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

申请号 CN200610126745.8 申请日 2006-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0441445C 公开(公告)日 2008-12-1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堀内忠德; 津田遥;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适于二轮机动车上装载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该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中,将连接二轮机动车(1)车体和安全气囊(50)的支承带(51)设置在由组件罩(22)和壳体(23)构成的安全气囊组件的后方左右,收纳于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收纳空间(65)中。在所述带罩(1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设置不仅通过形成爪状的嵌合部,而且还通过夹具而与车体侧贯通固定的罩支杆,通常时带罩难以脱离。另一方面,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施加有规定拉伸负荷时设于所述罩支杆的夹具孔上的脆弱部断裂,所述带罩以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为轴展开。可通过脆弱部的强度改变来调整开放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具有将安全气囊和车体连接的支 承带,在车体的车宽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设有安全气囊组件,在所述安 全气囊组件后方的左右设有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收纳所述支承带 的空间,所述空间由树脂制的罩覆盖,所述罩在其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与 车体侧连接固定,并且,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与车体侧嵌合固定,所述 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大致中央部分由夹具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与所述罩上设置的孔卡合,并且,在所述孔上设有脆弱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罩能够以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为轴向外侧打开。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特别是涉及适于二轮机动车上 装载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对将向车体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冲击时能有效地束缚乘坐者的安 全气囊组件适用于二轮机动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作为二轮机动 车与四轮车的主要不同点,可举例:机动二轮车的乘坐者不能被座位安全 带等束缚在车体上。因此,为了有效地束缚乘坐者,公知有如下方法,即, 将一端固定于车体侧的支承带的另一端与安全气囊连接,在安全气囊膨胀 展开时,不仅通过收纳安全气囊的壳体部,而且还通过所述连接的支承带 以从车体后方拉伸的方式支承安全气囊。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安全气囊装置,即,在小型摩托车型二 轮机动车中,该安全气囊装置在从前罩开始跨越腿部挡板脚踏部、后罩 设置的左右一对收纳槽中收纳安全气囊的支承带。根据该安全气囊装置, 能够不增大安全气囊的容量,并且在车体偏转动作或侧倾动作大时也能够 有效束缚乘坐者。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27182号公报
在使用上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时,在其收纳部中设置用于避免受到天 气等外在因素影响的罩部件为好。以往,作为这样的罩部件结构,一般在 其背面设有多个爪状突起,使该突起与设于收纳部侧的嵌合槽嵌合从而进 行结合。但是,在这样的仅由爪状突起嵌合的嵌合结构或专利文献1的结 构等中,即使在随所述安全气囊膨胀展开而拉出支承带的情况以外时,也 会由于某种冲击而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二轮机 动车装载的安全气囊支承收纳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 具有将安全气囊和车体连接的支承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的车宽方向的 中央或大致中央设有安全气囊组件,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后方的左右设有 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收纳所述支承带的空间,所述空间由树脂制 的罩覆盖,所述罩在其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与车体侧连接固定,并且,在 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与车体侧嵌合固定,所述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大致中 央部分由夹具固定,所述夹具与所述罩上设置的孔卡合,并且,在所述孔 上设有脆弱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罩能够以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为轴向外侧打开。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能够将安全气囊的支承带收纳于连接安全气囊 收纳部和车体侧的固定位置的最短直线上的附近,能够防护安全气囊支承 带不受雨、灰尘等室外环境或恶作剧等外在原因的影响,能够得到通常 时不易脱离、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能适当地开放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 构,通过改变脆弱部的强度能够调整带罩开放所需的拉伸负荷。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能够得到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开放的带罩不 会与乘坐者等接触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立体说明图;
图3B是表示安全气囊对乘坐者的束缚状态的侧面图;
图3C是与乘坐者的头部抵接部分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形状;
图3D是与乘坐者的胸部抵接部分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形状;
图4是从机动二轮车上方看到的安全气囊组件的配置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的A向视图;
图8(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的侧面图及正面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罩的立体图;
图10是图6的B-B线剖面图;
图11是图6的C-C线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
图13(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
图15(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罩支杆的详细说 明图。
符号说明
1:二轮机动车;4:掌手柄;9:窗玻璃;10:主座;12:点火器 罩;13:供油口盖;14:带罩;22:组件罩;23:壳体;50:安全气囊; 51:支承带;65: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 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二轮机动车1的概要说明图。二轮机动 车1的框架2主要由从头管3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管2L及2R (未图示)构成。下管4从该上管2L、2R的头管3附近向下方延伸,在其 前端固定地悬吊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5。在所述头管13上经由下托架6 轴支承有可由手柄4掌舵的左右一对的前叉7,在该前叉7的下端部可旋转 地轴支承有前轮WF。另外,在所述框架2的车体后方连接有支承主座10 及后座11等的座框架5,在可摆动地与所述框架2连接的摇臂(未图示) 的后端部上,可旋转地轴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1中设有安全气囊50,在向车体施加规定 值以上的冲击时,该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成从主座10的上方直至与仪表 盒36相接并设于上部围罩8的上端部的风窗玻璃9附近大小的大致球体。 在比乘坐者的就座位置靠车体前方的位置上,由支承杆21将安全气囊组件 20固定在所述上管2L、2R上,该安全气囊组件20一体地收纳所述安全气 囊50和产生用于使该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的气体的充气机(未图示)。另 外,在安全气囊50车体后方连接的支承带51为了有效地束缚了乘坐者而 将安全气囊50保持在适当位置上,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适用 于该支承带51的收纳空间以及其罩。
图2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二轮机动 车1的局部放大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 述安全气囊组件20(参照图1)在箱形的壳体23中收纳有所述充气机及折 叠的安全气囊50,其上部由组件罩22盖住,组件罩22设置在点火器罩12 与供油口盖13之间,所述点火器罩12覆盖将连接掌舵手柄4和所述前叉7 连接的顶桥(未图示)的上方,所述供油口盖13位于燃料箱(未图示)的 上方。在气囊组件50膨胀展开时,向所述壳体23内的安全气囊50瞬时供 给充气机的气体,通过该气体的压使组件罩22以车辆前方一边为轴打开。
另外,通常时,折叠收纳于带罩14L、14R下部的收纳空间65中的支 承带51随着所述安全气囊50的膨胀展开而强制地向左右两方向打开带罩 14L、14R,并且一直展开至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另外,该图中,虽然将 掌舵手柄4向左方向转向,但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通过掌舵手柄4 处于中立状态下的左侧开关部74L附近的I部、右侧开关部74R附近的J 部两处,再加上仪表壳36上的图示H部以及组件罩22上的图示K部两处, 共计四处位置,稳定地支承安全气囊50的前方下部。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的收纳结构的特征在于,设有收纳所述 支承带51的收纳空间65,该收纳空间65向安全气囊组件20的后方左右且 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另外,支承带51的下端部在位于顶部遮体71R上方 的主座10的下方与车体侧部件牢固地连接。
图3A是气囊组件50膨胀展开时的二轮机动车1的立体说明图。所述 安全气囊50为了有效地包住乘坐者而在膨胀展开式使乘坐者一侧的面形成 大致V形。另外,该安全气囊50不仅如前所述地由支承带51支承,也通 过所述掌舵手柄4、仪表罩36等位于安全气囊50前方下部的所有各部件支 承。在所述安全气囊50的上部左右两面上设有束缚驾驶员并以适当的速度 排出所述气体的气孔56(例如φ45)。
图3B是表示膨胀展开安全气囊50束缚乘坐者100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所述气孔56的下方设有将左右的连接部57拱形连接的第二支承带58。 该第二支承带58在束缚乘坐者100时限制安全气囊50向左右方向过大展 开。另外,设于安全气囊50左右下部的、与掌舵手柄4的凸状对应的凹状 的图示X部也有助于有效地支承安全气囊50。
图3C及图3D表示图3B的Y点(头部)以及Z点(胸部)的安全气 囊50的剖面形状。如图所示,由于形成于所述安全气囊50背面的V形状 与乘坐者100的头部以及胸部的形状配合而形成,故能够有效地束缚乘坐 者100。
图4是表示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二轮 机动车1的局部放大图。与所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 部分。该图表示所述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前的状态。与所述头管3连接的 上管2L、2R分别向相反方向画弧地向车体后方延伸,所述安全气囊组件 20将其整个宽幅都收纳于该上管2L、2R之间。另外,所述带罩14的顶面 在闭合状态下也与顶部遮体71L、71R以及前罩72L、72R同样地形成沿供 油口盖13的平滑面,不存在由于安全气囊组件20的设置而产生的车宽方 向的突出部等,对于乘坐者的乘车姿势等不会造成影响。另外,在所述供 油口盖13的车体后方设有形成外壳的一部分的顶部遮体70。
图5是表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与所述符号相 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壳体23 的下部焊接有左侧支承杆21L及右侧支承杆21R,其分别通过规定的螺栓 而固定在焊接于所述上管2L、2R上的支承部件30(未图示)、31、32上。 设于所述壳体23的车辆前方侧面的连接器(コネクタ)25用于向收纳于壳 体23中的所述充气机输入点火信号
对导入发动机15的外界气体进行过滤的空气滤清盒44及其上部罩41 夹在所述上管2L、2R之间而配置,在其上方设有大致长方体的音响单元 40。另外,在设于所述壳体23与上管21之间的第三支承杆33上固定有用 于固定燃料喷射控制(FI)单元的FI单元支承杆34和从车辆前方向所述空 气滤清盒44导入外界空气的左侧气管42L。另外,在所述上部罩41的侧面 设有将来自空气滤清盒44内配置的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的连接器 43。在所述壳体23的乘坐者侧的侧面上部设有作为通过所述支承带51的 间隙的切口24。
根据上述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安装结构,由于能够将最佳地配置安全 气囊组件20而生成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下方空间有效利用为其他零件的 设置空间,故能够实现安全气囊组件20的设置空间小容量化。另外,由该 图的安装状态来看,通过将所述FI单元支承杆34及第三支承杆33拆下, 可不移动拆下安全气囊组件20而将音响单元40及上部罩41从车辆左侧拆 下。因此,空气滤清盒44内的空气滤清器(未图示)的更换等维修操作也 可容易地进行。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表示所述带罩14周围的结构。与上述符号 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图中右半侧部分表示所述壳体 23的上面形状。所述带罩14由罩支杆14a、14b、16三处支承在车体上, 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通过所述支承带51拉出的力,将所述罩支杆 16和车体侧的结合分离,以所述罩支杆14a、14b两点为轴向车宽方向外侧 打开。
图7是图6的A向视图,表示从车体左侧看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 结构的配置。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 收纳空间65的配置有效地利用位于燃料箱30的供油口31上方的供油口盖 13(参照图6)在车宽方向两侧产生的剩余空间。另外,一端部与安全气囊 组件20内部收纳的安全气囊50连接的支承带51,其另一端部固定在与车 体侧的支承部件60接近的带用支杆52的上部。该带用支杆52经由金属制 的垫圈83、84、利用螺栓80连接固定在左右的上管2L、2R上。另外,在 嵌合于所述垫圈84的外周的树脂制的环82上浮动地连接燃料箱30的安装 部81。并且,支承带51中通常长度剩余的部分被折叠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 65中。
图8(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50的侧面图(a)及正 面图(b)。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安全 气囊50的两侧面上部设有所述气孔56,其用于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后 一边束缚乘坐者一边以适当的速度抽取空气。另外,从支承带51的连接部 件53开始,在两侧面的连接部件57上连接有在乘坐者被束缚时用于将安 全气囊保持为最佳形状的第二支承带58。另外,所述带用支杆52成为与拱 形的左右一体的零件,适用于与支承带51牢固地连接。
图9是表示所述带罩14L(左侧)的形状之一例的立体图。含有右侧 带罩14R的该带罩14由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若解除所述罩支 杆16与车体侧的连接,则与车体侧连接的罩支杆14a、14b弯曲而能够向车 体外侧方向展开。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带罩14的特征在于,在该罩支杆16 的夹具孔16a上设有脆弱部。在该夹具孔16a的一部分上设有切缝,若在带 罩14的开放方向上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则夹具孔16a于切缝处破裂。
图10是图6的B-B线剖面图,表示所述罩支杆16周围的结构。与上 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带罩14的罩支杆16 通过夹具17与底部板19连接,该底部板19为了形成所述收纳空间65的 底部而与侧遮体18结合。在所述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通过将所述支 承带51(参照图7)向车体上方拉起,在所述罩支杆16的夹具孔16a破裂 的方向上施加力。并且,该夹具孔16a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时破裂,由此 将带罩14开放。因此,通过改变该夹具孔16a的强度,能够调整所述带罩 14开放时所需的拉伸负荷。
图11是图6的C-C线剖面图,表示所述罩支杆16设置位置以外处的 带罩14的卡合结构。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所述带罩14与顶部遮体70通过设于带罩14侧端部的突起部14c而可脱离 地卡合。若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则所述带罩 14以及顶部遮体70相互稍微变形,由此越过突起部14c,卡合脱离,带罩 14打开。因此,在所述罩支杆16以外的位置,除了通常时由外在因素打开 带罩14或防止水分或灰尘浸入收纳空间65之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突 起部14c的形状来调整带罩14开放所需的拉伸负荷。
图12是所述罩支杆16的详细说明图。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夹 具孔16a上,在图示下方设有作为脆弱部的V形切口16b,其在施加规定值 以上的负荷时断裂。
图13(a)及(b)是表示作为所述罩支杆16的变形例的罩支杆30的 详细说明图。如图13(b)的E-E线剖面图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本变形 例的夹具孔30a中设有在图示下方具有V行剖面的槽30b。另外,在图14 中,表示作为所述罩支杆16的第二变形例的罩支杆31,其特征在于,在第 二变形例的夹具孔31a中,在图示下方设有作为脆弱部的切缝31b。另外, 在图15中表示作为所述罩支杆16的第三变形例的罩支杆32。图15(b) 是图15(a)的F-F线剖面图。在第三变形例的罩支杆32中,在形成有夹 具孔33的延伸部的基部形成缩颈部34、34,并且设有作为脆弱部的V形 槽35。根据本变形例,通过改变缩颈部34、34以及槽35的形状,能够任 意地调整所述带罩14开放时所需的拉伸负荷。另外,本变形例的缩颈部34、 34以及槽35能够与图12~14所示的夹具孔的脆弱部组合适用。另外,也 可以代替缩颈部34、34或槽35,将形成有夹具孔33的延伸部的基部整体 比其他部分更加壁薄地形成,该薄壁部整体作为脆弱部起作用。如上所述, 罩支杆的夹具孔或脆弱部等的形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能够容易地调整所 述带罩14开放所需的拉伸负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支承带收纳结构,能够得到通常时不易脱离、 防护支承带的收纳空间不被水分、灰尘等侵入、能够容易地调整带罩的开 放负荷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另外,由于所述罩支杆及嵌合部构成 为隐藏在其他的外壳零件的内侧,故容易提高带罩周边的外观。
另外,所述带罩的展开方向、带罩及夹具孔的形状、配置等不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显然可进行各种变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