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申请号 CN201010299396.6 申请日 2010-10-08 公开(公告)号 CN102442380B 公开(公告)日 2013-12-25
申请人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学清;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包括外罩、缓冲材料 块 、 支撑 架以及支撑架底座,所述外罩设有一前端部、自该前端部两侧延伸的连接部及由所述连接部和前端部构成的容纳缺口,所述支撑架呈拱桥型并设有收容于所述容纳缺口内的拱形部及位于拱形部两端安装部,所述缓冲材料块夹设于所述外罩和支撑架之间,所述外罩的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架固定配合。相较于 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可极大地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 能量 ,降低撞击对车辆及人员造成的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包括外罩、缓冲材料支撑架以及支撑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设有一前端部、自该前端部两侧延伸的连接部及由所述连接部和前端部构成的容纳缺口,所述支撑架呈拱桥型并设有收容于所述容纳缺口内的拱形部及位于拱形部两端的安装部,所述缓冲材料块夹设于所述外罩和支撑架之间,所述外罩的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架固定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连接部设有向内倾斜延伸的斜面及用于与所述支撑架固定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块呈舌状,其设有呈弧形的前部及自弧形前部两侧延伸出的臂部,所述臂部设有一向内侧倾斜延伸的配合面,该配合面与所述斜面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块设有一弧形的内凹面及位于所述内凹面下方的沉台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呈拱桥型,并设有一所述拱形部及位于所述拱形部两端的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一安装表面、位于所述安装表面上的定位孔、一对接端面及一固定所述缓冲材料块臂部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底座呈三棱柱形,其设有一弧形凹面及两个连接面,该支撑架底座与所述对接端面固定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面之间设有加强筋,且该两连接面与所述支撑架安装部的对接端面固定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全防撞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罩与支撑架的紧固组件,该紧固组件包括定位件及夹持所述定位件的固定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塑胶材质的定位套、设于所述定位套一端的圆环形垫片及位于所述定位套另一端的金属杆,所述定位套、垫片及金属杆上开设有对应设置并相互贯通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呈“”字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臂及连接该两夹臂的连接臂,所述一个夹臂上设有沿远离另一夹臂方向凸伸的六螺母,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夹臂上分别设有共用中心轴线的圆孔。

说明书全文

车辆安全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安全防撞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摩托车或电动车上的防撞装置。【背景技术】
[0002] 由于驾驶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安全系数较低,在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上加装牢固的保险杠是保障安全驾驶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国内并没有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保险杠的相关标准,而目前市场上也很少有在车辆上积极设置相关安全保险设施的生产厂家。一般摩托车生产厂家很少在整车上设计美观牢固的保险杠,有的甚至连安装保险杠的位置都未留出;而两轮电驱动车辆生产厂家一般只在车身塑料覆盖件整体外观设计过程中,附带考虑到起保险杠作用的覆盖件,且仅仅局限在美观的外表而忽视覆盖件的整体牢固程度。
[0003] 而这些现有的保险杠大部分也是针对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侧翻和碰擦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的设计。例如,市场现有摩托车大部分保险杠都是双侧护保险杠,一般固定在驾驶人膝盖前方的车架上,向外支伸,相当一部分都是消费者自主安装,一般使用电焊的办法固定在车架上,这样摩托车一旦倒地,首先是保险杠与路面接触,人身特别是膝盖部位将受到保护。而市场上两轮电驱动车辆一般是在车身覆盖件边缘加装一条金属弯管在碰撞或碰擦中主要起到保护覆盖件的作用,对于驾驶者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0004] 而在事故统计中,相当一部分事故也是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正面碰撞或是先发生了正面碰撞后又发生了车辆侧翻。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正面碰撞时如果没有缓冲吸能作用进行保护,碰撞的巨大能量必然会首先对车轮产生作用,使车前轮扭曲变形,破坏车的转向系统和车架,进而威胁到驾驶人的安全。而针对先发生了正面碰撞后又发生了车辆侧翻的情况,如果能吸收一部分正面碰撞的能量,侧翻时候对车辆和人体的损伤也会相应的有所降低。由此可见,针对摩托车或两轮电驱动车辆有效的防撞保险装置,尤其是正面碰撞的情况,目前还存在有很多空白。
[0005]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安全防撞装置来解决上述不足。【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可减轻车辆受撞击的程度,降低撞击对人体的危害。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包括外罩、缓冲材料支撑架以及支撑架底座,所述外罩设有一前端部、自该前端部两侧延伸的连接部及由所述连接部和前端部构成的容纳缺口,所述支撑架呈拱桥型并设有收容于所述容纳缺口内的拱形部及位于拱形部两端的安装部,所述缓冲材料块夹设于所述外罩和支撑架之间,所述外罩的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架固定配合。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外罩的连接部设有向内倾斜延伸的斜面及用于与所述支撑架固定的定位孔。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材料块呈舌状,其设有呈弧形的前部及自弧形前部两侧延伸出的臂部,所述臂部设有一向内侧倾斜延伸的配合面,该配合面与所述斜面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材料块设有一弧形的内凹面及位于所述内凹面下方的沉台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呈拱桥型,并设有一所述拱形部及位于所述拱形部两端的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一安装表面、位于所述安装表面上的定位孔、一对接端面及一固定所述缓冲材料块臂部的凹槽。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底座呈三棱柱形,其设有一弧形凹面及两个连接面,该支撑架底座与所述对接端面固定配合。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连接面之间设有加强筋,且该两连接面与所述支撑架安装部的对接端面配合。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安全防撞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罩与支撑架的紧固组件,该紧固组件包括定位件及夹持所述定位件的固定夹。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塑胶材质的定位套、设于所述定位套一端的圆环形垫片及位于所述定位套另一端的金属杆,所述定位套、垫片及金属杆上开设有对应设置并相互贯通的通孔。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呈“”字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臂及连接该两夹臂的连接臂,所述一个夹臂上设有沿远离另一夹臂方向凸伸的六螺母,所述相对设置的两个夹臂上分别设有共用中心轴线的圆孔。
[0017]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可极大地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能量,降低撞击对车辆及人员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外罩的立体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缓冲材料块的立体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支撑架的立体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支撑架底座的立体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的局部立体放大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紧固组件的固定夹的立体图。
[0026]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定位件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其包括外罩10、缓冲材料块20、支撑架30以及支撑架底座40。所述车辆安全防撞装置安装于车辆的车头位置,可很好的吸收车辆撞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0028]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外罩10外形大体呈兜状,其设有一弧形的前端部11及自该前端部11两侧向后延伸的连接部14,所述前端部11与所述连接部14之间共同形成一收容所述缓冲材料块20的容纳缺口15,所述连接部14的外表面上设有向内倾斜延伸的斜面12及用于起固定作用的定位孔16,而所述连接部14的底部边缘处有一个限位部13。
[0029] 请参图3所示,所述缓冲材料块20呈舌状,其设有呈弧形的前部及自弧形前部两侧延伸出的臂部21。所述缓冲材料块20收容于所述外罩的容纳缺口15内实现与所述外罩10的配合。所述缓冲材料块20设有一弧形的内凹面22及位于所述内凹面22下方的沉台部23,所述内凹面22用于与所述支撑架30配合,所述沉台部23的形状与所述内凹面22相对应,用于起定位作用。所述臂部21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向内侧倾斜延伸的配合面24及位于所述配合面24一侧的对接部21,所述配合面24用于与所述外罩10的斜面12配合,所述对接部21用于与所述支撑架30配合。
[0030] 请参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30呈拱桥型,其与所述外罩10配合将所述缓冲材料块20夹持于其中。所述支撑架30设有一拱形部36及位于该拱形部36两端的安装部33,所述拱形部36设有一内环面32及一外环槽38,该内环面32用于与所述车辆的车头配合并彼此固定,所述外环槽38用于固定所述缓冲材料块20。所述安装部33设有一安装表面35、位于所述安装表面上的定位孔37、一对接端面34及一固定所述缓冲材料块20臂部21的凹槽31,所述对接端面34用于与所述支撑架底座40对接安装,所述凹槽31可供所述臂部21的末端插入,用于定位所述缓冲材料块20。
[0031] 请参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底座40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3的两端,大致呈三棱柱形,其设有一弧形凹面43及两个连接面41,所述弧形凹面43用以与车头的架管更好的配合,所述连接面41与所述对接端面34相互配合并固定,所述两个连接面41之间设有加强筋43,以此使支撑架底座40更加稳固,可承载更大的负荷。
[0032] 组装时,所述支撑架30与所述缓冲材料块20相互配合,且所述支撑架30的拱形部36与所述缓冲材料块20的弧形内凹面22配合,所述支撑架30的安装部33与所述缓冲材料块20的臂部21相抵,最后将所述外罩10套设于所述缓冲材料块20的上,且外罩10的连续部14插置于所述支撑架30的安装部33的内部,并通过紧固组件80与定位孔16、37的定位配合,实现外罩10与支撑架30的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材料块20夹设于所述外罩10和支撑架30之间,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当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缓冲材料块20能吸收较多的能量,减少对所述支撑架30的冲击,保持所述支撑架30的形状不发生变形,进而保护车辆转向系统以及车架,另外,所述缓冲材料块20质量轻便、制造成本低廉。所述外罩10不仅可以实现与车头的安装,还可以保护内部缓冲材料块20,还可以满足车身整体造型美观统一的要求,且外罩10的形状可根据车身整体造型设计。
[0033]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所述外罩10与所述支撑架30之间能够更加稳固的连接在一起,防止两者之间因路况颠簸而发生松动甚至断裂的情况发生,也是基于安全考虑,本发明还提供了如图6所示的紧固组件80,该紧固组件80固定于所述定位孔16、37处,并包括一定位件70、夹持所述定位件70的金属固定夹60及穿过所述定位件70与固定夹60的螺栓50。
[0034]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金属固定夹60呈“门”字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夹臂61、63及连接该两夹臂的连接臂62,该两夹臂61、63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并未平行设置,所述夹臂61、63与连接臂62构成一收容所述定位件70的夹持空间。所述夹臂61与所述连接臂
62垂直设置,且夹臂61上开设有供螺栓50穿过的圆孔64。所述夹臂63设有朝远离夹臂
61方向凸伸出的六角螺母65,该六角螺母65的中间位置也设有圆孔64,其与夹臂61上的圆孔64共一条中心轴线,以供螺栓50顺利穿过固定夹60。
[0035]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定位件70设有塑胶材质的定位套72、设于所述定位套72一端的圆环形垫片73、位于所述定位套72另一端的金属杆71、以及贯通所述定位套72、金属杆71及垫片73的通孔722。所述定位套72设有自端面721凹陷并用以收容所述垫片73的圆形沉台723、以及一环形突起724,所述定位套72卡持于所述定位孔16内,使得所述定位套7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孔16的两侧,且所述环形突起724位于靠近夹臂63的一侧,可防止外罩10发生位置偏移,从而更好实现定位件70与所述外罩10之间的定位关系。
[0036]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定位件70的通孔722与所述固定夹60上的圆孔64对应设置,组装时,所述定位件70先穿过所述外罩10上的定位孔16实现与外罩10的定位,且所述环形突起724位于定位孔16靠近缓冲材料块20的一侧;然后,将所述金属固定夹60夹持于所述定位件70上,使定位件70被夹持于两夹臂61、63之间,所述固定夹60上的六角螺母65位于靠近缓冲材料块20的一侧;最后,将螺栓50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37、圆孔64、通孔722、定位孔16,实现了外罩10与支撑架30之间的稳固定位,也间接的实现了对缓冲材料块20的卡紧固定。所述紧固组件80的存在,使得外罩10、支撑架30及夹持于两者之间的缓冲材料块20能彼此更加稳固的固持在一起,防止因路况颠簸而导致彼此固持关系松动的情况,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003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