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照明装置

申请号 CN200610004780.2 申请日 2006-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0465499C 公开(公告)日 2009-03-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野; 发明人 西本直弘;
摘要 在将侧部照亮的 自行车 用照明装置中,其尽可能对侧部的照亮 位置 不加限定,而且能区别侧部的光和前部的光。前大灯(14)设有外侧壳体部件(20)、透镜部件(22)、内侧壳体部件(24)、发光部(26)、反射部件(28)和光 泄漏 部(30)。外侧壳体部件能固定在上述自行车上,具有形成在内部的收容空间(40),配置在 正面 的第1开口(42)和配置在侧面的第2开口(43)。透镜部件具有透光性, 覆盖 第1开口。内侧壳体部件是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外侧壳体部件的收容空间中、具有透光性,从内侧覆盖第2开口。发光部配置在内侧壳体部件内部。反射部件配置在内侧壳体部件内部、使发光部的光向透镜部件反射的。光泄漏部能使发光部射出的光向内侧壳体部件泄漏。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外侧壳体部件,能固定在上述自行车上,具有:形成在内部的收 容空间、配设在正面的第1开口和配置在侧面的第2开口;
具有透光性的透镜部件,覆盖上述第1开口;
具有透光性的内侧壳体部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外侧壳体部 件的上述收容空间中,并从内侧覆盖上述第2开口;
发光部,配置在上述内侧壳体部件内部;
反射部件,配置在上述内侧壳体部件内部,并使上述发光部的光 向上述透镜部件反射;
泄漏部,设置在上述透镜部件和/或上述反射部件上,能使从上 述发光部射出的光向上述内侧壳体部件泄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泄 漏部设置在上述透镜部件上、具有与上述内侧壳体部件邻接并对置的 对置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内侧壳体部件具有沿着上述外侧壳体部件的内壁而配置成环状的环 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 侧壳体部件具有设置在上述环状部上并与上述第2开口连通的环状槽;
上述外侧壳体部件具有与上述环状槽连通的排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内侧壳体部件的覆盖上述第2开口的部分实质上突出成与上述外侧 壳体部件的外侧面呈同一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第2开口形成在上述外侧壳体部件侧面的对置着的2个部位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 水部形成在将上述外侧壳体部件安装在自行车上之后,处于最下方的 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 水部具有:从上述外侧壳体部件连通到外部的排水孔、和形成在上述 排水孔周围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发光部具有:
配置在上述外侧壳体部件内部的电灯泡
用于将上述电灯泡安装在上述外侧壳体部件上的电灯泡支持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自行 车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的车架上安装着前大灯或尾灯等照明装置.在自行车的 前大灯中,作为以前的照明装置,已知的是在照射前方的同时,光向 侧方漏出而将照明装置的侧部照亮的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以前的照明装置是能固定在自行车上,设有:在前部和前部的两 侧部开口的壳体部件、覆盖开口的透镜部件、配置在壳体部件内部的 电灯泡和使电灯泡的光向透镜部件反射的反射部件.
由于以前的照明装置是将壳体部件的前部和它的两侧部开口,因 而电灯泡的光能照射到壳体部件前方的同时,光还能漏出到侧部,将 侧部照亮.这样,由于将壳体部件的侧部照亮时,在夜间从侧方也能 认识自行车的存在,因而提高了夜间的安全性.
【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专利第1116122号公报
在上述以前的结构中,由于将壳体部件的前部和前部的两侧部开 口,用透镜部件覆盖该开口,因而将侧部照亮的位置只是前部。因此, 侧部的明亮位置局限于前部.而且,由于向前方照射的光仍然漏出, 因而漏出的光和照射到前方的光混成一,不能区别前部和侧部.
而且,由于这样的自行车用前大灯是在户外使用的,因而在壳体 部件上设置开口时,即使用盖部件将开口封住,也还有液体从盖部件 和开口之间的间隙浸入到壳体部件内部的情况.在液体浸入到壳体部 件内部的以前的照明装置中,液体容易残留在壳体部件内部.一旦液 体残留在壳体部件中,就有由液体的残留而发生内部零件的腐蚀或使 绝缘不良等问题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侧部照亮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其尽 可能不限定侧部照亮的位置,而且能区别侧部的光和前部的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开口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即 使液体浸入到壳体部件中,也尽可能不残留.
申请的第1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安装在自行车上的 照明装置,其设有:外侧壳体部件、透镜部件、内侧壳体部件、发光 部、反射部件和光泄漏部.外侧壳体部件能固定在自行车上,是具有 形成在内部的收容空间、配置在正面的第1开口和配置在侧面的第2 开口的部件.透镜部件是覆盖上述第1开口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内 侧壳体部件是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外侧壳体部件的收容空间中、且从内 侧覆盖上述第2开口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发光部是配置在内侧壳体 部件内部的部件.反射部件是配置在内侧壳体部件内部、且使上述发 光部的光向透镜部件反射的部件.光泄漏部是能使发光部射出的光向 内侧壳体部件泄漏的部件.
在该照明装置中,在将照明装置向前方或后方配置时,从发光部 射出的光由反射部件向覆盖着设置在正面的第1开口的透镜部件反 射,照射自行车的前方或后方。而且,从发光部射出的一部分光通过 光泄漏部而向内侧壳体部件泄漏,将覆盖着设置在外侧壳体部件侧面 的第2开口的内侧盖部件照亮.这里,由于设置着光泄漏部,使从发 光部射出的光向覆盖着配置在侧面的第2开口的、具有透光性的内侧 壳体部件泄漏,因而能将第2开口设置在任意的位置上。这样,对侧 部的照亮的位置不加限定,而且能区别侧部的光和前部的光。
第2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 中,光泄漏部设置在透镜部件上且具有与内侧壳体部件邻接并对置的 对置部.在这种场合下,由于能利用将由反射部件反射的光加以集中 的透镜部件而构成光泄漏部,因而即使光从光泄漏部泄漏,也很难减 少从透镜部件照射的光量,即使将侧面照亮,也很难使照射正面的照 度变暗.
第3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 的装置中,内侧壳体部件具有沿着外侧壳体部件的内壁而配置成环状 的环状部.在这种场合下,由于不仅用内侧壳体部件将第2开口的一 部分覆盖,而且还设置了沿着外侧壳体部件内壁的环状部,因而即使 液体从内侧壳体部件和第2开口之间的间隙浸入,也很难使进入的液 体进入到内侧壳体部件的内部。
第4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 中,内侧壳体部件设置在环状部上、具有与第2开口连通的环状槽; 外侧壳体部件具有与环状槽连通的排部.在这种场合下,即使液体 从第2开口和内侧壳体部件之间的间隙浸入,也能经过设置在环状部 上的环状槽而将液体容易地集中到外侧壳体部件的排水部中.因此, 即使液体浸入,也很难残留在装置内部,很难发生腐蚀或绝缘不良等 问题.
第5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1~第4技术方案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内侧壳体部件的覆盖第2开口的部分实质上突 出成与外侧壳体部件的外侧面呈同一面.在这种场合下,由于在覆盖 第2开口的部分上,内侧壳体部件和外侧壳体部件是构成同一面,因 而这种结构设计方面也是较好的,而且由于没有形成阶差部,因而异 物很难附着在第2开口的缘上.
第6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1~第5技术方案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装置中,第2开口形成在外侧壳体部件侧面的对置着的 2个部位上.在这种场合下,由于将第2开口形成在对置着的2个侧 面上,因而能容易地从左右看到自行车。
第7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4~第6技术方案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装置中,排水部形成在将外侧壳体部件安装在自行车上 之后,处于最下方的位置上.在这种场合下,容易借助重将液体集 中到排水部中.
第8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7技术方案所述的装置 中,排水部具有:从外侧壳体部件连通到外部的排水孔、和形成在排 水孔周围的凹部.在这种场合下,容易将液体集中到凹部,能高效地 将集中到排水部的液体排出到外部.
第9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是在第1~第8技术方案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装置中,发光部具有:配置在外侧壳体部件的内部的电 灯泡、和用于将电灯泡安装在上述外侧壳体部件上的电灯泡支持部。 在这种场合下,由于将电灯泡用作光源,因而光量较多.
根据本发明,设有光泄漏部,使从发光部射出的光朝覆盖配置在 侧面的第2开口的具有透光性的内侧壳体部件泄漏,所以可将第2开 口设在任意的位置上.因此,对侧部的照明位置不必限定,而可将侧 部的光与前部的光区别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发明,在内侧壳体部件上沿着外侧壳体部件的 内壁设置环状部,在环状部上设置环状槽,并且在外侧壳体部件上设 置连通环状槽的排水部,所以即使液体从第2开口与内侧壳体部件之 间的间隙浸入,也会经由设在环状部上的环状槽使液体容易地集中到 外侧壳体部件的排水部中.因此,即使液体浸入,也很难残留在装置 内部,很难产生腐食和绝缘不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为自行车用照明装置的前大灯的 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前大灯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前大灯的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前大灯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与图4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采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1设有:具有前叉 102a的车架102、车把104、由链条或脚踏板等构成的驱动部105、 有轮辐99的前轮(车轮)106和后轮107.发电轮毂10组装在该自行 车101的前轮106上,将发出的电借助电线13而供给带有光传感器 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前大灯14中.
前大灯14安装在自行车101的前叉102a上,譬如安装在熔结固 定的灯具支撑102b上.如图2~4所示,前大灯14设有:能固定到 灯具支撑102b上的外侧壳体部件20、安装在外侧壳体部件20上的透 镜部件22、配置在外侧壳体部件20内侧的内侧壳体部件24,配置在 外侧壳体部件20内部且具有作为光源的电灯泡60的发光部26,使发 光部26的光向透镜部件22反射的反射部件28、使从发光部26射出 的光向内侧壳体部件24泄漏的光泄漏部30.
如图2和图3所示,外侧壳体部件20具有能固定在灯具支撑102b 上的托架32和固定在托架32上的壳体主体34.托架32是将金属板 材折弯而形成的,具有譬如用铆钉36(图2)固定在壳体主体34底面 上的固定部32a、和从固定部32a开始折弯的臂部32b,如图1所示, 臂部32a的前端用螺纹螺母38固定在灯具支撑102b的前端.
壳体主体34是譬如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聚苯乙 烯类的合成树脂制造的部件,如图2~图5所示,壳体主体34具有: 主体部40、形成在主体部40内部的收容空间41、配置在主体部40 正面的第1开口42、配置在主体部40侧面的第2开口43.主体部40 具有第1壳体部分40a和第2壳体部分40b,所述第1壳体部分40a 在内部配置着包含根据光传感器或光传感器的输出而将电灯泡60的 开关电路等的控制电路44;所述第2壳体部分40b用于收容发光部26 等部件.第1壳体部分40a作成大致呈椭圆形的横长形状.第2壳体 部分40b是从第1壳体部分40a开始,急剧地向前方扩大而形成碗状, 而且与电灯泡60的光轴垂直相交的断面大致形成为圆形.
主体部40厚度大致均匀地形成,在收容空间41中,形成下述的 第1和第2空间41a,41b.在主体部40的底部上,形成有3个呈台 阶状形成的阶差部40c,40d,40e.阶差部40c配置在第1壳体部分 40a的后部,以比其他部分凹下的方式形成.阶差部40c上,形成有 用于将光导入到光传感器(未图示)的采光窗40f.采光窗40f被透明 的圆形密封部件49封住.阶差部40d配置在第1壳体部分40a的前 部,以比其他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在阶差部40d上,由铆钉36固 定着托架32的固定部32a.阶差部40e配置在第2壳体部分40b上, 在安装到自行车101上时处于最下部的位置上以比其他部分突出的方 式形成.阶差部40e上,形成有用于将浸入到内部的液体排出的排水 部45.排水部45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形成在后部的配线插通孔45a和 形成在前部的狭缝状的排水孔45b.排水孔45b为了将集中到排水部 45中的液体排出到前大灯14的外部而形成.
形成在主体部40内部的收容空间41由构成发光部26的具有遮 光性的分划部件(电灯泡支承部的一个例子)62,在第1壳体部分40a 与第2壳体部分40b的交界附近分划成第1空间41a和第2空间41b 这2个空间.
第1开口42是形成在第2壳体部分40b正面上的大致圆形的开 口,位于前大灯14的前面。在该第1开口42上安装着透镜部件22. 第2开口43是配置在第2壳体部分40b两侧面上的左右1对开口. 第2开口43是为了在前大灯14的侧部设置明亮的部分,在夜间从侧 方也能认识自行车101的存在,使夜间的安全性提高而设置的.各个 第2开口43是2个波峰相连的大致呈W字形状.内侧壳体部件24从 内侧将该第2开口43堵塞.
透镜部件22由譬如透明的丙烯树脂或聚酸酯等具有透光性的 合成树脂制成的,是以覆盖第1开口42方式形成的圆形盘状的部件. 另外透镜部件22只要有透光性就可以,也可以不透明并带有色彩。 壳体主体34的透镜部件22在内侧面上具有构成光泄漏部30的筒状 对置部46.对置部46与内侧壳体部件24的圆形前端部对置地配置, 且比透镜部件22的外径小地形成,以便与外侧壳体部件20的壳体主 体的第1开口42的内侧面相接触.透镜部件22由螺纹件固定在外侧 壳体部件20的前面.
另外,如图5所示,在透镜部件22的一部分外周面上,形成有 与外侧壳体部件20的内周面卡止的卡止凹部22a,在与卡止凹部22a 隔开大致150度的位置上,朝径向突出地形成有螺纹件贯通的螺纹紧 固突起22b.在外侧壳体部件2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卡止凹部卡止 的卡止突起(未图示),而且,在与卡止突起隔开大致150度的位置上, 形成有旋合螺纹件的螺纹孔突起(未图示).
内侧壳体部件24由譬如透明的丙烯树脂或聚碳酸酯等具有透光 性的合成树脂制造的,是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外侧壳体部件20的收容 空间41中,从内侧覆盖第2开口43的部件.内侧壳体部件24只要 具有透光性就可以,也可以不透明并带有彩色.内侧壳体部件24由 螺纹紧固在外侧壳体部件20上的透镜部件22按压而固定在外侧壳体 部件20上.内侧壳体部件24如图4和图5所示,设有:配置在第2 壳体部分40b内部的第2空间41b中的环状部50;设置在环状部50 后部的环状槽52;能覆盖1对第2开口43,并突出成与第2开口43 同样的形状地形成在环状部50的外侧面上的1对盖部54(参照图2, 图3,图5);将环状部50和环状槽52连通地形成的切口部56(参照 图5)和连接切口部56前端的连结部58.
环状部50沿着主体部40的第2壳体部分40b内壁而形成大致环 状.环状部50的大直径的前端部50a与透镜部件22的对置部46(泄 漏部30)对置地配置。这样,就能借助从对置部46泄漏的光将环状部 50照亮.
环状槽52与第2开口43连通地设置.环状槽52是为了将从盖 部54和第2开口43之间的间隙浸入的液体导入到排水部45中而形 成的.环状槽52设有:在环状部50的后端部,截面作成椭圆形的槽 部52a;在槽部52a的后端,与内壁相接触地配置在第1壳体部分40a 中的椭圆形的凸缘部52b.槽部52a是为了将内侧壳体部件24固定在 外侧壳体部件20上,并为了使导入到槽部52a中的液体不漏向后方 而设置的.
盖部54以实质上与外侧壳体部件20的外侧面成一个面地突出而 形成.盖部54突出成沿着第2开口43的缘部的大致呈W字形状.环 状槽52的槽部52a延伸到盖部54的后缘部分.因此,槽部52a的前 后方向长度在盖部54的中央部的凹下部分中最长,在突出的两端部 分中最短.
切口部56具有沿着阶差部40e的内壁而形成的壁部56a.连结部 58连结着壁部56a.在壁部56a之间收容着预备的电灯泡63.由于设 有这样的切口部56和壁部56a,因而被导引到环状槽52中的液体很 难浸入到切口部56内.连结部58是与阶差部40e的内壁相接触地配 置.
发光部26设有:配置在外侧壳体部件20内部的作为光源的电灯 泡60、和用于将电灯泡60安装在外侧壳体部件22上的分划部件62. 电灯泡60螺纹拧入而固定在分划部件62上。
在分划部件62上设有未图示的2个连接端子,其与电灯泡60的 灯头部分的侧部和后端部电接触.分划部件62是譬如用浸透玻璃纤 维的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造的,设有:配置着连接端子的筒状托 架部62a;与托架部62a的后部形成一体的方筒形状的保持筒部62b, 形成在保持筒部62b后部的椭圆形的凸缘部62c.凸缘部62c螺纹紧 固在外侧壳体部件20的主体部40的第1壳体部分40a上.反射部件 28的后端面与保持筒部62b的前端面相接触.如上所述,该分划部件 62具有作为电灯泡支持部的机能,而且还是分划第1空间41a和第2 空间41b的部件.其中,第2空间41b的反射部件28的外侧的空间 在电灯泡60点亮时,由光泄漏部30泄漏的光照亮.但是,第1空间 41a由分划部件62遮光而没被照亮.因此,即使将前大灯14的侧部 照亮,也很难使收容在第1空间41a中的光传感器错误地动作.
反射部件28是譬如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聚苯乙 烯类合成树脂制造的部件,设有:前表面具有非球面的反射面65a的 反射部65;与反射部65的后端部形成一体的筒状安装部67.该反射 面65a具有被膜,它是譬如将铝蒸到前表面而形成的.安装部67 与分划部件62的托架部62a空开间隙地形成筒状.该安装部67的内 侧面也用蒸镀工艺形成铝被膜.反射部件28将反射部65的前部嵌合 而且按压到透镜部件22的内周面上,使安装部67的后表面与分划部 件62的保持筒部62b的前表面相接触.因此,反射部件28与内侧壳 体部件24同样地,通过将透镜部件22螺纹紧固在外侧壳体部件20 上,借助分划部件62而固定在外侧壳体部件20上.
如上所述,光泄漏部30具有透镜部件22的对置部46.光泄漏部 30是将照射到透镜部件22上的光中,通过透镜部件22而朝周向扩散 的光向内侧壳体部件24泄漏.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前大灯14中,当自行车101行进,安装在前 轮106上的发电轮毂10发电时,根据由光传感器检测的光量,对电 灯泡60进行开关控制.当将电灯泡60打开时,从电灯泡60射出的 光借助反射部件28的反射部65而朝覆盖着设置在正面的第1开口42 的透镜部件22反射,通过透镜部件22而照射自行车101的前方.而 且,从电灯泡60射出的一部分光通过透镜部件22而朝向光泄漏部30, 从光泄漏部30向内侧壳体部件24泄漏,将内侧壳体部件24照亮. 因此,将设置在外侧壳体部件20侧面的第2开口43照亮,从而将前 大灯14的侧部照亮.
这里,由于设置光泄漏部30,使电灯泡60射出的光朝覆盖着配 置在侧面的第2开口43的内侧壳体部件24泄漏,因而可将第2开口 43设置在任意位置上.因此,前大灯14侧部的照亮位置没有特别的 限定,而且能区别侧部的光和前部的光.
由于在内侧壳体部件24上设置了环状部50和环状槽52,因而即 使液体从第2开口43和盖部54之间的间隙浸入,也能容易地使液体 经过设置在环状部50上的环状槽52而集中到外侧壳体部件20的排 水部45中。因此,即使液体浸入,也很难残留在前大灯14的内部, 很难发生腐蚀或绝缘不良等问题.
〈其他实施方式〉
(a)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自行车用的前大灯为例对本发明 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自行车用的尾灯.
(b)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光传感器使其开关的前大灯为 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适合使用本发明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并不 局限于此,本发明能适用于所有的自行车用照明装置.譬如,还能适 用于与轮圈发电机形成一体的前大灯,而且还能适用于用配线与发电 机连接的单独的前大灯.
(c)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排水部45上形成排水孔45b,但 也可以如图6所示,排水部145设有:从外侧壳体部件与外部连通的 排水孔145b、和在排水孔145b周围形成的凹部145c.这时,容易将 液体集中到凹部145c中,能高效地将集中到排水部145中的液体排 出到外部.
(d)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设置在透镜部件22上的对置部46 构成光泄漏部30,但只要光泄漏部30能使发光部26的光泄漏到内侧 壳体部件中,不管形式如何均可.譬如,可以将反射部件28形成为 透明,而且在它的安装部67的内周面上不形成铝被膜,将其作成光 泄漏部,使光从安装部67和分划部件62的托架部62a之间的间隙朝 内侧壳体部件24泄漏.而且,也可以由安装部67和对置部46这2 个部件构成光泄漏部.此外,还可以在反射部件22的反射部65的一 部分上不形成铝被膜,构成光泄漏部.
(e)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电灯泡作为发光部的光源, 但光源就并不局限于电灯泡,只要是发光的不管形式如何均可.譬如, 光源可以是LED或荧光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