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

申请号 CN200610107470.3 申请日 2006-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0516635C 公开(公告)日 2009-07-2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向后智; 大桥速人;
摘要 在使用聚光灯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不增加 光源 即可扩大发光范围,提高目视性。前照灯(1)在外透镜(4)的后方配置聚光灯(15),从其侧面朝前方设置导光体(12),沿前照灯(1)的底部使导光体(12)的前面发光。在聚光灯(15)的侧面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朝上方延伸、构成隔离延伸部(20)的第1和第2 反射器 (17)和(18),将两反射器间形成为从聚光灯(15)朝周围引导光的导光路(27)。使第1反射器(17)的周围比第2反射器(18)更大一些地伸出,形成为镶边发光部(17a),使其由导光路(27)的光以镶边状发光。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具有壳体、收容于该壳体内的聚光灯、 及覆盖壳体开口部的外透镜,对着车身盖的开口部地配置外透镜,其 特征在于:
设置从上述聚光灯离开地延伸的隔离延伸部,同时,
该隔离延伸部具有由第1反射器和第2反射器形成的导光路,该 第1反射器位于上述聚光灯后方,朝前方反射光,该第2反射器覆盖 该第1反射器的前方一部分,朝后方反射光;
在上述隔离延伸部从上述聚光灯离开的位置设置隔离发光部,该 隔离发光部利用由上述导光路从上述聚光灯引导的光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 离发光部从上述第1反射器的未被第2反射器覆盖的部分朝前方反射 被引导至上述导光路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 离发光部沿上述隔离延伸部的周缘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按镶边状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1和第2反射器的大小相互不同,当从正面观看时,上述第2反射器 重叠于上述第1反射器,同时,上述第1反射器的周围从上述第2反 射器的周围伸出,由该伸出部分构成上述镶边状的发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2反射器是使上述导光路的光部分地透射的半透射性的,整体进行面 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照明装置为设于覆盖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的车身盖的前照灯,上 述隔离延伸部沿上述车身盖的侧面形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聚光灯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不增加光源即 可提高目视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由凸透镜使光源的光聚光后进行照明的聚光灯为公知技术。然而, 虽然聚光灯的光增强,但发光面积减小,所以,为了提高目视性,附 设了导光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可使聚光灯的光的一部分朝后方退让,使退让了的光从配 置到聚光灯后方的反射器朝前方反射,从而增大发光面积(参照专利 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8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88805号公报
上述已有技术例都从聚光灯朝其周围连续地扩大发光面积,但由 此提高目视性的效果仅是与发光面积成比例,在仅是扩大发光面积的 场合,周缘部的光量逐渐减少,目视性下降,所以,如仅是依存于发 光面积,则在目视性提高的观点中自身存在制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的目的不是仅扩大发光面积,而是通过使从 聚光灯离开的周边部局部发光而形成与聚光灯不连续的发光部的设计 处理,扩大发光范围,进一步增大目视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1项发明具有 壳体、收容于该壳体内的聚光灯、及覆盖壳体开口部的外透镜,对着 车身盖的开口部地配置外透镜,其特征在于:
设置从上述聚光灯离开地延伸的隔离延伸部,同时,该隔离延伸 部具有由第1反射器和第2反射器形成的导光路,该第1反射器位于 上述聚光灯后方,朝前方反射光,该第2反射器覆盖该第1反射器的 前方一部分,朝后方反射光;
在上述隔离延伸部从上述聚光灯离开的位置设置隔离发光部,该 隔离发光部利用由上述导光路从上述聚光灯引导的光发光。
第2项发明在上述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隔 离发光部从上述第1反射器的未由第2反射器覆盖的部分朝前方反射 被引导至上述导光路的光。
第3项发明在上述第2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隔 离发光部沿上述隔离延伸部的周缘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按镶边状发光。
第4项发明在上述第3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第 1和第2反射器的大小相互不同,当从正面观看时,上述第2反射器 重叠于上述第1反射器,同时,上述第1反射器的周围从上述第2反 射器的周围伸出,由该伸出部分构成上述镶边状的发光部。
第5项发明在上述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第 2反射器为部分地使上述导光路的光透射的半透射性的,整体进行面 发光。
第6项发明在上述第1或第5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 上述照明装置为设于覆盖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的车身盖的前照灯, 上述隔离延伸部沿上述车身盖的侧面形成。
按照第1项发明,设置从聚光灯离开地延伸的隔离延伸部,在该 隔离延伸部设置具有由第1反射器和第2反射器形成的导光路,该第 1反射器位于聚光灯后方,朝前方反射光,该第2反射器覆盖该第1 反射器的前方一部分,朝后方反射光;可形成隔离发光部,该隔离发 光部利用由该导光路从聚光灯引导的光在从聚光灯离开的位置发光。 为此,可使发光范围扩大到从聚光灯离开的位置,此外,还获得聚光 灯和隔离发光部的设计自由度,这样,不仅增大发光面积,而且可增 大目视性。另外,可由简单的构造廉价地形成导光路,此外,利用聚 光灯的光发光,所以,可不增加光源。
按照第2项发明,隔离发光部从第1反射器的未由第2反射器覆 盖的部分朝前方反射被引导至导光路的光,所以容易形成隔离发光部。
按照第3项发明,对隔离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镶边地设置隔 离发光部,所以,可提高设计效果。
按照第4项发明,使第1和第2反射器的大小相互不同,将第2 反射器重叠于第1反射器,同时,当从正面观看时,第1反射器的周 围从第2反射器的周围伸出,所以,可由该伸出部分容易地形成镶边 状的发光部。
按照第5项发明,第2反射器形成部分地使导光路的光透射的半 透射性,所以,使全体进行面发光,因此,可同时提高设计性和目视 性。
按照第6项发明,照明装置为设在覆盖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的 车身盖的前照灯,沿车身盖的侧面形成隔离延伸部,所以,利用车身 盖的侧面可充分大而且自由地形成隔离延伸部,所以,可提高外观设 计的自由度和目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搭载于上述车辆的前照灯的透视图。
图3为上述前照灯的正面图。
图4为图3的4-4线截面图。
图5为图3的5-5线截面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与图5同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一实施形式。图1为示出实施例的机动二轮 车用前照灯1的透视图。该前照灯1嵌合到形成于上整流罩2前面的 前照灯安装孔3内,由透明的作为盖透镜的外透镜4覆盖前面,在其 内侧侧部设置聚光灯型的近光束灯5,在中央配置远光束灯6,该上整 流罩2作为车身盖的一部分覆盖车辆前端部。
后述的隔离延伸部20为作为前照灯1的一部分从近光束灯5朝斜 上方延伸的部分,该隔离延伸部20沿上整流罩2的侧面2a形成得较 大,特别是形成为斜上地朝后方突出的大致锐三角形,从而遍及侧 面整体地形成。另外,隔离延伸部20的上端位置比中央部的远光束灯 6的位置高得多,约高出一倍左右。然而,该高度、大小及形状为任 意(参照图1)。
图2为单独示出前照灯1的灯体的与图1同样的透视图。前照灯 1的外形由壳体7和覆盖其前面开口部的外透镜4构成,由形成壳体7 的上下部分的装饰盖8、9在外透镜4进行覆盖。装饰盖8、9具有防 止光泄漏的功能。
该图的外透镜4省略了从中央到车身左侧部分,收容远光束灯6 的远光束室10的侧面立壁11由滚花加工等构成漫反射面。
在远光束室10的底部设置导光体12。导光体12为由公知的导光 树脂构成的成形体,连续一体地延伸到左右的近光束灯5的底部。在 导光体12的作为前侧端面的射出面13形成绉纹。射出面13的下部成 为铬的镶边部14。
近光束灯5具有聚光灯15、围住其周围的外观设计盖16、从其上 部16a进一步朝斜上方构成大致三角形地延伸的第2反射器18、及可 形成其镶边地观察到的镶边发光部17a。
这些第2反射器18和发光部17a从聚光灯15离开地构成朝其周 围延伸的隔离延伸部20。
外观设计盖16为聚光灯15熄灭时可透过外透镜4看到的外观设 计部分,连续一体地设置上部16a和下部16b。上部16a覆盖聚光灯 15的周围上方侧直到第2反射器18的下部近旁,在其前面形成粗绉 纹。
下部16b为从聚光灯15覆盖到侧面立壁11的覆盖构件,由没有 绉纹的强调线19(仅用符号指示一部分)和其它具有绉纹的部分构成。
下部16b中的聚光灯15周围部分在按大致弯月状覆盖聚光灯15 下侧的环形部16c也形成粗绉纹。另外,在侧面立壁11的端面和下部 16b的上部,由符号16d示出的部分的上方没有绉纹。第2反射器18 的前面侧实施镀层等适当外观设计。这些绉纹模样等成为当熄灭时可 透过外透镜4看到的设计部分。
图3为前照灯1的正面视图。前照灯1呈大致V字状,在中央部 横置地配置光源,该光源包括公知的多反射器式远光束灯6和处于其 左右的一对近光束灯5共3个灯。在左右两侧成对地设置外开状朝斜 上方突出的隔离延伸部20。在各光源的下方朝前照灯1的底部左右全 长设置导光体12。
图4为图3的4-4线截面图。聚光灯15为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壳 21、设于其内部后端部中央的光源22、设于其后方的凹面状外壳内反 射器23、及设于前面侧的凸透镜24的光源单元,将来自光源22和反 射器23的反射光会聚到凸透镜24,沿照射轴C朝前方(箭头所示方 向)射出聚焦光束光线。
在聚光灯15的外部的后方位置朝上方延伸地设置第1反射器17, 在其前方具有间隔地相向配置第2反射器18,对第1反射器17的前 方进行遮光。但是,如后述那样,第2反射器18形成得比第1反射器 17小一些,不覆盖第1反射器17的周围部分,将该部分作为镶边发 光部17a。
第2反射器18作为两面反射板形成,从外观设计盖16的上部16a 的上端部连续地朝上方延伸。
在外壳21侧部的不对朝前方侧的照明产生影响的部分,在外观设 计盖16的上部16a近旁的、处于后方的位置设置窗孔25,从该处射 到外部的光由上部16a、第2反射器18的后面、及第1反射器17的 前面反射。
从上部16a和第2反射器18射往第1反射器17的光在该处再次 反射,射往前方的第2反射器18。然而,第2反射器18为两面发光 类型,所以,再次朝第1反射器17反射。通过反复进行该反射过程, 将光引导至作为第1反射器17周围部分的镶边发光部17a。即,第2 反射器18和第1反射器17的间隙构成朝向镶边发光部17a的导光路 27。
导光路27内的反射光射往第2反射器18的纵向和与其大致直交 的宽度方向(参照图3)等随机的方向,图4中用点划线所示光在宽 度方向到达镶边发光部17a,从该处透射。
用于使该镶边发光部17a发光的光不是为了照射聚光灯15的前 方,而是在前方照射中称作剩余的部分。
第2反射器18以相对第1反射器17的遮光为主要目的,但可如 后述那样使其形状、材料等自由变化。
在聚光灯15的前侧设有大致呈L字状截面的导光体12,上下部 12a上端部从设于外壳21底部的窗孔26朝内部突出,从该处聚光, 通过大致平地朝前方延伸的导光体12的主体部,将光引导至作为其 前端面的射出面13。
射出面13对着外透镜4内侧,在该处发光,在前照灯1的底部按 其左右全长形成线状的发光部。导光体12的上面和上下部28的前面 侧方由下部16b覆盖。另外,外透镜4的下面侧由装饰盖9覆盖,防 止光的漏出。
图5为图3的5-5线截面,第2反射器18构成朝前方以凸形弯曲 的曲面,朝第1反射器17反射光。第1反射器17构成朝后方凸的凹 曲面,其前面被进行多刀切削,形成漫反射。第2反射器18和第1 反射器17的正面看形状构成大致相似形,分别构成朝斜上方按锐角状 细长地突出的大致三角形(参照图1~3)。
第2反射器18虽然朝第1反射器17的前方重叠,但由于形成得 稍小,所以,在其周围与第1反射器17的端部间存在成为上述尺寸d 的间隙28,在该间隙28,第1反射器17的端部从第2反射器18的周 围按镶边状伸出,成为镶边发光部17a。
经由导光路27到间隙28的光通过该间隙28射向外透镜4,朝前 照灯1的前方射出。因此,当从前方等看到前照灯1时,镶边发光部 17a如由图中的网线示出的部分那样,使第1反射器17的周围明亮地 发光,形成镶边,而且使外透镜4的周围29也同样明亮地发光,形成 镶边。另外,如图1所示那样,成为大致倒V字状的线状的发光部, 在从聚光灯15离开的位置将其围住地发光。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4所示那样,当使聚光灯15 点亮时,其一部分的光由第1反射器17和第2反射器18间的导光路 27引导,使镶边发光部17a发光。
同时,由导光体12朝其前端面的射出面13引导光,在前照灯1 的底部按线状使左右全长发光。
这样,前照灯1如图1所示那样,相对发光面积较窄的聚光灯15, 镶边发光部17a使朝其周围离开地设置的隔离延伸部20的周围发光, 形成镶边。同样,沿隔离延伸部20的外透镜4的周围部分也形成镶边。 此时,聚光灯15的周围由外观设计盖16遮光,而且隔离延伸部20 也由第2反射器18对重合于第1反射器17的部分遮光,所以,由于 作为非发光部的外观设计盖16的上部16a、第2反射器18存在其间, 镶边发光部17a构成与聚光灯15不连续的发光部,所以,可更明显地 看到该镶边发光部17a。
而且,在从聚光灯15离开的位置围住它的方式,在隔离延伸部 20的周围形成镶边,所以,在较宽范围发光,同时,可与聚光灯15 明显地区别。此外,由于该发光为线状,所以,成为较强的发光,而 且,构成大致倒V字状等崭新的光的外观设计表现。
为此,容易引起周围的人注意,目视性提高。另外,导光体12 在前照灯1的底部前面的线状发光也同样对提高目视性有贡献。结果, 即使为使用本来发光面积较窄的聚光灯15的前照灯1,也可充分地提 高目视性,而且,不增大光源即可容易地实现。
而且,镶边发光部17a通过组合大小不同的第1和第2反射器17 和18,从而形成伸出到第2反射器18周围的第1反射器17的周围部 分,而且,将第1和第2反射器17和18的间隙形成为导光路27,所 以,构造简单而且廉价。
另外,镶边发光部17a的形状可采用大致倒V字状和其它任意形 状,由镶边发光部17a形成的线状的宽度也宽窄自由,而且可自由地 设计直线状、曲线状、及更复杂的自由曲线状等,所以,光的外观设 计表现的自由度增加。
特别是,第2反射器18通过改变其形状、材料,从而可改变第2 反射器18自身的发光程度、后述的镶边发光部17a的形状、光量等, 所以,可容易地改变外观设计和发光表现的外观。即,设第2反射器 18具有某种程度的光透射性,另外,改变其透明度等,从而可减弱第 2反射器18的发光。
此外,由于作为前照灯1设于机动二轮车的上整流罩2,隔离延 伸部20沿车身盖的侧面形成,所以,可沿上整流罩2的侧面2a可形 成得足够大。而且,其大小和形状也可自由,所以,还可获得隔离发 光部的设计的自由度,这样,不仅可增大发光面积,而且可增大目视 性,可提高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和目视性。
图6涉及别的实施例,对图5的第2反射器18增加了一些变更。 下面,对相同部采用相同符号示出。本实施例的第2反射器18由使光 按某种程度透射的半透射性的反射镜材料构成,周围密接于第1反射 器17,不形成前实施例那样的间隙。这样,可使作为隔离延伸部20 的第2反射器18整体较弱地进行面发光。此时,通过选择第2反射器 18的材料,可自由地调整其光透射性,改变发光的强度、发光颜色等, 可容易地改变外观设计和发光表现的外观。
本申请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进行多种变型和应用,例如 不仅为镶边状的发光,而且相对隔离延伸部20例如以散布状设置小孔 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