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

申请号 CN201310435059.9 申请日 2013-09-23 公开(公告)号 CN103661608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申请人 株式会社斯巴鲁; 发明人 松田博; 渡边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车辆,从操纵 稳定性 和碰撞安全性的观点来看,其兼具车辆 框架 的强度和刚性。本发明的车辆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由强化 树脂 构成的加强部件(20)。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其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其中,
在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所述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由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
其中,所述加强部件的一部分以与所述部件的外部件的内壁大致接触的间隙而设置,所述加强部件在其端部设有金属制的金属加强部件且将该金属加强部件彼此连接,所述金属加强部件以从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的外侧周围进行嵌合的方式连接。
2.一种车辆,其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其中,
在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所述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由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
并且其中,多个所述部件中的每一个由外部件和内部件构成,
所述加强部件在由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形成的管状部位的中空空间内,以与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的内壁大致接触的间隙而设置,
所述加强部件在其端部设有金属制的金属加强部件且将该金属加强部件彼此连接,所述金属加强部件以从所述加强部件的端部的外侧周围进行嵌合的方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三个所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所述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经由由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而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为立体构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多个所述部件中的每一个由外部件和内部件构成,
所述加强部件在由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形成的管状部位的中空空间内,以与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的内壁大致接触的间隙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仅在两个方向的部分,设有所述加强部件。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将左右两个方向的所述管状部位的管的直径方向大致一半的空间设置于所述交叉的部分的上侧。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沿各方向延伸设置的长度是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所要求的强度特性及刚性特性对应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以在所述交叉的部分从左右两个方向的所述管状部位的管的上侧相对于所述下侧方向形成为凸状的方式设有半球状的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多个所述部件中的三个所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所述加强部件为越向规定的方向越小的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外部件为金属。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的强化树脂为纤维强化树脂或纤维强化树脂。

说明书全文

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在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的车辆中,例如,在由承载式构造(モノコック构造)构成的车辆中,作为形成车辆框架的内板和外板,使用板(高强度钢及超高强度钢)、板、等。在这种由承载式构造构成的车辆中,为了确保在来自正面或侧面的瞬时冲击或偏置碰撞等之后的车厢空间的安全性,正在寻求充分的强度和刚性(的传递)。
[0003] 另外,另一方面,也正在寻求受转弯时等的载荷传递影响的操纵稳定性。因此,要求兼具该操纵稳定性和如上所述的受到对于碰撞的强度影响的碰撞安全性。
[0004] 进而,正在寻求对振动等引起的噪音的发生及传递进行抑制。另外,由承载式构造构成的车辆由前立柱、车顶支柱、中立柱、下边梁等构成,但为了高效地使作用于各部件的载荷及冲击分散,要求在各部件的交叉部及改变力的传递方向的弯曲部等具有充分的结合刚性。
[0005]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是将来自车身侧方及前方的碰撞载荷可靠地分散传递到其他部件且抑制碰撞引起的变形的车身侧面的下部构造。
[0006]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是为调节侧面碰撞时的车身变形模式而在车身侧部的上边梁上装设有梁加强部和在下边梁上装设有梁强度调节部的构造。
[0007]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公开的是如下的技术,即,在线束的车身固定构造中,由纤维强化树脂来成型内板和外板中的至少一方。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8930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71948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23036号公报
[0011]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从操纵稳定性和碰撞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不能充分满足车辆框架的强度和刚性。
[0012] 另外,不能对振动等引起的噪音的发生及传递进行抑制。进而,不会拥有能够对作用于部件间的交叉部及部件的弯曲部的力进行充分地传递的结合刚性。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之一例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从操纵稳定性和碰撞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其兼具车辆框架的强度和刚性。
[0014] 为了解决这种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其中,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由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
[0015]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三个所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经由由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而连接。
[0016]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加强部件为立体构造。
[0017]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多个部件中的每一个由外部件和内部件构成,加强部件在由外部件和内部件形成的管状部位的中空空间内,以与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间隙而设置。
[0018]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仅在两个方向的部分,设有加强部件。
[0019]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将左右两个方向的管状部位的管的直径方向大致一半的空间设置于交叉部分的上侧。
[0020]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加强部件沿各方向延伸设置的长度是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所要求的强度特性及刚性特性对应的长度。
[0021]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以在交叉部分从左右两个方向的管状部位的管的上侧相对于下侧方向形成为凸状的方式设有半球状的空间。
[0022]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加强部件为越向规定的方向越小的形状。
[0023]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外部件为金属。
[0024]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加强部件在其端部设有金属制的金属加强部件,且将该金属加强部件彼此连接。
[0025] 优选,在上述解决手段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的加强部件的强化树脂为纤维强化树脂或纤维强化树脂。
[0026] 发明效果
[0027]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能够兼具车辆框架的强度和刚性。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
[0029]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0030]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剖面立体图;
[0031] 图4是图3的从X方向看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32]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及剖面的说明图;
[0033]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4]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5]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6] 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7] 图1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8] 图1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39] 图12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0040] 图13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0041] 图14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剖面立体图;
[0042] 图1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
[0043] 图1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的L-L剖面的说明图;
[0044] 图17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45] 图18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46] 图19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47] 图20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48] 图21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49] 图22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0] 图23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1] 图24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2] 图25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3] 图26是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4] 图2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
[0055] 图2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的L’-L’剖面的说明图;
[0056] 图2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0057] 图30是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8] 图31是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59] 图32是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60] 图33是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61] 图34是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62] 图35是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63] 图36是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64] 图37是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065] 符号说明
[0066] 1 车辆
[0067] 10、310 前立柱部
[0068] 10A、310A 前立柱外部
[0069] 11 车顶支柱部
[0070] 11A、311A 车顶支柱外部
[0071] 12 中立柱部
[0072] 12A、312A 中立柱外部
[0073] 13 下边梁部
[0074] 13A、313A 下边梁外部
[0075] 20、21、22、23、24、25、26、27、120 加强部件
[0076] 31、32、33、34、34、35、36、37 管状部件
[0077] 100 侧面构造体
[0078] 107I、200I、201I、202I、202I、203I、204I、204I、205I、400I、401I、401I、401I、402I、403I、404I、405I、406I、407I 内板
[0079] 121、321 中立柱内板
[0080] 122、322 侧外板
[0081] 123、124 中立柱外加强板
[0082] 130 弯曲部
[0083] 140 上侧金属加强部件
[0084] 141 右侧金属加强部件
[0085] 200A、400A 外板
[0086] 200L、201L、202L、203L、204L、205L、210L、211L、212L、213L加强件[0087] 210R、211C、211R、211R、211C、212R、213C、213R、213C、213R、404IL、405IC、405IL、405IC、405IL、406IL、407IC、407IL、407IL、407IC 加强筋
[0088] 300 安全带卷收器
[0089] 310I 前立柱内部
[0090] 310IF 前立柱内前部
[0091] 311I 车顶支柱内部
[0092] 312I 中立柱内部
[0093] 313I 下边梁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4]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图1对本发明车辆的框架进行说明。
[0095]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1。车辆1由多个部件形成主要框架,由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构成。
[0096] 前立柱部10形成车辆1的构成车厢空间的前部,以保持前挡玻璃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另外,前立柱部10朝向车辆的下部而形成,与下边梁部13结合。
[0097] 车顶支柱部11延伸设置在车辆1的构成车厢空间的上部的前后方向上,并且形成车辆1的车顶的侧面部分。
[0098] 中立柱部12是车辆1的设置于前侧和后侧门之间的柱状立柱,并且在车辆1的侧面部分沿上下方向配置在车顶支柱部11和下边梁部13之间。
[0099] 下边梁部13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配置于车辆1的侧面下部。
[0100] 各部件进一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包括将内部件和外部件接合在一起的部件,以及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插入接合有加强件(加强部件)的部件。
[0101]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具有承载式车身构造的车辆的一部分由前立柱外部10A、车顶支柱外部11A、中立柱外部12A、下边梁外部13A构成。各部件间的接合部的剖面呈大致コ字形状或C字形状。
[0102] 在这些部件中的三个上述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加强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立柱外部12A中的、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加强部件20。加强部件20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103] 由于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构成,因此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能够最佳地保持对碰撞的强度。另外,通过碳纤维强化树脂特有的刚性,能够最佳地进行对载荷的传递。
[0104] 另外,加强部件20为立体构造,容纳物也是充满了碳纤维强化树脂的状态的构造,因此会吸收因振动等而产生的噪音,也作为隔音件、防振件发挥作用。
[0105] 因此,能够兼具碰撞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另外,在现有情况下,为了进行加强,需要使用钢板、铁板、铝等,但由于是由轻质量的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因此能够实现车辆1作为整体的轻量化。另外,由于也作为隔音件、防振件发挥作用,因此也具有对车厢内的隔音、防振效果。
[0106] 另外,例如,在从侧方对中立柱部12施加瞬时力的情况下,当不兼具对于作为中立柱部12和下边梁部13的接合部且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的强度及进行传递的刚性时,向中立柱部12施加的力就不会很好地传递,另外,由于不充分的强度,因此有可能会弯曲。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兼具强度和刚性的方式设计强化树脂,能够将施向中立柱部12的力很好地传递到其他部件,也不会弯曲。
[0107] 另外,在中立柱部12的上部和车顶支柱部11的接合处,也可以设置加强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侧方的力就会经由加强部件向车顶支柱部11的车辆前部和后部方向分散,因此能够抑制中立柱部12将车顶支柱部11损坏。
[0108] 不仅能够对需要如上所述的对来自外部的力进行传递以及用于抵抗来自外部的力的强度的交叉部,例如图1所示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应用本发明,而且也能够对前纵梁、加强板、中央风道的连接部或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交叉部应用本发明。另外,也能够对下边梁和扭矩盒、下边梁和A立柱、下边梁和B立柱、下边梁和车架横梁、A立柱和上框、A立柱(或侧板)和前边梁(横方向横断部件)、侧板和车顶中横梁(横方向横断部件)、C/D立柱(或侧板)和后边梁(横方向横断部件)应用本发明。
[0109] 另外,在这些交叉部的接合部分具有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在其间隙内插入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且经由加强部件连接,也能够以形成所要求的强度和刚性的方式进行调节。
[0110] 在此,在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但也可以使用纤维强化树脂(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碳纤维强化热固性树脂(CFRT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sets)、碳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CFRT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这些材料也可根据部位所要求的强度特性及刚性特性、其他条件来使用。
[0111] 另外,在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20是立体构造,且容纳物也设为充满了碳纤维强化树脂的状态的构造,但也可以不将容纳物设为碳纤维强化树脂,而是采用填充有发泡剂的构造等。由此,也可选择更具有隔音效果及防振效果的发泡剂。
[0112] 接下来,基于图3~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第九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13] [第一实施方式]
[0114]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剖面立体图。
[0115] 在作为剖面为コ字形状的中立柱外部12A的下部且在从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嵌有与中立柱外部12A嵌合的尺寸的加强部件20。加强部件20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加强部件20不需要遍及中立柱外部12A的全部来设置,而是以与所要求的强度和刚性对应的长度配置于弯曲部。
[0116] 图4是从图3的X方向看到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0配置成使加强部件20的一部分与中立柱外部12A的内壁大致接触,且相对于中立柱外部12A的向外侧的凸部以设有空间的状态来配置。
[0117] [第二实施方式]
[0118]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及剖面的说明图。在图5中,下图是上图的双点划线的剖面图。图5表示的是在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1。即,加强部件在由外部件和内部件形成的管状的中空空间内,以与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间隙的方式而设置。
[0119]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1设为与由外部件和内部件形成的管状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即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形状。另外,在图5中,在下侧成为凸状的部分的右侧,未配置加强部件21。即,在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管状部件31的下侧凸状部分和左侧的中空空间内部位,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1。即,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仅在两个方向的部分,设有加强部件。此时,加强部件21相对于外部件或内部件,既可以用粘接剂、螺钉等来接合,也可以不接合。
[0120] 在对部件具有冲击时,加强部件21和外部件及内部件之间的间隙就消失,且对冲击产生的力进行传递。另外,在图5中,通过不在右侧配置加强部件21,从而在图5中能够抑制向右侧的力的传递。
[0121] [第三实施方式]
[0122]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6表示的是在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成为管状的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2。
[0123]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2设为与管状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即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形状,但在一部分,图6中管状部件31的上部侧设有空间。即,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将左右两个方向的管状部位的管的直径方向大致一半的空间设置于交叉部分的上侧。此时,加强部件22相对于外部件或内部件,既可以用粘接剂、螺钉等来接合,也可以不接合。
[0124] 在对部件具有冲击时,加强部件22和外部件及内部件之间的间隙就会消失,且对冲击产生的力进行传递。如图6所示,由于在图6的管状部件31的上部侧设有空间,因此能够减少加强部件的量,能够削减成本。
[0125] [第四实施方式]
[0126]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7表示的是在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3。
[0127]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3设为与管状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即与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形状,但向各方向的长度要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进行交叉的部分与所要求的强度特性及刚性特性相对应。
[0128] [第五实施方式]
[0129]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8表示的是在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4。
[0130]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4设为与管状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即与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形状,但如图8所示,在图8的管状部件31的上部侧,且仅在与下侧凸状对应的部分,设有半球状的空间。即,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以在交叉部分从左右两个方向的管状部位的管的上侧起相对于下侧方向成凸状的方式设有半球状的空间。因此,通过该形状的空间,能够以成为所期望的载荷传递的方式进行控制。
[0131] [第六实施方式]
[0132] 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9表示的是在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5。
[0133]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5设为与管状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即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形状,但将图9的配置于下侧凸状部分的加强部件25的形状设为越向下侧越小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形成所期望的载荷传递。
[0134] [第七实施方式]
[0135] 图1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0表示的是在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6。
[0136]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6设为与管状部件31的中空空间内,即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形状,但将一部分即配置于图10的左侧的加强部件26的形状设为越向左侧越小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实现所期望的载荷传递。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设为下侧方向,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设为左侧方向,但不局限于此,只要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进行交叉的部分,加强部件是越向规定的方向越小的形状即可。
[0137] [第八实施方式]
[0138] 图1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1表示的是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2、33、34经由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7而连接。
[0139]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7形成用于管状部件32、33、34按要求来连接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部件34形成大面积地对加强部件27进行覆盖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实现所期望的载荷传递。
[0140] [第九实施方式]
[0141] 图12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2表示的是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35、36、37经由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27而连接。
[0142] 在该配置中,加强部件27形成用于管状部件35、36、37按要求来连接的形状。通过这种形状,实现所期望的载荷传递。
[0143] 通过如上所述地连接,能够由加强部件27对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的强度及刚性进行调节。
[0144] [第十实施方式]
[0145] 图13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分解图。侧面构造体100是连续形成的外板。侧面构造体100是连续形成有例如前立柱外部、车顶支柱外部、中立柱外部、下边梁外部的构造体。侧面构造体100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在该侧面构造体100的、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设有加强部件20。
[0146] 对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侧面构造体100而言,由于在侧面构造体100的弯曲部设有加强部件20,因此能够使作用于加强部件20的某交叉部的力传递到由金属材料构成且连续形成的侧面构造体100,能够使力进一步分散。另外,由于连续形成有侧面构造体100,因此刚性及强度也提高。
[0147] [第十一实施方式]
[0148] 图14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车辆框架的局部放大剖面立体图。图14表示的是作为车辆1的框架的弯曲部130,在通过外部件和内部件嵌合而形成管状的部件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部件120。对于弯曲部130而言,在图面上,在向上方向的延伸设置部分和向右方向的延伸设置部分的成为管状的部件的中空空间内,配置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上侧金属加强部件140和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右侧金属加强部件141。上侧金属加强部件140及右侧金属加强部件141与加强部件12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立体构造,相对于具有容纳物也充满碳纤维强化树脂的状态的构造的加强部件120,由板材构成的上侧金属加强部件140以从加强部件120的上部的外侧周围进行嵌合的方式连接,右侧金属加强部件141以从加强部件120的右部的外侧周围进行嵌合的方式连接。
[0149] 在车辆1的框架的弯曲部130,设有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120,由于两端由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加强部件的上侧金属加强部件140和右侧金属加强部件141构成,因此弯曲部130的强度和刚性进一步提高。
[0150] 接着,对本发明的车辆的加强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16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基于图15、16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关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使用同一符号,适当省略说明。
[0151] 各部件进一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包括将内部件和外部件结合在一起的部件,以及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插入结合有加强件(加强部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加强件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152] 图1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车辆的L-L剖面的说明图,且是图15的车辆1的L-L剖面图。作为内部件的中立柱内板121和作为外部件的侧外板122结合在一起。在中立柱内板121和侧外板122之间形成有中立柱外加强板123和中立柱外加强板124作为加强部件。
[0153] 中立柱外加强板123和中立柱外加强板124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另外,侧外板122由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
[0154] 中立柱内板121和侧外板122在端部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155] 由于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构成,因此通过插在各部的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加强件(加强部件),能够最佳地保持对碰撞的强度。另外,通过碳纤维强化树脂特有的刚性,能够最佳地进行对载荷的传递。
[0156] 因此,能够兼具碰撞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另外,由于由轻质量的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目前使用钢板、铁板、铝等的加强件,因此能够实现车辆1的作为整体的轻质量化。
[0157] 另外,例如,在从前方对前立柱部10施加瞬时力的情况下,当不兼具前立柱部10的对弯曲的强度及进行传递的刚性时,向前立柱部10施加的力就不能很好地传递,另外,由于强度不够,所以有可能会弯曲。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兼具强度和刚性的方式设计强化树脂,能够将施向前立柱部10的力很好地传递,不会弯曲。
[0158] 另外,对于来自前方的力而言,在配置于保险杠、左右前轮的内侧且各配置有一根的前纵梁内进行传递的力要在结合前立柱部10和前纵梁的加强板内进行传递,然后向前立柱部10、下边梁部13、中央风道等分散。由此,不是由车辆前部来承受全部的来自前方的力,而是能够使其向后方分散。
[0159] 不仅能够对如上所述的来自外部的力的传递及用于抵抗来自外部的力的强度所需要部件,例如图1所示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应用本发明,而且也能够对前纵梁、加强板、中央风道应用本发明。另外,也能够对下边梁和扭矩盒、下边梁和A立柱、下边梁和B立柱、下边梁和车架横梁、A立柱和上框、A立柱(或侧板)和前边梁(横方向横断部件)、侧板和车顶中横梁(横方向横断部件)、C/D立柱(或侧板)和后边梁(横方向横断部件)应用本发明。
[0160] 另外,在这些部件的接合部分具有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在其间隙内加强性地插入碳纤维强化树脂,能够以形成所要求的强度和刚性的方式进行调节。
[0161] 另外,车辆的框架通常由多个具有强度、刚性的钢板构成。这是为了使用拉伸强度相应的多种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来满足碰撞安全标准。
[0162] 另一方面,在因制造厂的情况及环境而难以购得多种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时,可利用本发明。即,通过相对于少数几种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而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件,能够以满足车辆框架的各部位所要求的强度及刚性的方式进行设计。
[0163] 强度及刚性的调节可通过变更本实施方式的由金属形成的侧外板122的厚度、材料以及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的厚度或制造、加工树脂时的纤维的方向、要合成的材料等来进行。
[0164] 通过这样实施本发明,即使在只能购得少数几种钢板的状况下,即,在不能购得满足所要求的强度等的多种钢板的条件下,也能够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来满足所要求的强度及刚性。
[0165] 在此,在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但也可以使用纤维强化树脂(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碳纤维强化热固性树脂(CFRT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sets)、碳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CFRT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这些材料可根据部位所要求的特性及其他条件进行使用。
[0166] 接下来,基于图17~图26对本发明的第十二~第二十一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67] [第十二实施方式]
[0168] 图17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69] 图17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及内板200I、沿着外板200A而形成为凹型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0L构成。
[0170]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00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171]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0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172] [第十三实施方式]
[0173] 接着,基于图18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8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74] 图18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形成为凸型的内板200I及以凸型而沿着内板200I形成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1L构成。
[0175]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01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牢固地接合。
[0176]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1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177] [第十四实施方式]
[0178] 接着,基于图19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9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79] 图19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凸型的内板200I、形成于两者之间的以凹型而沿着外板200A形成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2L及以凸型而沿着内板200I形成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2L’构成。
[0180]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02L、加强件202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181]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2L、加强件202L’进行线性传递。
[0182] [第十五实施方式]
[0183] 接着,基于图20对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0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84] 图20是车辆1的中立柱部12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外板200A、以保持安全带卷收器300的方式设置的内板201I、从内板201I的端部向外板200A侧形成为凹型的加强件203L构成。
[0185] 外板200A及内板201I和内板201I及加强件203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186]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3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187] [第十六实施方式]
[0188] 接着,基于图21对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1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89] 图21是车辆1的中立柱部12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外板200A、内板202I、203I、从内板202I的端部起形成为口型的加强件204L构成。
[0190] 外板200A及内板202I、203I和内板202I及加强件204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191]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4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192] [第十七实施方式]
[0193] 接着,基于图22对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2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94] 图22是车辆1的中立柱部12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外板200A、内板204I、205I、与内板204I的端部结合在一起的加强件205L构成。
[0195] 外板200A及内板204I和内板204I及加强件205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196]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05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197] [第十八实施方式]
[0198] 接着,基于图23对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3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199] 图23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凸状且具备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210R的加强件210L构成。
[0200]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10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01]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10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210R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02] 加强筋210R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210R就能够调节对来自相对于加强件210L而突出设置并延伸的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03] [第十九实施方式]
[0204] 接着,基于图24对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4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05] 图24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凸型的内板200I、凸型且具备格子状加强筋的加强件211L构成,所述格子状加强筋由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211R和以与之正交的方式设置的加强筋211C构成。
[0206]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11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牢固地接合。
[0207]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11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211R、211C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08] 加强筋211R、211C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加强筋211R的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211R能够调节对来自延伸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09] [第二十实施方式]
[0210] 接着,基于图25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5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11] 图25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凸型的内板200I、凹状且具备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212R的加强件212L构成。
[0212]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12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13]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12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212R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14] 加强筋212R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212R能够调节对来自延伸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15]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0216] 接着,基于图26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6是本发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17] 图26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200A、凸型的内板200I、凹状且具备格子状加强筋的加强件213L构成,所述格子状加强筋由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213R和以与之正交的方式设置的加强筋213C构成。
[0218] 外板200A、内板200I、加强件213L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19]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213L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213R、213C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20] 加强筋213R、213C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加强筋213R的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213R能够调节对来自延伸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21]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变化后的构造、构成。例如,也可以利用没有凸缘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件。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车辆,而且也能够应用于飞机的机翼及船等。
[0222] 接着,对本发明的车辆的加强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7、28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基于图27、28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辆。关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使用同一符号,适当省略说明。
[0223] 各部件进一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包括将内部件和外部件结合在一起的部件,以及在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插入结合有加强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内部件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224] 图28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车辆的L-L剖面的说明图,且是图27的车辆1的L’-L’剖面的说明图。中立柱内板321和侧外板322结合在一起。中立柱内板321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225] 中立柱内板321和侧外板322在端部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26] 图2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分解图。前立柱部310由前立柱外部310A、前立柱内部310I、前立柱内前部310IF构成。其中,前立柱内部310I和前立柱内前部310IF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227] 车顶支柱部11由车顶支柱外部311A的一部分、中立柱外部312A的一部分、车顶支柱内部311I构成。其中,车顶支柱内部311I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228] 中立柱部12由中立柱外部312A、中立柱内部312I构成。中立柱外部312A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中立柱内部312I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229] 下边梁部13由下边梁外部313A和下边梁内部313I构成。其中,下边梁内部313I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
[0230] 由于采用的是如上所述的构成,因此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的各部的内部件能够最佳地保持对碰撞的强度。另外,通过碳纤维强化树脂特有的刚性能够最佳地进行对载荷的传递。
[0231] 因此,能够兼具碰撞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另外,由于由轻质量的碳纤维强化树脂形成目前使用钢板、铁板、铝等的内部件,因此能够实现车辆1作为整体的轻质量化。
[0232] 另外,例如,在从前方对前立柱部10施加瞬时力的情况下,当不兼具前立柱部10的对弯曲的强度及进行传递的刚性时,向前立柱部10施加的力就不会很好地传递,另外,由于强度不够,因此有可能会弯曲。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兼具强度和刚性的方式设计强化树脂,能够很好地将施向前立柱的力传递,不会弯曲。
[0233] 另外,对于来自前方的力而言,在配置于保险杠、左右前轮的内侧且各配置有一根的前纵梁内进行传递的力在结合前立柱部10和前纵梁的加强板内进行传递,然后向前立柱部10、下边梁部13、中央风道等分散。由此,不是车辆前部承受全部的来自前方的力,而是能够使其向后方分散。
[0234] 不仅能够对如上所述的来自外部的力的传递及用于抵抗来自外部的力的强度所需要的部件,例如图1所示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应用本发明,而且也能够对前纵梁、加强板、中央风道应用本发明。另外,也能够对下边梁和扭矩盒、下边梁和A立柱、下边梁和B立柱、下边梁和车架横梁、A立柱和上框、A立柱(或侧板)和前边梁(横方向横断部件)、侧板和车顶中横梁(横方向横断部件)、C/D立柱(或侧板)和后边梁(横方向横断部件)应用本发明。
[0235] 另外,在这些部件的接合部分具有间隙的情况下,通过在其间隙内加强性地插入碳纤维强化树脂,能够以形成所要求的强度和刚性的方式进行调节。
[0236] 另外,车辆的框架通常由多个具有强度、刚性的钢板构成。这是为了使用拉伸强度相应的多种高强度钢及超高强度钢来满足碰撞安全标准。
[0237] 另一方面,在因制造厂的情况及环境而难以购得多种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时,可利用本发明。即,通过相对于少数几种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而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部件,能够以满足车辆框架的各部位所要求的强度及刚性的方式进行设计。
[0238] 强度及刚性的调节可通过变更本实施方式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部件的厚度及制造、加工树脂时的纤维的方向、要合成的材料等来进行。
[0239] 通过这样实施本发明,即使在只能购得少数几种钢板的状况下,即,在不能购得满足所要求的强度等的多种钢板的条件下,也能够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部件,来满足所要求的强度及刚性。
[0240] 在此,在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但也可以使用纤维强化树脂(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碳纤维强化热固性树脂(CFRT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sets)、碳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CFRT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这些材料可根据部位所要求的特性及其他条件进行使用。
[0241] 接下来,基于图30~图37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二~第二十九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242]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0243] 图30是本发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44] 图30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形成为凸型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0I构成。
[0245] 外板400A和内板400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46]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0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247]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0248] 接着,基于图31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1是本发明第二十三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49] 图31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形成为凸型的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1I及凹型且沿着外板400A形成的内板401I’构成。
[0250] 外板400A和内板401I、401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51]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1I、401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252]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0253] 接着,基于图32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2是本发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54] 图32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凹型且沿着外板400A形成的内板402I构成。
[0255] 外板400A和内板402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牢固地接合。
[0256]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2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不需要加强件等,所以质量轻。
[0257]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0258] 接着,基于图33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3是本发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59] 图33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和比外板400A稍微向外侧形成凹型的内板403I构成。
[0260] 外板400A和内板403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61]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3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强度高,且质量轻。
[0262]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0263] 接着,基于图34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4是本发明第二十六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64] 图34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凸状且具备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404IL的内板404I构成。
[0265] 外板400A和内板404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66]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4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404IL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67] 加强筋404IL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404IL就能够调节对来自相对于内板404I而突出设置并延伸的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68]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
[0269] 接着,基于图35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5是本发明第二十七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70] 图35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凸状且具备格子状加强筋的内板405I构成,所述格子状加强筋由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405IL和以与之正交的方式设置的加强筋405IC构成。
[0271] 外板400A和内板405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72]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5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405IL、405IC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73] 加强筋405IL、405IC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加强筋405IL的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405IL就能够调节对来自延伸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74]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
[0275] 接着,基于图36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6是本发明第二十八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76] 图36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凹状且具备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406IL的内板406I构成。
[0277] 外板400A和内板406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78]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6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406IL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79] 加强筋406IL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406IL就能够调节对来自延伸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80]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
[0281] 接着,基于图37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7是本发明第二十九实施方式车辆的局部放大剖面的说明图。
[0282] 图37是车辆1的前立柱部10、车顶支柱部11、中立柱部12、下边梁部13等部件的剖面的说明图。由形成为凹型的由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板400A、凹状且具备格子状加强筋的内板407I构成,所述格子状加强筋由以同一厚度同一长度板状地从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加强筋407IL和以与之正交的方式设置的加强筋407IC构成。
[0283] 外板400A和内板407I用粘接剂、螺钉、铆钉或树脂而牢固地接合。
[0284] 通过这样构成,可使力通过由碳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内板407I进行线性传递。另外,由于加强筋407IL、407IC作为冲击吸收部件发挥作用,因此强度非常高。
[0285] 加强筋407IL、407IC既可以使其板状部件的长度各不相同,还可以将加强筋407IL的板厚形成为越从内侧向外侧延伸而厚度越薄。这样,加强筋407IL就能够调节对来自延伸方向的力的碰撞强度。
[0286]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变化后的构造、构成,不仅能够应用于车辆,而且也能够应用于飞机的机翼及船等。
[0287] <实施方式的构成及效果>
[0288]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是具有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承载式构造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设有由强化树脂构成的加强部件。
[0289]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适度地设计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的强度和刚性,能够兼具碰撞安全性和操作稳定性,可得到进一步的强度。
[0290]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将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经由加强部件来连接。
[0291]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提高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或者一个或两个部件在三个方向上交叉的部分的强度特性及刚性特性。
[0292]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加强部件是立体构造。
[0293]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适度地设计强度和刚性,还能够实现隔音、防振。
[0294]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部件由外部件和内部件构成,加强部件在由外部件和内部件形成的管状部位的中空空间内以与外部件和内部件的内侧大致接触的间隙而设置。
[0295]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实现车辆的轻质量化及兼具刚性和强度。
[0296]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且仅在两个方向的部分,设有加强部件。
[0297]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减少加强材料的量,能够削减成本。
[0298]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将左右两个方向的管状部位的管的直径方向大致一半的空间设置于交叉部分的上侧。
[0299]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减少加强材料的量,能够削减成本。
[0300]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加强部件沿各方向延伸设置的长度是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所要求的强度特性及刚性特性对应的长度。
[0301]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兼具多个部件交叉的部分的强度及刚性。
[0302]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从三个方向进行交叉的部分,在左右设为两个方向且将下侧设为一个方向时,以在交叉部分从左右两个方向的管状部位的管的上侧向下侧方向形成为凸状的方式设有半球状的空间。
[0303]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以实现所期望的载荷传递的方式进行控制。
[0304]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多个部件中的三个部件交叉的部分,加强部件是越向规定的方向越小的形状。
[0305]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以实现所期望的载荷传递的方式进行控制。
[0306]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外部件为金属。
[0307]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车辆的强度提高。
[0308]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加强部件在其端部设有金属制的金属加强部件,且将该金属加强部件彼此连接。
[0309]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兼具强度和刚性。
[0310] 另外,本实施方式车辆的加强部件的强化树脂为纤维强化树脂或碳纤维强化树脂。
[0311]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适度地设计强度和刚性,能够兼具碰撞安全性和操作稳定性这两者。
[0312] <定义等>
[0313] 本发明的强化树脂是指纤维强化树脂、碳纤维强化树脂、碳纤维强化热固性树脂、碳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