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件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用遮蔽体

申请号 CN200510069085.X 申请日 2005-05-10 公开(公告)号 CN1695984A 公开(公告)日 2005-11-1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发明人 一丸贵秀;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2部件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用遮蔽体。能够有效利用收纳空间并提供一种廉价的车辆用遮蔽体(2部件驱动装置)。其具有 马 达(31)、与该马达(31)相连接的转动部件(38)、以及通过连接机构((引导孔(37b)、突出部(38b))与该转动部件(38)相连接且与转动部件(38)同步移动一定距离后解除通过上述连接机构((引导孔(37b)、突出部(38b))形成的与转动部件(38)的连接并停止的驱动部件(37)。利用驱动部件(37)驱动 卷帘 部件(81),以开闭盒(21)的开口,利用转动部件(38)驱动上侧、下侧盖体(48U)、(48D),以开闭盒(21)的下侧收纳部(21D)。
权利要求

1.一种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源、
与该驱动源相连接的转动部件、
以及通过连接机构与该转动部件相连接、与上述转动部件同步移动一定 距离后解除通过上述连接机构形成的与上述转动部件的连接并停止的驱动部 件;
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驱动部件分别驱动被驱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机构由设置在板状的上述转动部件上的突出部,以及设置在上 述驱动部件上引导上述突出部的沟槽或者狭缝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件与上述转动部件连接,并使其能够在转动部件的径向上移 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其 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源是达,
在解除通过上述连接机构形成的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驱动部件之间的连 接前后,可以控制马达的正逆转。
5.一种车辆用遮蔽体,其特征在于:
使驱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为开闭车内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部件,
使转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为开闭上述收纳部内一部分的盖体,
上述卷帘部件和上述盖体的开闭动作由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何一 项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进行。
6.一种车辆用遮蔽体,其特征在于:
使驱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为开闭车内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部件,
使转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为在上述收纳部内前后方向可以滑动的收 容部件,
上述卷帘部件的开闭动作和上述收容部件的滑动由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 求4任何一项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进行。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2部件驱动装置,它是将为了使得从车外透过车窗无法 确认车内所搭载的设备,而用于开闭车内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式部件和开闭 收纳部内的一部分的盖体或者在收纳部内可以前后方向滑动的收容部件,用 1个驱动源使其开闭或者滑动的2部件驱动装置,以及利用2部件驱动装置 使卷帘式部件盖体或者收容部件开闭或者滑动的车辆用遮蔽体。

背景技术

近年,频繁发生从停靠的车辆内盗取车内搭载的设备,例如车辆导航系 统、音响等设备的盗窃案件。
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从车外透过车窗能够看到(确认)车内搭载的设备。
为此,提出了关于车载用架台的技术方案:为了从车外透过车窗无法确 认车内所搭载的设备而加以遮蔽,在内部有能够容纳收纳部的空间的同时, 该车载用架台包括:前面具有开口部的架台本体、开闭该架台本体的开口部 的卷帘、用于使该卷帘开闭的第1驱动装置、配置在架台本体的内侧可以自 由地在前后方向滑动的、并且用于支撑收容在架台本体内的收纳物的滑动部 件,以及使滑动部件滑动的第2驱动装置。(参照日本专利文献-实公平5-21498 号公报)。
但是,原来的上述车载用架台,由于对用于使卷帘开闭的第1驱动装置 和用于使滑动部件滑动的第2驱动装置分别设置达,因此就需要有安装这 2个马达的空间,从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收纳空间。
并且,由于使用2个马达,车载用架台的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如下这样一个发明:
(1)一种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源、与该驱动源 相连接的转动部件、以及通过连接机构与该转动部件相连接且与上述转动部 件同步移动一定距离后解除通过上述连接机构与上述转动部件的连接并停止 的驱动部件,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驱动部件分别驱动各自的被驱动部件。
(2)(1)中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机构是由 设置在板状的上述转动部件上的突出部和设置在上述驱动部件上引导上述突 出部的沟槽或者狭缝构成。
(3)(1)或者(2)中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 动部件与上述转动部件连接,并使其能够在转动部件的径向上移动。
(4)(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驱动源是马达,在解除由上述连接机构形成的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驱动部 件之间的连接前后,可以控制该马达的正反转。
(5)一种车辆用遮蔽体,其特征在于:使驱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为 开闭车内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部件,使与转动部件相连接的被驱动部件为开 闭上述收纳部内一部分的盖体,用(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2部件驱动 装置进行上述卷帘部件和上述盖体的开闭动作。
(6)一种车辆用遮蔽体,其特征在于:使驱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为 开闭车内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部件,使与转动部件相连接的被驱动部件为在 上述收纳部内前后方向可以自由滑动的收容部件,用(1)至(4)任何一项 所述的2部件驱动装置进行上述卷帘部件的开闭动作和上述收容部件的滑 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2部件驱动装置,由于采用以1个驱动源驱动转动部件和驱动 部件,且转动部件和驱动部件分别驱动各自的被驱动部件这样的构造,所以 安装驱动源的空间可以变小,有效地利用收纳空间的同时,能够提供更为廉 价的2部件驱动装置。
并且,由于连接机构是由设置在板状的转动部件上的突出部和设置在驱 动部件上引导突出部的沟槽或者狭缝构成,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 外观形状的设计自由度
由于驱动部件与转动部件连接时,使其能够在转动部件的径向上移动, 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外观形状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由于驱动源是马达,在解除利用连接机构形成的转动部件和驱动 部件之间的连接前后,可以控制马达的正逆转,所以可以以低价格构成驱动 源。
本发明的车辆用遮蔽体中,由于驱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是开闭车内 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部件,而与转动部件相连接的被驱动部件是开闭收纳部 内一部分的盖体,卷帘部件和盖体的开闭动作是2部件驱动装置进行的;或 者由于驱动部件驱动的被驱动部件是开闭车内的收纳部开口的卷帘部件,而 与转动部件相连接的被驱动部件是在收纳部内前后方向可以自由滑动的收容 部件,卷帘部件的开闭动作和收容部件的滑动是由2部件驱动装置进行的, 所以可以减少安装驱动源的空间,从而有效利用收纳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提 供廉价的车辆用遮蔽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遮蔽体设置在中控台上,且使 卷帘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外观图。
图2是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遮蔽体设置在中控台上,且使 卷帘部件处于开放状态时的外观图。
图3是使图2所示的车辆用遮蔽体的卷帘部件处于开放状态时的外观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车辆用遮蔽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卷帘部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从图3状态取下两框架、并填上马达等的说明图。
图7是使盖体开放的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动作说明图。
图9是动作说明图。
图10是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动作说明图。
图12是动作说明图。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遮蔽体的两框架等取下状态 的立体图。
图14是动作说明图。
图15是动作说明图。
图16是动作说明图。
图17是动作说明图。
图18是动作说明图。
图中:C-中控台,S-启动按钮,B-车辆用遮蔽体,11L-左侧框架, 11R-右侧框架,12-引导沟槽,13-支撑销,14-轴支撑孔,16L-左侧架, 16R-右侧架,21-盒(收纳部),21A-盒(收纳部),21U-上侧收纳部, 21D-下侧收纳部,21L-左侧收纳部,21R-右侧收纳部,21-插入孔,22- 轴支承孔,23-引导棱,25U-上侧轴支承孔,25D-下侧轴支承孔,26U- 上侧轴支承孔,26D-下侧轴支承孔,27-引导孔,28-位置对齐用标记, 31-马达(驱动源),31W-蜗杆,32-蜗轮,33-连接轴,34-第1传递齿 轮,35-第2传递齿轮,36-配合部,36a-轴部,36b-突出部,37-驱动 部件,37a-长孔(狭缝),37b-引导孔(连接机构),37b1-径向引导孔, 37b2-圆周方向引导孔,37c-轴支承孔,38-转动部件,38A-转动部件, 38a-嵌合孔,38b-突出部(连接机构),38d-超越部,38e-阶梯部,41- 转动圆板,42-被驱动销,43-位置对齐用标记,46-前面装饰板,47U- 上侧齿轮,47D-下侧齿轮,48U-上侧盖体(被驱动部件),48D-下侧盖体 (被驱动部件),48a-前面部,48br-右侧曲折部,48c-齿轮,51-驱动轴, 52L-左侧驱动齿轮,52R-右侧驱动齿轮,56-操作按钮,61-第1限位开 关,62-第2限位开关,63-第3限位开关,63A-第3限位开关,71-收 容部件,72-被驱动销,81-卷帘部件(被驱动部件),82-卷帘部,82a- 厚壁部,82b-薄壁部,83R-右侧突出部,84R-右侧前后方向弹性松动抑 制部,85R-右侧左右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6-端部加强部件,87R-右侧 插入部,88-托架,89-接受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遮蔽体设置在中控台上,且使 卷帘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外观图;图2是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 用遮蔽体设置在中控台上,且使卷帘部件处于开放状态时的外观图;图3是 图2所示的车辆用遮蔽体的外观图;图4是图3所示的车辆用遮蔽体的分解 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卷帘部件的部分放大图;图6是从图3状态取下 两框架、并填上马达等的说明图;图7是使盖体开放的机构的立体图;图8~ 图12是动作说明图。
另外,图7中所示的转动部件38的超越部38d在其他的图中被省略。
并且,有时候卷帘部件的图示也会被省略。
在图1中,C表示中控台,在该中控台C上既设置了车辆用遮蔽体B, 也设置了启动车辆用遮蔽体B的启动按钮S。
如图4所示,该车辆用遮蔽体B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在中控台C内使下 端固定的左侧、右侧框架11L、11R,配置在左侧、右侧框架11L、11R内并 安装在左侧、右侧框架11L、11R上作为收纳部的盒21,组装在右侧框架11R 右侧的作为驱动源的马达31,与马达31相连接的转动部件38,通过连接机 构与该转动部件38相连接而与转动部件38同步移动一定距离后,解除利用 连接机构形成的与转动部件38的连结并停止的驱动部件37,由该驱动部件 37驱动而开闭盒21的前面(收纳部的开口)的卷帘部件81,以及由转动部 件38驱动而开闭盒21的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的上侧、下侧盖体48U、48D。
此外,在右侧框架11R和盒21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隔,以便能够配置后 述的各个部件。
在上述的左侧、右侧框架11L、11R相对的那面上,设置有引导后述的 驱动轴51的两端以及卷帘部件81的两端的引导沟槽12。
并且,在左侧框架11L的右侧框架11R上,设置有支撑盒21的支撑销 13。
在右侧框架11R上,设置有轴支撑孔14,该孔连接后述的蜗轮32和第1 传递齿轮34的连接轴33并使其能够转动,同时,在左侧框架11L上还设置 有用于支撑盒21的、其图示被省略的支撑销(15)。
16L、16R表示外周呈齿状的左侧、右侧架,左侧架16L在左侧框架11L 的右侧框架11R侧上,如图8~图11所示,在引导沟12的内侧并与引导沟12 平行配置,右侧架16R也和左侧架16L同样,在右侧框架11R的左侧框架11L 侧上,在引导沟12的内侧并与引导沟12平行配置。
另外,左侧、右侧架16L、16R分别和驱动轴51的两端上组装的左侧、 右侧驱动齿轮52L、52R相互咬合。
在上述盒21的上下设置有上侧收纳部21U和下侧收纳部21D。
并且,在盒21的左侧板上设置有左侧框架11L的支撑销13插入的插入 孔22,支撑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并使其可以转动的上侧、下侧轴支承 孔26U、26D;在右侧板上设置有右侧框架11R的支撑销(15)插入的轴支 承孔23,以该轴支承孔23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向右侧突出且使右侧板和转 动部件38的间隔保持一定来引导转动部件38的引导棱24,支撑后述的上侧、 下侧齿轮47U、47D使其可以转动的上侧、下侧轴支承孔25U、25D,位于比 该上侧、下侧轴支承孔25U、25D更靠前侧的、支撑上侧、下侧盖体48U、 48D并使其可以转动的上侧、下侧轴支承孔26U、26D,以及三形的位置对 齐用标志28。
在上述的马达31上设置有蜗杆31W。
32表示与蜗杆31W相咬合的蜗轮,该蜗轮32位于右侧框架11R间,并 通过连接轴33,与位于右侧框架11R的左侧的第1传递齿轮34连接,以使 两者一体转动。
35表示与第1传递齿轮34相咬合的第2传递齿轮,该第2传递齿轮35 由贯穿中心的右侧框架11R的支撑销(15)来支撑,以使其可以转动。
36表示突出到第2传递齿轮35的左侧中心而设置的配合部,它是可以 转动地与驱动部件37的长孔37a配合的轴部36a、从该轴部36a的180度对 称位置以比轴部36a的直径略窄的宽度突出规定长的突出部36b构成。
另外,右侧框架11R的支撑销(15)贯穿轴部36a的中心。
上述的驱动部件37上设置有插入配合部36且宽度比轴部36a的直径略 宽的、以便能够让轴部36a转动的长孔37a,作为连接机构的引导孔37b,以 及位于该引导孔37b的外侧的轴支承孔37c。
并且,引导孔37b是由与长孔37a大致相同方向延伸的径向引导孔37b1 以及与该径向引导孔37b1的外周部分相连接的圆周方向(圆弧)引导孔37b2 构成。
在上述转动部件38上设置有契合部36的轴部36a和突出部36b进行嵌 合且用于与第2传递齿轮35一体转动的嵌合孔38a,沿着驱动部件37的引导 孔37b移动的、作为连接机构的突出部38b,以及为了打开后述的第3限位 开关63而以曲柄状曲折并向右侧突出的超越部38d。
41表示组装在盒21的上侧轴支承孔25D中可以转动的转动圆板,42表 示突出到转动圆板41的右侧而组装的被驱动销,43表示设置在转动圆板41 的右侧的三角形的位置对齐用标志。
48U表示上侧盖体,48D表示下侧盖体,该上侧、下侧盖体48U、48D 是由前面部48a,将该前面部48a的左右端向后侧曲折的左侧、右侧曲折部 (48b1)、48br(左侧曲折部48b1在图示中省略),以及设置在该右侧曲折部 48br的后端的齿轮48c构成。
并且,上侧盖体48U使齿轮48c与上侧齿轮47U相咬合,并可以转动的 组装到盒21的上侧轴支承孔26U中。
下侧盖体48D使齿轮48c与上侧齿轮47D相咬合,并可以转动的组装到 盒21的下侧轴支承孔26D中。
另外,上侧盖体48U和下侧盖体48D,例如通过图示中省略的作为加 部件的螺旋弹簧,一直向关闭方向加力。
51表示插在驱动部件37的轴支承孔37b中可以转动、两端是由左侧、 右侧框架11L、11R的引导沟12所引导的驱动轴,52L、52R分别表示组装 在驱动轴52的两端部分、与左侧、右侧架16L、16R相咬合的左侧、右侧驱 动齿轮。
并且,在驱动轴51上相连接有左右两端由引导沟12所引导的卷帘部件 81。
56表示在盒21的下侧设置的操作按钮,61表示组装在右侧框架11R上 的、当卷帘部件81处于关闭状态时为ON状态的第1限位开关,62表示组装 在右侧框架11R上的、当卷帘部件81处于开放状态时为ON状态的第2限位 开关,63表示组装在转动圆板41的右侧面上,当上侧、下侧盖体48U、48D 处于开放状态时为ON状态的第3限位开关。
如图4或图5所示,上述的卷帘部件81具备下列部件:与平方向上延 伸的厚壁部82a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薄壁部82b(为了具有可弯性而设计。) 交互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一体的卷帘部82,在厚壁部82a的后侧左右向上下方 向一体突出设置的左侧、右侧突出部(83L、)83R(左侧突出部的图示省略。), 在该左侧、右侧突出部(83L、)83R的前端侧、插在左侧、右侧框架11L、 11R的引导沟12内、为了防止前后方向松动而一体设置的、空心的可以发生 弹性变形的圆弧状的左侧、右侧前后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4L、)84R(左 侧前后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4L的图示省略。),在左侧、右侧突出部(83L、) 83R的左端或右端、插入左侧或右侧框架11L、11R的引导沟12内而是得不 会因材质的弹性向左右方向晃动而一体设置的、半圆柱状的左侧、右侧左右 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5L、)85R(左侧左右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5L的图 示省略。),通过嵌合最下端的厚壁部82a以组装在最下端的厚壁部82a上的、 用于增强卷帘部件81的刚性的断面呈略U字状的金属制的端部加强部件86, 在该端部加强部件86的左右、上下方向一体突出设置并插入左侧、右侧框架 11L、11R的引导沟12内的左侧、右侧插入部(87L、)87R(左侧插入部87L 的的图示省略)。
该卷帘部件81,如图4所示,利用位于左侧、右侧驱动齿轮52L、52R 的内侧可以转动地组装在驱动轴51上的托架88,和接受部件89之间夹持住 上端部分,并用螺丝等固定,以此来连接到驱动轴51上。
下面针对操作进行说明。
利用卷帘部件81,使盒21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时,各部件位于图1、图 6~图8所示的位置。
在卷帘部件81关闭状态下,按下启动按钮S,图示中省略的控制部就会 使马达31向着开放卷帘部件81的方向运转。
并且,马达31一旦运转,转动部件38就会通过蜗杆31W、蜗轮32、第 1传递齿轮34、第2传递齿轮35、配合部36,从图8的状态按顺时针方向开 始转动。
一旦这样使转动部件38开始转动,原本被转动部件38压着处于ON状 态的第1限位开关61就变成了OFF状态。
此外,驱动部件37通过被与径向引导孔37b1配合的转动部件38的突出 部38b按压,与转动部件38一起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时,驱动轴51的两端以及卷帘部件81的左右两端,被引导沟12引导, 并且,驱动轴51两端的左侧、右侧驱动齿轮52L、52R与左侧、右侧架16L、 16R咬合,并向顺时针方向移动。
并且,到图9所示的状态后,通过使第2限位开关62在转动部件38的 压力下变成ON状态,控制部终止马达的工作。
在图9所示的状态中,如图2所示,通过卷帘部件81移动到上方,盒 21的前面(收纳部的开口)呈开放状态。
于是,例如通过启动收容在上侧收纳部21U内的音响,就能够欣赏音乐 了。
另外,图9所示的卷帘部件81在开放状态时,如图3所示,上侧、下侧 盖体48U、48D就处于关闭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的状态。
并且,在图9的状态下,为了转动上侧、下侧盖体48U、48D来敞开下 侧收纳部21D的前面而按下操作按钮56时,控制部就会使马达31向与开放 卷帘部件81相同的方向运转。
即使这样运转马达31,如图8~图11所示,由于引导沟12的前端是向内 侧弯曲设置的,所以,驱动部件37通过被引导沟12引导的驱动轴51向内侧 移动,由此突出部38b,如图10所示,从径向引导孔37b1移动到圆周方向 引导沟37b2。
于是,即使马达31转动,驱动部件37也不会转动,只有转动部件38按 顺时针方向转动。
一旦这样转动部件38转动,通过转动部件38按压被驱动销42并使转动 圆板41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介由上侧、下侧齿轮47U、47D、齿轮48c,上 侧、下侧盖体48U、48D向着开放下侧收纳部21D的方向转动。
并且,如图12所示,当上侧、下侧盖体48U、48D一旦处于开放下侧收 纳部21D的状态,如图11所示,第3限位开关63就在转动部件38的压力下 变成ON状态,由此控制部就会停止马达31的工作。
于是,就能够往下侧收纳部21D里收容物件,或者把收容在下侧收纳部 21D里的物件取出。
接着,在图11以及图12的状态下,为了使上侧、下侧盖体48U、48D 转动来关闭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而按下操作按钮56后,控制部就会使马 达31向着关闭卷帘部件81的方向运转。
这样运转马达31使转动部件38转动后,转动部件38就会从图11的状 态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没有推压被驱动销42,所以通过图示省略的螺旋 弹簧的弹力,上侧、下侧盖体48U、48D会向着关闭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 的方向转动。
另外,通过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向着关闭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 的方向转动,转动圆板41也会在图11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3限位 开关63就不受到转动部件38(超越部38d)的挤压,处于OFF状态。
并且,转动部件38从图10的状态转动到比图9的状态还要略微逆时针 转动的方向,当第2限位开关62位于转动部件38的阶梯部38e时,转动部 件38就不推压第2限位开关62,第2限位开关62变为OFF状态,此时控制 部停止马达31的工作,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处于关闭下侧收纳部21D 的状态,这样就利用卷帘部件81使得盒21的开口处于开放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再度按下操作按钮56,就能像上述那样转动上侧、下侧 盖体48U、48D,开放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
接着,像上述那样,从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开放下侧收纳部21D 的前面的状态,到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关闭下侧收纳部21D的前面的 状态,或者,在开放图9的卷帘部件81的状态下,为了用卷帘部件81关闭 盒21的开口而按下启动按钮S时,由于控制部会使马达31向着关闭卷帘部 件81的方向运转,所以各个部分的动作与上述动作相反。
即,由于转动部件38的突出部38b按压驱动部件37的径向引导孔37b1 (圆周方向引导孔37b2)的边缘,所以通过转动部件38和驱动部件37一体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轴51的两端沿着引导沟12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突 出部38b就从径向引导孔37b1和圆周方向引导孔37b2重叠的部分进入到径 向引导孔37b1内。
并且,转动部件38以及驱动部件37等逆时针转动到图8的状态后,盒 21的开口就被卷帘部件81关闭,第1限位开关61就在转动部件38的压力 下变成ON状态,这样控制部就停止马达31的工作。
另外,在图9状态下处于ON状态的第2限位开关62,通过转动部件38 的逆时针转动,变为OFF状态。
像上述那样操作启动按钮S时,在启动按钮S的奇数次操作下,通过第 2限位开关62处于ON状态,马达31就停止工作;而在启动按钮S的偶数 次操作下,通过第1限位开关61处于OFF状态,马达31停止工作。
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在开放下侧收纳部21D 的前面的状态下,即使按下启动按钮S,因为相当于启动按钮S的偶数次操 作,所以通过第1限位开关61处于ON状态,马达31停止工作。
像上述那样,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由于采取如下的构造:以1个马达31驱 动转动部件38和驱动部件37,以转动部件38驱动上侧、下侧盖体48U、48D, 以驱动部件37驱动卷帘部件81,所以安装马达31的空间可以变小,从而有 效地利用收纳空间的同时,能够提供廉价的2部件驱动装置以及车辆用遮蔽 体B。
而且,由于连接机构是由转动部件38上设置的突出部38b和驱动部件 37上设置的引导孔37b构成,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外观形状的设 计自由度。
此外,由于将驱动部件37与转动部件38相连接,并使其可以在转动部 件38的径向上移动,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外观形状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在解除利用连接机构形成的转动部件38和驱动部件37之间的连 接前后,可以控制马达31的正逆转,所以可以以低价格构成驱动源。
还有,由于用盒21的引导棱24引导转动部件38,所以,能够使转动部 件38顺畅的转动。
而且,由于设置了位置对齐用标志28、43,所以通过与该位置对齐用标 志28、43对齐,以组装转动圆板41,这样上侧、下侧盖体48U、48D就能够 完全开放的状态下使马达31停止工作。
此外,由于在卷帘部件81(卷帘部82)的左右两端上设置了左侧、右侧 前后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4L、)84R以及左侧、右侧左右方向弹性松动抑 制部(85L、)85R,还设置了左侧、右侧插入部(87L、)87R,所以可以使卷 帘部件81在不松动的情况下移动。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遮蔽体的两框架等取下状态 的立体图。图14~图18是动作说明图。
在这些图中,虽然符号的图示被省略了,但是与图1~图12相同或者相 当的部分则采用相同的符号,在此省略这些说明。
在图13中,21A表示配置在左侧、右侧框架11L、11R内、组装在左侧、 右侧框架11L、11R上作为收纳部的盒,该盒21A内,左右设置有左侧收纳 部21L和右侧收纳部21R。
并且,在盒21A内,左侧板上设置有左侧框架11L的支撑销13插入的 插入孔22,右侧板上设置有右侧框架11R的支撑销(15)插入的轴支承孔23、 以该轴支承孔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引导棱24、以及将后述的被驱动销72向前 后方向引导的引导孔27。
38A表示与马达31相连接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38A上嵌合着配合部 36的轴部36a和突出部36b,并设置有用于与第2传递齿轮35一体转动而设 的嵌合孔38a、以及沿着驱动部件37的引导孔37b移动的突出部38b。
63A表示后述的收容部件71在前进状态下,成ON状态的第3限位开关。
71表示收容在右侧收纳部21R内并可以前后方向滑动的、作为被驱动部 件的收容部件,该收容部件71的右侧板上设置了沿着引导孔72移动的被驱 动销72。
而且,收容部件71,例如通过图示中省略的作为加力部件的螺旋弹簧, 一直向后退位置(后侧)加力。
并且,上述构成以外的、左侧、右侧框架11L、11R、左侧,右侧架16L、 16R,马达31~驱动部件37,驱动轴51,左侧、右侧驱动齿轮52L、52R,操 作按钮56,第1以及第2限位开关61、62,卷帘部件81是和之前的实施例 同样的结构,起同样的作用。
下面针对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用卷帘部件81开放盒21A的开口的状态下,各部件位于图13、 图14中所示的位置。
在该卷帘部件81开放状态下,按下启动按钮S后,图示中省略的控制部 会使马达31向着开放卷帘部件81的方向运转。
并且,马达31一旦运转,转动部件38A通过蜗杆31W、蜗轮32、第1 传递齿轮34、第2传递齿轮35、配合部36,开始从图14的转态顺时针方向 转动。
一旦这样使转动部件开始转动,受压于转动部件38A成ON状态的第1 限位开关变成OFF状态。
另外,驱动部件37通过被与径向引导孔37b1相配合的转动部件38A的 突出部38b按压,和转动部件38A一同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时,驱动轴51的两端、以及卷帘部件81的左右两端,被引导沟12引 导,并且,驱动轴51两端的左侧、右侧驱动齿轮52L、52R与左侧、右侧架 16L、16R相咬合,并向顺时针方向移动。
并且,到了图15所示的状态,第2限位开关62在转动部件38A的压力 下变成ON状态,由此控制部停止马达31的工作。
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卷帘部件81向上方移动,盒21A的前面(收 纳部的开口)就变成开放状态。
于是,就能够取出收容在左侧收纳部21L内的收纳物。
另外,当图15所示的卷帘部件81处于开放状态时,如图13所示,收容 部件71就成后退状态。
并且,在图15的状态中,为了使收容部件71前进而按下操作按钮56时, 控制部就会使马达31向着与开放卷帘部件81相同的方向运转。
即使这样运转马达31,如图14~图17所示,由于引导沟12的前端向内 侧(轴支承孔一侧)弯曲设置,所以介由被引导沟12引导的驱动轴51,驱 动部件37向内侧移动,由此突出部38b,如图16所示,从径向引导孔37b1 移动到圆周方向引导孔37b2。
于是,即使马达31运转,驱动部件37也不转动,而只有转动部件38A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一旦这样使转动部件38A转动,转动部件38A按压被驱动销72,使收容 部件71向前进。
并且,如图18所示,收容部件71一旦进入规定的前进状态,如图17所 示,第3限位开关63A在转动部件38A的压力下成为ON状态,由此控制部 停止马达31的工作。
于是,就能够往收容部件71内收容小件物品,或者把收容在收容部件 71内的小件物品取出。
接着,在图17以及图18的状态下,为了使收容部件71后退而按下操作 按钮56,控制部就会使马达31向着关闭卷帘部件81的方向运转。
就这样运转马达31以使转动部件38A转动后,由于转动部件38A从图 17的状态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不再推压被驱动销72,所以借助图示中省 略的螺旋弹簧的弹力,收容部件71后退到盒21A内。
并且,通过转动部件38A的逆时针转动,第3限位开关63A不再受到转 动部件38A的压力而成为OFF状态。
此外,当转动部件38A从图16的状态转动到比图15的状态还要略微逆 时针方向转动的地方时,转动部件38A就不再推压第2限位开关62,第2限 位开关变为OFF状态,这样控制部就停止马达31的工作,使收容部件71成 后退状态,用卷帘部件81使盒21的开口变成开放状态。
在该状态下,再次按下操作按钮56,如上述那样,就能使收容部件71 前进。
接着,如上述那样,从收容部件71前进状态到收容部件71后退状态, 或者,使图15的卷帘部件81处于开放状态时,为了用卷帘部件81关闭盒 21A的开口而按下启动按钮S,控制部就会使马达31向着关闭卷帘部件81 的方向运转,因此各部件的动作与上述动作相反。
即,由于转动部件38A的突出部38b推压着驱动部件37的径向引导孔 37b1(圆周方向引导孔37b2)的边缘,所以通过使转动部件38A和驱动部件 37一体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轴51的两端沿着引导沟12按逆时针方向移动, 突出部38b就从径向引导孔37b1和圆周方向引导孔37b2重叠的部分进入到 径向引导孔37b1内。
并且,转动部件38A以及驱动部件37等逆时针转动到图14的状态后, 盒21A的开口就被卷帘部件81关闭,第1限位开关61就在转动部件38A的 压力下变成ON状态,这样控制部就停止马达31的工作。
在图15状态下处于ON状态的第2限位开关62,通过使转动部件38A 的逆时针转动,变为OFF状态。
像上述那样操作启动按钮S时,在启动按钮S的奇数次操作下,通过第 2限位开关62处于ON状态,马达3 1就停止工作;而在启动按钮S的偶数 次操作下,通过第1限位开关61处于OFF状态,马达31停止工作。
另外,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收容部件71在前进状态下,即使按下启动 按钮S,因为相当于启动按钮S的偶数次操作,所以通过第1限位开关61处 于ON状态,马达31停止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也能得到和前面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连接机构的狭缝随然展示的是引导孔37b的图 例,但如果用沟槽来代替狭缝(引导沟37b)也可以。
另外,虽然展示的是将左侧、右侧前后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4L、)84R 设置在左侧、右侧突出部(83L、)83R的前侧的图例,其实将左侧、右侧前 后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设置在左侧、右侧突出部(83L、)83R的后侧也可以。
再有,虽然展示的是将左侧、右侧前后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4L、)84R 设成空心构造,而将左侧、右侧左右方向弹性松动抑制部(85L、)85R设成 实心构造,只要能防止松动,其他的构造也可以。
此外,虽然展示的是作为启动车辆用遮蔽体B的启动按钮S的图例,但 通过将熄火位置(拔出钥匙的位置)作为启动按钮S的偶数次操作位置,将 进入点火的位置作为启动按钮S的奇数次操作位置,这样从车上下来时,就 可以防止忘了关闭卷帘部件8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