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

申请号 CN200610126758.5 申请日 2006-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0462259C 公开(公告)日 2009-02-18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堀内忠德; 黑江毅; 饭岛聪;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通过提高韧性等适于二轮机动车使用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作为脆弱部的撕裂线不设置在易受到雨 水 或灰尘等外在原因影响的组件罩(22)的表面,而是设置在大致长方体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四个侧面中除了车辆前方的侧面之外的三个侧面的上部。该撕裂线在车框方向的两侧面设置图示B部的第一撕裂线(26),并且在除了通过安全气囊的支承带的切口部(24)即图示D部之外的图示C部设置第二撕裂线(27),共计三处,组件罩(22)在组件膨胀展开时以壳体(23)的车辆前方一边为轴打开盖而展开。另外,在所述车辆前方的一边形成有使组件罩(22)难以打开到规定 角 度以上的限制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该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适用于大致长方 体的安全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四个侧面中除了 车辆前方的侧面之外的三个侧面的上部设置撕裂线,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罩 通过将所述撕裂线撕裂而向车辆前方展开,在该安全气囊组件罩的车辆前 方设置限制器,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车辆后方的侧面设有切口部,该切 口部中通过连接安全气囊和车体的支承带,所述撕裂线设置在除了所述切 口部之外的车辆后方侧面和车宽方向的两侧面这三处位置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特别是涉及适于二轮机动车使用的 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对将向车体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冲击时能有效地束缚乘坐者的安 全气囊组件适用于二轮机动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通常,将折叠 的安全气囊及用于使该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充气机等一体收纳的大致箱形 的安全气囊组件在作为规定展开面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的表面上设有作为脆 弱部的撕裂线,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利用所述充气机产生的气体提高 安全气囊的压,通过该压力撕裂所述撕裂线而将安全气囊展开。该撕裂 线具有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适当地破裂的脆弱性,并且也要求其具有不 会由乘坐者等的接触而造成变形或破裂的适当强度。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即,在适用于四轮车用的副驾驶座 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组件罩中,将横切展开面而形成的撕裂线形成 为描绘单一弧线的形状。通过该安全气囊组件罩,即使在乘坐者等按压撕 裂线及其周边部时,由于其按压力分散在弧状的周边部,故刚性提高,不 易凹陷。另外,由于形成描绘弧线形状的第一撕裂线的两端部与直线状的 第二撕裂线正交地形成,故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向撕裂线施加的力均 匀地分散而实现顺畅的展开动作。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四轮车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组 件罩上形成的撕裂线结构。在该撕裂线结构中,通过激光加工从安全气囊 组件罩的背面侧虚线状地断续形成具有规定深度的孔,此时,为了防止发 泡树脂层的发泡树脂从展开部向安全气囊侧流入而设置的密封部件中,仅 去除在所述撕裂线的部分的密封部件,因此,由密封部件引起的破裂不均 消除,能够实现顺畅的展开动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62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12075号公报
通常,上述的安全气囊组件由于以安全气囊罩与乘坐者之间没有遮蔽 物的状态设置在车辆上,故将安全气囊组件设置在二轮机动车上时,设有 撕裂线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的表面必然置于与四轮车这样的室内环境差别很 大的室外环境下。因此,对于所述撕裂线来说,除了日光直射或雨的影 响之外,乘坐者在上下车时手触或恶作剧等外在因素造成的按压等的可能 性增加。由于上述原因而万一使所述撕裂线破裂的话,会对安全气囊的膨 胀展开动作造成影响。
专利文献1、2中的技术都是以在四轮车中的室内环境下使用为前提的, 故关于适用于上述的二轮机动车时的问题,未作任何的公开或暗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二轮机 动车使用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适用于 大致长方体的安全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四个侧 面中除了车辆前方的侧面之外的三个侧面的上部设置撕裂线,所述安全气 囊组件罩通过将所述撕裂线撕裂而向车辆前方展开,在该安全气囊组件罩 的车辆前方设置限制器,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车辆后方的侧面设有切口 部,该切口部通过连接安全气囊和车体的支承带,所述撕裂线设置在除了 所述切口部之外的车辆后方侧面和车宽方向的两侧面这三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相对于组件罩表面的外在原因的 韧性,得到适于二轮机动车使用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另外,即使在组 件罩的表面产生粘附物或伤痕时也能够不影响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另外, 能够提高组件罩表面的设计自由度,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罩展开规定度, 在具有连接车体和安全气囊的支承带的安全气囊组件中,也能够得到将组 件罩表面的韧性等提高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5(a)、(b)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的安全 气囊组件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图6(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组件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20:安全气囊组件;21R:右侧支承杆;21L:左侧支承杆;22:组件 罩;23:壳体;23a:下侧壳体;24:切口;26:第一撕裂线;27:第二撕 裂线;28: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 方式的二轮机动车1的概要说明图。二轮机动车1的框架2主要由从头管3 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管2L及2R(未图示)构成。下管4从 该上管2L、2R的头管3附近向下方延伸,在其前端固定地悬吊有作为驱动 源的发动机15。在所述头管3上经由下托架6轴支承有可由手柄4掌的 左右一对的前叉7,在该前叉7的下端部可旋转地轴支承有前轮WF。另外, 在所述框架2的车体后方连接有支承主座10及后座11等的座框架5,在可 摆动地与所述框架2连接的摇臂(未图示)的后端部上,可旋转地轴支承 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1中设有安全气囊50,在向车体施加规定 值以上的冲击时,该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成从主座10的上方直至与仪表 盒36相接并设于上部围罩8的上端部的风窗玻璃9附近大小的大致球体。 比乘坐者的座位位置靠车体前方位置,由支承杆21将安全气囊组件20固 定在所述上管2L、2R上,该安全气囊组件20一体地收纳所述安全气囊50 和产生用于使该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的气体的充气机(未图示)。另外, 在安全气囊50后方连接的支承带51为了有效地束缚了乘坐者而具有将安 全气囊50保持在适当位置上的功能。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1的局部放大图。与上述相同 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参照图1) 在箱形的壳体23中收纳有所述充气机及折叠的安全气囊50,其上部由组件 罩22盖住,组件罩22设置在点火器罩12与供油口盖13之间,所述点火 器罩12覆盖将连接掌舵手柄4和所述前叉7连接的顶桥(未图示)的上方, 所述供油口盖13位于燃料箱(未图示)的上方。在气囊组件50膨胀展开 时,向所述壳体23内的安全气囊50瞬时供给充气机的气体,通过该气体 的压力使组件罩22以车辆前方一边为轴打开。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 构使用在组件罩22与壳体23之间设置的作为脆弱部的撕裂线。
通常时,折叠收纳于带罩14L、14R下部的收纳空间65中的支承带51 随着所述安全气囊50的膨胀展开而强制地向左右两方向打开带罩14L、 14R,并且一直展开至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
另外,该图中,虽然将掌舵手柄4向左方向转向,但在安全气囊50膨 胀展开时,通过掌舵手柄4处于中立状态下的左侧开关部74L附近的I部、 右侧开关部74R附近的J部两处,再加上仪表壳36上的图示H部以及组件 罩22上的图示K部两处,共计四处位置,稳定地支承安全气囊50的前方 下部。另外,支承带51的下端部在位于顶部遮体71R上方的主座10的下 方与车体侧部件牢固地连接。
图3是气囊组件50膨胀展开时的二轮机动车1的立体说明图。所述安 全气囊50为了有效地包住乘坐者而在膨胀展开时使乘坐者一侧的面形成大 致V形。另外,该安全气囊50不仅由所述支承带51支承,也通过所述掌 舵手柄4、点火器罩12、仪表罩36等位于安全气囊50前方下部的所有各 部件支承。在所述安全气囊50的上部左右两面上设有束缚驾驶员并以适当 的速度排出所述气体的气孔56(例如φ45)。
图4是表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与上述符号相 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壳体23的下 部焊接有左侧支承杆21L及右侧支承杆21R,其分别通过规定的螺栓而固 定在焊接于所述上管2L、2R上的支承部件30(未图示)、31、32上。设于 所述壳体23的车辆前方侧面的连接器(コネクタ)25用于向收纳于壳体 23中的所述充气机输入点火信号
对导入发动机15的外界气体进行过滤的空气滤清盒44及其上部罩41 夹在所述上管2L、2R之间而配置,在其上方设有大致长方体的音响单元 40。另外,在设于所述壳体23与上管2L之间的第三支承杆33上固定有用 于固定燃料喷射控制(FI)单元的FI单元支承杆34和从车辆前方向所述空 气滤清盒44导入外界空气的左侧气管42L。另外,在所述上部罩41的侧面 设有将来自空气滤清盒44内配置的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的连接器 43。在所述壳体23的乘坐者侧的侧面设有通过所述支承带51的间隙即切 口24。
根据上述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安装结构,由于能够将最佳地配置安全 气囊组件20而生成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下方空间有效利用为其他零件的 设置空间,故能够实现安全气囊组件20的设置空间小容量化。另外,由该 图的安装状态来看,通过将所述FI单元支承杆34及第三支承杆33拆下, 可不移动拆下安全气囊组件20而将音响单元40及上部罩41从车辆左侧拆 下。因此,空气滤清盒44内的空气滤清器(未图示)更换等的维修操作也 可容易地进行。
图5(a)及(b)是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侧面图(a)以及从乘坐者 侧看到的正面图(b)。与所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本 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的特征在于,作为脆弱部的撕裂线(tear line)不设于组件罩22的表面,而是设于安全气囊组件20的上部侧面。本 实施方式中,在车宽方向的两侧面设有图示B部的第一撕裂线26,并且在 从乘坐者侧看到的正面(车辆后方)、在除作为所述切口24的图示D部之 外的图示C部上设有第二撕裂线27。因此,在所述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 大致长方形的组件罩22相对于所述壳体23以车辆前方的一边为轴将盖打 开,由此展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组件罩22和壳体23是由合成树脂一体 成形的部件,用于收纳所述充气机等的金属制下侧壳体23a和所述壳体23 由多个夹具28连接。
图6是图5(b)的A-A线剖面图,图6(a)表示通常时的状态,图 6(b)表示安全气囊50的膨胀展开时的状态。与所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 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图6(a)中在所述下侧壳体23a的底部附近收纳有 用于产生使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的气体的充气机29。第一撕裂线27通过 使组件罩22与壳体23的边界部薄壁成型而赋予脆弱性。另外,在安全气 囊组件20的车辆前方面的上部,在车宽方向的整个宽幅上形成有突起状的 限制器22a、22b。
在图6(b)所示的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向折叠收纳的安全气囊 50瞬间供给充气机29的气体,利用该气体的压力从内侧推起组件罩22。 并且,通过该推压力,所述第二撕裂线27形成破裂面27a、27b并破裂,由 此安全气囊组件罩50能够向上方膨胀展开。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 示E部中,通过与所述限制器22a及22b的接触,组件罩22难以进一步打 开。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组件罩22展开到规定角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将作为脆弱部的撕裂线设于安全气囊组 件的上部侧面,能够显著提高对组件罩表面的外在因素的韧性。例如,即 使在组件罩表面产生有粘贴物或伤痕时,也能够不对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 造成影响,能够得到适于二轮机动车适用的安全气囊组件罩。另外,由于 不必在组件罩表面设置撕裂线,故能够提高组件罩表面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所述撕裂线的形状及结构、设置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 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本发明的安全气囊组件罩结构显然可适用于二轮 机动车以外的各种车辆等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