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

申请号 CN200910262441.8 申请日 2009-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1767622A 公开(公告)日 2010-07-07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长谷川润子;
摘要 本 发明 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考虑 发动机 的热量而配置滤罐的鞍乘型车辆。鞍乘型车辆(10)具有:具有鼓出部(34)的收纳箱(35)、发动机(28)、 燃料 箱(43)、滤罐(44)。发动机(28)配置于鼓出部(34)的车辆后方, 燃料箱 (43)及滤罐(44)配置于鼓出部(34)的车辆前方。相对于发动机(28),以隔着收纳箱(35)的鼓出部(34)的方式配置燃料箱(43)及滤罐(44)。可以自发动机离开与鼓出部(34)相应的距离地配置滤罐(44),从而可以减小滤罐(44)受到的来自发动机(28)的热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收纳箱,其在车架的上部被支承且具有朝下方鼓出的鼓出部;发动机,其配置于该收纳箱的下方且被所述车架支承;燃料箱,其配置于该发动机的前方且储存向所述发动机输送的燃料;滤罐,其与该燃料箱相连并将在所述燃料箱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配置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后方,
所述燃料箱及所述滤罐配置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前方。
2.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发动机,其被车架支承;燃料箱,其配置于该发动机的前方且被所述车架支承;滤罐,其与该燃料箱相连并将在所述燃料箱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发动机在车辆前后方向离开地设置,
从车辆侧面看,所述滤罐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后端部的前方。
3.一种鞍乘型车辆,具有:收纳箱,其在车架的上部被支承;发动机,其配置于该收纳箱的下方且被所述车架支承;燃料箱,其储存向该发动机输送的燃料;滤罐,其与该燃料箱相连并将在所述燃料箱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看,所述滤罐配置于由所述收纳箱和燃料箱包围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看,所述滤罐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上下宽度内。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上面看,所述滤罐以收纳于所述燃料箱的左右宽度内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安装有用于将该燃料箱内的燃料输送到所述发动机的燃料
从车辆上面看,所述滤罐配置成与所述燃料泵重叠。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罐被设于所述收纳箱下面的支承部支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箱的下面设有朝上方凹陷的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所述支承部,沿所述凹部配置所述滤罐。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是能够摆动地被所述车架支承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在该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上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
所述滤罐配置成至少一部分进入如下范围内,即,从车辆侧面看,比该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出口低且比所述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进气入口高的范围内。

说明书全文

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滤罐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将在燃料箱内挥发的燃料收集,滤罐与燃料箱相连。被滤罐收集的燃料经由汽化器供给到发动机。已知有具有如上所述的滤罐的小型摩托车的汽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24560号公报(图2)
[0004] 在专利文献1的第【0014】段落中记载有“当小型摩托车急加速时等,由于向汽化器6的进气侧施加大的负压,故该负压经由净化软管13传递到滤罐12内,在滤罐12内聚集的挥发燃料气体通过净化软管13被汽化器6吸引,供给到发动机而进行燃烧。因此,混合气暂时变浓,从而提高小型摩托车的加速性。”
[0005]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的图2,滤罐12配置于发动机单元23附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滤罐的收集能,希望遮挡来自发动机的热量。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发动机的热量而配置滤罐的鞍乘型车辆。
[0007] 第一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有:收纳箱,其在车架的上部被支承且具有朝下方鼓出的鼓出部;发动机,其配置于该收纳箱的下方且被所述车架支承;燃料箱,其配置于该发动机的前方且储存向所述发动机输送的燃料;滤罐,其与该燃料箱相连并将在所述燃料箱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配置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后方,所述燃料箱及所述滤罐配置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前方。
[0008] 第二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有:发动机,其被车架支承;燃料箱,其配置于该发动机的前方且被所述车架支承;滤罐,其与该燃料箱相连并将在所述燃料箱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和所述发动机在车辆前后方向离开地设置,从车辆侧面看,所述滤罐配置于所述燃料箱的后端部的前方。
[0009] 第三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有:收纳箱,其在车架的上部被支承;发动机,其配置于该收纳箱的下方且被所述车架支承;燃料箱,其储存向该发动机输送的燃料;滤罐,其与该燃料箱相连并将在所述燃料箱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看,所述滤罐配置于由所述收纳箱和燃料箱包围的空间。
[0010] 第四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看,滤罐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箱的上下宽度内。
[0011] 第五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上面看,滤罐以收纳于燃料箱的左右宽度内的方式配置于燃料箱的上方。
[0012] 第六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燃料箱安装有用于将该燃料箱内的燃料输送到发动机的燃料,从车辆上面看,滤罐配置成与燃料泵重叠。
[0013] 第七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滤罐被设于收纳箱下面的支承部支承。
[0014] 第八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收纳箱的下面设有朝上方凹陷的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支承部,沿凹部配置滤罐。
[0015] 第九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是能够摆动地被所述车架支承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在该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上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滤罐配置成至少一部分进入如下范围内,即,从车辆侧面看,比该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出口低且比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进气入口高的范围内。
[0016]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发动机配置于鼓出部的车辆后方,燃料箱及滤罐配置于鼓出部的车辆前方。即,相对于发动机,以隔着收纳箱的鼓出部的方式配置燃料箱及滤罐。可以自发动机离开与鼓出部相应的距离而配置滤罐,进而可以减小滤罐受到的来自发动机的热量。
[0017]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燃料箱和发动机在车辆前后方向离开地设置,从车辆侧面看,滤罐配置于燃料箱的后端部的前方。由此,滤罐也自发动机离开地配置。可以自发动机离开地配置滤罐,可以减小滤罐受到的来自发动机的热的影响。
[0018]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从车辆侧面看,滤罐配置于由收纳箱和燃料箱包围的空间。即,由于配置有滤罐的部位是被包围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小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
[0019]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从车辆侧面看,滤罐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箱的上下宽度内。由此,可以将滤罐配置于燃料箱附近。通过将滤罐配置于燃料箱附近,能够缩短将滤罐与燃料箱相连的配管的长度。
[0020]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从车辆上面看,滤罐以收纳于燃料箱的左右宽度内的方式配置于燃料箱的上方。由此,可以进一步将滤罐配置于燃料箱附近。并且,通过将滤罐配置于燃料箱附近,从而可以进一步缩短配管长度。
[0021]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从车辆上面看,滤罐配置成与燃料泵重叠。由此,可以将滤罐配置于燃料泵附近。由此,相对于自燃料泵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配管,可以将自滤罐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配管与其集束在一起进行配置,可以实现配管的简洁化。
[0022]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滤罐被设于收纳箱下面的支承部支承。在将收纳箱组装到车架之前,通过预先由支承部支承滤罐,由此,可以在组装收纳箱的同时配置滤罐。即,可以缩短生产线上的组装时间,提高鞍乘型车辆的生产效率。
[0023] 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沿凹部配置有滤罐。即,滤罐的大部分被凹部包围。由于利用凹部被隔热,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滤罐自发动机受到的热影响。
[0024] 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滤罐配置成至少一部分进入如下范围内,即从车辆侧面看,比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出口低且比组件摆动式发动机的进气入口高的范围内。即,配置滤罐,使其与配置有进气流路的高度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可以简单地形成用于自滤罐向进气流路供给燃料的配管,可以实现缩短配管的长度。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俯视图;
[0027] 图3(a)、(b)是说明滤罐相对于燃料箱的配置位置的图;
[0028] 图4(a)、(b)是对滤罐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0029] 图5是说明滤罐相对于发动机的配置位置的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0 鞍乘型车辆 28 发动机(组件摆动式发动机)
[0032] 34 鼓出部 35 收纳箱 42 燃料泵 43 燃料箱
[0033] 44 滤罐 45 空气滤清器 54 车架 55 后端部
[0034] 65 凹部 66 支承部 72 缸轴线 74 进气出口
[0035] 76 进气入口 O 滤罐的中心 L1 燃料箱的上下宽度
[0036] L2 燃料箱的左右宽度 K 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另外,附图是从附图标记的指向看到的图。
[0038] 图1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鞍乘型车辆10具有:可转向地安装于头管11的手柄12;自该手柄12立起且用于供驾驶员确认后方的后视镜13;安装于头管11的下端且支承前叉14的手柄杆15;配置于该手柄杆15的前方且朝车体前方照射的前照灯16;被前叉14支承且一部分被前挡泥板18覆盖的前轮19;自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架
23;与该主架23一并安装于头管11且自头管11垂下的下降管24;自该下降管24的下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底管25;自主架23的后端向后架22延伸的支柱26;经由连接件27可摆动地支承于后架22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28;配置于该发动机28的后方且将发动机28的动力传递到后轮29的动力传递机构31;自后架22的后端朝该动力传递机构31的后端延伸的后缓冲器33;利用主架23及后架22支承且具有朝向下方鼓出的鼓出部34的收纳箱35;
配置于该收纳箱35的上部且用于驾驶员乘坐的前部座位36;配置于该前部座位36之后且用于同乘者乘坐的后部座位38;配置于该后部座位38的后方且在进行制动时点亮的尾灯
39;被下降管24及底管25支承且具有用于汲取燃料的燃料泵42的燃料箱43;配置于该燃料箱43的上方且收集在燃料箱43内部挥发的燃料的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的前方且用于冷却因发动机28而被加热的冷却散热器21;配置于发动机28的上方且用于将空气供给到发动机28的空气滤清器45;自发动机28的下方朝消声器46延伸且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管47;为了操作后轮29的制动而安装于手柄12的制动杆48;用覆盖车体的假想线表示的车体罩53。
[0039] 燃料箱43自图中上前方朝后下方配置在由主架23、下降管24、底管25包围的空间内。
[0040] 车架54包括头管11、主架23、后架22、下降管24、底管25、支柱26。
[0041] 即,该鞍乘型车辆10可以如下所示进行组合。
[0042] 在鞍乘型车辆10中,具有:收纳箱35,其在车架54的上部被支承且具有朝下方鼓出的鼓出部34;发动机28,其配置于该收纳箱35的下方且被车架54支承;燃料箱43,其配置于该发动机28的前方且储存向发动机28输送的燃料;滤罐44,其与该燃料箱43相连并将在燃料箱43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10的特征在于,发动机28配置于鼓出部34的车辆后方,燃料箱43及滤罐44配置于鼓出部34的车辆前方。
[0043] 相对于发动机28,以隔着收纳箱35的鼓出部34的方式配置燃料箱43及滤罐44。可以自发动机离开与鼓出部34相应的距离地配置滤罐44,可以减小滤罐44受到的来自发动机28的热影响。
[0044] 并且,根据该鞍乘型车辆,燃料箱43被下降管24及底管25支承,发动机28经由连接件27被后架22支承。即,燃料箱43与发动机28离开地设置。
[0045] 由此,该鞍乘型车辆10也可以如下所示进行组合。
[0046] 在鞍乘型车辆10中,具有:发动机28,其被车架54支承;燃料箱43,其配置于该发动机28的前方且被车架54支承;滤罐44,其与该燃料箱43相连并将在燃料箱43内部挥发的燃料收集,该鞍乘型车辆10的特征在于,燃料箱43和发动机28在车辆前后方向离开地设置,从车辆侧面看,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的后端部55的前方。
[0047] 根据该鞍乘型车辆10,燃料箱43和发动机28在车辆前后方向离开地设置,从车辆侧面看,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的后端部55的前方。由此,滤罐44也自发动机28离开地配置。可以自发动机28离开地配置滤罐44,可以减小滤罐44受到的来自发动机28的热影响。
[0048] 图2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俯视图,为了便于说明,表示将前部座位及后部座位(图1中的附图标记36、37)拆下后的状态。
[0049] 另外,图中L是对于乘员而言表示左侧的尾标,图中R是对于乘员而言表示右侧的尾标。
[0050] 燃料箱43中,供给燃料的注油口61配置成面对手柄12的下方,发动机28配置成前端面对后部踏板56L、56R之间,乘坐于后部座位(图1中的附图标记37)的乘员将脚置于该后部踏板56L、56R上。
[0051] 即,燃料箱43和发动机2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离开地设置。
[0052] 另外,滤罐44配置成收纳于燃料箱43的上方(图中跟前侧)。即,从车辆上面看,滤罐44也配置于燃料箱43的后端部55的前方,由此,可以自发动机28离开地配置滤罐44。
[0053] 根据该鞍乘型车辆10,燃料箱43和发动机28在车辆前后方向离开地设置,从车辆上面看,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的后端部55的前方。
[0054] 并且,配置有自前部踏板64L、64R向上方(图中跟前侧)突出的隧道部T,乘坐于前部座位(图1中的附图标记36)的乘员将脚置于该前部踏板64L、64R上。从车辆上面看,滤罐44配置于前部踏板64L、64R之间,从车辆上面看,燃料箱配置于隧道部T的下方。
[0055] 接着,对滤罐相对于燃料箱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
[0056] 图3是说明滤罐相对于燃料箱的配置位置的图,如图3(a)所示,从车辆侧面看,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的后端部55的前方,且从车辆侧面看,配置于燃料箱43的上下宽度L1内。
[0057] 在滤罐44上连接有空气管57、排出管58、导入管59和挥发燃料供给管(图3(b)中的附图标记63),其中,该空气管57用于吸入滤罐44外部的空气,该排出管58用于排出与挥发的燃料混合而导入到滤罐44的水分,该导入管59用于将在燃料箱43内挥发的燃料导入到滤罐44,该挥发燃料供给管用于自滤罐44向发动机(图1中的附图标记28)供给燃料。
[0058] 用于注油的注油口61配置于燃料箱43上部。
[0059] 从车辆侧面看,滤罐4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燃料箱43的上下宽度L1内。由此,可以将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附近。通过将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附近,能够缩短将滤罐44与燃料箱43相连的配管(导入管59)的长度。
[0060] 另外,从车辆侧面看,滤罐44配置于由收纳箱35和燃料箱43包围的空间K内。即,由于配置有滤罐44的部位是被包围的空间K,因此,可以减小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
[0061] 图3(b)是图3(a)的b方向看到的图,从车辆上面看,滤罐44以收纳于燃料箱43的左右宽度L2内的方式配置于燃料箱43的上方,并且,从车辆上面看,配置成与燃料泵42重叠。
[0062] 液体燃料供给管62与燃料泵42相连,该液体燃料供给管62用于将燃料箱43内的液体燃料供给到发动机(图1中的附图标记28)。
[0063] 从车辆上面看,滤罐44以收纳于燃料箱43的左右宽度L2内的方式配置于燃料箱43的上方。由此,可以进一步将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附近。并且,通过将滤罐44配置于燃料箱43附近,从而可以进一步缩短导入管59的配管长度。
[0064] 另外,从车辆上面看,滤罐44配置成与燃料泵42重叠。由此,可以将滤罐44配置于燃料泵42附近。相对于自燃料泵42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液体燃料供给管62,可以将自滤罐44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挥发燃料供给管63与其集束在一起进行配置,可以实现配管的简洁化。
[0065] 接着,说明滤罐的支承结构。
[0066] 图4是对滤罐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如图4(a)所示,在该收纳箱35的下面设有朝上方凹陷的凹部65,在该凹部65配置有支承部66,沿凹部65配置有滤罐44。
[0067] 沿凹部65配置有滤罐44。即,滤罐44的大部分被凹部65包围。由于滤罐44利用凹部65被隔热,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滤罐44自发动机(图1中的附图标记28)受到的热影响。
[0068] 利用图4(b)进一步详细说明这种滤罐的支承结构。
[0069] 图4(b)是图4(a)的b-b线剖面图,在滤罐44上安装有弹性安装部件68、68,该弹性安装部件68、68以嵌入的方式进行配置并开设有孔67、67。另一方面,在收纳箱35的下面,为了防止滤罐44的移动而配置有L字形的支承部66、66,该支承部66、66在前端具有倒钩部71、71。
[0070] 滤罐44被设于收纳箱35下面的支承部66支承。在将收纳箱35组装到车架(图1中的附图标记54)之前,通过预先由支承部66支承滤罐44,由此,可以在组装收纳箱35的同时配置滤罐44。即,可以缩短生产线上的组装时间,提高鞍乘型车辆的生产效率。
[0071] 除此之外,将支承部66构成L字形,使该支承部66穿过孔67,从而支承滤罐44。如上所述的简单结构,部件数量少,可以廉价地制造鞍乘型车辆。
[0072] 接着,说明滤罐相对于发动机的配置位置。
[0073] 图5是说明滤罐相对于发动机的配置位置的图,滤罐44被收纳箱35支承且如下配置:相比发动机28的缸轴线72和自滤罐44的中心点O向铅直方向引出的中心线73之间的交点X,滤罐44的中心点O位于下方。
[0074] 即,滤罐44的特征在于,在发动机28和燃料箱(图1中的附图标记43)之间且配置于收纳箱35的下方,并且从车辆侧面看,滤罐44的中心O位于发动机28的缸轴线72的下方。
[0075] 滤罐44配置于收纳箱35的下方,且从车辆侧面看配置成,滤罐44的中心O位于发动机28的缸轴线72的下方。位于收纳箱35的下方且位于缸轴线72下方的区域必然成为自发动机28离开的位置。即,通过自发动机28离开地配置滤罐44,从而可以减小滤罐44受到的来自发动机28的热影响。
[0076] 另外,滤罐44配置成中心点O位于如下范围内,即比自空气滤清器45的进气出口74的中心向水平方向引出的进气出口线75低、且比自发动机28的进气入口76的中心向水平方向引出的进气入口线77高的范围内。
[0077] 即,滤罐44配置成至少一部分进入如下范围内,即从车辆侧面看,比空气滤清器45的进气出口74低且比发动机28的进气入口76高的范围内。即,配置滤罐44,使其与配置进气流路(自进气出口74至进气入口76的流路)的高度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可以简单地形成用于自滤罐44向进气流路供给燃料的配管(图2(b)中的附图标记62、63),可以缩短配管的长度。
[0078] 另外,本发明的发动机以组件摆动式发动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便是被构架固定地支承的发动机,通过自发动机离开地配置滤罐,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减小滤罐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影响的效果。即,发动机并不限于组件摆动式发动机。
[0080] 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适用于大的小型摩托车等机动二轮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