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保持构造

申请号 CN200910173143.1 申请日 2009-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1676545A 公开(公告)日 2010-03-24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志村健; 仁平秀男; 高久岩; 川住岳儿; 鹈殿隆史; 山本高志;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碳 罐保持构造,能够谋求碳罐的小型化,同时还能够提高安装的 自由度 。将呈圆筒形状且在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方向 正交 的方向上具有 指向性 的碳罐(40)安装在 车身 (15)上,使轴线(40a)相对于地面朝向除铅直方向以外的方向。使用具有将碳罐(40)的圆筒部周围包围的环状部(61)和固定在车身(15)上的固定部(63)的保持部件(60)来保持碳罐(40),并且,在环状部(61)和碳罐(40)上设置将碳罐(40) 定位 在规定 位置 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由设置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周围的凸部(42)和能够与该凸部(42)卡合的、设置在保持部件的环状部(61)上的多个孔(62)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罐保持构造,将呈圆筒形状且在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的碳罐安装在车身上,使所述轴线相 对于地面朝向除铅直方向以外的方向,其特征在于,
使用保持部件来保持碳罐,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将所述碳罐的圆 筒部周围包围的环状部和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部,并且,在所述环 状部和碳罐上设置将碳罐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 由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凸部和能够与该凸部卡合的、设置在 所述保持部件的环状部上的多个孔构成。
2.一种碳罐保持构造,将呈圆筒形状且在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 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的碳罐安装在车身上,使所述轴线相 对于地面朝向除铅直方向以外的方向,其特征在于,
使用保持部件来保持碳罐,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将所述碳罐的圆 筒部周围包围的环状部和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部,并且,在所述环 状部和碳罐上设置将碳罐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 由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多个凹部和能够与该凹部卡合的、设 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环状部上的凸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 罐的圆筒部周围设置扩径部并在该扩径部上设置所述凹部,并且, 在所述保持部件的环状部上设置止动部,当设在该环状部上的所述 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时,该止动部与所述扩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 面部卡合,限制所述碳罐与保持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 部设置在所述碳罐圆筒部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分,并且,所述凹部设 置在所述扩径部上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将一对相对于轴线方向大 致各覆盖一半所述圆筒部的周面的保持部件从轴线方向两侧相对于 所述圆筒部进行安装。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 于,所述凸部是圆周方向上的单一的凸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 于,所述凸部在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碳罐的轴线方向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有联轴节, 该联轴节由连接配管的弯管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联 轴节上,设置与设在所述碳罐上的贯通孔连接的凸缘部,在所述碳 罐上设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以使所述凸缘部与贯通孔紧密接触的 方式与所述凸缘部卡合;固定件保持部,该固定件保持部将所述固 定件保持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联轴节上连结配管并将该配管固定在车身上,由此,将所述联轴 节相对于旋转方向定位。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罐保持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的是,在搭载汽 油发动机的车辆中,用于将设置在燃料箱与发动机之间并防止汽油 燃料蒸发的碳罐(canister)保持在车身上的构造。

背景技术

碳罐中,有呈圆筒形状、在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具有指向性的碳罐。即,关于绕轴线这一关系,有的碳罐具有 以某一固定姿态安装的必要性。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碳罐, 必须以使大气取入口(42)在壳体中心线(C)的下方位于壳体最下 端的方式、以横置状态(所述轴线相对于地面朝向除铅直方向以外 的方向)安装在车身上。
另一方面,在安装这样的碳罐的车辆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安装 部位(例如安装面)也大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车辆种类而 准备碳罐的方法由于造成成本增加因而不优选。
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碳罐保持构造,通过在圆筒部的周围以 90度间隔设置3个固定部(32、35、36),由此,无论在以底面、 侧面、顶面中的任一个作为安装面的情况下,都能够安装同一个碳 罐。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04-042515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碳罐保持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圆筒部的 周围设有大的固定部(32、35、36),因而若希望使碳罐小型化, 则进行多个固定部的设置变得困难,反之,若希望设置多个固定部, 则碳罐就难免大型化。
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为了提高碳罐安装的自由度,期望增 加固定部的个数并以各种度进行安装,但在以往的碳罐保持构造 中,由于固定部大,因而增加其个数变得困难,其结果是,难以提 高安装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罐保持构造,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能够在谋求碳罐的小型化的同时使安装的自由度也得到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碳罐保持构造,将呈圆筒形状且在 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的碳罐安装在车 身上,使所述轴线相对于地面朝向除铅直方向以外的方向,其特征 在于,使用具有将所述碳罐的圆筒部周围包围的环状部和固定在车 身上的固定部的保持部件来保持碳罐,并且,在所述环状部和碳罐 上设置将碳罐定位在规定位置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由设置在碳 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凸部和能够与该凸部卡合的、设置在所述保持部 件的环状部上的多个孔构成。
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使设置在保持部件的环状部的多个孔有 选择地相对于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凸部卡合,由此,能够将 碳罐定位在规定位置,将保持部件的固定部固定在车身上,由此, 能够将碳罐相对于车身以规定姿态安装。
而且,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定位机构由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 周围的凸部和能够与该凸部卡合的、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环状部 的多个孔构成,由此能够实现凸部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增多设置在 环状部上的孔的个数。
因此,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能够谋求碳罐的小型化,同时还 能够提高安装的自由度。
另外,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碳罐保持构造中,所述 定位机构由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多个凹部和能够与该凹部卡 合的、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环状部上的凸部构成。
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能够使设置在保持部件的环状部的凸部 有选择地相对于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多个凹部卡合,由此, 能够将碳罐定位在规定位置,将保持部件的固定部固定在车身上, 由此,能够将碳罐相对于车身以规定姿态安装。
而且,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定位机构由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 周围的多个凹部和能够与该凹部卡合的、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的环 状部的凸部构成,由此能够实现凸部(或凹部)的小型化,并且能 够增多设置在碳罐的圆筒部周围的凹部的个数。
因此,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能够谋求碳罐的小型化,同时还 能够提高安装的自由度。
优选地,在所述碳罐的圆筒部周围设置扩径部并在该扩径部上 设置所述凹部,并且,在所述保持部件的环状部上设置止动部,当 设在该环状部上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时,该止动部与所述扩 径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部卡合,限制所述碳罐与保持部件的所述 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这样构成时,除构成上述定位机构的设有凹部的扩径部和环状 部以外,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限制碳罐与保持部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 的相对移动的限制机构。
因此,能够不导致零件个数的增加地限制碳罐与保持部件的轴 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扩径部设置在所述碳罐圆筒部的轴线方向中央 部分,并且,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扩径部上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 将一对相对于轴线方向大致各覆盖一半所述圆筒部的周面的保持部 件从轴线方向两侧相对于所述圆筒部进行安装。
这样构成时,除构成上述定位机构的设有凹部的扩径部和环状 部以外,不再需要设置用于限制碳罐与保持部件的所述轴线方向上 的相对移动的限制机构,同时,能够以环状部保护碳罐的圆筒部周 面。
更优选地,所述凸部(设置在碳罐或环状部上的凸部)是圆周 方向上的单一的凸部
这样构成时,能够使设置有凸部的碳罐或环状部的形状简单。
或者,所述凸部在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
这样构成时,由于用于将碳罐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卡合部位在 碳罐的圆筒部周围具有多个,因而牢固地对碳罐进行固定·定位, 还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的碳罐的松动。
更优选地,在所述碳罐的轴线方向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 有联轴节,该联轴节由连接配管的弯管构成。
这样构成时,能够使联轴节与联轴节连接的配管的方向相应地 旋转。
因此,不必对配管方向不同的车辆种类分别准备弯管构成的联 轴节的弯曲方向不同的碳罐,进一步提高通用性。
更优选地,在所述联轴节上,设置与设在所述碳罐上的贯通孔 连接的凸缘部,在所述碳罐上设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以使所述凸 缘部与贯通孔紧密接触的方式与所述凸缘部卡合;固定件保持部, 该固定件保持部将所述固定件保持固定。
这样构成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将所述联轴节相对于碳罐以能 够旋转的方式连接。
更优选地,在所述联轴节上连结配管并将该配管固定在车身上, 由此,将所述联轴节相对于旋转方向定位。
这样构成时,不需要用于固定联轴节的特别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碳罐保持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 一例即二轮摩托车的部分透视侧视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省略II向视图。
图3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图,图3(a)是部分省略主视图, 图3(b)是部分省略侧视图。
图4是表示碳罐主体的图,图4(a)是主视图,图4(b)是侧 视图,图4(c)是图4(b)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联轴节的图,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侧视 图。
图6是表示固定件的图,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侧视 图。
图7的(a)、(b)、(c)分别是表示碳罐保持构造的碳罐相 对于车身的安装方式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8(a)是 部分省略侧视图,图8(b)是图8(a)的部分省略b-b剖视图, 图8(c)是图8(a)的部分省略侧视图。
图9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图9(a)是 部分省略侧视图,图9(b)是图9(a)的部分省略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固定件及固定件保持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0(a) 是固定件的主视图,图10(b)是固定件的侧视图,图10(c)是固 定件保持部的主视图,图10(d)是固定件的侧剖视图,图10(e) 是安装有联轴节及固定件的状态的固定件保持部的主视图,图10(f) 是固定件保持部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1(a) 是部分省略主视图,图11(b)是部分省略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碳罐主体的图,图12(a)是主视 图,图12(b)是侧视图,图12(c)是图12(b)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5 车身
31、32 配管
40 碳罐
41 圆筒部
41a 扩径部
42 凸部(定位机构)
44、45联 轴节
45f 凸缘部
46 固定件
47a 贯通孔
47c 固定件保持部
48 凹部(定位机构)
60 保持部件
61 环状部
62 孔(定位机构)
63 固定部
65 凸部(定位机构)
66 止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碳罐保持构造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碳罐保持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 一例即二轮摩托车的部分透视侧视图,图2是图1的部分省略II向 视图。
如图1所示,该二轮摩托车10具有车身架11。
车身架11具有:设置在车辆的前端部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 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主架13;从头管12向斜下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 下架14;将下架14的后端与主架13的后端以及左右一对座椅扶手 15连结的左右一对后架16。
在左右一对后架16、16上安装有枢轴17,后叉18以能够以该 枢轴17为中心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左右一对后缓冲单元19将该 后叉18的后部与所述座椅扶手15连结。
在头管12上,以能够自由操的方式安装有前叉20,前轮21 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前叉20的下端。在前叉20的上部 安装有操舵用手柄22。
在下架14上搭载有汽油发动机(以下简称为发动机)23。
在后叉18的后端部,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后轮24。
在设置在后轮24的从动链轮24s与设置在发动机23的输出轴 上的驱动链轮23s之间卷绕有链条25,通过发动机23经由链条25 对后轮24进行驱动。
在主架13上搭载有燃料箱26,收容在该燃料箱26中的汽油通 过供油系统(未图示)供给至发动机23。
在发动机23的后方配置有进气系统27,通过该进气系统27向 发动机供给空气。在进气系统27的上游端设有空气滤清器27c,通 过该空气滤清器27c由此被去除灰尘的空气被供给至发动机23。
在燃料箱26与发动机23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汽油燃料的蒸散 的碳罐40。本实施方式的碳罐40设置在燃料箱26与空气滤清器27c 之间,所述空气滤清器27c构成发动机23的进气系统27。
在燃料箱26内,设有用于将燃料箱26内的含有蒸发燃料的空 气排出至燃料箱26外的排气管26a,该排气管26a通过配管31与碳 罐40的吸入口连接。另外,碳罐40的排出口以配管32与空气滤清 器27c连接。
碳罐40的内部构造本身是公知的构造。碳罐40呈圆筒形状, 在与该圆筒形状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指向性。即,碳罐40 关于其安装方向具有指向性。
图3是表示碳罐40的保持构造的图,图3(a)是部分省略主视 图,图3(b)是部分省略侧视图。图4是表示碳罐40主体的图,图 4(a)是主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图4(b)的俯视 图。
图3所示的碳罐40的保持构造,是用于将呈圆筒形状的碳罐40 以该圆筒形状的轴线40a相对于地面S(参照图1)朝向铅直方向以 外的方向的方式安装到车身上的保持构造,使用保持部件60来保持 碳罐40,该保持部件60具有包围碳罐40的圆筒部41的周围的环状 部61、和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部63,并且,在所述环状部61和碳 罐40上设有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 由设置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的周围的凸部42和能够与该凸部42 卡合的、设在所述保持部件60的环状部61上的多个孔62构成。
碳罐40具有将活性炭(未图示)收容在圆筒状壳体40c的内部 40i中的公知内部构造,应以图3(a)所示的表示在壳体侧面43上 的“UP”标记的箭头朝向上方的姿态将碳罐安装在车身上。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42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 的前后左右各设置一个,共设置四个。
如图3所示,通过固定件46将各联轴节44、45以能够绕碳罐 40的轴线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碳罐40的轴线方向端部(前后面) 43上。
图5是表示联轴节的图,图5(a)是主视图,图5(b)是侧视 图。
图6是表示固定件的图,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侧视 图。
由于联轴节44、45是相同的部件,因而若无特殊需要,以其中 一个联轴节45为代表进行说明。
联轴节45是由弯管构成的联轴节,具有:在碳罐40的轴线方 向上延伸的第1管部45a;从该第1管部45a在正交方向上延伸的第 2管部45b。在第1管部45a上一体地设有凸缘部45f。
固定件46是由主视呈コ字形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金属 制弹簧部件、塑料制弹簧部件等)构成的部件,具有:部46a;从 该耳部46a一体地垂下的一对腿部46b。在腿部46b的顶端形成有钩 部46c。
另一方面,如图3、图4所示,在碳罐40的侧面(前后面)43 上分别设有联轴节44、45的安装部47、47。
安装部47具有:供所述联轴节45的第1管部45a的顶端部45c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的贯通孔47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承托联轴节 45的凸缘部45f的承托部47b;保持固定所述固定件46的固定件保 持部47c。
固定件保持部47c是一体地形成在碳罐40的侧面上的框体,在 其上框47d和下框47e上,设有供固定件46的腿部46b插入的狭缝 状的贯通孔47g(参照图4(c))。
当使联轴节45的顶端部45c及凸缘部45f与安装部47的贯通孔 47a及承托部47b嵌合后,将固定件46的腿部46p以使其顶端的钩 部46c之间的间隔变得狭窄的方式插入固定件保持部47c的贯通孔 47g、47g中,通过将钩部46c卡合到固定件保持部47c的下框47e 上,由此,将联轴节45相对于碳罐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
此外,当将固定件46的腿部46b插入固定件保持部47c的贯通 孔47g、47g、使钩部46c卡合到固定件保持部47c的下框47e上时, 腿部46b、46b卡合到联轴节45的凸缘部45f上,能够防止联轴节 45从碳罐40脱离,并且,凸缘部45f与贯通孔47a相连接且紧密接 触。
在联轴节44、45上,如后述那样,连接有配管31、32。
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60具有将碳罐40的圆筒部41的周围包 围的环状部61和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部63。在环状部61上,设有 多个用于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能够与设置在碳罐40的 圆筒部41的周围的凸部42相卡合的孔62。
在本实施方式中,孔62沿着环状部61以30度分度设有12个。
保持部件60可以由金属制的带条构成。
利用保持部件60而进行的碳罐40对车身(由于图示的车身部 分是座椅轨道15,所以,下文中有时对车身赋予附图标记15进行说 明)的安装,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
将固定部63固定在车身15上时,为使碳罐40成为正确的姿态, 选择环状部61上的孔62并使该孔62与碳罐40的凸部42卡合,从 而将保持部件60安装到碳罐40上。
然后,用螺栓等的固定部件64将固定部63固定在车身15上, 并保持碳罐40。
在图3中,仅以实线表示了一个保持部件60,优选如假想线所 示、使用一对保持部件60来保持碳罐40(参照图1)。
此外,设在碳罐40上的凸部42,在圆周方向上也可以是单一的 还可以有2个以上。在单一的情况下,具有能够使设有凸部42的碳 罐40的形状简单的优点;在多个的情况下,由于在碳罐的圆筒部41 周围具有多个用于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卡合部位,因而能 够牢固地对碳罐40进行固定·定位,还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的碳罐 40的松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在碳罐40上的凸部42在圆周方向上 为两个,所以与设置3个以上的凸部42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碳罐40 的形状简单,同时,与只设置一个凸部42的情况相比,能够牢固地 对碳罐40进行固定·定位,还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的碳罐40的松 动。
如图1所示,作为碳罐40的吸入口的联轴节44以配管(例如 软管)31与用于将燃料箱26内的包含蒸发燃料的空气排出燃料箱 26外的排气管26a连接,作为碳罐40的排出口的联轴节45以配管 32与空气滤清器27c连接。
此时,利用固定件33将其中一个配管31固定在车身15上,由 此,实现这一联轴节44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虽未图示,还可以利 用与固定件33相同的固定件将另一配管32固定在车身15上,由此 实现另一联轴节45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
图7的(a)、(b)、(c)是分别表示以上述那样的碳罐保持 构造实现的碳罐40相对于车身15的安装方式的例子的图,是与图1 的部分省略II向视图相当的图。
图7(a)所示的安装方式,是相对于作为安装部的车身架15, 以保持部件60将碳罐40悬垂的状态。该方式是适合在车身架15的 侧方配置有辅助仪器(例如电池)等的障碍物28的情况的方式。关 于这一点,图2所示的安装方式也相同。
图7(b)所示的安装方式,是相对于作为安装部的车身架15, 以保持部件60将碳罐40以单侧固定状态保持的方式。该方式是适 合在车身架15的上方或下方配置有障碍物28的情况的方式。此外, 图示的状态表示在车身架15的下方配置有障碍物28的情况,但在 障碍物28配置于车身架15的上方的情况下,该安装方式也是有效 的。
图7(c)所示的安装方式,是相对于作为安装部的车身架15, 以保持部件60将碳罐40保持在斜下方的方式。该方式是适合在车 身架15的上下左右配置有障碍物28、只能使用斜下方(或斜上方) 的空间的情况的方式。此外,图示的状态表示了在车身架15的上方 左侧和下方配置有障碍物28的情况,在上方和下方右侧配置有障碍 物28的情况下,可以在车身架15的右斜上方保持碳罐40。在此情 况下,关于绕车身架15的关系,与图7(c)所示的状态成为中心对 称状态。
此外,图7的(a)、(b)、(c)表示了安装方式的代表例, 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件60的环状部61上,由于孔62以30 度分度设有12个,因而可以使凸部42有选择地与该孔62卡合,由 此以30度分度来调整安装状态。
根据以上所述的碳罐保持构造,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a)由于使用具有将碳罐40的圆筒部41的周围包围的环状部 61和固定在车身15上的固定部63的保持部件60来保持碳罐40, 并且,在所述环状部61和碳罐40上设置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 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由设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的周围的凸部 42和能够与该凸部42卡合的、设在所述保持部件60的环状部61 上的多个孔62构成,因此,使设在保持部件60的环状部61上的多 个孔62相对于设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周围的凸部42有选择地卡 合,由此,能够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上,通过将保持部件60 的固定部63固定在车身15上,能够将碳罐40相对于车身以规定姿 态安装。
而且,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定位机构由设在碳罐40的圆筒部 周围的凸部42和能够与该凸部42卡合的、设在所述保持部件60的 环状部61上的多个孔62构成,因而能够实现凸部42的小型化,并 且,能够增加环状部61上设置的孔62的个数。
因此,根据该碳罐保持构造,能够谋求碳罐40的小型化,同时 能够提高安装的自由度。
(b)由于将设在碳罐40上的凸部42在圆周方向上配置两个, 因此,与配置3个以上的凸部42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碳罐40的形 状简单,同时,与只设置一个凸部42的情况相比,能够牢固地对碳 罐40进行固定·定位,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的碳罐的松动。
(c)由于将由连接有配管31(或32)的弯管构成的联轴节44 (或4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碳罐40的轴线方向端部,由此, 能够与连接在联轴节44(或45)上的配管31(或32)的方向相应 地使联轴节44(或45)旋转。
因此,不必对配管方向不同的车辆种类分别准备弯管构成的联 轴节的弯曲方向不同的碳罐,进一步提高通用性。
(d)由于在联轴节44(或45)上设置与设在碳罐40上的贯通 孔47a连接的凸缘部45f,在碳罐40上设置以使凸缘部45f与贯通 孔47a紧密接触的方式卡合在凸缘部45f上的固定件46、以及保持 固定该固定件46的固定件保持部47c,因此,能够使联轴节44(或 45)相对于碳罐40以简单的构造可旋转地连接。
(e)由于在联轴节44(或45)上连结配管31(或32),将该 配管31(或32)固定在车身15上由此将联轴节44(或45)相对于 旋转方向定位,因此,不需要用于将联轴节44(或45)相对于旋转 方向固定的特别的部件。
<其他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8(a)是 部分省略侧视图(关于左侧的保持部件60,表示图8(c)中的a-a 剖面的图),图8(b)是图(a)的部分省略b-b剖视图,图8(c) 是图8(a)的部分省略侧视图。在图8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的部分和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保持部件60的 环状部61与碳罐40之间的定位机构,由设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 周围的多个凹部48和能够与该凹部48卡合的、设在所述保持部件 的环状部61上的凸部65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上述(a)~(e)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碳罐40的圆筒部41周围设置扩径部41a, 在该扩径部41a上设置所述凹部48,并且,在保持部件60的环状部 61上设置止动部66,当该环状部61的凸部65与所述凹部48卡合 时,该止动部66与所述扩径部41a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部41b卡合, 限制碳罐40与保持部件60之间的轴线方向(图8(a)中的左右方 向)上的相对移动。
通过这样构成,除设有作为定位机构的凹部48的扩径部41a和 环状部61以外,不再需要用于限制碳罐40与保持部件60之间的轴 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限制机构。
因此,能够不导致零件个数增加地限制碳罐40与保持部件60 之间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扩径部41a设置在碳罐圆筒部41的轴线方向中央部分,所述凹 部48设置在扩径部41a上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即,凹部48的轴 线方向外端部48a成为开放状态。
因此,以使凸部65嵌合在凹部48中(向箭头X1方向插入)的 方式,将保持部件60相对于碳罐40的圆筒部41从轴线方向两侧向 箭头X1方向嵌入,由此,将保持部件60安装到碳罐40上。此时, 直到止动部66与扩径部41a的端面部41b抵接为止,使保持部件60 向箭头X1方向移动进行安装。
此外,设在碳罐40上的凹部48(或设在保持部件60上的凸部 65)在圆周方向上也可以是单一的,还可以是两个以上。在单一的 情况下,具有能够使设有凹部48的碳罐40(或保持部件60)的形 状简单的优点;在多个的情况下,由于在碳罐的圆筒部41周围具有 多个用于将碳罐40定位在规定位置上的卡合部位,因而能够牢固地 对碳罐40进行固定·定位,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的碳罐40的松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在碳罐40上的凹部48和设在保持部件60 上的凸部65都在圆周方向上以30度分度设置12个。因此,能够牢 固地对碳罐40进行固定·定位,能够抑制因振动产生的碳罐40的 松动。
作为保持部件60,可以由合成树脂一体地构成环状部61和固定 部63。
图9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图9(a)是 部分省略侧视图(关于左侧的保持部件60,表示图9(b)的a-a 剖面的图),图9(b)是图9(a)的部分省略侧视图。在图9中, 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和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以将碳罐40 的圆筒部41的周面相对于轴线方向大致各覆盖一半的方式构成保持 部件60,将一对该保持部件60从轴线方向两侧相对于碳罐40的圆 筒部41进行安装,其他方面没有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60的环状部61成为在止动部66形成有 台阶部的圆筒状,在其外端部,形成有与碳罐40的侧面43抵接的 环状的圆板部67。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设有作为定位机构的凹部48的扩径部41a 和环状部60以外,不需要再另外设置用于限制碳罐40与保持部件 60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的限制机构,同时,能够利用环状部61 保护碳罐40的圆筒部周面。
图10是表示固定件以及固定件保持部的变形例的图,图10(a) 是固定件的主视图,图10(b)是固定件的侧视图,图10(c)是固 定件保持部的主视图,图10(d)是固定件保持部的侧剖视图,图 10(e)是安装了联轴节及固定件的状态下的固定件保持部的主视图, 图10(f)是同一状态下的固定件保持部的侧剖视图。在图10中, 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和相当的部分、或相当的部件和相当 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0所示的固定件46是由主视呈コ字形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材 料(例如金属制弹簧部件、塑料制弹簧部件等)构成的部件,具有 耳部46a和从该耳部46a一体地垂下的一对腿部46b。在腿部46b的 顶端没有设置钩部。
另一方面,固定件保持部47c具有:一体地形成在碳罐40的侧 面上的一对卡挂部47f、47f;同样一体地形成在碳罐40的侧面上的 止脱部47k。
卡挂部47f中,只有基部47h与碳罐40的侧面43一体地连结, 在基部47h以外的部位与碳罐侧面43之间形成有间隙C。因此,卡 挂部47f能够以该基部47h为中心在图10(d)中向箭头a、b方向 挠曲。
在卡挂部47f的基部47h上,形成有能够与固定件46的腿部46b 的顶端卡合的卡定部47i,在卡挂部47f的顶端部,形成有能够与固 定件46的腿部46b的上部卡合的卡定部47j。
如图10的(e)、(f)所示,使联轴节45的前端部45c以及凸 缘部45f与安装部47的贯通孔47a以及承托部47b嵌合后,使一对 卡挂部47f向箭头a方向挠曲而将固定件46的腿部46b插入卡挂部 47f、47f间,并使腿部46b的顶端与卡挂部47f的卡定部47i卡合, 使固定件46的耳部46a落入卡挂部47f的顶端(上端)与止脱部47k 之间,由此,以能够相对于碳罐40旋转的方式安装联轴节45。当使 固定件46的耳部46a落入卡挂部47f的上端与止脱部47k之间时, 卡挂部47f因自身的弹性而向箭头b方向转动并恢复至图示的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将固定件46的腿部46b安装到固定件保持部 47c上时,腿部46b与卡挂部47f的卡定部47i、47j卡合并且耳部 46a与止脱部47k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固定件46从固定件保持部 47c脱离。而且,卡合腿部46b、46b与联轴节45的凸缘部45f卡合, 能够防止联轴节45从碳罐40脱离,并且,凸缘部45f与贯通孔47a 连接且紧密接触。
图11是表示碳罐的保持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1(a) 是部分省略主视图,图11(b)是部分省略侧视图。图12是表示碳 罐40主体的图,图11(a)是主视图,图11(b)是侧视图,图11 (c)是图11(b)的俯视图。在这些图中,对与图3、图4所示的 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和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与图3、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分别各 设置两个联轴节44、45,其他方面没有变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上述(a)~(e)的作用效果。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分别各设置两个联轴节44、45, 能够使碳罐40内的气体的流动复合化。即,从一个联轴节44向碳 罐40内流入的气体在碳罐40内被分开而向两个联轴节45流动,从 另一个联轴节44向碳罐40内流入的气体也在碳罐40内被分开而向 两个联轴节45流动。
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碳罐40的功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 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适当地变形实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