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形品

申请号 CN201310106148.9 申请日 2013-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3359178B 公开(公告)日 2017-12-01
申请人 东普雷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桥本保治; 手束勇介;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冲压 成形品。该冲压成形品(1)具备顶板部(3)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5)而与顶板部(3)相连的侧板部(7),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顶板部(3)且与折曲部(5)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9)。本发明能够在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上抑制或防止发生冲压成形后的回弹,并抑制或防止发生扭曲。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部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
所述冲压成形品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所述侧板部设置一对,
所述侧板部中的一个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
所述侧板部中的另一个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侧板部中的一个相同的一侧突出,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为曲线状且与所述各折曲部逆向地弯曲,
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俯视时弯曲成圆弧状,
并且在俯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
2.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部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
所述冲压成形品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所述侧板部设置一对,
所述侧板部中的一个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
所述侧板部中的另一个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侧板部中的一个相同的一侧突出,
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所述凹部的断面形状为V字状且与所述各折曲部逆向地弯曲,
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侧视时弯曲成圆弧状,
并且在侧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
3.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部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
所述冲压成形品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所述侧板部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只设置一个,且经过所述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
所述凹部的断面形状为V字状,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

说明书全文

冲压成形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冲压成形品,尤其涉及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的冲压成形品。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冲压成形品(冲压产品),例如车顶侧轨增强件等那样,沿长度方向具有大致有檐帽形断面或大致“コ”字形断面,且上述断面的侧壁部(侧板部)沿长度方向弯曲(折曲部是弯曲的)。
[0003] 过去的冲压成形品为了防止或抑制线长差引起应差而导致扭曲,要在侧壁部设置向该侧壁部的厚度方向折曲或弯曲的线长差吸收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开2009-73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6] 而弯曲后的冲压成形品通常会在冲压成形品上发生回弹及由此产生的扭曲。
[0007] 即,在图18、图19所示的那种断面(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断面)为“コ”字形、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300上,会发生图20所示的回弹,会在冲压成形品300上发生很大的扭曲。需要指出的是,图20是将彩色的附图用黑白来表示明暗度,既难以看清,又可能使强度的分布与本来的附图不同。为此,如必要的话,申请人可以在以后提交与图20对应的彩色附图。
[0008] 图20中的“基准”是指冲压成形品的形状的目标值(目标的产品形状)。另外,“+”是指回弹的方向为断面外侧,“-”则是指断面内侧方向(图3、图11、图14、图17亦如此)。
[0009] 另外,如果像上述现有例子那样在侧壁部设置向该侧壁部的厚度方向折曲或弯曲的线长差吸收部,则虽然能够防止或抑制扭曲的发生,但线长差吸收部的折线会成为起点,由此会降低冲压成形品的强度。
[0010] 例如,如果针对设有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和图8所示的弯曲部(阶差)44、46的成形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的左右方向(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8的上下方向)施加压缩负荷,就会在该阶差44、46之处产生弯矩,会降低冲压成形品的强度。
[0011]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能够在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上抑制或防止冲压成形后的回弹的发生,并且抑制或防止扭曲的发生。
[0012]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的侧板部,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
[0013]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侧板部设置一对,一方侧板部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另一方侧板部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一方侧板部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为曲线状且与所述各折曲部逆向地弯曲。
[0014]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俯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在俯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
[0015]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侧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在侧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
[0016]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侧板部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只设置一个,且经过一个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为曲线状,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
[0017]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的一对侧板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弯曲成圆弧状且设于所述顶板部的凹部,一方侧板部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另一方侧板部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一方侧板部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能够在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上抑制或防止冲压成形后回弹的发生,并抑制或防止扭曲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
[0021] 图2中(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表示(a)中的IIB-IIB断面,(c)表示(a)中的IIC-IIC断面。
[0022] 图3中(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IIIB-I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IIIC-IIIC断面的图。
[0023] 图4中(a)是与图2中(a)同样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c)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
[0024] 图5中(a)、(b)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c)是与图2中(b)、(c)对应的图,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剖视图(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剖视图)。
[0025] 图6是与图2中(b)、(c)、图5中(c)对应的图,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剖视图(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剖视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
[0027] 图8中(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是表示(a)中的VIIIB-VI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VIIIC-VIIIC断面的图。
[0028]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
[0029] 图10中(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侧视图,(b)是表示(a)中的XB-X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C-XC断面的图。
[0030] 图11中(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IB-X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C-XIC断面的图。
[0031]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
[0032] 图13中(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侧视图,(b)是表示(a)中的XIIIB-XI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IIC-XIIIC断面的图。
[0033] 图14中(a)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IVB-XIV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VC-XIVC断面的图。
[0034] 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
[0035] 图16中(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是表示(a)中的XVIB-XV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VIC-XVIC断面的图。
[0036] 图17中(a)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VIIB-XV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VIIC-XVIIC断面的图。
[0037] 图18是现有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
[0038] 图19中(a)是现有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是表示(a)中的XIXB-XIX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XC-XIXC断面的图。
[0039] 图20中(a)是表示现有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XB-XX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XC-XXC断面的图。
[0040] 附图标记说明
[0041] 1、1a、1b、1c、1d冲压成形品
[0042] 3顶板部
[0043] 5、5A、5B折曲部
[0044] 7、7A、7B侧板部
[0045] 9凹部
[0046] 11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第一实施方式]
[0048]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冲压产品)例如作为车顶侧轨增强件等车辆结构用的成形件使用。
[0049]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具备顶板部3和侧板部7。侧板部7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5而与顶板部3相连。
[0050] 另外,冲压成形品1例如通过将平板状的材料(高强度板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材料)用模具等进行冲压成形来生成。由此使顶板部3与侧板部7成形为一体,隔着折曲部5的一侧成为顶板部3,隔着折曲部5的另一侧成为侧板部7。
[0051]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冲压成形品1的一个方向作为长度方向(长方向),将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作为冲压成形品1的宽度方向,将与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冲压成形品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
[0052] 折曲部5例如沿着上述平板状材料的长度方向(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延伸。不过,折曲部5是弯曲的,因此折曲部5的延伸方向并不与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完全一致。由于存在折曲部5,冲压成形品1形成为非平面状的立体形状。
[0053] 另外,在顶板部3上设置了凹部9。凹部9与折曲部5相反方向(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并且沿着平板状材料的长度方向(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延伸。凹部9也是弯曲的,因此与折曲部5的情况相同,凹部9的延伸方向并不与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完全一致。
[0054] 侧板部7从顶板部3向冲压成形品1的高度方向下侧以规定量突出。凹部9是通过从顶板部3向与侧板部7突出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突出的部位来形成。
[0055] 此外,虽然折曲部5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在冲压成形品1是固定的,但不是非要固定,也可以在圆弧的延伸方向上发生变化。例如,在折曲部5的一条圆弧上,从圆弧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起到其附近的部位上的曲率半径可以比圆弧延伸方向的中央部位上的曲率半径更大,也可以更小。
[0056] 同样,虽然凹部9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在冲压成形品1是固定的,但不是非要固定。
[0057] 冲压成形品1设有一对侧板部7。一方侧板部(第一侧板部)7(7A)经过在顶板部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一方折曲部)5(5A)而与顶板部3相连。
[0058] 另一方侧板部(第二侧板部)7B则经过在顶板部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另一方折曲部)5(5B)而与顶板部3相连,同时从顶板部3起向与一方侧板部7A相同的一侧突出。此外,第二侧板部7B也可以与第一侧板部7逆向地突出。
[0059] 另外,各折曲部5A、5B相互隔开而大致平行地延伸。
[0060] 凹部9形成于各折曲部5A、5B之间,凹部9的底部11形成为曲线状。凹部9的底部11的曲线与各折曲部5A、5B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参照图2(a))。
[0061] 另外,由与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折曲部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冲压成形品1的断面成为“M”字状(参照图2(b)、(c))。
[0062] 在冲压成形品1上,在第一折曲部5A上形成的曲线13A和在第二折曲部5B上形成的曲线13B处于一个平面上。
[0063] 这里,将折曲部5A、5B的曲线13A、13B例如作为图2(b)、(c)中折曲部5的一部、即顶部(R部的顶部,在图2(a)中与折曲部5A、5B同样地呈现圆弧状的顶部)。
[0064] 折曲部5(5A、5B)的曲线13(13A、13B)处于一个平面上。具体来说,如果以顶板部3朝下、各侧板部7(7A、7B)朝上的方式在平的平面(平台的上表面)上载置冲压成形品1,则折曲部5(5A、5B)的顶部(两根圆弧状的基部)13(13A、13B)全都与平台的上表面接触
[0065] 从图2(a)可知,从与上述一个平面(平台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冲压成形品1的高度方向)来看(俯视),则第一折曲部5A(曲线13A)和第二折曲部5B(曲线13B)的圆弧中心相互一致。第一折曲部5A的圆弧中心和第二折曲部5B的圆弧中心位于上述一个平面上。
[0066] 俯视时,第一折曲部5A的圆弧半径(曲率半径)比第二折曲部5B的圆弧半径(曲率半径)更大。
[0067] 俯视时,第一折曲部5A的圆弧一端、第二折曲部5B的圆弧一端、以及各折曲部5(5A、5B)的圆弧中心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一折曲部5A的圆弧另一端、第二折曲部5B的圆弧另一端、以及各折曲部5(5A、5B)的圆弧中心处于另一条直线上,
[0068] 不过,不限于上述记载,只要第一折曲部5A和第二折曲部5B俯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即可。
[0069] 即,只要冲压成形品1在俯视时,第一折曲部5A和第二折曲部5B弯曲成圆弧,并且在俯视时,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隔着顶板部3位于与各折曲部5A、5B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即可。另外,第一折曲部5A、第二折曲部5B、凹部9也可以是局部地弯曲。
[0070] 俯视时,顶板部3形成为大致扇形。即,在一个平面上画线段,从该线段起隔开规定距离,以在上述线段的延长线上存在的点为中心,将所述线段仅以30°等规定的度旋转,这时,就以上述线段的轨迹所显示的形状形成了顶板部3。
[0071] 另外,俯视时,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隔着顶板部3而位于与各折曲部5(5A、5B)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即,各折曲部5(5A、5B)的圆弧中心离开图2(a)所示的冲压成形品1且位于冲压成形品1的上方,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离开图2(a)所示的冲压成形品1且位于冲压成形品1的下方。此外,在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上,各折曲部5(5A、5B)的圆弧中心的位置和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的位置与冲压成形品1的中心的位置一致。
[0072] 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比第一折曲部5A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或第二折曲部5B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更大,但也可以是相等或更小。
[0073] 如果更具体地说明冲压成形品1,则冲压成形品1的顶板部3的断面形状(由与冲压成形品1或顶板部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断面的形状)成为“V”字状。不过,“V”字的底部11在冲压成形品1的宽度方向上不是位于固定之处,而是在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上适当地变化(参照图2(b)、(c)等)。
[0074] 例如,在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图2(a)的左右两端部附近),“V”字的底(底部)11在冲压成形品1的宽度方向(图2(a)的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折曲部5A一侧(图2(a)的下侧),而在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V”字的底(底部)11在冲压成形品1的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二折曲部5B一侧(图2(a)的上侧)。
[0075] 而“V”字的底(底部)11的深度(在冲压成形品1高度方向上的折曲部5与“V”字的底部11之间的距离)则是大致固定的。
[0076] 各侧板部7(7A、7B)沿冲压成形品1的高度方向从顶板部3竖立。由此,在俯视冲压成形品1时,不仅是顶板部3,而且是包括侧板部7在内的冲压成形品1形成为上述的大致扇形(参照图2(a))。
[0077] 另外,各侧板部7(7A、7B)的高度尺寸大致固定。由此,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从宽度方向看冲压成形品1时,就成为细长的矩形。
[0078] 这里说明冲压成形品1成形后的回弹量模拟结果。从图3可知,冲压成形品1的回弹量比图20所示的现有冲压成形品300小。
[0079] 例如,现有的冲压成形品300的最大回弹量为6.48mm,而冲压成形品1的最大回弹量为2.13mm。
[0080] 此外,图3(图11、图14、图17也相同)是将彩色的附图用黑白来表示明暗度,因此既难以看清,又可能使强度的分布与本来的附图不同。为此,如必要的话,申请人可以在以后提交与图3(图11、图14、图17)对应的彩色附图。
[0081] 采用冲压成形品1,弯曲成圆弧状而在顶板部3上形成的凹部9与折曲部5逆向地弯曲,因此由于冲压成形而在冲压成形品1上产生的残余应力就被适当地抵消了(能够得到内部应力的平衡状态,从而减少冲压成形品1的回弹量)。由此,在冲压成形品1上就能抑制或防止发生冲压成形后的回弹,并抑制或防止发生扭曲。
[0082] 另外,采用冲压成形品1,无须在侧板部7上设置向其厚度方向折曲或弯曲的线长差吸收部(专利文献1所示的线长差吸收部)等,不会降低冲压成形品1的强度。
[0083] 此外,冲压成形品1的形态也可如图4~图6那样适当变形。
[0084] 以下具体说明。冲压成形品1俯视时如图4(a)所示,但也可如图4(b)所示那样,使凹部9(底部11)成为直线状,也可如图4(c)所示那样,使凹部9(底部11)与折曲部5同方向地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凹部9(底部11)的曲率半径比折曲部5的曲率半径更大。
[0085] 另外,如图5(a)所示,在凹部9(底部11)的中途,既可以设置座(将冲压成形品1安装到其它结构物等上时使用的座)15,也可以取代座15或再加设通孔等其它的成形部位。通过设置座15等,将凹部9(底部11)在此处分割。此外,也可以在凹部9(底部11)和避开凹部9的部位(顶板部3、侧板部7的任意部位)设置座15等。
[0086] 再有,如图5(b)所示,凹部9(底部11)也可以是只设在顶板部3的一部(例如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0087] 另外,也可在冲压成形品1上一体地设置板状(例如平板状)的一对凸缘部17,并形成图5(c)那样的断面形状(由与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断面的形状)。各凸缘部17分别从各侧板部7的各个前端部起沿冲压成形品1的宽度方向突出,厚度方向与冲压成形品1的高度方向一致。此外,也可以削减一个凸缘部17。
[0088] 另外,冲压成形品1的断面形状(由与冲压成形品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断面的形状)也可以如图6(a)~(f)那样适当变更。
[0089] 图6(a)表示图1或图2所示的冲压成形品1的断面。图6(a)所示的是在顶板部3上形成了平板状部位19。平板状部位19形成在顶板部3的侧板部7侧,在平板状部位19上没有形成凹部9。平板状部位19的厚度方向与冲压成形品1的高度方向一致。
[0090] 与图6(a)相比,图6(b)所示的削减了平板状部位19。从而,凹部9的大致全部就成为顶板部3的大致全部。
[0091] 此外,在图1或图2所示的冲压成形品1上虽然形成了平板状部位19,但平板状部位19非常小,因此图1或图2所示的冲压成形品1被画成图6(b)所示的那样。
[0092] 图6(c)所示的是在图6(a)所示的产品上将凹部9做成圆弧状(例如半圆状)。图6(d)所示的是在图6(a)所示的产品上将凹部9做成“コ”字状。图6(e)所示的是在图6(a)所示的产品上将凹部9做成梯形(例如等腰梯形)。图6(f)所示的是在图6(a)所示的产品上将侧板部7做成从顶板部3倾斜突出。一对侧板部7(7A、7B)的间隔随着远离顶板部3而扩大。
[0093] [第二实施方式]
[0094] 如图7、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a削减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的一方侧板部7A(一方折曲部5A)。其它方面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构成,并且具备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a也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变形。
[0095] 具体来说,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a上,侧板部7(7B)在顶板部3的一侧只设置一个,并且经过一个折曲部5而与顶板部3相连。
[0096] 由此,由与折曲部5的延伸方向(冲压成形品1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冲压成形品1a的断面就从“M”字状变成一方侧板部7A和一方折曲部削减后的状态(接近“L”字的状态)。
[0097] 另外,凹部9的底部11形成为曲线状,且凹部9的底部11的曲线与折曲部5逆向地弯曲。
[0098] 以下进一步说明冲压成形品1a,将折曲部5的曲线13与图2(b)、(c)的情况同样地作为折曲部5的一部、即顶部。
[0099] 从宽度方向看冲压成形品1a时,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侧板部7形成为细长的矩形,折曲部5则成为直线状。另外,凹部9的底部11也成为直线状,且与折曲部5平行地延伸。
[0100] 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a的高度方向看(俯视),则如图8(a)所示,顶板部3形成为大致扇形。侧板部7则从在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的一侧形成的折曲部5向冲压成形品1a的高度方向的一侧(例如下侧、图8(a)的纸面深处)突出。
[0101] 俯视时,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的一侧端部(折曲部5、侧板部7)形成为圆弧状,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的另一侧端部也形成为圆弧状(曲率半径比一侧端部大的圆弧状)。另外,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两端部的各圆弧中心相互一致。
[0102] 俯视时,从图8(a)可知,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两端部的各圆弧中心在顶板部3的上侧位于离开顶板部3的位置。
[0103] 另外,俯视时,凹部9的底部11形成为圆弧状(曲率半径比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两端部的各圆弧还大的圆弧状),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中心隔着顶板部3而位于与宽度方向上顶板部3两端部的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图8(a)的冲压成形品1a的下侧)。
[0104] 而凹部9的深度(高度方向上凹部9的底部11与折曲部5之间的尺寸)则固定。
[0105] 凹部9的底部11与侧板部7之间的尺寸(冲压成形品1a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是在冲压成形品1a的长度方向两端最大,并且向着冲压成形品1a的长度方向中央而渐渐缩小,在冲压成形品1a的长度方向中央最小(参照图8(a))。
[0106] 另外,在冲压成形品1a上,也可将侧板部7(折曲部5)设在相反的一侧。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a也可以成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的另一方侧板部7B(另一方折曲部5B)加以削减的形态。
[0107] [第三实施方式]
[0108] 图9、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b的折曲部5等的弯曲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不同,其它方面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构成,并且具备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b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变形。
[0109]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b上,在第一折曲部5A上形成的曲线13A处于一个平面(与图10(a)的纸面平行且处于比图10(a)的纸面略深处的平面)上。
[0110] 在第二折曲部5B上形成的曲线13B则处于将在第一折曲部5A上形成的曲线13A沿着与上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与图10(a)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后的位置上(与图10(a)的纸面平行且处于比图10(a)的纸面更深处的平面上)。
[0111] 更具体来说,在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上,各折曲部5A、5B的曲线13A、13B各自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互平行地延伸。而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看,则如图10(a)所示,各折曲部5A、5B(各曲线13A、13B)彼此相互重叠。
[0112] 不过,不限于上述记载,只要第一折曲部5A和第二折曲部5B从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看(侧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即可。
[0113] 即,只要冲压成形品1b在侧视时,第一折曲部5A和第二折曲部5B弯曲成圆弧,并且在侧视时,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隔着顶板部3位于与各折曲部5A、5B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即可。另外,第一折曲部5A、第二折曲部5B、凹部9也可以是局部地弯曲。
[0114] 而且将折曲部5的曲线13与图2(b)、(c)的情况同样地作为折曲部5的一部、即顶部。
[0115] 如果从与上述一个平面正交的方向(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看(侧视),则如图10(a)所示,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隔着顶板部3(冲压成形品1b)而位于与各折曲部5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
[0116] 如果从高度方向看(俯视)冲压成形品1b,则虽然图中未示出,但顶板部3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各折曲部5A、5B(各曲线13A、13B)成为直线状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另外,凹部9的底部11也成为直线状,且在各折曲部5A、5B之间(例如中间位置)与各折曲部5A、5B平行地延伸。
[0117] 如果从宽度方向看冲压成形品1b,则如图10(a)所示,侧板部7向着各折曲部5A、5B(曲线13A、13B)的圆弧中心所处的一侧(图10(a)的下侧)而从顶板部3突出。
[0118] 而各侧板部7A、7B则沿着冲压成形品1b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展开。即,各侧板部7A、7B的厚度方向与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一致。由此,如果从高度方向看冲压成形品
1b,则冲压成形品1b也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另外,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看,则如图10(a)所示,冲压成形品1b形成为大致扇形,各侧板部7A、7B相互重叠。
[0119] 而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b的宽度方向看,则侧板部7的上端部的圆弧(折曲部5的曲线13)和侧板部7的下端部的圆弧的中心位于顶板部3的下方而相互一致,并且侧板部7的上端部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比侧板部7的下端部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更大。另外,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位于顶板部3的上方(参照图10(a))。
[0120] 另外,凹部9的深度(高度方向上凹部9的底部11与折曲部5之间的尺寸)如图10(a)所示,冲压成形品1b长度方向的两端最小,并且向着冲压成形品1b长度方向的中央而渐渐增大。并且,例如在冲压成形品1b长度方向的中央,凹部9的深度与侧板部7的高度尺寸大致相等(参照图10(b))。
[0121] 这里说明将冲压成形品1b成形后的回弹量模拟结果。从图11可知,冲压成形品1b的回弹量比图20所示的现有冲压成形品300小。
[0122] 例如,现有的冲压成形品300的最大回弹量为6.48mm,而冲压成形品1b的最大回弹量为3.96mm。
[0123] [第四实施方式]
[0124] 图12、图13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c的折曲部5等的弯曲形态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b不同,其它方面则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b同样地构成,并且具备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c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变形。
[0125] 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c的折曲部5或凹部9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b的折曲部5或凹部9逆向地弯曲。
[0126] 如果从高度方向看冲压成形品1c,则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与图9、图10所示的冲压成形品1b的情况同样,顶板部3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各折曲部5成为直线状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另外,凹部9的底部11也成为直线状,且在各折曲部5之间(例如中间位置)与各折曲部5平行地延伸。
[0127] 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c的宽度方向看,则侧板部7向着与折曲部5的圆弧中心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图13(a)的下侧)而从顶板部3突出。
[0128] 而侧板部7则沿着冲压成形品1c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展开。即,侧板部7的厚度方向与冲压成形品1c的宽度方向一致。由此,如果从高度方向看冲压成形品1c,则冲压成形品1c也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另外,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c的宽度方向看,则如图13(a)所示,各侧板部7A、7B相互重叠。
[0129] 另外,如果从冲压成形品1c的宽度方向看,则如图13(a)所示,各侧板部7A、7B成为大致扇形。侧板部7的上端部的圆弧(折曲部5的曲线13)和侧板部7的下端部的圆弧的中心位于顶板部3的上方而相互一致,并且侧板部7的上端部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比侧板部7的下端部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更小。另外,表示凹部9的底部11的圆弧的中心位于顶板部3的下方。
[0130] 另外,凹部9的深度(高度方向上凹部9的底部11与折曲部5之间的尺寸)如图13(a)所示,冲压成形品1c长度方向的两端最大,并且向着冲压成形品1b长度方向的中央而渐渐缩小。而且,例如在冲压成形品1c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凹部9的深度最大,并且比侧板部7的高度尺寸稍小(参照图13(c))。
[0131] 这里说明冲压成形品1c成形后的回弹量模拟结果。从图14可知,冲压成形品1c的回弹量比图20所示的现有冲压成形品300小。
[0132] 例如,现有的冲压成形品300的最大回弹量为6.48mm,冲压成形品1c的最大回弹量为2.59mm。
[0133] [第五实施方式]
[0134] 图15、图1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d的凹部9等的弯曲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不同,其它方面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构成,并且具备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d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同样地变形。
[0135] 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d的弯曲成圆弧状而设于顶板部3的凹部9是弯曲成圆弧状且与折曲部5平行地延伸。
[0136] 即,凹部9在各折曲部5A、5B之间形成,凹部9的底部11形成为圆弧状的曲线状,且凹部9的底部11的曲线与各折曲部5A、5B(曲线13A、13B)同方向地弯曲。
[0137] 另外,凹部9的深度(高度方向上凹部9的底部11与折曲部5之间的尺寸)是固定的,并且凹部9的底部11的曲线在宽度方向上在冲压成形品1d的中央部延伸。
[0138] 由此,由与折曲部5的延伸方向(冲压成形品1d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冲压成形品1d的断面成为固定形状的“M”字状(参照图16(b)、(c))。
[0139] 这里说明冲压成形品1d成形后的回弹量模拟结果。从图17可知,冲压成形品1d的回弹量比图20所示的现有冲压成形品300小。
[0140] 例如,现有的冲压成形品300的最大回弹量为6.48mm,而冲压成形品1d的最大回弹量为2.88mm。
[0141] 另外,与现有的冲压成形品300相比,冲压成形品1、1b、1c、1d的回弹量的值是对称地出现,因此与现有的冲压成形品300相比,冲压成形品1c更容易作为产品使用。
[0142] 另外,在冲压成形品1b、1c、1d上,也可如冲压成形品1a那样将一方侧壁部削减。
[0143] 另外,从结合图4等进行的说明可知,上述冲压成形品是具有设于顶板部且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的冲压成形品的示例。
[0144] 在这种冲压成形品上,凹部不与折曲部平行地延伸也可以。例如,在凹部的底部形成的曲线可以不与折曲部的曲线平行。
[0145] 具体例子是,可以是折曲部的曲线成为圆弧状而凹部的底部的曲线成为直线状(参照图4(b)),或折曲部的曲线和凹部的底部的曲线都成为不是逆向而是同方向地弯曲的圆弧状,并且折曲部的曲线的曲率半径比凹部的底部的曲线的曲率半径更大(参照图4(c))。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