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

申请号 CN201710592011.7 申请日 2017-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7364530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1
申请人 朱德清; 发明人 朱德清;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动 力 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车头结构为向车座结构倾斜设置,且车头两侧向车座结构延伸两 块 叶 子板 ,用于护住 骑车 人两侧,车座结构为具有后靠背的沉入座椅结构,在后靠背上设置保险带。本发明设计让骑车人具有一种向后倾斜的骑乘方式,并且配置了保险带,人体位于整个车体的后部,车体 流线 性更强, 风 阻低;同时沉入座椅让骑车人在车上的高度降低,叶子板的设计护住人体又不影响骑行,整个设计降低了碰撞过程中骑行人受到伤害的强度,在降低伤害强度的同时能极大的减少死亡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车头结构为向车座结构倾斜设置,且车头两侧向车座结构延伸两子板,用于护住骑车人两侧,车座结构为具有后靠背的沉入座椅结构,在后靠背上设置保险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子板下部留出骑车人将腿脚方便落地的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结构的动力控制设置在手把上,刹车机构设置在手把或车体脚底板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背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车头结构的倾斜方向一致。

说明书全文

一种动两轮车的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动力两轮车包括摩托车和电瓶车,这些车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现有的动力两轮车的结构在使用中,暴露出大量的车祸过程中,其死亡率极高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现有的两轮车(摩托车或电瓶车)的结构是车头部分和车座部分的组合,使得骑车人骑座在两轮车上时,头部冲前或垂直于车座,且车身没有任何保护,在撞击过程中,人会飞出车外,这是造成伤亡的最大原因,但现有两轮车结构墨守陈规,在结构上没有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
[0004]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车头结构为向车座结构倾斜设置,且车头两侧向车座结构延伸两子板,用于护住骑车人两侧,车座结构为具有后靠背的沉入座椅结构,在后靠背上设置保险带。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叶子板下部留出骑车人将腿脚方便落地的空隙。
[0006] 进一步的,所述车头结构的动力控制设置在手把上,刹车机构设置在手把或车体脚底板架上。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后靠背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车头结构的倾斜方向一致。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种设计让骑车人具有一种向后倾斜的骑乘方式,并且配置了保险带,人体位于整个车体的后部,车体流线性更强,阻低;同时沉入座椅让骑车人在车上的高度降低,叶子板的设计护住人体又不影响骑行,整个设计降低了碰撞过程中骑行人受到伤害的强度,在降低伤害强度的同时能极大的减少死亡率。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车头结构,2、车座结构,3、叶子板,4、后靠背,5、保险带,6、空隙,7、手把,8、沉入座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两轮车的车体结构,其车头结构1为向车座结构2倾斜设置,且车头两侧向车座结构延伸两块叶子板3,用于护住骑车人两侧,车座结构2为具有后靠背4的沉入座椅结构8,在后靠背4上设置保险带5。
[0013] 所述叶子板3下部留出骑车人将腿脚方便落地的空隙6。
[0014] 所述车头结构1的动力控制设置在手把7上,刹车机构设置在手把或车体脚底板架上。
[0015] 所述后靠背4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车头结构1的倾斜方向一致。
[0016] 由于现有的动力两轮车(摩托车、电瓶车等)结构组成和电路油路连接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予以过多陈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就是对车头和车座部分结构的设计改进,通过这种结构改进,让骑车人具有一种向后倾斜的骑乘方式,并且配置了保险带,人体位于整个车体的后部,车体流线性更强,风阻低;同时沉入座椅让骑车人在车上的高度降低,叶子板的设计护住人体又不影响骑行,整个设计降低了碰撞过程中骑行人受到伤害的强度,在降低伤害强度的同时能极大的减少死亡率。
[0017] 本申请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替换所进行的改变,仍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