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提升装置的压紧和引导滑轮组件的机械调节装置

申请号 CN200810214458.1 申请日 2008-08-26 公开(公告)号 CN101380956A 公开(公告)日 2009-03-11
申请人 波马加尔斯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劳伦特·博尼费特; 蒂里·特里奥里尔;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机械提升装置的 滑轮 组件的机械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滑轮组件配置有可旋转地安装在 支撑 框架 (11a、12、20)上的 轴承 滑轮(10a),支撑框架(11a、12、20)包括防磨靴(20),其由夹紧装置(31、32、34)固定到装置的 塔架 的支撑(15),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固定后得到的支撑(15)相对于防磨靴(20)沿侧向方向(D2)的倾斜的调节装置,侧向方向(D2)沿平行于滑轮(10a)的 转轴 的方向定向。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提升装置的空中绳索的压紧和引导滑轮组件的机械调节装 置,所述滑轮组件配置有用于引导所述绳索轴承滑轮(10a、10b),其可旋 转地沿着平行的转轴安装在支撑框架(11a、11b、12、20)上,平行的转轴沿 平行于绳索的方向的滑轮组件的纵向方向沿着支撑框架(11a、11b、12、20) 错开,所述支撑框架(11a、11b、12、20)包括通过夹紧装置(31、32、34) 固定到装置的塔架的支撑(15)的防磨靴(20),其安装位置为使得防磨靴 (20)的顶表面(24)朝向所述支撑(15)的底表面(17),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调节装置包括夹紧后得到的、支撑(15)的沿侧向方向(D2)相对 于防磨靴(20)的倾斜的调节装置,所述侧向方向(D2)沿平行于滑轮(10a、 10b)的转轴的方向定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固 定高度的、插入在所述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的第一区域和支撑(15) 的底表面(17)之间的第一间隔器(36),及具有可变高度的、插入在支撑 (15)的底表面(17)和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的第二区域之间的第 二间隔器(37),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侧向方向(D2)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 偏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器(37)包 括第一和第二斜刃楔形物(47、48)沿垂直于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 的滑轮组件的横向方向(D3)的堆叠,所述楔形物(47、48)具有配合的反 向的侧向斜面(49、50),所述第一和第二楔形物(47、48)沿所述侧向方 向(D2)各自地移动和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螺纹元件(61),其 沿侧向方向(D2)布置并以螺旋连接的形式安装在第一楔形物(47)中,并 且以带有横向方向的枢轴和滑动的混合连接的形式安装在第二楔形物(48) 中。
5、如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可 调节的侧向安全限位器(59),其侧向地阻碍位于所述第二楔形物(48)的 相对侧上的所述第一楔形物(4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器(37)可 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上,并具有垂直于所述侧向 方向(D2)的关节轴(X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器(36)可 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15)的底表面(17)上,并具有垂直于所述侧向方 向(D2)的关节轴(X1)。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机械提升装置的空中绳索(aerial rope)的压紧和引导滑轮组 件的机械调节装置,所述滑轮组件装配有用以引导绳索的轴承滑轮(roller sheaves),其沿平行的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平行的转轴沿平行 于绳索的方向的滑轮组件的纵向方向沿着支撑框架错开,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通过夹紧装置固定到装置的塔架的防磨靴,其安装位置使得防磨靴的顶表面 朝向支撑的底表面。

背景技术

在例如缆车或吊舱型的机械提升装置中,空中绳索由带有用于当绳索在 线路上运行时支撑和引导绳索的轴承滑轮的底部滑轮组件和/或带有压紧和 引导轴承滑轮的顶部滑轮组件引导并固定到每个塔架。混合滑轮组件包括底 部滑轮组件和顶部滑轮组件。这些滑轮组件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绳索压紧和引 导滑轮组件的不同变化。本发明涉及这些滑轮组件的调节,不论是什么样的 变化。
塔架位于装置的加载端和卸载端之间。缆车和/或吊舱通过固定的或可拆 卸的紧固装置固定到绳索。滑轮组件的轴承滑轮通常成对连接并且适配在主 梁的端部,主梁在它们的中部联接在次梁的端部,次梁本身以同样的方式适 配在第三梁上,等等,依赖于滑轮的数目。最后的梁在其中间部位联接到固 定到塔架的支撑的防磨靴上而进行安装。通过采用基本梁(主梁、次梁、第 三梁等等)和防磨靴形成滑轮组件的支撑框架。以这种方式,滑轮组件的滑 轮沿平行的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平行的转轴沿着支撑框架沿大 体上平行于绳索的方向的滑轮组件的纵向方向错开。
不管滑轮组件的实施例的变化是什么样,就滑轮组件及更为广泛的整个 装置的维护和安全性而言,滑轮相对于垂直平面缺少倾斜是决定性因素。在 其中滑轮存在倾斜的滑轮组件确实实际上导致了绳索、滑轮组件的全部滑 轮,尤其是在绳索的平上,及可拆卸的载具夹紧装置的早期磨损。这样的 缺陷能够另外具有这样的后果,使得靠近滑轮悬挂的载具失去它们的水平状 态。
对于固定到支撑的滑轮组件,这样的缺陷在支撑非水平状态(沿线路的 宽度方向考虑水平状态而不是沿绳索方向)时会自动出现。确实,当支撑沿 绳索的宽度方向倾斜时,固定到支撑的滑轮组件的防磨靴自动倾斜相同的值 并沿相同方向倾斜。由于支撑框架在绳索的宽度方向完全是刚性的,这在滑 轮中导致了这样的情况,滑轮相对于垂直平面以相同大小的度倾斜。
当对滑轮组件进行调节时,唯一已知的试图补偿由于对应的支撑的倾斜 引起的滑轮的倾斜的方法包括使用楔形的垫片,垫片在防磨靴被夹紧在支撑 上之前被适配在防磨靴和支撑之间。楔形物是一种完全刚性的零件。在这样 的楔形物的顶点处的角度必须精确地等于支撑的倾斜的角度的值。如果情况 并非如此,则固有地存在等于楔形物的角缺陷的滑轮的倾斜,即使使用了楔 形物。因为在缺陷的测量过程中和楔形物的生产过程中的精度要求难以满 足,所以所获得的最终产品的质量是随机的。此外,每个倾斜的支撑要求生 产特定的楔形物。这导致非常高的生产成本,引起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包括提供用于机械提升装置的空中绳索的压紧和导向滑 轮组件的机械调节的装置,据此调节能够可靠地进行,而同时减小关联的成 本。
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显著之处在于它包括用于调节在夹紧之后得到的 支撑相对于防磨靴的沿侧向方向的倾斜的装置,侧向方向平行于滑轮的转轴 定位
当前技术中使用的楔形物不能允许在对于支撑沿侧向方向相对于防磨 靴的在夹紧后的任何调节(由于,通过使用楔形物,所述倾斜正好等于在所 述楔形物的顶点处的角度的固定值),与其不同,这样的调节装置使得能够 在原位置调节支撑在夹紧后相对于防磨靴(或反之)存在的倾斜,直到滑轮 组件的滑轮被使得恰好垂直。换句话说,调节装置的适当操作确保在调节滑 轮组件后(及在防磨靴被夹紧在支撑上之后),滑轮组件的滑轮不再存在任 何垂直度缺陷。滑轮组件的调节的可靠性由此被加强。这些调节装置的功能, 即,调节支撑在夹紧后相对防磨靴(或反之)的侧向倾斜,使得调节装置对 于全部需要这样的调节的支撑是相同的。这样的优点使得调节装置的标准化 生产成为可能。结果减少了生产成本。
依据优选实施例,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固定高度的第一间隔器,其插入在 防磨靴的顶表面的第一区域和支撑的底表面之间,和具有可变高度的第二间 隔器,其插入在支撑的底表面和防磨靴的第二区域之间,第二区域相对于第 一区域沿侧向偏离。通过调节第二间隔器的高度非常简单地实现了对于夹紧 后的最终侧向倾斜的调节。
其它的技术特性能够单独地或组合地使用:
-第二间隔器包括堆叠,其沿横向于滑轮组件的方向垂直于防磨靴的顶 表面,具有带有配合的反向侧向斜面的第一和第二斜刃楔形物,第一和第二 楔形物分别地沿侧向方向移动和固定。
-它包括沿侧向方向布置的螺纹元件,并以螺旋连接的形式安装在第一 楔形物中和以横向方向的枢轴和滑动的混合连接形式安装在第二楔形物中。
-调节装置包括可调节的侧向安全限位器,侧向阻碍第二楔形物相对侧 的第一楔形物。
-第二间隔器可旋转地安装在防磨靴的顶表面上,其联接轴垂直于侧向 方向。
-第一间隔器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的底表面上,其联接轴垂直于侧向方 向。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对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其它的优点和特性将更为清 晰明了,给出该特定实施例仅是为了非限定的目的,并示出在附图中,在附 图中:
-图1和图2分别沿图2的横截面线A-A的侧向横截面和侧视图示出了 依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第一实例,
-图3说明了图1的详图B,
-图4说明了沿图3的横截面线D-D的前述图表的装置,
-图5示出了图1的详图C,
-图6和7以分别针对沿侧向方向的倾斜的相对的最大值的侧视图说明 了依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第二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说明了机械提升装置的空中绳索的压紧和引导滑轮组件的两 个轴承滑轮10a、10b。轴承滑轮10a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第一主梁11a的一 端上,而第二滑轮10b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与第一主梁11a对齐的第二主梁 11b的一端上。滑轮10a、10b因此可旋转地安装在滑轮组件的主梁11a、11b, 而平行的转轴沿滑轮组件的纵向方向D1(见图2中的箭头)错开,纵向方 向D1平行于绳索的方向。承载第一滑轮10a的第一主梁的末端11a纵向地 面向承载滑轮10b的第二主梁11b的末端。滑轮10a、10b因此纵向邻近, 尽管它们安装在不同的主梁11a、11b上。每个主梁11a、11b在其中部被支 撑在第二主梁12的末端上。
在主梁11a、11b上的滑轮10a、10b的转轴和在第二梁12上的主梁11a、 11b的关节轴都沿滑轮组件的侧向方向D2(见图1中箭头)相互平行。侧向 方向D2因此沿平行于滑轮10a、10b的转轴的方向定向。在侧向方向D2中, 主梁11a、11b布置在滑轮10a、10b的一侧上,而第二梁12放置在另一侧 上。包括主梁11a、11b的侧对应于滑轮组件的外侧并且包括第二梁12的侧 对应于滑轮组件的内侧。
滑轮组件在外侧上装配有数个绳索抓取器13以防止绳索脱轨,并且在 内侧装配有数个防脱轨限位器14。绳索抓取器13和防脱轨限位器14与一对 安装在主梁11a、11b上的一对滑轮联接。
滑轮组件固定到机械提升装置的塔架的顶端,更精确地,固定到主轴P 的矩形横截面的管状支撑的末端,主轴P大体上是水平的。支撑15包括通 过两个侧表面18、19相互接合的顶表面16和底表面17。
为将后者固定到支撑15,滑轮组件包括防磨靴20,其在内部适配在第 二梁12和支撑15之间。防磨靴20包括具有平面基底21和两个侧翼22、23 的U形脚。基底21包括顶表面24和底表面25。两个侧向偏离的纵向法兰 盘26、27从底表面25垂直地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中延伸并垂直于侧向方 向D2。侧翼22、23从顶表面24垂直地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中延伸并垂 直于纵向法兰盘26、27。
第二梁12在梁的中部支撑在防磨靴20上旋转。这种适配通过平行于滑 轮组件的侧向方向D2的旋转臂28进行,连接两个纵向法兰盘26、27并安 全地贴附于后者。每个法兰盘26、27在其与基底21的相对的部分包括通孔, 用于旋转臂28的一端通过。在旋转臂28的末端中的一个上面的第二梁12 的联接能够通过适合的装置实现。在旋转臂28的相对末端将旋转臂固定到 防磨靴20,例如,通过U形螺栓29安全地贴附到纵向法兰盘27并能够径 向夹紧旋转臂28。依据可能的实施方式,U形螺栓29包括U形夹紧元件, 关于它的分支在末端处形成螺纹。每个螺纹与固定螺帽30连接。旋转臂28 穿过U形夹紧元件,关于它的分支经由布置在法兰盘27的水平盘中的孔穿 过法兰盘27。每个固定螺帽30被旋紧到突出于法兰盘27的通孔的夹紧元件 的分支的部分上。
这使得防磨靴20和第二梁12被相对于彼此可自由旋转地安装。第二梁 12相对于防磨靴20的定位由此在垂直于侧向方向D2的平面中可变。不管 如何相对定向,法兰盘26、27保持垂直于侧向方向D2并平行于D1,而基 底21和测翼22、23保持平行于D2。另一方面,由纵向方向D1(其关联于 第二梁12)相对于基底21和相对于侧翼22、23形成的角度是可变的。
基础梁(主梁11a、11b和第二梁12)和防磨靴20形成的组件形成滑 轮组件的支撑框架。与滑轮10a、10b相同的方式,滑轮组件的全部滑轮(依 据基础梁的数目具有可变的数目)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平行的转轴 沿滑轮组件的纵向方向D1沿着支撑框架错开。
防磨靴20由夹紧装置在支脚已经被定位在支撑15下面后固定到支撑 15,在定位位置中,基底21的顶表面24朝向支撑15的底表面17并且每个 侧翼22、23朝向支撑15的侧表面18、19。侧翼22、23在支撑15的每一侧 上的沿纵向方向D1的位置防止防磨靴20相对于支撑15绕平行于侧向方向 D2的轴旋转。在侧翼22、23和对应侧表面18、19之间的间隙通过螺旋地 安装在侧翼22、23上的调节螺钉进行调节,螺钉的末端压在侧表面18、19 上。
夹紧装置包括由添加到支撑15的顶表面16上的夹紧盘31和连接夹紧 盘31和防磨靴20的基底21的夹紧螺杆32形成的夹卡。三个夹紧螺杆32 布置在支撑15的每一侧上,平行于侧表面18、19。每个夹紧螺杆32的底端 穿过基底21并且它的顶端穿过夹紧盘31。底端提供有支撑头33而螺帽34 经由每个夹紧螺杆32的顶端添加。基底21和夹紧盘31插入在支撑头33和 螺帽34之间。螺帽34的紧固朝向防磨靴20的基底21移动夹紧盘31。由于 夹紧盘31搁放在支撑15上,这导致防磨靴20朝向支撑15的相应的运动。 夹紧装置因此进行了防磨靴20的基底21的顶表面24朝向支撑15的底表面 17的可调节并可逆的相对运动。调节和可逆通过调节螺帽34实现。
图中部分地示出的滑轮组件的压紧和引导是底部型的滑轮组件:示出的 两个主滑轮10a、10b由此是轴承滑轮用于支撑和引导绳索。描述的其余部 分能够无差别地适用于顶部型的压紧和引导滑轮组件,其将配置有用于压紧 和引导绳索的轴承滑轮。
由于塔架的不精确的构造的结果,支撑15的主轴P可以存在水平度缺 陷。这种缺陷导致支撑15的底表面17不在水平的平面内并存在沿纵向方向 D1的第一倾斜和/或沿侧向方向D2的第二倾斜。在第一倾斜的情况中,底 表面17的法向矢量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包括沿第一水平轴的分量,其对应 于D1在所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以类似的方式,第二倾斜意味着底表面17 的法向矢量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包括沿第二水平轴的分量,其对应于D2在 所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
依据本发明的机械调节装置的作用在于补偿沿侧向方向D2的第二倾 斜,而不是第一倾斜,以确保在调节之后,防磨靴20的基底21的顶表面24 在夹紧之后沿侧向方向D2不存在任何倾斜,尽管存在支撑15的底表面17 沿侧向方向D2的倾斜。因此,调节之后,不管支撑15沿侧向方向D2的倾 斜如何,顶表面24的法向矢量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不包括任何沿水平轴的 对应于D2在所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
为实现这个目的,及依据本发明,机械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支撑15 在夹紧后出现的相对于防磨靴20的沿侧向方向D2的倾斜的装置。装置例如 在支撑15和防磨靴20之间夹紧之前被适配在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和支撑 15的底表面17之间。在图1到图5中,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第 一实例。这样的调节装置能够在构造滑轮组件时被内置或能够被添加到任何 已经存在的防磨靴20上。
参考附图,调节装置包括插入在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和支撑15的底 表面17之间的第一和第二间隔器36、37。具有固定高度的第一间隔器36 插入在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的第一区域和支撑15的底表面17之间。第二 间隔器37在其本身具有可变高度并且插入在支撑15的底表面17和防磨靴 20的顶表面24的第二区域之间。第二区域相对于第一区域沿滑轮组件的侧 向方向D2偏离。
垂直于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的方向对应于滑轮组件的横向方向D3(见 图1中的箭头)。横向方向D3垂直于侧向方向D2。纵向方面D1(其关联于 第二梁12)和横向方向D3(其关联于防磨靴20)之间的角度在另一方面通 过第二梁12相对于防磨靴20的旋转是可变的。
第一间隔器11由第一带材38和第二带材39横向堆叠形成,两者都垂 直于侧向方向D2定位。第一带材38可靠地贴附到基底21以突出于顶表面 24。第一带材38的横截面总体上为方形。第一带材38包括焊接到基底21 的顶表面24上的底表面40和转而朝向支撑15的底表面17的顶表面41。顶 表面41和底表面40由两个彼此平行并垂直于基底21的顶表面24的侧面42、 43接合。侧表面42转而朝向滑轮10a、10b并且侧表面43转而朝向相对侧, 即,沿塔架的方向。顶表面41包括沿第一带材38的主轴定位的直立容器。 容器44的横截面是圆的一段弧。第二带材39包括半圆柱形横截面,其半径 对应于容器44的横截面的圆的弧的半径。第二带材39因此包括采用坐落在 容器44中的半圆柱形式的底表面45和压靠在支撑15的底表面17上的平面 顶表面46。
根据以上可以清楚第二带材39可以相对第一带材38沿对应于第二带材 39的顶表面46的中线的关节轴X1自由旋转。该旋转是在容器44中的第二 带材39的底表面45的可能的滑动的结果。第一间隔器36由此可旋转地沿 着垂直于侧向方向D2和横向方向D3的关节轴X1安装在支撑15的底表面 17上。
为确保第二带材39不脱离出容器44,第二带材39的每个端部配置有保 持装置(见图4)。每个保持装置包括:螺旋进入第二带材39并固定朝向基 底21定向的连接元件63的一端的固定螺钉62。对中装置64垂直地适配到 连接元件63的相对端以到达并啮合进提供在第一带材38的对应末端的保持 孔65中。
第二间隔器37包括第一和第二斜刃楔形物47、48沿横向方向D3的堆 叠。每个楔形物包括分别参考为49、50的侧向斜面。第一楔形物47的侧向 斜面49是具有朝向基底21定向的法向矢量的平面表面。该法向矢量包括沿 侧向方向D2的第一分量和沿横向方向D3的第二分量。第二楔形物48的侧 向斜面50是平行于第一楔形物47的侧向斜面49的平面表面。侧向斜面49、 50是反向的并通过相对滑动彼此配合。
第一楔形物47呈现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横向截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对应于侧向斜面49。较小侧对应于朝向第一间隔器36的侧面51。更精确地 讲,第一楔形物47的侧面51平行于第一带材38的侧表面42。直角三角形 的较大侧对应于第一楔形物47的顶表面52。顶表面52被压靠在支撑15的 底表面17上。
第二楔形物48也呈现出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横向截面。直角三角形的斜 边对应于侧向斜面50。较小侧对应于转而朝向滑轮10a、10b的侧面53。直 角三角形的较大侧对应于第二楔形物48的底表面54。底表面54包括平行于 第二带材39定向的直立容器55。容器55的截面是圆的弧。
由楔形物47、48的横向叠加形成的组件沿横向方向D3适配到形成第二 间隔器37的整体部分的第三带材56上。第三带材56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带 材38、39。第三带材56可靠地贴附到基底21以从顶表面24突起。第三带 材56包括半圆柱形截面,其半径对应于提供在第二楔形物48的底表面54 中的容器55的截面的圆的弧的半径。第三带材56因此包括采用进入容器55 的半圆柱形的顶表面57和焊接到基底21的顶表面24上的平面底表面58。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清楚,第三带材56可以沿着关节轴X2相对于楔形物 48自由旋转,关节轴X2对应于第三带材56的底表面58的中线。旋转是容 器55中的第三带材56的顶表面57的可能的滑动的结果。包括楔形物47、 48和第三带材56的第三间隔器37由此可旋转地安装到防磨靴20的顶表面 24上,而关节轴X2垂直于侧向方向D2和横向方向D3。
具有固定高度的第一间隔器36因此插入在支撑15的底表面17和顶表 面24的第一区域之间。第一区域由顶表面24与第一带材38的底表面40接 触的区域形成。具有可变高度的第二间隔器37关于其本身被插入在支撑15 的底表面17和顶表面24的第二区域之间。第二区域由顶表面24的与第三 带材56的底表面58接触的区域形成。
焊接到防磨靴20并容纳在容器55中的第三带材56具有沿侧向方向D2 固定第二楔形物48的效果。在另一方向,通过侧向斜面49、50的相对滑动 和被平面地压紧联接于支撑15的底表面17的第一楔形物47的顶表面52, 第一楔形物47可以沿侧向方向D2移动。第一和第二楔形物47、48的相对 侧向定位通过旋转致动沿侧向方向D2布置并螺旋连接适配进第一楔形物47 及以横向方向D3的枢轴和滑动混合连接适配进第二楔形物48的螺纹元件 61进行调节。混合连接于第二楔形物48允许螺纹元件61绕它的主轴旋转并 沿横向方向D3平移,旋转和平移彼此独立。
为实现螺纹元件61和第二楔形物48之间的混合连接,间隔器66被添 加在第二楔形物48的侧面53上以侧向地适配在螺纹元件61的头部67和第 二楔形物48之间。螺纹元件61插入在头部67和与第一楔形物47接触的螺 纹部分之间,其包括凹槽68,关于它的横向长度大于间隔器66的厚度。螺 纹元件61沿侧向方向D2穿过间隔器66,穿过了具有分离的平行边缘的横 向狭槽69,边缘的间隔距离正好大于狭槽69的直径以留出功能性间隙。螺 纹元件61的侧向定位通过压靠在间隔器66上的头部67实现。凹槽68由此 侧向地沿间隔器66的厚度方向定位并且狭槽69的边缘沿平行于带材38、39 和56的方向保持螺纹元件61。此外,头部67在其基底提供有环行缘。限位 板70在相对与间隔器66的与头部67相同侧通过螺旋进入间隔器66而适配 靠在环形缘上。限位板70沿侧向方向D2固定螺纹元件61。螺纹元件61通 过沿着横向狭槽69滑动而沿横向方向D3保持自由平移并绕它的主轴保持自 由旋转。
在第一和第二间隔器36、37之外,依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包括可调节 的侧向安全限位器,用以阻挡第二楔形物48的相对侧上的第一楔形物47。 侧向限位器沿侧向方向D2保持第一楔形物47以免破坏螺纹元件61或以免 破坏螺纹元件61和第一楔形物47之间的连接。侧向限位器由沿侧向方向 D2穿过第一带材38并存在在两个侧表面42、43上的至少一个螺钉(在示 出的实例中数目为2)的末端形成。从侧表面42突起的螺钉59的部分的末 端适当地形成侧向限位器。59的本体以螺旋连接适配在第一带材38中。从 侧表面43突出的螺钉59的部分接受增加的防松螺母60。
图5说明安全防松螺母71布置靠在从每个夹紧螺杆32的顶部末端添加 的螺母34上。在夹紧板31上的可调节方向的螺母34的压紧装置进一步适 配在螺母34和夹紧板31之间。这些可调节方向压紧装置由第一垫圈72和 第二垫圈73的堆叠形成。第一垫圈72包括:平面压紧接触在支撑15的顶 表面16上的平面底表面;和采用球面盘形式的顶表面。第二垫圈73关于其 本身包括:压紧接触在螺母34上的平面顶表面;和采用具有对应于第一垫 圈72的顶表面的半径的球形圆顶的形式的底表面。第二垫圈73因此以球窝 连接相对于第一垫圈72安装。这种连接是第二垫圈73的底表面在由第一垫 圈73的顶表面形成的圆顶中的可能滑动的结果。
在执行了调节装置之后,夹紧螺栓32不必须垂直于支撑15。在支撑15 上的螺母34的可调节方向压紧装置自动在紧固螺母34期间确保在由螺母34 施加的压紧和由第一垫圈72施加的作用在夹紧板31上的压缩力之间的角 度的形成,其等于夹紧螺栓32的倾斜。这样的自动操作通过补偿夹紧螺栓 32的角度变化而确保施加在支撑15上的压缩力是一致的。
如上所描述的调节装置在支撑15沿侧向方向D2存在倾斜时使用,倾斜 是塔架的不精确构造的结果。该倾斜表现为这样的事实,即底表面17的法 向矢量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包括沿着水平轴的分量,其对应于D2在所述平 面上的垂直投影。在螺帽34紧固之前,适配两个间隔器36、37并调节第二 间隔器37的长度。长度调节操作对应于适当的调节。调节必须使得紧固螺 帽34后得到的支撑15沿侧向方向D2相对于防磨靴20的倾斜等于支撑15 相对于水平沿侧向方向D2的倾斜。以这种方法,在紧固螺帽34后,顶表面 24的法向矢量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不包括任何沿着水平轴的对应于D2在所 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分量。通过对于第二间隔器37的合适的长度调节, 操作人员确保防磨靴20的顶表面24在螺帽34紧固之后不会出现任何沿侧 向方向D2的倾斜。这个结果是容易达到的,不管支撑15沿侧向方向D2如 何倾斜。在另一方向,可以清楚,第二间隔器37的长度直接依赖于支撑15 沿侧向方向D2的倾斜。调节装置因此使得固定后得到的支撑15相对于防磨 靴20的倾斜能够被沿着侧向方向调节。但是,它并不能使得固定后得到的 支撑15相对于防磨靴20的倾斜能够被沿着纵向方向D1调节。
图6和图7说明了依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第二实例,其不同于第一实 例,因为第一和第二间隔器36、37的侧向定位是相反的。图6和图7分别 示出了在夹紧之后支撑15相对于防磨靴20沿侧向方向D2的最大倾斜α1、 α2,其对应于第二间隔器37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
在图6中,具有可变长度的第二间隔器37被调节到它的最小长度。最 小长度小于第一间隔器36的固定长度。由于第二间隔器37相对于第一间隔 器36布置在滑轮10a、10b的相对侧,这使得夹紧之后支撑15相对于防磨 靴20沿侧向方向D2的最大倾斜α1具有负值。在示出的实例中,α1基本 上等于-2°。
在图7中,在另一方面,第二间隔器37调节到它的最大长度。最大长 度大于第一间隔器36的固定长度。夹紧之后支撑15相对于防磨靴20沿侧 向方向D2的最大倾斜α2因此具有正值。在示出的实例中,α2基本上等于 +1°。
对于依据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第二实例,操作人员在夹紧之后仅能够沿 着侧向方向D2调节支撑15相对于防磨靴20的倾斜至包括在值的范围内的 值,其极限为α1和α2。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