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

申请号 CN200510107528.X 申请日 2005-09-26 公开(公告)号 CN1751956A 公开(公告)日 2006-03-29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宫部敏昌;
摘要 为了增加鞍乘型车辆车座下方的布局 自由度 。一摩托车10包括一从 头管 16倾斜地向下向后延伸的主车架17、一对从主车架17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的左右副车架18、和从各副车架18倾斜地向上向后延伸的车座 导轨 。一个横向构件64在各车座导轨19之间延伸。一个后减震单元63由横向构件和后臂28的上部 支撑 从而向前倾斜。油箱62的下部向下朝着一个由后减震单元63和后轮32之间限定的空间73突出。
权利要求

1.一种鞍乘型车辆,包括:
车体,该车体包括车体架和由该车体架支撑发动机,该车体架 具有头管、连接到该头管上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的前车架和连接 到该前车架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的后车架;
由该后车架支撑的车座;
布置在车座下方的油箱;
由车体支撑以绕着枢轴轴线摆动且向后延伸的后臂;
由该后臂支撑转动的后轮;和
单独的后减震单元,该后减震单元具有由后车架支撑的上支撑 端,和由后臂上部支撑的下支撑端,该后臂上部被定位成在垂直方向 上高于其中心位置,该单独的后减震单元向前倾斜,从而其上支撑端 比下支撑端靠前,其特征在于油箱的下部朝着由后减震单元和后轮限 定的空间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油箱的底端位置低 于后减震单元的上支撑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后减震单元的 上支撑端位置在油箱底端之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空 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设置在车座前端下面,或者车座前端前方之 下,并且位于后减震单元之前。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空气滤清器是一 个箱形,其垂直方向高度大于其前后方向长度以及横向方向长度中的 任意一个,且该空气滤清器大致平行于后减震单元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车 座下方、油箱之前且在后减震器上方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油箱的前部具 有向后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的前表面;且
油箱的后部具有向前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的后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 油箱内的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座 前护面,其位于车座的前下方,且具有在侧视图中向上敞开的凹部, 从而在车座前方限定出一个向上敞开的空间。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例如摩托车。

【发明背景】

传统地,在例如摩托车等鞍乘型车辆中,已知某些车辆会包括带 有一个单独的后减震单元的结构,即所谓的单悬架结构作为后减震单 元(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托车包括一个从头管倾斜地向后向 下延伸的主车架,和一对从主车架后部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的左右车 座导轨。一油箱安装在该车座导轨上并定位在车座之下。后轮支撑在 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臂的后端上。该后臂的前端支撑在一枢轴上 以进行摆动。一横管在左右车座导轨之间延伸。该横管具有一个减震 支架。后减震器的顶端与减震支架相连,而后减震器的底端通过一个 支架与后臂沿前后方向的中心部分的下部相连。该后减震器完全定位 在油箱下方。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公报JP-A-2002-37169

然而,在上述摩托车中,如果后减震器沿着后臂绕枢轴轴线转动 的轨迹进行延伸以改善悬架性能,那么后减震器的倾斜就要很小, 且后减震器需要基本垂直延伸以进行连接。这样,在车座下面的空间 就必然很小,从而限制了车座下方的布局设计。

同样,在上述摩托车中,油箱的深度不能设计的太大,因为需要 保证油箱下方要留有安装后减震器的空间。因此,为了保证油箱的必 需容量,就需要将油箱在前后方向或者在横向方向上加长。因而,在 俯视图中看去车座下方的布局就要受到大尺寸油箱的限制。

基于这种情况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改善采用单 悬架结构的鞍乘型车辆车座下方的布局自由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是指一种鞍乘型车辆,包括:车体,该 车体包括车体架和由该车体架支撑的发动机,该车体架具有头管、连 接到该头管上并且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的前车架和连接到该前车架并 且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的后车架;由该后车架支撑的车座;布置在车 座下方的油箱;由车体支撑以绕着枢轴轴线摆动且向后延伸的后臂; 由该后臂支撑转动的后轮;和单独的后减震单元,该后减震单元具有 由后车架支撑的上支撑端,和由后臂上部支撑的下支撑端,该后臂上 部被定位成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其中心位置,该单独的后减震单元向前 倾斜,从而其上支撑端比下支撑端靠前,其特征在于油箱的下部朝着 由后减震单元和后轮限定的空间突出。

该鞍乘型车辆的后减震单元相对陡峭地倾斜,从而使其上支撑端 位置更靠前。即,后减震单元的上部定位在一个油箱正下方靠前的位 置上。从而在油箱下限定出一个额外的空间,具体地说,在后减震单 元和后轮之间。该鞍乘型车辆的油箱下部朝着该额外空间突出。因此, 增加了在车座下方的布局自由度,例如,油箱可以更深,从而易于保 证油箱足够大的容量。

同样,根据上述鞍乘型车辆,后减震单元的下支撑端支撑在后臂 的上部。这样,后减震单元可以沿着后臂绕枢轴轴线转动的轨迹延伸, 从而改善悬架性能。因而,后减震单元的倾斜角可以很大。从而可以 加大后减震单元后面的空间,以改善车座下方的布局自由度。

优选地,油箱的底端位置低于后减震单元的上支撑端。

这样,油箱可以更深,就可以改善车座下方的布局自由度,例如, 很容易保证油箱的容量。

后减震单元的上支撑端位置可在油箱底端之前。

这样,油箱的深度可以制得更深,而不会干涉后减震单元的上支 撑端。

该鞍乘型车辆可以包括一个空气滤清器,其设置在车座前端下 面,或者车座前端前方之下,并且位于后减震单元之前。

这样,该后减震单元可以布置在一个由空气滤清器和油箱限定的 空间内。

优选地,该空气滤清器是一个箱形,其垂直方向高度大于其前后 方向长度以及横向方向长度中的任意一个,且该空气滤清器大致平行 于后减震单元延伸。

这样,该后减震单元沿着高大于宽的空气滤清器布置。因而,后 减震单元和空气滤清器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有效地布置。

该鞍乘型车辆可以包括一个置于车座下方、油箱之前且在后减震 器上方的电池

这样,油箱、后减震单元以及电池可以在车座下方进行有效地布 置。

优选地,油箱的前部具有一个向后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的前表面; 油箱的后部具有一个向前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的后表面。

由于油箱具有向前倾斜的表面,因而可防止油箱前部和后减震单 元互相干涉。同样,由于油箱具有后倾斜面,可以防止油箱后部和后 轮互相干涉。从而油箱后部可以有效地布置在后减震单元和后轮之间 限定的空间内。

该鞍乘型车辆可以包括一个布置在油箱内的油

由于油箱下部向下突出,因而不用将车座定位得更高就可以将油 箱深度做的更深。这样,由于车座不需要升高,即使油泵位于油箱内, 在骑乘位置上时驾驶者的脚仍然很容易接触到底面。

该鞍乘型车辆可以包括一个车座前护面,其位于车座的前下方, 且具有一个在侧视图中向上敞开的凹部,从而在车座前方限定出一个 向上敞开的空间。

某些包括下弯架式车架结构的鞍乘型车辆在车座前方区域中具有 一个大大向下凹进的凹部,以在车座前方区域中限定出一个相对较大 的空间。为了限定出这么一个空间,特别地,该下弯架型车辆需要在 车座下方有效地排布车座组件。因而上述效果对于下弯架型车辆来说 是很显著的。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车座下后减震单元后方可以保证较 大的空间。该空间可以增加车座下方布局的自由度,例如,很容易保 证油箱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摩托车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4是沿图3线IV-IV的剖面图。

图5是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的俯视图。

图6是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空气滤清器的透视图。

图7是迷宫式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摩托车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辆鞍乘型车辆是具有下弯架型(under bone type)车架结构的摩托车10。一可拆卸的车座前护面12连接在车 座11的前下方。该车座前护面12呈曲线状或弯曲成从侧视图看去为大 致凹形的形状。该车座前护面12限定了在车座11前方向下凹陷的一个 空间13。

如图2所示,摩托车10具有一个车体架14,和一个在悬挂状态下 由该车体架14支撑的发动机15。该车体架14和发动机15共同构成车体 15A。发动机15包括一个曲轴箱24和一个从曲轴箱24倾斜地向前向上 延伸的汽缸体25。该车体架14包括一个头管16、一个单独的主车架17、 一对左右副车架18、一对左右车座导轨19和一对左右后撑条20。

一个在图中未示出的转向轴穿过头管16。该转向轴的下部具有一 前叉22a(参见图1)。前叉22a的下端支撑前轮21转动。

主车架17连接到头管16的后表面上,并倾斜地向下向后延伸。主 车架17从横截面上看是矩形且中空的。然而,主车架17也可以成任何 其它形状。角撑板22固定到主车架17下表面的前半部分上。该角撑板 22在主车架17的下表面和头管16的后表面之间延伸。

副车架18分别固定到主车架17的左右侧面上。各副车架18的直径 小于主车架17。各副车架18的横截面积小于主车架17的横截面积。各 副车架18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是圆管形。然而,各副车架18朝前的前端 形状用平板形代替圆形。各副车架18前端的平板形部分通过焊接或者 类似方法连接到主车架17的各侧面上,使该平板形部分的表面压靠在 主车架17的侧面上。这样,使这一对左右副车架18连接到主车架17的 两个侧面上。

各副车架18被弯曲成使其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下凸出。各副 车架18的前部(弯曲部分之前的部分)大致平行于发动机15的汽缸体 25的轴向方向延伸。各副车架18的后部的倾斜度与前部相比略小。正 如前面已经讨论过的,该副车架18沿着发动机15来定形和布置。

各车座导轨19通过焊接或类似方法连接在各副车架18弯曲部分附 近。从而,各车座导轨19从各副车架18弯曲部分附近倾斜地向后向上 延伸。各车座导轨19弯曲成使其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上凸起。各 车座导轨19用圆管制成。

各后撑条20通过焊接或者类似方式连接到各副车架18的后端。因 此,各后撑条20从各副车架18的后端倾斜地向后向上延伸。各后撑条 20的后端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连接到各车座导轨19的后端。和车座导 轨19类似,各后撑条20也是用圆管制成。

主车架17和副车架18共同构成了前车架。车座导轨19构成后车 架。此外,副车架18、车座导轨19以及后撑条20也可以是圆管以外的 形状。车体架14可以用或者其它材料制成。

支架23固定到主车架17后端的底面上。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通过 螺栓螺母连接到支架23上。支架26固定到各副车架18的弯曲部分附 近。发动机15的曲轴箱24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到支架26上。另外一个支 架27固定到副车架18的各后端上。支架27同时支撑发动机15的曲轴箱 24和后臂28。如上文讨论过的,发动机15在悬挂状态下被主车架17和 副车架18支撑。

各后臂28的前端由支架27支撑,从而可以绕枢轴31的轴线摆动。 各后臂28的后端支撑后轮32转动。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车体架14通 过支架27支撑后臂28。然而,发动机15的一部分也可以支撑后臂28。

散热器30布置在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上方之前以及主车架17之 下。支架29固定到角撑板22上,该角撑板22固定到主车架17下表面上。 支架29支撑散热器30。

化油器33布置在发动机15的曲轴箱24上方,且位于汽缸体25后部 附近。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化油器33后面。该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车 体架14的左右分开部分之间。也就是说,空气滤清器34位于右侧的副 车架18和车座导轨19与左侧的副车架18和车座导轨19之间。

该空气滤清器34定位在车座前护面12下面。具体而言,空气滤清 器34定位在车座前护面12的后部(向前向下倾斜的部分,在下文中, 称之为朝前下降部分)之下。这样,车座前护面12就盖住了空气滤清 器34的顶部。

空气滤清器34包括一个滤清器壳35和一个盖36。该滤清器壳35为 箱形,从而其垂直方向长度大于其前后方向长度或者横向方向的长 度。滤清器壳35顶部具有一个开口,盖36可以关闭和打开该开口。如 图6所示,盖36和滤清器壳35通过定位在盖36四角上的螺栓54连接到 一起。从而,通过上紧或去除螺栓54,盖36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空气 滤清器34上或者从空气滤清器34上拆下。而且,空气滤清器34向前倾 斜,从而使空气滤清器34的上表面朝前朝下倾斜。这样,可以很容易 得到车座前护面的凹进形状。因此,如上所述,驾驶者可以容易地上 下车。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34支撑在一个朝前倾斜的位置上,从而 其顶端可以定位在底端前方。如图3所示,盖36和滤清器壳35的各接 合面大致平行于车座导轨19延伸并且朝前向下延伸。因此,当拿掉车 座前护面12并斜向上拆开盖36时,就可以将盖36从滤清器壳35上取 下。相反,在拿掉车座前护面12的情况下,当将盖36倾斜地向下向后 放到滤清器壳35上时,可以将盖36连到滤清器壳35上。

如图4所示,横管40在左右支架27之间延伸。滤清器壳35的下部 向下逐渐变细并且具有多个台阶,包括台阶39(参见图3)。滤清器 壳35的台阶39通过一个缓冲橡胶41支撑在横管40上。另外,缓冲橡胶 41具有多个向下伸出的销41a。这些销41a插入到横管40中。

带有孔45的支架42固定到各车座导轨19的顶部。滤清器壳35左右 侧面的各自上部具有一片状连接件43,该片状连接件43中形成一凹进 切口46(参见图3)。各支架42和各连接件43通过一个穿过孔45和切 口46的螺栓44连接到一起。

如上文讨论过的,滤清器壳35由连接到后撑条20的各支架27上的 横管40以及左右车座导轨19的各支架42支撑。

如图4所示,一个滤芯38被封闭在滤清器壳35的上部空间中。一 个带有横T形接合部分49a的托架49围绕在滤芯38的周围。滤清器壳35 的顶部周围具有一个槽50,以容纳托架49的接合部分49a。该接合部 分49a与槽50啮合,从而使滤清器壳35可脱开地支撑住托架49。另外, 盖36的底端周围也具有槽50以容纳托架49的接合部分49a。

滤清器壳35向上伸出到车座导轨19上方。同样,如前文所述,滤 清器壳35向下逐渐变细。空气滤清器中位置比车座导轨19高的上部51 的宽度(阔度)比空气滤清器中位置比车座导轨19低的下部52的宽度 窄。另外,空气滤清器上部51的宽度比右车座导轨19的右端与左车座 导轨的左端之间的长度短。也就是说,空气滤清器34被设置成不会超 出左右车座导轨19。滤芯38位于空气滤清器上部51中。因而滤芯38的 位置高于车座导轨19。

如图3所示,倾斜地向上向后延伸的进气管47插入到盖36的后部。 进气管47限定了空气滤清器34的进气部分。进气管47的一端具有倾斜 地向上向后开口的进气口47a(参见图5)。进气管47的另一端延伸到 盖36中并在滤芯38的上方开口。供气管48穿过滤清器壳35的前端面插 入到滤清器壳35中并连接化油器33(在图3中未示出,参见图2)。供 气管48的一端开口于滤清器壳35内滤芯38的下方位置。另外,供气管 48在垂直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倾斜地向下开口。通过进气管47吸 进的空气穿过滤芯38并通过供气管48提供给化油器33。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34的进气管47被布置在由车座11和车座 前护面12的朝前下降部分所包围的空间内。在进气管47上后方的空间 通过一壁面75与外部空间分隔开。

如图5所示,进气管47是平的,从而在横向方向上为细长形。因 此,进气管4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很短。进气管47的方向被设成只让 位于空气滤清器34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后面的空气进入。另一方面,即 便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很短,但是由于进气管47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很 长,所以进气管47具有足够大的开口面积。进气管47具有一个在开口 端周围向外伸出的凸缘55。

如图2所示,在车座11前端的下部上设有一个铰链机构53。车座11 可通过该铰链机构53作为支点绕前端转动,从而进行开启和闭合。

如图6所示,进气管47位于铰链机构53的下方。在铰链机构53以 下,一个挡57向前突出,且一个凸缘56在挡块57下方的两个侧面上 朝前和朝侧向方向突出。因此,在挡块57和凸缘56之间限定出了一个 向后凹进的凹槽58。凸缘56的左右侧部分都倾斜地向后向下倾斜,从 而构成斜面56a。

如图7所示,车座前护面12具有一个向后延伸的突出部59。该突 出部59在置于挡块57和凸缘56之间的状态下与凹槽58相对。因此,在 挡块57、突出部59和凸缘56之间形成一个Z字形间隙。挡块57、突出 部59和凸缘56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重叠,从而如上文所述,构成了一个 迷宫结构60。该迷宫结构60位于进气管47上方(严格来说,斜前上方)。

此外,如上文所述,进气管47的开口端具有凸缘55。因此,不仅 仅是挡块57、突出部59和凸缘56,而且是挡块57、突出部59、凸缘56 以及凸缘55的整体组合,起到一个迷宫结构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一后减震单元63布置在空气滤清器34之后。在左右 车座导轨19之间延伸有一个横向构件64。一上减震支架67固定到该横 向构件64上。该上减震支架67向下延伸到一个低于车座导轨19的位置 处。后减震单元63的上端由该上减震支架67支撑。

在左右后臂28之间延伸有另一个横向构件65。一下减震支架68固 定到该横向构件65上。该下减震支架68支撑后减震单元63的底端。该 下减震支架68向上延伸到一个高于后臂28的位置处。从而,后减震单 元63的底端由所连的后臂28的上部支撑,其中后臂28的上部位置在垂 直方向上高于其中心位置(后臂28的中心线M)。

如上文所述,后减震单元63在上减震支架67和下减震支架68之间 延伸。后减震单元63向前倾斜,从而上支撑端69被定位成比下支撑端 70靠前,且大致平行于空气滤清器34延伸。

如图2所示,一电池61位于空气滤清器34的后上方,并且位于后 减震单元63的前上方。油箱62位于电池61之后。电池61和油箱62位于 车座11之下。油箱62位于左右车座导轨19之间从而通过车座导轨19进 行支撑。

油箱62的一部分的位置低于车座导轨19。油箱62的下部向下伸出 到一个由后减震单元63和后轮32限定的空间73中。油箱62的前部具有 一个向后倾斜向下延伸的前斜面71。油箱62的后部具有一个向前倾斜 向下延伸的后斜面72。

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位于油箱62前方。油箱62的底端位置 低于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也就是说,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 端69位于油箱62的底端的前方,且油箱62和后减震单元63在正视图中 部分重叠。

储存小物品等的储物箱74设置在车座11下面以及油箱62的后面。 储物箱74的顶部具有一个开口。当将车座11移到打开位置上时,该开 口就向外显露出来。这样,可以通过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车座来将物品放进储物箱或从储物箱中拿出。

如上文所述,根据该摩托车10,后减震单元63相对陡峭地倾斜, 从而其上支撑端69位于油箱62之前(参见图2)。油箱62的下部突出 到在后减震单元63和后轮32之间限定的空间73中。因此,油箱62的深 度可以做的更大,而不会妨碍到油箱62和后减震单元63。特别地,根 据该摩托车10,油箱62的底端位置低于后减震单元63的上支撑端69, 从而油箱62可以大大加深。

因而,根据该摩托车10,油箱62的横向方向长度或者其宽度可以 更小。因此,油箱62在俯视图中的面积可以更小,且可增加在车座11 下方布置车辆组件的自由度。此外,在该摩托车10中,因为油箱62在 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变短了,就可以在油箱62之后设置具有足够储存空 间的储物箱74。

后减震单元63的下支撑端70由后臂28的上部支撑。这样,后减震 单元63可以沿着后臂28绕枢轴31的轴线转动的轨迹来进行延伸。因 此,后减震单元的悬架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后减震单元63大致平行于空气滤清器34延伸。因此,可以充分利 用空气滤清器34后面的空间。所以,后减震单元63和空气滤清器34可 以有效地定位在有限的空间内。

同样,根据摩托车10,电池61位于油箱62前方和后减震单元63上 方所限定的空间内。因而,可以有效地利用车座11下方的空间,且油 箱62、后减震单元63以及电池61可以有效地进行布置。

油箱62的前部具有向后倾斜的前斜面71。这样,由于油箱62的前 部可以沿着后减震单元63延伸,所以即便油箱62很深,也可以避免油 箱62与后减震单元63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干涉。同样,油箱62的后部 具有向前倾斜的后斜面72。这样,由于油箱62的后部可以沿着后轮32 延伸,所以即便油箱62很深,也可以避免油箱62与后减震单元63之间 可能存在的任何干涉。

另外,根据该摩托车10,可以通过移开车座前护面12和倾斜地向 上向前打开空气滤清器34的盖子36来很方便地清洁滤芯38或用新滤芯 更换。即,可以通过上部位置或者一个斜前上方位置来进行空气滤清 器34的维护工作。使用者因而可以不用弯腰或蹲下就可以用新滤芯更 换滤芯38或者进行其它的操作,即,使用者可以通过一种比较舒服的 姿势来进行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工作。

特别地,在该摩托车10中,由于盖子36和滤清器壳35的各自接合 面37是朝前降低的,且盖子36倾斜地向前向上盖上或打开,所以车座11 或车座导轨19不会影响盖子36的连接和拆卸操作。这样,盖子36的连 接和拆卸操作就很容易,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工作也可以很方便地进 行。

由于空气滤清器34的形状是高度大于宽度的箱形,因而不用增加 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或者宽度就可以加大空气滤清器34的容量。此 外,可以从上方位置或者斜向上向前的位置进行空气滤清器34的维护 工作。因此,和那种从侧面位置进行的维护工作不同,这种维护工作 即使空气滤清器34的高度大于宽度也不会难于进行。

因为空气滤清器34支撑在前倾斜位置上,所以空气滤清器34在安 装好之后垂直方向的长度(垂直方向上的表观长度)短于空气滤清器 34本身处于竖直状态时的长度。这样,位于空气滤清器34上方的车座 11就可以安放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同样,将空气滤清器34向前 倾斜就可以将空气滤清器34有效地定位在车座前护面12下面的一个较 窄的空间内。

根据该摩托车10,空气滤清器34插在左右副车架18和左右车座导 轨19之间,且空气滤清器34的上部向上伸出到高于车座导轨19的位置 上(参见图4)。如上文所述,由于车座导轨19可以放在一个相对较 低的位置上,因而车辆可以比以前的车辆做得更细长。

特别地,在该摩托车10中,空气滤清器34的宽度比右侧车座导轨 19右端与左侧车座导轨19左端之间的距离短。因而空气滤清器34就不 会向外延伸超过左右车座导轨19。因此,即使空气滤清器位于左右车 座导轨19之间,车辆也更细长。

同样,根据该摩托车10,空气滤清器上部51的宽度大于空气滤清 器下部52的宽度。因而,使用者很容易操作空气滤清器的上部51。因 此,通过向下或斜向下对空气滤清器34进行的维护工作可以更容易地 完成。

空气滤清器34的滤芯38位于滤清器壳35的上部空间内。这样,通 过移开盖子36,就能很容易地清洁滤芯38或用新滤芯更换,而不会被 车座导轨19等妨碍。同样,由于滤芯38和车座导轨19在横向方向上不 互相重叠,所以即使滤芯38的宽度变大,也不需要加大左右车座导轨 19之间的距离。因此,车辆可以比以往制造得更加细长。

此外,根据该摩托车10,空气滤清器34的进气管47位于由车座11 和车座前护面12的朝前下降部分所包围的空间内(参见图2)。因此, 进气管47与前轮21和后轮32充分间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即使前轮21 或后轮32带起泥巴或类似物,这些泥巴也很难从进气管47进入到空气 滤清器34中。

同样,进气管47不仅仅定位在高于前轮21和后轮32的位置上,并 且倾斜地向上向前开口。考虑到这点,所带起的泥巴或类似物也很难 穿过进气管47。

传统地,车座11和车座前护面12的朝前下降部分所包围出的空间 就是很少有效利用的所谓的死区。特别地,车座11前端的铰链机构53 下方的空间是很难有效利用的死区。然而根据该摩托车10,该死区可 以用作进气管47的容纳空间。同样,根据该摩托车10,由于车座前护 面12不需要向上大到在其中容纳进气管47,所以不会影响车座11前方 的空间13。这样,在利用下弯架型结构的车架结构优点的同时,还可 以有效地防止带起地泥巴等类似物进入空气滤清器34。

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发动机15的后面,进气管47定位在空气滤清 器34的后侧。因而,空气滤清器34布置在发动机15和进气管47之间, 且空气滤清器34隔离了来自发动机15的热量。因此热空气不会被吸入 到进气管47中。所以,降低了供给发动机15的空气温度,且吸入的空 气密度更高。从而增加了发动机15的效率。

另外,由于进气管47直接与空气滤清器34的盖子36相连,所以进 气管47与空气滤清器34之间的距离就很短。这样,进气流在空气滤清 器34入口侧的阻就很小。

根据该摩托车10,迷宫式结构60位于进气管47上方(参见图7)。 因此,即使在下雨时或者其它情况下滴从车座11上落下,该迷宫式 结构60也可以阻止水滴的向下运动。因而即使进气管47是倾斜地向上 开口的,水滴也很难进入进气管47。即,水很难从进气管47进入到空 气滤清器34中。

如图2所示,进气管47上方和后面的空间大致通过壁面75与外部 空间隔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任何泥巴或类似物从进气管47的 后面位置进入到进气管47中。另外,壁面75可以通过一个专准备的 隔板制成。可选地,也可以用车辆组件的一部分来形成壁面75。例如, 可以将车辆组件如电池、油箱、储物箱等定位在进气管47后面,利用 车辆组件的一部分来限定出壁面75。

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15是一个化油器式发动机。然而,摩托车 10的发动机15也可以是一个燃油喷射式发动机。下面,作为根据本发 明的鞍乘型车辆的另一个实施例,介绍具有一个燃油喷射式发动机15 的摩托车10。附带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并且不在重复关于这些部件的描述。

如图8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摩托车10中,燃油喷射装置82设 置在空气滤清器34与发动机15的汽缸体25之间延伸的进气通道83中。 一燃油泵80设置在油箱62中。燃油泵80和燃油喷射装置82通过一个供 油管81来互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油箱62很深。这样,即使油 箱62的顶端不是很高,燃油泵80也可以容纳在油箱62中。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即使燃油泵80定位在油箱62内,车座11也 不需要升得很高。这样,在骑乘位置上时驾驶者的脚仍然很容易接触 到底面。因此,驾驶者可以很容易地上下车。

【工业应用】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用于鞍乘型车辆,包括摩托车或类似车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摩托车

11:车座

12:车座前护面

14:车体架

15:发动机

16:头管

28:后臂

32:后轮

34:空气滤清器

61:电池

62:油箱

63:后悬架单元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