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及其置车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279440.0 申请日 2013-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4276230A 公开(公告)日 2015-01-14
申请人 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庄士文;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可 支撑 自行车 的打气筒以及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置车装置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 脚架 和两个支撑架,打气筒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脚架、两个支撑架及一个灌充装置。本体包括一个立柱及一个底座,脚架包括一个能相对立柱滑移的滑件及至少一个第一 连杆 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枢设于滑件,第二连杆枢设于底座,第二连杆枢设于第一连杆,滑件相对立柱滑移时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 位置 与收折位置间移动,支撑架设于本体的立柱供置放自行车,灌充装置供本体可拆卸式的连接。本发明的置车装置便于展开、收折,收折后体积小,便于携带,打气筒可支撑自行车,方便使用者对自行车进行打气及轮胎维修、检验的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本体,该本体包括有一个立柱,该立柱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该本体还具有一个连接部,该连接部设于该立柱,该立柱沿长轴方向设有一个滑槽;
一个脚架,该脚架包括有一个滑件,该滑件能够沿该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滑移,该脚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及一个第二枢接部,该第二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及一个第二枢转部,该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该滑件,该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枢设于该底座,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枢设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该滑件相对该立柱滑移时能够带动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时,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远离该立柱,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收折位置时,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靠近该立柱,使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同时与该立柱并排;
两个支撑架,该支撑架设于该本体的立柱,该支撑架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后下叉,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个的一端设于该滑槽中并能够相对该立柱移动;
一个灌充装置,该灌充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能够供该本体的底座可拆卸式的连接,该第二端能够供该本体的连接部可拆卸式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该滑槽沿垂直该立柱长轴的方向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沿该立柱的长轴方向延伸,该开口沿垂直该立柱长轴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滑槽的宽度,使该开口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抵靠缘,该滑件包括有一个内滑及一个外滑块,该内滑块设于该滑槽中,该外滑块设于该滑槽外,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通过该开口彼此相连接,该脚架还包括有一个固件,该锁固件同时连接于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该锁固件位于该外滑块远离该内滑块的一侧,该锁固件能够在释放位置与锁固位置之间切换,该锁固件位于释放位置时,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彼此远离,使该滑件能够相对该立柱滑移,该锁固件位于锁固位置时,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彼此靠近,而使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夹持该立柱的抵靠缘,使该滑件固定于该立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位于该立柱远离该底座的一端,该连接部能够封闭该滑槽远离该底座的一端,该底座往该连接部的方向凸设有一个定位凸块,该连接部凹设有一个限位凹槽,该限位凹槽远离该底座的一侧还凸设有一个限位凸缘,该第一端往该第二端的方向凹设有一个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能够容置该定位凸块,该第二端设有一个限位扣环,该限位扣环设于该限位凹槽中,同时该限位扣环的一侧抵靠于该限位凸缘,该锁固件为快拆。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还具有一个延伸段,该延伸段位于该第二枢接部远离该第一枢接部的一侧,该延伸段的长度小于该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至第二枢转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数量为两个,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位于该滑件的两侧,而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杆分别位于该底座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架皆能够沿该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有一个滑移块及一个固定件,该滑移块具有一个滑移部及一个咬合部,该滑移部位于该立柱的滑槽中,该咬合部位于该滑槽外,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彼此连接,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之间具有一个缝隙,该固定件枢设于该滑移块并能够相对该滑移块在锁固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枢转,该固定件具有一个偏心部,该固定件在向锁固位置转换时,该偏心部顶推该咬合部往该滑移部的方向移动,该缝隙缩小,使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夹持该立柱的抵靠缘,使该滑移块的位置固定,该固定件在释放位置时,该偏心部不顶推该咬合部,该咬合部远离该滑移部,该缝隙扩张,使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不夹持该立柱的抵靠缘,该滑移块能够沿该立柱的长轴相对该立柱滑移,该支撑架还具有一个勾块,该勾块枢设于该固定件远离该滑移块的一端。
7.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本体,该本体包括有一个立柱,该立柱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该本体还具有一个连接部,该底座与该连接部能够分别连接于灌充装置,该立柱沿长轴方向设有一个滑槽;
一个脚架,该脚架包括有一个滑件,该滑件能够沿该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滑移,该脚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及一个第二枢接部,该第二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及一个第二枢转部,该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该滑件,该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枢设于该底座,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枢设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该滑件相对该立柱滑移时能够带动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时,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远离该立柱,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在收折位置时,该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靠近该立柱,使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同时与该立柱并排;
两个支撑架,该支撑架设于该本体的立柱,该支撑架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个的一端设于该滑槽中并能够相对该立柱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槽沿垂直该立柱长轴的方向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沿该立柱的长轴方向延伸,该开口沿垂直该立柱长轴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滑槽的宽度,使该开口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抵靠缘,该滑件包括有一个内滑块及一个外滑块,该内滑块设于该滑槽中,该外滑块设于该滑槽外,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通过该开口彼此相连接,该脚架还包括有一个锁固件,该锁固件同时连接于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该锁固件位于该外滑块远离该内滑块的一侧,该锁固件能够在释放位置与锁固位置之间切换,该锁固件位于释放位置时,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彼此远离,使该滑件能够相对该立柱滑移,该锁固件位于锁固位置时,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彼此靠近,而使该内滑块与该外滑块夹持该立柱的抵靠缘,使该滑件固定于该立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固件为快拆,该连接部位于该立柱远离该底座的一端,该连接部能够封闭该滑槽远离该底座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还具有一个延伸段,该延伸段位于该第二枢接部远离该第一枢接部的一侧,该延伸段的长度小于该第二连杆第一枢转部至第二枢转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数量为两个,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位于该滑件的两侧,而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杆分别位于该底座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架皆能够沿该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有一个滑移块及一个固定件,该滑移块具有一个滑移部及一个咬合部,该滑移部位于该立柱的滑槽中,该咬合部位于该滑槽外,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彼此连接,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之间具有一个缝隙,该固定件枢设于该滑移块而能够相对该滑移块在锁固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枢转,该固定件具有一个偏心部,该固定件在锁固位置时,该偏心部顶推该咬合部往该滑移部的方向移动,该缝隙缩小,使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夹持该立柱的抵靠缘,使该滑移块的位置固定,该固定件在释放位置时,该偏心部不顶推该咬合部,该咬合部远离该滑移部,该缝隙扩张,使该滑移部与该咬合部不夹持该立柱的抵靠缘,该滑移块能够沿该立柱的长轴相对该立柱滑移,该支撑架还具有一个勾块,该勾块枢设于该固定件远离该滑移块的一端。

说明书全文

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及其置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打气筒,尤指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请参阅美国专利号第US 6168180 B1号名为“BICYCLE STAND”的专利,其为一种自行车脚架,脚架包括有托架及支柱,托架装设于自行车的后下叉,支柱枢设于托架而能够相对托架枢转,使支柱能够选择性的抵靠于地面而支撑自行车使自行车站立。
[0003] 然而,在自行车的车架上装设托架容易造成自行车车架受损,因托架必须紧密的夹持自行车车架,才能够使脚架稳固的支撑自行车,自行车车架会因托架的夹持道过大而凹陷或磨损,若是纤维材质的车架,甚至可能导致车架破裂。
[0004] 为避免自行车车架因装设脚架而受损,因而有另一种分离式的置车架,请再参阅美国专利号第US 6257419 B1号名为“VERSATILE BICYCLE STAND”的专利案,其为一种自行车置车架,置车架具有一个基座及至少两个托架,所述的两个托架两端皆连接于基座,且所述的两个托架呈长条状彼此平行,自行车的车轮能够放置于所述的两个托架之间,且所述的两个托架能够支撑自行车车轮的轮轴,以使自行车站立。
[0005] 然而,分离式的置车架体积大,并不方便自行车的骑乘者携带,仅能够作为定点放置用(如住家、室外停车场),当自行车的骑乘者出游时,仍无法妥善的停放自行车。
[0006] 同时,上述两种置车架皆仅能够供使用者停放自行车用,使用者无法自行决定自行车停放后的状态,自行车停放后轮胎皆会接触地面,造成使用者修缮或检测自行车轮胎时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能够使自行车稳定站立,而且,还可以使自行车的轮胎悬空,使得悬空的轮胎能够自由的转动,方便使用者进行打气及轮胎维修、检验的作业;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该置车装置能够方便的展开和收折,并且,收折时具有较小的体积,以便于携带,能够与打气筒结合使用,也可以拆分后使用。
[0008]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脚架、两个支撑架及一个灌充装置,本体包括有一个立柱,立柱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本体还具有一个连接部,连接部设于立柱,脚架包括有一个滑件,滑件能够沿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立柱滑移,脚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及一个第二枢接部,第二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及一个第二枢转部,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滑件,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枢设于底座,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枢设于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滑件相对立柱滑移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远离立柱,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收折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靠近立柱,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同时与立柱并排,支撑架设于本体的立柱,支撑架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个能够相对立柱移动,灌充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第一端能够供本体的底座可拆卸式的连接,第二端能够供本体的连接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便使用者进行打气及轮胎维修及检验的作业。
[0009] 还提供一种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其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脚架及两个支撑架,本体包括有一个立柱,立柱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本体还具有一个连接部,底座与连接部能够分别连接于灌充装置,脚架包括有一个滑件,滑件能够沿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立柱滑移,脚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及一个第二枢接部,第二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及一个第二枢转部,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滑件,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枢设于底座,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枢设于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滑件相对立柱滑移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远离立柱,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收折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靠近立柱,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同时与立柱并排,支撑架设于本体的立柱,支撑架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个能够相对立柱移动,方便使用者进行轮胎维修及检验的作业。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通过与置车装置的结合,其能够通过底座和第一连杆配合自行车的两个轮胎与地面形成多点式的接触,从而使自行车稳定站立,而且,还可以通过调整支撑架在立柱上的位置,增加了其使用的便利性,使得其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及大小的自行车,增加了适用性,而且,可以通过调高支撑架的位置使自行车的轮胎悬空,此时自行车的轮胎能够自由的转动,方便使用者进行打气及轮胎维修、检验的作业;
本发明的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通过快拆式的设计,使得该置车装置能够方便的展开和收折,并且,调整滑件的位置时,能够同步调整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使该置车装置的收折与展开动作能够迅速完成,且收折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时与立柱并排,具有较小的体积,方便使用者出游时携带并使用,该置车装置还能够直接与灌充装置合并携带及使用,增加了携带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立体外观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立体分解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本体立体外观图。
[0014] 图4: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脚架立体分解图。
[0015] 图5: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支撑架立体分解图。
[0016] 图6: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本体剖面结构图。
[0017] 图7: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脚架局部剖面结构图。
[0018] 图8: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使用状态图。
[0019] 图9: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
[0020] 图10: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
[0021] 图11: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
[0022] 图12: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
[0023] 图13: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
[0024] 图14: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
[0025] 图15: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6]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打气筒;10 置车装置;20 本体;21 立柱;22 底座;221 定位;23 滑槽;24 开口;25 抵靠缘;26 连接部;261 限位凹槽;262 限位凸缘;30 脚架;31 滑件;32 内滑块;
33 外滑块;34 固件;35 第一连杆;351 第一枢接部;352 第二枢接部;353 延伸段;36 第二连杆;361 第一枢转部;362 第二枢转部;40 支撑架;41 滑移块;411 滑移部;412 咬合部;413 缝隙;42 固定件;421 偏心部;43 勾块;50 灌充装置;51 第一端;52 第二端;53 定位凹槽;54 限位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立体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本发明打气筒1包括有一个置车装置10及一个灌充装置50,而该置车装置10包括有一个本体20、一个脚架30及至少一个支撑架40;其中: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本体立体外观图、脚架立体分解图、支撑架立体分解图、本体剖面结构图及脚架局部剖面结构图。该本体20包括有一个立柱21,该立柱21呈长杆状,该立柱21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22,该底座22能够供使用者放置于地面,该立柱21沿长轴方向设有一个滑槽23,该滑槽23沿垂直该立柱21长轴的方向具有一个开口24,该开口24沿该立柱21的长轴方向延伸,使该滑槽
23与外界相连通,该开口24沿垂直该立柱21长轴方向的宽度小于该滑槽23的宽度,使该开口24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抵靠缘25。
[0028] 该本体20还具有一个连接部26,该连接部26位于该立柱21远离该底座22的一端,该连接部26能够封闭该滑槽23远离该底座22的一端。该底座22往该连接部26的方向凸设有一个定位凸块221,该连接部26凹设有一个限位凹槽261,该限位凹槽261远离该底座22的一侧还凸设有一个限位凸缘262。
[0029] 该脚架30包括有一个滑件31,该滑件31能够沿该立柱21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21滑移,该滑件31包括有一个内滑块32及一个外滑块33,该内滑块32设于该滑槽23中,该外滑块33设于该滑槽23外,该内滑块32与该外滑块33透过该开口24彼此相连接。该脚架30还包括有一个锁固件34,该锁固件34同时连接于该内滑块32与该外滑块33,该锁固件34位于该外滑块33远离该内滑块32的一侧。
[0030] 该锁固件34能够在释放位置与锁固位置之间切换,该锁固件34位于释放位置时,该内滑块32与该外滑块33彼此远离,使该滑件31能够相对该立柱21滑移(如图9所示),该锁固件34位于锁固位置时,该内滑块32与该外滑块33彼此靠近,而使该内滑块32与该外滑块33夹持该立柱21的抵靠缘25,使该滑件31固定于该立柱21,该锁固件34在本实施例中为快拆。
[0031] 该脚架30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35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36,该第一连杆35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351及一个第二枢接部352,该第二连杆36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361及一个第二枢转部362,该第一连杆35的第一枢接部351枢设于该滑件31的外滑块33,该第二连杆36的第一枢转部361枢设于该底座22,该第二连杆36的第二枢转部362枢设于该第一连杆35的第二枢接部352。
[0032] 该滑件31相对该立柱21滑移时能够带动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在展开位置时,该第一连杆35的第二枢接部352与该第二连杆36的第二枢转部362远离该立柱21,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在收折位置时,该第一连杆35的第二枢接部352与该第二连杆36的第二枢转部362靠近该立柱21,使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同时与该立柱21并排(如图14所示)。
[0033] 该第一连杆35还具有一个延伸段353,该延伸段353位于该第二枢接部352远离该第一枢接部351的一侧,该延伸段353远离该第一枢接部351的一端能够抵靠于地面,该延伸段353的长度小于该第二连杆36第一枢转部361至第二枢转部362之间的距离,使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在收折位置时,该延伸段353远离该第一枢接部351的一端不凸出该底座22。
[0034] 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杆35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两个,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杆36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杆35分别位于该滑件31的两侧,而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杆36分别位于该底座22的两侧。
[0035] 该支撑架40设于该本体20的立柱21,该支撑架40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该支撑架40的一端设于该滑槽23中而能够沿该立柱21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21移动,该支撑架40包括有一个滑移块41及一个固定件42,该滑移块41具有一个滑移部411及一个咬合部412,该滑移部411位于该立柱21的滑槽23中,该咬合部412位于该滑槽23外,该滑移部411与该咬合部412彼此连接,该滑移部411与该咬合部412之间具有一个缝隙413(如图10所示)。
[0036] 该固定件42枢设于该滑移块41而能够相对该滑移块41在锁固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枢转,该固定件42具有一个偏心部421,该固定件42在锁固位置时,该偏心部421顶推该咬合部412往该滑移部411的方向移动,而该缝隙413缩小,使该滑移部411与该咬合部412夹持该立柱21的抵靠缘25,使该滑移块41的位置固定,该固定件42在释放位置时,该偏心部421不顶推该咬合部412,该咬合部412远离该滑移部411,而该缝隙413扩张,使该滑移部411与该咬合部412不夹持该立柱21的抵靠缘25,该滑移块41能够沿该立柱21的长轴相对该立柱21滑移。
[0037] 该支撑架40还具有一个勾块43,该勾块43枢设于该固定件42远离该滑移块41的一端,该勾块43能够相对该固定件42枢转,该勾块43能够勾住自行车,增加该支撑架40的支撑效果。所述的至少一个支撑架40在本实施例中数量为两个。
[0038] 该灌充装置50包括有一个第一端51及一个第二端52,该第一端51能够供该本体20的底座22可拆卸式的连接,该第二端52能够供该本体20的连接部26可拆卸式的连接。该第一端51往该第二端52的方向凹设有一个定位凹槽53,该定位凹槽53能够容置该定位凸块221。该第二端52设有一个限位扣环54,该限位扣环54设于该限位凹槽261中,同时该限位扣环54的一侧抵靠于该限位凸缘262。
[0039] 请继续参照图8所示,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使用状态图。该置车装置10在使用时,需先将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移动至展开位置,即能够将该置车装置10放置于地面,并且将该支撑架40架设于自行车的适当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支撑架40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及后下叉为最佳,该底座22及该第一连杆35配合自行车的两个轮胎能够与地面形成多点式的接触,即能够达到使自行车站立的效果。
[0040] 且因该支撑架40能够沿该立柱21的长轴方向相对该立柱21移动,使用者能够借助调整该支撑架40的位置,进而调整该置车装置10支撑于自行车的位置,增加该置车装置10使用时的便利性,同时还能够让该置车装置10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及大小的自行车,增加该置车装置10的适用性。使用者亦能够更进一步调高该支撑架40的位置,使自行车安置于该支撑架40时,自行车的轮胎悬空,此时自行车的轮胎能够自由的转动,方便使用者进行检查或维修轮胎的作业。
[0041] 请继续参照图9至图14所示,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收折动作图。因该锁固件34与该固定件42皆采用快拆式的设计,使该置车装置10除具有收折的便利性之外,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经收折后,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同时与该立柱21并排,减少该置车装置10收折后的体积,同时还能够达到迅速收折及调整的效果,方便使用者出游时携带并使用。因该第一连杆35及该第二连杆36的数量皆为两个,使该置车装置10本身即能够与地面形成三点接触而站立,同时因调整该滑件31的位置时,能够同步调整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杆35及第二连杆36,使该置车装置10的收折与展开动作能够迅速完成。
[0042] 该置车装置10直接与该灌充装置50合并携带及使用,增加携带的方便性。并且因该置车装置10能够固定自行车,方便使用者使用该灌充装置50进行打气的工作,而该置车装置10能够利用该灌充装置50的重量增加稳定度,具有相辅相成的功效。
[0043] 请继续参照图15所示,为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的使用状态图。该灌充装置50脱离该打气筒1后,该置车装置10能够单独使用及携带,而提供使用者安置自行车的功能,且方便收纳。
[0044]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其中打气筒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脚架、两个支撑架及一个灌充装置,本体包括有一个立柱,立柱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本体还具有一个连接部,连接部设于立柱,脚架包括有一个滑件,滑件能够沿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立柱滑移,脚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及一个第二枢接部,第二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及一个第二枢转部,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滑件,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枢设于底座,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枢设于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滑件相对立柱滑移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远离立柱,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收折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靠近立柱,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同时与立柱并排,支撑架设于本体的立柱,支撑架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个能够相对立柱移动,灌充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第一端能够供本体的底座可拆卸式的连接,第二端能够供本体的连接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便使用者进行打气及轮胎维修及检验的作业。
[0045] 2.本发明可支撑自行车的打气筒的置车装置,置车装置其中包括有一个本体、一个脚架及两个支撑架,本体包括有一个立柱,立柱的一端设有一个底座,本体还具有一个连接部,底座与连接部能够分别连接于灌充装置,脚架包括有一个滑件,滑件能够沿立柱的长轴方向相对立柱滑移,脚架还包括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接部及一个第二枢接部,第二连杆具有一个第一枢转部及一个第二枢转部,第一连杆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滑件,第二连杆的第一枢转部枢设于底座,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枢设于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滑件相对立柱滑移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与收折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展开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远离立柱,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在收折位置时,第一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第二连杆的第二枢转部靠近立柱,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同时与立柱并排,支撑架设于本体的立柱,支撑架能够供使用者置放自行车,所述的两个支撑架分别支撑自行车的后上叉及后下叉,所述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个能够相对立柱移动,方便使用者进行轮胎维修及检验的作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