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以及设有该灯的摩托车

申请号 CN200710003264.2 申请日 2007-02-02 公开(公告)号 CN101012917A 公开(公告)日 2007-08-08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若松克光; 中村和男; 小泽利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灯,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和使灯体尺寸变大的情况下改善可视性和外观,还提供了设有该灯的摩托车。 尾灯 (灯)(43)包括 灯泡 (70)、 反射器 (71)和透镜(72),灯泡(70)作为 光源 ,来自灯泡(70)的光由反射器(71)以预定方向反射,所反射的光可以经过透镜(72)透射,其中通量 密度 在离灯泡(70)一段距离的设定点(a)附近根据离设定点(a)的距离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包括灯泡反射器和透镜,所述灯泡作为光源,所述反射 器使来自所述灯泡的光以预定方向反射,反射光可以经过所述透镜透射,
其中,单位时间内经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通量密度)在离所述灯 泡一段距离的设定点附近根据离所述设定点的距离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通量密度在所述设定点处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还包括设在所述透镜上与所述灯泡相对 的部分处的光屏蔽部分,以相对于其他部分的降低光透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其中,所述设定点设在两侧,所述光屏 蔽部分介于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其中,所述灯包括布置于车辆的车身后 端的尾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其中,所述设定点设在车辆宽度方向上 的两侧,所述光屏蔽部分介于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所述反射器和所述透镜中至少一 个实现使所述通量密度根据离所述设定点的距离而变化的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其中,所述反射器包括由凸出脊或凹形 脊组成的多个分开的反射表面,各个反射表面构造成使得位置靠近所述设 定点的所述反射表面比位置离所述设定点较远的所述反射表面的有效面积 更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其中,所述透镜包括由凸出脊或凹形脊 组成的多个分片光透射表面,各个光透射表面构造成使得位置靠近所述设 定点的所述光透射表面比位置离所述设定点较远的所述光透射表面有效面 积更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所述反射器与所述透镜相结合 实现使所述通量密度根据离所述设定点的距离而变化的构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其中,所述反射器形成有由凸出脊或 凹形脊组成的多个纵向或横向延伸的反射表面,所述透镜形成有由凸出脊 或凹形脊组成的多个横向或纵向延伸的光透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和所述 光透射表面的所述凸出脊或所述凹形脊构造成使得位置靠近所述设定点的 凸出脊或凹形脊相交部分比位置离所述设定点较远的凸出脊或凹形脊相交 部分面积更大。
12.一种摩托车,包括尾灯,所述尾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灯。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灯以及设有这种灯的摩托车,所述灯包括灯泡反射器和 透镜,来自灯泡的光由反射器沿预定方向反射,被反射的光可以经过透镜 透射到外部。

背景技术

在某些情况下,车辆(例如汽车、摩托车等)设有尾灯,在尾灯中, 出于在亮灯时提高车辆后部可视性以及改善外观的目的,将多个光源布置 在例如一个灯体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多个光源像传统尾灯中那样布置在一个灯体中时,可以实现可视性 和外观的改善,但是也带来了零件成本上升以及灯体尺寸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考虑到了传统的情况,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灯以及设有这种灯的 摩托车,这种灯可以在不引起成本上升并使灯体尺寸变大的情况下实现可 视性及外观的改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包括灯泡、反射器和透镜的灯,灯泡作为光 源,来自灯泡的光由反射器沿预定方向反射,经过反射的光可以穿过透镜 透射,其中,通量密度在远离灯泡的设定点附近根据离该设定点的距离而 变化。
[本发明的效果]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灯构造成使得来自灯泡的光的通量密度在离灯泡一 段距离的设定点附近根据离该设定点的距离而变化,所述离灯泡一段距离 的该设定点如同光源一样。因此,可以用例如一个灯泡获得光源看上去就 像存在于多个位置一样的、现有技术中不存在的外观,使得可以在不增加 成本和不使灯的尺寸变大的情况下实现可视性和外观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尾灯(灯)的摩托车的侧视 图。
图2是示出布置了尾灯的摩托车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布置了尾灯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尾灯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尾灯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尾灯外透镜被除去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尾灯截面的俯视图(沿图4中VII-VII线所取的剖视 图)。
图8是示出尾灯截面的侧视图(沿图4中VIII-VIII线所取的剖视 图)。
图9是示出尾灯截面的侧视图(沿图4中IX-IX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一种变形的尾灯的后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该变形的尾灯截面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尾灯的后视图。
图13是示出尾灯截面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尾灯的后视图。
图15是示出尾灯截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到图9是图示了设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灯的摩托车的视 图。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前、后、左、右表示以坐在车座上的状态 观看的前、后、左、右方。
在附图中,标号1表示摩托车的车身框架。车身框架1包括设在其前 端的头管2;从头管2向车车辆后方倾斜向下延伸的左右油箱轨3、3;与 左右油箱轨3、3的后端毗连向下延伸的左右后臂支架4、4;从左右油箱 轨3、3向车辆后方倾斜向上延伸的左右车座轨5、5;以及左右车座支柱 6、6,左右车座支柱连接在一起桥接左右车座轨5、5以及左右后臂支架 4、4的后部。
前叉7支撑在头管2上使得可以左右转向。前轮8由前叉7的下端以 轴颈方式支撑,转向手柄9安装到前叉7的上端。另外,前挡泥板14安装 到前叉7以覆盖前轮8的上部。
头灯15布置在前叉7上设在头管2前方,仪表设备16(包括速度仪 表、转速表等)布置在头灯15上方。
后臂10的前端经过枢轴10a可枢转地支撑在左右后臂支架4、4 上, 以能够垂直摆动。后轮11由后臂10的后端以轴颈方式支撑,后悬架(未 示出)布置在后臂10与后臂支架4之间。
燃料箱12安装在左右油箱轨3、3上,双人车座13在燃料箱12后方 安装在左右车座轨5、5上。后座乘客抓握的把手(glove bar)50布置在 车座13的后端。
冷4冲程发动机20安装在左右油箱轨3、3下方。发动机20构造成 使气缸体23、气缸盖24和端盖25叠在曲轴箱22上,在曲轴箱22中,曲 柄轴21水平地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曲柄轴21将通过螺栓连接到曲轴 箱22。
变速箱22a中容纳了变速器(未示出),变速箱22a一体形成于曲轴 箱22的后方。输出轴26布置在变速箱22a上,将发动机的转动通过变速 器引出,输出轴26通过链条26a对后轮11进行旋转驱动。
排气管27连接到气缸盖24的前壁,排气管27经过发动机20下方连 接到消声器28,消声器28布置在后轮11的横向右侧。进气管29连接到 气缸盖24的后壁,左右油箱轨3、3之间延伸的进气管29连接到空气净化 器(未示出)。另外,散热器30布置在发动机20的前上方,将发动机冷 却水维持在预定温度
左右油箱轨3、3的前端和散热器30的外侧由树脂制成的前盖40、40 覆盖。前盖40、40用作导气罩,将行进引入散热器30。
左右车座轨5、5和车座支柱6、6外侧由树脂制成的左右边盖38、38 覆盖。左右边盖38分为前边盖41和后边盖42。
左右后边盖42以覆盖车座13的左右侧下边缘13c之间的区域和车座 支柱6、并沿车辆纵向呈流线型的方式延伸。
覆盖后轮11上部的后挡泥板39布置在左右后边盖42的下方。后挡泥 板39包括前挡泥板部分39a和后挡泥板部分39b,前挡泥板部分39a以覆 盖左右车座支柱6、6下部的方式沿车辆纵向延伸,后挡泥板部分39b从 前挡泥板部分39a的后端向后下方倾斜延伸。
左右后边盖42、42的后端42a、42a延伸到车座13后边缘的后方。后 盖46布置在左右后端42a、42a之间,将这些后端42a连接在一起使之成 为基本上连续的表面。
尾灯43布置在由后盖46、左右后端42a、42a以及后挡泥板部分39b 所包围的开口中。另外,左右闪光灯44、44布置在尾灯43下方的后挡泥 板部分39b上。
从车辆后方看去,尾灯43基本上是椭圆形,其长轴沿车辆宽度方 向,大小可以延伸到左右后边盖42、42内边缘之间的整个宽度。
尾灯43包括作为光源的一个灯泡70、反射器71、内透镜72和外透 镜73,来自灯泡70的光由反射器71向车辆后方反射,从反射器71反射 的光可以经过内透镜72透射,外透镜73从车辆后方覆盖内透镜72。
内透镜72由红色树脂制成。外透镜73由无色树脂制成,只有外透镜 73暴露在外侧。
反射器71形成为使尾罩74由树脂制成。尾罩74包括反射器凹陷74a 和左右罩部分74c、74c,反射器凹陷74a的横截面(参见图7)基本上是 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向后开口的半圆形,左右罩部分74c、74c从反射器 凹陷74a的左右端向车辆前方延伸。
反射器71是通过用铬等方式在反射器凹陷74a的内表面上覆盖并形 成反射表面而形成的。插槽7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安装在反射器凹陷74a中 央,灯泡70安装到插槽75上,以可从后面拆卸。连接器75b通过电线 75a连接到插槽75。当骑手进行制动操作时,灯泡70点亮。
安装座74e、74e和74f、74f分别形成于左右罩部分74c、74c的前端 和后端,向前延伸的安装件74d、74d形成于反射器凹陷74a的左右边缘。 定位部分74g形成于罩部分74c后端的上边缘。
尾罩74如图3所示用下述结构安装到车身。具体地说,通过使定位 部分74g与后盖46的啮合凸起46c啮合、使左右安装74d、74d与横梁 5d啮合、使后挡泥板部分39b的凸起39d与左右后安装座74f、74f通过其 间的扣环53啮合、并用从下方插入的安装螺钉54、54将左右前安装座 74e、74e与后挡泥板部分39b一起夹持并固定到左右后边盖42、42,来安 装尾罩74,其中啮合凸起46c用于从车辆后方对定位部分74g进行定位, 横梁5d利用左右后边盖42、42的凸起42e、42e将左右车座轨5、5通过 其间的扣环47相互连接。
外周边啮合槽74h形成于尾罩74的外周边并沿着其延伸。内周边啮 合槽74i形成于反射器凹陷74a的开口的周边边缘上。
向后延伸的凸台部分74j、74j形成于反射器凹陷74a的左右端。另 外,带底圆筒形的安装座72a、72a和73a、73a形成于内透镜72和外透镜 73上,以与左右凸台部分74j、74j相反地向前凸出。
内透镜72和外透镜73以下述方式安装到尾罩74。具体地说,通过使 内透镜72的外周边72b啮合到内周边啮合槽74i、将外透镜73的外周边 73b在其间带有密封元件76的情况下啮合到外周边啮合槽74h、以及将左 右安装螺钉77、77从后方插入安装座72a、72a和73a、73a使之夹持并固 定到凸台部分74j、74j,来将透镜可拆卸地安装到尾罩74。
内透镜72的光屏蔽部分72c形成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以与 灯泡70相对。光屏蔽部分72c在垂直延伸的剖视图中看去大体是锯齿形, 并构造成透光率比内透镜72的其他部分低,以防来自灯泡70的光透射到 后面。因此,从车辆后方看去,灯泡70被光屏蔽部分72c遮盖而难以看 到。
如图6和图8所示,尾灯43构造成使得在离灯泡70一段距离处的左 右设定点a附近,来自灯泡70的光通量密度根据离左右设定点a的距离而 变化。具体地说,在设定点a处通量密度最大,且通量密度随着离设定点 a的距离而减小。左右设定点a设定在左右侧,其间插有光屏蔽部分72c。
具体地说,形成于反射器71上的反射表面和形成于内透镜72上的光 透射表面相结合,使通量密度根据离左右设定点a的距离而变化,具体结 构如下。
从车辆后方看去,反射器71形成有多个反射表面b1、b2、b3、b4, 它们限定了纵向(垂直)延伸的凸出脊。反射器71的反射表面b1、b2、 b3、b4构造成使得来自灯泡70的光向车辆后方反射,并构造成使得光向 车辆后方有效反射的有效面积在最接近设定点a的反射表面b1上最大,且 在b2、b3、b4上随着离该点的距离而逐渐减小。即,来自离设定点a最近 的反射表面b1的反射光的通量密度最大,而来自设定点a左右侧向外渐远 的各个反射表面b2、b3、b4的反射光通量密度逐渐减小。
内透镜72形成有多个光透射表面c1、c2、c3、c4,这些表面限定了 横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凸出脊。内透镜72的各个光透射表面 c1、c2、c3、c4构造成使得来自反射器71反射表面的光可以经其透射, 并构造成使得光有效透射的有效面积在最接近设定点a的光透射表面c1上 最大,且在c2、c3、c4上随着离该点的距离而逐渐减小。即,来自离设定 点a最近的光透射表面c1的透射光的通量密度最大,而来自向设定点a上 下侧渐远的各个光透射表面c2、c3、c4的透射光通量密度逐渐减小。
当反射器71的各个反射表面b1到b4以及内透镜72的各个光透射表 面c1、c2、c3、c4在纵向上重叠时,会形成具有不同面积的格子状相交部 分d1、d2、d3、...dn。对于各个相交部分d1、d2、d3、...dn,位置接近 设定点a的相交部分d1的面积大于位置离设定点a较远的相交部分 d2、...dn。具体地说,相交部分d1、d2、d3、...dn的面积随着其以设定 点a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向外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而逐渐减小。因 此,从车辆后方看去,形成了以左右设定点a、a为中心的基本为圆形的光 源e、e。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尾灯43构造成使得来自灯泡70的光向车辆后方 反射,使离灯泡70一段距离的左右设定点a处光通量最大,所以用一个灯 泡70即可获得如同存在以离灯泡70一段距离的左右设定点a为中心的光 源e、e一样的、现有技术中没有的外观,使得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和令尾灯 43尺寸变大的情况下实现可视性和外观的改善。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处与灯泡70相对地形 成了内透镜72中透光率低于其他部分的光屏蔽部分72c,所以灯泡70被 光屏蔽部分72c遮挡而在从车辆后方看去时难以看到,左右设定点a、a看 上去更像光源,使得可以用一个灯泡70获得双灯式的外观。
由于左右设定点a、a设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其间有光屏蔽部分 72c,所以可以更加确保获得如同双灯式的外观。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将形成于反射器71上的反射表面b1到b4以及形 成于内透镜72上的光透射表面c1到c4相结合来进行调节,使得设定点 a、a的通量密度最大,所以可以用简单结构来更加确保设定点a、a看上 去像是光源。
具体地说,反射器71上形成多个纵向延伸的反射表面b1、b2、b3、 b4,使靠近设定点a的反射表面b1的有效反射面积最大,而离设定点a较 远的反射表面b2、b3、b4的有效反射面积较小,内透镜72形成有横向延 伸的多个光透射表面c1、c2、c3、c4,靠近设定点a的光透射表面c1的有 效光透射面积最大,而离设定点a较远的光透射表面c2、c3、c4的有效光 透射面积较小,使得在各个反射表面b1到b4与各个光透射表面c1到c4 的相交部分d1、d2、d3、...dn中,位置接近设定点a的相交部分d1的有 效反射面积和有效光透射面积都最大,而位置离设定点a较远的相交部分 d2、...dn的有效反射面积和有效光透射面积都较小,从而可以得到以左右 设定点a、a为中心的光源e、e。
另外,虽然本发明是针对位置靠近设定点a的相交部分d1由有效反射 面积和有效光透射面积组成的有效面积大于位置离设定点a较远的相交部 分d2、...dn这样的情况来说明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考虑到了 各种改变。例如,也可以是位置靠近设定点的相交部分有效面积小于位于 设定点周边的相交部分,并使位于设定点周边之外的相交部分有效面积基 本上等于位置靠近设定点的相交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以设定点 为中心的环形光源,使得可以获得变化丰富的外观。
尽管根据本实施例,反射器71形成有包括纵向延伸凸出脊的反射表 面b1、b2、b3、b4,内透镜72形成有包括横向延伸凸出脊的光透射表面 c1、c2、c3、c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0和图1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在这种示例中,反射器71形 成有包括横向延伸凸出脊的反射表面b1′、b2′、b3′、b4′,内透镜72形成 有包括纵向延伸凸出脊的光透射表面c1′、c2′、c3′、c4′。在此情况下,产 生的效果与该实施例中基本一样。
此外,尽管本发明采用的结构中,由反射器71与内透镜72相结合对 通量密度进行调节,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由反射器71和 内透镜72中至少一项进行通量密度调节的结构。
图12和图1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尾灯的视图。第二实 施例是由单一的反射器71产生通量密度改变的一种结构示例。
如图12和图13所示,反射器71形成有限定了纵向延伸凸出脊的多个 纵向反射表面f1到f4以及限定了横向延伸凸出脊的多个横向反射表面g1 到g4,从而形成有效面积不同的相交部分h1、...hn。由纵向和横向反射 表面f1到f4、g1到g4分开的各个相交部分h1、...hn构造成使得位置与 离灯泡70一段距离的设定点a、a接近的相交部分h1面积大于位置离该点 较远的相交部分h2、...hn。
图14和图1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尾灯的视图。第三实 施例是由单一的内透镜72产生通量密度改变的一种结构示例。
如图14和图15所示,内透镜72形成有限定了纵向延伸凸出脊的多个 纵向光透射表面i1到i4以及限定了横向延伸凸出脊的多个横向光透射表 面j1到j4,从而形成有效面积不同的相交部分k1、...kn。由纵向和横向 光透射表面i1到i4、j1到j4分开的各个相交部分k1、...kn构造成使得位 置与离灯泡70一段距离的设定点a、a接近的相交部分k1面积大于位置离 该点较远的相交部分k2、...kn。由此,在反射器71和内透镜72中任一项 采用了可使通量密度改变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产生与上述实施例基本一 样的效果。
另外,尽管本实施例是针对反射器71的反射表面和内透镜72的光透 射表面包括凸出脊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是它们也可以包括凹形脊。
另外,尽管本实施例是针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摩托车尾灯的情况进行说 明的,但是本发明的灯可以应用于头灯,也可以应用于汽车中采用的照明 设备。
[专利文献1]JP-A-2004-193026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