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副搁脚

申请号 CN201510103820.8 申请日 2015-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4627286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0
申请人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大州; 刘东东; 李柱庆; 曾昭勇; 隆文赟; 侯成东;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包括搁脚 支架 、副搁脚、压簧及限位 块 :搁脚支架设置有安装口并通过安装口夹持固定在车架上;副搁脚具有主体部,主体部一端设置连接部,连接部的端面上有限位块装配口,连接部上位于限位块装配口处沿着纵向设置装配孔,连接部布置在安装口处并位于车架外侧,并通过设在装配孔处的装配销轴可转动地与搁脚支架连接;压簧设在装配销轴上,并位于搁脚支架与连接部之间,用以抵紧副搁脚;限位块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在连接部的限位块装配口处,且穿设于装配轴销上,限位块后部靠近车架侧有用于撑紧副搁脚的钩状结构。本发明中的副搁脚零部件较少,装配方便,安装后不易产生晃动,使用过程中车架上与其连接部位不易生锈。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包括搁脚支架(1)和副搁脚(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簧(3)以及限位(4):
所述搁脚支架(1)设置有安装口,所述搁脚支架(1)通过安装口夹持固定在车架上;
所述副搁脚(2)具有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一端设置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块装配口,所述连接部(22)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块装配口处沿着纵向设置装配孔(22a),所述连接部(22)布置在所述安装口处并位于车架的外侧,并通过设置在所述装配孔(22a)处的装配销轴(22b)可转动地与所述搁脚支架(1)连接;
所述压簧(3)设置在所述装配销轴(22b)上,并位于搁脚支架(1)的安装口的顶面与连接部(22)上表面之间,或者位于搁脚支架(1)的安装口的底面与连接部(22)下表面之间,用以撑紧副搁脚;
所述限位块(4)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布置在所述连接部(22)的限位块装配口处,且限位块背离车架侧与连接部连接,且穿设于所述装配轴销(22b)上,所述限位块(4)后部靠近车架侧设置用于撑紧副搁脚的钩状结构(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搁脚(2)采用铸造工艺一次脱模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支架(1)通过安装口夹持在车架上的空心的管状体(M)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摩托车副搁脚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配件,尤其是摩托车副搁脚。
[0002]

背景技术

[0003] 参见图1到图5,传统摩托车副搁脚包括副搁脚支架5、搁脚限位片6及副搁脚部7;副搁脚支架5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搁脚限位片6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限位片限位孔
61,在两个限位片限位孔61侧设置有限位片装配孔62,所述搁脚限位片6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副搁脚部7具有第一主体部71,所述第一主体部71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72,所述第一连接部72上分别设置有副搁脚限位孔72a以及副搁脚装配孔72b,所述第一连接部72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限位片装配孔与副搁脚装配孔形成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设置销轴8,以将副搁脚部可转动地与副搁脚支架连接,且副搁脚限位孔与限位片限位孔配合形成限位孔,在所述限位孔的底部设置球91,在所述定位孔上部设置副搁脚压簧92,所述副搁脚压簧92底部抵紧所述钢球91,顶部抵紧限位孔顶部。
[0004] 传统副搁脚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组成零部件多;(2)装配比较复杂:参见图2,首先,将钢球与压簧先装到副搁脚上,此过程中钢球与压簧保持压紧状态,否则钢球会掉出。然后,副搁脚与搁脚限位片用销轴一起组装到副搁脚支架上,此过程中搁脚支架、限位片和搁脚在穿销轴时对孔不太方便;(3)参见图3,传统结构的主体需要机加两个孔,一个装配孔,一个钢球的限位孔,故成本较高;(4)参见图4,由于钢球与搁脚限位片以及副搁脚支架与搁脚限位片之间始终会有装配间隙N,故搁脚始终会有晃动;(5)参见图5,由于钢球与钢片的长期接触摩擦,至少会有一个零部件生锈,图中示出了钢球运动轨迹P。
[0005]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副搁脚,目的是使得副搁脚零部件较少,装配方便,安装后不易产生晃动,使用过程中不易生锈。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含有搁脚支架、副搁脚、压簧以及限位:搁脚支架设置有安装口,搁脚支架通过安装口夹持固定在车架上;
副搁脚具有主体部,主体部一端设置连接部,连接部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块装配口,连接部上并位于限位块装配口处沿着纵向设置装配孔,连接部布置在安装口处并位于车架的外侧,并通过设置在装配孔处的装配销轴可转动地与搁脚支架连接;
压簧设置在装配销轴上,并位于搁脚支架的安装口的顶面与连接部上表面之间,或者位于搁脚支架的安装口的底面与连接部下表面之间,用以撑紧副搁脚;
限位块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布置在连接部的限位块装配口处,且限位块背离车架侧与连接部连接,且穿设于装配轴销上,限位块后部靠近车架侧设置用于撑紧副搁脚的钩状结构。
[0008] 进一步:上述副搁脚采用铸造工艺一次脱模成型。
[0009] 进一步:上述限位块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0010] 进一步:上述搁脚支架通过安装口夹持在车架上的空心的管状体上。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组成零部件少。(2)装配比较方便:首先,限位块和副搁脚可以先进行部装;然后,把压簧和副搁脚一起用销轴直接装配到车架上。(3)副搁脚采用铸造工艺,一次脱模成型,只需要机加一个装配孔,故成本比较低。(4)由于副搁脚在打开和收拢的的时候,限位块与车架始终保持撑紧状态,故副搁脚装配到车架上后,没有晃动。(5)副搁脚与车架之间有尼龙材质的限位块,不会直接接触产生摩擦,进而不会导致车架漆层掉落而生锈,故长期使用后,车架不会生锈。
[0012]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副搁脚构造分解图。
[0014] 图2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
[0015] 图3为背景技术中副搁脚部的仰视图。
[0016] 图4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示出了装配间隙。
[0017] 图5为背景技术中的搁脚限位片结构图,图中示出了钢球运动轨迹。
[0018] 图6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构造分解图。
[0019] 图7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示出了压簧。
[0020] 图8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副搁脚为打开状态。
[0021] 图9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副搁脚为收拢状态。
[0022] 图10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的剖视图,图中副搁脚为打开状态。
[0023] 图11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的剖视图,图中副搁脚处于收拢过程状态。
[0024] 图12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的剖视图,图中副搁脚为收拢状态。
[0025] 图13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俯视图,图中副搁脚为收拢状态。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8] 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与就摩托车而言所指的方向一致。
[0029] 参见图6到13,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具有搁脚支架1、副搁脚2、压簧3以及限位块4。
[0030] 搁脚支架1设置有安装口,搁脚支架1通过安装口夹持固定(焊接)在车架上。
[0031] 副搁脚2具有主体部21,主体部21一端设置连接部22,连接部22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块装配口,连接部22上并位于限位块装配口处沿着纵向设置装配孔22a,连接部22布置在安装口处并位于车架的外侧,并通过设置在装配孔22a处的装配销轴22b可转动地与搁脚支架1连接。
[0032] 压簧3设置在装配销轴22b上,并位于搁脚支架1的安装口的顶面与连接部22上表面之间,或者位于搁脚支架1的安装口的底面与连接部22下表面之间,用以撑紧副搁脚。
[0033] 限位块4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布置在连接部22的限位块装配口处,且限位块背离车架侧与连接部连接(连接方式较多,目的是限位块能随着副搁脚一起运动,并实现限位,实施例中,限位块通过阶台状结构与连接部连接),且穿设于装配轴销22b上,限位块4后部靠近车架侧设置用于撑紧副搁脚的钩状结构41;当副搁脚处于打开状态或收拢状态时,在钩状结构的作用下整个限位块都能撑紧副搁脚,避免其产生晃动。
[0034] 副搁脚2采用铸造工艺一次脱模成型。限位块4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0035] 搁脚支架1通过安装口夹持在车架上的空心的管状体M上。
[0036] 以下阐述此摩托车副搁脚的工作原理:1.如图10所示,第一接触点A为限位块与车架的接触点,由于限位块采用尼龙材质,副搁脚打开时,限位块保持撑紧状态,未剖视的钩状结构轮廓为限位块自由状态时钩状结构的状态,并且搁脚到位比较柔和,不会出现明显的金属碰撞声音,限位块还能保护车架的漆层,避免车架此部位生锈。
[0037] 2.如图11所示,副搁脚在打开或者收拢的过程中,限位块始终与车架保持撑紧状态,未剖视的钩状结构轮廓为限位块自由状态时钩状结构的状态,所以搁脚没有晃动。在此过程中,只有限位块与车架接触,所以车架的漆层得到保护,不会生锈。图中示出了第二接触点B。
[0038] 3.如图12所示,副搁脚收拢时,第三接触点C为限位块与车架接触,搁脚到位也比较柔和,不会出现明显的金属碰撞声音,而且第三接触点C还保证了搁脚主受面不会与车架接触。第四接触点D保持撑紧状态,未剖视的钩状结构轮廓为限位块自由状态时钩状结构的状态,搁脚不会自己掉下来,并且这两处都起到了保护车架漆层的作用。
[0039] 4.如图10和13所示,副搁脚打开时,当搁脚承受最大压力时,限位块的压缩量达到最大时如图10中第一接触点A所示,支架会与副搁脚接触支撑如图13中第五接触点E所示,搁脚不会与车架接触,从而起到保护车架和保护限位块的双重保护的作用。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发明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