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

申请号 CN200480001196.0 申请日 2004-07-01 公开(公告)号 CN1701021A 公开(公告)日 2005-11-23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浅村欣司; 平一成; 梅本武志;
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将足量的行驶 风 引导到驾驶员侧的自动二轮车。所述自动二轮车(1)包括: 燃料 箱(20),设置在 发动机 (26)的上方且包含上表面部(20c)、侧面部(20d)和前表面部(20e);和空气引导器(50),设置在 燃料箱 的前侧且包括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侧的第1导向面(52b)和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第2导向面(52a)的。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52a)到达燃料箱的上表面部(20c)而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二轮车,其中,具有:
燃料箱(20),设置在发动机(26)的上方,且包含上表面部(20c)、 侧面部(20d)和前表面部(20e);和
空气引导器(50),设置在所述燃料箱的前侧,且包括将行驶 引导到所述发动机侧的第1导向面(52b)和将所述行驶风引导到驾驶 员侧的第2导向面(52a);
所述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到达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部而形 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 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中央部附近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2导 向面下端部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 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至少从所述第2导向面的下 端部到中央部附近随着向上而变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 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在所述第2导向面的上部随 着向上而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管 状前叉(11),设置在所述空气引导器前方,且具有规定管宽;
所述空气引导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的外边部以大于所述前叉的管 宽的突出量向所述前叉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 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形成从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引 导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车体宽度方向的 最大长度大于所述燃料箱车体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侧导 向面,由所述燃料箱的前表面部(20e)形成,并能将行驶风引导至 驾驶员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侧导向 面设置在所述空气引导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连续地形成 所述箱侧导向面和所述空气引导器的所述第2导向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 导器包括:设置在车体宽度方向外侧部后侧的凹面(51a)和设置在 车体宽度方向外侧部前侧的凸面(51b)。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 包括凹面(20o),将所述空气引导器的凹面(51a)设置为与所述燃 料箱侧面的凹面(20o)连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空气 引导器的凸面(51b)设置为与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部(20c)连续。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 导器包括:具有所述第1导向面和所述第2导向面的内侧空气引导部件 (52)以及具有所述凹面和所述凸面的外侧空气引导部件(51)。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 导器的第1导向面(52b)具有将行驶风引导至所述发动机侧的多个开 口部(52c)。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至少通过上侧安装部和下侧安装部将所述空气引导器安装在所述燃料 箱上。
17.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前罩(16);
将所述空气引导器前方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和所述前罩后 方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为,从俯视看接近或重合。
18.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前罩(16);
当从正面看所述空气引导器和所述前罩时,所述空气引导器的车 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前罩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实质上相同;
所述空气引导器上下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前罩上下方向的长度实质 上相同;
将所述空气引导器设置在下侧,将所述前罩设置在上侧,并将所 述空气引导器和所述前罩设置为至少一部分重合。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 空气引导器的自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自动二轮车中公知的是,在行驶时集中来自前方的 空气(行驶)并导入到发动机中的结构。例如特开昭60-94818号 公报和特开平5-69872号公报都公开了这种结构。
在上述特开昭60-94818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将包括用于 导入冷却风(行驶风)的前部开口和用于将所导入的冷却风引导到发 动机上部的后部开口的冷却风引导箱安装在燃料箱的前方,并且在所 述冷却风引导箱内设置用于将所导入的冷却风引导到发动机上部的导 风板。
而且在特开平5-698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将用于将冷却 风导入到发动机内的导风部件(护罩)象叶片那样向外侧突出地安装 在燃料箱的前方。
一直以来,在设在驾驶员前方的前罩和手柄等的后方产生行驶风 紊流。一旦产生这种行驶风紊流,可能给驾驶员带来不适。为了抑止 产生这种行驶风紊流,必须将足量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但是在上述特开昭60-9481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冷 却风引导箱不具有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功能,所以难以抑止在 驾驶员前方的前罩和手柄等的后方产生行驶风紊流。因而在上述特开 昭60-94818号公报的结构中,存在因紊流给驾驶员造成不适的问题。
而且在上述特开平5-69872号公报中,并未通过用于将冷却风(行 驶风)导入到发动机内的导风部件(护罩)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另一方面,由于导风部件(护罩)的上部向斜上方倾斜,所以可以考 虑利用该导风部件的上部将一部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但是,在 上述特开平5-69872号公报中,由于导风部件(护罩)的上部仅到达 燃料箱前表面的中间,所以易于将引导到燃料箱前表面的行驶风引导 到燃料箱的侧面。由于难以将这种引导到燃料箱侧面的行驶风引导到 驾驶员侧,所以存在难以将足量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因而,在 上述特开平5-69872号公报中,由于难以抑止紊流的产生,所以存在 给驾驶员带来不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所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引 导足量行驶风的自动二轮车。
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包括:燃料箱,设置在发动机上方且包含 上表面部、侧面部和前表面部;和空气引导器,设置在燃料箱的前侧, 且包括用于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侧的第1导向面和用于将行驶风引 导到驾驶员侧的第2导向面。而且,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到达燃料 箱的上表面部而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与用于将行驶风引导到驾 驶员侧的第2导向面未到达燃料箱的上表面部相比,通过设置包含用 于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侧的第1导向面和用于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 员侧的第2导向面的空气引导器,并且将上述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 到达燃料箱的上表面部而形成,可以更容易地将行驶风引导至驾驶员 侧。由此,由于能够将足量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所以能够有效 地抑止在前罩和手柄等后方产生行驶风紊流。其结果是,可以给予驾 驶员舒适的行驶感。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使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中央 部附近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第2导向面下端部的车体宽度方向 的长度。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利用车体宽度方向长度大的第2导向面 中央部附近部分,将更多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使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的车 体宽度方向的长度至少从第2导向面的下端部到中央部附近随着向上 而变大。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第2导向面中央部附近,由于第2 导向面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变大,所以可以利用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 大的第2导向面的中央部附近,将更多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 在第2导向面的上部随着向上而变小。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第2 导向面上部的上端部,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变小,所以 可以利用车体宽度方向长度小的第2导向面的上端部,在将行驶风进 一步集中到中央侧的状态下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由此,能够更 为高效地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还包括设在空气引导器前方且具 有规定管宽的一对管状前叉,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的外边部以大 于前叉管宽的突出量向前叉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如果采用这种 结构,由于使第2导向面的外边部大幅突出到前叉的车体宽度方向的 外侧,也可以将前叉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由 此可以将更多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使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形成 从车体宽度方向的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凹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 可以通过凹形的第2导向面,将行驶风从车体宽度方向外侧引导到内 侧(中央侧),所以可以易于将行驶风在集中到中央侧的状态下引导 到驾驶员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使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的车 体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中的车体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大于燃料箱车体 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 向面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大,所以能够将更多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 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还包括箱侧导向面,该箱侧导向 面由燃料箱的前表面部形成并能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如果采用 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利用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而且还能利用燃 料箱的箱侧导向面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包含上述箱侧导向面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将箱侧导向面设置 在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内侧。如果采用这种结 构,则可以通过车体宽度方向内侧的箱侧导向面将由第2导向面从车 体宽度方向外侧导入到内侧的行驶风容易地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包含上述箱侧导向面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连续地形成箱侧导 向面和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减少 箱侧导向面和空气引导器的第2导向面之间的空气阻,所以能够更 为顺利地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在符合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使空气引导器包括设在车体 宽度方向外侧部后侧的凹面和设在车体宽度方向外侧部前侧的凸面。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由前侧的凸面提高空气引导器的机械强度, 并且易于通过后侧的凹面由驾驶员膝部进行保持(膝部夹持)。
在包含具有上述凸面和凹面的空气引导器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 使燃料箱的侧面包含凹面,将空气引导器的凹面设置得与燃料箱侧面 的凹面连续。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与空气引导器仅有凹面的情形相比, 驾驶员膝部夹持(膝部的保持范围)扩大,所以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行 驶性能。而且,通过使燃料箱的凹面与空气引导器的凹面连续,所以 能够提高空气引导器和燃料箱之间的外观上的一体感。
在包含具有上述凸面和凹面的空气引导器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 将空气引导器的凸面设置得与燃料箱的上表面部连续。采用这种结 构,能够降低空气引导器的凸面和燃料箱的上表面之间的空气阻力, 并且能够提高空气引导器和燃料箱之间的外观上的一体感。
在包含具有上述凸面和凹面的空气引导器的自动二轮车中,空气 引导器也可以包括具有第1导向面和第2导向面的内侧空气引导部件以 及具有凹面和凸面的外侧空气引导部件。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使空气引导器的第1导向面具有 将行驶风引导到上述发动机侧的多个开口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利 用多个开口,容易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侧。
在符合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至少通过上侧安装部和下侧 安装部将空气引导器安装在燃料箱上。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至少在上 下两处将空气引导器固定在燃料箱上,所以将空气引导器牢固地固定 在燃料箱上。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还包括前罩,并将空气引导器前 方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和前罩后方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 设置得从俯视看接近或重合。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使前罩和空气引导 器之间具有一体感,所以能够提高外观上的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中,最好还包括前罩,当从正面看空气引 导器和前罩时,空气引导器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前罩车体宽度方向 的长度实质上相同,空气引导器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前罩上下方向的长 度实质上相同,将空气引导器设置在下侧,将前罩设置在上侧,并将 空气引导器和前罩设置得至少一部分重合。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 使前罩和空气引导器之间具有一体感,所以能够提高外观上的美观 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头管周边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头管周边的俯视图;
图5是朝向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行驶方向的右侧的 侧视图;
图6是朝向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行驶方向的左侧的 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100-100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的110-110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和空气引导器的 透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和空气引导器 周边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和空气引导器 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空气引导器和前罩的 主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空气引导器的透视 图;
图14是沿图10中的200-200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0中的210-210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0中的220-220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1中的300-300线的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1中的310-310线的剖视图;
图19是沿图11中的320-320线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侧视图;
图21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仰视图;
图2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安装部的侧 视图;
图23是构成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空气引导器的外 侧空气引导器的透视图;
图24是从图23的箭头C方向看到的外侧空气引导器的侧视图;
图25是从图23的箭头D方向看到的外侧空气引导器的主视图;
图26是沿图24中的400-400线的剖视图;
图27是沿图24中的410-410线的剖视图;
图28是沿图24中的420-420线的剖视图;
图29是沿图24中的430-430线的剖视图;
图30是构成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空气引导器的内 侧空气引导器的透视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内侧空气引导器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内侧空气引导器的主视图;
图33是沿图31和图32的500-500线的剖视图;
图34是沿图32的510-510线的剖视图;
图35是沿图32的520-520线的剖视图;
图36是沿图32的530-530线的剖视图;
图37是沿图32的540-540线的剖视图;
图38是沿图32的550-550线的剖视图;
图3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和空 气引导器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40是沿图39的600-600线的剖视图;
图41是沿图39的610-610线的剖视图;
图42是沿图39的620-620线的剖视图;
图43是沿图39的630-630线的剖视图;
图44是沿图39的640-640线的剖视图;
图45是沿图39的650-650线的剖视图;
图46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前罩的侧视图;
图47是图4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前罩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根据附图说明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而且图中的箭头 FWD表示自动二轮车1的行驶方向的前方。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中,主车架3的 前端部连接在头管2上。该主车架3向后方延伸而形成。而且下行管4 向斜下方延伸地安装在头管2的下部。后臂托架5连接在主车架3的后 端部。座椅导轨6连接在主车架3的后端部。而且后拉杆7连接在后臂 托架5和座椅导轨6之间,利用上述头管2、主车架3、下行管4、后臂 托架5、座椅导轨6和后拉杆7构成车架。
转向轴8可转动地安装在头管2上,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上托架 9和下托架10(参考图3)将一对前叉11安装在该转向轴8上。如图1所 示,前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一对前叉11的下端。将覆盖前轮12上方的 前挡泥板13安装在一对前叉11上。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由安装配件15将手柄14安装在上托架9上。 此外如图1所示,在头管2的前方设置前罩16。该前罩16包括罩主体16a 和前窗16b。该前窗16b安装在罩主体16a的上部。
而且,前罩16被上托架9和下托架10固定。由此,前罩16可以通 过手柄14与一对前叉11一起左右转动。此外,如图2所示,闪光灯17 安装在前罩16上部的左右两侧。而且,如图3所示,仪表类18安装在 前罩16上。
如图1所示,以从上方横跨主车架3的方式安装金属制的燃料箱 20。将座椅21安装在燃料箱20的后方。该座椅21支撑在座椅导轨6上。 而且,在后臂托架5上设置枢轴22。通过该枢轴22可上下摆动地轴支 承后臂23的前端部。后轮24可旋转地安装在后臂23的后端部上。后臂 23通过后座垫25支撑在座椅导轨6上。
通过主车架3、下行管4和后臂托架5支撑发动机26。即,通过下 行管4支撑发动机26的发动机箱26a的前侧,并通过后臂托架5支撑发 动机箱26a的后侧。而且发动机26的汽缸26b由主车架3支撑。排气管27 从发动机26的汽缸26b的前侧面延伸。该排气管27朝行驶方向(箭头 FWD所示方向)向右侧弯曲并朝向后方,从而与未图示的消音器相连。 如图5所示,将化油器28设置在发动机26的汽缸26b的后方。并且将空 气过滤器29设置在化油器28的后方。
在发动机26的发动机箱26a的后方,在左右两侧设置一对脚踏板 托架30(参考图5)和31(参考图1)。而且,如图2所示,在燃料箱20 和座椅21的下方的两侧部上分别安装侧罩32和33。尾罩34、35以及连 接罩36安装在座椅21下方的后侧。如图1所示,尾灯37安装在座椅21 的后部。而且,将覆盖后轮24上方的后挡泥板38安装在座椅导轨6上。
此外如图6所示,在被朝向行驶方向(箭头FWD所示方向)左侧 的侧罩33所覆盖的部分设置杂物箱39。杂物箱39由肋板39a分隔成多 个收纳部。将电池40、电子部件41、医疗品收纳袋42等从侧方可取 出地收纳在上述多个收纳部内。如图6和图7所示,在侧罩33的内侧上 下设置安装突起33a和33b,并在侧罩33的前侧设置安装金属孔眼33c。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侧罩33的下侧设置孔33d。在安装该侧罩33时, 如图6和图7所示,使侧罩33的安装突起33a和33b分别与杂物箱39的安 装金属孔眼39b和39c配合。而且,如图6所示,使侧罩33的安装金属 孔眼33c与杂物箱39的安装突起39d结合。如图6和图8所示,将侧罩33 的锁孔33d插入后拉杆7的固定配件43的锁44内。这样,以覆盖杂物箱 39的方式安装侧罩33(参考图1)。
而且,如图5所示,安装朝向行驶方向(箭头FWD所示方向)的 右侧的侧罩32,使得覆盖空气过滤器29。侧罩32与侧罩33(参考图1) 一样,通过未图示的安装突起、安装金属孔眼和固定配件安装在车体 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以及图9~图13所示,将一对 树脂制的空气引导器安装在金属制的燃料箱20的前部。该一对空气引 导器50向前方突出并且向左右伸出而形成。而且该一对空气引导器50 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各个空气引导器50由外侧空气引导器51和内侧 空气引导器52构成。如图11所示,该内侧空气引导器52具有用于将行 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52a和用于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26侧 的导向面52b。而且导向面52a是本发明的“第2导向面”的一个示例, 导向面52b是本发明的“第1导向面”的一个示例。此外,用于将行驶 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52a的上端部被设置为到达燃料箱20的上 表面部20c。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作为将行驶风引 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发挥作用。而且,该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 是本发明的“箱侧导向面”的一个示例。该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设 置在一对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导向面52a的内侧,并且与内侧空气引 导器52的导向面52a连续地形成。
如图10所示,构成空气引导器50的外侧导向器51包含凹面51a和 凸面51b。如图11所示,将外侧导向器51的凸面51b设置为与燃料箱20 的上表面部20c连续。如图10所示,外侧导向器51的凹面51a与燃料箱20 的侧面部20d的凹面20o连续地形成。由此,由于驾驶员的膝部保持范 围即膝部夹持范围扩大,所以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行驶性能,并且能够 提高空气引导器50和燃料箱20之间的外观上的一体感。而且,通过在 空气引导器50的外侧空气引导器51上设置凸面51b,能够提高空气引 导器50的机械强度。另外,空气引导器50具有图14~图19所示的剖面 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 内侧导向器52的左右导向面52a的中央部附近的外边部之间的A向(车 体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Wmax)比左右导向面52a的下端部的外边 部之间的A向的长度(Wunder)大。即,左右内侧导向器52的导向面52a 的外边部之间A向的长度至少从导向面52a的下端部至中央部附近随着 向上而变大。另一方面,左右内侧导向器52的导向面52a的外边部之 间A向的长度,在导向面52a的上部随着向上而变小。因而,左右内侧 导向器52的导向面52a的外边部之间的A向长度在导向面52a上部的上 端部变得最小。而且,左右内侧导向器52的导向面52a的外边部以大 于前叉11管宽(Wf)的突出量(Wout)向前叉11的外侧突出。而且, 左右空气引导器50的下侧50d由安装在下行管4(参考图1)上的支撑 托架80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正面看,左右空气引导器50的A向长度D10 与前罩16的A向长度D20大致相同。而且,左右空气导向器50的B向(上 下方向)的长度D11与前罩16的B向长度D21大致相同。而且将左右空 气引导器50设置在下侧,并且将前罩16设置在上侧。而且从正面看, 将空气引导器50和前罩16设置为B向长度D30部分重合。由此,由于可 以使左右空气引导器50与前罩16之间具有一体感,所以可以提高外观 上的美观性。
下文参考图1和图20~图39对燃料箱20和空气引导器50的详细结 构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20~图22说明燃料箱20的详细结构。如图21 所示为了能够从上方横跨主车架3,燃料箱20具有下部分叉为左右两 部并下垂的形状,即从正面看燃料箱20具有倒U字形。在该燃料箱20 中,如图21所示,在使横跨主车架3(参考图1)内侧的内壁20a与覆 盖外侧的外壁20b对齐的情况下,对内壁20a外周边的凸缘20a1和外壁 20b外周边的凸缘20b1进行焊接,从而形成箱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燃料箱20的外壁20b包括上 表面部20c、一对侧面部20d、前表面部20e和空气引导器安装面部20f。 在该燃料箱20的一对侧面部20d上形成凹面20o。该燃料箱20的凹面20o 作为驾驶员膝部保持范围即膝部夹持范围而发挥作用。而且如上所 述,外壁20b的前表面部20e作为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发 挥作用。
在燃料箱20的外壁20b的中央最高位置上设置供油口20g。在该供 油口20g内安装燃料盖20h(参考图1)。而且在燃料箱20的内壁20a的 最低位置(参考图21)设置燃料旋塞20i(参考图39)。
而且如图21和22所示,在燃料箱20的相对内壁20a的前方部分设 置一对托架20j。该一对托架20j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形状,并且从内壁20a 向相互相对的方向突出。而且,如图20所示,在燃料箱20的空气引导 器安装面部20f上设置空气引导器安装部201、20m和20n。
图23~图29表示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详细结构。即,外侧空气引 导器51的凹面51a设置在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外表面后侧,凸面51b设 置在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外表面前侧。而且,在外侧空气引导器51后 侧设置燃料箱连接部51c,在前侧设置内侧导向连接部51d。而且在外 侧空气引导器51的内表面侧设置安装部51e、51f、51g和51h。而且, 在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下端部设置安装孔51i。
图30~图38表示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详细结构。即,内侧空气引 导器52的用于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52a由从内侧空气引 导器52中央部的上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平面构成。用于将该行驶风引导 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52a形成从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凹形。而且将行驶 风引导到发动机26侧的导向面52b由从内侧空气引导器52中央部的下 侧向斜下方倾斜的平面构成。在用于将该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26侧的 导向面52b上形成用于引导行驶风的多个开口部52c,利用所述多个开 口部52c,很容易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机26侧。而且,如图32所示, 在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导向面52a的内侧设置燃料箱连接部52d。而且 在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外侧设置与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内侧导向连接 部51d(参考图24)相连的外侧导向连接部52e。而且,在内侧空气引 导器52的下方内侧设置安装部52f。而且,在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内侧 设置安装部52g、52h和52i。
下文参考图1、图2以及图39~图45说明燃料箱20和空气引导器50 的安装结构。首先如图39和40所示,作为燃料箱20的安装结构,燃料 箱20的一对托架20j通过橡胶衬套61嵌入设在主车架3上的支撑部件60 上。由此燃料箱20的前部通过橡胶衬套61而支撑在主车架3上。如图39 所示,燃料箱20的后方安装部20k由螺栓63安装在设在座椅导轨6上的 安装配件上。
此外,作为外侧空气引导器51和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安装结构, 如图41所示,在使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内侧导向连接部51d与内侧空 气引导器52的外侧导向连接部52e位置对齐的状态下,将螺栓70a嵌入 到安装孔51i和52f内,并通过垫圈71由螺母70b进行紧固。而且如图42 所示,外侧空气引导器51和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前侧下部,在安装部 52g与安装部51e位置对齐的状态下由螺栓72紧固。而且如图45所示, 外侧空气引导器51和内侧空气引导器52的前侧中央部,在安装部52h 与安装部51f置对齐的状态下由螺栓73紧固。
而且如图45所示,在位于前侧中央部的中央安装部91中,在使内 侧空气引导器52的安装部52i与燃料箱20的空气引导器安装部20m位置 对齐的状态下,空气引导器50通过螺栓74紧固在燃料箱20上。而且, 如图44所示,在上侧安装部92中,通过将安装在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 安装部51g上的衬套53插入到燃料箱20的空气引导器安装部201上,将 空气引导器50固定在燃料箱20上。而且,如图43所示,在下侧安装部 93上,通过将外侧空气引导器51的安装部51h插入到燃料箱20的空气 引导器安装部20n上,将空气引导器50固定在燃料箱20上。即,如图39 所示,左右两侧的空气引导器50由中央安装部91、上侧安装部92和下 侧安装部93安装在燃料箱20上。由此能够将左右两侧的空气引导器50 牢固地安装在燃料箱上。
如图2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左右两侧空气引导器50具有向前侧 且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50a。该突出部50a的车体宽度方向(A向)的 最大长度L1小于头管2的转向轴8的轴向长度L2(参考图39)。而且空 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外侧的突出部50a的车体宽度方向(A向)的 最大长度L1大于燃料箱20的车体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L3。而且,如图 39所示,空气引导器50的上侧端部50b和下侧端部50c处于从转向轴8 轴向长度L2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位置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左右空气引导器50的前方外 侧端部50a1和前罩16的左右后方外侧端部16c从俯视看在长度D1部分 上重合。而且,左右空气引导器50的前方外侧端部50a1和前罩16的左 右后方外侧端部16c也可以从俯视看不重合而是接近。因而,由于可 以通过将前罩16和空气引导器50设置为互相接近或重合,而使前罩16 和空气引导器50之间具有一体感,所以可以提高外观上的美观性。
而且如图46和图47所示,在前罩16的罩主体16a上与安装在下行 管4上的喇叭90(参考图3)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开口部16a1。由此罩主 体16a不会妨碍报警。而且在罩主体16a的左右两侧,形成闪光灯17(参 照图1)的安装孔16a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包含将行驶风引导到发动 机26侧的导向面52b和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52a的空气引 导器50,并且使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的上端部到达燃料箱20的 上表面部20c而形成,与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导向面52a的上端 部未到达燃料箱20的上表面部20c的情形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将行驶 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由此,由于可以将足量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所以能够有效地抑止在前罩16和手柄14等后方产生紊流。其结果是, 能够给予驾驶员舒适的行驶感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左右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的 中央部附近外边部的车体宽度方向(图12的A向)的长度(Wmax)大 于导向面52a下端部的外边部之间的车体宽度方向长度(Wunder), 可以利用长度大的导向面52a的中央部附近部分,将更多的行驶风引 导到驾驶员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左右空气引导器50 的导向面52a的外边部之间的长度在导向面52a的上部随着向上而变 小,使导向面52a上部的上端部的导向面52a的外边部之间的长度变小, 所以可以通过长度小的导向面52a的上端部,在进一步将行驶风集中 到中央侧的状态下引导到驾驶员侧。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将行驶风引 导到驾驶员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通过使左右空气引导 器50的导向面52a的外边部以大于前叉11的叉宽度(Wf)(参考图12) 的突出量(Wout)向前叉11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使导向面52a 的外边部大幅突出到前叉11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所以也能够将前叉 11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由此,能够将更多 的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通过使左右空气引导 器50的导向面52a形成得从车体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凹形,由 凹形的导向面52a将行驶风从车体外侧引导到内侧(中央侧),所以 能容易地在将行驶风在集中到中央侧的状态下引导到驾驶员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空气引导器50的导 向面52a的车体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部50a的车体宽度方向最大长度L1 大于燃料箱20的车体宽度方向最大长度L3而构成,使空气引导器50的 导向面52a的车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变大,所以能够将更多的行驶风引 导到驾驶员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燃料箱20的前表面 部20e作为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箱侧导向面发挥作用,不仅可 以由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还可以由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将 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而且,通过将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设置 在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的车体宽度方向的内侧,可以通过车体 宽度方向内侧的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将由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 面52a从车体宽度方向外侧引导到内侧的行驶风容易地引导到驾驶员 侧。此时,由于可以通过连续地形成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与空气 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降低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和燃料箱20的 前表面部20e之间的空气阻力,从而能够更为顺利地将行驶风引导到 驾驶员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使左右空气引导器50包含 凸面51b和凹面51a而成,可以通过凸面51b提高空气引导器50的机械 强度,并且更易于通过凹面51a由驾驶员膝部进行保持。
而且所说明的所有实施方式都是示例,并不限与此。本发明的范 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表示, 并包括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的所有改进。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由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和空 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的结构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由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 将行驶风引导到驾驶员侧,此时空气引导器50的导向面52a最好形成 得覆盖燃料箱20的前表面部20e而形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例了由外侧空气引导器51和内侧 空气引导器52这2个部件构成空气引导器5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空气引导器5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例了分体形成左右空气引导器 5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一体形成左右空气引导器5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