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的滑动柱杆

申请号 CN201080020739.9 申请日 2010-05-12 公开(公告)号 CN102421663B 公开(公告)日 2016-09-07
申请人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J-F·罗齐埃; C·马丁罗什;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执行轮胎抓地 力 测量的两轮车辆。根据本发明,所述车辆(1)在车辆的一个侧翼上具有三个固定不动的 接触 件(2、3、4),这些接触件的端部形成了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的平面,并且所述平面和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执行轮胎抓地测量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配备有装配在车辆的一个侧面上的三根柱杆,这些柱杆的端部形成了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的平面,并且所述平面和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其中当车辆倚靠在全部三根柱杆上的时候,第一柱杆承受的负载大于所述车辆的总重量的70%,第二柱杆承受的负载大于所述车辆的总重量的16%,第三柱杆承受的负载大于所述车辆的总重量的8%,并且其中所述三根柱杆分布为使得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所述车辆被支撑在这三根柱杆上,从而既保护了骑乘者的腿部,又使得手把和车轮处于自由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配备有装配在所述车辆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至少三根柱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至少旨在与地面相接触的所述柱杆的端部是由滑动摩擦系数小于0.2的材料构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尼龙-6,6聚酰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当装配完的时候,所述柱杆在所述后轮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1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是摩托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第一柱杆装配在前整流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第二柱杆装配在后轮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第三柱杆装配在乘客车座下方。

说明书全文

用于摩托车的滑动柱杆

[0001] 本发明设涉及一种用来执行轮胎抓地测量的两轮车辆。尽管并未限定为此种类型的应用,但是本发明将更加具体地参考摩托车来进行描述,其特别用于评价该摩托车上配备的轮胎的横向抓地力。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类型的两轮车辆,而不管所述车辆是否为机动车辆,例如自行车踏板车等等,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那些用来对纵向抓地力或者很多其他属性进行测量的两轮车辆。
[0002]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者纵向方向是对应于轮胎周缘的方向并且被轮胎的滚动方向所限定。
[0003] 轮胎的横向方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
[0004] 径向方向是切割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
[0005] 轮胎的旋转轴线是轮胎在正常使用中进行旋转所围绕的轴线。
[0006] 径向平面或者子午线平面是包含了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0007] 周向中面或者赤道面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为两半的平面。
[0008] 轮胎的设计和改进需要对它们的效能、特别是它们的滚动行为能够尽量客观地进行评价。摩托车轮胎与其他类型的轮胎相比具有一个特殊的特性,即,它们在使用中具有相对大的外倾,从而允许进行转弯。
[0009] 在转弯期间,轮胎的横向抓地力是轮胎设计者希望能够进行评价的重要参数,其目的是为了对轮胎进行改进。
[0010] 尽管有些主观,但是当前的评价轮胎的横向抓地力的方法包括驾驶两轮车辆的骑乘者的评估。这些方法对轮胎互相之间进行了分类。
[0011] 由于这些方法的目的在于测试轮胎的性能,因此骑乘者被迫在抓地力极限值下驾驶摩托车,从而存在超过该极限值而因此失去对车辆的控制的非零险,并有可能从车上跌倒。
[0012] 因此,分派给发明人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用来执行测量的测试车辆,以用于评价轮胎的横向抓地力,同时确保了骑乘者的增强的保护性,包括在跌倒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0013]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执行轮胎抓地力测量的两轮车辆而得以实现,所述车辆配备有装配在车辆的一个侧面上的至少三根柱杆(plot),这些柱杆的端部形成了大致平行于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的平面,并且所述平面和所述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
[0014] 这样配备的车辆防止了骑乘者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被挤轧在车辆下方,并且在低速跌倒的情形下而可能被碾压的情况下或者被拖拽滑行的情况下,防止了骑乘者在高速下跌倒之后被挤轧在车辆和地面之间。
[0015]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所述车辆配备有装配在所述车辆的每一个侧面上的至少三根柱杆。因此在跌倒的情况下无论车辆靠向哪个侧面,骑乘者都可以受到保护。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至少旨在与地面相接触的所述柱杆的端部是由滑动摩擦系数小于0.2的材料构成的。
[0017] 在受压柱上测量滑动摩擦系数,没有润滑剂,压力为1.75N/mm2,并且滑动速率为6m/min。所述钢柱的粗糙度为2μm。
[0018] 发明人已经证明,除了保护骑乘者免受由于车辆的重量而导致的碾压以外,对于汽车人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其地面和车辆之间的位置被尽快地完全甩开。通过选择滑动摩擦系数小于0.2的材料来制造柱杆,可以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使得车辆比骑乘者更快地滑动,从而使得骑乘者能够被尽快地完全甩开。
[0019] 当骑乘者穿着保护套装的时候他被更快地完全甩开,该保护套装通常由皮革制成,其具有非常大的滑动摩擦系数,以降低骑乘者在地面上滑动的速率。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所述柱杆的构成材料是尼龙 -6,6聚酰胺。
[0021] 除了其滑动摩擦系数的属性以外,该材料具有热尺寸稳定性和抗热老化性能,其适合于根据本发明的柱杆,在跌倒期间,可以看到由于摩擦而导致这些柱杆的温度升高。并且,所述材料可以被轻易模制和加工,这有利于柱杆的制造。
[0022]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当装配完的时候,所述柱杆在所述后轮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180mm。这个长度一方面可以在跌倒情况下保护骑乘者,另一方面保护了车辆,包括在滑动了很长距离的情况下柱杆被局部磨损的情形下也是如此。
[0023]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案,当车辆倚靠在全部三根柱杆上的时候,第一柱杆承受的负载大于所述车辆的总重量的70%,第二柱杆承受的负载大于所述车辆的总重量的16%,第三柱杆承受的负载大于所述车辆的总重量的8%。优选地,第一柱杆承受的负载小于75%。更加优选地,第二柱杆承受的负载小于20%。还是优选地,第三柱杆承受的负载小于11%。
[0024] 这种负载分配有利地限定出了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是这些柱杆,并且当所述三角形和车辆的重心投影到平行于车辆后轮的周向平面的平面上的时候,该重心位于所述三角形内部。在发生跌倒的情况下,这有利地导致了车辆被支撑在这三根柱杆上的可能性,其不仅仅保护了骑乘者的腿部,还使得手把和车轮处于自由状态,从而车辆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滑动。
[002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车辆是摩托车。
[0026] 根据该实施方案,第一柱杆有利地装配在前整流装置上。位于发动机组上的该柱杆将会承受的负载介于车辆的重量的70%和75%之间。
[0027] 再次地根据该实施方案,第二柱杆装配在后轮轴上。位于后轮上的该柱杆将会承受的负载介于车辆的重量的16%和20%之间。
[0028] 再次地根据该实施方案,第三柱杆装配在乘客车座下方。例如位于用来给乘客提供搁脚的位置上的该柱杆将会承受的负载介于车辆的重量的8%和11%之间。
[0029] 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细节和特性将会从以下的参考了附图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所述附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示意性表示。
[0030] 该附图并未按照比例绘制,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易于理解。
[0031] 所述附图示意性地显示了摩托车1,该摩托车1被设计为用于执行轮胎抓地力的测量。用于执行抓地力测量试验的摩托车1是“Honda”(注册商标)600“CBR”(注册商标)机器,其中120/70ZR 17轮胎设在前轮上,并且180/55ZR 17轮胎位于后轮上。
[0032] 根据本发明,所述摩托车在其每个侧面上配备了三根柱杆2、3、4,所述柱杆2、3、4由尼龙-6,6聚酰胺制成。
[0033] 柱杆2被装配在起初被设置成用来装配后乘客搁脚板的装置上。当摩托车被所有三根柱杆支撑的时候,柱杆2承受的负载等于摩托车的总重量的9.5%。
[0034] 柱杆3被装配在后轮轴上。当摩托车被所有三根柱杆支撑的时候,柱杆3承受的负载等于摩托车的总重量的18.5%。
[0035] 柱杆4被装配在发动机组上的前整流装置上。当摩托车被所有三根柱杆支撑的时候,柱杆4承受的负载等于摩托车的总负载的72%。
[0036] 柱杆2、3和4被制成的长度分别是160mm、50mm和50mm,从而当摩托车倚靠在这三根柱杆上的时候,仅仅这三根柱杆是与地面相接触的元件,由地面形成的平面(因此也是由这些柱杆的端部形成的平面)与车辆的后轮的周向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392.5mm,因此大于350mm。
[0037] 利用该摩托车来进行试验,以模拟执行轮胎抓地力测量所处过程中的测试条件。这些试验涉及超出轮胎抓地力的极限值,从而导致车辆和骑乘者跌倒,其跌倒方式可能会在所述测试期间发生。所述测试的骑乘者是穿着防止受伤危险的套装的特技演员。
[0038] 这些试验一方面已经显示出骑乘者受到保护使其免受摩托车重量的伤害,该摩托车的重量不会承压在其腿部上,另一方面,用于制造 柱杆的材料的选择明确地确保了摩托车比骑乘者更加容易滑动,因此骑乘者被非常快速地完全甩开。
[0039] 这种类型的试验首先在干燥地面上执行,其次在潮湿地面上进行。在两种情形下,所述柱杆都被证实十分有效,特别是从滑动的角度而言更是如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