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

申请号 CN200410103267.X 申请日 2004-12-30 公开(公告)号 CN1772544B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申请人 外博泰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M·E·灵; J·M·泽米炎;
摘要 一 铁 路车辆 制动 装置,包括一车辆承梁上的第一制动梁和第二制动梁, 制动 蹄 组件各紧靠在每一制动梁的每一末端上。第一 力 传递机构以其第一末端和径向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 转轴 与第一制动梁连接。第二力传递机构以其第一末端和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相对的第二制动梁连接。第一力传输机构与第二制动梁相连接以影响第二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以其一末端和第一力传递机构的第二末端相连,其另一末端与第二力传递机构相连。一机构,与第一、二力传递机构相接合,当紧靠在每一制动梁的每一末端的制动蹄组件制动蹄磨损或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制动蹄损失,该机构用以在必要时对第二力传输机构的长度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

1. 一路车辆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a) 一位于一车辆承梁的特定垂直侧壁部分和第一轮轴装置间的一平的面上的第一制动梁,所述车辆承梁部件的每一末端均位于铁路车辆的一对侧架各自的每一末端中间, 第一轮轴装置邻接于所述对侧架的一端,所述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货车的一部分,并至少支持着铁路车辆的一端;(b) 一制动组件,所述组件分别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的每一末端设置;(c)与紧靠在第一制动梁每一末端的每一所述制动蹄组件相接合的装置,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d) 一第二制动梁,位于所述车辆承梁部件的径向相对特定垂直侧壁部分和第二轮轴装置间的一水平的面上,第二轮轴装置邻接于所述对侧架径向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货车的一部分,并支持着铁路车辆的另一端;(e) 一制动蹄组件分别紧靠在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f)与紧靠在第二制动梁各个末端的每一所述制动蹄组件相接合的装置,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二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g) 一第一传递机构,在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的第一末端和径向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所述力促使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一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或第二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h) 一第二力传递机构,以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相对的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中的另一个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所述力促使与相对的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接合的第一轮轴装置或第二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i) 一第一力传输机构,与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承梁部件的所述特定垂直侧壁部分或所述第二制动梁和所述承梁部件的所述径向相对特定垂直侧壁部分相连接,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包括一第一杆状部件,所述第一杆状部件具有的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一特定末端相连,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对齐的第二杆状部件,所述第二杆状部件具有的第一末端和相对的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一特定末端相连,所述第一杆状部件和第二杆状部件中至少有一个能够延伸并穿过第一开口和径向相对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是穿过所述承梁部件的所述特定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径向相对第一开口是穿过承梁部件的所述径向相对特定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所述第二杆状部件并具有第二末端与一活塞状部件的第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传送液压到活塞状部件径向相对的第二侧上的一个部件, 由此使所述第一杆状部件和第二杆状部件中至少之一延伸,并实现到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或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旋转;(j) 一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所述第二力传输机构设置成穿过第二开口和径向相对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是穿过所述承梁部件的所述特定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径向相对第二开口是穿过承梁部件的所述特定径向相对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一末端和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及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第二末端相连,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另一末端与相对的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及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第二末端相连;以及(k) 一与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和制动装置的一特定部件相接合的机构 (80),当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磨损或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损失时,所述机构用以在必要时对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长度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制动和所述第二制动梁之一包括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中间的一支柱,所述支柱的第一末端与所述受压构件和所述受拉构件之一相连,而第二末端与相对的所述受压构件和所述受拉构件之一相连,各个支柱包括为所述各个第一力传递机构及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提供转轴连接的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均包括一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中间的一支柱,所述支柱的第一末端与所述受压构件和所述受拉构件之一相连,而第二末端与相对的所述受压构件和所述受拉构件之一相连,各个支柱包括为所述各个第一力传递机构及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提供转轴连接的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所提供的所述各个第一力传递机构及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的转轴连接大体位于所述第一制动梁或所述第二制动梁各自的中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中至少之一的转轴点相对于中点有一特定的偏置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的转轴点均相对于其中点有一特定的偏置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点相对于其中点特定的偏置距离是一致的,但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使末端反向使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是一液压操纵的制动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操纵的制动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之一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操纵的制动缸固定在所述承梁部件的特定垂直侧壁部分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是一实心的杆状部件,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放松时调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是一松紧调节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相接合的是一触发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是绕轴旋转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制动装置的特定部分接合的一装置与所述触发机构相接合以改变松紧调节机构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均包括一导向机构,位于其各外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各自的受压构件均包括一位于外端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在每一所述对侧架的通道中滑动接合,以在制动过程中为制动装置导向。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装置与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件相接合,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一或第二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所述装置还包括一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杠杆。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或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包括一对杠杆。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所述第二制动梁之一相关联的手制动杠杆以及与一相对的第一制动梁和第二制动梁相关联的第一力传递机构。
22. —铁路车辆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a) 一第一制动梁,位于一车辆承梁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一轮轴装置间一水平的面上,所述车辆承梁每一末端位于铁路车辆的一对侧架各自的每一末端中间,第一轮轴装置邻接于所述对侧架的一端,所述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的一部分并至少支持着铁路车辆的一端,所述第一制动梁位于铁路车辆的外端;(b) 一制动蹄组件,所述组件分别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的每一末端设置;(c)与紧靠在第一制动梁各个末端的每一所述制动蹄组件相接合的装置,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d) 一第二制动梁,位于径向相对并垂直布置的所述车辆承梁的第二侧部和第二轮轴装置间的一水平的面上,第二轮轴装置邻接于所述对侧架径向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货车的一部分并支持着铁路车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制动梁面对铁路车辆的一内端布置;(e) 一制动蹄组件分别紧靠在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f)与紧靠在第二制动梁每一末端的每一所述制动蹄组件相接合的装置,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二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g) 一第一力传递机构,以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第一末端和径向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所述第一制动梁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所述力促使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所述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h) 一第二力传递机构,以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所述第二制动梁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所述力促使与所述第二制动梁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接合的第二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i) 一第一力传输机构,与所述第二制动梁连接,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包括一第一杆状部件,所述第一杆状部件的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的一特定末端相连,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对齐的第二杆状部件,所述第二杆状部件具有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的一特定末端相连,所述第二杆状部件是可延伸的并由其第二末端与一活塞状部件的第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部件,所述部件传送液压到活塞状部件径向相对的第二侧上,由此使所述第二杆状部件延伸,并影响到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的旋转;(j) 一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其一末端和所述第一力传递机构的第二末端相连,其另一末端与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相连;和(k)与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和制动装置的一特定部件相接合的机构 (80),当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和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磨损或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损失,所述机构用以在必要时对所述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长度进行调节。

说明书全文

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总的来说,本发明涉及路车辆的制动系统,例如货车,尤其是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容易地对现有铁路车辆进行改进。

背景技术

[0002] 在本发明构思和发展之前,多种型号的制动系统已经公知并用于铁路车辆。现有技术中的制动系统包括车厢用系统和货车用系统。然而在铁路车辆制动技术中,这些制动系统都有各种已知的缺点。
[0003] 例如,车厢用制动系统需要多个杠杆和连接机构,这些机构均易在列车运行中磨损或受到其它损害,这就增加了设备投资和维护的成本。此外,这些车厢用制动系统使铁路车辆车厢的重量有了相当的增加。显然,该增加的车厢用制动系统的重量将导致燃料消耗费用的上升和车辆载重量的下降。
[0004] 另一方面,虽然货车用制动系统在重量上相对较轻并只需较少的零部件,但该货车用制动系统通常易于受到严重的弯曲应。该情况在铁路工业中已经是公知的,特别是制动系统采用桁架型制动梁时最为常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过的低成本的铁路车辆货车用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一位于车辆承梁的第一垂直放置侧之间的一大体平的面上一第一制动梁,该车辆承梁每一末端均位于铁路车辆货车的一对侧架各自的每一末端中间。一第一轮轴装置紧密邻接于该对侧架的一端,该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货车的一部分并至少支持着铁路车辆的一端。一制动组件分别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的每一末端。一装置,其与每个制动蹄组件接合,并且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的各自端,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该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二制动梁位于货车承梁的径向相对并垂直延伸的第二侧之间的一大体上水平的面上。第二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径向相对的第二端,该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货车的一部分,并支持着铁路车辆的另一端。同时,一制动蹄组件紧靠在所述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如同第一制动梁,一装置,与紧靠在该第二制动梁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件相接合,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二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一力传递机构,以该第一力传递机构的第一末端和径向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相连接,对力进行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或第二轮轴装置之一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二力传递机构,以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第一末端和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相对的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 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相对的第一制动梁或第二制动梁之一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接合的第一轮轴装置或第二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一力传输机构,与该第一制动梁、该第二制动梁和承梁部件特定的垂直侧壁部分相连接。该第一力传输机构包括一第一杆状部件,其第一末端和该第一力传递机构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一特定末端相连。该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杆状部件,其第一末端和相对的该第一力传递机构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一特定末端相连。 所述第一杆状部件和第二杆状部件中至少有一个能延伸并穿过第一开口和径相相对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是穿过一承梁部件特定的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径相相对的第一开El 是穿过该承梁部件的径向相对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并且第二末端与一活塞状部件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部件,该部件传送液压到活塞状部件径向相对的第二端上,由此使该第一杆状部件和第二杆状部件中至少之一延伸并影响到该第一力传递机构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旋转。一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穿过第二开口和径向相对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是穿过该支撑部件特定的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该径向相对是穿过承梁部件特定的径向相对的垂直侧壁部分构成的。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一末端和该第一力传递机构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第二末端相连,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另一末端与相对的该第一力传递机构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之一的第二末端相连。最后,一机构与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和该制动装置的一特定部件相接合,当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和该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磨损和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损坏时,该机构可以在必要时对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长度进行调节。
[0006]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过的铁路车辆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一位于一车辆承梁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一轮轴装置间一大体水平的面上的一第一制动梁,该车辆承梁每一末端位于铁路车辆货车的一对侧架各自的每一末端中间,第一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的一端,该侧架构成铁路车辆的一部分并至少支持着铁路车辆的一端。该第一制动梁位于铁路车辆货车的外端。一制动蹄组件,分别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的每一末端。一装置,与紧靠在第一制动梁每一末端的所述每一制动蹄组件相接合,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 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二制动梁位于径向相对并垂直布置的该车辆支撑的第二侧部和第二轮轴装置间的一大体上水平的面上,第二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径向相对的第二端,该侧架构成铁路车辆的其余部分并支持着铁路车辆的另一端。该第二制动梁面对铁路车辆的内端布置。第二制动蹄组件分别紧靠在该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还有一装置,与紧靠在第二制动梁各个末端的所述每一制动蹄组件相接合,以将制动蹄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二轮和轴装置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一力传递机构,以该第一力传递机构第一末端和径向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该第一制动梁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所述第一制动梁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中的所述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二力传递机构,以该第二力传递机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所述第二制动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所述第二制动梁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移动,使其与相应接合的第二轮轴装置中各自相对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一第一力传输机构,与所述第二制动梁相连接。 该第一力传输机构包括一第一杆状部件,其第一末端和该第一力传递机构的一特定末端相连。该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第二杆状部件,其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力传递机构的一特定末端相连。该第二杆状部件能够延伸并由第二末端与一活塞状部件的第一端相连接。该第一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一部件,该部件传送液压到活塞状部件径向相对的第二端上,由此使第二杆状部件延伸,并影响到该第二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一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其一末端和第一力传递机构的第二末端相连,其另一末端与第二力传递机构相连。最后,还有一机构,与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和制动装置的特定部件相接合,当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和该第二制动梁的每一末端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磨损或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所带的制动蹄损失,该机构用以在必要时对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的长度进行调节。
[0007] 发明目的
[0008]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易于对现有铁路车辆进行改进并安装于新建铁路车辆。
[000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用较少的维护费用就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0010]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只需最少的零部件。
[001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具有相对较轻的重量。
[0012]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具有该系统的每辆车只需较少的制动管路。
[0013]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能够降低燃料消耗并能使车辆载重量增加。
[0014]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的制造成本低于车厢用制动系统。
[0015]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能使制动力更均勻地平衡。
[0016]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相对易于安装。
[0017]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简化的货车用制动系统,该系统仅通过一尺寸合适的制动缸就能满足所需的制动力。
[0018] 除以上对本发明多个目的和优点在某种程度上的详细论述之外,很明显通过以下更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当结合附图权利要求对其进行描述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得出多个附加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货车用制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 附图2是本发明货车用制动系统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 附图3是本发明货车用制动系统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在对本发明作详细论述前,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清楚论述和理解发明,功能相同的同一组件在附图部分的视图中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0023] 如附图1〜3特别提到的,一用于铁路车辆(未示出)制动装置,通常标为10。该制动装置包括一位于一车辆承梁的第一垂直部(未示出)和第一轮轴装置(未示出)间一大体水平的面上的第一制动梁12,该车辆承梁的每一末端(未示出)位于铁路车辆的一对侧架(未示出)各自的每一末端中间,第一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未示出)的一端,该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的一部分并至少支持着铁路车辆(未示出)的一端。
[0024] 一制动蹄组件,通常标为20,分别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12的每一末端。一装置,通常标为30,与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12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件20相接合,以将制动蹄 16固定在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16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轴装置(未示出)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25] 一第二制动梁14位于径向相对并垂直布置的该车辆承梁的第二侧部(未示出) 和第二轮轴装置间的一大体上水平的面上,第二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未示出)径向相对的第二端(未示出),该对侧架构成铁路车辆的一部分并支持着铁路车辆(未示出)的另一端。如同第一制动梁12,一制动蹄组件20分别紧靠在该第二制动梁14的每一末端,一装置30与紧靠在该第二制动梁14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件20相接合,以将制动蹄16 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与各自相对的第二轮轴装置(未示出)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26] 一第一力传递机构,通常标为40,以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的第一末端18和相对的第二末端22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第一制动梁12或第二制动梁14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第一制动梁12或第二制动梁14之一的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20中的制动蹄16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和第二轮轴装置(未示出) 之一的各自相对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27] 一第二力传递机构,通常标为50,以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的第一末端M和第二未端沈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相对的第一制动梁12或第二制动梁14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第一制动梁12和第二制动梁14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 16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未示出)和第二轮轴装置(未示出)中各自相对接合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28] 一第一力传输机构,通常标为60,与该第一制动梁12或该第二制动梁14和支撑部件(未示出)预定的垂直侧壁部分(未示出)相连接。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包括一第一杆状部件观,其第一末端与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的一特定末端相连。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还包括一第二杆状部件34,其第一末端36和相对的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的一特定末端相连。该第一杆状部件观和第二杆状部件34中至少有一个能够延伸并穿过第一开口(通道)(未示出)和径向相对的第一开口 (通道),该第一开口是通过穿过一承梁部件(未示出)预定的垂直侧壁部分(未示出)构成的,径向相对的第一开口是穿过承梁部件(未示出)的径向相对的预定的垂直侧壁部分 (未示出)构成的,并且由第二末端与一活塞状部件42的第一端相连接。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还包括一部件,该部件传送液压到活塞状部件42径向相对的第二端44上,由此使至少该第一杆状部件28和第二杆状部件34中之一延伸,并影响到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之一的旋转。
[0029] 一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通常标为70,穿过第二开口(未示出)和径向相对的第二开口(未示出),第二开口是穿过该承梁部件(未示出)预定的垂直侧壁部分(未示出)构成的,径向相对的第二开口是穿过承梁部件(未示出)预定的径向相对的垂直侧壁部分(未示出)构成的。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的一末端和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之一的第二末端相连,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 的另一末端与相对的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之一的第二末端相连。
[0030] 一触发机构,通常标为80,与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和制动装置10的特定部件相接合,当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的每一末端制动蹄组件20 中的制动蹄16磨损或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20中的制动蹄16损失时,该触发机构用以在必要时对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的长度进行调节。
[003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中至少一个包括一受压构件46和受拉构件48,以及位于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的每一末端中间的一支柱52。该支柱52的第一末端与该受压构件46和该受拉构件48之一相连,而第二末端与相对的该受压构件46和该受拉构件48之一相连。各个支柱52包括一通常标为90的构件,以使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各端以转轴相连接。
[0032]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均包括一受压构件46和受拉构件48,以及位于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的每一末端中间的一支柱52,该支柱52的第一末端与该受压构件46和该受拉构件48之一相连,而第二末端与相对的该受压构件46和该受拉构件48之一相连。各个支柱52包括一通常标为90的构件,使该各个第一力传递机构40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以转轴相连接。
[0033] 该最佳实施例还要求,由支柱52所形成的第一力传递机构40及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各端的转轴连接大体位于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各自的中点。
[0034] 在该最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和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至少之一的转轴点相对于中点有一预定的偏置距离。最好是,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和该第二力传递机构 50的转轴点相均对于其中点有一预定的偏置距离。
[0035] 优选地,该转轴点相对于其中点预定的偏置距离最好是大体一致的,但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和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可以使末端反向来使用。
[0036] 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最好是一液压操纵的制动缸M,该制动缸固定在该第一制动梁12或该第二制动梁14上。
[0037] 在本发明的另一替换实施例中,该液压操纵的制动缸M可固定在该承梁部件(未示出)特定的垂直侧壁部分(未示出)上。
[0038] 根据本发明,在铁路车辆制动装置10中,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是一实心的杆状部件,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放松时可以调节。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 最好是一包括触发机构80松紧调节机构56。该触发机构80最好是可绕轴旋转的,与制动装置10的特定部件接合的装置与该触发机构80相接合以改变松紧调节机构56的长度。
[0039] 同样地,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最好均包括一导向机构58。
[0040] 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的受压构件46最好均包括一导向机构58,该导向机构放置在外端,并在每G对侧架(未示出)的通道(未示出)中滑动接合,以在制动过程中为制动装置10导向。
[0041] 装置30与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12和该第二制动梁14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10件20相接合,以将制动蹄16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16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和轴装置(未示出)的车轮进行摩擦接合,该装置30还包括一键(未示出)。
[0042] 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或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最好均包括至少一个杠杆。
[0043] 可选地,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和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至少一个包括一对杠杆。
[0044] 在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最好参照图3,一制动装置10,用于铁路车辆(未示出),一包括位于一车辆承梁(未示出)的第一垂直部(未示出)和第一轮轴装置(未示出)间一大体水平面的第一制动梁12,该车辆承梁末端均位于铁路车辆的一对侧架(未示出)各自的每一末端中间,第一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的一端,构成铁路车辆货车(未示出)的一部分并至少支持着铁路车辆(未示出)的一端。该第一制动梁12与铁路车辆货车(未示出)的外端相邻接。一制动蹄组件20,分别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12的每一末端。
[0045] 一装置,通常标为30,与紧靠在该第一制动梁12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件20相接合,以将制动蹄16固定到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16与各自相对的第一轮轴装置(未示出)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46] —第二制动梁14位于位于该货车承梁(未示出)的径向相对并垂直布置的第二侧部(未示出)和第二轮轴装置(未示出)间的一大体上水平的面上,第二轮轴装置邻接于该对侧架(未示出)径向相对的第二端(未示出),该对侧架构成支持着铁路车辆(未示出)一端的铁路车辆货车(未示出)的其它部分(该句语法似乎有误)。该第二制动梁装置14朝向铁路车辆货车(未示出)的内端。如同第一制动梁12,一制动蹄组件20分别紧靠在该第二制动梁14的每一末端。
[0047] 一装置30,与紧靠在该第二制动梁14每一末端的每一制动蹄组件20相接合,以将制动蹄16固定在其上,在制动时,制动蹄16与各自相对的第二轮轴装置(未示出)的车轮 (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48] 第一力传递机构40,以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第一末端和径向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第一制动梁12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第一制动梁12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20中的制动蹄16移动,使其与相应的第一轮轴装置(未示出)中各自相对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49] 第二力传递机构50,以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第一末端和相对的第二末端中间一特定点为转轴与第二制动梁14相连接,进行力的传递,在制动过程中,该力促使与第二制动梁14每一末端紧密邻接的制动蹄组件20中的制动蹄16移动,使其与相应接合的第二轮轴装置(未示出)中各自相对的车轮(未示出)进行摩擦接合。
[00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力传输机构60,与该第二制动梁14相接合。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包括一第一杆状部件观,其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一力传输机构60的一特定末端相连。 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还包括一第二杆状部件34,其第一末端与该第二传输机构60的一特定末端相连。该第二杆状部件34能够延伸,其第二末端与活塞状部件42的第一端相连接。 该第一力传输机构60还包括一部件,该部件传送液压到活塞状部件42径向相对的第二端上,由此使第二杆状部件34延伸,并影响到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的旋转。
[0051] 一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其一末端和该第一力传递机构40的第二末端相连,另一末端与该第二力传递机构50相连。最后,一触发机构80与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和制动装置10的一特定部件相接合,当紧靠在所述第一制动梁12和所述第二制动梁14的每一末端制动蹄组件20所带的制动蹄16磨损和至少一个制动蹄组件20 所带的制动蹄损失时,该触发机构用以在必要时对该可调节长度的第二力传输机构70的长度进行调节。
[0052] 根据专利法规,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现有的优选实施例和多个可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和描述,但是可以肯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范围的前提下能够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