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

申请号 CN200910259154.1 申请日 2009-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1837808B 公开(公告)日 2012-08-08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森下贤祐;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在实现提高闪光器的识别性的同时,能够提高车体美观性的摩托车。在摩托车上设有:具有前照灯和灯罩(35)的前照灯单元(3)、配置在前照灯单元(3)的上方的左右闪光器(4)、以及配置在左右闪光器(4)的上方的仪表(7)。左右闪光器(4)具有:被前悬架支承的被支承部(41a)、从被支承部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41)、容纳 灯泡 的点亮部(42)。前照灯单元(3)被支承为能够独立于左右闪光器(4)上下调整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另外,灯罩(35)具有从前方 覆盖 被支承部(41a)的下部的上面部(37)。仪表(7)的前部位于比被支承部(41a)靠前方。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配置在支承转向轴的前管的前面的前照灯,由前悬架支承的前照灯单元;
配置在所述前照灯单元的上方,由前悬架支承的左右闪光器;和
配置在所述左右闪光器的上方的仪表,
所述前照灯单元被支承为能够独立于所述左右闪光器上下调整所述前照灯的照射方向,
所述左右闪光器具有:由所述前悬架支承的被支承部、从所述被支承部向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延伸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而容纳灯泡的点亮部,所述前照灯单元具备灯罩,该灯罩具有:以从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所述前照灯的后面的方式配置的左、右侧面部,和从前方覆盖所述被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且具有为了避免与所述延伸部干涉而凹入的上缘的上面部,
所述仪表的前部位于比所述被支承部靠前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车辆时,所述灯罩的所述上面部被形成为与所述仪表的所述前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部的上缘,从比所述闪光器的所述被支承部靠前的前方的位置,经过所述延伸部的下方向后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承部被安装在安装于所述前悬架的支撑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单元借助所述支撑件而被支承为能够上下调整所述前照灯的照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单元,以相对于所述支撑件能够上下调整所述前照灯的照射方向的方式被支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点亮部位于比所述灯罩的所述左、右侧面部更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悬架具有:向斜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减振器,和架设于所述左、右减振器的支架
所述点亮部位于比所述左、右减振器更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外侧,所述被支承部位于比所述左右减振器更靠车辆左右方向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述点亮部的最前部位于比所述前照灯的后端靠前的前方。

说明书全文

摩托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motocycle),特别是涉及表示摩托车转弯方向的左、右闪光器(flasher,闪光灯,转向信号灯)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存在如根据手把(方向把,handle)操作来改变前照灯的方向(朝向)那样的利用前悬架支承前照灯的摩托车。在这样的摩托车中,在前照灯的后面配置有安装于前悬架的支撑件(stay,支柱),且前照灯被安装在该支撑件上。另外,前照灯具有保持灯泡的反射镜(reflector,反射器),在反射镜的后方配置有与灯泡的端子连接的配线和线束(harness)。
[0003]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摩托车中,在前照灯的上方配置有表示摩托车转弯方向的左、右闪光器,前照灯和闪光器由前照灯箱一体地保持。而且,在前照灯箱上,安装有以从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反射镜的背面的方式形成的灯罩(专利文献1中的前照灯外壳)。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摩托车中,借助该灯罩能够抑制前照灯后方的配线和支撑件的露出从而提高摩托车的美观性。
[0004]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摩托车中,为了能够上下调整前照灯的照射方向,而将保持前照灯和闪光器两者的前照灯箱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4703号公报
[0006]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中,在上下调整前照灯的照射方向时,由于前照灯和闪光器被一体地保持,因而闪光器也与前照灯一起移动。因此,根据前照灯的方向不同,有时会降低闪光器的识别性。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提高闪光器的识别性的同时,能够提高车体美观性的摩托车。
[000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摩托车具有:前照灯单元、左右闪光器和仪表。上述前照灯单元具有配置在支承转向轴的前管的前面的前照灯,前照灯单元由前悬架支承。上述左右闪光器配置在上述前照灯单元的上方,由上述前悬架支承。上述仪表配置在上述左右闪光器的上方。上述前照灯单元被支承为能够独立于上述左右闪光器上下调整上述前照灯的照射方向。上述左右闪光器具有:被上述前悬架支承的被支承部、从上述被支承部向车辆(摩托车)左右方向的外侧(外方)延伸的延伸部、设置于上述延伸部的端部用于容纳灯泡的点亮部。上述前照灯单元具备灯罩,该灯罩具有:以从车辆左右方向(摩托车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上述前照灯的后面的方式配置的左、右侧面部,和从前方覆盖上述被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上面部。上述仪表的前部形成为相比上述被支承部位于前方。
[0009]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上下调整前照灯的照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闪光器的朝向,从而能够提高闪光器的识别性。另外,在前照灯单元的灯罩上,设有左、右侧面部和上面部,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美观性。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0011] 图2是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侧视图;
[0012] 图3是上述摩托车的主视图;
[0013] 图4是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0014] 图5是将上述摩托车具有的前照灯单元、闪光器和仪表进行分解表示的侧视图;
[0015] 图6是将上述前照灯单元、闪光器和仪表进行分解表示的主视图;
[0016] 图7是将上述前照灯单元、闪光器和仪表进行分解表示的俯视图;
[0017] 图8是上述摩托车具有的前悬架的主视图,在该图中支承上述前照灯单元的支撑件被安装于前悬架;
[0018] 图9是上述支撑件的立体图。
[0019] 图中符号说明:
[0020] 1:摩托车;3:前照灯单元;4:闪光器;5:车体架;6:前悬架;7:仪表;10:发动机;14:燃料箱;15:车座;17:转向轴;18:手把;18a:制动杆;30:前照灯(head light);30a:
边缘;30b:上缘;31:灯泡(バルブ);32:反射镜;32a:灯泡保持部;35:灯罩(cover);36:
侧面部;37:上面部;37a:中央面部;37b:外面部;37c:上缘(后缘);37d:上缘(后缘);
37e:后端;41:延伸部;41a:被支承部;42:点亮部;42a:后端;42c:最前部;42d:灯泡;
51:前管(head pipe);52:主车架;56:支撑件;61:减振器;62:上支架;63:下支架;71:外壳;71a:伸出部;72:显示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侧视图。图3是摩托车1的主视图。图4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图5、图6以及图7是将摩托车1具有的前照灯单元3、闪光器4和仪表7进行分解表示的图。图5是侧视图、图6是主视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上述摩托车1具有的前悬架6的主视图。在图8中支承前照灯单元3的支撑件56被安装于前悬架6。图9是支撑件56的立体图。
[0022] 如图1所示,摩托车1的车体架5,在其前端具有前管51。另外,车体架5具有从前管51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52。在主车架52上配置有燃料箱14,燃料箱14由主车架52支承。在燃料箱14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10。主车架52在发动机10的上方向后方延伸。之后,主车架52向下方弯曲,并在发动机10的后面向下方延伸。在发动机10的后方,配置有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臂16(rear arm)。在主车架52的下部设有由未图示的枢轴支承后臂16的前端的枢轴支承部52b。后臂16利用其后端支承后轮9,并以枢轴为中心能够随着后轮9上下起伏(摇动)。在燃料箱14的后面配置有搭乘者跨坐的车座15。车体架5具有配置在车座15下方的车座导轨54(seat rail)。车座导轨54从下方支承车座15。
[0023] 另外,车体架5具有从前管51向后方并且向斜下方延伸的下部车架53。下部车架53在发动机10的前面向斜下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弯曲。下部车架53的后部在发动机10的下面向后方延伸,来支承发动机10。
[0024] 在发动机10和燃料箱14的前方配置有向斜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悬架6。前悬架6在其下端支承前轮8。如图1或图3所示,前悬架6具有左、右方向(图3中X1-X2表示的方向)分离配置的左、右减振器61。另外,前悬架6具有在上下方向分离配置且架设于左、右减振器61的上支架62和下支架63。左、右减振器61以向斜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它们的上部被上支架62和下支架63的两端部保持。另外,减振器61由内管61a、和相对于内管61a能够上下移动的外管61b构成,前轮8被外管61b的下端支承。
[0025] 如图2所示,在位于左、右减振器61上部的内管61a之间配置有转向轴17。转向轴1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支架62和下支架63。在转向轴17的上方配置有手把18。手把18借助设于上支架62的保持架62a而固定于上支架62。另外,转向轴17插通在(插入)前管51的内侧,并可旋转地被该前管51支承。由此,手把18能够以转向轴17为中心随着前悬架6和前轮8一起左右旋转。
[0026] 在手把18上安装了具有开关的手把开关18c,用于点亮或熄灭前照灯30和闪光器4。另外,在手把18上设有制动杆18a(brake bar)和离合器分离杆18b(clutch lever)。
与手把开关18c连接的配线(未图示)和与杆18a、18b连接的线18d(wire),经过前照灯单元3的后面向下方延伸。
[0027] 如图2或图5所示,前照灯单元3具有前照灯30,该前照灯30配置于前管51的前方。另外,前照灯单元3具有包围前照灯30的外周缘并且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灯罩35。前照灯30具有灯泡31、反射镜32和透镜33(lens)。反射镜32具有向前方开放的大致碗状的前面,并利用该前面将灯泡31的光反射到前方。透镜33位于灯泡31的前方,并以从前方覆盖反射镜32的方式配置。
[0028] 反射镜32,在其后部具有灯泡保持部32a。灯泡保持部32a形成为从反射镜32的背面向后方伸出的筒状。灯泡31从后方插入灯泡保持部32a并被灯泡保持部32a保持。这样,在反射镜32中,将灯泡31的光反射到前方的反射面,与作为保持灯泡31的外壳而发挥作用的部分一体地形成。另外,反射镜的形态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构成反射面的部件与外壳分开单独形成。在灯泡31的后端设有从该灯泡31向后方突出的端子31a。在该端子31a上连接有向灯泡31供给电的配线(未图示)。该配线,例如从端子31a向后方延伸并沿着主车架52布设。另外,灯泡31位于前管51的前方。
[0029] 透镜33,在其下部具有下透镜部33a。该下透镜部33a位于灯泡31的正面,灯泡31的光通过该下透镜部33a。另外,透镜33,在其上部具有上透镜部33b。该上透镜部33b的宽度小于下透镜部33a。在上透镜部33b的后方,例如配置有示廓灯(未图示)(position lamp)。
[0030] 在此说明的例子中,前照灯30从其正面观察大致呈三形状(参照图3)。灯罩35是与前照灯30的外形对应的大致三角形的框状。前照灯30从后方嵌入灯罩35。如图
5所示,灯罩35由左、右侧面部36和上面部37构成。侧面部36从前照灯30的左右边缘(反射镜32的左右边缘)30a向后方延伸,并从左右方向的外侧(图3表示的X1和X2的方向)覆盖反射镜32的后面。另外,侧面部36从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位于反射镜32后部的灯泡保持部32a。上面部37从前照灯30的上缘30b向后方并且向斜上方延伸。
[0031] 前照灯30配置在灯罩35的内侧并安装于该灯罩35。在该例中,如图5所示,在前照灯30的上部设有壁状的安装部30c。在该例中,安装部30c形成于反射镜32的上缘,位于比透镜33的边缘靠上方。另一方面,在灯罩35的内表面设有与安装部30c在前后方向对面的安装部(未图示)。而且,安装部30c与灯罩35的安装部借助螺栓或螺钉等而相互安装。另外,在前照灯30的侧面设有与灯罩35的内表面在左右方对面的安装部30e。另一方面,在灯罩35的侧面部36,形成有安装孔36a。在安装部30d上也形成有孔,并在该安装部30e的孔和安装孔36a中嵌入螺栓或螺钉,由此灯罩35被安装于前照灯30。
[0032] 前照灯单元3,以能够上下调整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的方式被前悬架6支承。在该例中,前照灯单元3借助支撑件56(stay)进行支承。即,支撑件56安装于前悬架6,前照灯30以能够上下调整其照射方向的方式安装于支撑件56。
[0033] 详细而言,如图8或图9所示,支撑件56具有一对由细长的金属构成的左、右的杆56a。各杆56a在前照灯30的后面以向斜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该杆56a的下端设有板状的支架56b。支架56b从前方安装于前悬架6的下支架63。
[0034] 在杆56a的中途部设有向前方突出的板状的支架56e。另一方面,在前照灯30的侧面设有形成了安装孔的安装部30d(参照图5)。在安装部30d的安装孔和支架56e的孔56L中,在左右方向插入螺钉或螺栓等,使安装部30d与支架部56e相互安装。而且,前照灯
30能够以固定安装部30d和支架56e的螺钉等为中心旋转。另外,在单侧的杆56a的下端设有向前方延伸的板状的支架56c。在支架56c的端部形成有孔56d。另一方面,在前照灯
30的下部设有从反射镜32的外表面(背面)向后方延伸的凸台32b,在该凸台32b的顶端安装有支架32c。在该支架32c上形成有前后方向较长的孔32d。螺栓或螺钉等被插入孔
32d和孔56d,由此,支架32c与支架56c被相互安装。由于孔32d是长孔,因此前照灯30的下部能够以固定安装部30d和支架56e的螺钉等为中心前后移动。由此,能够调整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
[0035] 另外,在该例中,灯罩35安装于前照灯30,前照灯30安装于前悬架6。然而,前照灯30的支承构造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灯罩35安装于前悬架6。
[0036] 如图3所示,在前照灯30的上方配置有表示摩托车1转弯方向的左、右闪光器4。闪光器4独立于前照灯单元3而单独(分体)构成。如图5至图7所示,各闪光器4具有被支承部41a和延伸部41。被支承部41a由前悬架6支承。延伸部41在端部具有被支承部41a,并且从该被支承部41a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另外,闪光器4,在延伸部41的端部具有容纳灯泡42d的点亮部42。延伸部41是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开放的筒状,与点亮部
42内的灯泡42d连接的配线(未图示)经过延伸部41的内侧而延伸到左右方向的内侧。
[0037] 被支承部41a安装在从前悬架6延伸的支撑件上。在该例中,被支承部41a安装于支承前照灯单元3的支撑件56。详细而言,如图9所示,支撑件56具有桥部56f(bridge)。桥部56f从杆56a的中途部向上方延伸,并且架设于左右杆56a。在该桥部56f上固定有从该桥部56f向前方延伸的支承板56g。在支承板56g上形成有孔56h,该孔56h具有与延伸部41的外形对应的内缘。被支承部41a嵌入该孔56h中。在被支承部41a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槽。借助该槽的侧面来夹持孔56h的内缘。于是,闪光器4安装于支撑件
56,从而限制闪光器4和支撑件56的相互移动。因此,在调整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时,只有前照灯单元3移动。即,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能够独立于左右闪光器4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通过搭乘者进行的手把操作而左右旋转前悬架6时,闪光器4、前照灯单元3以及前悬架6一体地左右旋转。
[0038] 另外,在桥部56f上固定有通过将细长的金属在多个部位弯曲而形成的卡持件56i(clamp)。该卡持件56i对与手把开关18c连接的配线和线18d进行保持。
[0039] 如上所述构成前照灯单元3的灯罩35具有侧面部36和上面部37。如图2或图3所示,侧面部36位于闪光器4的延伸部41的下方,从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反射镜32的后部。详细而言,侧面部36,从前照灯30的左右边缘30a,即从反射镜32的边缘向后方延伸,并从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设置在反射镜32后部的灯泡保持部32a。特别是在该例中,侧面部36延伸到比灯泡保持部32a和灯泡31的端子31a靠后方。
[0040] 上面部37从前照灯30的上缘30b,即反射镜32的上缘向后方延伸并且向上方倾斜。另外,上面部37位于被支承部41a的前面,从前方覆盖被支承部41a的一部分。在该例中,上面部37从前方覆盖被支承部41a的下部。另外,上面部37经过延伸部41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并与侧面部36连接。详细而言,上面部37具有中央面部37a,该中央面部37a配置成从一方的闪光器4的被支承部41a前面的位置,延伸到另一方的闪光器4的被支承部41a的前面的位置。另外,上面部37具有从中央面部37a进一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外面部37b。中央面部37a的上缘(后缘)37c位于被支承部41a的前面,中央面部37a从前方覆盖被支承部41a的下部。即,上缘37c的高度高于被支承部41a外周面的最低的位置。外面部37b的后缘(上缘)37d,经过延伸部41的下方向后方延伸。换而言之,延伸部
41经过外面部37b的后缘37d的后面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外面部37b的后缘37d(侧面部36的上缘),超过延伸部41向后方延伸,其后端37e位于比闪光器4的点亮部42的后端42a靠后方。
[0041] 另外,如上所述前照灯单元3,以能够上下调整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的方式被支承。因此,上面部37的上缘,即中央面部37a的上缘37c和外面部37b的上缘37d的高度,根据前照灯单元3的姿势而变化。在该例中,以使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朝向斜下方的方式配置前照灯单元3的结果为,即使在中央面部37a的上缘37c的高度为最低的情况下,该上缘37c的高度也高于被支承部41a外周面的最低的位置。
[0042] 上面部37的上缘37c、37d以避开延伸部41的方式凹进。即,上面部37的上缘37c、37d沿着延伸部41的外周面弯曲。在该例中,如图4或图7所示,外面部37b的上缘(后缘)37d位于延伸部41的前面。外面部37b的上缘37d,从中央面部37a的上缘(后缘)37c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并且向斜前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延伸。这样,由于上面部37的上缘37d为了避开延伸部41而凹进,因而不会引起闪光器4与前照灯单元3的干涉,能够使闪光器4靠近灯罩35。其结果,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3和闪光器4在前后方向大型化。另外,延伸部41的粗细比点亮部42上下方向的宽度和前后方向的宽度小。由此,能够使闪光器4进一步靠近灯罩35。
[0043] 如图6所示外面部37b凹进。详细而言,外面部37b由第一倾斜面部37i和第二倾斜面部37j构成。第一倾斜面部37i从中央面部37a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向下方倾斜。第二倾斜面部37j从第一倾斜面37i向外侧延伸并到达侧面部36。
[0044] 如图3所示,点亮部42位于比灯罩35的侧面部36靠左右方向的外侧。在该例中,位于点亮部42中最内侧的部分(靠近左右方向中心的部分)42b,位于灯罩35的侧面部36的正上方。延伸部41越过减振器61的位置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即,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点亮部42位于比左右减振器61靠外侧,被支承部41a位于比左右减振器61靠内侧。如图2所示,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点亮部42的最前部42c位于比前照灯30的后端靠前方。在该例中,在前照灯30的后部设有灯泡保持部32a,最前部42c位于比灯泡保持部32a的后端靠前方。
[0045] 在前照灯30的上方配置有显示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等车辆的运行状态的仪表7。仪表7位于闪光器4的被支承部41a的上方,并且设置为比被支承部41a更向前方伸出,仪表7的前部位于比被支承部41a靠前方。详细而言,仪表7具有容纳该仪表7的电子部件等的外壳71。外壳71形成为从仪表7的显示面72向前方并且向斜下方延伸。该外壳71在其前部具有伸出部71a。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伸出部71a比被支承部41a更向前方伸出,从车辆的侧面观察时,伸出部71a的前端位于被支承部41a的前方。在该例中,伸出部71a的前端的高度低于被支承部41a的外周面中最高的部分。如图4所示,被支承部41a位于外壳71的下方,被外壳71从上方覆盖。另外,在该例中,伸出部71a形成为越接近其顶端,左右方向的宽度越小。因此,伸出部71a从正面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状(参照图3)。其结果,从正面观察车辆时,被支承部41a从上面部37和伸出部71a之间略微露出。由此,被支承部41a不明显,而在交换灯泡42时等需要拆下闪光器4时,作业者能够认识被支承部41a的位置。
[0046] 如图3所示,灯罩35的上面部37设置成,从车辆正面观察时与仪表7重叠。详细而言,上面部37的中央面部37a与仪表7的伸出部71a重叠。即,伸出部71a的前端是比中央面部37a的上缘37c低的位置,位于比该上缘37c靠前方。此外,如图4所示,即使俯视观察车辆时,上面部37的中央面部37a也与仪表7的伸出部71a重叠。
[0047] 仪表7与闪光器4和前照灯单元3一起被支撑件56支承。详细而言,如图8和图9所示,在支撑件56的桥部56f上设有支承板56j。该支承板56i设置成与仪表7的外壳
71的背表面相对面。外壳71配置在支承板56j上,该背表面安装于支承板56j。由此,在因搭乘者的手把操作而使前悬架6左右转动时,仪表7与闪光器4和前照灯单元3一起左右转动。另外,如图8所示,在支承板56j上形成有使与仪表7连接的配线等穿过的多个孔。
[0048]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摩托车1中,前照灯单元3以能够独立于左右闪光器4而上下调整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的方式被支承。由此,即使在上下调整了前照灯30的照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闪光器4的方向。其结果,与闪光器4随着前照灯30一起上下移动的方式相比,能够提高闪光器4的识别性。另外,灯罩35具有左右侧面部36和上面部37。左右侧面部36配置成从左右方向的外侧覆盖前照灯30的后面(在此为反射镜32的后面),上面部37位于被支承部41a的前面并从前方覆盖被支承部41a的一部分。另外,仪表7的前部位于比被支承部41a靠前方。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即,借助侧面部36能够使配置于反射镜32后面的配线和支撑件56不明显。另外,借助上面部37和仪表7的前部能够使闪光器4的支承构造,即被支承部41a和支承该被支承部41a的支撑件56不明显。
[0049] 另外,在摩托车1中,在俯视观察车辆时,灯罩35的上面部37形成为与仪表7的前部重叠。由此,能够进一步使闪光器4的支承构造不明显。
[0050] 另外,在摩托车1中,灯罩35的上面部37的上缘37d从比闪光器4的被支承部41a靠前方的位置,经过延伸部41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由此,进一步使支撑件56不明显。
另外,上面部37的上缘37d,为了避让延伸部41而凹进。由此,不会引起闪光器4和前照灯单元3的干涉,能够使闪光器4靠近灯罩35。其结果,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3和闪光器4在前后方向大型化。
[0051] 另外,在摩托车1中,闪光器4的被支承部41a被安装在安装于前悬架6的支撑件56上。由此,能够简化闪光器4的支承构造。
[0052] 另外,在摩托车1中,通过安装左右闪光器4的支撑件56,使前照灯单元3被支承为能够上下调整其照射方向。由此,能够降低支承前照灯单元3和闪光器4的部件的数量。
[0053] 另外,在摩托车1中,位于延伸部41的端部的点亮部42,位于比左右侧面部36靠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闪光器4的识别性。
[0054] 另外,在摩托车1中,前悬架6具有向斜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减振器61、架设于左右减振器61的支架62、63。而且,点亮部42配置在比左右减振器61靠左右方向的外侧,被支承部41a配置在比左右减振器61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支承被支承部41a的支撑件56的长度变长。另外,由于增大点亮部42与前照灯30的距离,因此能够提高闪光器4的识别性。
[0055] 另外,在摩托车1中,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点亮部42的最前部42c位于比前照灯30的后端靠前方。由此,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3和闪光器4在前后方向大型化。
[0056]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摩托车1,还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以上的说明中,只有被支承部41a的下部被上面部37覆盖。然而,也可以是被支承部41a的整体被上面部37从前方覆盖。
[0057]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上面部37的后端37e,位于比点亮部42的后端42a靠后方。然而,后端37e也可以位于比后端42a靠前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