定部315a,315b,如图5中所示,并且将所述固定部315a,315b固定到车体罩400。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用于安装第一透镜302的第一透镜安装部
319位于所述壳体301的基部311和侧部312,313的外侧。
[0026] 第一透镜302由透明的树脂(在该实施例中为甲基丙烯酯基树脂(PMMA))形成。第一透镜302与壳体301的基部311和侧部312,313的外侧(当被安装到车体罩400上时的外侧)对齐,并且构成尾灯103的透镜表面325,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透镜302的上部302a相对于下部302b向外突出。与尾灯103的侧部103b,103c相对应的部分322,323被装配到形成在车体罩400的后部的两侧上的凹口
410(见图4)中。
[0027] 第二透镜303由透明的树脂(在该实施例中为甲基丙烯酯基树脂(PMMA))形成并且装配到壳体301的下部。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跨骑式车辆1000具有位于尾灯103的下侧的牌照板。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透镜303设置于尾灯103的下部,以用来自所述尾灯103的光照亮所述牌照板。
[0028] 遮光板304限制尾灯103的照射范围。尾灯103包括设置在尾灯103的灯泡305(光源)和闪光灯101之间的遮光板304。遮光板304由树脂(在该实施例中为聚酸酯(PC))形成,并且其表面通过铝沉积的方式镜面加工。遮光部304设置在第一透镜302内侧,并且更具体地,装配到第一透镜302的内表面上,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遮光板
304由从尾灯103的左右两侧部103b,103c开始连续地延伸的板状元件形成,并且用于允许灯泡305(光源)的光线穿过的开口341和切缝342(开口)形成在所述尾灯103的后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遮光板304包括与第一透镜302的基部321对应的基部
346以及与第一透镜302的侧部322,323分别对应的侧部347,348,并且开口341和切缝
342形成在适当的位置。
[0029] 遮光板304的侧部347,348在灯泡305(光源)和闪光灯101之间、在尾灯103的左右两侧部103b,103c上延伸。遮光板304的两个侧部347,348经由所述基部346连续。如图7和图8所示,遮光板304形成有允许来自灯泡305的光线通过的开口341和切缝342,其中所述开口341和切缝342形成在尾灯103被照亮的部位,例如尾灯103的后部。横梁
343设置用于适当地确保强度。
[0030] 如图7、图8所示,尾灯103包括彼此装配起来的壳体301、第一透镜302、第二透镜303和遮光板304,并且灯泡305被安装到壳体301的灯泡安装部316。接下来,如图3和图
4所示,尾灯103的主体部103a被安装到由位于所述跨骑式车辆1000后部上的车体罩400包围的安装部420,并且尾灯103的侧部103b,103c被安装到凹口410中,其中凹口410在所述车辆后部的两侧将所述车体罩400划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
[0031] 如图3所示,跨骑式车辆1000包括与尾灯103分开地设置在该车辆后部、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闪光灯101。在跨骑式车辆1000中,尾灯103从位于车辆后部上的主体部103a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向前延伸超过闪光灯101的后端,并且侧部103b,103c固定到车体上。因此,尾灯103不仅固定到车辆的后部,还固定到车辆的两个侧部,因此获得了较高的安装刚性。同样,遮光板304(遮光部)设置在尾灯103的灯泡305(见图6)和闪光灯101(见图3)之间。因此,尾灯103照射出的光线不会与来自闪光灯101的光线干涉,从而获得了闪光灯101的良好的可视性。在该实施例中,尾灯103的轮廓(第一透镜302的轮廓)在平面视图中整体上具有基本上为弓形的形状,从而外的施加能够被适当地释放,因而在车辆倾倒的情况下难以破损。
[0032] 在该实施例中,尾灯103的壳体301包括设置在车体后部的基部311和从所述基部311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的侧部312,313。所述基部311和侧部312,313被分别地固定到车体上,获得更高的安装强度。
[0033]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遮光板304设置在尾灯103的第一透镜302内侧。在该实施例中,遮光板304被装配到所述第一透镜302的内表面。在这种结构中,构成尾灯103的外观形状的第一透镜302被装配到所述内表面的所述遮光板304加强,并且从而难以破损。
[0034] 在该实施例中,遮光板304由从尾灯103的左右两侧部103b,103c开始连续地延伸的板状元件形成,并且用于允许灯泡305(光源)的光线穿过的开口341和342形成在所述尾灯103的后部。在这种结构中,遮光板304可以由单个元件构成,从而可以降低部件数并且因而减少组装的步骤数。
[0035] 也可将遮光板304装配到第一透镜302的内表面上使得遮光板304部分地支撑所述第一透镜302的内侧。在该实施例中,遮光板304在两侧部347,348由单个元件形成,并且具有沿第一透镜302的内表面延伸的弓形形状。因此,即使当构成遮光板304的所述板状元件薄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实现增强第一透镜302所需的强度。
[0036] 跨骑式车辆1000的车体罩400形成有凹口410,该凹口410在后部两侧将车体罩400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透镜302被装配到该凹口410中。在该结构中,提高了尾灯103的安装精度和安装刚性,并且车体罩400的凹口410的边缘可以被装配到所述第一透镜302的周缘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透镜302也被车体罩400保护,因此它难以破损。
[0037] 以上已经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作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修改
[0038] 尾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列举的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尾灯103的壳体301被固定到车体罩400上。然而,壳体301可以固定到车体框架200,如图10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壳体301的固定是通过将基部311和侧部312,313(见图8)中的一个固定到车体框架200的上侧,将基部311和侧部312,313中的另一个固定到车体框架200的下侧来实现的。更具体地,设在基部311上的固定部315a被固定到车体框架200的后部的下侧,并且设在侧部312,313上的固定部315b被固定到车体框架200的后部的上侧。在这种情况下,壳体301可以通过安装到所述车体框架200的支架牢固地安装到车体框架200。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将车体框架200的后部在上下方向上夹在基部311和侧部312,313之间,可以实现尾灯103的刚性的提高。
[0039] 例如,灯泡被例举为光源,但光源并不仅限于灯泡,并且具有发光功能的部件都可应用并且例如可以是诸如LED的发光元件。透镜、壳体和遮光板的具体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那样。例如,尽管遮光板例举为设置在尾灯的光源和闪光灯之间的遮光部,但遮光部必须简单地具有遮光功能,并且不一定需要由板状元件构成。例如,所述遮光部可以由待粘接在透镜内侧的密封件构成。还可以用不透明的涂层材料在透镜内侧涂覆用以遮光的部分。尽管在例举的结构中,凹口在所述跨骑式车辆后部的两个侧部上将车体罩划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并且尾灯的透镜被装配到所述凹口,但是也可以从车体罩上取消所述凹口并且尾灯的透镜不装配到所述凹口。
[0040] [附图标记]
[0041] 101: 闪光灯
[0042] 103: 尾灯
[0043] 103a: 主体部
[0044] 103b,103c:侧部
[0045] 120: 透镜
[0046] 121: 透镜表面
[0047] 124: 透镜边缘
[0048] 160: 罩
[0049] 161: 罩的外边缘
[0050] 180: 腿部
[0051] 200: 车体框架
[0052] 301: 壳体
[0053] 302: 第一透镜
[0054] 302a: 第一透镜的上部
[0055] 302b: 第一透镜的下部
[0056] 303: 第二透镜
[0057] 304: 遮光板(遮光部)
[0058] 305: 灯泡(光源)
[0059] 311: 壳体基部
[0060] 312,313: 壳体的侧部
[0061] 315a,315b:固定部
[0062] 316: 灯泡安装部
[0063] 317: 透镜设置部
[0064] 321: 第一透镜的基部
[0065] 322,323: 第一透镜的侧部
[0066] 325: 透镜表面
[0067] 341: 开口
[0068] 342: 切缝(开口)
[0069] 343: 横梁
[0070] 346: 遮光板的基部
[0071] 347,348:遮光板的侧部
[0072] 400: 车体罩
[0073] 420: 安装部
[0074] 501: 后轮
[0075] 502: 挡泥部件
[0076] 503: 基端部
[0077] 504: 反射板
[0078] 505: 牌照板安装部
[0079] 1000: 跨骑式车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