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

申请号 CN01143960.2 申请日 2001-12-27 公开(公告)号 CN1362342A 公开(公告)日 2002-08-07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本一博;
摘要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可以确保适于实用化的大小,并且可以充分吸收冲击,其特征为,冲击吸收部件21设置多个空洞部35…和隔开相邻空洞部35、35的加强筋30…,在所述加强筋30…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30a~30g形成薄壁部35a~35g。所述冲击吸收部件21从前轮13向前突出,通过破坏冲击吸收部件来吸收冲击。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冲击吸收部件从车身突出,通 过破坏所述冲击吸收部件以吸收所述冲击,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多个空洞部和将相邻空洞部隔 开的加强筋,在所述加强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形成薄壁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冲击吸收部件从车身 突出,通过破坏所述冲击吸收部件来吸收冲击。

背景技术    

图7是现有的自动二轮车冲击吸收结构的侧面图。

自动二轮车100的车身车架101上设置的前管102处装有车叉103, 车叉103处装有前轮104,通过在车身车架101的前端安装变形部件(以 下,称为「冲击吸收部件」)105,将冲击吸收部件105配置在前轮104 的上方。

所述冲击吸收部件105是在构架体106的中空部107中填充发泡材 料108构成的。

图8的(a)、(b)是现有的自动二轮车冲击吸收结构的作用说明图。

在图(a)中,当自动二轮车100(如图7所示)冲撞到障碍物时, 冲击吸收部件105的前端105a撞到障碍物上,由于冲撞所产生的冲击 F1如箭头所示作用在前端105a上。

在图(b)中,冲击力F1作用到发泡材料108的前端108a时,前端 108a被破坏,因此,通过在冲击吸收部件105的前端105a发生破坏程度 为L1的破坏,可以吸收冲击力F1来保护乘坐人。

但是,如果发泡材料108前端108a的一侧被破坏的话,发泡材料108 的空间变小,因而就很难被破坏。因此,如果发泡空间太小的话,就难 以充分保证冲击吸收部件105的破坏量,也就不能充分吸收冲击力。

为了充分吸收冲击力,可以考虑把发泡材料108的发泡空间设置的 大些,以增大发泡材料108的破坏量。

然而,如果发泡材料108的发泡空间过大的话,发泡材料108又太 容易被破坏。因此,为了以发泡空间大的发泡材料108吸收冲击力,必 须设置大型发泡材料108,以充分确保发泡材料108的破坏量。为此,冲 击吸收部材料的形状过大而实用化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将形状控制在适合于实用化,又能 够充分地吸收冲击力的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 冲击吸收部件从车身突出,通过破坏所述冲击吸收部件以吸收冲击,其 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多个空洞部和将相邻空洞部隔开的加 强筋,在所述加强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形成薄壁部。
冲击吸收部件,具有多个空洞部,同时,又具有隔开相邻空洞部的 加强筋,在所述加强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形成薄壁部。因为在加强筋 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形成薄壁部,所以加强筋的强度可以调整。因此, 可以恰当调整冲击吸收部件的强度以适应冲击力。
进一步,因为具有多个空洞部,在冲击吸收部材料被破坏时,这些 空洞部可以容纳加强筋。因此,可以充分确保冲击吸收部件的破坏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涉及的冲击吸收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
图3是图2中3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的第1作用说 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的第2作用说 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冲击吸收结构的冲击力和破坏量的关系图。
图7是现有的自动二轮车冲击吸收结构的侧面图。
图8是现有的自动二轮车冲击吸收结构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并且,图纸以符号 的朝向观察。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涉及的冲击吸收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自动二轮车10是小型摩托车,其主要结构为:具有车身车架11、车 身车架11的前管11a处安装的前叉12、前叉12处安装的前轮13、连接 在前叉12上的把手14、安装在车身车架11的后部的摆动部件15(发动 机15a,传动机构15b)、安装在摆动部件15的后部的后轮16、配置在车 身车架11的后上部的座位17、覆盖前管11a前部的前罩18a、从前罩18a 向后延伸覆盖车身车架11中央的中间罩18b、从中间罩18b向后延伸覆 盖车身车架11后部的侧罩18c,和设置在前罩18a上的本发明涉及的冲 击吸收结构20。
冲击吸收结构20的一个例子是,借助连接机构(没有图示)将冲击 吸收部件21的构架体22安装在前罩18a上,在所述构架体22的空间25 中设有多个加强筋30…。
构架体22,由大致中央部位有一个ヘ字形弯曲的顶壁23,和设置在 顶壁23周围的周壁24形成,周壁24的后部24d安装在前罩18a上。
而且,构架体22安装在前罩18a上的同时也可以安装在车身车架11 上,由此,冲击吸收部件21得以更为牢固地安装在车身上。
冲击吸收部件21是从车体,即从前轮13以L2的距离向前方突出的 树脂性部件。因此万一自动二轮车10撞到障碍物时,可以通过破坏冲击 吸收部件21来吸收冲击。
这样,通过破坏冲击吸收部件21来吸收冲击,可以保护乘坐人免受 冲击伤害。
图2是图1的2-2线剖面图。
构架体22的周壁24由如下构成:形成为剖面略呈U字形的壁部、 在顶壁23(也可参照图1)的前端向宽度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前壁24a、 从前壁24a左端向后延伸的同时一部分(前端)形成弯曲状的左侧壁24b、 从前壁24a的右端向后延伸的同时一部分(前端)形成弯曲状的右侧壁 24c,以及与左右侧壁24b,24c的后端相连接的同时形成的和前罩18a 的形状相吻合的弯曲状后壁24d。
这样,在顶壁23上设置周壁24,可以在构架体22形成空间25。
冲击吸收部件21的结构为:通过在上述构架体22的空间25设置多 个加强筋30…,构架体22内多个空洞部32…被加强筋30…隔开,在所 述加强筋30…中的一部分加强筋30a~30g中,分别形成薄壁部35a~35 g。
多个加强筋30…,如图2所示,按照空洞部32…略呈三形的方式 配置,可以使构架体22具备所希望的强度。
而且,加强筋30…的安装部位,不限于图2所示的位置,可以对应 冲击吸收部件21的要求强度任意变化。
一个例子是,从承受压缩载荷的加强筋30…中选择合适的加强筋 30a~30g,在选择的加强筋30a~30g上形成薄壁部35a~35g。
即,加强筋30a~30g以车轴37为轴线对称地设置在冲击吸收部件 21的左侧和右侧,在左右加强筋30a~30g上分别设置薄壁部35a~35g。
对于冲击吸收部件21,向前壁24上作用如空心箭头所示的冲击力F 时,压缩力作用在右侧的加强筋30a~30g的轴线方向,同时,也作用在 左侧的加强筋30a~30g的轴线方向。
而且,因为右侧的加强筋30a~30g和左侧的加强筋30a~30g结构 一样,所以以下对右侧的加强筋30a~30g进行说明,省略对左侧加强筋 30a~30g的说明。
图3是图2中3的局部放大图,表示如下结构:加强筋30a的中央 形成薄壁部35a,加强筋30b的后端(即与加强筋30结合的部位)形成 薄壁部35b,加强筋30c的前端(即与加强筋30结合的部位)形成薄壁 部35c,加强筋30d的后端(即与加强筋30结合的部位)形成薄壁部35d, 加强筋30e的前端(即与加强筋30结合的部位)形成薄壁部35e。
当冲击力F作用于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壁24a(如图2所示)时, 轴向的压缩力如箭头所示作用在所述加强筋30a~30g上。因此,通过在 加强筋30a~30g上形成薄壁部35a~35g,可以使薄壁部有效的破坏、变 形。
以下就上述本发明涉及的冲击吸收结构20的作用予以说明。
图4(a)、(b)是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的第1 作用说明图。
在(a)中,自动二轮车10在行车时,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24a 撞到障碍物40上。因此,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24a承受冲击力F。
在(b)中,加强筋30a的前端承受如箭头①所示的冲击力F1,加强 筋30a承受如箭头②所示的压缩力。进而加强筋30b承受如箭头③所示 的压缩力,加强筋30c承受如箭头④所示的压缩力。进一步加强筋30d 承受如箭头⑤所示的压缩力,加强筋30e承受如箭头⑥所示的压缩力。
图5(a)、(b)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的第 2作用说明图。
在(a)中,右侧加强筋30a的薄壁部35a、加强筋30b的薄壁部35b、 加强筋30c的薄壁部35c、加强筋30d的薄壁部35d、加强筋30e的薄壁 部35e、加强筋30f的薄壁部35f、加强筋30g的薄壁部35g破坏。
同时,左侧的加强筋30a~30g的各个薄壁部35a~35g也与右侧同 样地破坏。
由于各个薄壁部35a~35g的破坏,可以去掉加强筋30a~30g的 支撑。因此,载荷可以集中到其他的加强筋30…上,其他的加强筋30… 可以压碎成为图示的状态。
于是,因为在冲击吸收部件21的中央部分26的大致整个区域设置 了薄壁部35a~35g,所以可以有效地破坏冲击吸收部件21的中央部分 26的整个区域。为此,可以充分确保冲击吸收部件21的破坏量L2。
在(b)中,因为充分确保了冲击吸收部件21的破坏量L2(如(a) 所示),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24a冲撞到障碍物40时,可以充分吸收 冲击力F,以保护乘坐人42免受冲击力F的伤害。
如上所述,冲击吸收部件21设置多个空洞部32…,同时,设置将 相邻的空洞部32、32隔开的加强筋30…,在所述加强筋30…中的一部 分加强筋30a~30g上形成薄壁部35a~35g。
因为在加强筋30a~30g上形成薄壁部35a~35g,所以加强筋30a~ 30g的强度可以调整。为此,可以与冲击力相应恰当地调整冲击吸收部件 21的强度,即破坏状态。
进一步,因为设置有多个空洞部32…,所以可以充分确保冲击吸收 部件21的破坏量L2。
这样,因为可以调整冲击吸收部件21的破坏状态,确保破坏量L2, 所以就可将冲击吸收部件设置成适于实用化的大小,并且可以充分吸收 冲击力。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冲击吸收结构的冲击力和破坏量的关系图。
用点划线图表示现有技术的冲撞缓冲吸收材料在破坏时的「比较 例」,用实线图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部件在破坏时的「实施例」。 纵轴表示冲击力(F),横轴表示冲击吸收部件的破坏量。
比较例中,冲击吸收部件的破坏量L1小,进而点划线图呈凹状弯曲。 因此,由0-F1-L1包围的冲击能量的吸收量的范围E1就小,所以很难充 分保护乘坐人免受冲击力的伤害。
在此,点划线图形成凹状弯曲的原因是,比较例的冲击吸收部件(发 泡材料)在比较小的冲击力作用下就被破坏。
实施例中,冲击吸收部件的破坏量L2大,进而实线图呈凸状弯曲。 因此,由0-F2-L2包围的冲击能量的吸收量的范围E2就大,可以充分保 护乘坐人免受冲击力的伤害。
于是,实线图形成凸状弯曲的原因是,实施例的冲击吸收部件在适 度的冲击力作用下被破坏。
又,上述实施例,是就加强筋30…中一部分加强筋30a~30g上形 成薄壁部35a~35g的例子进行的说明,但不只限于此,也可以在所有的 加强筋30…上形成薄壁部。并且,形成薄壁部35a~35g的位置可以任意 设定。
进一步,上述实施例,是以由树脂形成的冲击吸收部件21为例来说 明的,也可以用合金材料和材等的其他材料形成部件21。
又,上述实施例,是以冲击吸收部件21安装在车身的前端为例来进 行说明的,将冲击吸收部件21安装在车身的后部和左右侧,也会得到同 样的效果。
本发明根据上述结构发挥下面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冲击吸收部件设置多个空洞部,同时,又设置隔开相邻 空洞部的加强筋,在所述加强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形成薄壁部。
因为在加强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形成薄壁部,所以加强筋的强度 可以调整。这样可以与冲击力相应恰当地调整冲击吸收部件的强度。
进一步,因为设置多个空洞部,在冲击吸收部件破坏时,这些空洞 部可以容纳加强筋。因此,可以充分保证冲击吸收部件的破坏量。
这样,因为可以调整冲击吸收部件的破坏状态来确保破坏量,所以 冲击吸收部件可以设置成适于实用化的大小,并且可以充分吸收冲击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