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接卡圈连接结构

申请号 CN92114603.5 申请日 1992-12-16 公开(公告)号 CN1074875A 公开(公告)日 1993-08-04
申请人 阿姆斯泰德工业公司; 发明人 霍斯特·T·考夫霍尔得; 约翰·J·斯泰芬;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轨道车的联接器结构,它可以从中央车杆上卸下标准卡圈、从动 块 和车钩、换上捷接卡圈、隔板件和无间隙挂钩机构而方便地将联接器结构换成挂钩结构且不必改动中央车杆。这种捷接卡圈、隔板和无间隙机构能够精确地装入原来由车钩袋形铸件占据的空间。挂钩结构与联接器具有同样的转动 自由度 。捷接卡圈设计上还能使中央车杆的拉 力 载荷 分布更均匀。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地将断裂的联接器换成挂钩结构的方法以便将它拉回修理车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标准的轨道车中央车杆装置从采用卡圈、车钩和位于袋形铸件的从动的联合器结构改变成无间隙的排钩结构、而不必改变中央车杆的方法,其改进包括下列步骤:从中央车杆上卸下卡圈、车钩、联接器销和联接器臂,完整地留下含有前、后内挡块的中央车杆;将一个隔板件和一个袋形铸件放入到上述中央车杆内,使上述隔板件与上述袋形铸件相接触而上述隔板件与一对中央车杆的后挡块相邻接;准备一个完全与上述联接器的上述衔接端的纵向部分相配合的捷接卡圈;将上述捷接卡圈侧向地放入到上述中央车杆内、使上述捷接卡圈与上述中央车杆的上述前挡块相邻接;将一个从动块和楔形垫片放入上述的袋形铸件中,使上述楔形垫片位于上述从动块和袋形铸件的后壁之间,上述楔形垫片只插入一部分以便提供工作间隙;将承销块插入到上述挂钩的上述衔接端内;将上述挂钩穿过上述捷接卡圈到达与上述从动块相邻接的位置;将上述楔形垫片进一步插入到上述从动块和上述袋形铸件的后壁之间而消除全部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车杆改装成上述捷接卡圈结构的步骤还包括以横过上述中央车杆的开口底部的方式固定上述支承机构、以达到固定上述捷接卡圈、上述袋形铸件和上述隔板件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车杆改装成上述捷接卡圈结构的步骤还包括重新将上述联接器的连接销插入到上述捷接卡圈和上述挂钩衔接端中的开口内从而使上述的挂钩固定在上述的中央车杆内而不必改动上述的中央车杆。
4.一种轨道车用的改进的中央车杆结构和挂钩结构,这种类型的结构带有一个袋形铸件、一个从动块和位于上述袋形铸件内的楔形垫片,上述袋形铸件位于轨道车的带开口底部的中央车杆内,上述挂钩带有连接到上述中央车杆内的衔接端,上述中央车杆带有侧壁,且前、后挡块固定在止述侧壁的内表面上,这种结构的改进包括:综合了一种捷接卡圈件、一种隔板件和无间隙挂钩从动机构,使上述捷接卡圈、上述隔板和上述无间隙挂钩机构一起结合到一个轨道车中央车杆内,以便允许上述挂钩衔接端的纵向部分在上述捷接卡圈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捷接卡圈含有一个垂直设置的背壁和平设置的上、下壁,上述上壁和下壁分别带有前、后边缘,上述背壁带有前表面、后表面和一对侧边缘,上述上、下壁的后边缘分别连接到上述背壁前表面的上端和下端部,上述背壁的水平长度大于上述的上、下壁,上述背壁的水平长度大于上述的上、下壁,上述上、下壁位于上述背壁两侧边的中央,上述背壁的侧边缘与上述中央车杆侧壁的内表面相接触,上述背壁带有位于上述上、下壁间的中央以及上述背壁侧边缘间的中央的开口,上述上壁、下壁和背壁构成了一个接纳上述挂钩衔接端的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每一个都还含有一个垂直的圆形开口,这两个圆形开口是互相对齐的,因此可垂直放入连接销、以便将上述捷接卡圈连接到上述挂钩上。
7.根据权利要求5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的内表面还带有用以邻接上述挂钩衔接端的基本上是平面的水平接触表面,上述接触表面位于上述上、下壁各自的前、后边缘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壁各自的内表面含有相对的弧形开口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分别含有相对的前、后斜壁厚度,上述前斜壁厚度从上述接触表面向上述前边缘逐渐减小,而上述后斜壁厚度从上述接触表面向上述背壁的后表面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与上述挂钩联接构件的上述衔接端相适应。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中央车杆侧壁前挡块与上述的捷接卡圈的背壁的上述前表面相毗邻。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横过上述中央车杆的开口底部固定了一个支承构件以便将上述垂直连接销和上述捷接卡圈固定到上述中央车杆内。
13.根据权利要求6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央车杆内固定了一个联接器或一个挂钩的情况下,上述垂直连接销的位置总是固定不变的。
14.根据权利要求6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捷接卡圈的前表面与上述中央车杆的前挡块相邻接,因此拉载荷可从上述捷接卡圈传递到上述中央车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捷接卡圈与上述袋形铸件中的上述从动块相毗邻而使上述衔接端与上述从动块相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件和上述袋形铸件是独立的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件和上述袋形铸件是互相接触的。
18.根据权利要求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件与上述中央车杆的上述后挡块是互相接触的。
19.一种与轨道车的无间隙挂钩连接件配合使用的中央车杆捷接卡圈构件,这种捷接卡圈构件用于将一个挂钩构件侧向地和垂直地平稳放入到一个中央车杆内而不必对该中央车杆进行改动,这种改进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背壁和水平设置的上、下壁,上述上壁和下壁分别带有前、后边缘,上述背壁带有一个上、下前表面、一个后表面和一对侧边缘,上述上壁和下壁的后边缘分别与上述背壁的上、下前表面相连接。上述上、下壁位于上述背壁的两个侧边缘的中间,上述背壁的侧边缘与上述中央车杆的侧壁内表面相接触;上述背壁带有一个基本上位于上述上、下壁间和上述两侧边缘间的中央的开孔;上述上壁和下壁带有互相对直的圆形垂直开孔;上述背壁的水平长度大于上述上、下壁;上述上壁、下壁和背壁构成了一个空腔。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含有一个面向上述空腔的内表面,上述内表面带有弧形的开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内表面的弧形开口使上述上壁和下壁与挂钩构件的衔接端相适应。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带有半圆形的前边缘。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壁和下壁含有相对的朝前和朝后的弧形开口,上述朝前的开口在上述上、下壁的前边缘和上述上、下壁的接触表面之间是渐减地倾斜的,上述朝后的开口在上述上、下壁的后边缘和上述上、下壁的接触表面之间是渐增地倾斜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9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件和上述袋形铸件是铸成一个整体零件的。

说明书全文

发明总地说来是涉及轨道车联接器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无间隙挂钩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从中央车杆中卸下标准联接器的卡圈、从动和车钩,重新装入捷接卡圈挂钩连接件,从而将轨道车的连接装置从联接器改变成挂钩而不必改动标准的中央车杆。反之也然。

轨道车通过连接构件、也就是挂钩或联接器连接在一起。挂钩是一种早就知道的、在路工业上用来将两辆或多辆轨道车之间半永久地连接起来的整体组件。联接器是每辆车中的独立组件,相邻的轨道车间彼此互相连接而形成一个连接的车组。在上述这两种结构中,挂钩或联接器的钩体和衔接端延伸进入轨道车的中央车杆中,中央车杆固定在轨道车上而将纵向载荷传递给轨道车。

本发明旨在改进中央车杆的结构,将其从标准的联接器结构改装成无间隙的挂钩结构而不必改动中央车杆本身。所谓无间隙意思是指挂钩以一种可使纵向运动或移动减至最小的方式接纳在中央车杆内。但是,由于在越过曲道和斜坡时,在一列车中相继排列的轨道车必须适应车与车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对于每辆车必须有以倾斜、侧滑和滚动的方式作相对于联接器构件的运动的措施,而且,必须卸下挂钩部件、进行修理和/或重新装入一个合格的标准中央车杆的措施,以便认可对于标准的AAR型连接系统的改动,反之也然。

在无间隙的挂钩结构中,挂钩以不作相对于车体的纵向运动或将相对于车体的纵向运动减至最小的方法固定。这种无间隙的结构通常是通过在袋形铸件(固定在中央车杆上)的后壁和紧靠着挂钩的衔接端的从动块之间设置一锥形的楔形垫片而获得的。袋形铸件的后外壁支承表面依次与一组中央车杆的侧壁后挡块相毗邻,以便间接地传送缓冲载荷,一般是通过挂钩销将拉传给中央车杆侧壁的前挡块。当施加拉力时,楔形垫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而保持无间隙系统,因此,楔形垫片的向下重量强迫从动块离开袋形铸件的端壁而紧紧地靠到联接器钩体的衔接端止;此时,所有的载荷则通过联接销而传到前挡块上。当车子被推动时,缓冲载荷将联接构件强迫压向从动块、楔形垫片和袋形铸件端壁上,并通过这些构件将载荷传到后挡块上。这种无间隙挂钩系统如Altherr等人的美国专利No.4,700,850和No.4,456,133所示。

这种无间隙结构的一个问题是:连接系统的前、后中央车杆挡块是刚性固定的,通常是用焊接法焊到中央车杆的内面。因此,轨道车被严格地限制采用一种类型的联接器结构。当要将中央车杆改变成适合标准的挂钩结构时,除非要化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来除掉前挡块。另一个问题是,一旦已改变成挂钩结构,便很难反过来又改回标准的联接器结构,理由与上面相同。在铁路运输作业中,最好是拥有能从标准的联接器结构改变成无间隙挂钩而不须作更多的改动的轨道车。而且也希望有一种可利用现有的中央车杆的前、后挡块以便使缓冲拉力的分布更彻底地通过整个中央车杆而不牺牲联接器的转动性能的可拆卸的挂钩固定结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挂钩固定结构,它能够在卸下标准的联接器、卡圈和车钩后可互换地装入到标准的车杆端部里而不必对中央车杆或者车杆端部作任何改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间隙的固定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拉力载荷可更彻底、更均匀地分布到中央车杆上。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装置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表示起见,某些零件沿图1中的2-2线部分剖开;

图3是捷接卡圈连接件的顶视图;

图4是捷接卡圈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5是捷接卡圈连接件的前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部件5表示一般的垂直销无间隙挂钩联接器的结构。挂钩12在纵向固定在轨道车下面的中央车杆10的开口端11中沿其纵向轴线延伸。中央车杆10是标准结构的,它是一个倒U字形凹形件,由顶壁8、侧壁21、22和倒U形下开口底部9处向外翻转的凸缘20、23组成。挂钩12带有一个开孔(或销孔)14,开孔14由凹形的内弯曲面15形成并延伸通过和垂直于挂钩的纵轴线。挂钩衔接端16带有外凸面17和内凹面18。销25是一个长棒,它带有与捷接卡圈铸件30中开孔28的圆柱形表面27相配合的圆柱外表面26。承销块80带有一个与销25的后凸外表面19相毗邻的凹形圆柱形前表面81和一个与挂钩衔接端16的内弯曲表面18相毗邻的外凸背面82。

袋形铸件46安装在中央车杆10的内部并位于与捷接卡圈铸件30的后壁33在纵向上相隔预定距离处。袋形铸件46带有一个通常是平的斜内后壁47、一个内底面49和一个与隔板70的前表面71相毗邻的外后壁表面48。从动块50位于袋形铸件46中并带有一个与挂钩衔接端16的凸形曲面17相毗邻的凹形前表面51。从动块50还带有一个后表面52和一个座落在袋形铸件的底面3上、以保持从动块50的凹形前表面51与挂钩12的销孔14相对称的底面57。楔形垫片60带有一个通常是与从动块50的后平面52相毗邻的大体上是平的前表面62和与袋形铸件46的内后壁47相毗邻的大体上是平的后表面64。中央车杆的侧壁21和22带有凹槽(未示出),以便在安装时支承楔形垫片60。袋形铸件46的后壁48支承在隔板70的前表面71上。隔板70是一个刚性的矩形壳体,它含有能耐受加到中央车杆10上的冲击载荷的刚性框件。隔板70含有两个有足够强度的垂直板74、75,它们由模板件76、77支承在互相隔开的平行位置上。垂直板74、75从中央车杆10的开口底部9向上凸起、与中央车杆顶壁8的内表面4相邻接。横板件76和77的强度不是太大,并且位于隔板件70高度的中央并与其相垂直。隔板70取代了使用标准联接器结构时所用的卡圈和车钩(未示出)。隔板70的后表面72与中央车杆10的后挡块90、91相毗邻。代替使用隔板件70,可将袋形铸件46铸成一个长形件,使它实际上带有一个固有的隔离部分,以便使袋形铸件的后壁48与后挡块90、91相毗邻。由于铸造零件的尺寸一致性差,最好采用带有同时铸出的隔离部分70的标准袋形铸件46。

根据本发明,挂钩12通过一个整体的捷接卡圈连接件30使其在垂直方向、横向和纵向上都对中地位于中央车杆10之内,而连接件30则是横向延伸地位于中央车杆10之内、并且完全与挂钩12的衔接端16的纵向部位相密合。挂钩的衔接端16穿过捷接卡圈30的通道(或空腔)27。

整体的捷接卡圈30含有上凸缘31、下凸缘32和背壁33。组装时,将捷接卡圈30装入中央车杆10中,使其后侧壁的边缘34和35与中心车杆10的内壁2和3相接触,以便控制挂钩组件的侧向移动。捷接卡圈连接件30的外凸缘表面36和37分别与车杆的内顶壁4和支承槽件120的内表面105相接触,支承由螺栓固定到中央车杆10的外翻凸缘20和23上的槽件120。上凸缘31和下凸缘32都带有基本上是平面的且大致是平的挂钩接合表面40和41。挂钩接合表面40带有一个颂斜的前部分43和倾斜的后部分45,而挂钩的接触表面41则带有倾斜的前部分42和倾斜的后部分44。接触表面部分42、43、44和45分别在各个与接触表面41和42的水平部分的平面成锐的平面上形成倾斜状态,以便使中央车杆10中的挂钩12在工作时有一定的间隙、可稍为偏离直角方向。捷接卡圈30的上、下凸级31和32还分别带有垂直孔28、29,孔28、29彼此互相对齐。形成出孔28、29是为了接纳将挂钩12连接到捷接卡圈30上的垂直连接销25。垂直连接销25穿过捷接卡圈30中的孔28、29和挂钩12的开孔14。

捷接卡圈30带有与位于车杆端部150处的中央车杆前挡块100和102的外表面110和111相邻接的后壁前表面38和39。挡块100和102可以和标准的车杆端部铸件整体铸出,也可以先制好然后焊接或栓接等办法刚性地固定到中央车杆10上。前表面38和39带有深切角,以便减少上、下凸缘31、32与后壁33交接边(示为一圆角)处的圆角38a和39a的力矩、从而在外力从捷接卡圈30传送到前挡块100和102时降低圆角处的应力

为了使挂钩12的球形衔接端16穿过车杆端部铸件150的通道140,前挡块100和102带有切出的弧形部位104和106,这样就允许挂钩12的直径最大部位通过、而同时又尽可能地提供最大的承受来自捷接卡圈30的前表面38和39的载荷的横截面积。

挂钩12的开孔14带有用以接纳垂直连接销25的前边缘26的第一凹形垂直侧壁15和形状与承销块80相对应的球形第二侧壁18,第二侧壁18是在挂钩12的衔接端16上形成的。挂钩的开孔14中接纳了一个形状与其相对应的承销块80,承销块80带有一个用以接纳垂直的圆柱形连接销25的后边缘19的第一凹形垂直侧面81和一个承接到挂钩衔接端16的形状与其球形互补的后表面18上的球形第二侧面82。上述垂直连接销25、承销块80、捷接卡圈30和从动块16的结构允许中央车杆10内的挂钩12可在水平上和垂直上转动一定角度。

垂直连接销25和捷接卡圈30由支承槽件120夹持在中央车杆10的开口底部9的位置上,支承槽件120由螺栓固定到中央车杆10的外翻凸缘20和23上。

使用时,来自挂钩12的纵向拉力通过垂直连接销25传到捷接卡圈30上。捷接卡圈30又通过捷接卡圈30的前表面38和39间的界面将纵向拉力传到车杆端部前挡块100和102的前表面110和111上,然后再传到中央车杆10上。来自挂钩12的缓冲载荷直接传给从动块50、楔形垫片60和袋形铸件46,然后传给隔板70,最后传给中央车杆的后挡块90和91。未经缓冲的载荷由垂直连接销25或捷接卡圈30承担。

当纵向拉力从垂直连接销25传到捷接卡圈30上时,可利用的承力面积比现有技术的水平拉键和车杆侧边铸件大得多。现有技术的接触面积仅仅分布在水平拉键的线性弧形前边缘。在本发明的垂直销接结构中,接触面积显著增加,因为面积88、89和110、111分别有较大的相互作用,所以,总的说来,降低了中央车杆10和连接销25的应力集中。

因此,本发明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处理挂钩12和中央车杆10之间的载荷传递问题而不必用普通的焊接方法将捷接卡圈30刚性地固定到中央车杆10上。

由于上述结构能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因此消除了改装导轨车的焊接工序。本装置的安装方法如下:将隔板件70和袋形铸件46放入中央车杆10中,并将它们推靠到后挡块90和91上,然后用螺栓将支承板160固定到外翻凸缘20和23上,以便使隔板件70和袋形铸件46固定到中央车杆10上;将楔形垫片60靠到袋形铸件的后表面47上但保持该楔形垫片在较高的位置上;将从动块16放入袋形铸件46中;将捷接卡圈30放入中央车杆10中,并将其推靠到前挡块100和102上。然后用螺栓宽松地将支承槽件120固定到外翻凸缘20和23上,使捷接卡圈30临时固定到中央车杆10上;将承销块80装入挂钩12的衔接端,然后将挂钩12的衔接端16穿过捷接卡圈30而到达与从动块16相接触的位置;将一个杠杆(未示出)安装到槽180里,使挂钩保持在它的位置上;卸下支承槽件120,然后将垂直连接销25插入到夹持件的开口28、29以及已放入承销块80的挂钩开口14中;再将支承槽件120横过中央车杆10的开口顶部9固定好,以便使捷接卡圈30和垂直连接销25保持在中央车杆内;卸下杠杆,然后让楔形垫片60落入袋形铸件46中它的位置上。若要拆卸上述装置,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