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

申请号 CN200810173915.7 申请日 2008-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1423084A 公开(公告)日 2009-05-06
申请人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林勇太; 花井哲也;
摘要 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包括有效地防止由后轮飞溅泥浆,并且能稳定地 支撑 灯的后翼 子板 。摩托车(1)包括遮盖后轮的后翼子板(30),以及由后翼子板(30)支撑的灯(41)。后翼子板(30)包括支撑灯(41)的支撑部分(31),以及从支撑部分(31)向下延伸的下 挡泥板 (32),并且凹进部分(30a)形成于介于支撑部分(31)与下挡泥板(32)之间的表面上,以便于从后翼子板(3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一边缘延伸至后翼子板(30)的另一边缘。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翼子板,其遮盖后轮;以及
灯,其由所述后翼子板支撑
其中,所述后翼子板包括支撑所述灯的支撑部分以及从所述支撑部分 向下延伸的下挡泥板,并且所述后翼子板在所述支撑部分与所述下挡泥板 之间的表面上形成有凹进部分,所述凹进部分从所述后翼子板的沿车辆宽 度方向的一边缘延伸至所述后翼子板的另一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包括沿 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板部,以及至少一个从所述板部升起的加强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包括两 沿车辆宽度方向相互面对的加强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泥板从所述 加强板部的下边缘横向展开,并且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牌照安装于所述支撑 部分,并且
所述牌照的下边缘定位得低于所述凹进部分。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遮盖摩托车后轮的后翼子板(rear fender)。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防止由后轮飞溅泥浆,摩托车(motorcycle,二轮摩托车) 包括遮盖后轮的后翼子板。传统地,对于某些摩托车,这种后翼子板支撑 布置于车身后部的灯,例如闪光灯,后制动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对于该文献中公开的车辆,为了有效地防止由后轮飞溅泥浆,后翼子板从 支撑灯的位置处进一步向下方延伸。
专利文献1 JP-A-2006-69300
然而,这种结构的后翼子板隐含着担忧,当施加于从支撑灯的位置 处向下延伸的部分上时,整个翼子板都将弯曲。因此,产生这样的担忧, 即支撑灯的部分也变形,阻碍稳定的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了上述问题而提出,并且其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 其中布置于车身后部的灯由后翼子板支撑,其有效地防止由后轮飞溅泥浆, 且能稳定地支撑灯。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遮盖后轮的后翼子板, 以及由后翼子板支撑的灯。后翼子板包括支撑灯的支撑部分,以及从支撑 部分向下延伸的下挡泥板,后翼子板在支撑部分与下挡泥板之间的表面上 形成有凹进部分,凹进部分从后翼子板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一边延伸至后 翼子板的另一边。
根据本发明,提供向下延伸的下挡泥板,以使得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后 轮产生的泥浆的飞溅。而且,凹进部分形成于支撑部分与下挡泥板之间, 以使得即使在力作用于下挡泥板上的情况下,也可防止整个后翼子板的弯 曲,因此,能够确保灯的稳定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示出设置于摩托车上的后翼子板与车架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后翼子板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后翼子板的后视图;
图5为沿图4的V-V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6为沿图5的VI-VI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7为沿图5的VII-VII线的横截面视图;
图8为示出安装了牌照的后翼子板的后视图。
符号说明:
1:摩托车,3:前轮,4:后轮,5:转向轴,8:前叉,10:发动机,11: 座椅,12:枢轴,13:后臂,20:车架,21:头管,22:主车架,23:座 椅导轨,24:后撑件(back stay),30:后翼子板,30a:凹进部分,31: 支撑部分,31b:侧部板部分(加强板部分),32:下挡泥板,33:前挡泥 板,38:牌照,41:灯,51:尾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以下进行描述。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为示出设置于摩托车1上的后翼子 板30与车架20的后部的侧视图,以及图3为示出安装于车身的后翼子板 30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摩托车1,除后翼子板30与车架20之外,还包括前轮3, 后轮4,发动机10以及后侧罩50。而且,车架20包括头管21,主车架22, 座椅导轨23以及后撑件24。另外,主车架22,座椅导轨23以及后撑件 24分别沿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成对地设置。图1示出了位于沿车辆行驶方向 (由Fr指示的方向)左侧的主车架22,座椅导轨23以及后撑件24。
头管21布置于车架20的前端,以可旋转地支撑转向轴5。转向轴5 通过托架(未示出)连接至前叉8。前轮3的车轴由前叉8的下端支撑。 转向轴5的上部通过两个垂直排列的托架15,15连接至车把手9。车把手 9与前叉8以及前轮3一起围绕转向轴5左右旋转。
主车架22的前端连接至头管21。主车架22朝向车身的后部向下倾斜 延伸。发动机10布置于主车架22之下,并且由主车架22悬挂。由主车架 22支撑的枢轴12布置于发动机10的后方。后臂13的前端安装于枢轴12。 后臂13的后端支撑布置于车身后部的后轮4的车轴4a。发动机10输出的 驱动力通过链条(未示出)传递至后轮4。
座椅导轨23的前端连接至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22上的中间位置。座 椅导轨23朝向车身的后部延伸,以支撑布置于其上的座椅11。
后撑件24的前端连接至主车架22。后撑件24从其前端朝向车身的后 部向上倾斜延伸。后撑件24的后端连接至座椅导轨23。搁脚架25在后轮 4的横向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置,坐在驾驶者后面的座椅11上的 同行乘客将其脚放在搁脚架上。一对向下倾斜延伸的搁脚架撑24a,24a (footrest stay)连接至后撑件24上的中间位置,并且搁脚架25设置于 搁脚架撑24a,24a的顶端。
后侧罩50在座椅导轨23与后撑件24的横向侧沿纵向延伸,以从横向 侧遮盖座椅导轨23与后撑件24。而且,后侧罩50为弯曲的,以使得其沿 垂直方向的中心横向突出。如图1或3所示,尾灯51布置于后侧罩50的 后端50a之下。尾灯51的前侧安装于设置在例如座椅导轨23的后端处的 托架。
后翼子板30布置于后轮4的径向外侧,以从倾斜上方遮盖后轮4。如 图2或3所示,后翼子板30包括支撑部分31,其定位于尾灯51之下以支 撑灯(此处,方向指示器)41,41;从支撑部分31向下延伸的下挡泥板 32;以及从支撑部分31向前延伸的前挡泥板33。
图4为示出后翼子板30的后视图,图5为沿图4的V-V线的横截面视 图,图6为沿图5的VI-VI线,示出后翼子板30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7 为沿图5的VII-VII线,示出后翼子板30的横截面视图。
前挡泥板33布置为在座椅11之下,在一对左右后撑件24之间向前延 伸(参见图2)。前挡泥板33从倾斜的前方遮盖后轮4,并且其下表面对 应于后轮4的外周面弯曲。而且,形成于前挡泥板33的上表面的是多个突 出部分33d,该突出部分与布置于座椅11与前挡泥板33之间的部分(例 如,例如电池电子设备)的形状相对应一致。
如图2所示,前挡泥板33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33a以带凸缘的方 式形成。边缘33a在后撑件24之下,并沿后撑件24向前延伸。而且,为 了避免与搁脚架撑24a,24a的干涉,凹口33b,33b形成于边缘33a上, 该搁脚架撑从后撑件24开始倾斜向下延伸(参见图2与4)。前挡泥板33e 的前端33c向上延伸(朝着座椅导轨23),并且用螺栓34安装于座椅导 轨23的托架23a的安装部分33e设置于前端33c上。
支撑部分31基本上为盒子的形式,该盒子在其朝向后轮4的表面开口, 并且支撑部分31包括构成支撑部分31的后表面的后部板部分31;一对构 成侧面的左、右侧部板部分(加强板部分)31b,31b,以及构成上表面的 上部板部分31c。
后部板部分31a基本上为矩形,并且布置得面对后轮4的外周面4b(参 见图2或7)。如图3所示,反射从车身后部发出的光的反射板39安装于 后部板部分31a。而且,牌照38布置于反射板39之下。沿车辆宽度方向 延伸的安装部分31d,31d形成于反射板39之下的后部板部分31a.上的位 置处,并且牌照38安装于安装部分31d,31d。
上部板部分31c从后部板部分31a的上边缘向前延伸,并且尾灯51 布置于上部板部分之上。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31e形成于上部板部分31c 的上表面。突出部分31e插入形成于尾灯51的下表面的安装孔(未示出) 中,并且上部板部分31c从下方支撑尾灯51。而且,如图4或5所示,安 装壁部分31f形成于上部板部分31c的上表面上,以便于从上表面向上升 起。安装壁部分31f通过螺栓35安装于设置于座椅导轨23的后端处的托 架23b(参见图2)。另外,如图4所示,螺栓35所插入的安装孔31g, 31g形成于安装壁部分31f之上。而且,以上描述的前挡泥板33邻接于上 部板部分31c。
侧部板部分31b,31b基本上为三形,从后部板部分31a的边缘31h, 31h向前升起(参见图7)。侧部板部分31b的上边缘邻接于后部板部分 31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参见图5)。如图5所示,侧部板部分31b 形成有安装孔31i。灯41的基座部分41a插入安装孔31i,从而使灯41 受到支撑(参见图6或7)。
如图3或7所示,侧部板部分31b形成有倾斜地垂直(上下)延伸的 台阶31j,并且侧部板部分31b的前部31k位于后部31L的沿车辆宽度方 向的外侧(由图7中的Wo指示的方向),该后部31L形成有安装孔31i。 另外,如图2所示,台阶31j形成得从后撑件24的后端朝向牌照38延伸。
下挡泥板32为板型,并且设置得从后部板部分31a的下边缘31m与侧 部板部分31b的下边缘31n倾斜地向下延伸。而且,下挡泥板32设置得面 对后轮4的外周面(参见图2)。如图6所示,下挡泥板32向侧部板部分 31b,31b的下边缘31n,31n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展开,并且下挡泥 板3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32a,32a位于侧部板部分31,31b的沿车辆 宽度方向的外侧。下挡泥板3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边缘32b,32b向下边 缘31n,31n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展开,并且向下延伸。
另外,如图5所示,下挡泥板32形成有向上(向后)升起的突出部分 32d。如图2所示,突出部分32d的端部紧靠牌照38的后表面。
如图5或6所示,凹进部分30a形成于后翼子板30的表面上,介于支 撑部分31与下挡泥板32之间的位置处。凹进部分30a从后翼子板30的一 边缘30c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至后翼子板30的另一边缘30c,并且该凹进 部分30a以沿车辆宽度方向横跨(横切)后翼子板30的凹槽的形式形成(参 见图4)。对于摩托车1,凹进部分30a形成于后部板部分31a的下边缘 31m与下挡泥板32之间,以及侧部板部分31b的下边缘31n与下挡泥板32 之间(参见图4至6)。而且,在该示例中,凹进部分30a为L型横截面。
凹进部分30a由牌照38从后翼子板30的后方遮盖。图8为示出安装 了牌照38(license plate)的后翼子板30的上部的后视图。如图8所示, 凹进部分30a位于牌照38的上边缘38a与下边缘38b之间。而且,凹进部 分30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端部30b,30b相对于牌照38的沿车辆宽度方 向的边缘38c,38c而位于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侧。因此,凹进部分 30a由牌照38从后翼子板30的后方遮盖。
以上描述的摩托车1包括遮盖后轮4的后翼子板30,以及由后翼子板 30支撑的灯41。后翼子板30包括支撑灯41的支撑部分31,以及从支撑 部分31向下延伸的下挡泥板32,并且凹进部分30a形成于支撑部分31与 下挡泥板32之间,以从后翼子板3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一边缘,延伸至后 翼子板30的另一边缘。
摩托车1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挡泥板32,以使得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后 轮4产生的泥浆的飞溅。而且,凹进部分30a形成于支撑部分31与下挡泥 板32之间,以使得即使在力作用于下挡泥板32的情况下,也可能防止整 个后翼子板30的弯曲,因此,能够稳定支撑灯41。
对于摩托车1,支撑部分31从下方支撑尾灯51。因此,与仅有尾灯 51的前部由车架20支撑的情况相比,其可以稳定支撑尾灯51。
而且,支撑部分31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部板部分31a以及从 后部板部分31a升起的侧板部31b。从而,支撑部分31变得难以弯曲,因 此,使得能稳定支撑灯41。侧部板部分31b设置得左右成对,以便于沿车 辆宽度方向相互面对。从而,支撑部分31变得更难以弯曲。
而且,对于摩托车1,下挡泥板32从侧部板部分31b的下边缘31n横 向展开,并且向下延伸。因此,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后轮飞溅泥浆。
而且,对于摩托车1,牌照38安装于支撑部分31,并且牌照38的下 边缘38b定位得低于凹进部分30a。因此,其可以防止由凹进部分30a的 形成而产生的外观面的劣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摩托车1,而且允许各种修改。例 如,在说明书中,凹进部分30a为L型横截面。然而,凹进部分30a还可 以是凹槽形式。而且,凹进部分30a还可以形成得厚度小于后翼子板30 的剩余部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