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

申请号 CN201510412980.0 申请日 2015-07-14 公开(公告)号 CN104960593A 公开(公告)日 2015-10-07
申请人 上海昊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华军;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支撑 装置,设置在支撑体上,用以起到稳固和灵活的支撑作用,该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支撑脚、动 力 控制组件和设置在支撑体的支撑基面上的导槽,所述的支撑脚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支撑脚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平台上,另一端上设有活动接头,所述的活动接头与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的导槽数量小于或等于支撑脚的数量,所述的动力控制组件分别与支撑平台、支撑脚、活动接头和导槽连接。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具有支撑稳固、支撑范围大、灵活迅速、节省空间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体上,用以起到稳固和灵活的支撑作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支撑平台(1)、支撑脚(2)、动控制组件和设置在支撑体的支撑基面上的导槽(4),所述的支撑脚(2)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支撑脚(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平台(1)上,另一端上设有活动接头(3),所述的活动接头(3)与导槽(4)滑动连接,所述的导槽(4)数量小于或等于支撑脚(2)的数量,所述的动力控制组件分别与支撑平台(1)、支撑脚(2)、活动接头(3)和导槽(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传感器(6)和动力单元,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6)和动力单元连接,所述的传感器(6)设置在支撑平台(1)、支撑脚(2)、活动接头(3)、导槽(4)、动力单元和/或支撑基面上,所述的动力单元分别与支撑脚(2)和导槽(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脚(2)包括长度固定的单支撑杆或多细杆,以及长度可变化的伸缩杆,所述的支撑脚(2)结构是横截面为圆形、三形、直线或曲线多边形的柱状或锥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槽(4)形状为单段或多段的直线形和/或曲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平台(1)为刚性方平台或圆形滚动平台,且其上设有接头,所述的接头包括轴连接头和万向接头,所述的支撑脚(2)通过接头与支撑平台(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6)为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或霍尔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为具有存储及运算功能的运算处理器,包括PLC、ASIC、DSP、FPGA、CPLD、微控制器单片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单元包括传动连接的动力源(5)和传动件(7),所述的动力源(5)包括电机、引擎、气压发生器或液压发生器,所述的传动件(7)分别与活动接头(3)和导槽(4)连接,包括螺杆、索、液压杆、气压杆或活动连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支撑脚(2)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的支撑脚(2)的组合为一个长支撑脚和一个短支撑脚或两个等长的支撑脚的形式,两个支撑脚(2)与导槽(4)构成稳固三角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支撑脚(2)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所述的支撑脚(2)的组合包括一个长支撑脚和至少两个短支撑脚、一个短支撑脚和至少两个长支撑脚、至少两个长支撑脚和至少两个短支撑脚以及多个等长支撑脚的形式,所述的长支撑脚、短支撑脚和导槽(4)构成稳固三角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支撑脚(2)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的一个支撑脚上设置辅助支架,用以在支撑脚(2)上产生切向支撑力,所述的支撑脚(2)纵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曲线多边形。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支撑装置是一种将物体稳定的装置,所要稳定的物体包括不可移动的物体和可移动的物体。通常情况下,可移动物体的支撑装置被设计成可根据场景实现收起和支撑两种状态,在收起状态下支撑装置的支撑脚收起远离支撑点,而在支撑状态下支撑装置的支撑脚与支撑点接触
[0003] 为实现支撑脚的收起和支撑,被公开的支撑装置的支撑脚被设计成绕着轴线弧形翻转或直落型线性伸缩,且支撑装置的支撑脚具有固定长度和固定形状。对于绕着轴线弧形翻转的方式,支撑点位于翻转平面以支撑脚长度为半径的圆弧的一点上,为保证支撑装置自身的稳固平衡,该支撑点通常为固定点无法改变。该种类型支撑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在不平整的支撑基面环境下,固定的支撑点无法像在平整支撑基面一般让被支撑物体的重心位置与设计的最稳定位置保持一致,而被支撑物体的重心因偏离稳定点容易造成侧倾,为克服该缺陷,就必须不停地调整被支撑物体的位置以使得重心正位,使得被支撑物体的摆放变得麻烦。
[0004] 对于直落型线性伸缩的方式,支撑点位于线性伸缩的轴线上,在不平整的支撑基面环境下,可以通过分别操控不同支撑脚的伸缩长度进行调整,使得其对多种应用环境均有良好的适应性,但是该种类型支撑装置亦有存在不足。伸缩支撑脚为直落型,要实现伸缩就必须占有相应伸缩路径的空间,也就是被支撑物体的垂直空间,造成被支撑物体有效空间的浪费。
[0005] 中国专利CN201021315Y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机车脚架结构,其特征是,一机车的脚架底部设有一脚架,其上设一固定杆可供脚架与车体底部连接,脚架底部设有一脚踏板,并有与脚架一体成型的复数成半圆形的辅助部,该结构虽然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是该结构所占空间较大,且不能改变支撑点,不能灵活的停靠。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支撑稳固、支撑范围大、灵活迅速、节省空间的支撑装置。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支撑装置,设置在支撑体上,用以起到稳固和灵活的支撑作用,该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支撑脚、动控制组件和设置在支撑体的支撑基面上的导槽,所述的支撑脚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支撑脚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平台上,另一端上设有活动接头,所述的活动接头与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的导槽数量小于或等于支撑脚的数量,所述的动力控制组件分别与支撑平台、支撑脚、活动接头和导槽连接。
[0009] 所述的动力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动力单元,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和动力单元连接,所述的传感器设置在支撑平台、支撑脚、活动接头、导槽、动力单元和/或支撑基面上,所述的动力单元分别与支撑脚和导槽连接。
[0010] 所述的支撑脚包括长度固定的单支撑杆或多细杆,以及长度可变化的伸缩杆,所述的支撑脚结构是横截面为圆形、三形、直线或曲线多边形的柱状或锥状结构。
[0011] 所述的导槽形状为单段或多段的直线形和/或曲线形。
[0012] 所述的支撑平台为刚性方平台或圆形滚动平台,且其上设有接头,所述的接头包括轴连接头和万向接头,所述的支撑脚通过接头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0013] 所述的传感器为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或霍尔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为具有存储及运算功能的运算处理器,包括PLC、ASIC、DSP、FPGA、CPLD、微控制器单片机
[00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单元包括传动连接的动力源和传动件,所述的动力源包括电机、引擎、气压发生器或液压发生器,所述的传动件分别与活动接头和导槽连接,包括螺杆、索、液压杆、气压杆或活动连杆
[0015] 当支撑脚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的支撑脚的组合为一个长支撑脚和一个短支撑脚或两个等长的支撑脚的形式,两个支撑脚与导槽构成稳固三角形结构。
[0016] 当支撑脚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时,所述的支撑脚的组合包括一个长支撑脚和至少两个短支撑脚、一个短支撑脚和至少两个长支撑脚、至少两个长支撑脚和至少两个短支撑脚以及多个等长支撑脚的形式,所述的长支撑脚、短支撑脚和导槽构成稳固三角形结构。
[0017] 当支撑脚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的一个支撑脚上设置辅助支架,用以在支撑脚上产生切向支撑力,所述的支撑脚纵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曲线多边形。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9] 一、支撑稳固:本发明采用多个支撑脚,通过支撑脚的配合形成稳固三角形结构,使被支撑体能够稳定的进行支撑。
[0020] 二、支撑范围大:本发明通过导槽与支撑脚上活动接头的滑动配合或支撑脚的伸缩配合,使得支撑平台的支撑范围大大增加,增加了支撑平台支撑点的可选择性。
[0021] 三、灵活迅速:本发明通过导槽控制活动接头的活动,分散了支撑作用力的直接影响,使得控制可以变得更灵活更迅速,有利于改善对快速变化环境的响应速度。
[0022] 四、节省空间:本发明相较于一般的车辆脚支架,整体结构简洁,支撑装置整体所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少,并且适用范围广泛,能够适用于航空器材的起落架,以及各种需要支撑找平的机械设备及载体等。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变边长原理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的变角度原理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的一短一长支撑脚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的一短一长支撑原理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的两短一长支撑脚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发明的两短一长支撑原理示意图。
[0030] 图8为本发明的一短两长支撑脚示意图。
[0031] 图9为本发明的两短两长支撑脚示意图。
[0032] 图10为本发明的两短两长支撑原理示意图。
[0033] 图11为本发明的带支架一短一长支撑脚示意图。
[0034] 图12为本发明的非固定支撑平台示意图。
[0035] 图13为本发明的单接头单导槽示意图。
[0036] 图14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单导槽示意图。
[0037] 图15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平导槽示意图。
[0038] 图16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内斜导槽示意图。
[0039] 图17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外斜导槽示意图。
[0040] 图18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单弧导槽示意图。
[0041] 图19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弧导槽示意图。
[0042] 图20为本发明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0043] 图21为本发明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0044] 图22为本发明的等长二支撑脚示意图。
[0045] 图23为本发明的等长三支撑脚示意图。
[0046] 图24为本发明的等长四支撑脚示意图。
[0047] 图25为本发明的截面为三角形的支撑脚示意图。
[0048] 图26为本发明的多细杆结构支撑脚示意图。
[0049] 图27为实施例2中截面为圆形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8为实施例2中另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51] 图29为实施例2中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52] 图30为实施例2中一种截面为梯形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53] 图31为实施例2中一种截面为梯形加矩形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54] 图32为实施例2中另一种截面为矩形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55] 其中,1、支撑平台,2、支撑脚,3、活动接头,4、导槽,5、动力源,6、传感器,7、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7] 实施例1:
[0058] 如图1所示,对于由AB、AC、BC三条边构成的三角形,在保持AB边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C端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AC、BC边的长度实现,AB和A'B'重合,AC和A'C'的长度不同,BC和B'C'的长度不同,AC和BC唯一确定了C的位置,而A'C'和B'C'唯一确定了C'的位置。在本发明支撑装置中,以同样原理通过改变支撑脚长度实现改变支撑点位置的目的。可变长度支撑脚可以是液压伸缩式管脚,也可以是气压伸缩式管脚,通过液压或气压使得支撑脚在轴线上伸缩;还可以是螺旋伸缩式管脚,通过螺杆位移原理使得支撑脚在轴线上伸缩;还可以是通过连杆或钢索的方式对支撑脚的伸缩进行调控。应当注意,除了实际改变支撑脚的长度外,还可以通过仅改变等效长度而不改变实际长度的方式来实现,如后述的三支撑脚及四支撑脚的实施例运用了改变等效长度而非实际长度的方式。
[0059] 在本实施例和以下的实施例中,A、A'、A”、B、B'和B”均为支撑脚2上的活动接头3的受力点,C、C'和C”均为支撑平台1的受力点。
[0060] 图2为本发明的变角度原理示意图。对于由AB、AC、BC三条边构成的三角形,在保持AC、BC边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改变C端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AB边的长度,即A、B的夹角来实现,如示意图所提示的,AC和A'C'的长度相同,BC和B'C'的长度相同,AB和A'B'的长度不同,∠BAC和∠ABC也变成了∠B'A'C'和∠A'B'C',AC和BC唯一确定了C的位置,而A'C'和B'C'唯一确定了C'的位置。在本发明支撑装置中,以同样原理通过改变支撑脚2一端活动接头3的间距实现改变支撑点位置的目的。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被嵌入导槽4中,在动力控制组件的作用下沿着导槽4移动,继而达成改变活动接头3之间间距的目的。动力源5可以是以电机、引擎、液压发生器、气压发生器或人力等动力源,传动件7包括但不局限于以螺杆、钢索、液压、气压和连杆。
[0061] 应当注意,变边长及变角度不是非此即彼的互斥关系,实际运用中可以相互配合同时使用,如后述的三支撑脚及四支撑脚的实施例既是两种原理同时应用的例子。
[0062] 支撑脚中存在短脚和长脚的目的是使得顶点始终处于远离长脚靠近短脚的一侧,即确保顶点坐标的惟一性,避免出现顶点越界现象,如图22、23和24所示,根据特定应用场景也可以选择等长的支撑脚,包括支撑平台无需偏移设置的场合,等长支撑脚的应用使得导槽与支撑平台的垂直投影相重合,同时支撑应力平均分散于各个支撑脚,有利于部件的简化。
[0063]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支撑平台1与两短一长支撑脚2通过可活动机构相联,在实现支撑脚2能相对支撑平台1自由摆动的同时,确保支撑平台1所传导的支撑作用力能够可靠的被传递给支撑脚2。支撑脚2的另一端通过可活动机构与活动接头3相联,活动接头3嵌入于导槽4中,导槽4与被支撑物体的本体相联,动力控制组件的动力单元与被支撑物体的本体相联,动轴与活动接头3相联。支撑作用力的传递路径是:支撑平台1→支撑脚2→活动接头3→导槽4→动力单元→被支撑物体。活动接头3由动力源5驱动在导槽4内沿着导轨自由活动。
[0064] 本实施例的动力源5为电机,通过螺杆与活动接头3连接,当电机运转时,螺杆跟着发生转动,继而推动活动接头3的滑做远离或接近运动。在动力装置5的驱动下,当两条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沿着导槽4相互靠近时,由两条短支撑脚所形成的虚拟支撑脚(即由两条短支撑脚构成的三角形的高)的长度变长,此时长支撑脚的长度不变,根据几何原理可知,支撑脚2靠导槽4一边不变的情况下,支撑平台1向下移动形成新的稳定平衡。进一步的,如果长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一端向靠近两条短支撑脚方向移动,根据几何原理可知,在支撑脚2长度以及由两条短支撑脚构成的三角形的高不变的情况下,底边变短,则高度变高,即支撑平台1向下移动形成新的稳定平衡。通过控制活动接头3的空间位置,可以形成不同的平衡点,使得支撑平台1能够被定位于所期待的坐标点。更进一步,当支撑脚
2本身亦可伸缩时,对支撑平台1空间坐标的控制更加灵活。
[0065] 在本示例中,传感器6被置于支撑平台1处,传感器6的作用是感知支撑平台1与支撑基面之间的作用应力,然后传递所感知的信号供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继而动力控制组件驱动活动接头3的活动,最终控制支撑平台1的空间位置。请注意,本示例仅为实施例之一,传感器6的安装位置并不局限于支撑平台1处,当传感器6为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时,其安装在动力源5处,用以检测动力源的负荷状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进行判断,传感器6还可以安装在支撑脚2、活动接头3及导槽4等可以感知支撑基面作用应力的任何地方。
[0066] 实施例2:
[0067] 图4为本发明的一短一长支撑脚示意图。本实施例为一种利用等长变角度原理的、较为简单的实施例,只有一短一长共两条支撑脚2,活动接头3的活动路径为靠近或远离支撑平台1,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68] 图5为本发明的一短一长支撑原理示意图。支撑装置收起状态下,支撑平台1处于C点,支撑装置需要支撑时,长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A点向A'点移动,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B点向B'点移动,支撑平台1处于C'点,支撑装置完成支撑动作。图例中的圆代表独立支撑脚2的活动范围,一短一长两条支撑脚形成的圆周相交于C(以及C'),即代表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点,而A和B(以及A'和B')代表活动接头3的空间坐标点。
[0069] 如图27-32所示,支撑脚2可以为圆柱或圆锥状结构,也可以为截面为四边形的棱柱或棱锥结构,其侧面可以为矩形、三角形、梯形或曲线多边形,该结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两个支撑脚的情况下为支撑脚2提供垂直于导槽4的切向力,从而使两个支撑脚更加稳固的支撑。
[0070] 实施例3:
[0071] 图6为本发明的两短一长支撑脚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两条短支撑脚2利用等长变角度原理,通过两条短支撑脚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同时,通过调整三角形的高以改变其形成的虚拟支撑脚的等效长度,同时该等腰三角形所拥有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克服切向支撑应力。两条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不动时,等效于其形成的虚拟支撑脚的等效长度不变,其与长条支撑脚变成利用等长变角度原理。而当两条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活动时,等效于其形成的虚拟支撑脚的等效长度发生变化,当长条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位置不变时,其原理为变边长原理;而当长条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位置亦发生变化时,其原理则为变角度原理和变边长原理的配合融合。变角度原理和变边长原理的配合融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能让支撑平台1获得更大的调整自由度的同时节约活动接头3的活动空间。
[0072] 图7为本发明的两短一长支撑原理示意图。支撑装置收起状态下,支撑平台1处于C点,支撑装置需要支撑时,长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A点向A'点移动,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B点向B'点移动,支撑平台1处于C'点,支撑装置完成支撑动作。当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所处导槽4的导轨方向为非双接头双平导槽及非双接头单导槽时,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的活动等效于虚拟支撑脚长度同时发生改变,相应的,等效于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B点向B"点移动,此时支撑平台1处于C"点,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更宽泛的定位坐标范围和更优的移动路径占用。如本例中B"点比B'点更接近于B点。
[0073] 实施例4:
[0074] 图8为本发明的一短两长支撑脚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原理与图6的两短一长支撑脚类似,差别是成对的支撑脚2由短支撑脚换成了长支撑脚,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
[0075] 实施例5:
[0076] 图9为本发明的两短两长支撑脚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两短一长和实施例4的一短两长均类似,是两短一长及一短两长的融合,两条短支撑脚和两条长支撑脚分别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利用等长变角度原理,通过调整三角形的高以改变其形成的虚拟支撑脚的等效长度。本实施例的有益好处是,能让支撑平台1获得更大的调整自由度的同时节约活动接头3的活动空间,并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能力。
[0077] 图10为本发明的两短两长支撑原理示意图。与实施例3的原理相似,支撑装置收起状态下,支撑平台1处于C点,支撑装置需要支撑时,长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A点向A'点移动,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B点向B'点移动,支撑平台1处于C'点,支撑装置完成支撑动作。当支撑脚2的活动接头3所处导槽4的导轨方向均非双接头双平导槽及非双接头单导槽时,支撑脚2的活动接头3的活动等效于虚拟支撑脚长度同时发生改变,相应的,等效于长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A点向A"点移动,短支撑脚的活动接头3由B点向B"点移动,此时支撑平台1处于C"点,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更宽泛的定位坐标范围和更优的移动路径占用。如本例中A"点比A'点更接近于A点,B"点比B'点更接近于B点。
[0078] 实施例6:
[0079] 图11为本发明的带支架一短一长支撑脚示意图。为确保支撑平台1定位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支撑装置能够应对各个方向的支撑应力,本实施例在短支撑脚的两端之间有辅助支架,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为保证本支撑装置能够应对垂直于支撑脚2所构成三角平面的切向应力,如图25所示,支撑脚2可以被设计成与支撑平台1连接的一端较窄而与导槽4连接的一端较宽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从而省略辅助支架并简化支撑装置的结构,支撑脚2除三棱锥的结构外,还可以是侧面为曲面的多棱柱结构。
[0080] 图12为本发明的可活动支撑平台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装置不仅可适用于被支撑物体为静止的状态,还适用于被支撑物体为移动中的状态,支撑平台1为可活动的平台,如轮胎、球轮、滚动轴承等。静止时支撑平台1静止,被支撑物体移动时,支撑平台1沿被支撑物体的移动方向滚动。
[0081] 图13为本发明的单接头单导槽示意图。本类型导槽适用于长支撑脚或短支撑脚为独立单根的场合,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沿着导槽4做远离A'或靠近A"位移,C、C'、C"为另一端的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示例。
[0082] 图14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单导槽示意图。本类型导槽适用于长支撑脚或短支撑脚为成对的场合,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一沿着导槽4做远离A'或靠近A"位移,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二沿着导槽4做远离B'或靠近B"位移,C、C'、C"为另一端的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示例。
[0083] 图15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平导槽示意图。本类型导槽适用于长支撑脚或短支撑脚为成对的场合,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一沿着导槽4做远离A'或靠近A"位移,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二沿着导槽4做远离B'或靠近B"位移,C、C'、C"为另一端的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示例。
[0084] 图16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内斜导槽示意图。本类型导槽适用于长支撑脚或短支撑脚为成对的场合,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一沿着导槽4做远离A'或靠近A"位移,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二沿着导槽4做远离B'或靠近B"位移,同时,活动接头3之间也做远离A'←→B'或靠近A"←→B"位移,C、C'、C"为另一端的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示例。
[0085] 图17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外斜导槽示意图。本类型导槽适用于长支撑脚或短支撑脚为成对的场合,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一沿着导槽4做远离A'或靠近A"位移,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二沿着导槽4做远离B'或靠近B"位移,同时,活动接头3之间也做靠近A'←→B'或远离A"←→B"位移,C、C'、C"为另一端的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示例。
[0086] 图18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单弧导槽示意图。本类型导槽适用于长支撑脚或短支撑脚为成对的场合,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一沿着导槽4做远离A'或靠近A"位移,支撑脚2一端的活动接头3之二沿着导槽4做远离B'或靠近B"位移,C、C'、C"为另一端的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示例。
[0087] 图19为本发明的双接头双弧导槽示意图。本示意图与图18类似,区别是图18的弧形导槽为一个整体,本例中的弧形导槽为分段式导槽。
[0088] 在图1、图2以及图13-19中,为表述简单,示意图中的C、C'、C"相互重合,实际应用中根据设计要求可表现为离散落点,即支撑平台1的空间坐标投影范围并不局限于示意图的示例。
[0089] 如图26所示,支撑脚2还可以被设计成多个细杆结构,该细杆两端分别与活动接头3和支撑平台1铰接。
[0090] 图20为本发明的系统框架示意图。控制器从传感器6处获得信号,然后通过处理分析后动力单元,使得支撑平台1所处的空间坐标点满足要求。控制器为具有存储及运算功能的运算处理单元,其主要作用是根据从传感器6和交通工具本体或需要找平的机械设备的机载总线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然后与预先加载的阈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动力单元,控制器为独立的处理单元,如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信号线直接与传感器6、动力源5和传动件7连接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器也可以是信号中继器与外部处理器的组合,信号中继器获得系统内其他装置的信号,将信号通过接口传送给外部处理器并获得外部处理器的处理结果,再由中继器将控制信号传递给与之连接的其他装置,控制器还可以为机载控制器,通过机载CAN总线等信号交互线路与其他装置连接,实现控制处理。
[0091] 图21为本发明的处理流程示意图。系统加电后执行初始化101,然后执行获取传感信息103,然后根据系统要求、当前状况、传感信息及预设阈值进行控制信息处理105,控制动力装置107,103到107的处理过程根据预设间隔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处理。
[009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明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