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乘客把手装置的全地形车辆

申请号 CN200980103333.4 申请日 2009-02-03 公开(公告)号 CN101925505A 公开(公告)日 2010-12-22
申请人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理查德·D·里普利; 罗伊·A·森斯达尔; 斯科特·D·泰勒;
摘要 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辆(ATV)(10),其包括结合到脚部空间中的支座组件(40),该支座组件(40)与可拆卸乘客座椅(36)相配合。此外,通过闩 锁 组件(42)而选择性地将乘客座椅添加到ATV中或从ATV中移除。侧面把手(44,44′)位于可拆卸座椅的侧面并且附接于后附件板(34)。后附件板还包括一体式杯座(46),并且在前附件板或后附件板中形成有 捆 扎 架(48)。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定位在所述跨骑式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36),其中,所述跨骑式座椅和所述乘客座椅大体沿纵向轴线延伸;以及
乘客把手(44,44′),所述把手(44,44′)位于所述乘客座椅的侧面并且成型为适合于乘客的手部,所述把手的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把手包括两个侧部把手杆(124、126),所述侧部把手杆(124、126)大体向上延伸并且沿从纵向中轴线朝外前方的轴线延伸,所述乘客把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部把手的端部把手杆(128),
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乘客可以二中择一地抓握所述侧部把手杆之一或所述端部把手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把手杆相对于横向轴线以一定度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把手包括内基部和外套(142),所述外套(142)包含减振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车辆,使所述外套挤压抵靠于所述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后附件架(34),并且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后附件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基部由铸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44′)的所述两个侧部把手杆中的至少一些或所述端部把手杆被加热。
8.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后方的乘客座椅(36),其中,所述跨骑式座椅和所述乘客座椅大体沿纵向轴线延伸;以及
乘客把手(44,44′),所述乘客把手(44,44′)位于所述乘客座椅的侧面并成型为适合于乘客手部,
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把手包括内基部(122)和外套(142),并且所述外套(142)包含减振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车辆,使所述外套挤压抵靠于所述车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后附件架(34),并且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后附件架。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围绕所述内基部,并且所述内基部从所述外套中伸出从而在所述外套上形成肩部(132),并且所述车辆的安装有所述把手的部分包括井(162)以容纳伸出的基部,并且所述肩部被收紧抵靠于所述车辆。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把手包括两个侧部把手杆(124、126),所述侧部把手杆(124、126)大体向上延伸并且沿从纵向轴线朝外前方的轴线延伸,所述乘客把手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部把手的端部把手杆(128),其中,所述乘客可以二中择一地抓握所述侧部把手杆之一或所述端部把手杆。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把手杆相对于横向轴线以一定角度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基部由铸铝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44′)的所述两个侧部把手杆中的至少一些或所述端部把手杆被加热。
16.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定位在所述跨骑式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36);
配合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与所述乘客座椅之间的闩组件(42),所述闩锁组件包括固定闩锁部(252)和可移动闩锁部(250),
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闩锁部附接于所述框架,所述可移动闩锁部附接于所述乘客座椅,其中所述闩锁组件提供所述乘客座椅的附接状态和拆卸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还包括附接于所述乘客座椅的释放机构(248),其中将所述可移动闩锁从所述固定闩锁释放所需的作用在所述释放机构上的具有与将所述乘客座椅从所述车辆移除所需的力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分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包括牵索(248),所述牵索(248)延伸至与椅背部(240)的后部相邻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包括座椅框架构件(246),所述座椅框架构件(246)具有椅座框架部(272)和椅背框架部(270),其中,所述可移动闩锁部安装于所述椅座框架部的外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构件包括过渡部(274),所述过渡部(274)连接所述椅座框架部和所述椅背框架部,并且所述牵索沿所述过渡部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构件包括在邻近于所述椅座框架部贯穿所述座椅框架构件的开口(278),以及在邻近于所述椅背框架部处贯穿所述座椅框架构件的开口(276),所述牵索沿所述过渡部的内侧延伸,并且延伸穿过每个所述开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闩锁部包括弹簧夹(292),并且所述固定闩锁部包括成型为用于容纳所述弹簧夹的开槽销(382)。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销附接于板(380),所述板(380)直接附接于所述车辆的框架。
24.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附件(36,500),所述附件(36,500)定位在所述驾驶员的后方并被容纳在附接口(400)中;
配合地支撑在所述框架与所述附件之间的闩锁组件(42);以及
附接于所述附件的释放机构(248),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闩锁组件解开所需的作用在所述释放机构上的力具有与将所述附件从所述车辆中移除所需的力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分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是乘客座椅(36)。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包括牵索(248),所述牵索(248)延伸到与所述乘客座椅的椅背部的后部相邻的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包括座椅框架构件(246),所述座椅框架构件(246)具有椅座框架部(272)和椅背框架部(270),并且可移动闩锁部(250)安装于所述椅座框架部的外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构件包括过渡部(274),所述过渡部(274)连接所述椅座框架部和所述椅背框架部,并且所述牵索沿所述过渡部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构件包括在邻近于所述椅座框架部处贯穿所述座椅框架构件的开口(278),以及在邻近于所述椅背框架部处贯穿所述座椅框架构件的开口(276),所述牵索沿所述过渡部的内侧延伸,并且延伸穿过每个所述开口。
30.根据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闩锁部包括弹簧夹(292),并且所述固定闩锁部包括成型为用于容纳所述弹簧夹的开槽销(382)。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销附接于板(380),所述板(380)直接附接于所述车辆的框架。
32.根据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闩锁部附接于所述框架,所述可移动闩锁部附接于所述乘客座椅,其中所述闩锁组件提供所述乘客座椅的附接状态和拆卸状态。
33.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定位在驾驶员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36);
将所述乘客座椅附接于所述框架的附接机构(42),
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弹性安装隔离件(282)配合地定位在所述乘客座椅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将所述乘客座椅与所述框架的振动隔离。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后附件架(34)和与所述后附件架相接触的弹性安装隔离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椅包括座椅框架构件(246),所述座椅框架构件(246)具有椅座框架部(272)和椅背框架部(270)。
36.根据权利要求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构件还包括过渡部(274),所述过渡部(274)连接所述椅座框架部和所述椅背框架部,并且所述弹性安装隔离件(282)在邻近所述过渡部处附接于所述座椅框架构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附件架设有容纳插口(422)以容纳所述弹性安装隔离件。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安装隔离件成型为截头锥形,并且竖直地指向下方,且所述容纳插口配合地成型为用于容纳成型为截头锥形的所述弹性安装隔离件。
39.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由所述框架支撑的支架部(34),所述支架包括轨道部(48),以及上覆的支撑表面,所述上覆的支撑表面覆盖所述轨道部的一部分,使所述轨道部的部分(220)露出。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的支撑表面包覆模制在所述轨道部上。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邻近于外周,并且所述上覆的支撑部具有暴露所述轨道部的外周开口。
42.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由所述框架支撑的支架部(34);以及
在所述支架部中一体形成的杯座(46)。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由车辆挡板支撑。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和所述车辆挡板包括互补且重叠的井(180、190),所述井(180、190)限定出所述杯座。
45.根据权利要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的井中的每一个包括偏置的排出孔(182、192)。
46.根据权利要求42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带子(204),所述带子(204)的一端附接于所述支架,而相反端设有接收区域(202),所述接收区域(202)用于附接于放置在所述杯座中的杯或瓶。
47.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由所述框架支撑的杯座(46);以及
至少一个带子(204),所述带子(204)的一端附接于所述框架,而相反端设有接收区域(202),所述接收区域(202)用于附接于放置在所述杯座中的杯或瓶。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车辆,还包括附接于所述框架的支架,其中所述杯座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支架部中,并且所述带子的一端附接于所述支架。
49.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车辆,包括附接于所述接收区域的相对侧的两个带子,并且所述带子的两端附接于所述支架。
50.根据权利要求47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区域包含弹性网。
51.一种车辆(10),其包括:
框架(12);
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26);
定位在所述驾驶员后方的乘客座椅(36);
脚架(30),所述脚架(30)沿所述车辆的侧面定位、纵向地布置、且成型为适合于所述驾驶员和乘客的脚部,
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脚架具有:第一凸起区域(70),所述第一凸起区域(70)提供用于乘客的第一凸起脚部区域(80);以及可拆卸支座垫(82),所述可拆卸支座垫(82)能够被接收在所述第一凸起区域上并提供用于乘客的、替代性的第二凸起脚部区域。
52.一种制造全地形车辆(ATV)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驾驶员座椅安装区域和乘客座椅安装区域的体部;
提供脚架,所述脚架沿所述车辆的侧面定位、纵向地布置、且成型为当驾驶员和乘客位于各自的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上时,适合于所述驾驶员和所述乘客的脚部;
提供驾驶员座椅并将所述驾驶员座椅附接于所述驾驶员座椅安装区域;
二中择一地选择第一座椅或第二乘客座椅,其中所述第二乘客座椅竖立得高于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第一乘客座椅;以及
当选择所述第二乘客座椅时,提供定位成适合于乘客的可拆卸支座垫,用于提高乘客脚部区域的高度。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全地形车辆(ATV),更具体地,涉及由ATV上的乘客使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体上,全地形车辆(“ATVs”)以及多用途车辆(“UVs”)用于在多种地形上运载一个或两个乘客和少量货物。由于对ATVs的娱乐兴趣日益增长,诸如用于越野驾驶和货运等的专用ATV已经进入市场,大多数ATV包括介于一缸到三缸之间的发动机。大多数ATV包括定位在发动机上的跨骑式或鞍式座椅。用于将乘客以就坐姿势支撑在这种车辆上、如ATV上的座椅系统是公知的。大多数系统通常包含固定于框架结构的跨骑式座椅。
娱乐性和多用途车辆上的传统跨骑式座椅通常能支撑多人,最常见地,座椅用于支撑一人或两人。在一个示例中,双人座椅系统设计为跨骑式座椅具有长凳部以便将一人支撑在另一人之前。在另一示例中,设有分开的椅座,用于将一人支撑在另一人之前,使乘客高于驾驶员。
美国专利7,377,570公开了一种ATV,其具有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和乘客座椅。闩将乘客座椅保持在适当的位置。把手位于乘客座椅的侧面。
期望在ATVs上为一个或两个ATV骑手提供最舒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愉悦的骑乘体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用于大体上克服上述和其它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说明性实施方式,全地形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其中,跨骑式座椅和乘客座椅大体沿纵向轴线延伸;以及乘客把手,该把手位于乘客座椅的侧面并且成型为适合于乘客的手部,每个把手包括两个侧部把手杆,侧部把手杆大体向上延伸并且沿从纵向轴线朝外前方的轴线延伸,乘客把手还包括连接于侧部把手的端部把手杆,其中,乘客可以二中择一地抓握侧部把手杆之一或端部把手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其中,跨骑式座椅和乘客座椅大体沿纵向轴线延伸;以及乘客把手,该把手位于乘客座椅的侧面并且成型为适合于乘客的手部,每个把手包括两个侧部把手杆,侧部把手杆大体向上延伸并且沿从纵向轴线朝外前方的轴线延伸,乘客把手还包括连接于侧部把手的端部把手杆,其中,乘客可以二中择一地抓握侧部把手杆之一或端部把手杆。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驾驶员后方的乘客座椅,其中,跨骑式座椅和乘客座椅大体沿纵向轴线延伸;以及乘客把手,乘客把手位于乘客座椅的侧面并成型为适合于乘客手部,每个把手包括内基部、以及包含减振材料的外套。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配合地支撑在框架与乘客座椅之间的闩锁组件,闩锁组件包括固定闩锁部和可移动闩锁部,固定闩锁部附接于框架,可移动闩锁部附接于乘客座椅,其中闩锁组件提供乘客座椅的附接状态和拆卸状态。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配合地支撑在框架与乘客座椅之间的闩锁组件;以及附接于乘客座椅的释放机构,其中,使闩锁组件脱离所需的作用在释放机构上的具有与将乘客座椅从车辆中移除所需的力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分量。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驾驶员座椅后方的乘客座椅;用于将乘客座椅附接于框架的附接机构,并且,弹性安装隔离件配合地定位在乘客座椅与框架之间以将乘客座椅与框架的振动隔离。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附件,附件定位在驾驶员的后方并被容纳在附接区域中;配合地支撑在框架与附件之间的闩锁组件;以及附接于附件的释放机构,其中,将闩锁组件解开所需的作用在释放机构上的力具有与将附件从车辆中移除所需的力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分量。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由框架支撑的支架部,支架包括轨道部和上覆的支撑表面,上覆的支撑表面覆盖轨道部的一部分,使轨道部的部分露出。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由框架支撑的支架部;以及在支架部中一体形成的杯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由框架支撑的杯座;以及至少一个带子,带子的一端附接于框架,而相反端设有接收区域,接收区域用于附接于放置在杯座中的杯或瓶。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车辆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的、用于驾驶员的跨骑式座椅;定位在驾驶员后方的乘客座椅;脚架,脚架沿车辆的侧面定位、纵向地布置、且成型为适合于驾驶员和乘客的脚部,脚架具有定位成适合于乘客的可拆卸支座垫,用于提高乘客脚部区域的高度。
一种制造全地形车辆(ATV)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驾驶员座椅安装区域和乘客座椅安装区域的体部;提供脚架,脚架沿车辆的侧面定位、纵向地布置、且成型为当驾驶员和乘客位于各自的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上时,适合于驾驶员和乘客的脚部;提供驾驶员座椅并将驾驶员座椅附接于驾驶员座椅安装区域;二中择一地选择第一座椅或第二乘客座椅,其中第二乘客座椅竖立得高于驾驶员座椅和第一乘客座椅;以及当选择第二乘客座椅时,提供定位成适合于乘客的可移动支座垫,用于提高乘客脚部区域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车辆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车辆的后视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移去支座的、与图1相似的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支座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乘客把手的放大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乘客座椅和把手区域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在拆卸的把手和后附件板处的仰视分解图;
图10示出了替代性的把手;
图11示出了与车辆分离的乘客座椅;
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乘客座椅的放大图;
图13示出了整个乘客座椅组件的分解图;
图14示出了图13所示乘客座椅组件的一部分的底侧立体图;
图15示出了车辆的用于接收乘客座椅的接收区域的放大图;
图16示出了座椅和移去车架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座椅处于锁定位置的、与图15相似的视图;以及,
图18示出了可代替乘客座椅使用的附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成以下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确切形式。而是将实施方式选择和描述成使得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利用它们的教导。例如,虽然以下描述主要涉及全地形车辆,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车辆,如地机动车、摩托车、船只、多用途车、小型摩托车(scooter)、高尔夫车以及机动自行车(moped)等。
首先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全地形车辆(ATV)10的一种说明性实施方式。ATV10包括框架12和安装在框架12上的车架14,其中框架12由前轮胎16和后轮胎18分别支撑。ATV 10还包括前端20和后端22。前端20和后端22由车把组件24、跨骑式座椅26、传动系28以及脚部空间30隔开。脚部空间30位于ATV 10的两个外侧上,并且位于跨骑式座椅26的侧面。前端20还包括前附件板32,该前附件板32可包括工具储藏室。车把组件24可操作地耦连于前轮16,以使当骑手由跨骑式座椅26支撑时,骑手能够驾驶ATV 10。后端22也包括后附件板34,该后附件板34也可包括工具储藏室。前板32和后板34还可包括如美国专利号No.7,055,454中公开的那种附件耦连系统,该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特意并入本文。以下将描述的副乘客座椅36定位在跨骑式座椅26的后方,其能够选择性地从ATV 10中移除。
ATV 10包括很多有益于ATV的乘客或驾驶员的特征或附件。首先,ATV 10包括结合在脚部空间30中的支座组件40,其与可拆卸的乘客座椅36相配合。此外,可通过闩锁组件42选择性地将乘客座椅36添加到ATV或从ATV上拆除。把手44位于可拆卸座椅的侧面并且附接于后附件板34。后附件板还包括一体式杯座46(图6)以及扎架48(图3)。关于上面大体描述的车辆,下文将介绍并更加充分地描述其它特征。
现将参考图1至图3描述支座组件40。如图所示,脚部空间30与车架14的大体形状一致。车架14设有罩盖部50(图2)、位于跨骑式座椅26以下的侧板52(图2和图4),前挡板54(图3)以及后挡板56(图4)。同时,脚部空间30包括平平台部60(图3)、侧板部(图3)、与前挡板54相一致的前竖板64(图3)以及与后挡板56相一致的后竖板66(图4)。如在图1至图4中任一图中所示,平台部60包括踏面70,用于当驾驶员坐在跨骑式座椅上时接收驾驶员的脚部。如图1中最清楚示出的,支座组件40包括固定支座部80和可拆卸支座部82(图4)。如图4中最清楚示出的,支座部80包括上踏面84。
现参考图5,可拆卸支座部82包括整体模制的支座90,该支座块90具有支座部92,角支座部92成型为用于放置在上踏面84上,其中固件(未示出)能够穿过孔94插入以将支座块90连接于支座部80。可拆卸支座部82还包括用于帮助将骑手的脚部保持在支座上的特征,即外脊96,以及多个抓持踏面,如98a、98b、98c和98d。此外,可将可拆卸和替换的橡胶插入物100插入支座块90中的槽102内,用于抓持骑手的或靴子。
可拆卸支座部82的目的和用途是双重的。首先,可以预见,对于任意给定的车架尺寸,可能使用具有不同高度的多个乘客座椅36。当座椅的高度改变时,乘客脚部的位置和高度也改变,因此需要额外的支座。因此,例如在该座椅与跨骑式座椅26共面的情况下,可将支座部82拆除并且乘客的脚部将直接放在上踏面84上;而当使用较高的座椅、如这里所示的乘客座椅36时,使用支座82并且乘客的脚部位于多个踏面98a-98d上。第二,由于乘客有多种尺寸、特别是高度,所以具有多种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和长度的乘客腿部最符合人体工程学。因此,对于较高的乘客,能够将可拆卸支座部82拆除以降低乘客脚部的竖向位置。
现参考图6,把手44示出为处于安装在后附件板34的顶面120上的位置。如图6、图7以及图9最好地示出,把手44包括基部构件122,该基部构件122具有由角接合构件130连接的侧部把手杆124、126和端部把手杆128。如图7和图9最好地示出,基部构件122包括邻近其端部、用于安装目的的安装缘132,如这里所述。如图7中最好地示出,基部构件122包括具有内部硬化部分140和包覆模制部142的两个组成构件。硬化部分140可包含任何合适的结构材料,如塑料或等;而包覆模制材料142可以是较软材料,如橡胶状包覆模制材料,用于抗振性,如这里将进一步描述的那样。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设想使用铸铝。
仍然参考图7和图9,基部构件122、具体为内部硬化部分140包括安装部144,安装部144从包覆模制部142向下伸出以限定出安装肩部146,如这里所述。安装部144包括成型为容纳紧固件150的安装孔148。如在图7中最好地示出,后附件板34包括安装井160,安装井160具有顶部安装表面162和后部槽口164,该槽口164成型为至少与安装缘132同样宽。应当理解,通过首先将安装缘132插入穿过槽口164、使得之后将把手44沿图7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紧固件150能够插入穿过后附件板34底部的位置(见图9),而将把手44安装于后附件板34。当紧固件150完全收紧、如处于图7中的位置时,安装部144的底面(图9)与顶部安装表面162齐平,且肩部146(图9)略微挤压抵靠于顶面120。应当理解,当抓握把手44时,弹性包覆模制部142的挤压提供了抵抗车辆的振动一直传递到乘客手部的抗振性。
当安装后,把手44、具体为侧部把手杆124、126相对于水平面以角度α向前上方延伸(见图7),并且侧部把手杆124和126从纵向轴线以角度β向外前方延伸,如图8所示。同时,端部把手杆128相对于横向以角度φ延伸(见图8)。通过这种构造,乘客的每只手具有三个分开的抓握位置,即杆124、126或128中之一,因此乘客能够找到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适的抓握位置。然而可以预见,例如当经过上下起伏的地形时,乘客的身体将自然倾向于沿竖直方向移动,此时乘客将抓紧端部把手杆128;而当经过左右不平的地形时,乘客的身体将自然倾向于左右移动,此时乘客将极有可能倾向于抓握把手杆124或126中的任意一个。
图10示出了把手44′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其中,侧部把手杆124′包括诸如125之类的一体式加热元件,用于选择性地使侧部把手杆124′变暖进而使乘客的手部变暖。
现参考图6和图9,将更加详细地描述一体式杯座46。如在图6中最好地示出,杯座46示出为正好位于把手44之间,选择这里是因为这个位置便于乘客的手接近,然而应当理解,该杯座可以定位在后附件板34上的任何位置,以及例如车辆本身上任何位置。然而,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杯座示出为直接与后附件板34一体结合。
如在图9中最好地示出,从下侧示出了后附件板34,此处能够看到后附件板由一件式模制结构组成,其中杯座井180从后附件板34的顶面120向下伸出。井180包括在其中一体形成的排出孔182。如上所述,后附件板34安装在后挡板56的顶部上,并且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后挡板56安装在框架12后部的顶部上。如图所示,后挡板56包括互补的井190,其成型为容纳井180,并且井190包括贯穿该井的排出孔192。如图9中所示,当井180、190定位在大体同轴的位置时,排出孔182和192有意错开,即它们各位于同一横向轴线的相反侧,以防止来自后挡板56下方的石块或泥土穿过排出孔182溅射到乘客,但流体可通过排出孔182、192排出。
现参考图6,设有保持组件200,其附接于后附件板34,并且包括网202,该网202通过紧固件由带子204固定至后附件板34的顶面120。应当理解,网202和带子204之一可以是弹性的或二者都可以是弹性的,从而用向下的力将瓶210保持在杯座46内。
再次参考图6,将更加详细描述捆扎架48。对于大多数ATV或多用途车辆来说,经常需要用绳或橡皮筋将物体——如在狩猎、钓鱼、野营或耕作中使用的工具箱或其它物品——保持在后附件板的顶面。为此,包括有一体式捆扎架48,其中,后附件板34的塑料模制为在220处包括开口以露出诸如金属棒或管件之类的内部结构肋或框架222的一段长度。该管件222可以是外周框架件或可以是沿长度或外周定位、或沿板34的内部区域任意定位的单独部分。也应当理解,捆扎架48也可以结合在前板32中。
现参考图11至14,将更加详细地描述乘客座椅36。首先参考图12和图13,乘客座椅36包括椅背240、椅背框架242、椅座244、座椅框架246、闩锁系索248以及弹簧闩锁组件250。闩锁底板252安装在车辆内,如在此处将要描述的那样。
首先参考图13,座椅框架246包括椅背框架部270、椅座框架部272以及在二者之间延伸的过渡部274。椅背框架部270包括在276处穿过该椅背框架部270的孔,而椅座框架部272包括位于278处的孔。凸起通道280在孔276和278之间延伸并且大体沿所示的过渡部274延伸。如在图12中最好地示出,橡胶隔离底座282从安装在座椅框架246背面上的托架284延伸。
仍然参考图13,弹簧闩锁组件250包括接收板290、弹簧292、弹簧座294以及垫板296。接收板290包括销接收孔300,并且弹簧292包括与孔300重叠的弹簧部分302。因此,如图所示,接收板290、弹簧292、弹簧座294以及垫板296叠在一起并且可通过紧固件310紧固于框架部272。弹簧座294以及垫板296也分别包括通孔312、314,这些通孔与此处所述的孔300对齐。仍然参考图13,系索248包括带子320,该带子320的一端具有拉环322而相反端具有联接件324。联接件324连接于释放构件326,释放构件326具有接合构件328,如在此处将要描述的那样。联接件324和释放构件326通过铆钉330附接在一起。
现参考图12,椅座244包括模制框架部350,该模制框架部350包括角支座部352、354、356以及358,这些角支座部352、354、356以及358限定出用于容纳所示弹簧闩锁组件250的中央凹部360。支座352至358各包括橡胶隔离底座364。因此,如图12所示,紧固件310贯穿接收板290定位,并且由于弹簧292定位在板290上,紧固件能够延伸穿过座294和垫板296并且附接于框架部272。应当理解,释放构件326被以可移动的方式拦在板290与弹簧座294之间。还应当理解,带子320穿过孔278系紧以处于通道280内并且穿过孔276伸出以将环322定位在座椅36的背面上,如图12所示。同样如图12所示,闩锁组件250安装在凹部360内并且座椅框架246紧固椅座框架350和椅背框架242以将全部组件保持在一起。
仍然参考图13,闩锁底板252包括安装板380,安装板380具有从其竖立的安装销382,安装销382具有锥形端部384和槽386。现参考图14,弹簧座294包括成型为能够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容纳紧固件310的螺纹凸台388。弹簧座294还包括U形通道390、柱392、以及形成开口312的中央柱394,并且其中中央柱394形成有切除部395。同样如图14所示,释放构件326在其各侧包括轴396,并且成型为用于容纳在U形通道390内。接合构件328包括夹持通道397。最后,弹簧292包括夹持(clip)端部398。
弹簧闩锁组件250按以下方式组装:首先通过铆钉330将带子320和联接件324附接于释放构件326。然后将耳轴396定位到U形通道390中。将弹簧292定位成使弹簧部分302定位在切除部395中和夹持通道397中,并使夹持端部398定位于柱392的孔中。然后将接收板290和垫板296定位到螺纹凸台388上,并且可将紧固件31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容纳在该螺纹凸台388中,以将组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现参考图15,示出了车辆10,其中车辆包括开口400,该开口400位于后挡板的中间、跨骑式座椅26的后面并且穿过车架。底板252示出为直接安装于框架12的纵向延伸的框架部410。销382也示出为呈准备被容纳的姿态,用于与弹簧闩锁组件250锁合。最后,后附件板34包括具有接收开口422的接收区域420,该接收开口422成型为用于接收隔离底座282(图12)。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座椅框架350定位到开口400内、使销382与接收板290中的开口300(图13)对齐而将座椅36附接于车辆10,如图15至图17所示。应当理解,当销382与开口300对齐时,弹簧部分302弹回销槽386内以将座椅组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当需要移除座椅时,拉动带子320的环322,使释放板326绕耳轴396转动。夹持通道夹持弹簧部分302并且使弹簧292与销382分离,这使得能够将座椅从开口400中直接拉出。应当注意,闩锁组件42的可移动部分,即释放构件326和弹簧292,可移动地附接于座椅。还应当注意,大致竖向地拉动系索带子320以将闩锁组件42从销382释放。因此,系索248上的力的方向分量有助于乘客座椅46的移除。如上所述,隔离底座282定位在容纳开口422中,其在车辆的框架与乘客座椅的框架之间提供减振。
最后,参考图18,也可用后备箱500代替乘客座椅36,其中后备箱500包括框架部分502,该框架部分502以与框架350相似的方式构造,并且以相似方式卡锁于销382。此外,可结合诸如506的闩锁构件,所述506被称为申请人的“LOCK-N-RIDE”,并且其在申请人的美国专利号No.7,222,582中进行了图示和描述,该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